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线站点接入信道的方法及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无线站点接入信道的方法及系统.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037531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4.10 CN 103037531 A *CN103037531A* (21)申请号 201110301762.1 (22)申请日 2011.10.09 H04W 74/08(2009.01) (71)申请人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高新技术 产业园科技南路中兴通讯大厦法务部 (72)发明人 邢卫民 吕开颖 孙波 姜静 李楠 田开波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事 务所 ( 普通合伙 ) 11270 代理人 孟桂超 张颖玲 (54) 发明名称 一种无线站点接入信。
2、道的方法及系统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线站点接入信道的方法 及系统, 所述方法包括 : 无线站点选择拒绝或丢 弃无线帧、 且未更新本地存储的 NAV 时, 获取所 述无线帧传输的结束时刻 ; 在所述无线帧传输结 束、 且满足预先设置的条件时, 能够进行信道接 入。本发明通过在无线站点可能存在发生碰撞问 题时, 通过在无线帧传输结束后, 判断得到满足预 先设置的条件时, 才能够进行信道接入, 避免了无 线站点在无线帧传输时, 与隐藏站点发生传输碰 撞的问题。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7 页 附图 2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
3、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7 页 附图 2 页 1/2 页 2 1. 一种无线站点接入信道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包括 : 无线站点选择拒绝或丢弃无线帧、 且未更新本地存储的网络分配矢量 NAV 时, 获取所 述无线帧传输的结束时刻 ; 在所述无线帧传输结束、 且满足预先设置的条件时, 能够进行信道接入。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还包括 : 无线站点通过检测无线帧的物理帧头, 判断得出自身不是所述无线帧的目标接收站点 时, 选择拒绝或丢弃所述无线帧。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取所述无线帧传输的结束时刻为 :。
4、 无线站点通过无线帧的物理帧头的 L-SIG 部分获取所述无线帧传输的结束时刻。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能够进行信道接入之前, 所述方法还 包括 : 判断本地 NAV 是否为 0, 为 0 时, 进行信道接入 ; 不为 0 时, 等待至所述本地 NAV 为 0 后, 进行信道接入。 5. 根据权利要求 1 至 4 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在所述无线帧传输结束、 且满足预先设置的条件为 : 在无线帧传输结束后, 预先设置的等待时间开始计时并在所述等待时间到时后为满足 预先设置的条件 ; 其中, 所述等待时间为 EIFS 或 EIFS-DIFS+AI。
5、FSAC ; 所述 DIFS aSIFSTime+2aSlotTime ; EIFS aSIFSTime+DIFS+ACKTxTime ; AIFSAC AIFSNACaSlotTime+aSIFSTime, aSIFSTime 为一个短帧间间隔 SIFS 的时 间长度, aSlotTime 为一个时隙的时间长度, AIFSAC 为每个优先级队列 AC 各自对应的帧 间间隔 ; AIFSNAC为每个优先级队列AC各自对应的整数 ; ACKTxTime为一个应答帧ACK的 传输时间。 6. 根据权利要求 1 至 4 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在无线帧传输结束后、 满 足预先设置的条件。
