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动作阀以及压力动作阀的设定压力的设定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压力动作阀以及压力动作阀的设定压力的设定方法.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4251325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12.31 CN 104251325 A (21)申请号 201410208762.0 (22)申请日 2014.05.16 2013-136389 2013.06.28 JP F16K 17/06(2006.01) F16K 17/02(2006.01) F16K 7/17(2006.01) (71)申请人 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地址 日本东京都 (72)发明人 松本昌宏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11243 代理人 张敬强 严星铁 (54) 发明名称 压力动作阀以及压力动作阀的设定压力。
2、的设 定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压力动作阀, 在该压力动作 阀中通过膜片 (41) 的变形来以设定压力开始开 阀, 并能够以简单的构造高精度地对设定压力进 行设定。将膜片 (41) 与圆筒形的下盖 (42) 及上 盖 (43) 形成为一体而构成弹性部件组装体 (4)。 在阀主体 (1) 的外周形成外螺纹部 (1a), 在下 盖 (42) 的内周面形成内螺纹部 (62a)。将由球 阀 (21) 和阀杆 (22) 构成的阀体 (2) 配设在阀室 (14) 内。使球阀 (21) 与阀座 (13a) 抵接, 利用作 用力使膜片(41) 的平坦部(41b) 与阀杆抵接。 通 过将弹性部件组装。
3、体 (4) 旋入阀主体来调整膜片 (41) 按压阀体 (2) 的力, 从而根据旋入量来调整 设定压力。 (30)优先权数据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6 页 附图 4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 附图4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4251325 A CN 104251325 A 1/1 页 2 1. 一种压力动作阀, 具备 : 形成有使从一次侧接头流入的流体流向二次侧接头的阀口 的阀主体 ; 能够在上述阀口的轴线方向上变形的弹性部件 ; 以及以上述轴线为中心的圆筒 形的圆筒部件, 由上述阀主体、 上。
4、述弹性部件和上述圆筒部件划定与上述一次侧接头连通的压力室, 在上述压力室的压力为设定压力以下时, 利用上述弹性部件的作用力使阀部与上述阀口周 围的阀座抵接而使上述阀口处于闭阀状态, 当上述压力室的压力超过设定压力时, 上述弹 性部件变形, 上述阀部从上述阀座离开而使上述阀口处于开阀状态, 上述压力动作阀的特征在于, 将上述弹性部件以能够在上述圆筒部件的轴线方向上变形的方式固定在该圆筒部件 上而构成弹性部件组装体, 从上述轴线方向嵌合上述弹性部件组装体的上述圆筒部件和上 述阀主体, 以利用上述弹性部件的作用力来使上述阀部与上述阀座抵接的状态将上述弹性 部件组装体固定于上述阀主体。 2. 根据权利。
5、要求 1 所述的压力动作阀, 其特征在于, 通过上述弹性部件组装体的上述圆筒部件和上述阀主体以上述轴线为中心的内螺纹 与外螺纹的螺纹结合, 从而上述圆筒部件和上述阀主体嵌合。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压力动作阀, 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阀主体形成有从上述阀口连通到上述压力室的阀室和阀插通孔, 上述阀部是在 上述阀插通孔内能够在上述轴线方向上滑动的阀体, 该阀体向上述弹性部件侧被加力。 4.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压力动作阀, 其特征在于, 上述阀体使阀杆和球阀为一体而构成, 在上述阀室及上述插通孔内, 上述阀杆配置在 上述弹性部件侧, 上述球阀配置在上述阀座侧, 上述球阀能够与上。
