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光学镜片系统.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4735345 上传时间:2018-11-03 格式:PDF 页数:72 大小:3.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10110302.5

申请日:

2012.04.11

公开号:

CN103135203A

公开日:

2013.06.05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2B 13/18申请日:20120411|||公开

IPC分类号:

G02B13/18; G02B13/00; G02B13/22; G02B13/06; G02B1/04

主分类号:

G02B13/18

申请人: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汤相岐; 蔡宗翰; 周明达

地址:

中国台湾台中市南屯区精科路11号

优先权:

2011.12.01 TW 100144226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代理人:

徐金国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以及第四透镜。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为凸面。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第三透镜为塑胶材质且具有正屈折力,其像侧表面为凸面,且其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第四透镜为塑胶材质且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皆为凹面且皆为非球面,其中第四透镜的像侧表面由近光轴处至周边,为凹面转成凸面。当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最大主光线角CRA(Max)满足特定范围时,有利于降低光学系统的后焦距,进一步可缩短镜头总长度,以利应用于小型化的电子产品。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一种成像光学镜片系统,其特征在于,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
一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为凸面;
一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
一第三透镜,为塑胶材质且具有正屈折力,其像侧表面为凸面,且其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以及
一第四透镜,为塑胶材质且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皆为凹面且皆为非球面,其中该第四透镜的像侧表面由近光轴处至周边,为凹面转成凸面;
其中,该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最大主光线角为CRA(Max),该第三透镜的物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5、像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6,该第一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1,该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3,其满足下列条件:

33.  5度<CRA(Max)<45.0度;

0.  7<(R5+R6)/(R5‑R6)<3.5;以及

1.  2<CT3/CT1<3.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三透镜的物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5、像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6,其满足下列条件:

1.  0<(R5+R6)/(R5‑R6)<3.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焦距为f,该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其满足下列条件:
‑0.8<f4/f<‑0.3。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一影像感测组件,其设置于一成像面,其中当该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像高为影像感测组件有效感测区域水平长度一半时,该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主光线角为CRA(H),其满足下列条件:

32.  0度<CRA(H)<45.0度。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1,该第二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2,其满足下列条件:
30<V1‑V2<50。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透镜的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皆为凹面。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一光圈,其中该光圈至该第四透镜的像侧表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SD,该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至该第四透镜的像侧表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D,其满足下列条件:

0.  70<SD/TD<0.90。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一影像感测组件,其设置于一成像面,其中该影像感测组件有效感测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为ImgH,该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至该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TL,其满足下列条件:
TTL/ImgH<1.60。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最大主光线角为CRA(Max),其满足下列条件:

34.  2度<CRA(Max)<45.0度。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焦距为f,该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其满足下列条件:
‑0.65<f4/f<‑0.3。
一种成像光学镜片系统,其特征在于,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
一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为凸面;
一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为凹面;
一第三透镜,为塑胶材质且具有正屈折力,其像侧表面为凸面,且其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以及
一第四透镜,为塑胶材质且具有负屈折力,其像侧表面为凹面,且其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其中该第四透镜的像侧表面由近光轴处至周边,为凹面转成凸面;
其中,该成像光学镜片系统还包含一光圈,设置于该第一透镜及该第二透镜间,该光圈至该第四透镜的像侧表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SD,该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至该第四透镜的像侧表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D,该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最大主光线角为CRA(Max),其满足下列条件:

33.  5度<CRA(Max)<45.0度;以及

0.  70<SD/TD<0.90。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透镜的像侧表面为凹面。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焦距为f,该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其满足下列条件:
‑0.8<f4/f<‑0.3。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焦距为f,该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其满足下列条件:
‑0.9<f/f2<‑0.3。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三透镜的物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5、像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6,其满足下列条件:

1.  0<(R5+R6)/(R5‑R6)<3.5。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1,该第二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2,其满足下列条件:
30<V1‑V2<50。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四透镜的物侧表面为凹面。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一影像感测组件,其设置于一成像面,其中当该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像高为影像感测组件有效感测区域水平长度一半时,该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主光线角为CRA(H),而该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最大主光线角为CRA(Max),其满足下列条件:
CRA(Max)‑CRA(H)<3.5度。
一种成像光学镜片系统,其特征在于,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
一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为凸面;
一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为凹面;
一第三透镜,为塑胶材质且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为凹面、像侧表面为凸面,且皆为非球面;
一第四透镜,为塑胶材质且具有负屈折力,其像侧表面为凹面,且其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其中该第四透镜的像侧表面由近光轴处至周边,为凹面转成凸面;
其中,该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最大主光线角为CRA(Max),其满足下列条件:
335度<CRA(Max)<45.0度。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一影像感测组件,其设置于一成像面,其中当该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像高为影像感测组件有效感测区域水平长度一半时,该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主光线角为CRA(H),其满足下列条件:

32.  0度<CRA(H)<45.0度。
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透镜的像侧表面为凹面。
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四透镜的物侧表面为凹面。
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最大主光线角为CRA(Max),而当该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像高为影像感测组件有效感测区域水平长度一半时,该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主光线角为CRA(H),其满足下列条件:
CRA(Max)‑CRA(H)<3.5度。
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一光圈,其中该光圈至该第四透镜的像侧表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SD,该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至该第四透镜的像侧表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D,其满足下列条件:

0.  70<SD/TD<0.90。
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影像感测组件有效感测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为ImgH,该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至该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TL,其满足下列条件:
TTL/ImgH<1.60。

