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挡位置检测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换挡位置检测装置.pdf(2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4251307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12.31 CN 104251307 A (21)申请号 201410174408.0 (22)申请日 2014.04.28 2013-136928 2013.06.28 JP F16H 63/42(2006.01) (71)申请人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地址 日本东京都 (72)发明人 手塚贵志 布袋乔史 荒井大 千叶淳史 田村贤一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代理人 陈伟 展馨 (54) 发明名称 换挡位置检测装置 (57) 摘要 一种换挡位置检测装置, 基于由在与设在换 挡鼓上的多。
2、个非检测部列对应的位置上至少各 固定配置 1 个的多个开关的开启、 关闭的组合构 成的检测逻辑来判断换挡位置, 即使多个开关的 开关状态的切换定时存在偏差也能够检测准确的 换挡位置。换挡位置判断机构 (100) 在从与确 定换挡位置对应的检测逻辑向不同的检测逻辑过 渡时, 在过渡后的检测逻辑为与从确定换挡位置 接下来能够变位的换挡位置对应的检测逻辑时, 将其作为新的换挡位置而确定并输出换挡位置信 息, 但在过渡后的检测逻辑为与能够变位的换挡 位置对应的检测逻辑以外的检测逻辑时, 将新的 换挡位置设为未确定而输出未确定信息。 (30)优先权数据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3 页 说明书。
3、 14 页 附图 7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3页 说明书14页 附图7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4251307 A CN 104251307 A 1/3 页 2 1. 一种换挡位置检测装置, 具有多个被检测部列 (98、 99)、 多个开关 (SA、 SB、 SC)、 和换 挡位置判断机构(100), 其中, 所述多个被检测部列(98、 99)分别具有配置在沿换挡鼓(85) 的周向隔开间隔的多个位置上的被检测部 (98a、 98b、 98c ; 99a、 99b、 99c、 99d) 并设在所述 换挡鼓 (85) 上, 所述换挡鼓 (。
4、85) 构成选择性地确定多个变速级的齿轮列 (G1、 G2、 G3、 G4、 G5、 G6) 来确定换挡位置的顺序式的多级变速器 (M) 的一部分, 所述多个开关 (SA、 SB、 SC) 以通过所述被检测部 (98a 98c、 99a 99d) 的检测而使开关状态从关闭状态变化为开启 状态的方式在与多个所述被检测部列 (98、 99) 对应的每个位置上至少各固定配置 1 个, 该 换挡位置判断机构(100)基于由这些开关(SA、 SB、 SC)的开启、 关闭的组合所构成的检测逻 辑来核对被该检测逻辑分配的换挡位置, 由此, 判断换挡位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挡位置判断机构 (100) 包括。
5、换挡位置确定部 (100a), 所述换挡位置确定部 (100a) 在从与处于确定状态的确定换挡位置对应的检测逻辑向不同的检测逻辑过渡时, 在 过渡后的检测逻辑为与从所述确定换挡位置接下来能够变位的换挡位置对应的检测逻辑 时, 将其作为新的换挡位置而确定 ; 在过渡后的检测逻辑为与接下来能够变位的换挡位置 对应的检测逻辑以外的检测逻辑时, 将新的换挡位置设为未确定, 并且, 在由所述核对所判 断的当前的换挡位置为与由所述换挡位置确定部 (100a) 确定的换挡位置对应的位置时, 输出与该确定的换挡位置对应的换挡位置信息 ; 在所述当前的换挡位置由所述换挡位置确 定部 (100a) 设为未确定时,。