6、述阀座抵接。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压力动作阀, 其特征在于, 将上述阀座配置在上述压力室内, 将上述弹性部件的中央的平坦部作为上述阀部。 6. 一种压力动作阀的设定压力的设定方法, 是如下压力动作阀的设定压力的设定方 法, 该压力动作阀构成为, 具备 : 形成有使从一次侧接头流入的流体流向二次侧接头的阀口 的阀主体 ; 以上述阀口的轴线为中心的圆筒形的圆筒部件 ; 相对于上述圆筒部件的圆筒空 间对置配置且能够在上述轴线方向上变形的弹性部件 ; 以及利用上述弹性部件的作用力与 上述阀口周围的阀座抵接而使上述阀口处于闭阀状态的阀部, 上述弹性部件因上述压力室 的压力而变形, 从而。
7、上述阀部使上述阀口处于开阀状态, 上述压力动作阀的设定压力的设定方法设定该压力动作阀的上述阀部从上述阀座开 始离开的设定压力, 上述压力动作阀的设定压力的设定方法的特征在于, 将上述弹性部件以能够在上述圆筒部件的轴线方向上变形的方式固定在该圆筒部件 上而构成弹性部件组装体, 根据上述弹性部件组装体和上述阀主体在轴线方向的相对的位 移量, 来设定上述压力动作阀的上述设定压力。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251325 A 2 1/6 页 3 压力动作阀以及压力动作阀的设定压力的设定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利用波纹管、 膜片等弹性部件的弹力来关闭阀口, 并利用预先设定的 流体的压力。
8、使弹性部件开始变形而敞开阀口的压力动作阀以及压力动作阀的设定压力的 设定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以往, 作为这种压力动作阀, 例如有日本特开平 6 229481 号公报 ( 专利文献 1) 所公开的阀。该专利文献 1 的压力动作阀在阀主体的阀室内设置有相对于阀座落座 / 离座 的球阀、 和作为对该球阀向阀座侧加力的弹性部件的波纹管。 并且, 在从流入管流入的流体 的压力为预先设定的压力(以下称为 “设定压力” 。 )以下时, 球阀总是为落座于阀座上的状 态 ( 闭阀状态 ), 当从流入管流入的流体的压力超过设定压力时, 波纹管收缩, 球阀从阀座 离座, 流体从流出管流出。 另外, 在从阀室。
9、伸出的圆筒内设置对波纹管的自由端向球阀侧加 力的杆和调整弹簧, 利用调整螺钉对该调整弹簧的压缩量进行调整, 来设定上述设定压力。 0003 另外, 作为用于因流体的压力超过设定压力而开始开阀的弹性部件而使用膜片的 压力动作阀公开于例如实用新型注册第 3151299 号公报 ( 专利文献 2)、 日本特开 2006 77823 号公报 ( 专利文献 3)、 日本特开 2009 243607 号公报 ( 专利文献 4)。 0004 现有技术文献 0005 专利文献 0006 专利文献 1 : 日本特开平 6 229481 号公报 0007 专利文献 2 : 实用新型注册第 3151299 号公报 。
10、0008 专利文献 3 : 日本特开 2006 77823 号公报 0009 专利文献 4 : 日本特开 2009 243607 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0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0011 专利文献 1 的压力动作阀成为经由螺旋弹簧来调整波纹管按压球阀的力、 即设定 压力的构造, 因此需要螺旋弹簧等, 存在部件件数变多之类的问题。另外, 设定压力受螺旋 弹簧的弹力和波纹管的弹性力双方影响, 因此难以进行设定压力的微调整。 0012 另外, 专利文献2至4的压力动作阀不是能够调整设定压力的构造, 设定压力由膜 片的形状、 枚数、 壁厚等设计、 制造时决定。 因此, 难以根据使用环境等高精度地对设定。