说明书

说明书成像光学镜片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成像光学镜片系统,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应用于电子产品上的小型化成像光学镜片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具有摄影功能的可携式电子产品的兴起,小型化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需求日渐提高。一般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影像感测组件不外乎是感光耦合组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或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组件(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 Sensor,CMOS Sensor)两种,且随着半导体制程技术的精进,使得影像感测组件的像素尺寸缩小,小型化成像光学镜片系统逐渐往高像素领域发展,因此,对成像品质的要求也日益增加。
传统搭载于可携式电子产品上的小型化摄像镜头,多采用三片式透镜系统为主,透镜系统由物侧至像侧依序为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一具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及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如美国专利第7,957,075号所示。但由于制程技术的进步与电子产品往轻薄化发展的趋势下,影像感测组件像素尺寸不断地缩小,使得系统对成像品质的要求更加提高,而已知的三片式透镜组已无法满足更高阶的摄像镜头模块。
目前虽有进一步发展四片式成像光学镜片系统,如美国专利第7,957,079、7,961,406号所揭示,但受限于影像感测组件对光线入射角度的限制,光学系统中的主光线角(Chief Ray Angle)需配合影像感测组件的最佳感光范围,而局限于较小的入射角度范围,才可维持成像品质。但相对地,却会造成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后焦距过长,进而影响光学系统使其总长度过长,而不易应用在小型化的电子产品上。
因此,急需一种可搭配高像素影像感测组件、具有较大主光线角、成像品质佳且总长度不至于过长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在提供一种成像光学镜片系统,其具有较大的主光线角,其中主光线角定义为通过光圈中心的光线与光轴的夹角,因此本发明有利于降低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后焦距,进一步可压制其所需的总长度,更适合应用于小型化的电子产品上,如手机镜头、手提电脑镜头等。
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以及第四透镜。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物侧表面为凸面。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第三透镜为塑胶材质且具有正屈折力,其像侧表面为凸面,且其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第四透镜为塑胶材质且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皆为凹面且皆为非球面,其中第四透镜的像侧表面由近光轴处至周边,为凹面转成凸面。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最大主光线角为CRA(Max),第三透镜的物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5、像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6,第一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1,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3,其满足下列条件:
33.5度<CRA(Max)<45.0度;
0.7<(R5+R6)/(R5‑R6)<3.5;以及
1.2<CT3/CT1<3.0。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以及第四透镜。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物侧表面为凸面。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物侧表面为凹面。第三透镜为塑胶材质且具有正屈折力,像侧表面为凸面,且其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第四透镜为塑胶材质且具有负屈折力,像侧表面为凹面,且其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其中第四透镜的像侧表面由近光轴处至周边,为凹面转成凸面。成像光学镜片系统还包含一光圈,设置于第一透镜及第二透镜间,光圈至第四透镜的像侧表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SD,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至第四透镜的像侧表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D,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最大主光线角为CRA(Max),其满足下列条件:
33.5度<CRA(Max)<45.0度;以及
0.70<SD/TD<0.90。
本发明的再一方面提供一种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以及第四透镜。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物侧表面为凸面。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物侧表面为凹面。第三透镜为塑胶材质且具有正屈折力,物侧表面为凹面、像侧表面为凸面,且皆为非球面。第四透镜为塑胶材质且具有负屈折力,像侧表面为凹面,且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其中第四透镜的像侧表面由近光轴处至周边,为凹面转成凸面。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最大主光线角为CRA(Max),其满足下列条件:
33.5度<CRA(Max)<45.0度。
当CRA(Max)满足上述条件时,有利于降低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后焦距,进一步可压制其所需的总长度,更适合应用于小型化的电子产品上。
当(R5+R6)/(R5‑R6)满足上述条件时,通过适当调整第三透镜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有助于像散(Astigmatism)补正。
当CT3/CT1满足上述条件时,通过适当调整第一透镜及第三透镜的厚度,可使系统空间获得更有效的利用,使成像光学镜片系统于有限的总长度下,对系统像差做良好补正;另一方面满足上述条件时,亦有助于镜片的制作成型与镜片组装,使生产合格率提高。
当SD/TD满足上述条件时,可在远心与广角特性中取得良好平衡,使成像光学镜片系统获得充足的视场角且不至于使其整体总长度过长。
附图说明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所附附图的说明如下:
图1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一种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第一实施例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主光线角CRA与成像光学镜片系统最大像高百分比的关系图;
图3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一实施例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
图4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一种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示意图;
图5为第二实施例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主光线角CRA与成像光学镜片系统最大像高百分比的关系图;
图6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二实施例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
图7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一种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示意图;
图8为第三实施例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主光线角CRA与成像光学镜片系统最大像高百分比的关系图;
图9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三实施例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
图10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一种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示意图;
图11为第四实施例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主光线角CRA与成像光学镜片系统最大像高百分比的关系图;
图12由左至右依序为第四实施例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
图13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一种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示意图;
图14为第五实施例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主光线角CRA与成像光学镜片系统最大像高百分比的关系图;
图15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五实施例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
图16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一种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示意图;
图17为第六实施例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主光线角CRA与成像光学镜片系统最大像高百分比的关系图;
图18由左至右依序为第六实施例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
图19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一种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示意图;
图20为第七实施例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主光线角CRA与成像光学镜片系统最大像高百分比的关系图;
图21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七实施例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
图22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一种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示意图;
图23为第八实施例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主光线角CRA与成像光学镜片系统最大像高百分比的关系图;
图24由左至右依序为第八实施例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
图25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九实施例的一种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示意图;
图26为第九实施例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主光线角CRA与成像光学镜片系统最大像高百分比的关系图;
图27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九实施例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
图28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十实施例的一种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示意图;
图29为第十实施例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主光线角CRA与成像光学镜片系统最大像高百分比的关系图;
图30由左至右依序为第十实施例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光圈: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
光阑:501、701
第一透镜: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0、1010
物侧表面: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1、1011
像侧表面: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2、1012
第二透镜:120、220、320、420、520、620、720、820、920、1020
物侧表面:121、221、321、421、521、621、721、821、921、1021
像侧表面:122、222、322、422、522、622、722、822、922、1022
第三透镜:130、230、330、430、530、630、730、830、930、1030
物侧表面:131、231、331、431、531、631、731、831、931、1031
像侧表面:132、232、332、432、532、632、732、832、932、1032
第四透镜:140、240、340、440、540、640、740、840、940、1040
物侧表面:141、241、341、441、541、641、741、841、941、1041
像侧表面:142、242、342、442、542、642、742、842、942、1042
成像面:150、250、350、450、550、650、750、850、950、1050
红外线滤除滤光片:160、260、360、460、560、660、760、860、960、1060
f: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焦距
Fno: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光圈值
HFOV:成像光学镜片系统中最大视角的一半
V1:第一透镜的色散系数
V2:第二透镜的色散系数
CT1:第一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
CT3: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
R5:第三透镜的物侧表面曲率半径
R6:第三透镜的像侧表面曲率半径
f2:第二透镜的焦距
f4:第四透镜的焦距
SD:光圈至第四透镜的像侧表面于光轴上的距离
TD: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至第四透镜的像侧表面于光轴上的距离
ImgH:影像感测组件有效感测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
TTL: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至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
CRA(Max):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最大主光线角
CRA(H):当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像高为影像感测组件有效感测区域水平长度一半时的主光线角
CRA(D):当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像高为影像感测组件有效感测区域对角线长度的一半时的主光线角
CRA(V):当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像高为影像感测组件有效感测区域垂直长度的一半时的主光线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以及第四透镜。
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为凸面,借此可适当调整第一透镜的正屈折力强度,有助于缩短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总长度。
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可有效对于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所产生的像差作补正。第二透镜的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可皆为凹面,可通过调整该面形的曲率,进而影响第二透镜的屈折力变化,更可有助于修正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像差。
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可分配第一透镜的屈折力,有助于降低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敏感度,且当第三透镜的物侧表面为凹面、像侧表面为凸面时,借此有助于修正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像散。
