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罩装置.pdf

上传人:zhu****_FC 文档编号:4734762 上传时间:2018-11-03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725.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375760.7

申请日:

2011.11.23

公开号:

CN103129356A

公开日:

2013.06.05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B60J 11/04申请公布日:20130605|||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60J 11/04申请日:20111123|||公开

IPC分类号:

B60J11/04

主分类号:

B60J11/04

申请人:

张嘉雯

发明人:

张嘉雯

地址:

中国台湾台中市文心路4段873号10楼之3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代理人:

臧建明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车罩装置,包含充气动力机构、气体流通机构、罩覆机构及卷线放收机构,其中在车体的车顶天窗开启时,罩覆机构随着车顶天窗而隐藏于车顶天窗与车顶之间,而在车体的车顶天窗关闭且启动车罩装置而使罩覆机构为展开时,充气动力机构经由气体流通机构而对罩覆机构充气,使得罩覆机构自车顶向外充气而展开,而在启动车罩装置而使罩覆机构为收合时,卷线放收构件将卷线予以收线,而使罩覆机构自外缘向车体方向收合。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一种车罩装置,包含:
一充气动力机构,设置于一车体的一车厢内,包括有一产生高流量气体的充气构件;
一气体流通机构,设置于该车体的车顶梁柱旁的衔侧空间中,该气体流通机构的一气体导入端连通该充气构件,且该气体流通机构包括有一气体导出端;
一罩覆机构,是经收合而结合连动于该车体的至少一个车顶天窗,该罩覆机构包括有一气流通道,且该气流通道的一端连通该气体流通机构的气体导出端;
一卷线放收机构,包括一卷线及一将该卷线予以放线或收线的卷线放收构件,该卷线设置于该罩覆机构的一气线空间中,且该卷线放收构件是由一卷线驱动构件所驱动,
其中在该车体的车顶天窗开启时,该罩覆机构随着该车顶天窗而隐藏于该车顶天窗与车顶之间,
其中在该车体的车顶天窗关闭且启动该车罩装置而使该罩覆机构为展开时,该充气构件经由该气体流通机构而对该气流通道充气,使得该罩覆机构依照该气流通道的形状而自车顶向外充气而展开,
其中在启动该车罩装置而使该罩覆机构为收合时,该卷线放收构件将位于该气线空间中的卷线予以收线,而使该罩覆机构自外缘向车体方向收合。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罩装置,其中该卷线放收机构还包括一卷线导引构件,用以导引该卷线在收线或放线时,该卷线在该气线空间中不会与该气流通道碰撞或摩擦。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罩装置,其中该罩覆机构还包括有一上外罩层及一下外罩层,该气线空间位于该上外罩层及该下外罩层之间,而该卷线导引构件为一具有孔槽的连接件,该连接件连接于该上外罩层或该下外罩层的内表面上。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罩装置,其中该气流通道是受一固定件而固定于该上外罩层的内表面而使该卷线通过该下外罩层的内表面与该气流通道之间,或是固定于该下外罩层的内表面而使该卷线通过该上外罩层的内表面与该气流通道之间。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罩装置,其中该罩覆机构于该气线空间之外的部分,该上外罩层与该下外罩层相互贴合。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罩装置,其中用以设置该充气动力机构的该车厢为该车体的一后行李厢。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罩装置,其中该充气构件为一高压帮浦。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罩装置,其中该卷线驱动构件为一高压马达。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罩装置,其中该气流通道为一弯曲蜿蜒的单一管路通道。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罩装置,其中该气流通道具有一泄气口,当该充气构件对该气流通道充气时,该充气构件的该高流量气体排出的量大于该气流通道的该泄气口所泄出气体的量。

