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状态监测数据标准化接入系统及方法.pdf

上传人:00****42 文档编号:4734355 上传时间:2018-11-03 格式:PDF 页数:24 大小:2.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10573944.9

申请日:

2012.12.26

公开号:

CN103123484A

公开日:

2013.05.29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5B 19/418申请日:20121226|||公开

IPC分类号:

G05B19/418

主分类号:

G05B19/418

申请人:

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东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国家电网公司

发明人:

高强; 隋玉秋; 程大伟; 耿宝宏; 王文杰; 谢诚; 张晓辉; 郭劲松; 李艳丹; 刘天远; 于淼

地址:

110006 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四平街39-7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辽宁沈阳国兴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1100

代理人:

何学军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监控系统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变电站状态监测数据标准化接入系统及方法。在变电站中增设变电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如果站内在线监测装置直接满足变电I1接口,则通过变电I1接口与变电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相连。如果站内在线监测装置不直接满足变电I1接口,则需要增设综合监测单元,在线监测装置通过变电I0接口与综合监测单元相连,综合监测单元通过变电I1接口与变电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相连。变电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通过变电I2接口接入网省公司端变电CAG。本发明在线监测系统实现了全局的、网络化的、智能化的综合状态监测系统,并且达到统一管理的目的。对于避免电力设备事故发生、保证设备安全可靠、正常运行有着重要的意义。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变电站状态监测数据标准化接入系统,其特征是:
在变电站中增设变电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CAC和综合监测单元;
如果站内在线监测装置直接满足变电I1接口,则通过变电I1接口与变电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CAC相连;变电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CAC通过变电I2接口接入网省公司端变电状态接入网关机CAG,实现变电状态信息的接入;
如果站内在线监测装置不直接满足变电I1接口,则通过变电I0接口与综合监测单元相连,综合监测单元通过变电I1接口与变电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CAC相连;变电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CAC通过变电I2接口接入网省公司端变电状态接入网关机CAG,实现变电状态信息的接入。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电站状态监测数据标准化接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变电I1接口采用IEC 61850通信协议,所述变电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与综合监测单元采用客户/服务器模型,其中包括通信协议栈的定义、通信模型、变电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与综合监测单元之间的连接、模型访问与数据查询、监测数据的告警、召唤、周期上传。
变电站状态监测数据标准化接入方法,其特征是:变电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CAC与状态接入网关机CAG进行信息交互,所述信息交互包括心跳检测、数据上传、数据召唤、数据重传、读配置、写配置和远程更新。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电站状态监测数据标准化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协议栈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应用协议集包括应用层、表示层和会话层; 
应用层使用OSI表示层地址,包括表示层选择符、会话层选择符、传输层选择符和网络地址,
选择符最大为4个八位位组,网络地址采用IP地址; 
传输协议集宜采用TCP/IP,包括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 
在 TCP/IP 与会话层之间采用 RFC1006 作为适配层,在 TCP 协议栈上实现 OSI 的传输服务,
TCP/IP由操作系统提供支持,链路层和物理层采用以太网,传输介质采用双绞线或光纤; 
TCP的TCP_KEEPLIVE值应可配置,允许值范围为1‑20秒,需要在PIXIT中指定。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电站状态监测数据标准化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模型、功能与抽象通信服务接口如下:
变电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与综合监测单元间采用客户/服务器通信模型; 
变电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与综合监测单元通过在网络上发送或接收请求、指示、响应和证实服务原语进行交互;
Report等非证实服务由综合监测单元发出,且只有请求和指示服务原语;
综合监测单元作为服务器,变电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作为客户机,实现通信连接、模型访问、数据查询、告警、召唤、周期上传、取代、定值与控制等通信功能。
根据权利要求所述的变电站状态监测数据标准化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变电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与综合监测单元之间的连接的具体步骤如下:
采用Associate、Abort与Release等服务进行CMU与SMU之间的通信连接的建立、终止与释放; 
综合监测单元应支持对不同客户的访问视窗,应支持同时与不少于 4 个客户建立连接; 
建立关联时应正确设置AP,否则可能会导致连接失败; 
当综合监测单元与变电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之间通信意外中断时,综合监测单元和变电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的检出通信故障的时间应不大于1分钟。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电站状态监测数据标准化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访问与数据查询具体内容如下:
所有数据和控制块都应支持GetDataDirectory、GetDataDefinition和GetDataValues服务; 
只允许可操作数据使用SetDataValues服务;可操作数据包括控制块、修改定值、取代数据等; 
读数据集目录时,综合监测单元上送数据应包含有数据路径,使用‘/’和‘$’作为引用分隔符。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电站状态监测数据标准化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数据的告警、召唤、周期上送内容如下:
采用Report、GetBRCBValues、SetBRCBValues、GetURCBValues 与SetURCBValues 等服务进行监测数据告警、召唤、周期上传; 
BRCB 和 URCB 均采用多个实例可视方式,SMU可以看见所有的报告控制块实例; 
报告触发方式应支持dchg、qchg、IntgPd 和GI ; 
应支持变电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在线设置 OptFlds 和 TrgOp; 
重要的状态量应采用FCD 方式上送,模拟量可采用FCDA 方式上送; 
告警类数据使用BRCB,通过SetBRCBValues服务设置RptEna为“TRUE”,监视数据集中所
引用的数据,确定是否发生dchg、qchg或dupd,若发生即生成一个报告,通过Report服务进行发送; 
测量值数据使用 URCB,通过 SetURCBValue 服务设置 IntgPd 循环发送数据集,或设置 GI 来主动召唤数据集; 
综合监测单元的ICD文件中应预先定义数据集,并由制造厂商预先配置DataSet中的数据,可在 SCD中进行增减,不要求数据集动态创建和修改; 
综合监测单元的ICD文件应预先配置与预定义的数据集相对应的报告控制块,报告控制块的名称应统一,各制造厂商应预先正确配置报告控制块中的参数。