第四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像侧表面为凹面,可使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主点远离成像面,有利于缩短其光学总长度,维持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小型化。进一步,当第四透镜的表面皆为凹面时,则更可有效于降低总长度,使成像光学镜片系统更加小型化。另外,第四透镜的像侧表面由近光轴处至周边,为凹面转成凸面,借此可有效地修正离轴视场的像差,进一步提升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解像力。
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最大主光线角为CRA(Max),其中主光线角CRA定义为通过光圈中心的光线与光轴的夹角,其满足下列条件:33.5度<CRA(Max)<45.0度。借此,成像光学镜片系统具有较大的主光线角CRA,有利于缩短其后焦距,进一步可压制其所需的总长度,更适合应用于小型化的电子产品上。进一步,成像光学镜片系统更可满足下列条件:34.2度<CRA(Max)<45.0度。
第三透镜的物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5、像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6,其满足下列条件:0.7<(R5+R6)/(R5‑R6)<3.5。借此,适当调整第三透镜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有助于像散补正。进一步,成像光学镜片系统更可满足下列条件:1.0<(R5+R6)/(R5‑R6)<3.5。
第一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1,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3,其满足下列条件:1.2<CT3/CT1<3.0。借此,通过适当调整第一透镜及第三透镜的厚度,可使系统空间获得更有效的利用,使成像光学镜片系统于有限的总长度下,对系统像差做良好补正;另一方面满足上述条件时,亦有助于镜片的制作成型与镜片组装,使生产合格率提高。
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焦距为f,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其满足下列条件:‑0.8<f4/f<‑0.3。借此,调整适当的第四透镜屈折力有助于缩短后焦距与修正像差之间取得平衡,进一步达成小型化、高品质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进一步,成像光学镜片系统更可满足下列条件:‑0.65<f4/f<‑0.3。
成像光学镜片系统还包含影像感测组件,其设置于成像面,当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像高为影像感测组件有效感测区域水平长度一半时,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主光线角为CRA(H),其满足下列条件:32.0度<CRA(H)<45.0度。借此,有利于缩短其后焦距,进一步可压制其所需的总长度,更适合应用于小型化的电子产品上。
第一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1,第二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2,其满足下列条件:30<V1‑V2<50。借此,有助于成像光学镜片系统色差(Chromatic Aberration)的修正。
成像光学镜片系统还包含光圈,其中光圈至第四透镜的像侧表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SD,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至第四透镜的像侧表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D,其满足下列条件:0.70<SD/TD<0.90。借此,可在远心与广角特性中取得良好平衡,使成像光学镜片系统获得充足的视场角且不至于使其整体总长度过长。
影像感测组件有效感测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为ImgH,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至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TL,其满足下列条件:TTL/ImgH<1.60。借此,可维持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小型化,以搭载于轻薄可携式的电子产品上。
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焦距为f,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其满足下列条件:‑0.9<f/f2<‑0.3。借此,第二透镜的负屈折力可有效对于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所产生的像差作补正。
当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像高为影像感测组件有效感测区域水平长度一半时,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主光线角为CRA(H),而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最大主光线角为CRA(Max),其满足下列条件:CRA(Max)‑CRA(H)<3.5度。借此,调整最适当的入射影像感测组件周边主光线角度与最大主光线入射角度的差值,可避免系统因为CRA变化过大,造成影像感测组件响应不良,进而确保良好的成像品质与系统照度(Illumination)分布。
本发明成像光学镜片系统中,光圈配置可为前置光圈或中置光圈,其中前置光圈意即光圈设置于被摄物与第一透镜间,中置光圈则表示光圈设置于第一透镜与成像面之间。若光圈为前置光圈,可使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出射瞳(ExitPupil)与成像面产生适当的距离,并可增加影像感测组件的接收影像的效率;若为中置光圈,系有助于扩大系统的视场角,使成像光学镜片系统具有广角镜头的优势。
本发明提供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中,透镜的材质可为塑胶或玻璃。当透镜材质为塑胶,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另当透镜的材质为玻璃,则可以增加成像光学镜片系统屈折力配置的自由度。此外,可于透镜表面上设置非球面,非球面可以容易制作成球面以外的形状,获得较多的控制变数,用以消减像差,进而缩减透镜使用的数目,因此可以有效降低本发明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总长度。
再者,本发明提供成像光学镜片系统中,若透镜表面为凸面,则表示该透镜表面于近轴处为凸面;若透镜表面为凹面,则表示该透镜表面于近轴处为凹面。
另外,本发明成像光学镜片系统中,依需求可设置至少一光阑(Stop),其位置可设置于第一透镜之前、各透镜之间或最后一透镜之后均可,该光阑的种类如耀光光阑(Glare Stop)或视场光阑(Field Stop)等,用以减少杂散光,有助于提升影像品质。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以下提出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予以详细说明。
<第一实施例>
请参照图1、图2及图3,其中图1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一种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示意图,图2为第一实施例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主光线角CRA与成像光学镜片系统最大像高百分比的关系图,图3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一实施例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由图1可知,第一实施例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110、光圈100、第二透镜120、第三透镜130、第四透镜140、红外线滤除滤光片(IR Filter)160以及成像面150。
第一透镜110为塑胶材质,其具有正屈折力,第一透镜110的物侧表面111及像侧表面112皆为凸面,且皆为非球面。
第二透镜120为塑胶材质,其具有负屈折力,第二透镜120的物侧表面121及像侧表面122皆为凹面,且皆为非球面。
第三透镜130为塑胶材质,其具有正屈折力,第三透镜130的物侧表面131为凹面、像侧表面132为凸面,且皆为非球面。
第四透镜140为塑胶材质,其具有负屈折力,第四透镜140的物侧表面141及像侧表面142皆为凹面,且皆为非球面,第四透镜140的像侧表面142由近光轴处至周边,为凹面转成凸面。
红外线滤除滤光片160的材质为玻璃,其设置于第四透镜140与成像面150之间,并不影响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焦距。
上述各透镜的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下:
<mrow><MI>X</MI> <MROW><MO>(</MO> <MI>Y</MI> <MO>)</MO> </MROW><MO>=</MO> <MROW><MO>(</MO> <MSUP><MI>Y</MI> <MN>2</MN> </MSUP><MO>/</MO> <MI>R</MI> <MO>)</MO> </MROW><MO>/</MO> <MROW><MO>(</MO> <MN>1</MN> <MO>+</MO> <MI>sqrt</MI> <MROW><MO>(</MO> <MN>1</MN> <MO>-</MO> <MROW><MO>(</MO> <MN>1</MN> <MO>+</MO> <MI>k</MI> <MO>)</MO> </MROW><MO>×</MO> <MSUP><MROW><MO>(</MO> <MI>Y</MI> <MO>/</MO> <MI>R</MI> <MO>)</MO> </MROW><MN>2</MN> </MSUP><MO>)</MO> </MROW><MO>)</MO> </MROW><MO>+</MO> <MUNDER><MI>Σ</MI> <MI>i</MI> </MUNDER><MROW><MO>(</MO> <MI>Ai</MI> <MO>)</MO> </MROW><MO>×</MO> <MROW><MO>(</MO> <MSUP><MI>Y</MI> <MI>i</MI> </MSUP><MO>)</MO> </MROW><MO>;</MO> </MROW>]]&gt;</MATH></MATHS> <BR>其中: <BR>X:非球面上距离光轴为Y的点,其与相切于非球面的光轴上顶点切面的相对高度; <BR>Y:非球面曲线上的点与光轴的距离; <BR>R:曲率半径; <BR>k:锥面系数;以及 <BR>Ai:第i阶非球面系数。 <BR>第一实施例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中,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焦距为f,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光圈值(f‑number)为Fno,成像光学镜片系统中最大视角的一半为HFOV,其数值如下:f=3.52mm;Fno=2.55;以及HFOV=38.7度。 <BR>第一实施例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中,第一透镜110的色散系数为V1,第二透镜120的色散系数为V2,其关系如下:V1‑V2=34.5。 <BR>第一实施例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中,第一透镜110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1,第三透镜130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3,其关系如下:CT3/CT1=1.89。 <BR>第一实施例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中,第三透镜130的物侧表面131曲率半径为R5、像侧表面132曲率半径为R6,其关系如下:(R5+R6)/(R5‑R6)=2.67。 <BR>第一实施例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中,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焦距为f,第二透镜120的焦距为f2,第四透镜140的焦距为f4,其关系如下:f/f2=‑0.66;以及f4/f=‑0.58。 <BR>第一实施例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中,光圈100至第四透镜140的像侧表面142于光轴上的距离为SD,第一透镜110的物侧表面111至第四透镜140的像侧表面142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D,其关系如下:SD/TD=0.83。 <BR>第一实施例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中,还包含影像感测组件设置于成像面150,其中影像感测组件有效感测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为ImgH,第一透镜110的物侧表面111至成像面150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TL,其关系如下:TTL/ImgH=1.43。 <BR>第一实施例中,影像感测组件的像素尺寸为1.4μm,其水平方向为3264个像素(Pixels)、垂直方向为2448像素。由图1中的部分放大图可知,主光线角CRA为通过光圈100中心的光线与光轴的夹角(下列实施例中的主光线角CRA同图1,不再另加绘示),而再配合参照图2,第一实施例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最大主光线角为CRA(Max),当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像高为影像感测组件有效感测区域水平长度一半时,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主光线角为CRA(H),当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像高为影像感测组件有效感测区域对角线长度的一半时,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主光线角为CRA(D),当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像高为影像感测组件有效感测区域垂直长度的一半时,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主光线角为CRA(V),其数值及关系如下:CRA(Max)=40.1度;CRA(H)=39.3度;CRA(Max)‑CRA(H)=0.8度;CRA(D)=39.2度;以及CRA(V)=34.8度。 <BR>配合参照下列表一、表二及表三。 <BR></TABLES> <BR></TABLES> <BR></TABLES> <BR></TABLES> <BR>表一为图1第一实施例详细的结构数据,其中曲率半径、厚度及焦距的单位为mm,且表面0‑12依序表示由物侧至像侧的表面。表二为第一实施例中的非球面数据,其中,k表非球面曲线方程式中的锥面系数,A1‑A16则表示各表面第1‑16阶非球面系数。表三为图3最大像高百分比与CRA的数值,以及其相对应的实际像高值。 <BR>此外,以下各实施例表格乃对应各实施例的示意图、像差曲线图及CRA与最大像高百分比的关系图,表格中数据的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的表一、表二及表三的定义相同,在此不加赘述。 <BR>&lt;第二实施例&gt; <BR>请参照图4、图5及图6,其中图4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一种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示意图,图5为第二实施例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主光线角CRA与成像光学镜片系统最大像高百分比的关系图,图6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二实施例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由图4可知,第二实施例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210、光圈200、第二透镜220、第三透镜230、第四透镜240、红外线滤除滤光片260以及成像面250。 <BR>第一透镜210为塑胶材质,其具有正屈折力,第一透镜210的物侧表面211及像侧表面212皆为凸面,且皆为非球面。 <BR>第二透镜220为塑胶材质,其具有负屈折力,第二透镜220的物侧表面221为凹面、像侧表面222为凸面,且皆为非球面。 <BR>第三透镜230为塑胶材质,其具有正屈折力,第三透镜230的物侧表面231为凹面、像侧表面232为凸面,且皆为非球面。 <BR>第四透镜240为塑胶材质,其具有负屈折力,第四透镜240的物侧表面241及像侧表面242皆为凹面,且皆为非球面。第四透镜240的像侧表面242由近光轴处至周边,为凹面转成凸面。 <BR>红外线滤除滤光片260的材质为玻璃,其设置于第四透镜240与成像面250之间,并不影响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焦距。 <BR>第二实施例中,影像感测组件的像素尺寸为1.4μm,其水平方向为3264个像素、垂直方向为2448像素。 <BR>请配合参照下列表四、表五以及表六。 <BR></TABLES> <BR></TABLES> <BR></TABLES> <BR>第二实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实施例的形式。此外,f、Fno、HFOV、V1、V2、CT1、CT3、R5、R6、f2、f4、SD、TD、TTL、ImgH、CRA(Max)、CRA(H)、CRA(D)以及CRA(V)的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赘述。 <BR>配合表四‑表六可推算出下列数据: <BR></TABLES> <BR></TABLES> <BR>&lt;第三实施例&gt; <BR>请参照图7、图8及图9,其中图7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一种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示意图,图8为第三实施例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主光线角CRA与成像光学镜片系统最大像高百分比的关系图,图9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三实施例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由图7可知,第三实施例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光圈300、第一透镜310、第二透镜320、第三透镜330、第四透镜340、红外线滤除滤光片360以及成像面350。 <BR>第一透镜310为塑胶材质,其具有正屈折力,第一透镜310的物侧表面311为凸面、像侧表面312为凹面,且皆为非球面。 <BR>第二透镜320为塑胶材质,其具有负屈折力,第二透镜320的物侧表面321及像侧表面322皆为凹面,且皆为非球面。 <BR>第三透镜330为塑胶材质,其具有正屈折力,第三透镜330的物侧表面331为凹面、像侧表面332为凸面,且皆为非球面。 <BR>第四透镜340为塑胶材质,其具有负屈折力,第四透镜340的物侧表面341及像侧表面342皆为凹面,且皆为非球面。第四透镜340的像侧表面342由近光轴处至周边,为凹面转成凸面。 <BR>红外线滤除滤光片360的材质为玻璃,其设置于第四透镜340与成像面350之间,并不影响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焦距。 <BR>第三实施例中,影像感测组件的像素尺寸为1.4μm,其水平方向为3264个像素、垂直方向为2448像素。 <BR>请配合参照下列表七、表八以及表九。 <BR></TABLES> <BR></TABLES> <BR></TABLES> <BR></TABLES> <BR></TABLES> <BR>第三实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实施例的形式。此外,f、Fno、HFOV、V1、V2、CT1、CT3、R5、R6、f2、f4、SD、TD、TTL、ImgH、CRA(Max)、CRA(H)、CRA(D)以及CRA(V)的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赘述。 <BR>配合表七‑表九可推算出下列数据: <BR></TABLES> <BR>&lt;第四实施例&gt; <BR>请参照图10、图11及图12,其中图10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一种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示意图,图11为第四实施例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主光线角CRA与成像光学镜片系统最大像高百分比的关系图,图12由左至右依序为第四实施例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由图10可知,第四实施例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410、光圈400、第二透镜420、第三透镜430、第四透镜440、红外线滤除滤光片460以及成像面450。 <BR>第一透镜410为玻璃材质,其具有正屈折力,第一透镜410的物侧表面411及像侧表面412皆为凸面,且皆为非球面。 <BR>第二透镜420为塑胶材质,其具有负屈折力,第二透镜420的物侧表面421及像侧表面422皆为凹面,且皆为非球面。 <BR>第三透镜430为塑胶材质,其具有正屈折力,第三透镜430的物侧表面431为凹面、像侧表面432为凸面,且皆为非球面。 <BR>第四透镜440为塑胶材质,其具有负屈折力,第四透镜440的物侧表面441及像侧表面442皆为凹面,且皆为非球面。第四透镜440的像侧表面442由近光轴处至周边,为凹面转成凸面。 <BR>红外线滤除滤光片460的材质为玻璃,其设置于第四透镜440与成像面450之间,并不影响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焦距。 <BR>第四实施例中,影像感测组件的像素尺寸为1.4μm,其水平方向为3264个像素、垂直方向为2448像素。 <BR>请配合参照下列表十、表十一以及表十二。 <BR></TABLES> <BR></TABLES> <BR></TABLES> <BR></TABLES> <BR>第四实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实施例的形式。此外,f、Fno、HFOV、V1、V2、CT1、CT3、R5、R6、f2、f4、SD、TD、TTL、ImgH、CRA(Max)、CRA(H)、CRA(D)以及CRA(V)的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赘述。 <BR>配合表十‑表十二可推算出下列数据: <BR></TABLES> <BR>&lt;第五实施例&gt; <BR>请参照图13、图14及图15,其中图13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一种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示意图,图14为第五实施例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主光线角CRA与成像光学镜片系统最大像高百分比的关系图,图15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五实施例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由图13可知,第五实施例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510、光圈500、第二透镜520、光阑501、第三透镜530、第四透镜540、红外线滤除滤光片560以及成像面550。 <BR>第一透镜510为塑胶材质,其具有正屈折力,第一透镜510的物侧表面511及像侧表面512皆为凸面,且皆为非球面。 <BR>第二透镜520为塑胶材质,其具有负屈折力,第二透镜520的物侧表面521及像侧表面522皆为凹面,且皆为非球面。 <BR>第三透镜530为塑胶材质,其具有正屈折力,第三透镜530的物侧表面531为凹面、像侧表面532为凸面,且皆为非球面。 <BR>第四透镜540为塑胶材质,其具有负屈折力,第四透镜540的物侧表面541及像侧表面542皆为凹面,且皆为非球面。第四透镜540的像侧表面542由近光轴处至周边,为凹面转成凸面。 <BR>红外线滤除滤光片560的材质为玻璃,其设置于第四透镜540与成像面550之间,并不影响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焦距。 <BR>第五实施例中,影像感测组件的像素尺寸为1.12μm,其水平方向为4016个像素、垂直方向为3016像素。 <BR>请配合参照下列表十三、表十四以及表十五。 <BR></TABLES> <BR></TABLES> <BR></TABLES> <BR></TABLES> <BR>第五实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实施例的形式。此外,f、Fno、HFOV、V1、V2、CT1、CT3、R5、R6、f2、f4、SD、TD、TTL、ImgH、CRA(Max)、CRA(H)、CRA(D)以及CRA(V)的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赘述。 <BR>配合表十三‑表十五可推算出下列数据: <BR></TABLES> <BR>&lt;第六实施例&gt; <BR>请参照图16、图17及图18,其中图16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一种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示意图,图17为第六实施例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主光线角CRA与成像光学镜片系统最大像高百分比的关系图,图18由左至右依序为第六实施例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由图16可知,第六实施例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610、光圈600、第二透镜620、第三透镜630、第四透镜640、红外线滤除滤光片660以及成像面650。 <BR>第一透镜610为塑胶材质,其具有正屈折力,第一透镜610的物侧表面611及像侧表面612皆为凸面,且皆为非球面。 <BR>第二透镜620为塑胶材质,其具有负屈折力,第二透镜620的物侧表面621及像侧表面622皆为凹面,且皆为非球面。 <BR>第三透镜630为塑胶材质,其具有正屈折力,第三透镜630的物侧表面631为凹面、像侧表面632为凸面,且皆为非球面。 <BR>第四透镜640为塑胶材质,其具有负屈折力,第四透镜640的物侧表面641及像侧表面642皆为凹面,且皆为非球面。第四透镜640的像侧表面642由近光轴处至周边,为凹面转成凸面。 <BR>红外线滤除滤光片660的材质为玻璃,其设置于第四透镜640与成像面650之间,并不影响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焦距。 <BR>第六实施例中,影像感测组件的像素尺寸为1.12μm,其水平方向为4016个像素、垂直方向为3016像素。 <BR>请配合参照下列表十六、表十七以及表十八。 <BR></TABLES> <BR></TABLES> <BR></TABLES> <BR>第六实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实施例的形式。此外,f、Fno、HFOV、V1、V2、CT1、CT3、R5、R6、f2、f4、SD、TD、TTL、ImgH、CRA(Max)、CRA(H)、CRA(D)以及CRA(V)的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赘述。 <BR>配合表十六‑表十八可推算出下列数据: <BR></TABLES> <BR></TABLES> <BR>&lt;第七实施例&gt; <BR>请参照图19、图20及图21,其中图19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一种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示意图,图20为第七实施例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主光线角CRA与成像光学镜片系统最大像高百分比的关系图,图21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七实施例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由图19可知,第七实施例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710、光圈700、第二透镜720、光阑701、第三透镜730、第四透镜740、红外线滤除滤光片760以及成像面750。 <BR>第一透镜710为塑胶材质,其具有正屈折力,第一透镜710的物侧表面711及像侧表面712皆为凸面,且皆为非球面。 <BR>第二透镜720为塑胶材质,其具有负屈折力,第二透镜720的物侧表面721及像侧表面722皆为凹面,且皆为非球面。 <BR>第三透镜730为塑胶材质,其具有正屈折力,第三透镜730的物侧表面731为凹面、像侧表面732为凸面,且皆为非球面。 <BR>第四透镜740为塑胶材质,其具有负屈折力,第四透镜740的物侧表面741及像侧表面742皆为凹面,且皆为非球面。第四透镜740的像侧表面742由近光轴处至周边,为凹面转成凸面。 <BR>红外线滤除滤光片760的材质为玻璃,其设置于第四透镜740与成像面750之间,并不影响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焦距。 <BR>第七实施例中,影像感测组件的像素尺寸为1.4μm,其水平方向为3264个像素、垂直方向为2448像素。 <BR>请配合参照下列表十九、表二十以及表二十一。 <BR></TABLES> <BR></TABLES> <BR></TABLES> <BR></TABLES> <BR></TABLES> <BR>第七实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实施例的形式。此外,f、Fno、HFOV、V1、V2、CT1、CT3、R5、R6、f2、f4、SD、TD、TTL、ImgH、CRA(Max)、CRA(H)、CRA(D)以及CRA(V)的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赘述。 <BR>配合表十九‑表二十一可推算出下列数据: <BR></TABLES> <BR>&lt;第八实施例&gt; <BR>请参照图22、图23及图24,其中图22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一种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示意图,图23为第八实施例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主光线角CRA与成像光学镜片系统最大像高百分比的关系图,图24由左至右依序为第八实施例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由图22可知,第八实施例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光圈800、第一透镜810、第二透镜820、第三透镜830、第四透镜840、红外线滤除滤光片860以及成像面850。 <BR>第一透镜810为塑胶材质,其具有正屈折力,第一透镜810的物侧表面811为凸面、像侧表面812为凹面,且皆为非球面。 <BR>第二透镜820为塑胶材质,其具有负屈折力,第二透镜820的物侧表面821及像侧表面822皆为凹面,且皆为非球面。 <BR>第三透镜830为塑胶材质,其具有正屈折力,第三透镜830的物侧表面831为凹面、像侧表面832为凸面,且皆为非球面。 <BR>第四透镜840为塑胶材质,其具有负屈折力,第四透镜840的物侧表面841及像侧表面842皆为凹面,且皆为非球面。第四透镜840的像侧表面842由近光轴处至周边,为凹面转成凸面。 <BR>红外线滤除滤光片860的材质为玻璃,其设置于第四透镜840与成像面850之间,并不影响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焦距。 <BR>第八实施例中,影像感测组件的像素尺寸为1.75μm,其水平方向为1280个像素、垂直方向为720像素。 <BR>请配合参照下列表二十二、表二十三以及表二十四。 <BR></TABLES> <BR></TABLES> <BR></TABLES> <BR></TABLES> <BR>第八实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实施例的形式。此外,f、Fno、HFOV、V1、V2、CT1、CT3、R5、R6、f2、f4、SD、TD、TTL、ImgH、CRA(Max)、CRA(H)、CRA(D)以及CRA(V)的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赘述。 <BR>配合表二十二‑表二十四可推算出下列数据: <BR></TABLES> <BR>&lt;第九实施例&gt; <BR>请参照图25、图26及图27,其中图25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九实施例的一种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示意图,图26则为第九实施例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主光线角CRA与成像光学镜片系统最大像高百分比的关系图,图27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九实施例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由图25可知,第九实施例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光圈900、第一透镜910、第二透镜920、第三透镜930、第四透镜940、红外线滤除滤光片960以及成像面950。 <BR>第一透镜910为塑胶材质,其具有正屈折力,第一透镜910的物侧表面911为凸面、像侧表面912为凹面,且皆为非球面。 <BR>第二透镜920为塑胶材质,其具有负屈折力,第二透镜920的物侧表面921为凸面、像侧表面922为凹面,且皆为非球面。 <BR>第三透镜930为塑胶材质,其具有正屈折力,第三透镜930的物侧表面931为凹面、像侧表面932为凸面,且皆为非球面。 <BR>第四透镜940为塑胶材质,其具有负屈折力,第四透镜940的物侧表面941为凸面、像侧表面942为凹面,且皆为非球面。第四透镜940的像侧表面942由近光轴处至周边,为凹面转成凸面。 <BR>红外线滤除滤光片960的材质为玻璃,其设置于第四透镜940与成像面950之间,并不影响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焦距。 <BR>第九实施例中,影像感测组件的像素尺寸为1.75μm,其水平方向为1280个像素、垂直方向为720像素。 <BR>请配合参照下列表二十五、表二十六以及表二十七。 <BR></TABLES> <BR></TABLES> <BR></TABLES> <BR></TABLES> <BR>第九实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实施例的形式。此外,f、Fno、HFOV、V1、V2、CT1、CT3、R5、R6、f2、f4、SD、TD、TTL、ImgH、CRA(Max)、CRA(H)、CRA(D)以及CRA(V)的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赘述。 <BR>配合表二十五‑表二十七可推算出下列数据: <BR></TABLES> <BR>&lt;第十实施例&gt; <BR>请参照图28、图29及图30,其中图28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十实施例的一种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示意图,图29为第十实施例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主光线角CRA与成像光学镜片系统最大像高百分比的关系图,图30由左至右依序为第十实施例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由图28可知,第十实施例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光圈1000、第一透镜1010、第二透镜1020、第三透镜1030、第四透镜1040、红外线滤除滤光片1060以及成像面1050。 <BR>第一透镜1010为塑胶材质,其具有正屈折力,第一透镜1010的物侧表面1011及像侧表面1012皆为凸面,且皆为非球面。 <BR>第二透镜1020为塑胶材质,其具有负屈折力,第二透镜1020的物侧表面1021及像侧表面1022皆为凹面,且皆为非球面。 <BR>第三透镜1030为塑胶材质,其具有正屈折力,第三透镜1030的物侧表面1031为凹面、像侧表面1032为凸面,且皆为非球面。 <BR>第四透镜1040为塑胶材质,其具有负屈折力,第四透镜1040的物侧表面1041为凸面、像侧表面1042为凹面,且皆为非球面。第四透镜1040的像侧表面1042由近光轴处至周边,为凹面转成凸面。 <BR>红外线滤除滤光片1060的材质为玻璃,其设置于第四透镜1040与成像面1050之间,并不影响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焦距。 <BR>第十实施例中,影像感测组件的像素尺寸为1.75μm,其水平方向为1600个像素、垂直方向为1200像素。 <BR>请配合参照下列表二十八、表二十九以及表三十。 <BR></TABLES> <BR></TABLES> <BR></TABLES> <BR>第十实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实施例的形式。此外,f、Fno、HFOV、V1、V2、CT1、CT3、R5、R6、f2、f4、SD、TD、TTL、ImgH、CRA(Max)、CRA(H)、CRA(D)以及CRA(V)的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赘述。 <BR>配合表二十八‑表三十可推算出下列数据: <BR></TABLES> <BR></TABLES> <BR>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p></div> </div> </div> </div> <div class="tempdiv cssnone" style="line-height:0px;height:0px; overflow:hidden;"> </div> <div id="page"> <div class="page"><img src='https://img.zhuanlichaxun.net/fileroot2/2018-11/3/8a4fcb04-a221-40a0-bc58-5decd0819f5b/8a4fcb04-a221-40a0-bc58-5decd0819f5b1.gif' alt="成像光学镜片系统.pdf_第1页" width='100%'/></div><div class="pageSize">第1页 / 共72页</div> <div class="page"><img src='https://img.zhuanlichaxun.net/fileroot2/2018-11/3/8a4fcb04-a221-40a0-bc58-5decd0819f5b/8a4fcb04-a221-40a0-bc58-5decd0819f5b2.gif' alt="成像光学镜片系统.pdf_第2页" width='100%'/></div><div class="pageSize">第2页 / 共72页</div> <div class="page"><img src='https://img.zhuanlichaxun.net/fileroot2/2018-11/3/8a4fcb04-a221-40a0-bc58-5decd0819f5b/8a4fcb04-a221-40a0-bc58-5decd0819f5b3.gif' alt="成像光学镜片系统.pdf_第3页" width='100%'/></div><div class="pageSize">第3页 / 共72页</div> </div> <div id="pageMore" class="btnmore" onclick="ShowSvg();">点击查看更多>></div> <div style="margin-top:20px; line-height:0px; height:0px; overflow:hidden;"> <div style=" font-size: 16px; background-color:#e5f0f7; font-weight: bold; text-indent:10px; line-height: 40px; height:40px; padding-bottom: 0px; margin-bottom:10px;">资源描述</div> <div class="detail-article prolistshowimg"> <p>《成像光学镜片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像光学镜片系统.pdf(7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p> <p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135203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6.05 CN 103135203 A *CN103135203A* (21)申请号 201210110302.5 (22)申请日 2012.04.11 100144226 2011.12.01 TW G02B 13/18(2006.01) G02B 13/00(2006.01) G02B 13/22(2006.01) G02B 13/06(2006.01) G02B 1/04(2006.01) (71)申请人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中国台湾台中市南屯区精科路 11 号 (72)发明人 汤相岐 蔡宗翰 周明。</p> <p >2、达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公司 11006 代理人 徐金国 (54) 发明名称 成像光学镜片系统 (57) 摘要 一种成像光学镜片系统, 由物侧至像侧依序 包含第一透镜、 第二透镜、 第三透镜以及第四透 镜。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 其物侧表面为凸面。 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第三透镜为塑胶材质且 具有正屈折力, 其像侧表面为凸面, 且其物侧表面 及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第四透镜为塑胶材质且 具有负屈折力, 其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皆为凹面 且皆为非球面, 其中第四透镜的像侧表面由近光 轴处至周边, 为凹面转成凸面。 当成像光学镜片系 统的最大主光线角 CRA(Max) 满。</p> <p >3、足特定范围时, 有 利于降低光学系统的后焦距, 进一步可缩短镜头 总长度, 以利应用于小型化的电子产品。 (30)优先权数据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3 页 说明书 38 页 附图 30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3页 说明书38页 附图30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135203 A CN 103135203 A *CN103135203A* 1/3 页 2 1. 一种成像光学镜片系统, 其特征在于, 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 : 一第一透镜, 具有正屈折力, 其物侧表面为凸面 ; 一第二透镜, 具有负屈折力 ; 一第三透镜, 。</p> <p >4、为塑胶材质且具有正屈折力, 其像侧表面为凸面, 且其物侧表面及像侧表 面皆为非球面 ; 以及 一第四透镜, 为塑胶材质且具有负屈折力, 其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皆为凹面且皆为非 球面, 其中该第四透镜的像侧表面由近光轴处至周边, 为凹面转成凸面 ; 其中, 该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最大主光线角为 CRA(Max), 该第三透镜的物侧表面曲率 半径为 R5、 像侧表面曲率半径为 R6, 该第一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 CT1, 该第三透镜于光轴 上的厚度为 CT3, 其满足下列条件 : 33.5 度 CRA(Max) 45.0 度 ; 0.7 (R5+R6)/(R5-R6) 3.5 ; 以及 1.2 CT3。</p> <p >5、/CT1 3.0。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 其特征在于, 该第三透镜的物侧表面曲 率半径为 R5、 像侧表面曲率半径为 R6, 其满足下列条件 : 1.0 (R5+R6)/(R5-R6) 3.5。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 其特征在于, 该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焦 距为 f, 该第四透镜的焦距为 f4, 其满足下列条件 : -0.8 f4/f -0.3。 4.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 其特征在于, 还包含 : 一影像感测组件, 其设置于一成像面, 其中当该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像高为影像感测 组件有效感测区域水平长度一半时, 该成像。</p> <p >6、光学镜片系统的主光线角为 CRA(H), 其满足下 列条件 : 32.0 度 CRA(H) 45.0 度。 5.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 其特征在于, 该第一透镜的色散系数为 V1, 该第二透镜的色散系数为 V2, 其满足下列条件 : 30 V1-V2 50。 6.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 其特征在于, 该第二透镜的物侧表面及 像侧表面皆为凹面。 7.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 其特征在于, 还包含 : 一光圈, 其中该光圈至该第四透镜的像侧表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 SD, 该第一透镜的物 侧表面至该第四透镜的像侧表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 TD。</p> <p >7、, 其满足下列条件 : 0.70 SD/TD 0.90。 8.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 其特征在于, 还包含 : 一影像感测组件, 其设置于一成像面, 其中该影像感测组件有效感测区域对角线长的 一半为 ImgH, 该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至该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 TTL, 其满足下列条件 : TTL/ImgH 1.60。 9.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 其特征在于, 该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最 大主光线角为 CRA(Max), 其满足下列条件 :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135203 A 2 2/3 页 3 34.2 度 CRA(Max) 45.0 度。。</p> <p >8、 10.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 其特征在于, 该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焦 距为 f, 该第四透镜的焦距为 f4, 其满足下列条件 : -0.65 f4/f -0.3。 11. 一种成像光学镜片系统, 其特征在于, 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 : 一第一透镜, 具有正屈折力, 其物侧表面为凸面 ; 一第二透镜, 具有负屈折力, 其物侧表面为凹面 ; 一第三透镜, 为塑胶材质且具有正屈折力, 其像侧表面为凸面, 且其物侧表面及像侧表 面皆为非球面 ; 以及 一第四透镜, 为塑胶材质且具有负屈折力, 其像侧表面为凹面, 且其物侧表面及像侧表 面皆为非球面, 其中该第四透镜的像侧表面由近光。</p> <p >9、轴处至周边, 为凹面转成凸面 ; 其中, 该成像光学镜片系统还包含一光圈, 设置于该第一透镜及该第二透镜间, 该光圈 至该第四透镜的像侧表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 SD, 该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至该第四透镜的像 侧表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 TD, 该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最大主光线角为 CRA(Max), 其满足下 列条件 : 33.5 度 CRA(Max) 45.0 度 ; 以及 0.70 SD/TD 0.90。 12. 根据权利要求 11 所述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 其特征在于, 该第二透镜的像侧表面 为凹面。 13. 根据权利要求 12 所述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 其特征在于, 该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 焦距为。</p> <p >10、 f, 该第四透镜的焦距为 f4, 其满足下列条件 : -0.8 f4/f -0.3。 14. 根据权利要求 13 所述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 其特征在于, 该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 焦距为 f, 该第二透镜的焦距为 f2, 其满足下列条件 : -0.9 f/f2 -0.3。 15. 根据权利要求 14 所述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 其特征在于, 该第三透镜的物侧表面 曲率半径为 R5、 像侧表面曲率半径为 R6, 其满足下列条件 : 1.0 (R5+R6)/(R5-R6) 3.5。 16. 根据权利要求 13 所述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 其特征在于, 该第一透镜的色散系数 为 V1, 该第二透镜的色散系。</p> <p >11、数为 V2, 其满足下列条件 : 30 V1-V2 50。 17. 根据权利要求 13 所述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 其特征在于, 该第四透镜的物侧表面 为凹面。 18. 根据权利要求 13 所述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 其特征在于, 还包含 : 一影像感测组件, 其设置于一成像面, 其中当该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像高为影像感测 组件有效感测区域水平长度一半时, 该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主光线角为 CRA(H), 而该成像 光学镜片系统的最大主光线角为 CRA(Max), 其满足下列条件 : CRA(Max)-CRA(H) 3.5 度。 19. 一种成像光学镜片系统, 其特征在于, 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 : 。</p> <p style='height:0px;padding:0;margin:0;overflow:hidden'>12、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135203 A 3 3/3 页 4 一第一透镜, 具有正屈折力, 其物侧表面为凸面 ; 一第二透镜, 具有负屈折力, 其物侧表面为凹面 ; 一第三透镜, 为塑胶材质且具有正屈折力, 其物侧表面为凹面、 像侧表面为凸面, 且皆 为非球面 ; 一第四透镜, 为塑胶材质且具有负屈折力, 其像侧表面为凹面, 且其物侧表面及像侧表 面皆为非球面, 其中该第四透镜的像侧表面由近光轴处至周边, 为凹面转成凸面 ; 其中, 该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最大主光线角为 CRA(Max), 其满足下列条件 : 335 度 CRA(Max) 45.0 度。 20. 根据权利要求 19 所述。</p> <p style='height:0px;padding:0;margin:0;overflow:hidden'>13、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 其特征在于, 还包含 : 一影像感测组件, 其设置于一成像面, 其中当该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像高为影像感测 组件有效感测区域水平长度一半时, 该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主光线角为 CRA(H), 其满足下 列条件 : 32.0 度 CRA(H) 45.0 度。 21. 根据权利要求 20 所述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 其特征在于, 该第二透镜的像侧表面 为凹面。 22. 根据权利要求 21 所述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 其特征在于, 该第四透镜的物侧表面 为凹面。 23. 根据权利要求 22 所述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 其特征在于, 该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 最大主光线角为 CRA(Max),。</p> <p style='height:0px;padding:0;margin:0;overflow:hidden'>14、 而当该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像高为影像感测组件有效感测区域 水平长度一半时, 该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主光线角为 CRA(H), 其满足下列条件 : CRA(Max)-CRA(H) 3.5 度。 24. 根据权利要求 22 所述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 其特征在于, 还包含 : 一光圈, 其中该光圈至该第四透镜的像侧表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 SD, 该第一透镜的物 侧表面至该第四透镜的像侧表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 TD, 其满足下列条件 : 0.70 SD/TD 0.90。 25. 根据权利要求 24 所述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 其特征在于, 该影像感测组件有效 感测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为 ImgH, 该第一透镜的。</p> <p style='height:0px;padding:0;margin:0;overflow:hidden'>15、物侧表面至该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 TTL, 其满足下列条件 : TTL/ImgH 1.60。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135203 A 4 1/38 页 5 成像光学镜片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成像光学镜片系统, 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应用于电子产品上 的小型化成像光学镜片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 随着具有摄影功能的可携式电子产品的兴起, 小型化成像光学镜片系统 的需求日渐提高。