说明书

说明书车罩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罩装置的设计,尤其涉及一种隐藏于一车体中的车罩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车辆乃现今最常使用且方便的代步工具,由于人口不断增加,车辆数量每年以非常可观的数字向上递增,虽然汽车使用方便,但停车的车位并无随之增加,故停车问题很明显的已成为每一个都市地所头疼的难题,一般无自有室内停车场的开车族通常于居家附近找寻空地停车,而多数必需停放在无遮蔽的户外空间,尤其在外出使用时,更多停放于路边,而任其风吹雨淋或受尘埃、酸雨侵蚀。
目前市面上最常见的提供汽车遮蔽用的物件即为罩体式的车罩,其由一布车缝成一似汽车状的罩体,且无其它配件或构造,因而只是纯粹做为罩护汽车,藉以达到防雨、遮蔽灰尘、防刮减少等目的。但传统式汽车罩在使用、收合时,往往需二人前后操作会比较方便,如为一人操作,使用者必需自行将车罩完全打开以套合于车体,而在不使用时,使用者还是得自行将其收折后再予以藏置,如此操作不易且麻烦耗时,殊不理想,且套设于车体外时容易遗失而无法即时得知,故传统式汽车罩尚有待改良之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欲解决的技术问题
缘此,本发明的目的即是提供一种车罩装置,用以改善传统汽车罩或车棚所存有的缺点。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隐藏式的车罩装置,藉由设置在车体的各部位而使车体保有原本外观的一致性。
本发明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手段是为一种车罩装置,包含一充气动力机构、一气体流通机构、一罩覆机构、及一卷线放收机构。充气动力机构设置于车体的车厢内,包括有一产生高流量气体的充气构件。气体流通机构设置于车体的车顶梁柱旁的衔侧空间中,气体流通机构的一气体导入端连通充气构件,且气体流通机构包括有一气体导出端。罩覆机构经收合而结合连动于车体的至少一个车顶天窗,罩覆机构包括有一气流通道,且气流通道的一端连通气体流通机构的气体导出端。卷线放收机构包括一卷线及一将卷线予以放线或收线的卷线放收构件,卷线设置于罩覆机构的一气线空间中,且卷线放收构件是由一卷线驱动构件所驱动。在车体的车顶天窗开启时,罩覆机构随着车顶天窗而隐藏于车顶天窗与车顶之间,而在车体的车顶天窗关闭且启动车罩装置而使罩覆机构为展开时,充气构件经由气体流通机构而对气流通道充气,使得罩覆机构依照气流通道的形状而自车顶向外充气而展开。在启动车罩装置而使罩覆机构为收合时,卷线放收构件将位于气线空间中的卷线予以收线,而使罩覆机构自外缘向车体方向收合。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卷线放收机构还包括一卷线导引构件,用以导引卷线在收线或放线时,卷线在气线空间中不会与气流通道碰撞或摩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罩覆机构还包括有一上外罩层及一下外罩层,气线空间位于上外罩层及下外罩层之间,而卷线导引构件为一具有孔槽的连接件,连接件连接于上外罩层或下外罩层的内表面上。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气流通道受一固定件而固定于上外罩层的内表面而使卷线通过下外罩层的内表面与气流通道之间,或固定于下外罩层的内表面而使卷线通过上外罩层的内表面与气流通道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罩覆机构于气线空间之外的部分,上外罩层与下外罩层系相互贴合。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用以设置充气动力机构的车厢为车体的一后行李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充气构件为一高压帮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卷线驱动构件为一高压马达。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气流通道为一弯曲蜿蜒的单一管路通道。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气流通道具有一泄气口,当充气构件对气流通道充气时,充气构件的高流量气体排出的量大于气流通道的泄气口所泄出气体的量。
本发明对照现有技术的功效
经由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能自动展开及收合、不占空间、特别具有“隐藏”功能的车罩装置,由于本发明的车罩装置的充气动力机构、气体流通机构、及卷线放收机构皆位于车体结构之内,仅罩覆机构位于车顶天窗的一部分位置,且在车顶天窗开启时,也会“隐藏”于车顶天窗与车顶之间,故比传统罩覆装置还具有不占车体空间及维持车体原本外观一致性等优点。
再者,本发明不仅保有供汽车防尘、避雨及日晒等功能,同时,也改善传统汽车车棚由于其钢架采用固定式结构,故当车辆驶出车棚之后,该车棚并无法收折而占据空间,造成空间利用上的限制等缺点。
本发明所采用的具体实施例,将藉由以下的实施例及附呈图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显示本发明的车罩装置在车体的位置示意图之一。
图2显示本发明的车罩装置在车体的位置示意图之二。
图3显示本发明的车罩装置的系统方框图。
图4显示本发明的车罩装置的部分元件示意图。
图5A显示本发明的车体、气体流通机构及卷线的局部剖面图。
图5B显示本发明的罩覆机构的局部剖面的侧视图。
图5C显示本发明的罩覆机构的另一局部剖面的侧视图。
图6A显示本发明的车罩装置于展开状态中的立体图。
图6B显示本发明的车罩装置于完全展开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7A显示本发明的车罩装置的罩覆机构于一不同车顶天窗的应用示意图。
图7B显示本发明的车罩装置的罩覆机构于另一不同车顶天窗的应用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100a、100b:车罩装置
1:充气动力机构
11:充气构件
12:排气端
13:三向接头
2:气体流通机构
21、22:气体导入端
23、24:气体导出端
3、3a、3b:罩覆机构
30:气流通道
301:泄气口
31:上外罩层
32:下外罩层
33:气线空间
4:卷线放收机构
41a、41b、41c、41d、41e、41f:卷线
42:卷线放收构件
43:卷线驱动构件
44:卷线导引构件
441:孔槽
5:收纳盒体
51:侧孔
A:衔侧空间
B:固定件
C、C’、C”:车体
C1:车厢
C2:梁柱
C3、C3’、C3”:车顶
C4、C4’、C4”:车顶天窗
