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充电电池.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可再充电电池.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035970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4.10 CN 103035970 A *CN103035970A* (21)申请号 201210359933.0 (22)申请日 2012.09.25 61/544,809 2011.10.07 US 13/617,526 2012.09.14 US H01M 10/48(2006.01) H01M 2/34(2006.01) (71)申请人 三星 SDI 株式会社 地址 韩国京畿道龙仁市 (72)发明人 洪成镐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铭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11286 代理人 韩明星 (54) 发明名。
2、称 可再充电电池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再充电电池。可再充电 电池包括 : 袋, 安放电极组件 ; 第一引线接线片和 第二引线接线片, 连接到电极组件并且被引到袋 的一侧 ; 温度保护元件, 连接到第一引线接线片 ; 连接接线片, 连接到温度保护元件。 温度保护元件 利用双面粘附带附于袋并且被绝缘带覆盖。 (30)优先权数据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6 页 附图 6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6 页 附图 6 页 1/2 页 2 1. 一种可再充电电池, 具有电极组件, 所述电极组件具有从。
3、所述电极组件的第一电极 延伸的第一引线接线片、 从所述电极组件的第二电极延伸的第二引线接线片以及设置在所 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分隔件, 所述可再充电电池包括 : 袋, 容纳所述电极组件并且具有梯田状部分, 所述第一引线接线片和所述第二引线接 线片延伸穿过所述袋的所述梯田状部分, 所述第一引线接线片的一部分与所述袋的所述梯 田状部分接触 ; 以及 温度保护元件, 连接到所述第一引线接线片和连接接线片, 所述温度保护元件的一部 分附于所述袋的所述梯田状部分。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 其中, 当所述袋的温度超过预定值时, 所述温度 保护元件的电阻升高到在所述连接接线片和。
4、所述第一引线接线片之间的流动的电流停止 的点。 3.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 其中, 所述温度保护元件还包括 : 第一连接部分, 电连接到所述第一引线接线片, 所述第一连接部分的一部分与所述袋 的所述梯田状部分接触 ; 第二连接部分, 电连接到所述连接接线片 ; 以及 传输部分, 连接到所述第一连接部分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分。 4. 如权利要求 3 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 其中, 所述传输部分通过双面粘附带附于所述 袋的所述梯田状部分的表面。 5. 如权利要求 3 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 其中, 所述袋还包括 : 第一外部材料, 形成所述袋的内部 ; 以及 第二外部材料, 附于所述第一外。
5、部材料并形成所述袋的外部。 6. 如权利要求 5 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 其中, 所述第一外部材料和所述第二外部材料 均还包括 : 第一片, 由聚合物组成, 并形成所述袋的内部 ; 第二片, 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片、 尼龙片或者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 尼龙组合 片制成并且形成所述袋的外部 ; 以及 金属片, 设置在所述第一片和所述第二片之间。 7. 如权利要求 3 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 其中, 所述第一连接部分的一部分是弯曲的并 且卷绕在所述第一引线接线片的端部周围。 8. 如权利要求 3 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 其中, 所述第一连接部分和所述第一引线接线 片焊接在一起。 9. 如权利要求 3。