6、为 : 无线站点在无线帧传输结束后, 收到一个帧序列且所述帧序列正确设置了本地 NAV ; 或, 无线站点在无线帧传输结束后, 正确解码了一个无线帧物理帧头 L-SIG 信息 ; 或, 无线帧点在无线帧传输结束后, 等待一个预先规定的 dot11VHTPSProbeDelay 的时间。 7. 一种无线站点接入信道的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系统包括无线站点, 用于在选择拒 绝或丢弃无线帧、 且未更新本地存储的 NAV 时, 获取所述无线帧传输的结束时刻 ; 在所述无 线帧传输结束、 且满足预先设置的条件时, 能够进行信道接入。 8. 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的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线站点,。
7、 还用于通过检测无线帧的 物理帧头, 判断得出自身不是所述无线帧的目标接收站点时, 选择拒绝或丢弃所述无线帧。 9. 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的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线站点, 具体用于通过无线帧的物 理帧头的 L-SIG 部分获取所述无线帧传输的结束时刻。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线站点, 还用于判断本地NAV是否 为 0, 为 0 时, 进行信道接入 ; 不为 0 时, 等待至所述本地 NAV 为 0 后, 进行信道接入。 11. 根据权利要求 7 至 10 任一项所述的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线站点, 具体用于在 无线帧传输结束后, 预先设置的等待时间。
8、开始计时并在所述等待时间到时后为满足预先设 置的条件 ; 其中, 所述等待时间为 EIFS 或 EIFS-DIFS+AIFSAC ;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037531 A 2 2/2 页 3 所述 DIFS aSIFSTime+2aSlotTime ; EIFS aSIFSTime+DIFS+ACKTxTime ; AIFSAC AIFSNACaSlotTime+aSIFSTime, aSIFSTime 为一个短帧间间隔的时间长 度, aSlotTime 为一个时隙的时间长度, AIFSAC 为每个优先级队列 AC 各自对应的帧间间 隔 ; AIFSNAC为每个优先级队列AC各自对。
9、应的整数 ; ACKTxTime为一个应答帧ACK的传输 时间。 12. 根据权利要求 7 至 10 所述的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线站点, 具体用于在无 线帧传输结束后, 收到一个帧序列且正确设置了本地 NAV ; 或在无线帧传输结束后, 正确 解码了一个无线帧物理帧头 L-SIG 信息 ; 或在无线帧传输结束后, 等待一个预先规定的 dot11VHTPSProbeDelay 的时间为满足预先设置的条件。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037531 A 3 1/7 页 4 一种无线站点接入信道的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无线站点接入信道的方法。
10、及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 在无线网络领域, 无线局域网 (Wireless LocalArea Networks, WLAN) 快速 发展, 对 WLAN 覆盖的需求要求日益增长, 对吞吐量的要求亦越来越高。电气和电子工程师 协会工业规范 IEEE802.11 组中, 先后定义了 802.11a、 802.11b、 802.11g 等一系列最普通 的 WLAN 技术标准, 随后又陆续出现了其他任务组, 致力于发展涉及现有 802.11 技术改进 的规范, 例如, 802.11n 任务组提出高吞吐量 (High Throughput, HT) 的要求, 引入多入多出 (Multipl。
11、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和波束赋形技术, 支持高达 600Mbps 的数据速 率, 802.11ac 任务组进一步提出非常高吞吐量 (Very High Throughput, VHT) 的概念, 通过 引入更大的信道带宽、 更高阶的 MIMO 和多用户多入多出 (MU-MIMO) 等技术, 数据速率能够 达到 1Gbps 以上, 当然, 新的协议需要后向兼容之前的协议。 0003 WLAN 中, 一个接入点 (Access Point, AP) 以及与 AP 相关联的多个站点 (Station, STA) 组成了一个基本服务集 (Basic Servi。