D1、D2、D3、D4:车体延伸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至图5C所示,图1显示本发明的车罩装置在车体的位置示意图之一,图2显示本发明的车罩装置在车体的位置示意图之二,图3显示本发明的车罩装置的系统方框图,图4显示本发明的车罩装置的部分元件示意图,图5A显示本发明的车体、气体流通机构及卷线的局部剖面图,图5B显示本发明的罩覆机构的局部剖面的侧视图,图5C显示本发明的罩覆机构的另一局部剖面的侧视图。
本发明的车罩装置100包含一充气动力机构1、一气体流通机构2、一罩覆机构3、及一卷线放收机构4。
充气动力机构1设置于一收纳盒体5中,而收纳盒体5设置于一车体C的一车厢C1内,其中充气动力机构1包括有一产生一高流量气体的充气构件11、以及将此高流量气体排出的一排气端12,排气端12与一三向接头13相接,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车厢C1为车体C的一后行李厢,而充气构件11为一高压帮浦。
如图1及图2所示,气体流通机构2是沿着车体C的车顶梁柱C2而设置在其与车顶C3所形成的衔侧空间A中,气体流通机构2在本实施例中为二组气体流通软管,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亦可为一组气体流通软管,而本实施例中的气体流通机构2的气体导入端21、22分别连通与充气构件11相接的三向接头13。再者,气体流通机构还包括有气体导出端23、24,其分别连通罩覆机构3的一气流通道30。
在本实施例中,罩覆机构3是经收合而结合连动于车体C的车顶天窗C4,罩覆机构3包括有一上外罩层31及一下外罩层32,且在上外罩层31与下外罩层32之间具有一气线空间33。上外罩层31与下外罩层32并不限于为一单一构件的上层及下层,上外罩层31与下外罩层32可分别为一独立构件。例如,在此一实施例中,罩覆机构3具有一为上外罩层31的第一罩体构件以及一为下外罩层32的第二罩体构件。而气线空间33则是形成在第一罩体构件与第二罩体构件之间。此外,为了减少罩覆机构3的厚度,在此一实施例中,罩覆机构3于气线空间33之外的部分,其上外罩层31与其下外罩层32相互贴合。
气流通道30以一弯曲蜿蜒的形状而被设置于气线空间33中,气流通道30连通气体流通机构2的气体导出端23、24,且气流通道30具有一泄气口301。在此一实施例中,气流通道30为单一管路通道而以弯曲蜿蜒的方式自车顶向外延伸。
卷线放收机构4包括有数个卷线41a、41b、41c、41d、41e、41f及将卷线41a、41b、41c、41d、41e、41f予以放线或收线的卷线放收构件42、以及用以驱动卷线放收构件42的卷线驱动构件43,且卷线驱动构件43为一高压马达,而在本实施例中,卷线41a、41b、41c、41d、41e、41f设置于罩覆机构3的气线空间33中,且线的一端固设于卷线放收构件42上,而线的另一端分别通过收纳盒体5上的侧孔51而沿着气体流通机构2通过气线空间33而与罩覆机构3的对应的部分结合。
再者,卷线放收机构4还包括有一卷线导引构件44。卷线导引构件44的功用在于使卷线41a、41b、41c、41d、41e、41f经卷线导引构件44的导引而在收线或放线时,于气线空间33中不会与气流通道30碰撞或摩擦。详细而言,卷线导引构件44如图所示为一具有孔槽441的连接件,连接件连接于上外罩层31或下外罩层32的内表面上(此一实施例中,连接件连接于下外罩层32)。并且,气流通道30则受一固定件B而固定于上外罩层31的内表面而使卷线41a通过下外罩层32的内表面与气流通道30之间,或是固定于下外罩层32的内表面而使卷线41a、41b、41c、41d、41e、41f通过上外罩层31的内表面与气流通道30之间(图未示)。
请再同时参阅图6A及图6B所示,图6A显示本发明的车罩装置于展开状态中的立体图,图6B显示本发明的车罩装置于完全展开状态下的立体图。在本发明中,于车体C的车顶天窗C4(全景式天窗)开启时,罩覆机构3随着车顶天窗C4而隐藏于车顶天窗C4与车顶C3之间。而在车体C的车顶天窗C4关闭且启动本发明的车罩装置100而使罩覆机构3为展开时,充气构件11运转而将空气打入至连通的气流通道30中,将气流通道30充气。
此时,罩覆机构3在充气构件11的充气下,因充气构件11所排出的高流量气体的量大于气流通道30的泄气口301所泄出气体的量,故罩覆机构3的罩覆体结构会依照气流通道30的弯曲蜿蜒的形状而自车顶向外充气而展开。具体而言,罩覆机构3分别沿着一车体延伸方向D1、一车体延伸方向D2、一车体延伸方向D3、一车体延伸方向D4向外延展并带动各个卷线41a、41b、41c、41d、41e、41f伸长而逐渐地将罩覆机构3套覆在车体C。
在本发明中,罩覆机构3的尺寸是依据车身尺寸大小而订制,故当本发明的罩覆装置100执行展开动作时,罩覆机构3能如图所示般套覆住车体C。在罩覆机构3套覆住车体C之后,充气构件11停止运转。此时,气流通道30中的气体则逐渐由泄气口301泄出,而使罩覆机构3贴覆住车体C表面。
当执行车罩装置100的收合动作时,藉由操作而控制卷线放收机构4通过卷线放收构件42将位于气线空间33中的卷线41a、41b、41c、41d、41e、41f予以收线,而使罩覆机构3自罩覆机构3的外缘向车体方向而收合。
详细而言,在卷线放收机构4的卷线放收构件42的卷动下,各个卷线41a、41b、41c、41d、41e、41f分别沿着相反于车体延伸方向D1、车体延伸方向D2、车体延伸方向D3、车体延伸方向D4的方向缩回并带动罩覆机构3收合而使得本发明的车罩装置100完成整个收合动作。
参阅图7A及图7B所示,图7A显示本发明的车罩装置的罩覆机构于一不同车顶天窗的应用示意图,图7B显示本发明的车罩装置的罩覆机构于另一不同车顶天窗的应用示意图。此二个实施例的组成元件与上述实施例大致相同,故相同的元件乃标示以相同的元件编号以资对应。其差异在于本实施例的车罩装置100a、100b可分别设置在具有不同天窗结构的车体。
在图7A中,车体C’的车顶天窗C4’为单一天窗而非上述实施例中的全景式天窗,同样地,罩覆机构3经收合而结合连动于车体C’的车顶天窗C4’,且本实施例的罩覆机构3a亦随着车顶天窗C4’而隐藏于车顶天窗C4’与车顶C3’之间,由于其作动原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故在此不多加赘述。
在图7B中,车体C”的车顶天窗C4”为前后二组天窗,罩覆机构3经收合而结合连动于车体C”的车顶天窗C4”,而本实施例的罩覆机构3b亦随着后车顶天窗C4”而隐藏于后车顶天窗C4”与车顶C3”之间,由于其作动原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故在此不多加赘述。
当然,本发明以上述实施例作为专利说明及附图陈述,仅为众多实施例的其中一种,举凡熟悉此技艺者皆能轻易得知,利用本发明的可隐藏于车体中的车罩装置为本发明的主要技术特征,而罩覆机构隐藏于车顶天窗与车顶的位置并不局限于上述各个实施例,凡利用本发明的原理所作的变化以及罩覆机构随着车顶天窗而隐藏于车顶天窗与车顶之间,皆属于本发明的请求范畴。
由以上的实施例可知,本发明所提供的车罩装置确具产业上的利用价值,故本发明业已符合于专利的要件。惟以上的叙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说明,凡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当可依据上述的说明而作其它种种的改良,而不脱离本发明的发明精神及的范围。

