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纳米管磁随机存取存储器.pdf

上传人:大师****2 文档编号:474312 上传时间:2018-02-18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1.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410074350.9

申请日:

2004.09.10

公开号:

CN1588551A

公开日:

2005.03.02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G11C 11/15申请日:20040910授权公告日:20080423终止日期:20130910|||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G11C11/15; H01L27/10

主分类号:

G11C11/15; H01L27/10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发明人:

魏红祥; 曾中明; 王天兴; 赵素芬; 彭子龙; 韩秀峰

地址:

100080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三街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中创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尹振启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碳纳米管作为势垒层的磁随机存取存储器,该MRAM单元中的磁性薄膜存储单元为以碳纳米管作为势垒层的磁性隧道结(MTJ),MRAM单元中的信息写入操作由一个平行于磁性薄膜存储单元的电流以及另一个垂直于磁性薄膜存储单元并流经该单元的电流所产生的磁场的共同作用来完成。本发明采用碳纳米管作为势垒层,确保了隧道结电阻的均匀性,同时克服了采用Al2O3作为势垒层形成的许多缺陷,如pinhole等。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以碳纳米管作为势垒层的磁随机存取存储器,包括:
a)由晶体管ATR(4)单元构成的存储器控制单元阵列,该控制单元阵列集成在半导体衬底中;
b)由磁性薄膜存储单元(2)构成的存储单元阵列;
c)接触孔(3e、3f)与过渡金属层,所述磁性薄膜存储单元(2)经由接触孔(3f)与过渡金属层和所述晶体管ATR(4)单元相连接;
d)字线WL(3d)和位线BL(3a),所述位线BL(3a)布置在所述磁性薄膜存储单元(2)的上方、与之直接相连接并且与磁性薄膜存储单元的易磁化方向垂直;
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薄膜存储单元(2)的势垒层为碳纳米管。

2.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以碳纳米管作为势垒层的磁随机存取存储器,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限流机构,该限流机构可由二极管、三极管等构成;一个或者多个限流机构与每一条位线BL连接设置在MRAM阵列的外围电路中。

3.
  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以碳纳米管作为势垒层的磁随机存取存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薄膜存储单元(2)的基本结构由两层磁性材料层以及介于两磁层之间的非磁性材料层构成,存储信息由其中一个磁性材料层的磁化状态来表示并保存。

4.
  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以碳纳米管作为势垒层的磁随机存取存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线BL(3a)和所述字线WL(3d)相互垂直,所述磁性薄膜存储单元(2)的易磁化方向与所述位线BL(3a)相互垂直。

5.
  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以碳纳米管作为势垒层的磁随机存取存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字线WL(3d)同时作为所述晶体管ATR(4)单元的栅极。

6.
  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以碳纳米管作为势垒层的磁随机存取存储器,其特征在于,在读出信息的过程中,所述晶体管ATR(4)导通,读出电流由所述位线BL(3a)引入来获取所述磁性薄膜存储单元(2)中存储的信息。

7.
  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以碳纳米管作为势垒层的磁随机存取存储器,其特征在于,内部金属布线层总共为两层,即所述位线BL(3a)所在层(5d)和所述过渡金属层(3b)与地线GND(3c)所在层(5b)。

8.
  一种以碳纳米管作为势垒层的磁随机存取存储器,包括:
a)由晶体管ATR(4)单元构成的存储器读写控制单元阵列,该读写控制单元阵列集成在半导体衬底中;
b)由磁性薄膜存储单元(2)构成的存储单元阵列;
c)接触孔(3e、3f);
d)字线WL(3d)和两条位线BL1(3a)、BL2(3g);
e)过渡金属层(3b);所述磁性薄膜存储单元(2)经由该过渡金属层(3b)和所述接触孔(3f)与所述晶体管ATR(4)单元相连接;所述位线BL1(3a)和BL2(3g)由绝缘介质隔离、在方向上相互平行,同时所述位线BL2(3g)与所述磁性薄膜存储单元(2)直接相连接。
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薄膜存储单元(2)的势垒层由碳纳米管做成。

9.
  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以碳纳米管作为势垒层的磁随机存取存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薄膜存储单元(2)的基本结构由两层磁性材料层以及介于两磁层之间的非磁性材料层构成,存储信息由其中一个磁性材料层的磁化状态来表示并保存。

10.
  按照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一种以碳纳米管作为势垒层的磁随机存取存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线BL1(3a)和BL2(3g)的方向与所述磁性薄膜存储单元(2)的易磁化方向垂直,且与所述字线WL(3d)的方向相互垂直。