6、 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 其中, 所述连接接线片的一部分与所述袋的梯 田状部分直接接触。 10. 如权利要求 3 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 其中, 绝缘带覆盖所述温度保护元件、 所述第 一引线接线片的一部分和所述连接接线片的一部分。 11. 如权利要求 6 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 其中, 所述第一连接部分直接附于所述袋并且 通过所述第二片绝缘。 1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 其中, 所述温度保护元件为正温度系数电阻 器。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035970 A 2 2/2 页 3 13.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 其中, 所述袋的所述梯田状部分是所述袋的在 所述电。
7、极组件的外部的延伸。 14. 如权利要求 5 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 其中, 所述第一外部材料容纳所述电极组件。 15. 如权利要求 3 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 其中, 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和所述连接接线片焊 接在一起。 16.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 其中, 所述第一引线接线片是正极引线接线 片, 所述第二引线接线片是负极引线接线片。 17. 如权利要求 16 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 其中, 所述正极引线接线片由镍制成。 18. 如权利要求 16 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 其中, 所述负极引线接线片由铝制成。 19. 如权利要求 6 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 其中, 所述金属片由铝制成。 20.。
8、 如权利要求 6 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 其中, 所述第一引线接线片的所述一部分与所 述第一外部材料的所述第二片接触。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035970 A 3 1/6 页 4 可再充电电池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总地涉及一种可再充电电池。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移动装置的发展和进步, 对作为能量源的可再充电电池的需求和使用已经增 加。另外, 这些移动装置现在伴随着增加的高能量使用而尺寸减小、 轻且纤薄。为了满足这 些移动装置的需求, 经常使用利用聚合物膜的平坦地形成的可再充电电池。袋式可再充电 电池可以有效地用来提供电池所需的纤薄性。 0003 在该背景部分公开的以上信息仅是。
9、为了增强对本发明背景的理解, 因此它可能包 含不形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能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致力于提供一种通过防止温度保护元件的误操作而具有改善 的操作质量的袋式可再充电电池。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是一种具有电极组件的可再充电电 池, 所述电极组件具有从所述电极组件的第一电极延伸的第一引线接线片、 从所述电极组 件的第二电极延伸的第二引线接线片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分 隔件。所述可再充电电池可包括 : 袋, 容纳所述电极组件并且具有梯田状部分, 所述第一引 线接线片和所述第二引线接线片延伸穿过所述袋的所述梯田状部分, 所述第一引线接。
10、线片 的一部分与所述袋的所述梯田状部分接触 ; 温度保护元件, 连接到所述第一引线接线片和 连接接线片, 所述温度保护元件的一部分附于所述袋的所述梯田状部分。 0005 当所述袋的温度超过预定值时, 所述温度保护元件的电阻升高到在所述连接接线 片和所述第一引线接线片之间的流动的电流可以停止的点。 0006 所述温度保护元件还可以包括 : 第一连接部分, 电连接到所述第一引线接线片, 所 述第一连接部分的一部分与所述袋的梯田状部分接触 ; 第二连接部分, 电连接到所述连接 接线片 ; 传输部分, 连接到所述第一连接部分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分。 0007 所述传输部分可以通过双面粘附带附于所述袋的所述。