车罩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车罩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车罩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车罩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车罩装置.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129356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6.05 CN 103129356 A *CN103129356A* (21)申请号 201110375760.7 (22)申请日 2011.11.23 B60J 11/04(2006.01) (71)申请人 张嘉雯 地址 中国台湾台中市文心路 4 段 873 号 10 楼之 3 (72)发明人 张嘉雯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公司 11205 代理人 臧建明 (54) 发明名称 车罩装置 (57) 摘要 一种车罩装置, 包含充气动力机构、 气体流通 机构、 罩覆机构及卷线放收机构, 。

2、其中在车体的车 顶天窗开启时, 罩覆机构随着车顶天窗而隐藏于 车顶天窗与车顶之间, 而在车体的车顶天窗关闭 且启动车罩装置而使罩覆机构为展开时, 充气动 力机构经由气体流通机构而对罩覆机构充气, 使 得罩覆机构自车顶向外充气而展开, 而在启动车 罩装置而使罩覆机构为收合时, 卷线放收构件将 卷线予以收线, 而使罩覆机构自外缘向车体方向 收合。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5 页 附图 8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8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129356 A CN 103129356 A *。

3、CN103129356A* 1/1 页 2 1. 一种车罩装置, 包含 : 一充气动力机构, 设置于一车体的一车厢内, 包括有一产生高流量气体的充气构件 ; 一气体流通机构, 设置于该车体的车顶梁柱旁的衔侧空间中, 该气体流通机构的一气 体导入端连通该充气构件, 且该气体流通机构包括有一气体导出端 ; 一罩覆机构, 是经收合而结合连动于该车体的至少一个车顶天窗, 该罩覆机构包括有 一气流通道, 且该气流通道的一端连通该气体流通机构的气体导出端 ; 一卷线放收机构, 包括一卷线及一将该卷线予以放线或收线的卷线放收构件, 该卷线 设置于该罩覆机构的一气线空间中, 且该卷线放收构件是由一卷线驱动构件。