11.
  按照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以碳纳米管作为势垒层的磁随机存取存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字线WL(3d)同时作为所述晶体管ATR(4)单元的栅极。

12.
  按照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以碳纳米管作为势垒层的磁随机存取存储器,其特征在于,在读出信息的过程中,所述晶体管ATR(4)导通,读出电流由所述位线BL2(3g)引入来获取所述磁性薄膜存储单元(2)中存储的信息。

13.
  按照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以碳纳米管作为势垒层的磁随机存取存储器,其特征在于,其写入操作过程由所述位线BL1(3a)上平行于所述磁性薄膜存储单元(2)的电流与从所述位线BL2(3g)引入的、垂直于磁性薄膜存储单元(2)、并流经所述磁性薄膜存储单元(2)的电流的共同作用来完成。

14.
  按照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以碳纳米管作为势垒层的磁随机存取存储器,其特征在于,内部金属布线层总共为三层,即所述位线BL(3a)所在层、所述位线BL(3g)所在层以及所述地线GND(3c)与过渡金属层(3b)所在层。

15.
  一种以碳纳米管作为势垒层的磁随机存取存储器,包括:
a)由晶体管ATR(4)单元构成的存储器读写控制单元阵列,该读写控制单元阵列集成在半导体衬底中;
b)由磁性薄膜存储单元(2)构成的存储单元阵列;
c)接触孔(3e、3f);
d)两条字线WL1(3d)、WL2(3g)和位线BL(3a);所述字线WL2(3g)与所述磁性薄膜存储单元(2)直接相连接并与所述位线BL(3a)相互垂直;
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薄膜存储单元(2)的势垒层由碳纳米管做成。

16.
  按照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一种以碳纳米管作为势垒层的磁随机存取存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薄膜存储单元(2)的基本结构由两层磁性材料层以及介于两磁层之间的非磁性材料层构成,存储信息由其中一个磁性材料层的磁化状态来表示并保存。

17.
  按照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一种以碳纳米管作为势垒层的磁随机存取存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线BL(3a)和所述磁性薄膜存储单元(2)的易磁化方向垂直,且与所述字线WL1(3d)、WL2(3g)相互垂直。

18.
  按照权利要求17所述的一种以碳纳米管作为势垒层的磁随机存取存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线BL(3a)布置在所述字线WL2(3g)的上方且与之绝缘隔离。

19.
  按照权利要求18所述的一种以碳纳米管作为势垒层的磁随机存取存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字线WL(3d)同时作为所述晶体管ATR(4)单元的栅极。

20.
  按照权利要求19所述的一种以碳纳米管作为势垒层的磁随机存取存储器,其特征在于在读出信息的过程中,所述晶体管ATR(4)导通,读出电流由所述字线WL2(3g)引入来获取所述磁性薄膜存储单元(2)中存储的信息。

21.
  按照权利要求20所述的一种以碳纳米管作为势垒层的磁随机存取存储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渡金属层(3b),所述磁性薄膜存储单元(2)经由该过渡金属层(3b)和所述接触孔(3f)与所述晶体管ATR(4)单元相连接。

22.
  按照权利要求21所述的一种以碳纳米管作为势垒层的磁随机存取存储器,其特征在于其写入操作过程由所述位线BL(3a)上平行于所述磁性薄膜存储单元(2)的电流与从所述字线WL2(3g)引入的、垂直于磁性薄膜存储单元(2)、并流经所述磁性薄膜存储单元(2)的电流的共同作用来完成。

23.
  按照权利要求22所述的一种以碳纳米管作为势垒层的磁随机存取存储器,其特征在于内部金属布线层总共为三层,即所述位线BL(3a)所在层、所述字线WL2(3g)所在层,以及所述地线GND(3c)与所述过渡金属层(3b)所在层。

