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发动机气缸盖.pdf

上传人:a**** 文档编号:4759500 上传时间:2018-11-07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10579446.5

申请日:

2012.12.27

公开号:

CN103075267A

公开日:

2013.05.01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02F 1/24申请日:20121227|||公开

IPC分类号:

F02F1/24

主分类号:

F02F1/24

申请人: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周平; 任志勇; 何海珠; 李春; 王垣钦

地址:

400023 重庆市江北区建新东路260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代理人:

徐先禄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气缸盖,包括气缸盖本体和气缸盖油室,在所述气缸盖本体的进气侧设有三个进气侧回油道,所述进气侧回油道上端的进气侧回油道入口与气缸盖油室连通,进气侧回油道下端与曲轴箱连通;在所述气缸盖本体的排气侧设有三个排气侧回油道,所述排气侧回油道上端的排气侧回油道入口与气缸盖油室连通,排气侧回油道下端与曲轴箱连通。本发明能够使曲轴箱通风良好,且能减少机油的消耗,具有通用化的优点。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一种汽车发动机气缸盖,包括气缸盖本体(3)和气缸盖油室(4),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气缸盖本体(3)的进气侧设有三个进气侧回油道(1),所述进气侧回油道上端的进气侧回油道入口(2)与气缸盖油室(4)连通,进气侧回油道下端与曲轴箱连通;在所述气缸盖本体(3)的排气侧设有三个排气侧回油道(7),所述排气侧回油道上端的排气侧回油道入口(6)与气缸盖油室(4)连通,排气侧回油道下端与曲轴箱连通。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发动机气缸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侧回油道入口(6)的位置高于气缸盖油室(4)的底面;所述进气侧回油道入口(2)的位置高于气缸盖油室(4)的底面但低于排气侧回油道入口(6)的位置。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汽车发动机气缸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发动机部件,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气缸盖。
背景技术
发动机气缸盖属于配气机构,其主要是用来封闭发动机气缸上部,并构成燃烧室,同时它还起到密封作用,防止发动机机油渗漏,以使发动机润滑正常。通常,在气缸盖油室的一侧布置有回油道,其作用是让气缸盖油室的机油流回曲轴箱内,在发动机运行时既保证气缸盖油室内有一定量的机油,也防止气缸盖油室内的机油油面太高;在气缸盖油室的另一侧布置有通气道,其作用是让将曲轴箱内的窜气引入气缸盖油室,然后将窜气再次吸入燃烧室进行再燃烧。