6、 输出未确定信息。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换挡位置检测装置, 其特征在于, 以在特定的换挡位置上使 2 个所述开关通过检测与这些开关独立对应的被检测部而从关闭状态成为开启状态的方式, 决定所述开关以及所述被检测部列 (98、 99) 的相对配置, 为了避免在该状态下因 2 个开关 的检测定时的偏差而产生虽然能够从所述特定的换挡位置的前后的换挡位置接下来进行 变位但却是与所述特定的换挡位置不同的换挡位置对应的检测逻辑, 所述被检测部列 (98、 99) 构成为, 在向所述特定的换挡位置的变位时, 使两开关中一方的开关成为开启状态的时 期, 比另一方的开关成为开启状态的时期更早。 3. 如权。
7、利要求 2 所述的换挡位置检测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被检测部列 (98、 99) 具 有 : 沿所述换挡鼓 (85) 的周向隔开间隔地配置的多个作为所述被检测部的多个突起部 (98a 98c、 99a 99d) ; 和配置在这些突起部 (98a 98c、 99a 99d) 之间的凹部 (98d、 98e、 98f ; 99e、 99f、 99g、 99h), 并且, 作为在所述特定的换挡位置上在所述一方的开关所检 测的向突起部的上升结束后开始所述另一方的开关所检测的向突起部的上升的突起列而 构成。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换挡位置检测装置, 其特征在于, 与设想了在搭载在车辆上 的发动机。
8、 (E) 的起动时确定的规定的换挡位置对应的规定的检测逻辑, 作为除规定的换挡 位置以外的任何瞬间都不产生的检测逻辑而设定, 与所述发动机 (E) 一同起动的所述换挡 位置判断机构 (100), 根据所述规定的检测逻辑的检测来确定其起动后的最初的换挡位置。 5. 如权利要求 4 所述的换挡位置检测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规定的换挡位置为空挡。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换挡位置检测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规定的换挡位置为第 2 速。 7.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换挡位置检测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级变速器(M)将空 挡配置在第 1 速以及第 2 速之间, 同时以能够切换第 1 第 6 速。
9、的方式构成, 与设想了在搭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251307 A 2 2/3 页 3 载于车辆上的发动机 (E) 的起动时确定的作为规定的换挡位置而设定的第 1 速、 空挡以及 第 2 速中的至少 1 个对应的规定的检测逻辑, 作为至少在从第 1 速到第 3 速之间在除所述 规定的换挡位置以外的任何瞬间都不产生的检测逻辑而设定, 与所述发动机 (E) 一同起动 的所述换挡位置判断机构 (100) 根据所述规定的检测逻辑的检测来确定其起动后的最初 的换挡位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挡位置检测装置, 其特征在于, 在第1、 第2以及第3开关(SA、 SB、 SC) 检测所述被检测部。
10、 (98a 98c、 99a 99d) 而成为开启状态时为 “1” , 并在第 1、 第 2 以及第 3 开关 (SA、 SB、 SC) 处于关闭状态时为 “0” , 使 “1” 和 “0” 组合而成的所述检测逻 辑成为 “0、 0、 0” 的状态, 在第 3 速以上的高速侧的换挡位置相互间的换挡变化时产生, 并 且, 在向所述规定的换挡位置的换挡变化时, 以从除所述 “0、 0、 0” 以外的检测逻辑向规定的 检测逻辑过渡的方式, 决定第 1、 第 2 以及第 3 开关 (SA、 SB、 SC) 与所述被检测部列 (98、 99) 之间的相对配置, 所述换挡位置判断机构 (100) 在紧接着。
11、所述 “0、 0、 0” 的检测逻辑之后产 生所述规定的检测逻辑时输出未确定信息。 9. 如权利要求 3 所述的换挡位置检测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级变速器 (M) 将空挡 配置在第 1 速以及第 2 速之间, 同时以能够切换第 1 第 6 速的方式构成, 在该多级变速器 (M) 的换挡位置上分配有使 “1” 和 “0” 组合而成的下表所示的检测逻辑, 其中, 在第 1、 第 2 以及第 3 开关 (SA、 SB、 SC) 检测所述突起部而成为开启状态时为 “1” , 并在第 1、 第 2 以及第 3 开关 (SA、 SB、 SC) 处于关闭状态时为 “0” , 表 1 第 1 开关 第 。