11、压力 进行设定, 尚有改良的余地。 0013 本发明的课题是在利用波纹管、 膜片等弹性部件的变形来以设定压力开始开阀的 压力动作阀中, 能够以简单的构造高精度地对设定压力进行设定。 0014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15 方案 1 的压力动作阀具备 : 形成有使从一次侧接头流入的流体流向二次侧接头的 阀口的阀主体 ; 能够在上述阀口的轴线方向上变形的弹性部件 ; 以及以上述轴线为中心的 说 明 书 CN 104251325 A 3 2/6 页 4 圆筒形的圆筒部件, 由上述阀主体、 上述弹性部件和上述圆筒部件划定与上述一次侧接头 连通的压力室, 在上述压力室的压力为设定压力以下时, 利用上述弹。
12、性部件的作用力使阀 部与上述阀口周围的阀座抵接而使上述阀口处于闭阀状态, 当上述压力室的压力超过设定 压力时, 上述弹性部件变形, 上述阀部从上述阀座离开而使上述阀口处于开阀状态, 上述压 力动作阀的特征在于, 将上述弹性部件以能够在上述圆筒部件的轴线方向上变形的方式固 定在该圆筒部件上而构成弹性部件组装体, 从上述轴线方向嵌合上述弹性部件组装体的上 述圆筒部件和上述阀主体, 以利用上述弹性部件的作用力来使上述阀部与上述阀座抵接的 状态将上述弹性部件组装体固定于上述阀主体。 0016 方案2的压力动作阀根据方案1所述的压力动作阀, 其特征在于, 通过上述弹性部 件组装体的上述圆筒部件和上述阀主。
13、体以上述轴线为中心的内螺纹与外螺纹的螺纹结合, 从而上述圆筒部件和上述阀主体嵌合。 0017 方案 3 的压力动作阀根据方案 1 或 2 所述的压力动作阀, 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阀主 体形成有从上述阀口连通到上述压力室的阀室和阀插通孔, 上述阀部是在上述阀插通孔内 能够在上述轴线方向上滑动的阀体, 该阀体向上述弹性部件侧被加力。 0018 方案4的压力动作阀根据方案3所述的压力动作阀, 其特征在于, 上述阀体使阀杆 和球阀为一体而构成, 在上述阀室及上述插通孔内, 上述阀杆配置在上述弹性部件侧, 上述 球阀配置在上述阀座侧, 上述球阀能够与上述阀座抵接。 0019 方案 5 的压力动作阀根据方。
14、案 1 或 2 所述的压力动作阀, 其特征在于, 将上述阀座 配置在上述压力室内, 将上述弹性部件的中央的平坦部作为上述阀部。 0020 方案 6 的压力动作阀的设定压力的设定方法是如下压力动作阀的设定压力的设 定方法, 该压力动作阀构成为具备 : 形成有使从一次侧接头流入的流体流向二次侧接头的 阀口的阀主体 ; 以上述阀口的轴线为中心的圆筒形的圆筒部件 ; 相对于上述圆筒部件的圆 筒空间对置配置且能够在上述轴线方向上变形的弹性部件 ; 以及利用上述弹性部件的作用 力与上述阀口周围的阀座抵接而使上述阀口处于闭阀状态的阀部, 上述弹性部件因上述压 力室的压力而变形, 从而上述阀部使上述阀口处于开。
15、阀状态, 上述设定压力的设定方法设 定该压力动作阀的上述阀部从上述阀座开始离开的设定压力, 上述设定压力的设定方法的 特征在于, 将上述弹性部件以能够在上述圆筒部件的轴线方向上变形的方式固定在该圆筒 部件上而构成弹性部件组装体, 根据上述弹性部件组装体和上述阀主体在轴线方向的相对 的位移量, 来设定上述压力动作阀的上述设定压力。 0021 本发明的效果如下。 0022 根据方案 1 的压力动作阀, 在弹性部件组装体的圆筒部件与阀主体嵌合的状态 下, 通过调整弹性部件组装体与阀主体在轴线方向的相对位移量, 从而能够根据该位移量 来调整设定压力, 因此能够容易地对设定压力进行设定。 0023 根据。
16、方案 2 的压力动作阀, 除了方案 1 的效果以外, 在设定压力的设定时, 通过内 螺纹与外螺纹的螺纹结合而将弹性部件组装体旋入阀主体, 从而能够根据该旋入量来调整 设定压力, 因此能够高精度地对设定压力进行设定。 0024 根据方案 3 的压力动作阀, 除了方案 1 或 2 的效果以外, 由于阀杆被插通孔引导, 因此阀杆沿轴线滑动, 能够使阀口可靠地处于闭阀状态。 0025 根据方案 4 的压力动作阀, 除了方案 3 的效果以外, 利用球阀对阀座的向心作用, 说 明 书 CN 104251325 A 4 3/6 页 5 能够使阀口可靠地处于闭阀状态。 0026 根据方案 5 的压力动作阀, 。