一般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影像感测组件不外乎是感光耦合组件 (Charge Coupled Device, CCD) 或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组件 (Complementary Meta。</p> <p style='height:0px;padding:0;margin:0;overflow:hidden'>16、l-Oxide Semiconductor Sensor, CMOS Sensor) 两种, 且随着半导体制程技术的精进, 使得影像感测 组件的像素尺寸缩小, 小型化成像光学镜片系统逐渐往高像素领域发展, 因此, 对成像品质 的要求也日益增加。 0003 传统搭载于可携式电子产品上的小型化摄像镜头, 多采用三片式透镜系统为主, 透镜系统由物侧至像侧依序为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 一具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及一具 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 如美国专利第 7,957,075 号所示。但由于制程技术的进步与电子产 品往轻薄化发展的趋势下, 影像感测组件像素尺寸不断地缩小, 使得系统对成像品质的要 求更加提高。</p> <p style='height:0px;padding:0;margin:0;overflow:hidden'>17、, 而已知的三片式透镜组已无法满足更高阶的摄像镜头模块。 0004 目前虽有进一步发展四片式成像光学镜片系统, 如美国专利第 7,957,079、 7,961,406 号所揭示, 但受限于影像感测组件对光线入射角度的限制, 光学系统中的主光线 角 (Chief Ray Angle) 需配合影像感测组件的最佳感光范围, 而局限于较小的入射角度范 围, 才可维持成像品质。但相对地, 却会造成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后焦距过长, 进而影响光 学系统使其总长度过长, 而不易应用在小型化的电子产品上。 0005 因此, 急需一种可搭配高像素影像感测组件、 具有较大主光线角、 成像品质佳且总 长度不至于过长的成。</p> <p style='height:0px;padding:0;margin:0;overflow:hidden'>18、像光学镜片系统。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是在提供一种成像光学镜片系统, 其具有较大的主光线角, 其中主光线角 定义为通过光圈中心的光线与光轴的夹角, 因此本发明有利于降低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后 焦距, 进一步可压制其所需的总长度, 更适合应用于小型化的电子产品上, 如手机镜头、 手 提电脑镜头等。 0007 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成像光学镜片系统, 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 第二透镜、 第三透镜以及第四透镜。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 物侧表面为凸面。第二透镜具 有负屈折力。 第三透镜为塑胶材质且具有正屈折力, 其像侧表面为凸面, 且其物侧表面及像 侧表面皆为非球面。第四透镜为塑胶材质且具。</p> <p style='height:0px;padding:0;margin:0;overflow:hidden'>19、有负屈折力, 其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皆为凹 面且皆为非球面, 其中第四透镜的像侧表面由近光轴处至周边, 为凹面转成凸面。 成像光学 镜片系统的最大主光线角为 CRA(Max), 第三透镜的物侧表面曲率半径为 R5、 像侧表面曲率 半径为 R6, 第一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 CT1, 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 CT3, 其满足下列 说 明 书 CN 103135203 A 5 2/38 页 6 条件 : 0008 33.5 度 CRA(Max) 45.0 度 ; 0009 0.7 (R5+R6)/(R5-R6) 3.5 ; 以及 0010 1.2 CT3/CT1 3.0。 0011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p> <p style='height:0px;padding:0;margin:0;overflow:hidden'>20、提供一种成像光学镜片系统, 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 镜、 第二透镜、 第三透镜以及第四透镜。 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 物侧表面为凸面。 第二透镜 具有负屈折力, 物侧表面为凹面。第三透镜为塑胶材质且具有正屈折力, 像侧表面为凸面, 且其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第四透镜为塑胶材质且具有负屈折力, 像侧表面为 凹面, 且其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 其中第四透镜的像侧表面由近光轴处至周边, 为凹面转成凸面。 成像光学镜片系统还包含一光圈, 设置于第一透镜及第二透镜间, 光圈至 第四透镜的像侧表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 SD, 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至第四透镜的像侧表面于 光轴上的距离为 TD,。</p> <p style='height:0px;padding:0;margin:0;overflow:hidden'>21、 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最大主光线角为 CRA(Max), 其满足下列条件 : 0012 33.5 度 CRA(Max) 45.0 度 ; 以及 0013 0.70 SD/TD 0.90。 0014 本发明的再一方面提供一种成像光学镜片系统, 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 镜、 第二透镜、 第三透镜以及第四透镜。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 物侧表面为凸面。第二透 镜具有负屈折力, 物侧表面为凹面。第三透镜为塑胶材质且具有正屈折力, 物侧表面为凹 面、 像侧表面为凸面, 且皆为非球面。第四透镜为塑胶材质且具有负屈折力, 像侧表面为凹 面, 且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 其中第四透镜的像侧表面由近光轴处。</p> <p style='height:0px;padding:0;margin:0;overflow:hidden'>22、至周边, 为凹 面转成凸面。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最大主光线角为 CRA(Max), 其满足下列条件 : 0015 33.5 度 CRA(Max) 45.0 度。 0016 当 CRA(Max) 满足上述条件时, 有利于降低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后焦距, 进一步可 压制其所需的总长度, 更适合应用于小型化的电子产品上。 0017 当 (R5+R6)/(R5-R6) 满足上述条件时, 通过适当调整第三透镜物侧表面与像侧表 面的曲率半径, 有助于像散 (Astigmatism) 补正。 0018 当 CT3/CT1 满足上述条件时, 通过适当调整第一透镜及第三透镜的厚度, 可使系 统空间获得更有效的利用,。</p> <p style='height:0px;padding:0;margin:0;overflow:hidden'>23、 使成像光学镜片系统于有限的总长度下, 对系统像差做良好补 正 ; 另一方面满足上述条件时, 亦有助于镜片的制作成型与镜片组装, 使生产合格率提高。 0019 当 SD/TD 满足上述条件时, 可在远心与广角特性中取得良好平衡, 使成像光学镜 片系统获得充足的视场角且不至于使其整体总长度过长。 附图说明 0020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 特征、 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 所附附图的说 明如下 : 0021 图 1 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一种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示意图 ; 0022 图2为第一实施例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主光线角CRA与成像光学镜片系统最大 像高百分比的关系图 ; 002。</p> <p style='height:0px;padding:0;margin:0;overflow:hidden'>24、3 图 3 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一实施例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球差、 像散及歪曲曲线 图 ; 说 明 书 CN 103135203 A 6 3/38 页 7 0024 图 4 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一种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示意图 ; 0025 图5为第二实施例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主光线角CRA与成像光学镜片系统最大 像高百分比的关系图 ; 0026 图 6 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二实施例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球差、 像散及歪曲曲线 图 ; 0027 图 7 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一种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示意图 ; 0028 图8为第三实施例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主光线角CRA与成像光学镜片系统最大 像高百。</p> <p style='height:0px;padding:0;margin:0;overflow:hidden'>25、分比的关系图 ; 0029 图 9 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三实施例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球差、 像散及歪曲曲线 图 ; 0030 图 10 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一种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示意图 ; 0031 图 11 为第四实施例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主光线角 CRA 与成像光学镜片系统最 大像高百分比的关系图 ; 0032 图 12 由左至右依序为第四实施例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球差、 像散及歪曲曲线 图 ; 0033 图 13 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一种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示意图 ; 0034 图 14 为第五实施例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主光线角 CRA 与成像光学镜片系统最 大像高百分比的关系图 。</p> <p style='height:0px;padding:0;margin:0;overflow:hidden'>26、; 0035 图 15 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五实施例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球差、 像散及歪曲曲线 图 ; 0036 图 16 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一种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示意图 ; 0037 图 17 为第六实施例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主光线角 CRA 与成像光学镜片系统最 大像高百分比的关系图 ; 0038 图 18 由左至右依序为第六实施例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球差、 像散及歪曲曲线 图 ; 0039 图 19 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一种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示意图 ; 0040 图 20 为第七实施例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主光线角 CRA 与成像光学镜片系统最 大像高百分比的关系图 ; 0041。</p> <p style='height:0px;padding:0;margin:0;overflow:hidden'>27、 图 21 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七实施例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球差、 像散及歪曲曲线 图 ; 0042 图 22 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一种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示意图 ; 0043 图 23 为第八实施例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主光线角 CRA 与成像光学镜片系统最 大像高百分比的关系图 ; 0044 图 24 由左至右依序为第八实施例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球差、 像散及歪曲曲线 图 ; 0045 图 25 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九实施例的一种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示意图 ; 0046 图 26 为第九实施例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主光线角 CRA 与成像光学镜片系统最 大像高百分比的关系图 ; 0047 图 27 。</p> <p style='height:0px;padding:0;margin:0;overflow:hidden'>28、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九实施例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球差、 像散及歪曲曲线 说 明 书 CN 103135203 A 7 4/38 页 8 图 ; 0048 图 28 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十实施例的一种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示意图 ; 0049 图 29 为第十实施例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主光线角 CRA 与成像光学镜片系统最 大像高百分比的关系图 ; 0050 图 30 由左至右依序为第十实施例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球差、 像散及歪曲曲线 图。 0051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0052 光圈 :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0053 光阑 。</p> <p style='height:0px;padding:0;margin:0;overflow:hidden'>29、: 501、 701 0054 第一透镜 :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0055 物侧表面 : 111、 211、 311、 411、 511、 611、 711、 811、 911、 1011 0056 像侧表面 : 112、 212、 312、 412、 512、 612、 712、 812、 912、 1012 0057 第二透镜 : 120、 220、 320、 420、 520、 620、 720、 820、 920、 1020 0058 物侧表面 : 121、 221、 321、 421、 521、 621、。</p> <p style='height:0px;padding:0;margin:0;overflow:hidden'>30、 721、 821、 921、 1021 0059 像侧表面 : 122、 222、 322、 422、 522、 622、 722、 822、 922、 1022 0060 第三透镜 : 130、 230、 330、 430、 530、 630、 730、 830、 930、 1030 0061 物侧表面 : 131、 231、 331、 431、 531、 631、 731、 831、 931、 1031 0062 像侧表面 : 132、 232、 332、 432、 532、 632、 732、 832、 932、 1032 0063 第四透镜 : 140、 240、 340、 440、。