12、2 开关 第 3 开关 1 速100 空挡111 2 速110 3 速011 4 速101 5 速010 6 速001 第 1 以及第 2 开关 (SA、 SB) 以使第 2 开关 (SB) 与第 1 开关 (SA) 相比靠近仅高 1 个速 度级的换挡位置的方式与共用的突起列 (98) 对应地配置, 在空挡中, 由第 3 开关 (SC) 检测 的突起部 (99a) 的从第 1 速侧的上升相对于由第 2 开关 (SB) 检测的突起部 (98a) 设定得 更早, 并且, 从第 2 速侧的上升相对于由第 1 开关 (SA) 检测的突起部 (98a) 设定得更早, 在 第 2 速中, 由第 2 开关 。
13、(SB) 检测的突起部 (98a) 的从空挡侧的上升相对于由第 1 开关 (SA) 检测的突起部 (98b) 设定得更早, 在第 3 速中, 由第 3 开关 (SC) 检测的突起部 (99b) 的从 第 4 速侧的上升相对于由第 2 开关 (SB) 检测的突起部 (98b) 设定得更早, 在第 4 速中, 由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251307 A 3 3/3 页 4 第 1 开关 (SA) 检测的突起部 (98c) 的从第 5 速侧的上升相对于由第 3 开关 (SC) 检测的突 起部 (99c) 设定得更早。 10. 如权利要求 1 9 中任一项所述的换挡位置检测装置, 其特征在于。
14、, 具有基于来自 所述换挡位置判断机构 (100) 的信息来进行显示工作的换挡指示器 (122), 该换挡指示器 (122) 基于来自所述换挡位置判断机构 (100) 的所述换挡位置信息的输入来显示其换挡位 置, 并且, 在输入来自所述换挡位置判断机构 (100) 的所述未确定信息时进行换挡位置以 外的显示。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251307 A 4 1/14 页 5 换挡位置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换挡位置检测装置, 具有多个被检测部列、 多个开关、 和换挡位置判断 机构, 其中, 多个被检测部列分别具有配置在沿换挡鼓的周向隔开间隔的多个位置上的被 检测部并设在上。
15、述换挡鼓上, 上述换挡鼓构成选择性地确定多个变速级的齿轮列由此来确 定换挡位置的顺序式的多级变速器的一部分, 该多个开关以通过上述被检测部的检测而使 开关方向从关闭状态变化为开启状态的方式在与多个上述被检测部列对应的每个位置上 至少各固定配置 1 个, 该换挡位置判断机构基于由这些开关的开启、 关闭的组合所构成的 检测逻辑来核对被该检测逻辑分配的换挡位置, 由此来判断换挡位置。 背景技术 0002 由专利文献 1 可知一种换挡位置检测装置, 其通过沿换挡鼓的外周的周向隔开间 隔地设置的多个突起列、 和使 3 个开关的开启、 关闭组合而成的检测逻辑来检测换挡位置, 该 3 个开关通过被这些突起列。
16、的突起部推入而使开关状态变化。 0003 现有技术文献 0004 专利文献 1 : 日本特开 2011-196517 号公报 0005 但是, 如上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地, 在由3个开关检测突起列的突起部的换挡位置 检测装置中, 会在这些开关从开启切换为关闭或从关闭切换为开启的定时中产生偏差, 在 瞬间有可能产生不是实际的换挡位置的开启、 关闭的组合。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作出的, 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多个开关的开关状态 的切换定时存在偏差也能够检测准确的换挡位置的换挡位置检测装置。 0007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换挡位置检测装置, 具有多个被检测部列、 多。
17、 个开关、 和换挡位置判断机构, 其中, 多个被检测部列分别具有配置在沿换挡鼓的周向隔开 间隔的多个位置上的被检测部并设在所述换挡鼓上, 所述换挡鼓构成选择性地确定多个变 速级的齿轮列来确定换挡位置的顺序式的多级变速器的一部分, 该多个开关以通过所述被 检测部的检测而使开关状态从关闭状态变化为开启状态的方式在与多个所述被检测部列 对应的每个位置上至少各固定配置 1 个, 该换挡位置判断机构基于由这些开关的开启、 关 闭的组合所构成的检测逻辑来核对被该检测逻辑分配的换挡位置, 由此, 判断换挡位置, 其 第 1 特征在于, 所述换挡位置判断机构包括换挡位置确定部, 该换挡位置确定部在从与处 于确。