17、除了方案 1 或 2 的效果以外, 由于利用弹性部件的平坦 部直接开闭阀口, 因此部件件数也变少, 成为简单的构造。 0027 根据方案6的压力动作阀的设定压力的设定方法, 与方案1相同, 通过调整弹性部 件组装体与阀主体在轴线方向的相对的位移量, 从而能够根据该位移量来对设定压力进行 设定, 因此能够容易地对设定压力进行设定。 附图说明 0028 图 1 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压力动作阀的纵向剖视图。 0029 图 2 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压力动作阀的膜片的组装前的详细结构的放大俯视图以 及放大剖视图。 0030 图 3 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压力动作阀的纵向剖视图。 0031 图 4 是适。
18、用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压力动作阀的阀体的其他例子的图。 0032 图中 : 0033 1阀主体, 1a外螺纹部, 11a一次侧接头, 12a二次侧接头, 13阀口, 13a 阀座, 14阀室, 14a阀插通孔, L轴线, 2阀体 ( 阀部 ), 21球阀, 22阀杆, 3螺旋 弹簧, 4弹性部件组装体, 41膜片 ( 弹性部件 ), 42下盖 ( 圆筒部件 ), 42a内螺纹部, A1压力室, 5阀主体, 5a外螺纹部, 51a一次侧接头, 52a二次侧接头, 53阀口, 53a阀座, 6弹性部件组装体, 61膜片 ( 弹性部件 ), 61b平坦部 ( 阀部 ), 62下盖 ( 圆筒部件 ), 6。
19、2a内螺纹部, A2压力室。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压力动作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 1 是第一实施方式 的压力动作阀的纵向剖视图。 该实施方式的压力动作阀具有外形为大致圆柱形状的阀主体 1。在阀主体 1 形成有配管连接孔 11、 配管连接孔 12、 阀口 13、 阀室 14、 直径与阀室 14 相同 的阀插通孔 14a、 一次侧口 15、 弹簧室 16、 以及均压孔 17。在配管连接孔 11 安装有供流体 如箭头那样流入的一次侧接头 11a。另外, 在配管连接孔 12 安装有供流图如箭头那样流出 的二次侧接头 12a, 二次侧接头 12a 的阀口 13 侧的内周成为二。
20、次侧口 12a1。此外, 一次侧 接头 11a 和二次侧接头 12a 通过钎焊而与阀主体 1 组装成一体。一次侧接头 11a 经由一次 侧口 15 与阀室 14 连通, 二次侧接头 12a 经由阀口 13 与阀室 14 连通。另外, 一次侧口 15 经由均压孔 17 与弹簧室 16 连通。此外, 阀口 13 是以轴线 L 为中心的圆筒形状的孔 ( 剖面 为圆形的孔 )。 0035 阀室 14、 阀插通孔 14a 以及弹簧室 16 通过从阀主体 1 的与二次侧口 12 相反一侧 的端部穿通而形成, 在阀室 14 及阀插通孔 14a 内配设有作为 “阀部” 的阀体 2。阀体 2 由球 阀 21 和。
21、圆柱状的阀杆 22 构成, 球阀 21 在阀杆 22 的端部嵌合固定在定心凹部 22a 内。弹 簧室16绕阀室14及阀插通孔14a形成为环状的深槽, 在该弹簧室16内配设有螺旋弹簧3。 在阀杆22固定有凸边状的弹簧支架22b, 螺旋弹簧3在弹簧室16的底部与弹簧支架22b之 间被压缩。由此, 螺旋弹簧 3 对阀体 2 向后述的膜片 41 侧加力, 向膜片 41 推压阀杆 22。阀 插通孔 14a( 以及阀室 14) 是与阀杆 22 一致的圆筒形状, 阀杆 22 在阀插通孔 14a 内能够在 说 明 书 CN 104251325 A 5 4/6 页 6 轴线 L 方向上正确地滑动。此外, 若将螺。