12、ce Set, BSS)。多个 STA 共享信道时, 无线环境 的冲突检测变得非常困难, 其中一大问题就是隐藏站点。隐藏站点的示意具体参考图 1, 图 1 中示出了 BSS1、 BSS2、 BSS3 三个 BSS, STA A 向 STA B 发送数据, 同时 STA C 也向 STA B 发 送数据, 由于 STA C 和 STA A 彼此都处于对方的覆盖范围之外, STA A 和 STA C 同时发送数 据则将导致冲突。因此, 从 STA A 的角度来看, STA C 即是一个隐藏站点。为解决隐藏站点 问题, 802.11 提出了虚拟信道检测机制, 即通过在无线帧帧头中包含预约信道时间信息。
13、, 其 他接收到含有该预约信道时间信息的无线帧的旁听 STA 设置本地存储的一个网络分配矢 量 (Network Allocation Vector, NAV), NAV 的取值设置为上述预约信道时间信息的最大 值, 在该时间内, 旁听 STA 不会发送数据, 从而避免了隐藏节点竞争信道, 造成碰撞。NAV 减 为零后, 方能发送数据。例如发送方发送 RTS(Request To Send) 帧进行信道预约, 其中包 含预约信道时间信息, 接收方响应 CTS(Clear To Send) 帧进行信道预约确认, 其中也包含 预约信道时间信息, 以保证发送方能够完成帧交换。RTS/CTS 设置 N。
14、AV 的示意如图 2 所示。 0004 在WLAN中, 为了更好的节省功率, 当STA检测到一个物理帧(PPDU), 且该帧的物理 帧头指示该 STA 不是该帧的接收者时, 该 STA 可以放弃接收该 PPDU 且不更新自己的 NAV。 例如, 在 WLAN 协议中, 下面两种情况下 STA 可以放弃接收某个 PPDU 且不更新自己的 NAV : 0005 PPDU 为 SU VHT PPDU, 其物理帧头中 Group ID 和 Partial AID 指示 STA 不可能为 目标接收者, 即帧中指示的 Partial AID 与 STA 的 Partial AID 不同, 或帧中 Grou。
15、p ID 为 0, 但该 STA 不是 AP, 也不是 Mesh STA。 0006 PPDU 为 MU VHT PPDU, STA 不在帧中 Group ID 指示的 MU 分组里面, 或者 STA 在帧 中 Group ID 指示的 MU 分组里面但该 STA 所在的 MU 分组位置上指示的空时流数为 0。 0007 现有技术中, 定义了某些情况下STA可以丢弃PPDU且不更新NAV, 但是没有规定上 述 STA 的后续操作, 这可能会造成发送碰撞问题。例如, STA1 向 STA2 发送 VHT PPDU, STA3 说 明 书 CN 103037531 A 4 2/7 页 5 为旁听站。
16、点, 且 STA3 能收到 STA1 的信号但检测不到 STA2 的信号, 即 STA2 和 STA3 互为隐 藏站点, STA3 通过检测物理帧头判断该 PPDU 不是发送给自己的, 且 STA3 选择丢弃该 PPDU 且不更新 NAV。当该 VHT PPDU 发送结束后, STA2 会在 SIFS 后向 STA1 回复应答帧 ; 而 STA3 可能会在上述 PPDU 结束后竞争信道, 这里 STA3 可以根据物理帧头得知 PPDU 结束时刻 ; 若 STA3 使用 AIFSAC 或 DIFS( 该时间一般比应答帧的传输时间短 ) 竞争信道, 由于 STA3 没 有更新自己的 NAV 且检测。
17、不到 STA2 发送的应答帧信号, 则 STA2 和 STA3 的信号很可能在 STA1 处碰撞, 即 STA3 对 STA1 和 STA2 之间的数据传输造成了干扰。MU 传输等也可能会出 现与上述类似的情况, 不再赘述。 发明内容 0008 有鉴于此,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站点接入信道的方法及系统, 能 够解决隐藏站点之间的传输碰撞问题。 0009 为达到上述目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 0010 一种无线站点接入信道的方法, 所述方法包括 : 0011 无线站点选择拒绝或丢弃无线帧、 且未更新本地存储的网络分配矢量 (NAV) 时, 获取所述无线帧传输的结束时刻 。