18、定状态的确定换挡位置对应的检测逻辑向不同的检测逻辑过渡时, 在过渡后的检测逻 辑为与从所述确定换挡位置接下来能够变位的换挡位置对应的检测逻辑时, 将其作为新的 换挡位置而确定 ; 在过渡后的检测逻辑为与接下来能够变位的换挡位置对应的检测逻辑以 外的检测逻辑时, 将新的换挡位置设为未确定, 并且, 在由所述核对所判断的当前的换挡位 置为与由所述换挡位置确定部确定的换挡位置对应的位置时, 输出与该确定的换挡位置对 应的换挡位置信息 ; 在所述当前的换挡位置由所述换挡位置确定部设为未确定时, 输出未 说 明 书 CN 104251307 A 5 2/14 页 6 确定信息。 0008 另外, 本发明。
19、在第 1 特征的结构的基础上, 其第 2 特征在于, 以在特定的换挡位置 上使 2 个所述开关通过检测与这些开关独立对应的被检测部而从关闭状态成为开启状态 的方式, 决定所述开关以及所述被检测部列的相对配置, 为了避免在该状态下因 2 个开关 的检测定时的偏差而产生虽然能够从所述特定的换挡位置的前后的换挡位置接下来进行 变位但却是与所述特定的换挡位置不同的换挡位置对应的检测逻辑, 所述被检测部列构成 为, 在向所述特定的换挡位置的变位时, 使两开关中一方的开关成为开启状态的时期, 比另 一方的开关成为开启状态的时期更早。 0009 本发明在第 2 特征的结构的基础上, 其第 3 特征在于, 所。
20、述被检测部列具有 : 沿所 述换挡鼓的周向隔开间隔地配置的多个作为所述被检测部的多个突起部 ; 和配置在这些突 起部之间的凹部, 并且, 作为在所述特定的换挡位置上作为在所述一方的开关所检测的向 突起部的上升结束后开始所述另一方的开关所检测的向突起部的上升的突起列而构成。 0010 本发明在第 2 或第 3 特征的结构的基础上, 其第 4 特征在于, 与设想了在搭载在车 辆上的发动机的起动时确定的规定的换挡位置对应的规定的检测逻辑, 作为除规定的换挡 位置以外的任何瞬间都不产生的检测逻辑而设定, 与所述发动机一同起动的所述换挡位置 判断机构, 根据所述规定的检测逻辑的检测来确定其起动后的最初的。
21、换挡位置。 0011 本发明在第 4 特征的结构的基础上, 其第 5 特征在于, 所述规定的换挡位置为空 挡。 0012 本发明在第 4 或第 5 特征的结构的基础上, 其第 6 特征在于, 所述规定的换挡位置 为第 2 速。 0013 本发明在第 2 或第 3 特征的结构的基础上, 其第 7 特征在于, 所述多级变速器将空 挡配置在第 1 速以及第 2 速之间, 同时以能够切换第 1 第 6 速的方式构成, 与设想了在搭 载在车辆上的发动机的起动时确定的作为规定的换挡位置而设定的第 1 速、 空挡以及第 2 速中的至少 1 个对应的规定的检测逻辑, 作为至少在从第 1 速到第 3 速之间在除。
22、所述规定 的换挡位置以外的任何瞬间都不产生的检测逻辑而设定, 与所述发动机一同起动的所述换 挡位置判断机构根据所述规定的检测逻辑的检测来确定其起动后的最初的换挡位置。 0014 本发明在第7特征的结构的基础上, 其第8特征在于, 在第1、 第2以及第3开关检 测所述被检测部而成为开启状态时为 “1” , 并在第 1、 第 2 以及第 3 开关处于关闭状态时为 “0” , 使 “1” 和 “0” 组合而成的所述检测逻辑成为 “0、 0、 0” 的状态, 在第 3 速以上的高速侧 的换挡位置相互间的换挡变化时产生, 并且, 在向所述规定的换挡位置的换挡变化时, 以从 除所述 “0、 0、 0” 以。
23、外的检测逻辑向规定的检测逻辑过渡的方式, 决定第 1、 第 2 以及第 3 开 关与所述被检测部列之间的相对配置, 所述换挡位置判断机构在紧接着所述 “0、 0、 0” 的检 测逻辑之后产生所述规定的检测逻辑时输出未确定信息。 0015 本发明在第3特征的结构的基础上, 其第9特征在于, 所述多级变速器将空挡配置 在第 1 速以及第 2 速之间, 同时以能够切换第 1 第 6 速的方式构成, 在该多级变速器的换 挡位置上分配有使 “1” 和 “0” 组合而成的下表所示的检测逻辑, 其中, 在第 1、 第 2 以及第 3 开关检测所述突起部而成为开启状态时为 “1” , 并在第 1、 第 2 以。
24、及第 3 开关处于关闭状态 时为 “0” , 0016 表 1 说 明 书 CN 104251307 A 6 3/14 页 7 0017 第 1 开关 第 2 开关 第 3 开关 1 速100 空挡111 2 速110 3 速011 4 速101 5 速010 6 速001 0018 第 1 以及第 2 开关以使第 2 开关与第 1 开关相比靠近仅高 1 个速度级的换挡位置 的方式与共用的突起列对应地配置, 在空挡中, 由第3开关检测的突起部的从第1速侧的上 升相对于由第 2 开关检测的突起部设定得更早, 并且, 从第 2 速侧的上升相对于由第 1 开关 检测的突起部设定得更早, 在第2速中,。