22、旋弹簧 3 对弹簧支架 22b 施加的力设为 F、 将闭阀 时的一次侧的压力设为 PD、 将二次侧的压力设为 Ps、 将阀口 13 的截面面积设为 S, 则螺旋 弹簧 3 的弹力设定为 F (PD Ps)S, 而且, 是在膜片 41 如后文所述那样变形时, 阀体 2 能够随之在轴线 L 方向上移动的程度的比较弱的弹力。 0036 在阀主体1的与二次侧接头12a相反一侧, 安装有弹性部件组装体4。 弹性部件组 装体 4 具备作为 “弹性部件” 的膜片 41、 作为 “圆筒部件” 的下盖 42、 以及圆盘状的上盖 43。 并且, 膜片41、 下盖42以及上盖43在图1的由点划线的椭圆所示的外周部被。
23、焊接而固定为 一体。 0037 图 2 是表示膜片 41 的组装前的详细结构的放大俯视图以及放大剖视图。膜片 41 是以轴线L为旋转中心的圆盘状的旋转体, 由金属制板簧构成。 并且具有 : 构成为圆锥台状 且稍微呈球面状的面的圆锥部 41a ; 位于圆锥部 41a 的内侧中央的平坦部 41b ; 以及位于圆 锥部 41a 的外周的凸缘部 41c。 0038 作为 “圆筒部件” 的下盖 42 构成为以轴线 L 为中心的大致圆筒形状, 相对于其内 侧的圆筒空间对置配置膜片 41, 由阀主体 1、 膜片 41、 以及下盖 42 划定与弹簧室 16 连通的 压力室 A1。另外, 膜片 41 能够相对于。
24、下盖 42 在轴线 L 方向上变形。压力室 A1 经由弹簧室 16、 均压孔 17 及一次侧口 15 与一次侧接头 11a 连通。 0039 在阀主体 1 的上部外周形成有以轴线 L 为中心的外螺纹部 1a, 在下盖 42 的内周 面形成有以轴线 L 为中心的内螺纹部 42a。并且, 通过将下盖 42 的内螺纹部 42a 与阀主体 1 的外螺纹部 1a 螺纹结合, 从而将弹性部件组装体 4 安装在阀主体 1 上。另外, 在下盖 42 的下端的焊接部 421, 固定弹性部件组装体 4 和阀主体 1。此外, 阀主体 1 与下盖 42 之间由 配置在比焊接部 421 靠内侧的 O 型密封圈 18、 。
25、PTFE( 聚四氟乙烯 ) 等构成的密封部件来密 封。 0040 根据以上的结构, 流体从一次侧接头 11a 流入, 该流体经由一次侧口 15、 阀插通孔 14a 与阀杆 22 之间的空隙、 均压孔 17、 弹簧室 16 以及压力室 A1 向膜片 41 施加压力。在该 压力为设定压力以下的情况下, 膜片 41 不变形, 而是通过膜片 41 的作用力推压阀杆 22, 球 阀 21 被推压到阀口 13 的周围的阀座 13a, 成为图 1 的闭阀状态。另外, 从一次侧接头 11a 流入的流体从一次侧口15向阀室14流入, 但在图1的状态下, 球阀21关闭阀口13, 流体不 会向二次侧接头 12a 流。
26、动。 0041 另一方面, 若流体的压力变高, 压力室A1的压力超过设定压力, 则膜片41在轴线L 方向上变形, 阀体 2 因螺旋弹簧 3 的弹力追随膜片 41 的变形在轴线 L 方向上移动。由此, 球阀 21 从阀座 13a 离开, 阀口 13 成为开阀状态, 阀室 14 的流体开始从阀口 13 流向二次侧 接头 12a。并且, 压力室 A1 的压力越高, 球阀 21 与阀座 13a 的间隔越宽, 流向二次侧接头 12a 的流体的量增加。 0042 在弹性部件组装体4的上盖43形成有夹具孔43a, 在下盖42利用焊接部421进行 固定之前, 使夹具卡合于夹具孔 43a 并转动弹性部件组装体 。
27、4, 从而能够使该弹性部件组装 体 4 相对于阀主体 1 在轴线 L 方向上移动。即、 将弹性部件组装体 4 旋入阀主体 1, 利用该 膜片 41 的作用力使膜片 41 与阀体 2( 阀杆 22) 抵接。通过调整该旋入量 ( 弹性部件组装 体4与阀主体1的相对的位移量), 能够调整膜片41按压阀体2的力, 因此能够根据压力室 A1 的压力来调整阀口 13 开始打开的压力、 即设定压力。 说 明 书 CN 104251325 A 6 5/6 页 7 0043 此外, 在调整该设定压力时, 从一次侧接头 11a 供给压力为相当于作为目标的设 定压力的流体, 通过旋入弹性部件组装体 4, 在阀口 1。