说明书

一种碳纳米管磁随机存取存储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由最近发展起来的磁电阻效应多层薄膜可构成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中的记忆单元,这种RAM既是所谓的磁电阻随机存取存储器(Magnetoresistive RAM),简称MRAM。
背景技术
一、MRAM中的磁性存储单元
作为MRAM的存储单元,磁性薄膜中至少包含这样的一个薄膜结构:[F1/NF/F2]。其中F1和F2表示两个磁性材料层,NF表示非磁性材料层,NF层介于F1层和F2层之间。F1和F2中有且仅有一层的磁化方向被外界某层或数层的材料所固定(称为被钉扎层),因而不能在小的外磁场作用下随意变化;而另外一层为软磁层,其磁化方向可在小的外磁场作用下发生变化(称为自由层)。非磁性材料层的厚度很小,典型的厚度在0.5nm与3.0nm之间。以这样的磁性薄膜作为存储单元,当F1、F2的磁化方向相同时,磁性薄膜存储单元表现出低的电阻状态;而当F1、F2的磁化方向相反时,磁性薄膜存储单元则表现出高的电阻状态。
因此,磁性薄膜存储单元存在着两个稳定的电阻状态,通过改变磁性薄膜存储单元中自由层相对于被钉扎层的磁化方向,即可使之记录信息;而通过检测磁性薄膜存储单元的电阻状态,即可获取其保存的信息。
目前通常采用的磁性薄膜结构为:Ta(5nm)/Cu(20nm)/Py(5nm)/IrMn(10nm)/CoFe(4nm)/Al(1.0nm)-oxide/CoFe(4nm)/Py(20nm)/Cu(20nm)/Ta(5nm)。钉扎材料也有用FeMn,PtMn的,工业上一般采用FeMn,因为其价格相对便宜。自由层和被钉扎层因要求不同厚度会有所变化,近来也有采用人工钉扎的方法。影响磁性隧道结(MTJ)性能的关键因素是势垒层,势垒层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隧道结磁电阻比值(TMR)的大小以及电阻与结区面积的积矢(RA)的大小,而这两项指标正是MTJ作为MRAM一部分的关键之所在。目前较通用的做法是把Al2O3作为势垒层。Al2O3作为势垒层存在很多问题:首先,Al2O3一般采用先生长1纳米左右的Al膜,然后氧化形成Al2O3。一般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在欠氧化与过氧化之间寻找好的氧化时间。另外很难形成大面积的均匀氧化,这样做出来的隧道结就很难保证电阻的均匀性,同时容易形成很多缺陷,(如pinhole等)降低TMR效应。其次,Al的颗粒比较大,因此不易生长很薄的薄膜,以有效的减小RA的值,同时在其上继续生长的其他材料的薄膜结构也受到很大的影响。
二、典型的MRAM单元结构
目前通常采用的磁性薄膜存储单元的结构如图1所示。该MRAM结构配置在半导体衬底上,共需要三个金属布线层M1、M2、M3和一个过渡金属层TM。除了读字线RWL,其地线GND、写字线WWL和位线BL分别处于不同的金属布线层中。磁性薄膜存储单元通过过渡金属层TM、金属布线层M2、M1以及相关接触孔与晶体管ATR的漏区相连接,而晶体管ATR的源区则和地线GND连接,晶体管ATR的栅极同时也是读字线RWL。
磁性薄膜存储单元中信息的写入由位线BL和写字线WWL来协同完成。当位线BL和写字线WWL以一定的时序关系通过写入工作电流时,两者的电流所产生的磁场的合成磁场将使磁性薄膜存储单元中自由层的磁化方向翻转到特定的方向,该磁化方向在撤销位线BL、写字线WWL的电流之后能够稳定在其两个稳定状态中被期望的一个状态。由此即实现了磁性薄膜存储单元中信息的写入并保存。
读取磁性薄膜存储单元中的信息则由读字线RWL来控制。在允许读取时,控制读字线RWL在一个合适的电平上,使得晶体管ATR导通。此时存在一个由位线BL(金属布线层M3)经磁性薄膜存储单元、过渡金属层TM、接触孔、金属布线层M2、接触孔、金属布线层M1、接触孔、晶体管ATR漏区、晶体管ATR源区而至地线GND的电气通路。因此,由位线BL给一个合适的读电流,即可提取磁性薄膜存储单元当前的电阻状态。由此即实现了磁性薄膜存储单元中信息的读出。