4、所驱动, 其中在该车体的车顶天窗开启时, 该罩覆机构随着该车顶天窗而隐藏于该车顶天窗与 车顶之间, 其中在该车体的车顶天窗关闭且启动该车罩装置而使该罩覆机构为展开时, 该充气构 件经由该气体流通机构而对该气流通道充气, 使得该罩覆机构依照该气流通道的形状而自 车顶向外充气而展开, 其中在启动该车罩装置而使该罩覆机构为收合时, 该卷线放收构件将位于该气线空间 中的卷线予以收线, 而使该罩覆机构自外缘向车体方向收合。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车罩装置, 其中该卷线放收机构还包括一卷线导引构件, 用 以导引该卷线在收线或放线时, 该卷线在该气线空间中不会与该气流通道碰撞或摩擦。 3. 根据权利。

5、要求 2 所述的车罩装置, 其中该罩覆机构还包括有一上外罩层及一下外罩 层, 该气线空间位于该上外罩层及该下外罩层之间, 而该卷线导引构件为一具有孔槽的连 接件, 该连接件连接于该上外罩层或该下外罩层的内表面上。 4.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车罩装置, 其中该气流通道是受一固定件而固定于该上外罩 层的内表面而使该卷线通过该下外罩层的内表面与该气流通道之间, 或是固定于该下外罩 层的内表面而使该卷线通过该上外罩层的内表面与该气流通道之间。 5.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车罩装置, 其中该罩覆机构于该气线空间之外的部分, 该上 外罩层与该下外罩层相互贴合。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车罩装置。

6、, 其中用以设置该充气动力机构的该车厢为该车体 的一后行李厢。 7.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车罩装置, 其中该充气构件为一高压帮浦。 8.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车罩装置, 其中该卷线驱动构件为一高压马达。 9.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车罩装置, 其中该气流通道为一弯曲蜿蜒的单一管路通道。 10.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车罩装置, 其中该气流通道具有一泄气口, 当该充气构件对 该气流通道充气时, 该充气构件的该高流量气体排出的量大于该气流通道的该泄气口所泄 出气体的量。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129356 A 2 1/5 页 3 车罩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

7、罩装置的设计, 尤其涉及一种隐藏于一车体中的车罩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汽车车辆乃现今最常使用且方便的代步工具, 由于人口不断增加, 车辆数量每年 以非常可观的数字向上递增, 虽然汽车使用方便, 但停车的车位并无随之增加, 故停车问题 很明显的已成为每一个都市地所头疼的难题, 一般无自有室内停车场的开车族通常于居家 附近找寻空地停车, 而多数必需停放在无遮蔽的户外空间, 尤其在外出使用时, 更多停放于 路边, 而任其风吹雨淋或受尘埃、 酸雨侵蚀。 0003 目前市面上最常见的提供汽车遮蔽用的物件即为罩体式的车罩, 其由一布车缝成 一似汽车状的罩体, 且无其它配件或构造, 因而只是纯粹做为罩。

8、护汽车, 藉以达到防雨、 遮 蔽灰尘、 防刮减少等目的。但传统式汽车罩在使用、 收合时, 往往需二人前后操作会比较方 便, 如为一人操作, 使用者必需自行将车罩完全打开以套合于车体, 而在不使用时, 使用者 还是得自行将其收折后再予以藏置, 如此操作不易且麻烦耗时, 殊不理想, 且套设于车体外 时容易遗失而无法即时得知, 故传统式汽车罩尚有待改良之处。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所欲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 缘此, 本发明的目的即是提供一种车罩装置, 用以改善传统汽车罩或车棚所存有 的缺点。 0006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隐藏式的车罩装置, 藉由设置在车体的各部位而使 车体保有原本外观的。

9、一致性。 0007 本发明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0008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手段是为一种车罩装置, 包含一充气 动力机构、 一气体流通机构、 一罩覆机构、 及一卷线放收机构。充气动力机构设置于车体的 车厢内, 包括有一产生高流量气体的充气构件。气体流通机构设置于车体的车顶梁柱旁的 衔侧空间中, 气体流通机构的一气体导入端连通充气构件, 且气体流通机构包括有一气体 导出端。罩覆机构经收合而结合连动于车体的至少一个车顶天窗, 罩覆机构包括有一气流 通道, 且气流通道的一端连通气体流通机构的气体导出端。卷线放收机构包括一卷线及一 将卷线予以放线或收线的卷线放收构件, 卷线设置于罩覆。

10、机构的一气线空间中, 且卷线放 收构件是由一卷线驱动构件所驱动。在车体的车顶天窗开启时, 罩覆机构随着车顶天窗而 隐藏于车顶天窗与车顶之间, 而在车体的车顶天窗关闭且启动车罩装置而使罩覆机构为展 开时, 充气构件经由气体流通机构而对气流通道充气, 使得罩覆机构依照气流通道的形状 而自车顶向外充气而展开。在启动车罩装置而使罩覆机构为收合时, 卷线放收构件将位于 气线空间中的卷线予以收线, 而使罩覆机构自外缘向车体方向收合。 0009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 卷线放收机构还包括一卷线导引构件, 用以导引卷线在 说 明 书 CN 103129356 A 3 2/5 页 4 收线或放线时, 卷线在气线。