28、3 成为闭阀状态的时刻 ( 从二次侧接 头 12a 不流出流体的时刻 ), 停止弹性部件组装体 4 的旋入操作。然后, 在上述焊接部 421, 固定弹性部件组装体 4 和阀主体 1。这样, 通过调整弹性部件组装体 4 与阀主体 1 的轴线 L 方向的相对位移量, 从而调整设定压力的设定作业变得容易。该设定压力的调整也可以如 下进行, 即、 暂时以规定量旋入弹性部件组装体 4 而处于闭阀状态, 从一次侧接头 11a 供给 压力为相当于作为目标的设定压力的流体, 逐渐松开螺纹, 在阀口 13 成为开阀状态的时刻 ( 从二次侧接头开始流出流体的时刻 ), 停止弹性部件组装体 4 的螺纹操作, 进行焊。
29、接。 0044 在该第一实施方式中, 由于利用阀体 2 的球阀 21 来关闭圆筒形状的阀口 13, 因此 能够利用球阀 21 相对于阀座 13a 的向心作用使阀口 13 可靠地处于闭阀状态。另外, 由于 使阀杆 22 在阀插通孔 14a 内滑动, 因此阀体 2 沿轴线 L 正确地滑动, 从而能够使开阀状态 的阀开度精度良好。 0045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 阀体 2 包括球阀 21 和阀杆 22, 但例如也可以是图 4 所示 的阀体。不论是哪种阀体都具有相当于上述阀杆 22 的圆柱部。并且, 图 4(A) 的阀体是使 阀口侧的下端为球状的阀体。图 4(B) 的阀体是使阀口侧的下端为针状的阀体。
30、。图 4(C) 的 阀体是使阀口侧的下端为与阀座 13a 抵接的平坦面的阀体。 0046 图 3 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压力动作阀的纵向剖视图。该实施方式的压力动作阀具有 外形为大致圆柱形状的阀主体 5。在阀主体 5 形成有配管连接孔 51、 配管连接孔 52、 阀口 53、 一次侧口 54、 以及二次侧口 55。在配管连接孔 51 安装有流体如箭头那样流入的一次侧 接头 51a, 在配管连接孔 52 安装有流体如箭头那样流出的二次侧接头 52a。此外, 一次侧接 头 51a 和二次侧接头 52a 通过钎焊与阀主体 5 组装成一体。此外, 阀口 53 是以轴线 L 为中 心的截面为圆形的孔。 004。
31、7 在阀主体 5 的外周安装有弹性部件组装体 6。弹性部件组装体 6 具备作为 “弹性 部件” 的膜片 61、 作为 “圆筒部件” 的下盖 62、 以及圆盘状的上盖 63。并且, 膜片 61、 下盖 62 以及上盖 63 在图 1 的由点划线的椭圆所示的外周部被焊接而固定为一体。 0048 膜片 61 与上述图 2 所示的膜片 41 相同, 是以轴线 L 为旋转中心的圆盘状的旋转 体, 由金属制板弹簧构成。并且具有 : 构成为圆锥台状且稍微呈球面状的面的圆锥部 61a ; 位于圆锥部 61a 的内侧中央的作为 “阀部” 的平坦部 61b ; 以及位于圆锥部 61a 的外周的凸 缘部 61c。 。
32、0049 作为 “圆筒部件” 的下盖 62 构成为以轴线 L 为中心的大致圆筒形状, 相对于其内 侧的圆筒空间对置配置膜片 61, 由阀主体 5、 膜片 61、 以及下盖 62 划定压力室 A2。另外, 膜 片 61 能够相对于下盖 62 在轴线 L 方向上变形。压力室 A2 经由一次侧口 54 与一次侧接头 51a 连通。另外, 阀口 53 经由二次侧口 55 与二次侧接头 52a 连通。阀口 53 的压力室 A2 侧 的周围成为向压力室 A2 内突出的阀座 53a, 膜片 61 的平坦部 61b 与该阀座 53a 抵接。 0050 在阀主体5的上部外周形成有以轴线L为中心的外螺纹部5a, 。
33、在下盖62的内周面 形成有以轴线 L 为中心的内螺纹部 62a。并且, 通过将下盖 62 的内螺纹部 62a 与阀主体 5 的外螺纹部 5a 螺纹结合, 从而将弹性部件组装体 6 安装在阀主体 5 上。另外, 在下盖 62 的 下端的焊接部 621, 弹性部件组装体 6 和阀主体 5 被固定。此外, 阀主体 5 与下盖 62 之间通 过配设在比焊接部 621 更靠内侧的 O 型密封圈 58 来密封。 说 明 书 CN 104251325 A 7 6/6 页 8 0051 根据以上的结构, 流体从一次侧接头 51a 流入, 该流体经由一次侧口 54 及压力室 A2 向膜片 61 施加压力。在该压。