18、; 0012 在所述无线帧传输结束、 且满足预先设置的条件时, 能够进行信道接入。 0013 进一步地, 所述方法还包括 : 0014 无线站点通过检测无线帧的物理帧头, 判断得出自身不是所述无线帧的目标接收 站点时, 选择拒绝或丢弃所述无线帧。 0015 其中, 所述获取所述无线帧传输的结束时刻为 : 0016 无线站点通过无线帧的物理帧头的 L-SIG 部分获取所述无线帧传输的结束时刻。 0017 进一步地, 所述能够进行信道接入之前, 所述方法还包括 : 判断本地 NAV 是否为 0, 为 0 时, 进行信道接入 ; 不为 0 时, 等待至所述本地 NAV 为 0 后, 进行信道接入。 。
19、0018 其中, 所述在所述无线帧传输结束、 且满足预先设置的条件为 : 0019 在无线帧传输结束后, 预先设置的等待时间开始计时并在所述等待时间到时后为 满足预先设置的条件 ; 其中, 所述等待时间为 EIFS 或 EIFS-DIFS+AIFSAC ; 0020 所 述 DIFS aSIFSTime+2aSlotTime ; EIFS aSIFSTime+DIFS+ACKTxTime ; AIFSAC AIFSNACaSlotTime+aSIFSTime, aSIFSTime 为一个短帧间间隔 SIFS 的时 间长度, aSlotTime 为一个时隙的时间长度, AIFSAC 为每个优先级。
20、队列 AC 各自对应的帧 间间隔 ; AIFSNAC为每个优先级队列AC各自对应的整数 ; ACKTxTime为一个应答帧ACK的 传输时间。 0021 其中, 所述在无线帧传输结束后、 满足预先设置的条件为 : 0022 无线站点在无线帧传输结束后, 收到一个帧序列且所述帧序列正确设置了本地 NAV ; 或, 0023 无线站点在无线帧传输结束后, 正确解码了一个无线帧物理帧头 L-SIG 信息 ; 或, 0024 无线帧点在无线帧传输结束后, 等待一个预先规定的 dot11VHTPSProbeDelay 的 时间。 0025 一种无线站点接入信道的系统, 所述系统包括无线站点, 用于在选择。
21、拒绝或丢弃 说 明 书 CN 103037531 A 5 3/7 页 6 无线帧、 且未更新本地存储的 NAV 时, 获取所述无线帧传输的结束时刻 ; 在所述无线帧传输 结束、 且满足预先设置的条件时, 能够进行信道接入。 0026 进一步地, 所述无线站点, 还用于通过检测无线帧的物理帧头, 判断得出自身不是 所述无线帧的目标接收站点时, 选择拒绝或丢弃所述无线帧。 0027 其中, 所述无线站点, 具体用于通过无线帧的物理帧头的 L-SIG 部分获取所述无 线帧传输的结束时刻。 0028 进一步地, 所述无线站点, 还用于判断本地 NAV 是否为 0, 为 0 时, 进行信道接入 ; 不为。
22、 0 时, 等待至所述本地 NAV 为 0 后, 进行信道接入。 0029 其中, 所述无线站点, 具体用于在无线帧传输结束后, 预先设置的等待时间开始 计时并在所述等待时间到时后为满足预先设置的条件 ; 其中, 所述等待时间为 EIFS 或 EIFS-DIFS+AIFSAC ; 0030 所 述 DIFS aSIFSTime+2aSlotTime ; EIFS aSIFSTime+DIFS+ACKTxTime ; AIFSAC AIFSNACaSlotTime+aSIFSTime, aSIFSTime 为一个短帧间间隔的时间长 度, aSlotTime 为一个时隙的时间长度, AIFSAC 。
23、为每个优先级队列 AC 各自对应的帧间间 隔 ; AIFSNAC为每个优先级队列AC各自对应的整数 ; ACKTxTime为一个应答帧ACK的传输 时间。 0031 其中, 所述无线站点, 具体用于在无线帧传输结束后, 收到一个帧序列且正确设置 了本地 NAV ; 或在无线帧传输结束后, 正确解码了一个无线帧物理帧头 L-SIG 信息 ; 或在无 线帧传输结束后, 等待一个预先规定的 dot11VHTPSProbeDelay 的时间为满足预先设置的 条件 0032 本发明通过在无线站点可能存在发生碰撞问题时, 通过在无线帧传输结束后, 判 断得到满足预先设置的条件时, 才能够进行信道接入, 避。
24、免了无线站点在无线帧传输时, 与 隐藏站点发生传输碰撞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33 图 1 为隐藏站点的结构示意图 ; 0034 图 2 为 RTS/CTS 使用方法示意图 ; 0035 图 3 为本发明无线站点接入信道的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 0036 图 4 为本发明无线站点接入信道的方法中等待时间为 EFIS 时的时间长度关系示 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7 WLAN 中, 802.11 定 义 了 两 种 操 作 模 式 : 分 布 式 协 调 功 能 (Distributed Coordination Function, DCF) 和 点 协 调 功 能 (Point Coord。