11、梯田状部分的表面。 0008 所述袋还可以包括 : 第一外部材料, 形成所述袋的内部 ; 第二外部材料, 附于所述 第一外部材料并形成所述袋的外部。 0009 所述第一外部材料和所述第二外部材料均还可以包括 : 第一片, 由聚合物组成, 并 形成所述袋的内部 ; 第二片, 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片、 尼龙片或者PET-尼龙组合 片制成并且形成所述袋的外部 ; 金属片, 设置在所述第一片和所述第二片之间。 0010 所述第一连接部分的一部分可以是弯曲的并且可以卷绕所述第一引线接线片的 端部周围。 0011 此外, 所述第一连接部分和所述第一引线接线片可以焊接在一起。 0012 另外, 。
12、所述连接接线片的一部分可以与所述袋的梯田状部分直接接触。 0013 绝缘带可以覆盖所述温度保护元件、 所述第一引线接线片的一部分和所述连接接 说 明 书 CN 103035970 A 4 2/6 页 5 线片的一部分。 0014 所述第一连接部分可以直接附于所述带并且通过所述第二片绝缘。 0015 所述温度保护元件可以为正温度系数电阻器。 0016 所述袋的所述梯田状部分可以是所述袋的在所述电极组件的外部的延伸。 0017 此外, 所述第一外部材料可以容纳所述电极组件。 0018 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和所述连接接线片可以焊接在一起。 0019 所述第一引线接线片可以是正极引线接线片, 所述第二引线。
13、接线片可以是负极引 线接线片。 0020 所述正极引线接线片可以由镍制成。 0021 所述负极引线接线片可以由铝制成。 0022 所述金属片可以由铝制成。 0023 所述第一引线接线片的所述一部分可以与所述第一外部材料的所述第二片接触。 附图说明 0024 通过参照以下结合附图考虑时的详细描述, 对本发明的更完整的理解及其许多附 带的优点将容易明白, 同时变得更好理解, 在附图中相同的标号指示相同或相似的组件, 其 中 : 0025 图 1 是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袋式可再充电电池的透视图。 0026 图 2 是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袋式可再充电电池的电极组件和袋的分解透 视图。 0027。
14、 图 3 是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袋式可再充电电池的电极组件的分解透视图。 0028 图 4 是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袋式可再充电电池的正极引线接线片和温度 保护元件的分解透视图。 0029 图5是示出了在图4中示出的袋式可再充电电池的正极引线接线片和温度保护元 件的组件的折叠状态的透视图。 0030 图6是示出了在图4中示出的袋式可再充电电池的正极引线接线片和温度保护元 件的组件的折叠后的状态的透视图。 0031 图 7 是示出了温度保护元件的内部的剖视图。 0032 图 8 是沿着 VIII-VIII 线截取的图 1 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将在下文中参照附图更充分地描述本。
15、发明, 在附图中示出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 例。 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的, 可以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来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 而全都 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附图和描述被认为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在整 个说明书中, 相同的标号指示相同的元件。 0034 要认识到,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易于描述, 附图中示出的组成构件的尺寸和厚度是 任意给出的, 本发明不限于图示的尺寸和厚度。 0035 在附图中, 为了清晰起见, 夸大了层、 膜、 面板、 区域等的厚度。 在整个说明书中, 相 同的标号指示相同的元件。应该理解的是, 当诸如层、 膜、 区域或基底的元件被称作 “在” 另 说 明 书 CN 1。