说明书

说明书变电站状态监测数据标准化接入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监控系统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变电站状态监测数据标准化接入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变电设备的种类和传感器技术的多样性特点,导致目前前置子系统异构且分散,不利于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在公司统一部署和推广应用。系统设计需要在适度靠前的位置建立能接入各类状态监测数据的可扩展状态信息接入规范层,实现状态信息标准化接入。同时需要在接入规范层提高所接入状态信息的“浓缩性”和“直接可用性”,最大限度屏蔽与具体传感器技术相关的原生监测数据,以灵活适应智能电网传感器技术和状态监测业务的发展需要。
变电站状态监测数据标准化接入方法促使传统意义上的在线监测系统从一个孤立的、静止的实验性系统过渡到全局的、网络化的、智能化的综合状态监测系统,为实现变电设备状态运行管理、提高生产管理精益化水平提供支撑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本发明为了建立面向准实时连续型数据的采集、转换、传输、存储和综合加工处理的统一系统框架,提供一种变电站状态监测数据标准化接入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变电站状态监测数据标准化接入系统:是在变电站中增设变电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CAC和综合监测单元;
如果站内在线监测装置直接满足变电I1接口,则通过变电I1接口与变电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CAC相连;变电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CAC通过变电I2接口接入网省公司端变电状态接入网关机CAG,实现变电状态信息的接入;
如果站内在线监测装置不直接满足变电I1接口,则通过变电I0接口与综合监测单元相连,综合监测单元通过变电I1接口与变电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CAC相连;变电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CAC通过变电I2接口接入网省公司端变电状态接入网关机CAG,实现变电状态信息的接入。
所述的变电I1接口采用IEC 61850通信协议,所述变电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与综合监测单元采用客户/服务器模型,其中包括通信协议栈的定义、通信模型、变电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与综合监测单元之间的连接、模型访问与数据查询、监测数据的告警、召唤、周期上传。
所述通信协议栈主要包括如下内容:应用协议集包括应用层、表示层和会话层; 应用层使用OSI表示层地址,包括表示层选择符、会话层选择符、传输层选择符和网络地址,选择符最大为4个八位位组,网络地址采用IP地址; 传输协议集宜采用TCP/IP,包括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 在 TCP/IP 与会话层之间采用 RFC1006 作为适配层,在 TCP 协议栈上实现 OSI 的传输服务,TCP/IP由操作系统提供支持,链路层和物理层采用以太网,传输介质采用双绞线或光纤; TCP的TCP_KEEPLIVE值应可配置,允许值范围为1‑20秒,需要在PIXIT中指定。
所述通信模型、功能与抽象通信服务接口如下:变电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与综合监测单元间采用客户/服务器通信模型; 变电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与综合监测单元通过在网络上发送或接收请求、指示、响应和证实服务原语进行交互;Report等非证实服务由综合监测单元发出,且只有请求和指示服务原语;综合监测单元作为服务器,变电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作为客户机,实现通信连接、模型访问、数据查询、告警、召唤、周期上传、取代、定值与控制等通信功能。
所述变电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与综合监测单元之间的连接的具体步骤如下:采用Associate、Abort与Release等服务进行CMU与SMU之间的通信连接的建立、终止与释放; 综合监测单元应支持对不同客户的访问视窗,应支持同时与不少于 4 个客户建立连接; 建立关联时应正确设置AP,否则可能会导致连接失败; 当综合监测单元与变电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之间通信意外中断时,综合监测单元和变电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的检出通信故障的时间应不大于1分钟。
所述模型访问与数据查询具体内容如下:所有数据和控制块都应支持GetDataDirectory、GetDataDefinition和GetDataValues服务; 只允许可操作数据使用SetDataValues服务。可操作数据包括控制块、修改定值、取代数据等; 读数据集目录时,综合监测单元上送数据应包含有数据路径,使用‘/’和‘$’作为引用分隔符。
所述监测数据的告警、召唤、周期上送内容如下:采用Report、GetBRCBValues、SetBRCBValues、GetURCBValues 与SetURCBValues 等服务进行监测数据告警、召唤、周期上传; BRCB 和 URCB 均采用多个实例可视方式,SMU可以看见所有的报告控制块实例; 报告触发方式应支持dchg、qchg、IntgPd 和GI ; 应支持变电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在线设置 OptFlds 和 TrgOp; 重要的状态量应采用FCD 方式上送,模拟量可采用FCDA 方式上送; 告警类数据使用BRCB,通过SetBRCBValues服务设置RptEna为“TRUE”,监视数据集中所引用的数据,确定是否发生dchg、qchg或dupd,若发生即生成一个报告,通过Report服务进行发送; 测量值数据使用 URCB,通过 SetURCBValue 服务设置 IntgPd 循环发送数据集,或设置 GI 来主动召唤数据集; 综合监测单元的ICD文件中应预先定义数据集,并由制造厂商预先配置DataSet中的数据,可在 SCD中进行增减,不要求数据集动态创建和修改; 综合监测单元的ICD文件应预先配置与预定义的数据集相对应的报告控制块,报告控制块的名称应统一,各制造厂商应预先正确配置报告控制块中的参数。
随着电力系统电压等级的提高和系统容量的增大,电力系统结构更趋复杂,对变电设备运行的可靠性要求也更高。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对于保证变电设备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是面向公司坚强智能电网建设要求,规范各类变电设备状态监测装置的数据处理、接入和控制,实现重要变电设备状态的实时监测、预警、分析、诊断、评估和预测等功能,并向CAG提供标准化状态监测数据,为实现变电设备状态运行管理、提高生产管理精益化水平提供支撑。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对站内在线监测装置、综合监测单元以及所采集的状态监测数据进行全局监视管理,支持人工召唤和定时自动轮询两种方式采集监测数据,可实现对在线监测装置和综合监测单元安装前和安装后的检测、配置和注册等功能。
2、建立统一的数据库,进行时间序列存盘,实现在线数据的集中管理,并具有适应变电CAC的标准接口与上层平台通信。
3、实现变电设备状态监测数据综合分析、故障诊断及预警功能。
4、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强大的二次开发能力,可接入的监测装置类型、数据库容量、监视画面、分析报表等不受限制;同时系统的功能亦可方便扩充,应用软件采用SOA 架构,支持不同厂家的分析模块的集成,以适应在线监测与运行管理的不断发展。
5、实现变电设备状态监测数据及分析结果发布平台,提供图形、曲线、报表等数据发布工具,建立WEB数据发布平台,针对集控站。
6、方便有效的远程维护和诊断,可通过远程登录实现系统异地维护、升级、故障诊断和排除等工作。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客户端软件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客户机/服务器通信模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站端监测单元与综合监测单元之间的通信示意图;
图6为缓存报告控制块示意图;
图7为告警、召唤、周期上传示意图;
图8为日志控制块示意图;
图 9 改造前原前置系统在站内存在形式;
图 10 统一规范CAC完成状态监测装置数据接入CAG(方法一);
图 11 统一规范CAC完成状态监测装置数据接入CAG(方法二);
图 12 统一规范CAC完成状态监测装置数据接入CAG(方法三);
图 13 状态监测数据通过无线通信上送;
图 14 统一CAC并通过有线方式上送状态监测装置数据(方法一);
图 15 统一CAC并通过有线方式上送状态监测装置数据(方法二);
图 16 统一CAC并通过有线方式上送状态监测装置数据(方法三)。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发明是一种变电站状态监测数据标准化接入系统,是在在变电站中增加变电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如果变电站内在线监测装置直接满足变电I1接口,则通过变电I1接口与变电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相连,变电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通过变电I2接口接入网省公司端变电CAG,实现变电状态信息的接入。
如果变电站内在线监测装置不直接满足变电I1接口,则需要增加综合监测单元,则通过变电I0接口与综合监测单元相连,站内与各类综合监测单元通过变电I1接口与变电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相连;变电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通过变电I2接口接入网省公司端变电CAG,实现变电状态信息的接入。
对于过程层到间隔层未采用IEC 61850通信协议(I1接口)的在线监测系统,宜在间隔层配置综合监测单元,实现在线监测装置通信协议统一转换为IEC 61850与变电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通信。变电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变电CAC)通过变电I2接口接入网省公司端变电CAG,实现变电状态信息的接入。其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对于过程层采用IEC 61850通信协议(变电I1接口)的在线监测系统,间隔层不需要配置综合监测单元,可以直接通过IEC 61850通信协议与变电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通信。变电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变电CAC)通过变电I2接口接入网省公司端变电CAG,实现变电状态信息的接入。其系统结构如图2所示。