25、ination Function, PCF), 以及针对这两种操作模式的改进 : 增强型分布式协调访问功能 (Enhanced Distributed Channel Access, EDCA) 和混合协调功能控制信道访问功能 (Hybrid Coordination Function Controlled Channel Access, HCCA)。其中, DCF 是最基本的操作模式, 利用带 有冲突避免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机制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Avoidance, CSMA/CA) 使多个站点共享无线信道。EDCA 。
26、是增强型操作模式, 利用 CSMA/CA 机 说 明 书 CN 103037531 A 6 4/7 页 7 制, 使多个不同优先级队列共享无线信道, 并预约传输机会 (Transmission Opportunity, TXOP), 这里不同的优先级队列称为AC(Access Category)。 另外, 802.11早期没有定义MAC 层服务质量 (Quality of Service, QoS) 时, 最常用的三种帧间间隔 (IFS), 分别用于不同 的场景, 具体包括分布式协调IFS(DIFS)、 点协调IFS(PIFS)以及短IFS(SIFS) ; 其中, DIFS : 用于DCF竞争。
27、接入情况 ; PIFS : 中等长度的IFS, 优先级居中, 在PCF操作中使用 ; SIFS : 最短 的IFS, 优先级最高, 用于需要立即响应的操作。 而目前的QoS站点中, 在QoS竞争接入机制 下使用 AIFS 代替了 DIFS, 具体地, AIFSAC 是基于优先级的访问控制, AC 代表业务类别的 不同优先级。 0038 在 DCF 和 EDCA 机制下, 当 STA 想要获取发送机会, 且检测到信道空闲后, STA 应 继续检测信道, 保证在特定时间 xIFS+naSlotTime 内信道仍然空闲, 才能开始发送, 其中 xIFS 为特定帧间间隔, n 是集合 0, CW 的一。
28、个随机数, 这里 CW 称为竞争窗口, aSlotTime 为一个时隙的长度。 0039 具体地, 在 DCF 机制下, 当 STA 检测信道变为空闲是从收到一个帧, 且该帧接收错 误时, 上述 xIFS 必须使用扩展帧间间隔 EIFS, 其他情况应使用 DIFS。 0040 同理在 EDCA 机制下, 当 STA 检测信道变为空闲是从收到一个帧, 且该帧接收错 误时, 对应于 STA 的各个 AC 上述 xIFS 必须使用 EIFS-DIFS+AIFSAC, 其他情况应使用 AIFSAC, 这里 AIFSAC 指 EDCA 方式下每个优先级队列 AC 各自对应的帧间间隔。 0041 上述 E。
29、IFS 的实际意义就是, 当 STA 在 DCF 机制下没有正确接收到数据帧时, 在开 始正常使用 DIFS+naSlotTime 竞争过程前应首先等待一个 SIFS 加上一个应答帧 ACK 的 传输时间, 以保证不对别的站点进行干扰 ; EIFS-DIFS+AIFSAC 的作用也是一样, 只不过 是针对处于 EDCA 机制下的情况, 把 DIFS 替换成相关 AIFSAC, 各种帧间间隔的时间关系 为 : 0042 DIFS aSIFSTime+2aSlotTime ; 0043 AIFSAC AIFSNACaSlotTime+aSIFSTime 0044 EIFS aSIFSTime+DI。
30、FS+ACKTxTime ; 0045 EIFS-DIFS+AIFSAC aSIFSTime+AIFSAC+ACKTxTime ; 0046 其中, aSIFSTime 为一个 SIFS 的时间长度, aSlotTime 为一个时隙的时间长度, AIFSAC为每个优先级队列AC各自对应的帧间间隔 ; ACKTxTime为一个应答帧ACK的传输 时间。 0047 本发明的基本思想为 : 无线站点拒绝接收或丢弃无线帧、 且未更新本地存储的网 络分配矢量 NAV 时, 获取所述无线帧传输的结束时刻 ; 在所述无线帧传输结束、 且满足预先 设置的触发条件时, 判断本地 NAV 是否为 0, 为 0 时。
31、则进行信道接入。 0048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 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举实施例并参照附图, 对 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0049 图3示出了本发明无线站点接入信道的方法的实现流程, 如图3所示, 所述方法包 括下述步骤 : 0050 步骤 301, 无线站点选择拒绝或丢弃无线帧、 且未更新本地存储的网络分配矢量 NAV 时, 获取所述无线帧传输的结束时刻 ; 0051 具体地, 当无线站点无线站点通过检测无线帧的物理帧头, 判断得出自身不是所 说 明 书 CN 103037531 A 7 5/7 页 8 述无线帧的目标接收站点时, 拒绝接收或丢弃所述无线帧。 0052 其中, 获取。