11、空间中不会与气流通道碰撞或摩擦。 0010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 罩覆机构还包括有一上外罩层及一下外罩层, 气线空间 位于上外罩层及下外罩层之间, 而卷线导引构件为一具有孔槽的连接件, 连接件连接于上 外罩层或下外罩层的内表面上。 0011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 气流通道受一固定件而固定于上外罩层的内表面而使卷 线通过下外罩层的内表面与气流通道之间, 或固定于下外罩层的内表面而使卷线通过上外 罩层的内表面与气流通道之间。 0012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 罩覆机构于气线空间之外的部分, 上外罩层与下外罩层 系相互贴合。 0013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 用以设置充气动力机构的车厢为车体的一。

12、后行李厢。 0014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 充气构件为一高压帮浦。 0015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 卷线驱动构件为一高压马达。 0016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 气流通道为一弯曲蜿蜒的单一管路通道。 0017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 气流通道具有一泄气口, 当充气构件对气流通道充气时, 充气构件的高流量气体排出的量大于气流通道的泄气口所泄出气体的量。 0018 本发明对照现有技术的功效 0019 经由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手段, 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 能自动展开及收合、 不占空 间、 特别具有 “隐藏” 功能的车罩装置, 由于本发明的车罩装置的充气动力机构、 气体流通机 构、 及卷线放收机构皆。

13、位于车体结构之内, 仅罩覆机构位于车顶天窗的一部分位置, 且在车 顶天窗开启时, 也会 “隐藏” 于车顶天窗与车顶之间, 故比传统罩覆装置还具有不占车体空 间及维持车体原本外观一致性等优点。 0020 再者, 本发明不仅保有供汽车防尘、 避雨及日晒等功能, 同时, 也改善传统汽车车 棚由于其钢架采用固定式结构, 故当车辆驶出车棚之后, 该车棚并无法收折而占据空间, 造 成空间利用上的限制等缺点。 0021 本发明所采用的具体实施例, 将藉由以下的实施例及附呈图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0022 图 1 显示本发明的车罩装置在车体的位置示意图之一。 0023 图 2 显示本发明的车罩装置在车。

14、体的位置示意图之二。 0024 图 3 显示本发明的车罩装置的系统方框图。 0025 图 4 显示本发明的车罩装置的部分元件示意图。 0026 图 5A 显示本发明的车体、 气体流通机构及卷线的局部剖面图。 0027 图 5B 显示本发明的罩覆机构的局部剖面的侧视图。 0028 图 5C 显示本发明的罩覆机构的另一局部剖面的侧视图。 0029 图 6A 显示本发明的车罩装置于展开状态中的立体图。 0030 图 6B 显示本发明的车罩装置于完全展开状态下的立体图。 0031 图 7A 显示本发明的车罩装置的罩覆机构于一不同车顶天窗的应用示意图。 0032 图 7B 显示本发明的车罩装置的罩覆机构。

15、于另一不同车顶天窗的应用示意图。 0033 附图标记 : 说 明 书 CN 103129356 A 4 3/5 页 5 0034 100、 100a、 100b : 车罩装置 0035 1 : 充气动力机构 0036 11 : 充气构件 0037 12 : 排气端 0038 13 : 三向接头 0039 2 : 气体流通机构 0040 21、 22 : 气体导入端 0041 23、 24 : 气体导出端 0042 3、 3a、 3b : 罩覆机构 0043 30 : 气流通道 0044 301 : 泄气口 0045 31 : 上外罩层 0046 32 : 下外罩层 0047 33 : 气线空间。

16、 0048 4 : 卷线放收机构 0049 41a、 41b、 41c、 41d、 41e、 41f : 卷线 0050 42 : 卷线放收构件 0051 43 : 卷线驱动构件 0052 44 : 卷线导引构件 0053 441 : 孔槽 0054 5 : 收纳盒体 0055 51 : 侧孔 0056 A : 衔侧空间 0057 B : 固定件 0058 C、 C 、 C” : 车体 0059 C1 : 车厢 0060 C2 : 梁柱 0061 C3、 C3 、 C3” : 车顶 0062 C4、 C4 、 C4” : 车顶天窗 0063 D1、 D2、 D3、 D4 : 车体延伸方向 具体。