16、03035970 A 5 3/6 页 6 一元件 “上” 时, 该元件可以直接在所述另一元件上, 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可选择地, 当元件被称作 “直接在” 另一元件 “上” 时, 不存在中间元件。 0036 为了阐明本发明, 从本描述的细节中省略了与描述无关紧要的元件, 在整个说明 书中相同的标号指示相同的元件。 0037 在若干示例性实施例中, 通过使用相同的标号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代表性地描 述了具有相同构造的组成元件, 将在其它实施例中仅描述除了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描述 的组成元件之外的组成元件。 0038 在袋式可再充电电池中, 通过在两个表面上堆叠正极和负极并且在正极和负极之 间。
17、放置使锂离子穿过的聚合物膜来形成电极组件。通过在电极组件的两个表面上设置外 部材料并且热熔合外部材料的外围部分, 锂离子聚合物可再充电电池将电极组件安装在袋 中。 0039 连接到电极组件的正极的正极引线接线片和连接到负极的负极引线接线片被引 到袋的一侧。 正极引线接线片和负极引线接线片电连接到安放保护电路部件的保护电路模 块 (PCM)。 0040 保护电路模块防止可再充电电池的过充电、 过放电、 过电流和短路。另外, 在保护 电路模块和正极引线接线片之间使用具有正温度系数的温度保护元件。 0041 当可再充电电池的温度达到预定的危险值时, 温度保护元件 ( 即热熔断器 (Thermal-C。
18、ut-Off, TCO) 使正极端子与保护电路模块电隔离, 而当可再充电电池的温度达 到设定的安全值时, 温度保护元件再次将正极端子连接到保护电路模块。 因此, 存在对用于 可再充电电池的具有优异的温度检测性能的温度保护元件的需要。 0042 图 1 是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袋式可再充电电池的透视图, 图 2 是根据本发 明示例性实施例的袋式可再充电电池的电极组件 10 和袋 20 的分解透视图。参照图 1 和图 2,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包括电极组件 10 和安放电极组件 10 的袋 20。 0043 通过卷绕第一电极 ( 为了方便, 称作正极 )11 和第二电极 ( 为了方便,。
19、 称作负 极 )12 并且在正极 11 和负极 12 之间插入分隔件 13, 电极组件 10 可以以凝胶卷 (jelly roll) 的形状形成。分隔件 13 可以由使锂离子透过的聚合物膜形成。 0044 图 3 是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袋式可再充电电池的电极组件 10 的分解透视 图。参照图 3, 正极 11 包括可以在薄膜集流体上涂覆活性材料的涂覆区域 111 和由于未用 活性材料涂覆而使集流体暴露的非涂覆区域112。 第一引线接线片(为了方便, 称作正极引 线接线片 )14 可以连接到正极 11 的非涂覆区域 112。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 正极引线 接线片 14 可以由镍 (Ni)。
20、 制成。 0045 负极 12 包括可以在薄膜集流体上涂覆活性材料 ( 该活性材料可以不同于正极 11 的活性材料)的涂覆区域121和由于未用活性材料涂覆而可以使集流体暴露的非涂覆区域 122。第二引线接线片 ( 为了方便, 称作负极引线接线片 )15 可以从第一引线接线片 14 的 相对侧连接到负极12的非涂覆区域122。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 负极引线接线片15可 以由铝 (Al) 制成。 0046 正极引线接线片 14 和负极引线接线片 15 分别朝着电极组件 10 的同一侧 ( 图 3 中的 zy 平面 ) 引出。此外, 正极引线接线片和负极引线接线片可以分别设置在电极组件的 相对。
21、侧 ( 沿图 1 中的 x 轴方向的侧面 )( 未示出 )。 说 明 书 CN 103035970 A 6 4/6 页 7 0047 返回参照图 2, 袋 20 可以具有围绕电极组件 10 的外部的多层片。例如, 袋 20 包 括 : 聚合物片 21, 形成内部并且提供绝缘和热粘附功能 ;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PET) 片、 尼龙片或者 PET- 尼龙组合片 22( 为了便于描述, 在下文称作尼龙片 ) ; 金属片 23, 提供机 械强度。金属片 23 可以设置在聚合物片 21 和尼龙片 22 之间, 并且可以示例性地由铝片形 成。 0048 另外, 参照图 1 和图 2, 袋 20 包括。
22、 : 第一外部材料 201, 容纳电极组件 10, 形成袋 20 的内部 ; 第二外部材料 202, 从电极组件 10 的外部热粘附到第一外部材料 201, 同时覆盖电 极组件 10, 第二外部材料 202 形成袋 20 的外部。第一外部材料 201 和第二外部材料 202 在 结构上可以与聚合物片 21、 尼龙片 22 和金属片 23 相同。也就是说, 第一外部材料 201 和第 二外部材料 202 均可以包括 : 第一片, 由聚合物组成, 并形成袋 20 的内部 ; 第二片, 由聚对 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PET) 片、 尼龙片或者 PET- 尼龙组合片制成, 并且形成袋 20 的外部 ; 。