34、力为设定压力以下的情况下, 膜片 61 不变形, 平坦部 61b 通 过膜片 61 的作用力被推压到阀座 53a, 成为图 3 的闭阀状态。由此, 压力室 A2 的流体不向 阀口 53 及二次侧接头 52a 流动。 0052 另一方面, 流体的压力变高, 若压力室A2的压力超过设定压力, 则膜片61变形, 平 坦部 61b 从阀座 53a 离开, 成为开阀状态。由此, 压力室 A2 的流体开始从阀口 53 流向二次 侧接头 52a。并且, 压力室 A2 的压力越高, 平坦部 61b 与阀座 53a 的间隔越宽, 流向二次侧 接头 52a 的流体的量增加。 0053 在弹性部件组装体6的上盖63。
35、形成有夹具孔63a, 在下盖62利用焊接部621进行 固定之前, 使夹具卡合于夹具孔 63a 并转动弹性部件组装体 6, 能够使该弹性部件组装体 6 相对于阀主体 5 在轴线 L 方向上移动。即、 将弹性部件组装体 6 旋入阀主体 5, 利用该膜片 61 的作用力使膜片 61 与阀座 53a 抵接。通过调整该旋入量 ( 弹性部件组装体 6 与阀主体 1 的相对的位移量 ), 能够调整膜片 61 的平坦部 61b 按压阀座 53a 的力, 因此能够根据压力 室 A2 的压力来调整阀口 53 开始打开的压力、 即设定压力。 0054 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 在调整设定压力时, 从一次侧接头 51a 。
36、供给压力相当于作 为目标的设定压力的流体, 旋入弹性部件组装体6, 从而在阀口53成为闭阀状态的时刻(从 二次侧接头 52a 不流出流体的时刻 ), 停止弹性部件组装体 6 的旋入操作。然后, 在上述焊 接部 621, 固定弹性部件组装体 6 和阀主体 5。这样, 通过调整弹性部件组装体 6 和阀主体 5 的轴线 L 方向的相对的位移量, 调整设定压力的设定作业变得容易。 0055 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 由于成为利用膜片 61 的平坦部 61b 直接开闭阀口 53 的构 造, 因此相比第一实施方式, 部件件数也少, 成为简单的构造。 0056 如上所述, 在各实施方式中, 在设定压力的设定时,。
37、 通过内螺纹与外螺纹的螺纹结 合将弹性部件组装体 (4、 6) 旋入阀主体 (1、 5), 能够根据该旋入量来调整设定压力, 因此能 够高精度地对设定压力进行设定。 0057 在以上的各实施方式中, 对在阀主体侧形成外螺纹部、 在弹性部件组装体侧形成 内螺纹部的例子进行了说明, 但也可以构成为在阀主体的内侧形成内螺纹部、 在弹性部件 组装体的外侧形成外螺纹部, 通过该内螺纹部与外螺纹部的螺纹结合, 将弹性部件组装体 安装在阀主体上。 0058 另外, 在各实施方式中, 构成为通过外螺纹部和内螺纹部的螺纹结合来将弹性部 件组装体和阀主体嵌合, 但也可以构成为, 没有外螺纹部和内螺纹部, 在弹性部。
38、件组装体的 圆筒部和阀主体上分别形成在轴线方向上相互嵌合的圆柱面, 用这些圆柱面在轴线方向上 相互嵌合。该情况下, 在调整设定压力时, 使用保持弹性部件组装体和阀主体的夹具, 一边 从一次侧接头供给压力为相当于作为目标的设定压力的流体, 一边调整弹性部件组装体与 阀主体的轴线方向的相对的位移量, 在阀口成为闭阀状态的时刻, 固定上述位移量。然后, 在焊接部, 固定弹性部件组装体和阀主体。这样, 调整设定压力的设定作业变得容易。 0059 另外, 在各实施方式中, 对弹性部件为膜片的情况进行了说明, 但该弹性部件也可 以是波纹管等。 说 明 书 CN 104251325 A 8 1/4 页 9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251325 A 9 2/4 页 10 图 2(A) 图 2(B)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251325 A 10 3/4 页 11 图 3 图 4(A)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251325 A 11 4/4 页 12 图 4(B) 图 4(C)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251325 A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