一种带有可手动快速打开和定位装置的建材发泡模具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材发泡模具,具体涉及一种带有可手动快速打开和定位装置的建材发
泡模具。
背景技术
建材发泡模具是一种新型的节能保温的聚氨酯建材发泡模具,可以多组安装于自动化生
产设备上,现正在广泛被应用于建筑行业。目前聚氨酯建材发泡模具均采用传统的拼条式结
构。不仅劳动强度大,操作不方便,人工打开和定位时间长,生产效率低,而且存在一定的
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安全、省时、省力,高效的带有可
手动快速打开和定位装置的建材发泡模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包括机架、固定于机架上的静模架、活动
设置于机架上的动模架以及带动动模架运动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手轮、固定于手
轮轴心的丝杆,所述丝杆上配有第一丝杆螺母和第二丝杆螺母,所述丝杆与第一丝杆螺母配
合部分螺纹为左旋,所述丝杆与第二丝杆螺母配合部分螺纹为右旋,所述第一丝杆螺母和第
二丝杆螺母均通过连杆与动模架连接;
在两个丝杆螺母与动模架之间分别设置有一缓冲机构,其随相连接的丝杆螺母动作,并
缓冲丝杆螺母的动作;
所述的连杆通过设置在动模架的侧部凹槽内的导向块与动模架连接,所述的导向块沿侧
部凹槽竖向移动;
在所述的机架的内侧还设置有接近位置传感器,其在预设的时间内对丝杆螺母的位置进
行检测并将其传输至固定在机架上的电路板中;电路板对丝杆螺母的位置信息采集后与标准
的位置信息值进行比对,若实际位置信息在预设的阈值范围内,则可以继续移动;若实际位
置信息不在预设的阈值范围内,则所述的电路板控制与其连接的报警器报警。
优选地,所述的缓冲机构,其包括与机架内侧壁固定连接的固定块,固定块与第一连杆
连接,第一连杆可绕固定块转动;第一连杆的端部与一连接板连接,连接板还与第二连杆连
接;
所述的第二连杆与第三连杆接,第三连杆的末端还与第一丝杆螺母连接;
在所述的第一丝杆螺母沿丝杆移动时,第一连杆带动连接板转动,连接板进而带动第二
连杆、第三连杆转动,在第一丝杆螺母移动时,相应的,缓冲机构在第一丝杆螺母的作用下
转动,并限制第一丝杆螺母的快速移动。
优选地,在所述的第三连杆与动模架之间还连接有第一缓冲弹簧,第一缓冲弹簧在所述
的第三连杆处于伸直状态时,对第三连杆提供拉紧力。
优选地,所述的凹槽的两侧壁上分别开设有相对应的凹口,导向块安装在凹口内,并能
够沿凹口竖向移动;
在所述的第一丝杆螺母和第二丝杆螺母之间还设置有阻尼器,其为液压式阻尼器,其活
塞杆一端与第一丝杆螺母连接,阻尼器的另一端与第二丝杆螺母连接;
在所述的第一丝杆螺母和第二丝杆螺母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二缓冲弹簧,用以二次限制
两个丝杆螺母的位置。
优选地,所述的电路板包括对接近位置传感器的采样信息进行获取的数据采集模块以及
对位置数据进行处理的数据处理模块,还包括存储有位置阈值信息的存储模块。
优选地,所述的数据采集模块对电流信号进行采集时,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对信
号波形,在每连续的K个周期内,每周期选择n个预设时刻的采样点,每间隔时间T0采样一
次,连续取样M次;在每一周期内选择的n个采样点的时间间隔Δt按照下述公式(1)计算,
Δ
t
=
a
·
s
i
n
(
ω
+
β
)
·
T
λ
-
-
-
(
1
)
]]>
式中,Δt表示采样点的时间间隔,a为修正系数,其大小由采样点数量决定,ω表示信
号的角频率,由接近位置传感器的性能决定,β为初始相角,T表示信号周期的时间,λ表
示信号波形的峰值。
优选地,所述连杆与动模架通过转轴连接。
优选地,所述连杆与第一丝杆螺母和第二丝杆螺母通过转轴连接。
优选地,所述机架内壁设有滑槽,所述动模架两侧与滑槽对应位置设有滑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使用范围广;
采用丝杆实现传动,机构运动精确、可靠,合模力大,不会造成模具胀型和跑火;操作方便,
只需要手摇手轮即可实现开、合模过程,降低劳动强度、合模的操作时间短,提高产品的生
产效率;凹槽和滑块配合使得定位准确,克服了手动开、合模时易出现的错型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带有可手动快速打开和定位装置的建材发泡模具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带有可手动快速打开和定位装置的建材发泡模具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动模架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发明的结构特征及所达成的功效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用以较佳的实施例
及附图配合详细的说明,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所示,其为本发明的带有可手动快速打开和定位装置的建材发泡模具的主视
图,本实施例的带有可手动快速打开和定位装置的建材发泡模具,包括机架1、固定于机架1
上的静模架2、活动设置于机架1上的动模架3以及带动动模架3运动的驱动机构。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手轮4、固定于手轮4轴心的丝杆5,所述丝杆5上配有第一丝杆螺母
6和第二丝杆螺母7,所述丝杆5与第一丝杆螺母6配合部分螺纹为左旋,所述丝杆5与第二