23、金 属片, 设置在第一片和第二片之间。 0049 例如, 第一外部材料201具有用来容纳电极组件10的凹入结构, 第二外部材料202 可以形成为平坦的以覆盖容纳在第一外部材料 201 中的电极组件 10。 0050 此外, 电极组件 10 具有立方体的平坦结构, 相应地, 袋 20 可以以立方体的平坦结 构的形状形成。可以通过用袋 20 围绕电极组件 10 来形成可再充电电池, 因此, 可再充电电 池完全形成为立方体的平坦结构的形状。 0051 正极引线接线片 14 和负极引线接线片 15 连接到热粘附的袋 20 的外部, 从而可以 将电极组件 10 电学地引到袋 20 的外部。即, 正极引线。
24、接线片 14 和负极引线接线片 15 设 置成在形成在袋 20 的一个面 ( 图 1 中的 yz 平面 ) 中的梯田状部分 (terrace portion)25 中穿过热粘附的第一外部材料 201 和第二外部材料 202。这里, 袋 20 的梯田状部分 25 可以 是袋 20 的在电极组件 10 的外部的延伸。在这种情况下, 正极引线接线片 14 和负极引线接 线片 15 通过绝缘构件 18 和 19 与袋 20 电绝缘。 0052 可以通过将热粘附的第一外部材料 201 和第二外部材料 202 沿着电极组件 10 弯 向第一外部材料 201 的平坦的底侧而在正极引线接线片 14 和负极引线。
25、接线片 15 的引出侧 形成梯田状部分 25。 0053 可再充电电池包括通过将保护电路元件安装在电路板中而形成的保护电路模块 ( 未示出 ), 用来保护免受过充电、 过放电、 过电流和外部短路的影响。保护电路模块可以设 置在梯田状部分中。 0054 负极引线接线片 15 可以直接连接到保护电路模块, 正极引线接线片 14 可以通过 温度保护元件 30 连接到保护电路模块。温度保护元件 30 具有正温度系数, 因此, 电阻在预 定的温度下无限增大。在这种情况下, 温度保护元件 30 可以为正温度系数电阻器。 0055 图 4 是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袋式可再充电电池的正极引线接线片 14 和温度。
26、保 护元件 30 的分解透视图。图 5 是示出了在图 4 中示出的袋式可再充电电池的正极引线接 线片和温度保护元件的组件的折叠状态的透视图, 图 6 是示出了在图 4 中示出的袋式可再 充电电池的正极引线接线片和温度保护元件的组件的折叠后的状态的透视图。 参照图1、 图 4 至图 6, 正极引线接线片 14 可以被引到袋 20 的外部, 然后机械地且电性连接到温度保护 元件 30。 0056 例如, 温度保护元件30包括连接到正极引线接线片14的第一连接部分31、 连接到 说 明 书 CN 103035970 A 7 5/6 页 8 第一连接部分 31 的传输部分 33 和连接到传输部分 33。
27、 的第二连接部分 32。 0057 作为第一连接部分31延伸的部分并且弯曲的延伸部分34卷绕正极引线接线片14 的端部然后通过焊接而结合到第一连接部分 31。然而, 本发明不限于此, 第一连接部分 31 和正极引线接线片 14 可以焊接在一起。第二连接部分 32 和连接接线片 16 通过焊接彼此 结合。传输部分 33 将热传到具有正温度系数的温度保护元件 30 的内部。当由于传输部分 33 的传热导致可再充电电池的温度达到预定的水平时, 温度保护元件 30 阻断正极引线接 线片 14 和连接接线片 16 之间的电流。 0058 正极引线接线片 14 可以通过延伸部分 34 连接到温度保护元件 。
28、30, 温度保护元件 30 可以连接到连接接线片 16, 正极引线接线片 14 可以弯曲成使得温度保护元件 30 的第一 连接部分 31 可以进一步连接到正极引线接线片 14。因此, 正极引线接线片 14 和第一连接 部分 31 形成作为多层结构的连接表面。 0059 在这种情况下, 通过提供双面粘附带 41 可以使温度保护元件 30 的传输部分 33 附 于袋 20 的梯田状部分 25( 例如, 附于袋 20 的梯田状部分 25 的表面 ), 连接接线片 16 在沿 着 y 轴方向比正极引线接线片 14 可以更靠近负极引线接线片 15 的位置突出到梯田状部分 25 的外部。在这种情况下, 连。
29、接接线片 16 的一部分可以与袋 20 的梯田状部分 25 直接接 触。 0060 因此, 从电极组件 10 产生的然后从袋 20 传输的热通过附于梯田状部分 25 的传输 部分 33 进行传输, 然后由温度保护元件 30 进行感测。因此, 温度保护元件 30 可以检测可 再充电电池的从电极组件 10 产生的精确温度。 0061 为了方便起见, 图 1 示出了可以通过双面粘附带 41 使传输部分 33 附于梯田状部 分 25。因此, 可以稳定地保持第二连接部分 32 和连接接线片 16 的连接结构。 0062 如所描述的, 在袋 20 的外部, 可以将温度保护元件 30 连接到正极引线接线片 。