如上所述,该种结构的MRAM需要多达三个的金属布线层以及一个过渡金属层来形成其电气连接,使得MRAM的制造工艺复杂、成本高。另外,在制造磁性薄膜存储单元之前,衬底上已经经过了数次的沉积、布线、打孔、绝缘介质填埋等工艺操作,使得磁性薄膜存储单元制造面的表面平整性较差,必须进行特殊的表面抛平工艺处理(比如化学机械抛光CMP,Chemical-Mechanical Polishing)才能满足磁性薄膜存储薄膜对其衬底表面平整性的特殊要求,这也是一个增加工艺难度和制造成本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碳纳米管作为势垒层地磁随机存取存储器,确保了隧道结电阻的均匀性,同时克服了采用Al2O3作为势垒层形成的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以碳纳米管作为势垒层的磁随机存取存储器,包括:由碳纳米管作为势垒层的磁性薄膜存储单元构成的存储单元阵列;由晶体管ATR单元构成的存储器读写控制单元阵列,该读写控制单元阵列集成在半导体衬底中;过渡金属层,所述磁性薄膜存储单元经由该过渡金属层和所述晶体管ATR单元相连接;以及字线WL(Word Line)和位线BL(Bit Line),所述字线WL同时也是所述晶体管ATR的栅极,所述位线BL布置在所述磁性薄膜存储单元的上方,与所述字线WL相互垂直,与所述磁性薄膜存储单元直接相连,并且与磁性薄膜存储单元的易磁化方向垂直。此外,在MRAM阵列中的每一条所述位线BL上设置一个限流机构,它的作用是限定其所在电流通路所能经过的最大电流。
本发明提供另一种以碳纳米管作为势垒层的磁随机存取存储器,包括:由碳纳米管作为势垒层的磁性薄膜存储单元构成的存储单元阵列;由晶体管ATR单元构成的存储器读写控制单元阵列,该读写控制单元阵列集成在半导体衬底中;过渡金属层,所述磁性薄膜存储单元经由该过渡金属层和所述晶体管ATR单元相连接;以及字线WL和两条位线BL1、BL2,所述字线WL同时也是所述晶体管ATR的栅极,所述两条位线BL1、BL2布置在所述磁性薄膜存储单元的上方,位线BL1与所述字线WL相互垂直,并且与磁性薄膜存储单元的易磁化方向垂直,位线BL2与所述磁性薄膜存储单元直接相连,并且由一绝缘层与位线BL1相互隔离。
本发明提供再一种以碳纳米管作为势垒层的磁随机存取存储器,包括:由碳纳米管作为势垒层的磁性薄膜存储单元构成的存储单元阵列;由晶体管ATR单元构成的存储器读写控制单元阵列,该读写控制单元阵列集成在半导体衬底中;接触孔与过渡金属层,所述磁性薄膜存储单元经由该接触孔与过渡金属层和所述晶体管ATR单元相连接;以及两条字线WL1、WL2和位线BL,所述字线WL1同时也是所述晶体管ATR的栅极,所述字线WL2与所述位线BL布置在所述磁性薄膜存储单元的上方,所述位线BL与所述字线WL2相互垂直,并且与磁性薄膜存储单元的易磁化方向垂直,字线WL2与所述磁性薄膜存储单元直接相连,并且由一绝缘层与位线BL相互隔离。
本发明采用碳纳米管作为势垒层,确保了隧道结电阻的均匀性,同时克服了采用Al2O3作为势垒层形成的许多缺陷,如pinhole等。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磁随机存取存储器MRAM单元结构的三维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采用垂直电流写入方式的磁随机存取存储器实施例1的MRAM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MRAM单元结构的第一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MRAM单元结构附加位线电流限流机构的整体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垂直写入电流与平行写入电流在磁性薄膜存储单元处产生的空间磁场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采用垂直电流写入方式的磁随机存取存储器实施例2的MRAM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MRAM单元结构的第一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采用垂直电流写入方式的磁随机存取存储器实施例2之变形例的MRAM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之变形例的MRAM单元结构的第一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制备纳米管势垒层。