丝杆螺母7配合部分螺纹为右旋。
所述第一丝杆螺母6和第二丝杆螺母7均通过连杆8与动模架3连接,所述连杆8与动
模架3通过转轴连接,所述连杆8与第一丝杆螺母6和第二丝杆螺母7通过转轴连接。
所述机架1内壁设有滑槽,所述动模架3两侧与滑槽对应位置设有滑块。
在所述的动模架3的一侧设置有导向块9,其与连杆8连接,在能够沿动模架3竖向移动。
使用时,逆时针转运手轮4,丝杆5带动第一丝杆螺母6和第二丝杆螺母7向远离中心
线方向运动,与螺母连接的连杆带动动模架3开模。人工取出发泡后的产品,并放入所要发
泡的产品基材,顺时针转运手轮4,丝杆5带动第一丝杆螺母6和第二丝杆螺母7向远离中
心线方向运动,与螺母连接的连杆带动动模架3合模。
请结合图2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动模架3与丝杆5之间设置有两缓冲机构,
其包括与机架1内侧壁固定连接的固定块11,固定块11与第一连杆12连接,第一连杆12
可绕固定块11转动;第一连杆12的端部与一连接板13连接,连接板13还与第二连杆14连
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连接板13可做平面运动,其带动与其相连接的第二连杆14转动。
所述的第二连杆14与第三连杆15连接,第三连杆15的末端还与第一丝杆螺母6连接;
在所述的第一丝杆螺母6沿丝杆移动时,第一连杆11带动连接板13转动,连接板13进而带
动第二连杆14、第三连杆15转动,在第一丝杆螺母6移动时,相应的,缓冲机构在第一丝
杆螺母6的作用下转动,并限制第一丝杆螺母6的快速移动,在第一丝杆螺母到位时,则对
第一丝杠螺母起到限制作用。
在所述的第三连杆15与动模架3之间还连接有第一缓冲弹簧16,第一缓冲弹簧16在所
述的第三连杆15处于伸直状态时,对第三连杆25提供拉紧力,防止第一丝杆螺母6超出预
设行程。
在所述的第二丝杆螺母7与动模架3之间也设置有结构相同的缓冲机构,其作用为限制
丝杆螺母的行程并确保其稳定。
请参阅图3所示,其为本发明的动模架的右视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动模
架3的侧面设置有一凹槽34;在凹槽34的两侧壁上分别开设有相对应的凹口35,导向块9
安装在凹口35内,并能够沿凹口竖向移动。
在所述的第一丝杆螺母6和第二丝杆螺母7之间还设置有阻尼器32,在本实施例中,其
为液压式阻尼器,其活塞杆一端与第一丝杆螺母6连接,阻尼器的另一端与第二丝杆螺母7
连接。在两个丝杆螺母移动时,所述的阻尼器能够确保两个丝杆螺母的竖向位置,并且,确
保丝杆螺母在适当的行程范围内移动。
在所述的第一丝杆螺母6和第二丝杆螺母7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二缓冲弹簧31,用以二
次限制两个丝杆螺母的位置。
为了能够对丝杆螺母的位置进行监控方便及时调整,在所述的机架1的内侧还设置有接
近位置传感器19,其在预设的时间内对丝杆螺母的位置进行检测并将其传输至固定在机架1
上的电路板18中。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电路板18对丝杆螺母的位置信息采集后与标准的位置信息值进行比
对,若实际位置信息在预设的阈值范围内,则可以继续移动;若实际位置信息不在预设的阈
值范围内,则所述的电路板18控制与其连接的报警器报警。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电路板18包括对接近位置传感器19的采样信息进行获取的
数据采集模块以及对位置数据进行处理的数据处理模块,还包括存储有位置阈值信息的存储
模块。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对电流信号进行采集时,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进
行,对信号波形,在每连续的K个周期内,每周期选择n个预设时刻的采样点,每间隔时间T0
采样一次,连续取样M次;为了保证取样数据的可参考性与准确性,在每一周期内选择的n
个采样点的时间间隔Δt按照下述公式(1)计算,
Δ
t
=
a
·
s
i
n
(
ω
+
β
)
·
T
λ
-
-
-
(
1
)
]]>
式中,Δt表示采样点的时间间隔,a为修正系数,其大小由采样点数量决定,ω表示信
号的角频率,由接近位置传感器的性能决定,β为初始相角,T表示信号周期的时间,λ表
示信号波形的峰值。
经上述公式(1)采样,在信号幅值越大时,采样越密集,采样数据的可参考性越强;采
样对信号数据按照预设条件采样,使得后续的信号处理数据量减小,减轻数据处理的繁杂运
算。
本发明机构运动精确、可靠,合模力大,不会造成模具胀型和跑火;操作方便,只需要
手摇手轮即可实现开、合模过程,降低劳动强度、合模的操作时间短,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
本发明具有多重减缓结构及位置缓冲机构,保证丝杆螺母在运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及可靠
性;同时对位置进行检测及全程监控,避免发生故障,降低设备的操作难度。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
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发明的原理,
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
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内。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