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具.pdf

上传人:e1 文档编号:4758510 上传时间:2018-11-07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557.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324360.3

申请日:

2011.10.24

公开号:

CN103062644A

公开日:

2013.04.24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F21S 2/00申请公布日:20130424|||公开

IPC分类号:

F21S2/00; F21V29/00; F21Y101/02(2006.01)N

主分类号:

F21S2/00

申请人:

富士迈半导体精密工业(上海)有限公司; 晶鼎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林楚耿

地址:

201600 上海市松江区松江工业区西部科技工业园区文吉路500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灯具,包括散热器、发光器件、灯壳,该散热器包括一基板,该基板与灯壳共同形成收容发光器件的空腔,所述基板具有一个背离灯壳的第一表面及面向灯壳的第二表面,该散热器还包括形成于所述基板的第一表面上的多片鳍片,该灯具的基板上开设贯穿所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第一通孔。本发明的灯具由于基板设有通孔,从而暴露出鳍片。因此鳍片的上下两个方向上的气流可以通过通孔流动,可使鳍片上的热量更快地散去。由于本发明的灯具还有上下方向的气流流经鳍片,因而可提升灯具的散热效率。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一种灯具,包括散热器、发光器件、灯壳,该散热器包括一基板,该基板与灯壳共同形成收容发光器件的空腔,所述基板具有一个背离灯壳的第一表面及面向灯壳的第二表面,该散热器还包括形成于所述基板的第一表面上的多片鳍片,其特征在于:该灯具的基板上开设贯穿所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第一通孔。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每一鳍片的高度介于20mm‑30mm之间。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相邻两鳍片的间距介于3mm‑8mm之间。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每一鳍片的高度与相邻两鳍片的间距的比值为3: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发光器件安装于基板的第二表面,该灯壳包覆基板的第二表面。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该灯壳包括对应于基板上的第一通孔的第二通孔,该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及灯具外部连通,灯具下方的空气流经第二通孔、第一通孔及鳍片而与鳍片上方的空气交换。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该灯壳包括一固定边围绕第二通孔边缘,该固定边使空腔与第一通孔隔绝。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发光器件在基板第二表面的安装位置避开第一通孔。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通孔呈一长条形,该第一通孔开设于基板的中部,该发光器件装设于基板位于第一通孔长边两侧的位置上。
如权利要去1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该灯壳对应发光器件的位置上开设有透光孔,该灯具还包含若干透镜装设于灯壳的透光孔上。