满足变电设备在线监测变电I1接口网络通信规范;满足变电设备在线监测变电I2接口网络通信规范;满足统一的状态监测系统框架,将各类变电设备状态监测信息进行归纳和抽象,建立面向准实时连续型数据的采集、转换、传输、存储和综合加工处理的统一系统框架;建立可扩展的状态信息接入规范层,灵活适应智能电网传感器技术和状态监测业务的发展需要,确保系统结构的统一和稳定。
变电站状态监测数据标准化接入方法,所述的变电I1接口采用IEC 61850通信协议,所述变电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与综合监测单元采用客户/服务器模型, 变电I1接口规定了变电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接入各类综合监测单元,或符合DL/T860标准的在线监测装置的统一通信协议,其中包括通信协议栈的定义、通信模型、变电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与综合监测单元之间的连接、模型访问与数据查询、监测数据的告警、召唤、周期上传;综合监测单元建模、功能与抽象通信服务接口(ACSI)、配置、测试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到的IEC 61850服务包括:报告服务、文件服务、日志服务等。
如图3所示,客户端软件与综合监测单元或符合DL/T860 标准的在线监测装置的通信满足DL/T860标准要求,符合变电I1接口规范。
CAC装置的客户端软件通过变电I1接口接入变电设备状态监测数据,软件实现采用MMS开发套件,基于此开发套件,可以实现与各在线监测厂家生产的满足IEC 61850标准要求的装置进行有效的互操作。
(一)客户端软件通过ACSI(抽象通信服务接口)完成与综合监测单元或满足DL/T860标准的监测装置的通信。通信接口设计如下:
1、通信模型:客户机/服务器模型。
a)站端监测单元与综合监测单元间采用客户/服务器通信模型,如图4所示;
b)站端监测单元与综合监测单元通过在网络上发送或接收请求、指示、响应和证实服务原语进行交互。
c)Report等非证实服务由综合监测单元发出,且只有请求和指示服务原语。
2、通信功能。
站端监测单元作为客户机与综合监测单元服务器,实现通信连接、模型访问、数据查询、告警、召唤、周期上传、定值等通信功能。如图5所示。
3、站端监测单元与综合监测单元之间的通信连接。
a) 采用Associate、Abort与Release等服务进行综合监测单元与站端监测单元之间的通信连接的建立、终止与释放。
b) 站端监测单元支持对不同客户的访问视窗,应支持同时与不少于4个客户建立连接;
c) 建立关联时应正确设置AP,否则可能会导致连接失败;
d) 当综合监测单元与站端监测单元之间通信意外中断时,综合监测单元和SMU的检出通信故障的时间应不大于1分钟。
4、模型访问与数据查询。
a)采用GetServerDirectory、GetLogicalDeviceDirectory、GetLogicalNodeDirectory、GetDataDirectory、GetDataSetDirectory和GetDataDefinition等服务进行综合监测单元模型访问,采用GetDataValues、SetDataValues和GetDataSetValues等服务进行监测数据读取;
b) 所有数据和控制块都支持GetDataDirectory、GetDataDefinition和GetDataValues服务;
c) 只允许可操作数据使用SetDataValues服务。可操作数据包括控制块、修改定值等;
d) 读数据集目录时,综合监测单元上送数据包含有数据路径,使用‘/’和‘$’作为引用分隔符。
5、监测数据的告警、召唤、周期上传。如图7所示。
报告包括:带缓存的报告和不带缓存的报告。
在综合监测单元内部事件发生后,BRCB(带缓存的报告控制块) 既可缓存后发送报告,也可立即发送。特征是在通信中断时继续缓存事件数据,当通信可用时报告过程继续。BRCB 在缓存大小和最大中断时间的限制下,保证事件顺序SoE (sequence‑of‑events)传送。URCB(不带缓存的报告控制块) 在内部事件发生后立即发送报告,可能丢失事件,在通信中断时不支持SoE。因此,缓存报告比较可靠,常用于不允许丢失数据的情况。另外,使用BRCB,若在缓存时间内连续发生几个事件,缓存时间结束时报告在此时间内发生变化的所有事件,服务器可减少报告次数。
综合监测单元服务器端模型, 针对遥测、遥信数据分别创建数据集,对于遥测等对传输可靠性要求不是很高的数据,采用不带缓存的报告服务进行通信;对于遥信等可靠性要求较高的数据,为保证数据不丢失,采用带缓存的报告服务进行通信。
综合监测单元的IEC 61850服务器端报告服务部分主要由如下模块组成:
RCB(报告控制块)生成模块、数据映射模块、报告生成模块。
1) 在软件设计中,对于主IED中的IEC 61850报告服务的服务器部分,采用如下流程生成RCB(报告控制块):
(1) 分析SCL(变电站配置描述语言)文件,构建基于LD(逻辑设备)、LN(逻辑节点)、DataSet(数据集)等的内存数据库模型。
(2) 找到LN 中各RCB对应的DataSet,确定RCB的类型以及各属性。
(3) 根据SCL 中LD、LN、RCB 信息,为LN中每个RCB 设置独一无二的名称。前导名称包含为LD的inst和LN的prefix、lnClass、inst。BRCB 名称加上“$BR$brcb”,URCB 加上“$RP$urcb”。最后加上DataSet的FC以及序号。
(4) 为RCB 的每个属性设置完整名称,建立RCB,并对部分属性初始化,生成RptID(报告标识)。
(5) 完全初始化RCB 数据。
2)数据映射模块:
该模块主要完成实际监测设备所采集到的监测数据到逻辑节点实例中对应数据的映射。
IEC 61850中并没有规定具体的数据映射方式,本系统中采用私有格式的短地址方式,将逻辑节点实例中的数据集通过短地址映为嵌入式数据库SQLite中的数据库表中,而表中数据的更新是由过程层软件来完成的。
报告的触发方式支持按周期触发、数据变化触发、数据品质变化触发等。
3)报告生成模块。
当有事件触发时,由服务器端生成报告,并通过通信模块上送给客户端后台。
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对报告控制块及报告服务的交互过程,以BRCB为例,如图6所示。
由于而服务器的资源有限,因此提供的连接数有限。为了允许多个客户接受同一个DATA,又允许多个RCB 实例可用,服务器预留多个固定的RCB。客户端可配置成直接使用特别实例,服务器端支持的最大报告连接数配置.
客户端通过如下ACSI(抽象通信服务接口)完成监测数据的获取和报告控制块的属性设置功能。
6、日志服务。
CAC通过日志服务来获取监测装置的历史数据,当站端监测单元与综合监测单元或满足DL/T 860标准的监测装置间通信异常,后台没有收到即时报告,当网络故障恢复时,通过以太网检索网络中断这段时间内的历史监测数据及事件信息。
日志服务的主要特点是:数据的记录和存储相对独立,并不依赖于外部客户端的连接和检索,历史数据的生成速度通常要快于通过通信传输记录到外部数据库的速度;客户端通过检索服务获取本模块日志库的一个子集,并将该部分数据存储于SQL Server数据库中,建立大容量的历史数据库。
考虑到日志检索的快速性及方便性, 每个日志控制块表包含日志简报和日志条目。日志数据库的检索通过日志简报实现,根据日志简报可以具体定位日志条目。服务器端上电加载日志及存储日志时,均对日志简报与日志条目的关联性进行严格校验, 通过检验码核对日志的完整性。由于IED服务器端日志存储空间有限,按照IEC 61850规定日志为先进先出的队列数据结构,对日志存储进行循环覆盖。每次覆盖掉旧的日志条目后,都要对日志控制块索引的起始、结束条目号和条目时间进行更新。客户端与服务器端针对日志服务的交互过程参照如图8所示。
7、文件服务。
CAC客户端软件完成了IEC 61850文件服务抽象通信服务接口(ACSI)到MMS的映射,实现了File Open,File Read,File Close,File Directory,File Delete,File rename,Obtainfile(为服务器端上传文件)等文件服务接口。 
该服务主要用于大文件的网络传输,典型的应用就是局放统计波形数据和实时波形数据的网络传输,CAC客户端软件增强了文件传输的并发控制并对接口软件接口服务性能进行了优化,提升了文件传输的并发数和稳定性。
8、定值服务。
CAC客户端软件通过定值服务完成对综合监测单元或者满足IEC 61850标准的装置的逻辑节点模型的配置,使综合监测单元等服务器端按照客户端的定值配置实例完成监测数据的阈值过滤,监测报警等基本分析处理操作。
综合监测单元服务器端的基本配置信息,以及连接的监测装置或传感器的扫描周期、监测数据的最小值、最大值、报警阈值等配置信息都可以通过定值服务由客户端软件进行操作的。
LLN0逻辑节点定值数据集定义的定值组主要完成对IED装置本身以及各逻辑节点实例的基本配置信息和阈值设定等信息。完成对特定逻辑节点实例的配置功能,例如报警值的设定,最大值、最小值等的设定。
定值服务使用原则及交互过程:
a) 使用SelectActiveSG、SelectEditSG、SetSGValues、ConfirmEditSGValues、GetSGValues和GetSGCBValues等服务实现定值组控制;
b) 同一时刻只能有一个站端监测单元客户可以进行定值的修改,过程如下:
1) 变电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发出选择编辑定值组请求,综合监测单元响应;
2) 变电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读取定值组值,综合监测单元响应;
3) 变电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设置定值组值,综合监测单元响应;
4) 变电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读取定值组值(用于设置定值组值是否成功),综合监测单元响应;
5) 变电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确认编辑定值组值,综合监测单元响应,新定值有效。
(二)变电I2接口规范规定了变电状态监测主站系统接入各类变电设备状态监测数据的统一通信规范,其接入方法包括:状态接入网关机CAG与变电站内状态接入控制器CAC之间的通信交互过程、通信双方提供的服务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变电I2接口规范中的通信过程是指主站的状态接入网关机CAG与变电站内变电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CAC之间的信息交互过程,包括心跳检测、数据上传、数据召唤、数据重传、读配置、写配置和远程更新七个过程。
1、心跳检测。
心跳检测主要功能:状态接入网关机CAG 通过变电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CAC 上传的CAC 自身及其所辖状态监测装置的心跳信息判断CAC 及其所辖状态监测装置是否正常运行。该过程由状态接入网关机CAC 发起,具体步骤如下:
CAC 在每个心跳检测周期内,调用CAG 的上传心跳信息服务方法发送CAC 自身及其所辖状态监测装置的心跳信息。
CAG 返回心跳信息接收结果。