30、14, 并且可以将连接接线片 16 连接到温度保护元件 30。另外, 可以将连接接线片 16 与负极引 线接线片 15 一起电连接到保护电路模块 ( 未示出 )。 0063 图 7 是示出了温度保护元件的内部的剖视图。 0064 如图 7 所示, 可以通过连接基体 33c 和盖 33e 来形成温度保护元件, 并且温度保 护元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分 31、 传输部分 33 和第二连接部分 32。正温度系数元件 (PCT 元 件 )33a 在传输部分 33 内与第一连接部分 31 接触, 双金属盘 33b 在传输部分 33 内与 PTC 元件 33a 的上侧接触。第二连接部分 32 与第一连接部分 3。
31、1 在接触点 33f 处接触, 第二连 接部分 32 也与双金属盘 33b 接触。第一连接部分 31 在传输部分 33 的内部延伸并且朝着 底侧被部分地暴露。 0065 因此, 第一连接部分 31 和第二连接部分 32 彼此接触并彼此电结合。当热被传递 到第一连接部分 31 的通过传输部分 33 的底部暴露的部分时, PTC 元件 33a 被加热而使双 金属盘 33b 翻转。翻转后的双金属盘 33b 朝着传输部分 33 的上侧推第二连接部分 32, 使得 第一连接部分 31 和第二连接部分 32 相互分离, 导致电断开。 0066 图 8 是沿着 VIII-VIII 线截取的图 1 的剖视图。。
32、参照图 8, 温度保护元件 30 的第 一连接部分 31 直接接触袋 20, 并由此将正极引线接线片 14 的热直接排放到袋 20。更详细 地讲, 第一连接部分 31 的设置在传输部分 33 和正极引线接线片 14 之间的部分直接接触袋 20。另外, 正极引线接线片 14 的一部分可以与袋 20 的梯田状部分 25 接触。根据本发明的 说 明 书 CN 103035970 A 8 6/6 页 9 另一实施例, 正极引线接线片 14 的所述一部分可以与袋 20 的第一外部材料 201 的尼龙片 22 接触。 0067 在这种情况下, 由于第一连接部分31可以直接附于袋20而无需绝缘带, 所以第一。
33、 连接部分 31 具有优异的散热性能。可以通过袋 20 外侧的尼龙片 22 使第一连接部分 31 电 绝缘。另外, 袋 20 的外侧可以由导电材料形成, 因此可以在第一连接部分 31 和袋 20 之间 形成电连接结构, 袋 20 可以具有正极性 ( 未示出 )。 0068 因此, 传输部分 33 不受从连接到第一连接部分 31 的正极引线接线片 14 传输的热 的影响, 并且传输部分 33 根据从袋 20 直接传输的热来检测温度。可以利用传输到传输部 分33的热通过检测可再充电电池的温度来启动温度保护元件30。 因此, 可以通过温度保护 元件 30 的启动而快速地阻断正极引线接线片 14 和连。
34、接接线片 16 之间的电流。 0069 同时, 绝缘带 42 完全覆盖温度保护元件 30( 即, 覆盖连接到传输部分 33 的第一连 接部分 31 和第二连接部分 32), 覆盖第一连接部分 31、 延伸部分 34 和正极引线接线片 34 的连接部分, 并且可以通过覆盖连接接线片 16 和第二连接部分 32 的连接部分而附于梯田 状部分 25。 0070 即, 在温度保护元件30中具有导电性的金属部分可以被绝缘带42覆盖, 因此可以 消除温度保护元件 30 短路的可能性, 并且可以将温度保护元件 30 稳固地固定到梯田状部 分 25。 0071 虽然已经结合目前被认为是实际的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
35、本发明, 但是应该理解, 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实施例, 而是相反, 本发明意图覆盖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范 围内的各种修改和等同布置。 说 明 书 CN 103035970 A 9 1/6 页 10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035970 A 10 2/6 页 1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035970 A 11 3/6 页 12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035970 A 12 4/6 页 13 图 4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035970 A 13 5/6 页 14 图 6 图 7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035970 A 14 6/6 页 15 图 8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035970 A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