为克服Al2O3作为势垒层所存在的问题,我们采用纳米管作为势垒层。具体做法如下:先生长缓冲层和钉扎层Ta(5nm)/Cu(20nm)/Py(5nm)/IrMn(10nm)/CoFe(4nm),然后生长一层SiO2,采用电子束曝光加化学反应刻蚀或者采用聚焦离子束的方法在SiO2膜上加工一些1~100纳米的孔洞,空洞底部与CoFe相通。在这些孔洞里生长纳米管,控制纳米管的长度使其稍稍露出洞口。最后在SiO2表面生长自由层:CoFe(4nm)/Py(20nm)/Cu(20nm)/Ta(5nm)。有两种方法可以改变MTJ的电阻:一是控制空洞的数量,进而控制纳米管的数量;一是控制纳米管的直径。这样可以较容易的控制势垒的高度,同时又能较大程度上改善以Al2O3作为势垒所带来的不利因素。
实施例1:
如图2、图3所示,MRAM存储器中的磁性薄膜存储单元阵列由大量的MRAM单元1组合而成,在一个MRAM单元1中,包括一个以碳纳米管作为势垒层的磁性薄膜存储单元2、晶体管ATR 4、过渡金属层3b、接触孔3e与3f和一组布线,即:位线BL 3a、字线WL 3d以及地线GND 3c。磁性薄膜存储单元2与晶体管ATR 4通过过渡金属层3b相互连接。在布局上将位线BL 3a布置在磁性薄膜存储单元2的上方并且与磁性薄膜存储单元2直接相连,同时与磁性薄膜存储单元2的易磁化方向相互垂直。
如图3所示,整个MRAM单元1由若干层5a、5b、5c、5d、5e构成,这些层中的非功能区域由绝缘掩埋介质填埋。在MRAM单元1中金属布线层仅有两层5b、5d,即位线BL 3a所在层5d及地线GND 3c、过渡金属层3b所在层5b。磁性薄膜存储单元2布置在位线BL 3a的下方且其上部电极与位线BL 3a直接相连接;磁性薄膜存储单元2的下部电极通过过渡金属层3b、接触孔3f与晶体管ATR 4的漏极4c相连接。磁性薄膜存储单元2中的自由层的易磁化轴与位线BL 3a的长边方向相互垂直。
为了使写入操作过程中位线BL 3a上的电流能够有适当大小的一部分电流分流至由磁性薄膜存储单元2到地线GND 3c的通路上,需要在MRAM阵列中的每一条位线BL上设置一个或几个限流机构,如图4所示为设置一个限流机构的示意图。这样,当位线BL上的电流小于限流机构的限定电流,即I≤Is时,几乎全部的电流都从位线通过而没有流经磁性薄膜存储单元2的分流。Is的具体大小由磁性薄膜存储单元的磁化翻转特性参数来确定,并且使大小为Is的电流产生的磁场不能导致磁性薄膜存储单元的磁化翻转。当I>Is时,在限流机构的作用下使I1=Is且I1+I2=I,这时就存在两个互相垂直的电流I1和I2,前者与磁性薄膜存储单元的表面平行,而后者与磁性薄膜存储单元的表面垂直。由这电流I1和I2产生的磁性薄膜存储单元自由层处的磁场如图5所示(I2的分布以点电流分布为例)。由电流I1产生的磁场在性薄膜存储单元的易磁化轴方向上,而由电流I2产生的磁场则是磁性薄膜存储单元自由层面内的环形磁场,由背景技术部分的论述可知,在这样的合成磁场作用下,可以实现磁性薄膜存储单元的磁化翻转,即MRAM中信息的写入。这时I2=I-I1=I-Is,它的大小也由磁性薄膜存储单元的磁化翻转特性参数来确定,并且使大小为I2和Is的电流产生的合成磁场能够导致磁性薄膜存储单元的磁化翻转。对于MRAM阵列外部的驱动电流而言,本实施例的MRAM的写入电流只有一个,即I=Is+I2
由此,以图5、图6所示单元为例,在MRAM的寻址读出操作中,首先是被选择的字线WL 3d给一个适当的电平以使晶体管ATR 4处于导通状态,然后是被选择的位线BL 3a上导入一个读出电流,则读出电流由位线BL 3a经磁性薄膜存储单元2、过渡金属层3b、接触孔3f、晶体管ATR漏极4c、晶体管ATR源极4a、接触孔3e而达地线GND 3c,从而获取磁性薄膜存储单元2当前的电阻状态,即MRAM单元1中所存储的数据;在MRAM的寻址写入操作中,首先也是被选择的字线WL 3d给一个适当的电平以使晶体管ATR 4处于导通状态,然后在位线BL 3a上导入写入电流。在限流机构的作用下该写入电流被分成平行于被选择磁性薄膜存储单元2的分流I1,和垂直于被选择磁性薄膜存储单元2、并且流经被选择磁性薄膜存储单元2到GND 3c的分流I2,它们产生的合成磁场将导致磁性薄膜存储单元的磁化翻转,也即完成了数据的写入。
位线BL上的限流机构可以设置并集成在MRAM阵列的外围电路中,它可由二极管、三极管等构成。
实施例2:
如图6、图7所示,在一个MRAM单元1中,包括一个以碳纳米管作为势垒层的磁性薄膜存储单元2、晶体管ATR 4、过渡金属层3b、接触孔3e与3f和一组布线,即:位线BL1 3a、位线BL2 3g、字线WL 3d以及地线GND 3c。磁性薄膜存储单元2与晶体管ATR 4通过过渡金属层3b相互连接。在布局上,将位线BL1 3a、BL2 3g布置在磁性薄膜存储单元2的上方并且位线BL2 3g与磁性薄膜存储单元2直接相连,同时与磁性薄膜存储单元2的易磁化轴相互垂直;位线BL1 3a与BL2 3g由绝缘层5e隔离,并且两者彼此平行。