若该变电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或其所辖状态监测装置有新版本文件需要更新,则状态接入网关机CAG返回结果中包含文件的版本信息,变电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收到版本信息后,与自身或所辖监测装置版本信息对比,如需更新可调用状态接入网关机CAG的获取更新文件服务方法以获得需要更新的文件的内容,并更新自身和所辖的监测装置的文件;
CAG 对CAC 返回的执行结果信息进行判断,若为成功则删除控制命令并更新系统中CAC 及所辖监测装置相应的配置信息;若为失败则仍在缓存中保留该控制命令。
2、数据上传。
数据上传的主要功能:变电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CAC 向状态接入网关机CAG 上传所辖状态监测装置的监测数据。该过程由CAC 发起,其具体步骤如下:
CAC 在每个数据上传周期内,调用CAG 的上传监测数据服务方法发送所辖状态监测装置的监测数据。
状态接入网关机CAG 返回监测数据接收结果。
状态接入网关机CAG 对变电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CAC 返回的执行结果信息进行判断,若为成功则删除控制命令并更新系统中CAC 及所辖监测装置相应的配置信息;若为失败则仍在缓存中保留该控制命令。
3、数据召唤。
数据召唤主要功能:CAG 发送数据召唤指令让CAC 上传其所辖监测装置当前的监测数据。该过程由CAG 发起,其具体步骤如下:
状态接入网关机CAG 发出请求交互指令。
变电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CAC 收到请求交互指令后,立即调用CAG 的上传心跳信息服务方法发送CAC 自身及其所辖状态监测装置的心跳信息。
CAG 收到心跳信息后,可通过调用CAC 的下发控制指令服务方法发送数据召唤指令。
CAC 收到数据召唤指令后,将当前的监测数据立即上送给CAG。
CAG 根据上传的监测数据决定是否需要继续发送控制指令。
CAG 发送完所有控制指令后,向CAC 发送结束交互指令。
4、数据重传。
数据重传主要功能:状态接入网关机CAG 发送数据重传指令让变电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CAC 重传其所辖监测装置前一次上传的监测数据。该过程由CAG 发起,其具体步骤如下:
状态接入网关机CAG 发出请求交互指令。
变电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CAC 收到请求交互指令后,立即调用CAG 的上传心跳信息服务方法发送CAC 自身及其所辖状态监测装置的心跳信息。
CAG 收到心跳信息后,可通过调用CAC 的下发控制指令服务方法发送数据重传指令。
CAC 收到数据重传指令后,将前一次的监测数据立即上传给CAG。
CAG 根据上传的监测数据决定是否需要继续发送控制指令。
CAG 发送完所有控制指令后,向CAC 发送结束交互指令。
5、读配置。
读配置的主要功能:状态接入网关机CAG 读取电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CAC 及其所辖状态监测装置的详细配置信息。该过程由状态接入网关机CAG 发起,其具体步骤如下:
状态接入网关机CAG 发出请求交互指令。
电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CAC 收到请求交互指令后,立即调用CAG 的上传心跳信息服务方法发送CAC 自身及其所辖状态监测装置的心跳信息。
CAG 收到心跳信息后,返回结果中包含读取配置信息指令。
CAC 收到读取配置信息指令后,调用CAG 的上传配置信息服务方法。
CAG 收到配置信息后,发送结束交互指令。
6、写配置。
写配置的主要功能:状态接入网关机CAG 修改变电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CAC 及其所辖状态监测装置的详细配置信息。该过程由状态接入网关机CAG 发起,其具体步骤如下:
状态接入网关机CAG 发出请求交互指令。
CAC 收到请求交互指令后,立即调用CAG 的上传心跳信息服务方法发送CAC 自身及其所辖状态监测装置的心跳信息。
CAG 收到心跳信息后,返回结果中包含写配置信息指令及详细的配置信息。
CAC 收到写配置信息指令及配置信息后,更新自身及所辖状态监测装置配置信息,并返回执行执行结果信息。
CAG 对CAC 返回的执行结果信息进行判断,若为成功则更新系统中CAC 及所辖监测装置相应的配置信息;若为失败则重发该写配置命令或将其保存至缓存中。
CAG 发送结束交互指令。
7、远程更新。
远程更新的主要功能:变电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CAC 获取自身或其所辖监测装置需要更新的文件,并进行相应的版本更新。该过程由变电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CAC 发起,其具体步骤如下:
变电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CAC 调用状态接入网关机CAG 的获取最新版本服务方法或者调用获取历史版本服务方法以获得该CAC 或其所辖状态监测装置需要更新的文件名称。
CAG 返回版本信息和文件名称。
CAC 调用CAG 的获取更新文件服务方法以获得该CAC 或其所辖状态监测装置需要更新的文件的内容。
CAG 返回文件内容。
CAC 更新自身及所辖监测装置的文件。
(三)变电设备状态监测信息接入方法示例: 
1.对于已经建有状态监测系统的变电站,改造前前置子系统在站内是信息孤岛存在,数据的采集只能到现场人工采集数据,给变电设备运行状态监测带来很大的不便。如图9所示。
方法一:在维持现有系统正常运行的情况下,最大限度降低接入的复杂性和改造工作量。改造使状态监测装置直接满足变电I1接口,CAC通过变电I1接口与状态监测装置通信,其实现从已经建有状态监测系统获取基础数据,这样既可以保留原有系统独立运行,并可以统一站内CAC。变电CAG不直接连接原有的状态监测装置,而是CAC通过变电I2接口将数据上送给CAG。如图10所示:
方法二:在维持现有系统正常运行的情况下,最大限度降低接入的复杂性和改造工作量。改造使状态监测装置直接满足变电I0接口,CAC通过变电I0接口与状态监测装置通信,其实现从已经建有状态监测系统获取基础数据,这样既可以保留原有系统独立运行,并可以统一站内CAC。变电CAG不直接连接原有的状态监测装置,而是CAC通过变电I2接口将数据上送给CAG。如图11所示:
方法三:在维持现有系统正常运行的情况下,最大限度降低接入的复杂性和改造工作量。改造使状态监测装置直接满足变电I0接口,增加综合监测单元,在线监测装置与综合监测单元通过变电I0接口连接,综合监测单元通过变电I1接口与CAC连接,其实现从已经建有状态监测系统获取基础数据,这样既可以保留原有系统独立运行,并可以统一站内CAC。变电CAG不直接连接原有的状态监测装置,而是CAC通过变电I2接口将数据上送给CAG。此种情况适合状态监测装置比较多的时候。如图12所示:
2.对于已经建有状态监测系统的变电站,并且其中状态监测装置的数据是通过无线方式上送给地市级电业局。如图13所示。
方法一:将无线通信修改为有线方式,同时如果改造的状态监测装置满足变电I1接口,状态监测装置直接与CAC连接,便于统一规范,和管理维护。如图14所示。
方法二:将无线通信修改为有线方式,同时如果改造的状态监测装置满足变电I0接口,状态监测装置直接与CAC连接,便于统一规范,和管理维护。如图15所示。
方法三:将无线通信修改为有线方式,同时如果改造的状态监测装置满足变电I0接口,状态监测装置首先和综合监测单元连接,综合监测单元然后通过变电I1接口和CAC连接,便于统一规范,和管理维护。这种改造方法适合状态监测装置比较多的时候。如图16所示。
本发明变电站状态监测数据标准化接入方法,其中所述通信协议栈主要包括如下内容:应用协议集包括应用层、表示层和会话层; 应用层使用OSI表示层地址,包括表示层选择符、会话层选择符、传输层选择符和网络地址,选择符最大为4个八位位组,网络地址采用IP地址; 传输协议集宜采用TCP/IP,包括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 在 TCP/IP 与会话层之间采用 RFC1006 作为适配层,在 TCP 协议栈上实现 OSI 的传输服务,TCP/IP由操作系统提供支持,链路层和物理层采用以太网,传输介质采用双绞线或光纤; TCP的TCP_KEEPLIVE值应可配置,允许值范围为1‑20秒,需要在PIXIT中指定。
本发明变电站状态监测数据标准化接入方法,其中所述的通信模型、功能与抽象通信服务接口如下:变电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与综合监测单元间采用客户/服务器通信模型; 变电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与综合监测单元通过在网络上发送或接收请求、指示、响应和证实服务原语进行交互;Report等非证实服务由综合监测单元发出,且只有请求和指示服务原语;综合监测单元作为服务器,变电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作为客户机,实现通信连接、模型访问、数据查询、告警、召唤、周期上传、取代、定值与控制等通信功能。
本发明变电站状态监测数据标准化接入方法,其中所述的变电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与综合监测单元之间的连接的具体步骤如下:采用Associate、Abort与Release等服务进行CMU与SMU之间的通信连接的建立、终止与释放; 综合监测单元应支持对不同客户的访问视窗,应支持同时与不少于 4 个客户建立连接; 建立关联时应正确设置AP,否则可能会导致连接失败; 当综合监测单元与变电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之间通信意外中断时,综合监测单元和变电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的检出通信故障的时间应不大于1分钟。
本发明变电站状态监测数据标准化接入方法,其中所述的模型访问与数据查询具体内容如下:所有数据和控制块都应支持GetDataDirectory、GetDataDefinition和GetDataValues服务; 只允许可操作数据使用SetDataValues服务。可操作数据包括控制块、修改定值、取代数据等; 读数据集目录时,综合监测单元上送数据应包含有数据路径,使用‘/’和‘$’作为引用分隔符。
本发明变电站状态监测数据标准化接入方法,其中所述的监测数据的告警、召唤、周期上送内容如下:采用Report、GetBRCBValues、SetBRCBValues、GetURCBValues 与SetURCBValues 等服务进行监测数据告警、召唤、周期上传; BRCB 和 URCB 均采用多个实例可视方式,SMU可以看见所有的报告控制块实例; 报告触发方式应支持dchg、qchg、IntgPd 和GI ; 应支持变电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在线设置 OptFlds 和 TrgOp; 重要的状态量应采用FCD 方式上送,模拟量可采用FCDA 方式上送; 告警类数据使用BRCB,通过SetBRCBValues服务设置RptEna为“TRUE”,监视数据集中所引用的数据,确定是否发生dchg、qchg或dupd,若发生即生成一个报告,通过Report服务进行发送; 测量值数据使用 URCB,通过 SetURCBValue 服务设置 IntgPd 循环发送数据集,或设置 GI 来主动召唤数据集;综合监测单元的ICD文件中应预先定义数据集,并由制造厂商预先配置DataSet中的数据,可在 SCD中进行增减,不要求数据集动态创建和修改; 综合监测单元的ICD文件应预先配置与预定义的数据集相对应的报告控制块,报告控制块的名称应统一,各制造厂商应预先正确配置报告控制块中的参数。