25、 由第2开关检测的突起部的从空挡侧的上升相对于 由第 1 开关检测的突起部设定得更早, 在第 3 速中, 由第 3 开关检测的突起部的从第 4 速侧 的上升相对于由第 2 开关检测的突起部设定得更早, 在第 4 速中, 由第 1 开关检测的突起部 的从第 5 速侧的上升相对于由第 3 开关检测的突起部设定得更早。 0019 而且, 本发明在第 1 9 的任一特征的结构的基础上, 其第 10 特征在于, 具有基于 来自所述换挡位置判断机构的信息来进行显示工作的换挡指示器, 该换挡指示器基于来自 所述换挡位置判断机构的所述换挡位置信息的输入来显示其换挡位置, 并且, 在输入来自 所述换挡位置判断机。
26、构的所述未确定信息时进行换挡位置以外的显示。 0020 发明效果 0021 根据本发明的第 1 特征, 在从与确定换挡位置对应的检测逻辑向不同的检测逻辑 的过渡时, 在过渡后的检测逻辑为与不能够从当前的确定换挡位置接下来变位的换挡位置 对应的检测逻辑的情况下, 不会将其作为新的换挡位置而确定, 并在过渡后的检测逻辑为 与能够从当前的确定换挡位置接下来变位的换挡位置对应的检测逻辑时, 会将其作为新的 换挡位置而确定, 并输出与该确定的换挡位置对应的换挡位置信息, 而不会输出不应变位 的换挡位置, 从而能够判断准确的换挡位置。 0022 另外, 根据本发明的第2特征, 当在特定的换挡位置上在2个开。
27、关分别检测被检测 部的检测定时产生偏差时, 有可能会产生虽然从特定的换挡位置的前后的换挡位置接下来 变位, 但是对应于与上述特定的换挡位置不同的换挡位置的检测逻辑, 但是通过在该特定 的换挡位置上使一方的开关成为开启的时期比另一方的开关成为开启的时期更早, 由此, 能够在机械原理上排除产生处于实际换挡位置上即不处于特定换挡位置上的检测逻辑的 情况, 从而能够判断更确实的换挡位置。 0023 根据本发明的第 3 特征, 被检测部列具有作为多个被检测部的多个突起部、 和配 说 明 书 CN 104251307 A 7 4/14 页 8 置在这些突起部之间的凹部, 并在一方的开关所检测的向一方的突起。
28、部的上升结束后开始 另一方的开关所检测的另一方的突起部的上升, 因此, 能够完全排除在 2 个开关的检测定 时中产生偏差的情况。 0024 根据本发明的第 4 特征, 换挡位置判断机构根据主开关的开启而起动, 将用于确 定其起动后的最初的换挡位置检测逻辑设为, 在除规定的换挡位置以外的其他换挡位置中 在任何瞬间都不产生的规定的检测逻辑, 因此, 能够确实地确定最初的换挡位置。 0025 根据本发明的第 5 特征, 在发动机的起动时中大多使用的是空挡, 而将规定的换 挡位置设为空挡, 由此, 能够从起动发动机开始比较早地进行换挡位置的确定。 0026 根据本发明的第6特征, 也具有在车辆的起步时。
29、使用第2速的情况, 而将规定的换 挡位置设为第 2 速, 由此, 能够从起动发动机开始比较早地进行换挡位置的确定。 0027 根据本发明的第 7 特征, 几乎不会在发动机起动后的比较早的阶段中成为超过第 3速的高速侧的换挡位置, 设想了在发动机起动时所确定的大多是第1速、 空挡或第2速, 将 第 1 速、 空挡以及第 2 速的至少 1 个设为规定的换挡位置, 使与该规定的换挡位置对应的规 定的检测逻辑, 作为至少在从第 1 速到第 3 速之间在除上述规定的换挡位置以外的任何瞬 间都不产生的检测逻辑而设定, 因此, 能够从起动发动机开始比较早地进行换挡位置的确 定。 0028 根据本发明的第 8。
30、 特征, 在 6 速的多级变速器中, 即使在第 3 速以上的换挡位置上 出现了规定的检测逻辑, 在紧接着 “0、 0、 0” 之后能够出现规定的检测逻辑, 能够有效地排除 规定的换挡位置以外的换挡位置确定。 0029 根据本发明的第 9 特征, 将上述表所示的检测逻辑分配至各换挡位置中, 由此, 在 使用 3 个开关进行空挡以及第 1 第 6 速的换挡位置判断时, 能够以最小限度的个数即 2 个突起列来输出换挡位置信息以及未确定信息。而且, 如上所述地决定在空挡、 第 2 速、 第 3 速以及第 4 速上的突起部的上升时期, 由此, 在机械原理上排除在换挡变化过程中产生没 有处于实际换挡位置上。