一般来说,发动机布置是向排气侧倾斜的,即排气侧位于低处,这时排气侧为回油道,进气侧为通气道,而为了避免机油从通气道流回曲轴箱内,便需要在气缸盖的通气道入口周围布置挡板,从而使得气缸盖结构复杂,增加了气缸盖的铸造难度。而对于增压发动机来说,由于其排气温度较高,为了保证冷却效果,冷却水套需要将排气道包围,这便使得排气侧的回油道入口较高,导致机油没法从排气侧的回油道流回曲轴箱,进而使气缸盖油室集油,而机油会通过进气侧的通气道流回曲轴箱,使进气侧的通气道的窜气流量减小,从而影响发动机曲轴箱通风性能,且增加了机油的消耗。因此,需要对气缸盖进行一定的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发动机气缸盖,其能够使曲轴箱通风良好,且能减少机油的消耗。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汽车发动机气缸盖,包括气缸盖本体和气缸盖油室,在所述气缸盖本体的进气侧设有三个进气侧回油道,所述进气侧回油道上端的进气侧回油道入口与气缸盖油室连通,进气侧回油道下端与曲轴箱连通;在所述气缸盖本体的排气侧设有三个排气侧回油道,所述排气侧回油道上端的排气侧回油道入口与气缸盖油室连通,排气侧回油道下端与曲轴箱连通。
所述排气侧回油道入口的位置高于气缸盖油室的底面;所述进气侧回油道入口的位置高于气缸盖油室的底面但低于排气侧回油道入口的位置。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由于本发明将进气侧回油道的结构与排气侧回油道的结构设计为相同的结构形式,所述进回油道入口与排气侧回油道入口二者之间存在高度差,在发动机运行时机油可通过位置较低的入口流回油底壳,窜气则可通过位置较高的入口进入气缸盖油室,这样,当发动机横置时,进气侧回油道作为机油的回油通道,排气侧回油道便作为曲轴箱通风系统的窜气通道使用;当发动机纵置时,排气侧回油道作为机油的回油通道,进气侧回油道便作为曲轴箱通风系统的窜气通道使用,使得曲轴箱的通风性能良好,同时避免了现有技术中机油与窜气共用一个通道而导致窜气中的机油含量增加的问题,进而降低了发动机机油消耗量。同时,无论当发动机横置还是纵置,本发明均能使机油与发动机窜气通过各自不同的通道进行流动,使得气缸盖通用化,而无需针对横置式发动机或纵置式发动机而进行单独研发气缸盖,节约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在发动机横置倾斜5°时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在发动机纵置倾斜60°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图2所示,一种汽车发动机气缸盖,包括气缸盖本体3和气缸盖油室4,所述气缸盖上设有多个供安装的气缸盖安装螺栓孔5,气缸盖通过螺栓经气缸盖安装螺栓孔5安装紧固在发动机机体顶部;在所述气缸盖本体3的进气侧设有三个进气侧回油道1,所述进气侧回油道上端的进气侧回油道入口2与气缸盖油室4连通,进气侧回油道下端与曲轴箱连通;在所述气缸盖本体3的排气侧设有三个排气侧回油道7,所述排气侧回油道上端的排气侧回油道入口6与气缸盖油室4连通,排气侧回油道下端与曲轴箱连通。
所述排气侧回油道入口6的位置高于气缸盖油室4的底面;所述进气侧回油道入口2的位置高于气缸盖油室4的底面但低于排气侧回油道入口6的位置。
本发明在设计时,将进气侧的回油道的结构与排气侧的回油道的结构设计为相同结构形式。由于所述进回油道入口2与排气侧回油道入口6二者之间存在高度差,在发动机运行时机油可通过二者中位置较低的入口流回油底壳,窜气则可通过二者位置较高的入口进入气缸盖油室。
如图3所示,当发动机布置方式为横置时,发动机倾斜5°。这时,气缸盖的进气侧回油道入口2的位置相较于排气侧回油道入口6更低,进气侧回油道入口2位置低于气缸盖油室4内的机油液面,进气侧回油道入口2便浸在机油中,于是,气缸盖油室4内的机油就会通过气缸盖的进气侧回油道1进行回油,进气侧回油道1便作为机油的回油通道;而此时气缸盖的排气侧回油道入口6位置较高,排气侧回油道入口6并没有浸在机油中,所以,不会有机油通过排气侧回油道7进行回油,则排气侧回油道7就作为曲轴箱通风系统的窜气通道。
如图4所示,当发动机布置方式为纵置时,发动机倾斜60°。这时,气缸盖的排气侧回油道入口6的位置相较于进气侧回油道入口2更低,排气侧回油道入口6位置低于气缸盖油室4内的机油液面,排气侧回油道入口6便浸在机油中,于是,气缸盖油室4内的机油就会通过气缸盖的排气侧回油道7进行回油,排气侧回油道7便作为机油的回油通道;而此时气缸盖的进气侧回油道入口2位置较高,进气侧回油道入口2并没有浸在机油中,所以,不会有机油通过进气侧回油道1进行回油,则进气侧回油道1就作为曲轴箱通风系统的窜气通道。