变电站状态监测数据标准化接入系统及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变电站状态监测数据标准化接入系统及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变电站状态监测数据标准化接入系统及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变电站状态监测数据标准化接入系统及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变电站状态监测数据标准化接入系统及方法.pdf(2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123484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5.29 CN 103123484 A *CN103123484A* (21)申请号 201210573944.9 (22)申请日 2012.12.26 G05B 19/418(2006.01) (71)申请人 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 院 地址 110006 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四平街 39-7 号 申请人 东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国家电网公司 (72)发明人 高强 隋玉秋 程大伟 耿宝宏 王文杰 谢诚 张晓辉 郭劲松 李艳丹 刘天远 于淼 (74)专利代理机构 辽宁沈阳国兴专利代理有限 公司 2110。

2、0 代理人 何学军 (54) 发明名称 变电站状态监测数据标准化接入系统及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监控系统的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 一种变电站状态监测数据标准化接入系统及方 法。在变电站中增设变电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 如果站内在线监测装置直接满足变电 I1 接口, 则 通过变电 I1 接口与变电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相 连。 如果站内在线监测装置不直接满足变电I1接 口, 则需要增设综合监测单元, 在线监测装置通过 变电 I0 接口与综合监测单元相连, 综合监测单元 通过变电 I1 接口与变电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相 连。 变电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通过变电I2接口接 入网省公司端变电 CAG。本发。

3、明在线监测系统实 现了全局的、 网络化的、 智能化的综合状态监测系 统, 并且达到统一管理的目的。 对于避免电力设备 事故发生、 保证设备安全可靠、 正常运行有着重要 的意义。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11 页 附图 10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11页 附图10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123484 A CN 103123484 A *CN103123484A* 1/2 页 2 1. 变电站状态监测数据标准化接入系统, 其特征是 : 在变电站中增设变电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 CAC 和综合监测单元。

4、 ; 如果站内在线监测装置直接满足变电 I1 接口, 则通过变电 I1 接口与变电设备状态接 入控制器CAC相连 ; 变电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CAC通过变电I2接口接入网省公司端变电状 态接入网关机 CAG, 实现变电状态信息的接入 ; 如果站内在线监测装置不直接满足变电 I1 接口, 则通过变电 I0 接口与综合监测单元 相连, 综合监测单元通过变电 I1 接口与变电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 CAC 相连 ; 变电设备状态 接入控制器 CAC 通过变电 I2 接口接入网省公司端变电状态接入网关机 CAG, 实现变电状态 信息的接入。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变电站状态监测数据标准化接入方法, 。

5、其特征是 : 所述的变 电I1接口采用IEC 61850通信协议, 所述变电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与综合监测单元采用客 户/服务器模型,其中包括通信协议栈的定义、 通信模型、 变电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与综合 监测单元之间的连接、 模型访问与数据查询、 监测数据的告警、 召唤、 周期上传。 3. 变电站状态监测数据标准化接入方法, 其特征是 : 变电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 CAC 与 状态接入网关机 CAG 进行信息交互, 所述信息交互包括心跳检测、 数据上传、 数据召唤、 数 据重传、 读配置、 写配置和远程更新。 4.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变电站状态监测数据标准化接入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通。

6、 信协议栈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 应用协议集包括应用层、 表示层和会话层 ; 应用层使用 OSI 表示层地址, 包括表示层选择符、 会话层选择符、 传输层选择符和网络 地址, 选择符最大为 4 个八位位组, 网络地址采用 IP 地址 ; 传输协议集宜采用 TCP/IP, 包括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 ; 在 TCP/IP 与会话层之间采用 RFC1006 作为适配层, 在 TCP 协议栈上实现 OSI 的传 输服务, TCP/IP 由操作系统提供支持, 链路层和物理层采用以太网, 传输介质采用双绞线或光 纤 ; TCP 的 TCP_KEEPLIVE 值应可配置, 允许值范围为 1-。

7、20 秒, 需要在 PIXIT 中指定。 5.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变电站状态监测数据标准化接入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通 信模型、 功能与抽象通信服务接口如下 : 变电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与综合监测单元间采用客户 / 服务器通信模型 ; 变电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与综合监测单元通过在网络上发送或接收请求、 指示、 响应 和证实服务原语进行交互 ; Report 等非证实服务由综合监测单元发出, 且只有请求和指示服务原语 ; 综合监测单元作为服务器, 变电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作为客户机, 实现通信连接、 模型 访问、 数据查询、 告警、 召唤、 周期上传、 取代、 定值与控制等通信功能。 6.。

8、 根据权利要求所述的变电站状态监测数据标准化接入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变电 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与综合监测单元之间的连接的具体步骤如下 : 采用 Associate、 Abort 与 Release 等服务进行 CMU 与 SMU 之间的通信连接的建立、 终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123484 A 2 2/2 页 3 止与释放 ; 综合监测单元应支持对不同客户的访问视窗, 应支持同时与不少于 4 个客户建立连 接 ; 建立关联时应正确设置 AP, 否则可能会导致连接失败 ; 当综合监测单元与变电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之间通信意外中断时, 综合监测单元和变 电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的检出通。

9、信故障的时间应不大于 1 分钟。 7.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变电站状态监测数据标准化接入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模 型访问与数据查询具体内容如下 : 所有数据和控制块都应支持 GetDataDirectory、 GetDataDefinition 和 GetDataValues 服务 ; 只允许可操作数据使用 SetDataValues 服务 ; 可操作数据包括控制块、 修改定值、 取代 数据等 ; 读数据集目录时, 综合监测单元上送数据应包含有数据路径, 使用 / 和 $ 作为引用 分隔符。 8.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变电站状态监测数据标准化接入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监 测。

10、数据的告警、 召唤、 周期上送内容如下 : 采用 Report、 GetBRCBValues、 SetBRCBValues、 GetURCBValues 与 SetURCBValues 等 服务进行监测数据告警、 召唤、 周期上传 ; BRCB 和 URCB 均采用多个实例可视方式, SMU 可以看见所有的报告控制块实例 ; 报告触发方式应支持 dchg、 qchg、 IntgPd 和 GI ; 应支持变电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在线设置 OptFlds 和 TrgOp ; 重要的状态量应采用 FCD 方式上送, 模拟量可采用 FCDA 方式上送 ; 告警类数据使用 BRCB, 通过 SetBRCB。

11、Values 服务设置 RptEna 为 “TRUE” , 监视数据集中 所 引用的数据, 确定是否发生dchg、 qchg或dupd, 若发生即生成一个报告, 通过Report服 务进行发送 ; 测量值数据使用 URCB, 通过 SetURCBValue 服务设置 IntgPd 循环发送数据集, 或设 置 GI 来主动召唤数据集 ; 综合监测单元的 ICD 文件中应预先定义数据集, 并由制造厂商预先配置 DataSet 中的 数据, 可在 SCD 中进行增减, 不要求数据集动态创建和修改 ; 综合监测单元的 ICD 文件应预先配置与预定义的数据集相对应的报告控制块, 报告控 制块的名称应统一。

12、, 各制造厂商应预先正确配置报告控制块中的参数。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123484 A 3 1/11 页 4 变电站状态监测数据标准化接入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监控系统的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变电站状态监测数据标准化接 入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变电设备的种类和传感器技术的多样性特点, 导致目前前置子系统异构且分散, 不利于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在公司统一部署和推广应用。系统设计需要在适度靠前的 位置建立能接入各类状态监测数据的可扩展状态信息接入规范层, 实现状态信息标准化接 入。同时需要在接入规范层提高所接入状态信息的 “浓缩性” 和 “直接可用性”。