31、的检测逻辑, 从而能够判断确实的换挡位置。 0030 而且, 根据本发明的第 10 特征, 基于换挡位置信息的输入来显示其换挡位置的换 挡指示器, 在未确定信息的输入时进行换挡位置以外的显示, 因此, 能够准确地把握换挡位 置。 附图说明 0031 图 1 是适用了本发明的二轮摩托车的侧视图。 0032 图 2 是图 1 的 2-2 线剖视图。 0033 图 3 是简化地表示 3 个开关以及换挡鼓的配置的纵剖侧视图。 0034 图 4 是图 3 的 4-4 线向视图。 0035 图 5 是图 3 的 5-5 线剖视图。 0036 图 6 是图 2 的 6 向视图。 0037 图 7 是表示沿换。
32、挡鼓的周向展开的第 1 以及第 2 突起列和第 1 第 3 开关之间的 关系的图。 0038 图 8 是表示用于判断换挡位置的电路构成的图。 0039 图 9 是表示换挡位置未确定的状态下的换挡指示器的显示的图。 说 明 书 CN 104251307 A 8 5/14 页 9 0040 图 10 是表示在系统上产生出错时的换挡指示器的显示的图。 0041 图 11 是表示在发动机起动时换挡位置成为未确定时的换挡指示器的显示的图。 0042 附图标记说明 0043 85换挡鼓 0044 98、 99作为被检测部列的突起列 0045 98a、 98b、 98c, 99a、 99b、 99c、 99。
33、d作为被检测部的突起部 0046 98d、 98e、 98f ; 99e、 99f、 99g、 99h凹部 0047 100作为换挡位置判断机构的电子控制单元 0048 100a换挡位置确定部 0049 122换挡指示器 0050 E发动机 0051 G1、 G2、 G3、 G4、 G5、 G6齿轮列 0052 M多级变速器 0053 SA、 SB、 SC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0054 以下, 参照图 1 图 11 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首先在图 1 中, 该二轮摩托车的 车身架F具有 : 将前叉11能够转向地支承的头管12, 该前叉11轴支承有前轮WF ; 从该头管 12 向后下延伸的主车。
34、架 13 ; 从该主车架 13 的前部向下方垂下的发动机吊钩 14 ; 从上述主 车架 13 的后部向下方延伸的枢轴架 15 ; 和从上述主车架 13 的后部向后上延伸的座椅轨道 16。 0055 在上述车身架 F 中的主车架 13 的后部、 发动机吊钩 14 的下部以及枢轴架 15 的下 部, 支承有配置在上述主车架 13 的下方的发动机 E 的发动机主体 17。另外, 在枢轴架 15 上 能够上下摆动地支承有摆臂 18 的前端部, 该摆臂 18 在后端部处轴支承有由发动机 E 所发 挥的动力来驱动的后轮 WR, 在上述发动机 E 的上方并在主车架 13 上搭载有燃料箱 24, 配置 在该燃。
35、料箱 24 的后方的乘车用座椅 25 由上述座椅轨道 16 支承。 0056 上述发动机E的一部分以及上述车身架F的一部分由车身罩27覆盖, 该车身罩27 具有 : 前罩 28 ; 从两侧将上述燃料箱 24 的后侧下部覆盖并配置在燃料箱 24 以及乘车用座 椅 25 之间的左右一对侧罩 29 ; 和与两侧罩 29 的后部相连并向后上延伸的后罩 30。 0057 上述发动机 E 的发动机主体 17 具有 : 将曲柄轴 23 旋转自如地支承的曲轴箱 19, 该曲柄轴 23 具有沿车身架 F 的宽度方向延伸的轴线 ; 使气缸轴线前倾而与曲轴箱 19 的前 部上端结合的气缸体 20 ; 与该气缸体 2。
36、0 的上端结合的气缸盖 21 ; 和与该气缸盖 21 的上端 结合的顶盖 22。 0058 与上述气缸盖 21 的前部侧面连接的排气系统 31 在其后端具有排气消音器 32, 该 排气消音器 32 配置在后轮 WR 的右侧方。另外, 上述气缸盖 21 的后部侧面面对后斜上方, 与该气缸盖21的后部侧面连接的进气系统33具有 : 由上述燃料箱24覆盖而配置在上述顶 盖 22 的上方的滤清器 34 ; 和夹设在该滤清器 34 以及上述气缸盖 21 之间的节气门装置 35。 0059 在图 2 中, 在上述曲轴箱 19 内收容有顺序式的多级变速器 M。该多级变速器 M 是 在主轴 43 以及副轴 4。
37、6 之间设置有能够选择性地确定多个变速级的齿轮列、 例如第 1 速 说 明 书 CN 104251307 A 9 6/14 页 10 第 6 速齿轮列 G1 G6 而构成的, 主轴 43 以及副轴 46 具有与上述曲柄轴 30 平行的轴线。 上述副轴 46 的一端从曲轴箱 19 的后部侧面突出, 如图 1 所示, 从副轴 46 输出的旋转动力 经由动力传递机构38而传递至作为驱动轮的后轮WR。 该动力传递机构38是在固定于上述 副轴46的轴端的驱动链轮39、 和与上述后轮WR同轴设置的被动链轮40上卷绕有环状的驱 动链 41 而构成的。 0060 上述主轴 43 由第 1 轴 44、 和同轴且。