17、实施方式 0064 参阅图1至图5C所示, 图1显示本发明的车罩装置在车体的位置示意图之一, 图2 显示本发明的车罩装置在车体的位置示意图之二, 图 3 显示本发明的车罩装置的系统方框 图, 图4显示本发明的车罩装置的部分元件示意图, 图5A显示本发明的车体、 气体流通机构 及卷线的局部剖面图, 图5B显示本发明的罩覆机构的局部剖面的侧视图, 图5C显示本发明 的罩覆机构的另一局部剖面的侧视图。 0065 本发明的车罩装置 100 包含一充气动力机构 1、 一气体流通机构 2、 一罩覆机构 3、 及一卷线放收机构 4。 说 明 书 CN 103129356 A 5 4/5 页 6 0066 充。

18、气动力机构 1 设置于一收纳盒体 5 中, 而收纳盒体 5 设置于一车体 C 的一车厢 C1 内, 其中充气动力机构 1 包括有一产生一高流量气体的充气构件 11、 以及将此高流量气 体排出的一排气端 12, 排气端 12 与一三向接头 13 相接, 此外, 在本实施例中, 车厢 C1 为车 体 C 的一后行李厢, 而充气构件 11 为一高压帮浦。 0067 如图 1 及图 2 所示, 气体流通机构 2 是沿着车体 C 的车顶梁柱 C2 而设置在其与车 顶 C3 所形成的衔侧空间 A 中, 气体流通机构 2 在本实施例中为二组气体流通软管, 当然, 在其他实施例中亦可为一组气体流通软管, 而本。

19、实施例中的气体流通机构 2 的气体导入端 21、 22 分别连通与充气构件 11 相接的三向接头 13。再者, 气体流通机构还包括有气体导出 端 23、 24, 其分别连通罩覆机构 3 的一气流通道 30。 0068 在本实施例中, 罩覆机构 3 是经收合而结合连动于车体 C 的车顶天窗 C4, 罩覆机 构3包括有一上外罩层31 及一下外罩层32, 且在上外罩层31与下外罩层32之间具有一气 线空间 33。上外罩层 31 与下外罩层 32 并不限于为一单一构件的上层及下层, 上外罩层 31 与下外罩层 32 可分别为一独立构件。例如, 在此一实施例中, 罩覆机构 3 具有一为上外罩 层 31 。

20、的第一罩体构件以及一为下外罩层 32 的第二罩体构件。而气线空间 33 则是形成在 第一罩体构件与第二罩体构件之间。此外, 为了减少罩覆机构 3 的厚度, 在此一实施例中, 罩覆机构 3 于气线空间 33 之外的部分, 其上外罩层 31 与其下外罩层 32 相互贴合。 0069 气流通道 30 以一弯曲蜿蜒的形状而被设置于气线空间 33 中, 气流通道 30 连通气 体流通机构 2 的气体导出端 23、 24, 且气流通道 30 具有一泄气口 301。在此一实施例中, 气 流通道 30 为单一管路通道而以弯曲蜿蜒的方式自车顶向外延伸。 0070 卷线放收机构 4 包括有数个卷线 41a、 41。

21、b、 41c、 41d、 41e、 41f 及将卷线 41a、 41b、 41c、 41d、 41e、 41f 予以放线或收线的卷线放收构件 42、 以及用以驱动卷线放收构件 42 的 卷线驱动构件 43, 且卷线驱动构件 43 为一高压马达, 而在本实施例中, 卷线 41a、 41b、 41c、 41d、 41e、 41f 设置于罩覆机构 3 的气线空间 33 中, 且线的一端固设于卷线放收构件 42 上, 而线的另一端分别通过收纳盒体 5 上的侧孔 51 而沿着气体流通机构 2 通过气线空间 33 而 与罩覆机构 3 的对应的部分结合。 0071 再者, 卷线放收机构4还包括有一卷线导引构。

22、件44。 卷线导引构件44的功用在于 使卷线41a、 41b、 41c、 41d、 41e、 41f经卷线导引构件44的导引而在收线或放线时, 于气线空 间 33 中不会与气流通道 30 碰撞或摩擦。详细而言, 卷线导引构件 44 如图所示为一具有孔 槽 441 的连接件, 连接件连接于上外罩层 31 或下外罩层 32 的内表面上 ( 此一实施例中, 连 接件连接于下外罩层 32)。并且, 气流通道 30 则受一固定件 B 而固定于上外罩层 31 的内表 面而使卷线 41a 通过下外罩层 32 的内表面与气流通道 30 之间, 或是固定于下外罩层 32 的 内表面而使卷线 41a、 41b、 。

23、41c、 41d、 41e、 41f 通过上外罩层 31 的内表面与气流通道 30 之间 ( 图未示 )。 0072 请再同时参阅图 6A 及图 6B 所示, 图 6A 显示本发明的车罩装置于展开状态中的立 体图, 图 6B 显示本发明的车罩装置于完全展开状态下的立体图。在本发明中, 于车体 C 的 车顶天窗 C4( 全景式天窗 ) 开启时, 罩覆机构 3 随着车顶天窗 C4 而隐藏于车顶天窗 C4 与 车顶 C3 之间。而在车体 C 的车顶天窗 C4 关闭且启动本发明的车罩装置 100 而使罩覆机构 3 为展开时, 充气构件 11 运转而将空气打入至连通的气流通道 30 中, 将气流通道 3。