13、 , 最大限度屏 蔽与具体传感器技术相关的原生监测数据, 以灵活适应智能电网传感器技术和状态监测业 务的发展需要。 0003 变电站状态监测数据标准化接入方法促使传统意义上的在线监测系统从一个孤 立的、 静止的实验性系统过渡到全局的、 网络化的、 智能化的综合状态监测系统, 为实现变 电设备状态运行管理、 提高生产管理精益化水平提供支撑 发明内容 0004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 本发明为了建立面向准实时连续型数据的 采集、 转换、 传输、 存储和综合加工处理的统一系统框架, 提供一种变电站状态监测数据标 准化接入系统及方法。 0005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 变电站状。

14、态监测数据标准化接入系统 : 是在变电站中增设变电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 CAC 和综合监测单元 ; 如果站内在线监测装置直接满足变电 I1 接口, 则通过变电 I1 接口与变电设备状态接 入控制器CAC相连 ; 变电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CAC通过变电I2接口接入网省公司端变电状 态接入网关机 CAG, 实现变电状态信息的接入 ; 如果站内在线监测装置不直接满足变电 I1 接口, 则通过变电 I0 接口与综合监测单元 相连, 综合监测单元通过变电 I1 接口与变电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 CAC 相连 ; 变电设备状态 接入控制器 CAC 通过变电 I2 接口接入网省公司端变电状态接入网关机 CAG, 实。

15、现变电状态 信息的接入。 0006 所述的变电I1接口采用IEC 61850通信协议, 所述变电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与综 合监测单元采用客户/服务器模型,其中包括通信协议栈的定义、 通信模型、 变电设备状态 接入控制器与综合监测单元之间的连接、 模型访问与数据查询、 监测数据的告警、 召唤、 周 期上传。 0007 所述通信协议栈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 应用协议集包括应用层、 表示层和会话层 ; 应用层使用 OSI 表示层地址, 包括表示层选择符、 会话层选择符、 传输层选择符和网络地 址, 选择符最大为 4 个八位位组, 网络地址采用 IP 地址 ; 传输协议集宜采用 TCP/IP, 包括 说 。

16、明 书 CN 103123484 A 4 2/11 页 5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 ; 在 TCP/IP 与会话层之间采用 RFC1006 作为适配 层, 在 TCP 协议栈上实现 OSI 的传输服务, TCP/IP 由操作系统提供支持, 链路层和物理层 采用以太网, 传输介质采用双绞线或光纤 ; TCP 的 TCP_KEEPLIVE 值应可配置, 允许值范围 为 1-20 秒, 需要在 PIXIT 中指定。 0008 所述通信模型、 功能与抽象通信服务接口如下 : 变电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与综合 监测单元间采用客户 / 服务器通信模型 ; 变电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与综合监测单元通。

17、过 在网络上发送或接收请求、 指示、 响应和证实服务原语进行交互 ; Report 等非证实服务由 综合监测单元发出, 且只有请求和指示服务原语 ; 综合监测单元作为服务器, 变电设备状态 接入控制器作为客户机, 实现通信连接、 模型访问、 数据查询、 告警、 召唤、 周期上传、 取代、 定值与控制等通信功能。 0009 所述变电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与综合监测单元之间的连接的具体步骤如下 : 采用 Associate、 Abort 与 Release 等服务进行 CMU 与 SMU 之间的通信连接的建立、 终止与释放 ; 综合监测单元应支持对不同客户的访问视窗, 应支持同时与不少于 4 个客户建。

18、立连接 ; 建立关联时应正确设置 AP, 否则可能会导致连接失败 ; 当综合监测单元与变电设备状态 接入控制器之间通信意外中断时, 综合监测单元和变电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的检出通信故 障的时间应不大于 1 分钟。 0010 所述模型访问与数据查询具体内容如下 : 所有数据和控制块都应支持 GetDataDirectory、 GetDataDefinition 和 GetDataValues 服务 ; 只允许可操作数据使用 SetDataValues 服务。可操作数据包括控制块、 修改定值、 取代数据等 ; 读数据集目录时, 综合监测单元上送数据应包含有数据路径, 使用 / 和 $ 作为引用分隔符。

19、。 0011 所述监测数据的告警、 召唤、 周期上送内容如下 : 采用 Report、 GetBRCBValues、 SetBRCBValues、 GetURCBValues 与 SetURCBValues 等服务进行监测数据告警、 召唤、 周期 上传 ; BRCB 和 URCB 均采用多个实例可视方式, SMU 可以看见所有的报告控制块实例 ; 报告触发方式应支持 dchg、 qchg、 IntgPd 和 GI ; 应支持变电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在线设 置 OptFlds 和 TrgOp ; 重要的状态量应采用 FCD 方式上送, 模拟量可采用 FCDA 方式上 送 ; 告警类数据使用BRCB。

20、, 通过SetBRCBValues服务设置RptEna为 “TRUE” , 监视数据集中 所引用的数据, 确定是否发生 dchg、 qchg 或 dupd, 若发生即生成一个报告, 通过 Report 服 务进行发送 ; 测量值数据使用 URCB, 通过 SetURCBValue 服务设置 IntgPd 循环发送数 据集, 或设置 GI 来主动召唤数据集 ; 综合监测单元的 ICD 文件中应预先定义数据集, 并 由制造厂商预先配置 DataSet 中的数据, 可在 SCD 中进行增减, 不要求数据集动态创建和 修改 ; 综合监测单元的 ICD 文件应预先配置与预定义的数据集相对应的报告控制块,。

21、 报告 控制块的名称应统一, 各制造厂商应预先正确配置报告控制块中的参数。 0012 随着电力系统电压等级的提高和系统容量的增大, 电力系统结构更趋复杂, 对变 电设备运行的可靠性要求也更高。 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对于保证变电设备的正常运行具有 重要意义。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是面向公司坚强智能电网建设要求, 规 范各类变电设备状态监测装置的数据处理、 接入和控制, 实现重要变电设备状态的实时监 测、 预警、 分析、 诊断、 评估和预测等功能, 并向 CAG 提供标准化状态监测数据, 为实现变电 设备状态运行管理、 提高生产管理精益化水平提供支撑。 0013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 。

22、说 明 书 CN 103123484 A 5 3/11 页 6 1、 对站内在线监测装置、 综合监测单元以及所采集的状态监测数据进行全局监视管 理, 支持人工召唤和定时自动轮询两种方式采集监测数据, 可实现对在线监测装置和综合 监测单元安装前和安装后的检测、 配置和注册等功能。 0014 2、 建立统一的数据库, 进行时间序列存盘, 实现在线数据的集中管理, 并具有适应 变电 CAC 的标准接口与上层平台通信。 0015 3、 实现变电设备状态监测数据综合分析、 故障诊断及预警功能。 0016 4、 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强大的二次开发能力, 可接入的监测装置类型、 数 据库容量、 监视画面。

23、、 分析报表等不受限制 ; 同时系统的功能亦可方便扩充, 应用软件采用 SOA 架构, 支持不同厂家的分析模块的集成, 以适应在线监测与运行管理的不断发展。 0017 5、 实现变电设备状态监测数据及分析结果发布平台, 提供图形、 曲线、 报表等数据 发布工具, 建立 WEB 数据发布平台, 针对集控站。 0018 6、 方便有效的远程维护和诊断, 可通过远程登录实现系统异地维护、 升级、 故障诊 断和排除等工作。 0019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20 图 1 为本发明实施例 1 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 图 2 为本发明实施例 2 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

24、; 图 3 为本发明客户端软件示意图 ; 图 4 为本发明客户机 / 服务器通信模型示意图 ; 图 5 为本发明站端监测单元与综合监测单元之间的通信示意图 ; 图 6 为缓存报告控制块示意图 ; 图 7 为告警、 召唤、 周期上传示意图 ; 图 8 为日志控制块示意图 ; 图 9 改造前原前置系统在站内存在形式 ; 图 10 统一规范 CAC 完成状态监测装置数据接入 CAG(方法一) ; 图 11 统一规范 CAC 完成状态监测装置数据接入 CAG(方法二) ; 图 12 统一规范 CAC 完成状态监测装置数据接入 CAG(方法三) ; 图 13 状态监测数据通过无线通信上送 ; 图 14 。