38、能够相对旋转地穿插在第 1 轴 44 上的第 2 轴 45 构成, 在第 1 轴 44 以及副轴 46 之间设有第 1 速齿轮列 G1、 第 3 速齿轮列 G3 以及第 5 速 齿轮列 G5, 在第 2 轴 45 以及副轴 46 之间设有第 2 速齿轮列 G2、 第 4 速齿轮列 G4 以及第 6 速齿轮列 G6。 0061 第1轴44与第2轴45相比形成为小径, 第1轴44的一端部经由球轴承47而旋转 自如地支承在曲轴箱19上, 第1轴44的另一端侧旋转自如地贯穿曲轴箱19, 在紧固于曲轴 箱 19 的曲轴箱盖 48 上, 经由离合器内构件 60 以及球轴承 49 而旋转自如地支承有第 1 。
39、轴 44 的另一端部。另外, 在曲轴箱 19 上, 经由球轴承 50 而旋转自如地支承有与第 1 轴 44 相 比为大径的第 2 轴 45, 在第 2 轴 45 上, 同轴且相对旋转自如地穿插有第 1 轴 44 的中间部, 在第 1 轴 44 以及第 2 轴 45 之间夹装有多个滚针轴承 51。 0062 在第 1 轴 44 的另一端侧, 能够相对旋转地安装有与第 2 轴 45 沿轴向相邻的传动 筒轴 53, 在该传动筒轴 53 上, 经由一次减速装置 54 以及减振弹簧 57 而传递有来自曲柄轴 30 的动力。上述一次减速装置 54 由与上述曲柄轴 30 一同旋转的驱动齿轮 ( 未图示 )、。
40、 和 与该驱动齿轮啮合且与第1以及第2轴44、 45同轴地配置的被动齿轮56构成, 被动齿轮56 经由上述减振弹簧 57 与传动筒轴 53 连结。 0063 在上述传动筒轴 53 以及第 1 轴 44 之间设有第 1 液压离合器 58, 第 1 液压离合器 58 所具有的离合器内构件 60 与第 1 轴 44 的另一端部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结合, 在该离 合器内构件 60 以及上述曲轴箱盖 48 之间夹装有上述球轴承 49。另外, 在传动筒轴 53 以及 第 2 轴 45 之间, 设有将一次减速装置 54 夹在其与上述第 1 液压离合器 58 之间的第 2 液压 离合器 59。 0064 而且。
41、, 在第 1 液压离合器 58 处于动力传递状态而使动力从曲柄轴 30 向第 1 轴 44 传递时, 能够将动力经由从第 1、 第 3 以及第 5 速齿轮列 G1、 G3、 G5 中择一地确定的齿轮列, 而从第 1 轴 44 向副轴 46 传递, 并在第 2 液压离合器 59 处于动力传递状态而使动力从曲柄 轴 30 向第 2 轴 45 传递时, 能够将动力经由从第 2、 第 4 以及第 6 速齿轮列 G2、 G4、 G6 中择 一地确定的齿轮列, 而从第 2 轴 45 向副轴 46 传递。 0065 第 1、 第 3 以及第 5 速齿轮列 G1、 G3、 G5 设在第 1 轴 44 中的将第。
42、 2 轴夹在第 1 以 及第 2 液压离合器 58、 59 之间的位置上, 即设在第 1 轴 44 的从第 2 轴 45 突出的一端侧的 部分与副轴 46 之间, 第 1 速齿轮列 G1 由与第 1 轴 44 一体设置的第 1 速驱动齿轮 61、 和以 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支承在副轴 46 上而与第 1 速驱动齿轮 61 啮合的第 1 速被动齿轮 62 构成。第 3 速齿轮列 G3 由能够进行轴向上的滑动动作而与第 1 轴 44 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 式结合的第3速驱动齿轮63、 和能够相对旋转地支承在上述副轴46上而与第3速驱动齿轮 63 啮合的第 3 速被动齿轮 64 构成。另外, 第 5 速。
43、齿轮列 G5 由配置在第 1 以及第 3 速驱动 齿轮61、 63之间而能够相对旋转地支承在第1轴44上的第5速驱动齿轮65、 和能够进行轴 向上的滑动动作而与副轴 46 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结合并与第 5 速驱动齿轮 65 啮合的第 说 明 书 CN 104251307 A 10 7/14 页 11 5 速被动齿轮 66 构成。 0066 第 2 速齿轮列 G2 由与第 2 轴 45 一体设置的第 2 速驱动齿轮 67、 和相对旋转自如 地支承在副轴 46 上而与第 2 速驱动齿轮 67 啮合的第 2 速被动齿轮 68 构成。另外, 第 4 速 齿轮列 G4 由能够进行轴向上的滑动动作并以不。