一种汽车发动机气缸盖.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种汽车发动机气缸盖.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种汽车发动机气缸盖.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汽车发动机气缸盖.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汽车发动机气缸盖.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075267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5.01 CN 103075267 A *CN103075267A* (21)申请号 201210579446.5 (22)申请日 2012.12.27 F02F 1/24(2006.01) (71)申请人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400023 重庆市江北区建新东路 260 号 (72)发明人 周平 任志勇 何海珠 李春 王垣钦 (74)专利代理机构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代理人 徐先禄 (54) 发明名称 一种汽车发动机气缸盖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气缸盖, 包括气 缸盖本体。

2、和气缸盖油室, 在所述气缸盖本体的进 气侧设有三个进气侧回油道, 所述进气侧回油道 上端的进气侧回油道入口与气缸盖油室连通, 进 气侧回油道下端与曲轴箱连通 ; 在所述气缸盖本 体的排气侧设有三个排气侧回油道, 所述排气侧 回油道上端的排气侧回油道入口与气缸盖油室连 通, 排气侧回油道下端与曲轴箱连通。 本发明能够 使曲轴箱通风良好, 且能减少机油的消耗, 具有通 用化的优点。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附图 3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3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075267 。

3、A CN 103075267 A *CN103075267A* 1/1 页 2 1. 一种汽车发动机气缸盖, 包括气缸盖本体 (3) 和气缸盖油室 (4) , 其特征在于 : 在所 述气缸盖本体 (3) 的进气侧设有三个进气侧回油道 (1) , 所述进气侧回油道上端的进气侧 回油道入口 (2) 与气缸盖油室 (4) 连通, 进气侧回油道下端与曲轴箱连通 ; 在所述气缸盖本 体 (3) 的排气侧设有三个排气侧回油道 (7) , 所述排气侧回油道上端的排气侧回油道入口 (6) 与气缸盖油室 (4) 连通, 排气侧回油道下端与曲轴箱连通。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汽车发动机气缸盖, 其特征。

4、在于 : 所述排气侧回油道入 口 (6) 的位置高于气缸盖油室 (4) 的底面 ; 所述进气侧回油道入口 (2) 的位置高于气缸盖油 室 (4) 的底面但低于排气侧回油道入口 (6) 的位置。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075267 A 2 1/2 页 3 一种汽车发动机气缸盖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汽车发动机部件, 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气缸盖。 背景技术 0002 发动机气缸盖属于配气机构, 其主要是用来封闭发动机气缸上部, 并构成燃烧室, 同时它还起到密封作用, 防止发动机机油渗漏, 以使发动机润滑正常。通常, 在气缸盖油室 的一侧布置有回油道, 其作用是让气缸盖油室的机油。

5、流回曲轴箱内, 在发动机运行时既保 证气缸盖油室内有一定量的机油, 也防止气缸盖油室内的机油油面太高 ; 在气缸盖油室的 另一侧布置有通气道, 其作用是让将曲轴箱内的窜气引入气缸盖油室, 然后将窜气再次吸 入燃烧室进行再燃烧。 0003 一般来说, 发动机布置是向排气侧倾斜的, 即排气侧位于低处, 这时排气侧为回油 道, 进气侧为通气道, 而为了避免机油从通气道流回曲轴箱内, 便需要在气缸盖的通气道入 口周围布置挡板, 从而使得气缸盖结构复杂, 增加了气缸盖的铸造难度。 而对于增压发动机 来说, 由于其排气温度较高, 为了保证冷却效果, 冷却水套需要将排气道包围, 这便使得排 气侧的回油道入口。

6、较高, 导致机油没法从排气侧的回油道流回曲轴箱, 进而使气缸盖油室 集油, 而机油会通过进气侧的通气道流回曲轴箱, 使进气侧的通气道的窜气流量减小, 从而 影响发动机曲轴箱通风性能, 且增加了机油的消耗。因此, 需要对气缸盖进行一定的改进。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发动机气缸盖, 其能够使曲轴箱通风良好, 且能 减少机油的消耗。 0005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汽车发动机气缸盖, 包括气缸盖本体和气缸盖油室, 在所述气 缸盖本体的进气侧设有三个进气侧回油道, 所述进气侧回油道上端的进气侧回油道入口与 气缸盖油室连通, 进气侧回油道下端与曲轴箱连通 ; 在所述气缸盖本体的排气侧。

7、设有三个 排气侧回油道, 所述排气侧回油道上端的排气侧回油道入口与气缸盖油室连通, 排气侧回 油道下端与曲轴箱连通。 0006 所述排气侧回油道入口的位置高于气缸盖油室的底面 ; 所述进气侧回油道入口的 位置高于气缸盖油室的底面但低于排气侧回油道入口的位置。 0007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 由于本发明将进气侧回油道的结构与排气 侧回油道的结构设计为相同的结构形式, 所述进回油道入口与排气侧回油道入口二者之间 存在高度差, 在发动机运行时机油可通过位置较低的入口流回油底壳, 窜气则可通过位置 较高的入口进入气缸盖油室, 这样, 当发动机横置时, 进气侧回油道作为机油的回油通道, 。