25、统一 CAC 并通过有线方式上送状态监测装置数据 (方法一) ; 图 15 统一 CAC 并通过有线方式上送状态监测装置数据 (方法二) ; 图 16 统一 CAC 并通过有线方式上送状态监测装置数据 (方法三) 。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实施例 1 : 本发明是一种变电站状态监测数据标准化接入系统, 是在在变电站中增加变电设备状 态接入控制器, 如果变电站内在线监测装置直接满足变电I1接口, 则通过变电I1接口与变 电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相连, 变电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通过变电 I2 接口接入网省公司端 变电 CAG, 实现变电状态信息的接入。 说 明 书 CN 103123484 A 6 4。

26、/11 页 7 0022 如果变电站内在线监测装置不直接满足变电 I1 接口, 则需要增加综合监测单元, 则通过变电 I0 接口与综合监测单元相连, 站内与各类综合监测单元通过变电 I1 接口与变 电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相连 ; 变电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通过变电 I2 接口接入网省公司端 变电 CAG, 实现变电状态信息的接入。 0023 对于过程层到间隔层未采用 IEC 61850 通信协议 (I1 接口 ) 的在线监测系统, 宜 在间隔层配置综合监测单元, 实现在线监测装置通信协议统一转换为 IEC 61850 与变电设 备状态接入控制器通信。变电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 ( 变电 CAC) 通过变。

27、电 I2 接口接入网省 公司端变电 CAG, 实现变电状态信息的接入。其系统结构如图 1 所示。 0024 对于过程层采用 IEC 61850 通信协议 ( 变电 I1 接口 ) 的在线监测系统, 间隔层不 需要配置综合监测单元, 可以直接通过 IEC 61850 通信协议与变电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通 信。变电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 ( 变电 CAC) 通过变电 I2 接口接入网省公司端变电 CAG, 实现 变电状态信息的接入。其系统结构如图 2 所示。 0025 满足变电设备在线监测变电 I1 接口网络通信规范 ; 满足变电设备在线监测变电 I2 接口网络通信规范 ; 满足统一的状态监测系统框架,。

28、 将各类变电设备状态监测信息进行 归纳和抽象, 建立面向准实时连续型数据的采集、 转换、 传输、 存储和综合加工处理的统一 系统框架 ; 建立可扩展的状态信息接入规范层, 灵活适应智能电网传感器技术和状态监测 业务的发展需要, 确保系统结构的统一和稳定。 0026 变电站状态监测数据标准化接入方法, 所述的变电 I1 接口采用 IEC 61850 通信 协议, 所述变电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与综合监测单元采用客户 / 服务器模型 , 变电 I1 接 口规定了变电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接入各类综合监测单元, 或符合 DL/T860 标准的在线监 测装置的统一通信协议, 其中包括通信协议栈的定义、 通信模。

29、型、 变电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 与综合监测单元之间的连接、 模型访问与数据查询、 监测数据的告警、 召唤、 周期上传 ; 综合 监测单元建模、 功能与抽象通信服务接口 (ACSI)、 配置、 测试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到的 IEC 61850 服务包括 : 报告服务、 文件服务、 日志服务等。 0027 如图 3 所示, 客户端软件与综合监测单元或符合 DL/T860 标准的在线监测装置的 通信满足 DL/T860 标准要求, 符合变电 I1 接口规范。 0028 CAC 装置的客户端软件通过变电 I1 接口接入变电设备状态监测数据, 软件实现采 用MMS开发套件, 基于此开发套件, 可以实现与各在。

30、线监测厂家生产的满足IEC 61850标准 要求的装置进行有效的互操作。 0029 (一) 客户端软件通过 ACSI(抽象通信服务接口) 完成与综合监测单元或满足 DL/ T860 标准的监测装置的通信。通信接口设计如下 : 1、 通信模型 : 客户机 / 服务器模型。 0030 a) 站端监测单元与综合监测单元间采用客户 / 服务器通信模型, 如图 4 所示 ; b) 站端监测单元与综合监测单元通过在网络上发送或接收请求、 指示、 响应和证实服 务原语进行交互。 0031 c)Report 等非证实服务由综合监测单元发出, 且只有请求和指示服务原语。 0032 2、 通信功能。 0033 站。

31、端监测单元作为客户机与综合监测单元服务器, 实现通信连接、 模型访问、 数据 查询、 告警、 召唤、 周期上传、 定值等通信功能。如图 5 所示。 说 明 书 CN 103123484 A 7 5/11 页 8 0034 3、 站端监测单元与综合监测单元之间的通信连接。 0035 a) 采用 Associate、 Abort 与 Release 等服务进行综合监测单元与站端监测单元 之间的通信连接的建立、 终止与释放。 0036 b) 站端监测单元支持对不同客户的访问视窗, 应支持同时与不少于 4 个客户建 立连接 ; c) 建立关联时应正确设置 AP, 否则可能会导致连接失败 ; d) 当综。

32、合监测单元与站端监测单元之间通信意外中断时, 综合监测单元和 SMU 的检 出通信故障的时间应不大于 1 分钟。 0037 4、 模型访问与数据查询。 0038 a) 采用 GetServerDirectory、GetLogicalDeviceDirectory、 GetLogicalNodeDirectory、GetDataDirectory、GetDataSetDirectory 和 GetDataDefinition 等 服 务 进 行 综 合 监 测 单 元 模 型 访 问,采 用 GetDataValues、 SetDataValues 和 GetDataSetValues 等服务进。

33、行监测数据读取 ; b) 所 有 数 据 和 控 制 块 都 支 持 GetDataDirectory、 GetDataDefinition 和 GetDataValues 服务 ; c) 只允许可操作数据使用 SetDataValues 服务。可操作数据包括控制块、 修改定值 等 ; d) 读数据集目录时, 综合监测单元上送数据包含有数据路径, 使用 / 和 $ 作为引 用分隔符。 0039 5、 监测数据的告警、 召唤、 周期上传。如图 7 所示。 0040 报告包括 : 带缓存的报告和不带缓存的报告。 0041 在综合监测单元内部事件发生后, BRCB(带缓存的报告控制块) 既可缓存后发。

34、送 报告, 也可立即发送。特征是在通信中断时继续缓存事件数据, 当通信可用时报告过程继 续。 BRCB 在缓存大小和最大中断时间的限制下, 保证事件顺序SoE (sequence-of-events) 传送。URCB(不带缓存的报告控制块) 在内部事件发生后立即发送报告, 可能丢失事件, 在 通信中断时不支持SoE。 因此, 缓存报告比较可靠, 常用于不允许丢失数据的情况。 另外, 使 用 BRCB, 若在缓存时间内连续发生几个事件, 缓存时间结束时报告在此时间内发生变化的 所有事件, 服务器可减少报告次数。 0042 综合监测单元服务器端模型, 针对遥测、 遥信数据分别创建数据集, 对于遥测。

35、等 对传输可靠性要求不是很高的数据, 采用不带缓存的报告服务进行通信 ; 对于遥信等可靠 性要求较高的数据, 为保证数据不丢失, 采用带缓存的报告服务进行通信。 0043 综合监测单元的 IEC 61850 服务器端报告服务部分主要由如下模块组成 : RCB(报告控制块) 生成模块、 数据映射模块、 报告生成模块。 0044 1) 在软件设计中, 对于主 IED 中的 IEC 61850 报告服务的服务器部分, 采用如下 流程生成 RCB(报告控制块) : (1) 分析 SCL(变电站配置描述语言) 文件, 构建基于 LD(逻辑设备) 、 LN(逻辑节点) 、 DataSet(数据集) 等的内。

36、存数据库模型。 0045 (2) 找到 LN 中各 RCB 对应的 DataSet, 确定 RCB 的类型以及各属性。 0046 (3) 根据 SCL 中 LD、 LN、 RCB 信息, 为 LN 中每个 RCB 设置独一无二的名称。前导 说 明 书 CN 103123484 A 8 6/11 页 9 名称包含为 LD 的 inst 和 LN 的 prefix、 lnClass、 inst。BRCB 名称加上 “$BR$brcb” , URCB 加上 “$RP$urcb” 。最后加上 DataSet 的 FC 以及序号。 0047 (4) 为 RCB 的每个属性设置完整名称, 建立 RCB, 。

37、并对部分属性初始化, 生成 RptID(报告标识) 。 0048 (5) 完全初始化 RCB 数据。 0049 2) 数据映射模块 : 该模块主要完成实际监测设备所采集到的监测数据到逻辑节点实例中对应数据的映 射。 0050 IEC 61850 中并没有规定具体的数据映射方式, 本系统中采用私有格式的短地址 方式, 将逻辑节点实例中的数据集通过短地址映为嵌入式数据库 SQLite 中的数据库表中, 而表中数据的更新是由过程层软件来完成的。 0051 报告的触发方式支持按周期触发、 数据变化触发、 数据品质变化触发等。 0052 3) 报告生成模块。 0053 当有事件触发时, 由服务器端生成报。