44、能相对旋转的方式与第 2 轴 45 结合的第 4 速驱动齿轮 69、 和能够相对旋转地支承在副轴 46 上而与第 4 速驱动齿轮 69 啮合的第 4 速 被动齿轮 70 构成。另外, 第 6 速齿轮列 G6 由配置在第 2 以及第 4 速驱动齿轮 67、 69 之间 并能够相对旋转地支承在第2轴45上的第6速驱动齿轮71、 和能够进行轴向上的滑动动作 并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与副轴 46 结合并且与第 6 速驱动齿轮 71 啮合的第 6 速被动齿轮 72 构成。 0067 在第 1 以及第 3 速被动齿轮 62、 64 之间, 在副轴 46 上以不能相对旋转且能够轴向 滑动的方式支承有第 1 拨。
45、叉 74。第 5 速被动齿轮 66 与第 1 拨叉 74 一体设置。该第 1 拨叉 74能够在与第 1 速被动齿轮 62 卡合的位置、 与第 3 速被动齿轮 64 卡合的位置、 和与第 1 以 及第 3 速被动齿轮 62、 64 的任意一个均不卡合的位置之间滑动。另外, 以将第 5 速驱动齿 轮 65 夹在与第 1 速驱动齿轮 61 之间的方式, 在第 1 轴 44 上以不能相对旋转且能够轴向滑 动的方式支承有第 2 拨叉 75, 第 3 速驱动齿轮 63 与第 2 拨叉 75 一体设置。该第 2 拨叉 75 能够在与第 5 速驱动齿轮 65 卡合的位置和将该卡合解除的位置之间滑动。 0068。
46、 在第 2 拨叉 75 没有与第 5 速驱动齿轮 65 卡合的状态下, 使第 1 拨叉 74 与第 1 速 被动齿轮 62 卡合, 由此确定第 1 速齿轮列 G1, 在第 2 拨叉 75 没有与第 5 速驱动齿轮 65 卡 合的状态下, 使第 1 拨叉 74 与第 3 速被动齿轮 64 卡合, 由此确定第 3 速齿轮列 G3, 在第 1 拨叉 74 与第 1 速被动齿轮 62 以及第 3 速被动齿轮 64 的任意一个均没有卡合的状态下, 使 第 2 拨叉 75 与第 5 速驱动齿轮 65 卡合, 由此确定第 5 速齿轮列 G5。 0069 以将第 6 速驱动齿轮 71 夹在与第 2 速驱动齿轮。
47、 67 之间的方式, 在第 2 轴 45 上, 以不能相对旋转且能够轴向滑动的方式支承有第 3 拨叉 76, 第 4 速驱动齿轮 69 与第 3 拨 叉 76 一体设置。该第 3 拨叉 76 能够在与第 6 速驱动齿轮 71 卡合的位置和将该卡合解除 的位置之间滑动。另外, 在第 2 以及第 4 速被动齿轮 68、 70 之间, 在副轴 46 上, 以不能相对 旋转且能够轴向滑动的方式支承有第 4 拨叉 77, 第 6 速被动齿轮 72 与第 4 拨叉 77 一体设 置。该第 4 拨叉 77 能够在与第 2 速被动齿轮 68 卡合的位置、 与第 4 速被动齿轮 70 卡合的 位置、 和与第 2。
48、 以及第 4 速被动齿轮 68、 70 的任意一个均不卡合的位置之间滑动。 0070 在第 3 拨叉 76 没有与第 6 速驱动齿轮 71 卡合的状态下, 使第 4 拨叉 77 与第 2 速 被动齿轮 68 卡合, 由此确定第 2 速齿轮列 G2, 在第 3 拨叉 76 没有与第 6 速驱动齿轮 71 卡 合的状态下, 使第 4 拨叉 77 与第 4 速被动齿轮 70 卡合, 由此确定第 4 速齿轮列 G4, 在第 4 拨叉 77 与第 2 速被动齿轮 68 以及第 4 速被动齿轮 70 的任意一个均没有卡合的状态下, 使 第 3 拨叉 76 与第 6 速驱动齿轮 71 卡合, 由此确定第 6。
49、 速齿轮列 G6。 0071 第1第4拨叉74、 75、 76、 77由第1第4换挡叉78、 79、 80、 81旋转自如地保持, 第 1 以及第 4 换挡叉 78、 81 由第 1 换挡叉轴 82 以能够沿其轴向滑动的方式支承, 第 2 以及 第 3 换挡叉 79、 80 由第 2 换挡叉轴 83 以能够沿其轴向滑动的方式支承, 第 1 以及第 2 换挡 叉轴 82、 83 具有与第 1 以及第 2 轴 44、 45 和副轴 46 平行的轴线并支承在曲轴箱 19 上。 0072 另外, 在曲轴箱 19 上, 以能够绕轴线转动的方式支承有换挡鼓 85, 该换挡鼓 85 具 有与第1以及第2轴44、 45和副轴46平行的轴线, 在设在该换挡鼓85的外周面上的第1 说 明 书 CN 104251307 A 11 8/14 页 12 第 4 引导槽 86、 87、 88、 89 中, 分别能够滑动地卡合有突设在第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