说明书

说明书灯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照明领域,尤其是一种灯具。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 LED)、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产业是近几年最受瞩目的产业之一,发展至今,LED和OLED凭借其高光效、低能耗、无污染等优点,已被应用于越来越多的场合之中,大有取代传统光源的趋势。然而因为LED、OLED等发光器件发光时产生的热量一旦堆积,会导致发光器件所发出的光线波长出现红移的问题,并会造成使用寿命缩短的问题。因此,必须对灯具进行散热。目前,业界通常是在灯具灯壳上形成多片散热鳍片以增加灯壳与空气的热交换。然而,现有的鳍片由于灯壳的阻挡,气流只能从侧向流过鳍片,气流的方向单一,导致散热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良好散热性能的灯具。
一种灯具,包括散热器、发光器件、灯壳,该散热器包括一基板,该基板与灯壳共同形成收容发光器件的空腔,所述基板具有一个背离灯壳的第一表面及面向灯壳的第二表面,该散热器还包括形成于所述基板的第一表面上的多片鳍片,该灯具的基板上开设贯穿所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第一通孔。
本发明的灯具由于基板设有通孔,从而暴露出鳍片。因此鳍片的上下两个方向上的气流可以通过通孔流动,可使鳍片上的热量更快地散去。由于本发明的灯具还有上下方向的气流流经鳍片,因而可提升灯具的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灯具的立体组装图。
图2是图1所示灯具的分解图。
图3是图1所示灯具的另一角度的组装图。
图4是图3所示灯具的分解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灯具10散热器11支架12基板13连接头14鳍片16、36固定孔18、38通孔20灯条21LED23驱动芯片30灯壳32本体320挡墙34透光孔360、380固定边361凸伸部40透镜A高度B间距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2,示出了灯具100的立体组装图及分解图,灯具100包括一散热器10、两灯条20、一灯壳30以及若干透镜40。散热器10位于灯具100的上方,灯壳30包覆灯条20并固定于散热器10的下方,透镜40贴附于灯壳30的下方。本发明的发光器件采用半导体发光器件。
散热器10包括一基板12以及若干长方形薄型鳍片14。该基板12为一长方形板体,其具有一定厚度,其包括上下两个表面以及前、后、左、右四边界。该若干鳍片14由基板12上表面垂直向上延伸且平行于基板12的左右边界设置。每一鳍片14在前后方向上横跨基板12并与基板12的前后边界连接。当然,鳍片14的长度也可大于或小于基板12的宽度。每一鳍片14的高度A设置在20‑30mm之间,例如24mm、25mm、29mm等值,在本实施例中高度A优选为25mm。每相邻两片鳍片14之间的间距B设置在为3‑8mm之间,在本实施例中,间距B优选为6mm。该每一鳍片14的高度A以及每相邻两片鳍片14之间的间距B的设置比例可使该散热器10得到较佳的散热效果。每一鳍片14的高度A与相邻两鳍片14的间距B也可调整至比值为3:8的长度。基板12位于最左端一片鳍片14的左边以及最右端一片鳍片14的右边上,还分别包括两个支架11。该两个支架11用以在使用时将灯具100固接于外部器材上。该两个支架11的左侧和右侧,即靠近基板12的左边界和右边界的位置处还分别包含两个连接头13,所述两个连接头13穿过基板12伸入散热器10与灯壳30所组成的收容空间内。该两个连接头13用以将灯具100与外界电源达成电性连接。
请一并参阅图3‑4,示出了灯具100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组装图及分解图。基板12上还包含三个长条形的通孔18,该三个通孔18在左右方向上并排呈一横排状分布于基板12的中间。该三个通孔18形状相似,其整体呈长边与基板12的前后边界平行的长方形,左右两边界呈圆弧状。通孔18的宽度远小于其长度。位于中间的一个通孔18比位于左右两边的通孔18略大。基板12上还包含多个固定孔16。该多个固定孔16用以与灯壳30固定。该多个固定孔16分别位于基板12的通孔18的左右端以及相邻通孔18之间的位置处,临近基板12前后边界的位置处,以及临近基板12左右边界的位置处,以使得该散热器10能稳固地与灯壳30固定。