32、所述无线帧的结束时刻具体为 : 无线站点通过无线帧的物理帧头的 L-SIG 部分获取所述无线帧的结束时刻。 0053 步骤 302, 在所述无线帧传输结束、 且满足预先设置的条件时, 能够进行信道接 入 ; 0054 具体地, 本步骤中还包括 : 判断本地 NAV 是否为 0, 为 0 时, 进行信道接入 ; 不为 0 时, 等待至所述本地 NAV 为 0 后, 进行信道接入。 0055 其中, 所述在所述无线帧传输结束、 满足预先设置的条件为 : 0056 在无线帧传输结束后, 预先设置的等待时间开始计时并在所述等待时间到时后为 满足预先设置的条件 ; 其中, 所述等待时间为 EIFS 或 。
33、EIFS-DIFS+AIFSAC ; 0057 所 述 DIFS aSIFSTime+2aSlotTime ; EIFS aSIFSTime+DIFS+ACKTxTime ; AIFSAC AIFSNACaSlotTime+aSIFSTime, aSIFSTime 为一个短帧间间隔 SIFS 的时 间长度, aSlotTime 为一个时隙的时间长度, AIFSAC 为每个优先级队列 AC 各自对应的帧 间间隔, AIFSNAC 为每个优先级队列 AC 各自对应的整数, ACKTxTime 为一个应答帧 ACK 的 传输时间。 0058 或者, 所述在无线帧传输结束后、 满足预先设置的条件为 :。
34、 0059 无线站点在无线帧传输结束后, 收到一个帧序列且正确设置了本地 NAV ; 或, 无线站点在无线帧传输结束后, 正确解码了一个无线帧物理帧头 L-SIG 信息 ; 或, 无线 帧点在无线帧传输结束后, 等待一个预先规定的 dot11VHTPSProbeDelay 的时间, 这里, dot11VHTPSProbeDelay 为 STA 本地管理信息库 (Management Information Base, MIB) 中 定义的一个参数, 规定了 802.11VHT 站点节能探测时延。 0060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无线站点接入信道的系统, 包括无线站点, 用于在选择拒绝 或丢弃无线帧。
35、、 且未更新本地存储的 NAV 时, 获取所述无线帧传输的结束时刻 ; 在所述无线 帧传输结束、 且满足预先设置的条件时, 能够进行信道接入。 0061 进一步地, 所述无线站点, 还用于通过检测无线帧的物理帧头, 判断得出自身不是 所述无线帧的目标接收站点时, 选择拒绝或丢弃所述无线帧。 0062 进一步地, 所述无线站点, 具体用于通过无线帧的物理帧头的 L-SIG 部分获取所 述无线帧传输的结束时刻。 0063 进一步地, 所述无线站点, 还用于判断本地 NAV 是否为 0, 为 0 时, 进行信道接入 ; 不为 0 时, 等待至所述本地 NAV 为 0 后, 进行信道接入。 0064 。
36、进一步地, 所述无线站点, 具体用于在无线帧传输结束后, 预先设置的等待时间开 始计时并在所述等待时间到时后为满足预先设置的条件 ; 其中, 所述等待时间为 EIFS 或 EIFS-DIFS+AIFSAC ; 0065 所 述 DIFS aSIFSTime+2aSlotTime ; EIFS aSIFSTime+DIFS+ACKTxTime ; AIFSAC AIFSNACaSlotTime+aSIFSTime, aSIFSTime 为一个短帧间间隔的时间长 度, aSlotTime 为一个时隙的时间长度, AIFSAC 为每个优先级队列 AC 各自对应的帧间间 隔, AIFSNAC为每个优先。
37、级队列AC各自对应的整数 ; ACKTxTime为一个应答帧ACK的传输 时间。 0066 进一步地, 所述无线站点, 具体用于在无线帧传输结束后, 收到一个帧序列且正确 说 明 书 CN 103037531 A 8 6/7 页 9 设置了本地 NAV ; 或在无线帧传输结束后, 正确解码了一个无线帧物理帧头 L-SIG 信息 ; 或 在无线帧传输结束后, 等待一个预先规定的 dot11VHTPSProbeDelay 的时间为满足预先设 置的条件。 0067 下面针对如下场景, 结合具体实施例对上述方法进行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0068 应用场景 : 发送站点 STA1 获取传输机会后发送 SU。