如图7所示,整个MRAM单元1由若干层5a、5b、5c、5d、5e、5f、5g构成,这些层中的非功能区域由绝缘掩埋介质填埋。在MRAM单元1中金属布线层有三层5b、5d和5f,即位线BL1 3a所在层5f、位线BL2 3g所在层5d及地线GND3c、过渡金属层3b所在层5b。磁性薄膜存储单元2布置在位线BL1 3a、BL2 3g的下方且其上部电极与位线BL2 3g直接相连接;磁性薄膜存储单元2的下部电极通过过渡金属层3b、接触孔3f与晶体管ATR 4的漏极4c相连接。磁性薄膜存储单元2中的自由层的易磁化方向与位线BL1 3a、BL2 3g的长边方向相互垂直,位线BL1 3a与BL2 3g相互平行。
在本实施例的寻址读出操作中,首先是被选择的字线WL 3d给一个适当的电平以使晶体管ATR 4处于导通状态,然后是被选择的位线BL23g上导入一个读出电流,则读出电流由位线BL2 3g经磁性薄膜存储单元2、过渡金属层3b、接触孔3f、晶体管ATR漏极4c、晶体管ATR源极4a、接触孔3e而达地线GND 3c,从而获取磁性薄膜存储单元2当前的电阻状态,即MRAM单元1中所存储的数据;在寻址写入操作中,首先也是被选择的字线WL 3d给一个适当的电平以使晶体管ATR 4处于导通状态,然后在位线BL1 3a、BL2 3g上以一定的时序关系导入各自的写入电流。位线BL1 3a上的电流平行于被选择磁性薄膜存储单元2,位线BL23g上的电流将流经被选择磁性薄膜存储单元2而到达GND 3c,它们产生的合成磁场将导致磁性薄膜存储单元的磁化翻转,也即完成了数据的写入。
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取消了限流机构,以增加一条位线来实现对两个写入电流的分别配置。
实施例2之变形例:
如图8、图9所示,本变形例将实施例2中的位线BL2 3g的方向从与位线BL1 3a平行改为与字线WL 3d平行。本例中以字线WL2来命名,同时将原来的字线改为WL1以示区别。其它部分的结构都与实施例2中所述基本一致,这里不再赘述。
在本变形例的寻址读出操作中,首先是被选择的字线WL1 3d给一个适当的电平以使晶体管ATR 4处于导通状态,然后是被选择的字线WL23g上导入一个读出电流,则读出电流由字线WL2 3g经磁性薄膜存储单元2、过渡金属层3b、接触孔3f、晶体管ATR漏极4c、晶体管ATR源极4a、接触孔3e而达地线GND 3c,从而获取磁性薄膜存储单元2当前的电阻状态,即MRAM单元1中所存储的数据;在寻址写入操作中,首先也是被选择的字线WL1 3d给一个适当的电平以使晶体管ATR 4处于导通状态,然后在位线BL 3a、字线WL2 3g上以一定的时序关系导入各自的写入电流。位线BL 3a上的电流平行于被选择磁性薄膜存储单元2,字线WL2 3g上的电流将流经被选择磁性薄膜存储单元2而到达GND 3c,它们产生的合成磁场将导致磁性薄膜存储单元2的磁化翻转,也即完成了数据的写入。
本变形例与实施例2的制造、控制以及效果、作用基本上是相当的。

一种碳纳米管磁随机存取存储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一种碳纳米管磁随机存取存储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一种碳纳米管磁随机存取存储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碳纳米管磁随机存取存储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碳纳米管磁随机存取存储器.pdf(1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碳纳米管作为势垒层的磁随机存取存储器,该MRAM单元中的磁性薄膜存储单元为以碳纳米管作为势垒层的磁性隧道结(MTJ),MRAM单元中的信息写入操作由一个平行于磁性薄膜存储单元的电流以及另一个垂直于磁性薄膜存储单元并流经该单元的电流所产生的磁场的共同作用来完成。本发明采用碳纳米管作为势垒层,确保了隧道结电阻的均匀性,同时克服了采用Al2O3作为势垒层形成的许多缺陷,如pinhol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信息存储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