38、告, 并通过通信模块上送给客户端后台。 0054 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对报告控制块及报告服务的交互过程, 以 BRCB 为例, 如图 6 所 示。 0055 由于而服务器的资源有限, 因此提供的连接数有限。为了允许多个客户接受同一 个DATA, 又允许多个RCB 实例可用, 服务器预留多个固定的RCB。 客户端可配置成直接使用 特别实例, 服务器端支持的最大报告连接数配置 . 客户端通过如下 ACSI(抽象通信服务接口) 完成监测数据的获取和报告控制块的属性 设置功能。 0056 6、 日志服务。 0057 CAC 通过日志服务来获取监测装置的历史数据, 当站端监测单元与综合监测单元 或满足 DL。

39、/T 860 标准的监测装置间通信异常, 后台没有收到即时报告, 当网络故障恢复 时, 通过以太网检索网络中断这段时间内的历史监测数据及事件信息。 0058 日志服务的主要特点是 : 数据的记录和存储相对独立, 并不依赖于外部客户端的 连接和检索, 历史数据的生成速度通常要快于通过通信传输记录到外部数据库的速度 ; 客 户端通过检索服务获取本模块日志库的一个子集, 并将该部分数据存储于SQL Server数据 库中, 建立大容量的历史数据库。 0059 考虑到日志检索的快速性及方便性 , 每个日志控制块表包含日志简报和日志条 目。日志数据库的检索通过日志简报实现, 根据日志简报可以具体定位日志。

40、条目。服务器 端上电加载日志及存储日志时, 均对日志简报与日志条目的关联性进行严格校验 , 通过检 验码核对日志的完整性。由于 IED 服务器端日志存储空间有限, 按照 IEC 61850 规定日志 为先进先出的队列数据结构, 对日志存储进行循环覆盖。 每次覆盖掉旧的日志条目后, 都要 对日志控制块索引的起始、 结束条目号和条目时间进行更新。客户端与服务器端针对日志 服务的交互过程参照如图 8 所示。 0060 7、 文件服务。 0061 CAC 客户端软件完成了 IEC 61850 文件服务抽象通信服务接口 (ACSI) 到 MMS 的 映射, 实现了 File Open, File Rea。

41、d, File Close, File Directory, File Delete, File 说 明 书 CN 103123484 A 9 7/11 页 10 rename, Obtainfile(为服务器端上传文件) 等文件服务接口。 0062 该服务主要用于大文件的网络传输, 典型的应用就是局放统计波形数据和实时波 形数据的网络传输, CAC 客户端软件增强了文件传输的并发控制并对接口软件接口服务性 能进行了优化, 提升了文件传输的并发数和稳定性。 0063 8、 定值服务。 0064 CAC 客户端软件通过定值服务完成对综合监测单元或者满足 IEC 61850 标准的装 置的逻辑节点。

42、模型的配置, 使综合监测单元等服务器端按照客户端的定值配置实例完成监 测数据的阈值过滤, 监测报警等基本分析处理操作。 0065 综合监测单元服务器端的基本配置信息, 以及连接的监测装置或传感器的扫描周 期、 监测数据的最小值、 最大值、 报警阈值等配置信息都可以通过定值服务由客户端软件进 行操作的。 0066 LLN0 逻辑节点定值数据集定义的定值组主要完成对 IED 装置本身以及各逻辑节 点实例的基本配置信息和阈值设定等信息。完成对特定逻辑节点实例的配置功能, 例如报 警值的设定, 最大值、 最小值等的设定。 0067 定值服务使用原则及交互过程 : a) 使用 SelectActiveS。

43、G、 SelectEditSG、 SetSGValues、 ConfirmEditSGValues、 GetSGValues 和 GetSGCBValues 等服务实现定值组控制 ; b) 同一时刻只能有一个站端监测单元客户可以进行定值的修改, 过程如下 : 1) 变电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发出选择编辑定值组请求, 综合监测单元响应 ; 2) 变电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读取定值组值, 综合监测单元响应 ; 3) 变电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设置定值组值, 综合监测单元响应 ; 4) 变电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读取定值组值 (用于设置定值组值是否成功) , 综合监测 单元响应 ; 5) 变电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确认。

44、编辑定值组值, 综合监测单元响应, 新定值有效。 0068 (二) 变电 I2 接口规范规定了变电状态监测主站系统接入各类变电设备状态监测 数据的统一通信规范, 其接入方法包括 : 状态接入网关机 CAG 与变电站内状态接入控制器 CAC 之间的通信交互过程、 通信双方提供的服务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0069 变电 I2 接口规范中的通信过程是指主站的状态接入网关机 CAG 与变电站内变电 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 CAC 之间的信息交互过程, 包括心跳检测、 数据上传、 数据召唤、 数据 重传、 读配置、 写配置和远程更新七个过程。 0070 1、 心跳检测。 0071 心跳检测主要功能 : 状态接。

45、入网关机 CAG 通过变电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 CAC 上 传的 CAC 自身及其所辖状态监测装置的心跳信息判断 CAC 及其所辖状态监测装置是否正 常运行。该过程由状态接入网关机 CAC 发起, 具体步骤如下 : CAC 在每个心跳检测周期内, 调用 CAG 的上传心跳信息服务方法发送 CAC 自身及其 所辖状态监测装置的心跳信息。 0072 CAG 返回心跳信息接收结果。 0073 若该变电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或其所辖状态监测装置有新版本文件需要更新, 则 状态接入网关机 CAG 返回结果中包含文件的版本信息, 变电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收到版本 说 明 书 CN 103123484 A 10 8。

46、/11 页 11 信息后, 与自身或所辖监测装置版本信息对比, 如需更新可调用状态接入网关机 CAG 的获 取更新文件服务方法以获得需要更新的文件的内容, 并更新自身和所辖的监测装置的文 件 ; CAG 对 CAC 返回的执行结果信息进行判断, 若为成功则删除控制命令并更新系统中 CAC 及所辖监测装置相应的配置信息 ; 若为失败则仍在缓存中保留该控制命令。 0074 2、 数据上传。 0075 数据上传的主要功能 : 变电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 CAC 向状态接入网关机 CAG 上 传所辖状态监测装置的监测数据。该过程由 CAC 发起, 其具体步骤如下 : CAC 在每个数据上传周期内, 调用 。

47、CAG 的上传监测数据服务方法发送所辖状态监测装 置的监测数据。 0076 状态接入网关机 CAG 返回监测数据接收结果。 0077 状态接入网关机 CAG 对变电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 CAC 返回的执行结果信息进行 判断, 若为成功则删除控制命令并更新系统中 CAC 及所辖监测装置相应的配置信息 ; 若为 失败则仍在缓存中保留该控制命令。 0078 3、 数据召唤。 0079 数据召唤主要功能 : CAG 发送数据召唤指令让 CAC 上传其所辖监测装置当前的 监测数据。该过程由 CAG 发起, 其具体步骤如下 : 状态接入网关机 CAG 发出请求交互指令。 0080 变电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 C。

48、AC 收到请求交互指令后, 立即调用 CAG 的上传心跳 信息服务方法发送 CAC 自身及其所辖状态监测装置的心跳信息。 0081 CAG 收到心跳信息后, 可通过调用 CAC 的下发控制指令服务方法发送数据召唤指 令。 0082 CAC 收到数据召唤指令后, 将当前的监测数据立即上送给 CAG。 0083 CAG 根据上传的监测数据决定是否需要继续发送控制指令。 0084 CAG 发送完所有控制指令后, 向 CAC 发送结束交互指令。 0085 4、 数据重传。 0086 数据重传主要功能 : 状态接入网关机 CAG 发送数据重传指令让变电设备状态接 入控制器 CAC 重传其所辖监测装置前一。

49、次上传的监测数据。该过程由 CAG 发起, 其具体步 骤如下 : 状态接入网关机 CAG 发出请求交互指令。 0087 变电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 CAC 收到请求交互指令后, 立即调用 CAG 的上传心跳 信息服务方法发送 CAC 自身及其所辖状态监测装置的心跳信息。 0088 CAG 收到心跳信息后, 可通过调用 CAC 的下发控制指令服务方法发送数据重传指 令。 0089 CAC 收到数据重传指令后, 将前一次的监测数据立即上传给 CAG。 0090 CAG 根据上传的监测数据决定是否需要继续发送控制指令。 0091 CAG 发送完所有控制指令后, 向 CAC 发送结束交互指令。 0092 5、 读配置。 0093 读配置的主要功能 : 状态接入网关机 CAG 读取电设备状态接入控制器 CAC 及其 说 明 书 CN 103123484 A 11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控制;调节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