</p> <p style='height:0px;padding:0;margin:0;overflow:hidden'>31、 540、 640、 740、 840、 940、 1040 0064 物侧表面 : 141、 241、 341、 441、 541、 641、 741、 841、 941、 1041 0065 像侧表面 : 142、 242、 342、 442、 542、 642、 742、 842、 942、 1042 0066 成像面 : 150、 250、 350、 450、 550、 650、 750、 850、 950、 1050 0067 红外线滤除滤光片 : 160、 260、 360、 460、 560、 660、 760、 860、 960、 1060 0068 f : 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p> <p style='height:0px;padding:0;margin:0;overflow:hidden'>32、焦距 0069 Fno : 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光圈值 0070 HFOV : 成像光学镜片系统中最大视角的一半 0071 V1 : 第一透镜的色散系数 0072 V2 : 第二透镜的色散系数 0073 CT1 : 第一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 0074 CT3 : 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 0075 R5 : 第三透镜的物侧表面曲率半径 0076 R6 : 第三透镜的像侧表面曲率半径 0077 f2 : 第二透镜的焦距 0078 f4 : 第四透镜的焦距 0079 SD : 光圈至第四透镜的像侧表面于光轴上的距离 0080 TD : 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至第四透镜的像侧表面于光轴上的距离 0081 Im。</p> <p style='height:0px;padding:0;margin:0;overflow:hidden'>33、gH : 影像感测组件有效感测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 0082 TTL : 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至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 0083 CRA(Max) : 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最大主光线角 说 明 书 CN 103135203 A 8 5/38 页 9 0084 CRA(H) : 当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像高为影像感测组件有效感测区域水平长度一半 时的主光线角 0085 CRA(D) : 当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像高为影像感测组件有效感测区域对角线长度的 一半时的主光线角 0086 CRA(V) : 当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像高为影像感测组件有效感测区域垂直长度的一 半时的主光线角 具体实施方式 0087 一种成像光。</p> <p style='height:0px;padding:0;margin:0;overflow:hidden'>34、学镜片系统, 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 第二透镜、 第三透镜以 及第四透镜。 0088 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 其物侧表面为凸面, 借此可适当调整第一透镜的正屈折 力强度, 有助于缩短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总长度。 0089 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 其可有效对于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所产生的像差作 补正。 第二透镜的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可皆为凹面, 可通过调整该面形的曲率, 进而影响第 二透镜的屈折力变化, 更可有助于修正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像差。 0090 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 可分配第一透镜的屈折力, 有助于降低成像光学镜片系 统的敏感度, 且当第三透镜的物侧表面为凹面、 像侧表面为凸面时。</p> <p style='height:0px;padding:0;margin:0;overflow:hidden'>35、, 借此有助于修正成像光 学镜片系统的像散。 0091 第四透镜具有负屈折力, 其像侧表面为凹面, 可使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主点远离 成像面, 有利于缩短其光学总长度, 维持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小型化。进一步, 当第四透镜 的表面皆为凹面时, 则更可有效于降低总长度, 使成像光学镜片系统更加小型化。另外, 第 四透镜的像侧表面由近光轴处至周边, 为凹面转成凸面, 借此可有效地修正离轴视场的像 差, 进一步提升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解像力。 0092 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最大主光线角为 CRA(Max), 其中主光线角 CRA 定义为通过光 圈中心的光线与光轴的夹角, 其满足下列条件 : 33.5 度 C。</p> <p style='height:0px;padding:0;margin:0;overflow:hidden'>36、RA(Max) 45.0 度。借此, 成 像光学镜片系统具有较大的主光线角 CRA, 有利于缩短其后焦距, 进一步可压制其所需的总 长度, 更适合应用于小型化的电子产品上。进一步, 成像光学镜片系统更可满足下列条件 : 34.2 度 CRA(Max) 45.0 度。 0093 第三透镜的物侧表面曲率半径为 R5、 像侧表面曲率半径为 R6, 其满足下列条件 : 0.7(R5+R6)/(R5-R6)3.5。 借此, 适当调整第三透镜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 有助于像散补正。进一步, 成像光学镜片系统更可满足下列条件 : 1.0 (R5+R6)/(R5-R6) 3.5。 0094 第一透镜于。</p> <p style='height:0px;padding:0;margin:0;overflow:hidden'>37、光轴上的厚度为 CT1, 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 CT3, 其满足下列条 件 : 1.2 CT3/CT1 3.0。借此, 通过适当调整第一透镜及第三透镜的厚度, 可使系统空间 获得更有效的利用, 使成像光学镜片系统于有限的总长度下, 对系统像差做良好补正 ; 另一 方面满足上述条件时, 亦有助于镜片的制作成型与镜片组装, 使生产合格率提高。 0095 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焦距为 f, 第四透镜的焦距为 f4, 其满足下列条件 : -0.8 f4/f-0.3。 借此, 调整适当的第四透镜屈折力有助于缩短后焦距与修正像差之间取得 平衡, 进一步达成小型化、 高品质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进一步, 成像。</p> <p style='height:0px;padding:0;margin:0;overflow:hidden'>38、光学镜片系统更可满 说 明 书 CN 103135203 A 9 6/38 页 10 足下列条件 : -0.65 f4/f -0.3。 0096 成像光学镜片系统还包含影像感测组件, 其设置于成像面, 当成像光学镜片系统 的像高为影像感测组件有效感测区域水平长度一半时, 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主光线角为 CRA(H), 其满足下列条件 : 32.0 度 CRA(H) 45.0 度。借此, 有利于缩短其后焦距, 进一 步可压制其所需的总长度, 更适合应用于小型化的电子产品上。 0097 第一透镜的色散系数为 V1, 第二透镜的色散系数为 V2, 其满足下列条件 : 30 V1-V2 50。借此, 有。</p> <p style='height:0px;padding:0;margin:0;overflow:hidden'>39、助于成像光学镜片系统色差 (Chromatic Aberration) 的修正。 0098 成像光学镜片系统还包含光圈, 其中光圈至第四透镜的像侧表面于光轴上的距离 为 SD, 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至第四透镜的像侧表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 TD, 其满足下列条 件 : 0.70 SD/TD 0.90。借此, 可在远心与广角特性中取得良好平衡, 使成像光学镜片系 统获得充足的视场角且不至于使其整体总长度过长。 0099 影像感测组件有效感测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为 ImgH, 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至成像 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 TTL, 其满足下列条件 : TTL/ImgH 1.60。借此, 可维持成像光学镜片。</p> <p style='height:0px;padding:0;margin:0;overflow:hidden'>40、 系统的小型化, 以搭载于轻薄可携式的电子产品上。 0100 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焦距为f, 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 其满足下列条件 : -0.9f/ f2 -0.3。借此, 第二透镜的负屈折力可有效对于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所产生的像差 作补正。 0101 当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像高为影像感测组件有效感测区域水平长度一半时, 成像 光学镜片系统的主光线角为 CRA(H), 而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最大主光线角为 CRA(Max), 其 满足下列条件 : CRA(Max)-CRA(H) 3.5 度。借此, 调整最适当的入射影像感测组件周边主 光线角度与最大主光线入射角度的差值, 可避免系统因为 CRA。</p> <p style='height:0px;padding:0;margin:0;overflow:hidden'>41、 变化过大, 造成影像感测组 件响应不良, 进而确保良好的成像品质与系统照度 (Illumination) 分布。 0102 本发明成像光学镜片系统中, 光圈配置可为前置光圈或中置光圈, 其中前置光圈 意即光圈设置于被摄物与第一透镜间, 中置光圈则表示光圈设置于第一透镜与成像面之 间。若光圈为前置光圈, 可使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出射瞳 (ExitPupil) 与成像面产生适当 的距离, 并可增加影像感测组件的接收影像的效率 ; 若为中置光圈, 系有助于扩大系统的视 场角, 使成像光学镜片系统具有广角镜头的优势。 0103 本发明提供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中, 透镜的材质可为塑胶或玻璃。当透镜材质为 。</p> <p style='height:0px;padding:0;margin:0;overflow:hidden'>42、塑胶, 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另当透镜的材质为玻璃, 则可以增加成像光学镜片系统屈折 力配置的自由度。 此外, 可于透镜表面上设置非球面, 非球面可以容易制作成球面以外的形 状, 获得较多的控制变数, 用以消减像差, 进而缩减透镜使用的数目, 因此可以有效降低本 发明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总长度。 0104 再者, 本发明提供成像光学镜片系统中, 若透镜表面为凸面, 则表示该透镜表面于 近轴处为凸面 ; 若透镜表面为凹面, 则表示该透镜表面于近轴处为凹面。 0105 另外, 本发明成像光学镜片系统中, 依需求可设置至少一光阑 (Stop), 其位置可设 置于第一透镜之前、 各透镜之间或最后一透镜。</p> <p style='height:0px;padding:0;margin:0;overflow:hidden'>43、之后均可, 该光阑的种类如耀光光阑 (Glare Stop) 或视场光阑 (Field Stop) 等, 用以减少杂散光, 有助于提升影像品质。 0106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 以下提出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予以详细说明。 0107 说 明 书 CN 103135203 A 10 7/38 页 11 0108 请参照图 1、 图 2 及图 3, 其中图 1 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一种成像光学镜 片系统的示意图, 图 2 为第一实施例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主光线角 CRA 与成像光学镜片 系统最大像高百分比的关系图, 图 3 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一实施例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球 差、 像散及歪曲曲线图。。</p> <p style='height:0px;padding:0;margin:0;overflow:hidden'>44、由图 1 可知, 第一实施例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 含第一透镜 110、 光圈 100、 第二透镜 120、 第三透镜 130、 第四透镜 140、 红外线滤除滤光片 (IR Filter)160 以及成像面 150。 0109 第一透镜 110 为塑胶材质, 其具有正屈折力, 第一透镜 110 的物侧表面 111 及像侧 表面 112 皆为凸面, 且皆为非球面。 0110 第二透镜 120 为塑胶材质, 其具有负屈折力, 第二透镜 120 的物侧表面 121 及像侧 表面 122 皆为凹面, 且皆为非球面。 0111 第三透镜 130 为塑胶材质, 其具有正屈折力, 第三透镜 。</p> <p style='height:0px;padding:0;margin:0;overflow:hidden'>45、130 的物侧表面 131 为凹 面、 像侧表面 132 为凸面, 且皆为非球面。 0112 第四透镜 140 为塑胶材质, 其具有负屈折力, 第四透镜 140 的物侧表面 141 及像侧 表面 142 皆为凹面, 且皆为非球面, 第四透镜 140 的像侧表面 142 由近光轴处至周边, 为凹 面转成凸面。 0113 红外线滤除滤光片 160 的材质为玻璃, 其设置于第四透镜 140 与成像面 150 之间, 并不影响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焦距。 0114 上述各透镜的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下 : 0115 0116 其中 : 0117 X : 非球面上距离光轴为 Y 的点, 其与相切于非球面的。</p> <p style='height:0px;padding:0;margin:0;overflow:hidden'>46、光轴上顶点切面的相对高 度 ; 0118 Y : 非球面曲线上的点与光轴的距离 ; 0119 R : 曲率半径 ; 0120 k : 锥面系数 ; 以及 0121 Ai : 第 i 阶非球面系数。 0122 第一实施例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中, 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焦距为 f, 成像光学镜片 系统的光圈值 (f-number) 为 Fno, 成像光学镜片系统中最大视角的一半为 HFOV, 其数值如 下 : f 3.52mm ; Fno 2.55 ; 以及 HFOV 38.7 度。 0123 第一实施例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中, 第一透镜110的色散系数为V1, 第二透镜120 的色散系数为 V2, 其关。</p> <p style='height:0px;padding:0;margin:0;overflow:hidden'>47、系如下 : V1-V2 34.5。 0124 第一实施例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中, 第一透镜 110 于光轴上的厚度为 CT1, 第三透 镜 130 于光轴上的厚度为 CT3, 其关系如下 : CT3/CT1 1.89。 0125 第一实施例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中, 第三透镜130的物侧表面131曲率半径为R5、 像侧表面 132 曲率半径为 R6, 其关系如下 : (R5+R6)/(R5-R6) 2.67。 0126 第一实施例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中, 成像光学镜片系统的焦距为 f, 第二透镜 120 的焦距为 f2, 第四透镜 140 的焦距为 f4, 其关系如下 : f/f2 -0.66 ; 以。</p> <p style='height:0px;padding:0;margin:0;overflow:hidden'>48、及 f4/f -0.58。 0127 第一实施例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中, 光圈 100 至第四透镜 140 的像侧表面 142 于 说 明 书 CN 103135203 A 11 8/38 页 12 光轴上的距离为 SD, 第一透镜 110 的物侧表面 111 至第四透镜 140 的像侧表面 142 于光轴 上的距离为 TD, 其关系如下 : SD/TD 0.83。 0128 第一实施例的成像光学镜片系统中, 还包含影像感测组件设置于成像面 150, 其中 影像感测组件有效感测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为 ImgH, 第一透镜 110 的物侧表面 111 至成像 面 150 于光轴上的距离为 TTL, 其关系如下 : TTL/ImgH 1.43。 0129 第一实施例中, 影像感测组件的像素尺寸为 1.4m, 其水平方向为 3264 个像素 (Pixels)、 垂直方向为 2448 像素。由图 1 中的部分放大图可知, 主光线角 CRA 为通过光圈 100 中心的光线与光轴的夹角 ( 下列实施例中的主光线角 CRA 同图 1, 不再另加绘示 ), 而 再配合参。