24、0 充气。 0073 此时, 罩覆机构 3 在充气构件 11 的充气下, 因充气构件 11 所排出的高流量气体的 说 明 书 CN 103129356 A 6 5/5 页 7 量大于气流通道 30 的泄气口 301 所泄出气体的量, 故罩覆机构 3 的罩覆体结构会依照气流 通道 30 的弯曲蜿蜒的形状而自车顶向外充气而展开。具体而言, 罩覆机构 3 分别沿着一车 体延伸方向 D1、 一车体延伸方向 D2、 一车体延伸方向 D3、 一车体延伸方向 D4 向外延展并带 动各个卷线 41a、 41b、 41c、 41d、 41e、 41f 伸长而逐渐地将罩覆机构 3 套覆在车体 C。 0074 在本。

25、发明中, 罩覆机构 3 的尺寸是依据车身尺寸大小而订制, 故当本发明的罩覆 装置 100 执行展开动作时, 罩覆机构 3 能如图所示般套覆住车体 C。在罩覆机构 3 套覆住车 体 C 之后, 充气构件 11 停止运转。此时, 气流通道 30 中的气体则逐渐由泄气口 301 泄出, 而使罩覆机构 3 贴覆住车体 C 表面。 0075 当执行车罩装置 100 的收合动作时, 藉由操作而控制卷线放收机构 4 通过卷线放 收构件 42 将位于气线空间 33 中的卷线 41a、 41b、 41c、 41d、 41e、 41f 予以收线, 而使罩覆机 构 3 自罩覆机构 3 的外缘向车体方向而收合。 00。

26、76 详细而言, 在卷线放收机构 4 的卷线放收构件 42 的卷动下, 各个卷线 41a、 41b、 41c、 41d、 41e、 41f分别沿着相反于车体延伸方向D1、 车体延伸方向D2、 车体延伸方向D3、 车 体延伸方向 D4 的方向缩回并带动罩覆机构 3 收合而使得本发明的车罩装置 100 完成整个 收合动作。 0077 参阅图 7A 及图 7B 所示, 图 7A 显示本发明的车罩装置的罩覆机构于一不同车顶天 窗的应用示意图, 图 7B 显示本发明的车罩装置的罩覆机构于另一不同车顶天窗的应用示 意图。此二个实施例的组成元件与上述实施例大致相同, 故相同的元件乃标示以相同的元 件编号以资。

27、对应。其差异在于本实施例的车罩装置 100a、 100b 可分别设置在具有不同天窗 结构的车体。 0078 在图 7A 中, 车体 C 的车顶天窗 C4 为单一天窗而非上述实施例中的全景式天窗, 同样地, 罩覆机构 3 经收合而结合连动于车体 C 的车顶天窗 C4 , 且本实施例的罩覆机构 3a 亦随着车顶天窗 C4 而隐藏于车顶天窗 C4 与车顶 C3 之间, 由于其作动原理与上述实 施例相同, 故在此不多加赘述。 0079 在图 7B 中, 车体 C” 的车顶天窗 C4” 为前后二组天窗, 罩覆机构 3 经收合而结合连 动于车体 C” 的车顶天窗 C4” , 而本实施例的罩覆机构 3b 亦。

28、随着后车顶天窗 C4” 而隐藏于后 车顶天窗 C4” 与车顶 C3” 之间, 由于其作动原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 故在此不多加赘述。 0080 当然, 本发明以上述实施例作为专利说明及附图陈述, 仅为众多实施例的其中一 种, 举凡熟悉此技艺者皆能轻易得知, 利用本发明的可隐藏于车体中的车罩装置为本发明 的主要技术特征, 而罩覆机构隐藏于车顶天窗与车顶的位置并不局限于上述各个实施例, 凡利用本发明的原理所作的变化以及罩覆机构随着车顶天窗而隐藏于车顶天窗与车顶之 间, 皆属于本发明的请求范畴。 0081 由以上的实施例可知, 本发明所提供的车罩装置确具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故本发 明业已符合于专利的要。

29、件。惟以上的叙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说明, 凡本领域普通技 术人员当可依据上述的说明而作其它种种的改良, 而不脱离本发明的发明精神及的范围。 说 明 书 CN 103129356 A 7 1/8 页 8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129356 A 8 2/8 页 9 图 3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129356 A 9 3/8 页 10 图 5A 图 5B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129356 A 10 4/8 页 11 图 5C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129356 A 11 5/8 页 12 图 6A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129356 A 12 6/8 页 13 图 6B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129356 A 13 7/8 页 14 图 7A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129356 A 14 8/8 页 15 图 7B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129356 A 1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一般车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