8、排气侧回油道便作为曲轴箱通风系统的窜气通道使用 ; 当发动机纵置时, 排气侧回油道作 为机油的回油通道, 进气侧回油道便作为曲轴箱通风系统的窜气通道使用, 使得曲轴箱的 通风性能良好, 同时避免了现有技术中机油与窜气共用一个通道而导致窜气中的机油含量 增加的问题, 进而降低了发动机机油消耗量。同时, 无论当发动机横置还是纵置, 本发明均 说 明 书 CN 103075267 A 3 2/2 页 4 能使机油与发动机窜气通过各自不同的通道进行流动, 使得气缸盖通用化, 而无需针对横 置式发动机或纵置式发动机而进行单独研发气缸盖, 节约了成本。 附图说明 0008 图 1 为本发明的示意图 ; 0。

9、009 图 2 为图 1 中沿 A-A 方向的剖视图 ; 0010 图 3 为本发明在发动机横置倾斜 5时的示意图 ; 0011 图 4 为本发明在发动机纵置倾斜 60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3 如图 1、 图 2 所示, 一种汽车发动机气缸盖, 包括气缸盖本体 3 和气缸盖油室 4, 所 述气缸盖上设有多个供安装的气缸盖安装螺栓孔 5, 气缸盖通过螺栓经气缸盖安装螺栓孔 5 安装紧固在发动机机体顶部 ; 在所述气缸盖本体 3 的进气侧设有三个进气侧回油道 1, 所 述进气侧回油道上端的进气侧回油道入口 2 与气缸盖油室 4 连通, 进。

10、气侧回油道下端与曲 轴箱连通 ; 在所述气缸盖本体 3 的排气侧设有三个排气侧回油道 7, 所述排气侧回油道上端 的排气侧回油道入口 6 与气缸盖油室 4 连通, 排气侧回油道下端与曲轴箱连通。 0014 所述排气侧回油道入口 6 的位置高于气缸盖油室 4 的底面 ; 所述进气侧回油道入 口 2 的位置高于气缸盖油室 4 的底面但低于排气侧回油道入口 6 的位置。 0015 本发明在设计时, 将进气侧的回油道的结构与排气侧的回油道的结构设计为相同 结构形式。由于所述进回油道入口 2 与排气侧回油道入口 6 二者之间存在高度差, 在发动 机运行时机油可通过二者中位置较低的入口流回油底壳, 窜气则。

11、可通过二者位置较高的入 口进入气缸盖油室。 0016 如图3所示, 当发动机布置方式为横置时, 发动机倾斜5。 这时, 气缸盖的进气侧 回油道入口 2 的位置相较于排气侧回油道入口 6 更低, 进气侧回油道入口 2 位置低于气缸 盖油室 4 内的机油液面, 进气侧回油道入口 2 便浸在机油中, 于是, 气缸盖油室 4 内的机油 就会通过气缸盖的进气侧回油道1进行回油, 进气侧回油道1便作为机油的回油通道 ; 而此 时气缸盖的排气侧回油道入口 6 位置较高, 排气侧回油道入口 6 并没有浸在机油中, 所以, 不会有机油通过排气侧回油道 7 进行回油, 则排气侧回油道 7 就作为曲轴箱通风系统的窜。

12、 气通道。 0017 如图 4 所示, 当发动机布置方式为纵置时, 发动机倾斜 60。这时, 气缸盖的排气 侧回油道入口 6 的位置相较于进气侧回油道入口 2 更低, 排气侧回油道入口 6 位置低于气 缸盖油室 4 内的机油液面, 排气侧回油道入口 6 便浸在机油中, 于是, 气缸盖油室 4 内的机 油就会通过气缸盖的排气侧回油道 7 进行回油, 排气侧回油道 7 便作为机油的回油通道 ; 而此时气缸盖的进气侧回油道入口2位置较高, 进气侧回油道入口2并没有浸在机油中, 所 以, 不会有机油通过进气侧回油道1进行回油, 则进气侧回油道1就作为曲轴箱通风系统的 窜气通道。 说 明 书 CN 103075267 A 4 1/3 页 5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075267 A 5 2/3 页 6 图 2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075267 A 6 3/3 页 7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075267 A 7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燃烧发动机;热气或燃烧生成物的发动机装置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