</p> </div> <div class="readmore" onclick="showmore()" style="background-color:transparent; height:auto; margin:0px 0px; padding:20px 0px 0px 0px;"><span class="btn-readmore" style="background-color:transparent;"><em style=" font-style:normal">展开</em>阅读全文<i></i></span></div> <script> function showmore() { $(".readmore").hide(); $(".detail-article").css({ "height":"auto", "overflow": "hidden" }); } $(document).ready(function() { var dh = $(".detail-article").height(); if(dh >100) { $(".detail-article").css({ "height":"100px", "overflow": "hidden" }); } else { $(".readmore").hide(); } }); </script> </div> <script> var defaultShowPage = parseInt("3"); var id = "4735345"; var total_page = "72"; var mfull = false; var mshow = false; function DownLoad() { window.location.href='https://m.zhuanlichaxun.net/d-4735345.html'; } function relate() { var reltop = $('#relate').offset().top-50; $("html,body").animate({ scrollTop: reltop }, 500); } </script> <script> var pre = "https://img.zhuanlichaxun.net/fileroot2/2018-11/3/8a4fcb04-a221-40a0-bc58-5decd0819f5b/8a4fcb04-a221-40a0-bc58-5decd0819f5b"; var freepage = parseInt('4'); var total_c = parseInt('72'); var start = defaultShowPage; var adcount = 0; var adindex = 0; var adType_list = ";0;1;2;3;"; var end = start; function ShowSvg() { end = start + defaultShowPage; if (end > freepage) end = freepage; for (var i = start; i < end; i++) { var imgurl = pre + (i + 1) + '.gif'; var html = "<img src='" + imgurl + "' alt=\"成像光学镜片系统.pdf_第" + (i + 1) + "页\" width='100%'/>"; $("#page").append("<div class='page'>" + html + "</div>"); $("#page").append("<div class='pageSize'>第" + (i + 1) + "页 / 共" + total_c + "页</div>"); if(adcount > 0 && adType_list.indexOf(";"+(i+1)+";")>-1) { if(adindex > (adcount-1)) adindex = 0; $("#page").append("<div class='pagead' id='addiv"+(i + 1)+"'></div>"); document.getElementById("addiv"+(i + 1)+"").innerHTML =document.getElementById("adpre" + adindex).outerHTML; adindex += 1; } } start = end; if (start > (freepage - 1)) { if (start < total_c) { $("#pageMore").removeClass("btnmore"); $("#pageMore").html("亲,该文档总共" + total_c + "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 else { $("#pageMore").removeClass("btnmore"); $("#pageMore").html("亲,该文档总共" + total_c + "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 } } //$(document).ready(function () { // ShowSvg(); //}); </script> <div id="relate" class="container" style="padding:0px 0px 15px 0px; margin-top:20px; border:solid 1px #dceef8"> <div style=" font-size: 16px; background-color:#e5f0f7; margin-bottom:5px; font-weight: bold; text-indent:10px; line-height: 40px; height:40px; padding-bottom: 0px;">相关资源</div> <div id="relatelist" style="padding-left:5px;"> <li><img alt="一种萃取分离镨和钕的方法及装置.pdf" class="pdf" src="/Images/s.gif" /><a target="_parent" href="https://m.zhuanlichaxun.net/p-4734346.html" title="一种萃取分离镨和钕的方法及装置.pdf">一种萃取分离镨和钕的方法及装置.pdf</a> </li><li><img alt="一种车内挂载支撑结构.pdf" class="pdf" src="/Images/s.gif" /><a target="_parent" href="https://m.zhuanlichaxun.net/p-4734347.html" title="一种车内挂载支撑结构.pdf">一种车内挂载支撑结构.pdf</a> </li><li><img alt="LED点亮装置.pdf" class="pdf" src="/Images/s.gif" /><a target="_parent" href="https://m.zhuanlichaxun.net/p-4734348.html" title="LED点亮装置.pdf">LED点亮装置.pdf</a> </li><li><img alt="一种蓄电池包片机的成品输出装置.pdf" class="pdf" src="/Images/s.gif" /><a target="_parent" href="https://m.zhuanlichaxun.net/p-4734349.html" title="一种蓄电池包片机的成品输出装置.pdf">一种蓄电池包片机的成品输出装置.pdf</a> </li><li><img alt="小晶粒ZSM5分子筛的合成方法.pdf" class="pdf" src="/Images/s.gif" /><a target="_parent" href="https://m.zhuanlichaxun.net/p-4734350.html" title="小晶粒ZSM5分子筛的合成方法.pdf">小晶粒ZSM5分子筛的合成方法.pdf</a> </li><li><img alt="一种流延成型制备氮化铝生坯的方法.pdf" class="pdf" src="/Images/s.gif" /><a target="_parent" href="https://m.zhuanlichaxun.net/p-4734351.html" title="一种流延成型制备氮化铝生坯的方法.pdf">一种流延成型制备氮化铝生坯的方法.pdf</a> </li><li><img alt="一种扳手.pdf" class="pdf" src="/Images/s.gif" /><a target="_parent" href="https://m.zhuanlichaxun.net/p-4734352.html" title="一种扳手.pdf">一种扳手.pdf</a> </li><li><img alt="节能高效塑料清洗机.pdf" class="pdf" src="/Images/s.gif" /><a target="_parent" href="https://m.zhuanlichaxun.net/p-4734353.html" title="节能高效塑料清洗机.pdf">节能高效塑料清洗机.pdf</a> </li><li><img alt="一种烟雾扩散器.pdf" class="pdf" src="/Images/s.gif" /><a target="_parent" href="https://m.zhuanlichaxun.net/p-4734354.html" title="一种烟雾扩散器.pdf">一种烟雾扩散器.pdf</a> </li><li><img alt="变电站状态监测数据标准化接入系统及方法.pdf" class="pdf" src="/Images/s.gif" /><a target="_parent" href="https://m.zhuanlichaxun.net/p-4734355.html" title="变电站状态监测数据标准化接入系统及方法.pdf">变电站状态监测数据标准化接入系统及方法.pdf</a> </li> </div> </div> <div class="container" style="padding:0px 0px 15px 0px; margin-top:20px; border:solid 1px #dceef8"> <div style=" font-size: 16px; background-color:#e5f0f7; margin-bottom:5px; font-weight: bold; text-indent:10px; line-height: 40px; height:40px; padding-bottom: 0px;">猜你喜欢</div> <div id="relatelist" style="padding-left:5px;"> <li><img alt="一种升降式旋转室外消火栓.pdf" class="pdf" src="/Images/s.gif" /> <a href="https://m.zhuanlichaxun.net/p-4008179.html" target="_parent" title="一种升降式旋转室外消火栓.pdf">一种升降式旋转室外消火栓.pdf</a></li> <li><img alt="框架结构T型连接柱.pdf" class="pdf" src="/Images/s.gif" /> <a href="https://m.zhuanlichaxun.net/p-4008180.html" target="_parent" title="框架结构T型连接柱.pdf">框架结构T型连接柱.pdf</a></li> <li><img alt="防静电地板吸板器.pdf" class="pdf" src="/Images/s.gif" /> <a href="https://m.zhuanlichaxun.net/p-4008181.html" target="_parent" title="防静电地板吸板器.pdf">防静电地板吸板器.pdf</a></li> <li><img alt="一种建筑用箱体或井口预留孔洞活动模具.pdf" class="pdf" src="/Images/s.gif" /> <a href="https://m.zhuanlichaxun.net/p-4008182.html" target="_parent" title="一种建筑用箱体或井口预留孔洞活动模具.pdf">一种建筑用箱体或井口预留孔洞活动模具.pdf</a></li> <li><img alt="速成拉建房屋.pdf" class="pdf" src="/Images/s.gif" /> <a href="https://m.zhuanlichaxun.net/p-4008183.html" target="_parent" title="速成拉建房屋.pdf">速成拉建房屋.pdf</a></li> <li><img alt="预制桥面板精轧螺纹钢筋弧形连接构造.pdf" class="pdf" src="/Images/s.gif" /> <a href="https://m.zhuanlichaxun.net/p-4008184.html" target="_parent" title="预制桥面板精轧螺纹钢筋弧形连接构造.pdf">预制桥面板精轧螺纹钢筋弧形连接构造.pdf</a></li> <li><img alt="一种内固定式伸缩门滑行导轨及伸缩门.pdf" class="pdf" src="/Images/s.gif" /> <a href="https://m.zhuanlichaxun.net/p-4008185.html" target="_parent" title="一种内固定式伸缩门滑行导轨及伸缩门.pdf">一种内固定式伸缩门滑行导轨及伸缩门.pdf</a></li> <li><img alt="多用途封井器.pdf" class="pdf" src="/Images/s.gif" /> <a href="https://m.zhuanlichaxun.net/p-4008186.html" target="_parent" title="多用途封井器.pdf">多用途封井器.pdf</a></li> <li><img alt="一种新型圆弧建筑模板紧固件.pdf" class="pdf" src="/Images/s.gif" /> <a href="https://m.zhuanlichaxun.net/p-4008187.html" target="_parent" title="一种新型圆弧建筑模板紧固件.pdf">一种新型圆弧建筑模板紧固件.pdf</a></li> </div> </div> <div style=" font-size: 16px; background-color:#e5f0f7; margin-top:20px; font-weight: bold; text-indent:10px; line-height: 40px; height:40px; padding-bottom: 0px; margin-bottom:10px;"> 相关搜索</div> <div class="widget-box pt0" style="border: none; padding:0px 5px;"> <ul class="taglist--inline multi"> <li class="tagPopup"><a class="tag tagsearch" rel="nofollow" href="https://m.zhuanlichaxun.net/search.html?q=%e6%88%90%e5%83%8f">成像</a></li> <li class="tagPopup"><a class="tag tagsearch" rel="nofollow" href="https://m.zhuanlichaxun.net/search.html?q=%e5%85%89%e5%ad%a6%e9%95%9c%e7%89%87">光学镜片</a></li> <li class="tagPopup"><a class="tag tagsearch" rel="nofollow" href="https://m.zhuanlichaxun.net/search.html?q=%e7%b3%bb%e7%bb%9f">系统</a></li> </ul> </div> <br /> <div > 当前位置:<a href="https://m.zhuanlichaxun.net/">首页</a> &gt; <a href="https://m.zhuanlichaxun.net/c-00007.html">物理</a><span> &gt; </span><a href="https://m.zhuanlichaxun.net/c-0000700002.html">光学</a> </div> <br /> <br /> <span id="ctl00_LabelScript"></span> <script src="https://m.zhuanlichaxun.net/JS/bootstrap-collapse.js"></script> </form> <div class="siteInner_bg" style="margin-top: 40px; border: solid 0px red; margin-left: 0px; margin-right: 0px;"> <div class="siteInner">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4px; text-align: center; color: rgb(102, 102, 102); font-family: 微软雅黑, Arial,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line-height: 20px;">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span><br style="text-align: center; white-space: normal; color: rgb(102, 102, 102); font-family: 微软雅黑, Arial,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font-size: 12px; line-height: 20px;"/><span style="font-size: 14px; text-align: center; color: rgb(102, 102, 102); font-family: 微软雅黑, Arial,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line-height: 20px;">经营许可证编号:<a href="https://beian.miit.gov.cn/" target="_self" style="font-family: 微软雅黑, Arial,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font-size: 14px; text-align: center; white-space: normal;">粤ICP备2021068784号-1</a><span style="color: rgb(102, 102, 102); font-family: 微软雅黑, Arial,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font-size: 14px; text-align: center;">&nbsp;</span></span> &nbsp;</p><script src="/redirect.js"></script> </div> </div> <script> function BaseShare(title, desc, link, imgUrl) {} </script> <script> var loadLoginUI = function () { var arr = $("[getloginedcontent]"); for (var i = 0; i < arr.length; i++) { (function (index) { var url = arr.eq(index).attr("getloginedcontent"); $.get(url + "?t=" + (new Date()).valueOf(), function (d) { try { arr.eq(index).empty().html(d); } catch (e) { } try { arr.html(d); } catch (e) { } }); })(i); } } $(document).ready(function () { loadLoginUI(); }); </script> <script src="https://m.zhuanlichaxun.net/JS/jquery.lazyload.js"></script> <script charset="utf-8"> $("img.lazys").lazyload({ threshold: 200, effect: "fadeIn" }); </script> </body>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