灯条20呈一沿左右方向延伸的长条状,其下表面分布有多个LED21以及一驱动芯片23。灯条20的长度略大于基板10上的三个通孔18排布基板12上所占空间的总长度,并小于基板10的长度。灯条20的宽度小于通孔18的前/后边界与基板10的前/后边界的距离。灯条20的整体厚度,即加上该多个LED21及该驱动芯片23的厚度,约等于散热器10的基板12的厚度。两灯条20形状结构一样,二者分别贴附在散热器10的基板12的下表面。其中一灯条20贴设于基板12的三个通孔18的前边界与基板12的前边界之间的位置上,另外一灯条20贴设于基板12的三个通孔18的后边界与基板12的后边界之间的位置上。并且,两灯条20距离该三个通孔18的距离相等。该二灯条20与基板10上的两个连接头13达成电性连接,当该两个连接头13接通外界电源时,该二灯条20发光。
灯壳30呈一大小与基板12匹配的壳体结构,其包括一长方形本体32,本体32的大小形状与基板12的大小形状基本相同。本体32的四个边界由垂直向上延伸的挡墙320包覆,挡墙320的高度略大于或等于两倍基板12的厚度。当灯壳30包覆灯条20固定于散热器10上时,挡墙320贴合基板12的四个边界,并且由本体32、挡墙320与散热器10的基板12组成的收容空间收容该二灯条20。挡墙320内还包含一与挡墙320平行分布的固定边360。该固定边360垂直于本体32延伸,其高度大约等于灯条20的整体厚度。固定边360向挡墙320方向伸出多个凸伸部361,每个凸伸部361上包含一固定孔36。该固定孔36对应于基板12上的分布于基板12上临近其边界位置处的固定孔16,因此凸伸部361的数量及分布也对应基板12临近边界位置处的固定孔16的位置。本体32的中间位置处包含三个长条形通孔38,对应于基板12的中间位置处的三个通孔18。该三个长条形通孔38与基板12的三个通孔18的形状、大小及排布一样。该三个通孔38由一固定边380围设。该固定边380垂直于本体32延伸,其高度等于固定边360的高度。固定边380上也包含若干固定孔36,对应于基板12分布于通孔18附近的固定孔16。固定边360与固定边380之间的本体32上分布有多个对应于灯条20上的LED21的透光孔34。该多个透光孔34的形状、分布以及大小均与灯条20上的LED21匹配。与灯条20上的LED21的数量相等个数的透镜40贴附于灯壳30的本体32下表面对应于透光孔34的位置处。
灯具100组装时,两灯条20贴设于散热器10的下表面的通孔18的前后侧的位置处,灯壳30的该多个固定孔36与散热器10的多个固定孔16对应,通过扣合、螺接等方式固定。灯壳30的透光孔34对应于灯条20上的LED21。灯壳30的通孔38对应与散热器10基板12上的通孔18,从下往上看,通孔18、38暴露出鳍片14的一部分。该透镜40附于灯壳30的板体32的下表面对应透光孔34的位置处。当然,该透镜40也可预先装设于灯壳30的透光孔34上,或者直接在透光孔34上形成。扣合后的灯具100,该二灯条20分别贴设于基板12相对应于鳍片14的位置上。当两连接头13接通外界电源时,LED21对外发光,并通过透镜40透射出对应光场。同时,LED21的热量快速传至鳍片14,由鳍片14及时散发。
本发明的灯具100由于其散热器10的鳍片14的高度A设置在20mm‑30mm之间,相邻两鳍片14的间距B设置在3mm‑8mm之间,能获得良好的散热效果。并且基板12设有通孔18,且配合灯壳30的通孔38,可在灯具100的发光面暴露出鳍片14的一部分。即鳍片14的上下两个方向上的气流可以通过通孔18、38流动,可使鳍片14上的热量更快地散去。进而可提升灯具100的散热效率。再且通孔18的设置为长边与基板12的前后边界平行的长方形,即通孔18的长边与鳍片14垂直。也即是说,通孔18的存在对于每一片鳍片14对应固定于基板12上的挖空仅有通孔18的宽的一较小的长度。因此,通孔18的设置并不影响鳍片14在基板12上的固定。此外,由于灯壳30与散热器10所共同形成的收容LED 21的空腔与通孔18、38保持隔绝,因此可防止在通孔18、38中流动的空气所夹带的粉尘、水汽或其他物质进入到空腔内,从而确保空腔内的LED 21的正常工作。

灯具.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灯具.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灯具.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灯具.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灯具.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灯具,包括散热器、发光器件、灯壳,该散热器包括一基板,该基板与灯壳共同形成收容发光器件的空腔,所述基板具有一个背离灯壳的第一表面及面向灯壳的第二表面,该散热器还包括形成于所述基板的第一表面上的多片鳍片,该灯具的基板上开设贯穿所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第一通孔。本发明的灯具由于基板设有通孔,从而暴露出鳍片。因此鳍片的上下两个方向上的气流可以通过通孔流动,可使鳍片上的热量更快地散去。由于本发明的灯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照明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