38、/MU VHT PPDU, 假设站点 STA2 接收到该 SU/MU VHT PPDU 后默认在 SIFS 后回复确认帧, STA3 为旁听站点, 上述 SU/MU VHT PPDU 中不含有发送给 STA3 的数据。 0069 STA1 在发送上述 SU/MU VHT PPDU 时会在物理帧头 L-SIG 部分携带指示信息, 该 信息可以得出该 PPDU 的传输时间, 且上述 PPDU 在物理帧头 VHT-SIG-A 中携带 Group ID 和 Partial AID信息, 该信息可以指示该PPDU是SU还是MU、 可能的目标接收站点、 及MU PPDU 时各个用户的空时流数。 0070 。
39、当 STA3 解码上述 STA1 发送的 SU/MU VHT PPDU 的 L-SIG 和 VHT-SIG-A 后, 得到下 面两种情况之一 : 0071 PPDU 为 SU VHT PPDU, 其物理帧头中 Group ID 和 Partial AID 指示 STA3 不可能 为目标接收者, 即帧中指示的 Partial AID 与 STA3 的 Partial AID 不同, 或帧中 Group ID 为 0, 但 STA3 不是 AP, 也不是 Mesh STA。 0072 PPDU 为 MU VHT PPDU, STA3 不在帧中 Group ID 指示的 MU 分组里面, 或者 ST。
40、A3 在 帧中 Group ID 指示的 MU 分组里面但 STA3 所在的该 MU 分组对应位置上指示的空时流数为 0。 0073 此时, STA3 选择不接收或丢弃该 SU/MU VHT PPDU 且不更新本地 NAV 设置。 0074 实施例一 0075 STA3 选择拒绝或丢弃不是发给自己的 SU/MU VHT PPDU 且不更新本地 NAV 设置, 当 STA3 需要在该 SU/MU VHT PPDU 传输结束后接入信道时, STA3 应在 SU/MU VHT PPDU 传输结束后, 这里, STA3 可以通过 L-SIG 获取 PPDU 的结束时刻, 当工作在 DCF 机制下时 使。
41、用 EIFS 作为等待时间的时长, 当工作在在 EDCA 机制下时使用 EIFS-DIFS+AIFSAC 作 为等待时间的时长竞争接入信道 ; 即竞争时 xIFS+naSlotTime 中 xIFS 必须为 EIFS 或 EIFS-DIFS+AIFSAC ; 0076 这里, STA3 还需要进一步判断本地 NAV 是否为 0, 当 NAV 不为 0 时, 即 STA3 的 NAV 结束时刻晚于所述等待时间的结束时刻, STA3 还应在 NAV 结束后才能开始竞争接入过程。 根据 EIFS 或 EIFS-DIFS+AIFSAC 时间长度是大于等于 STA2 回复应答帧 (ACK/BA) 的时间。
42、 加上 SIFS 再加上 DIFS 或 AIFSAC 的, 具体参照图 4, 实际上 STA3 在开始正常使用 DIFS/ AIFSAC+naSlotTime 竞争过程前首先等待一个 ( 短帧间间隔 )SIFS 加上一个 ACK 的传 输时间 (ACKTxTime), 所以使用 EIFS 可以使 STA3 在拒绝或丢弃无线帧且不更新 NAV 时, 不 会对 STA2 的应答过程造成干扰。 0077 实施例二 0078 STA3选择拒绝或丢弃不是发给自己的SU/MU VHT PPDU且不更新本地NAV设置, 当 STA3 想要在该 SU/MU VHT PPDU 结束后接入信道时, STA3 必须。
43、在上述 SU/MU VHT PPDU 结束 后, 下面条件发生之一后才可以进一步进行本地 NAV 的判断以及是否开始信道接入过程 : 0079 STA3 在无线帧传输结束后, 收到一个帧序列且该帧序列正确设置了 STA3 的本地 说 明 书 CN 103037531 A 9 7/7 页 10 NAV ; 0080 STA3 在无线帧传输结束后, 正确解码了一个 PPDU 物理帧头的 L-SIG 信息 ; 0081 STA3 在 无 线 帧 传 输 结 束 后,等 待 的 时 间 达 到 一 个 现 有 规 定 的 dot11VHTPSProbeDelay 时间的长度。 0082 以上所述, 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 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说 明 书 CN 103037531 A 10 1/2 页 11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037531 A 11 2/2 页 12 图 3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037531 A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