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电辊的生产方法.pdf

上传人:00062****4422 文档编号:4652139 上传时间:2018-10-24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10285605.0

申请日:

2012.08.12

公开号:

CN102819204A

公开日:

2012.12.12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G03G 15/02申请公布日:20121212|||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3G 15/02申请日:20120812|||公开

IPC分类号:

G03G15/02

主分类号:

G03G15/02

申请人:

刘江

发明人:

刘江

地址:

528200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简平路1号天安南海数码新城天佑创富大厦601602单元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充电辊生产方法:①将芯轴放置在模具中,②往模具内注入导电性树酯进行发泡处理,发泡后的导电性树酯固化在芯轴表面形成弹性层,③将作充电辊电阻层的材料熔融并雾化,④雾化后静止10~25秒,在上层雾化状材料中放进芯轴与发泡导电性树酯的结合体,利用静电吸附原理使该结合体的发泡导电性树酯层表面吸附雾化状的电阻层材料,⑤待吸附到的电阻层材料厚度达到1~50μm后,进行固化处理,⑥将作充电辊保护层的材料熔融并雾化,⑦雾化后静止10~25秒,在上层雾化状材料中放进芯轴与发泡导电性树酯的结合体,利用静电吸附使结合体的电阻层吸附雾化状的保护层材料,⑧待吸附到的保护层材料厚度达到1~50μm后,进行固化处理。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充电辊的生产方法,其步骤如下:①将芯轴放置在模具中,②往模具内注入
导电性树酯进行发泡处理,发泡后的导电性树酯固化在芯轴表面形成弹性层,③将作充
电辊电阻层的材料熔融并雾化,④雾化后静止10~25秒,在上层雾化状材料中放进芯轴
与发泡导电性树酯的结合体,利用静电吸附原理使该结合体的发泡导电性树酯层表面吸
附雾化状的电阻层材料,⑤待吸附到的电阻层材料厚度达到1~50μm后,进行固化处理,
⑥将作充电辊保护层的材料熔融并雾化,⑦雾化后静止10~25秒,在上层雾化状材料中
放进芯轴与发泡导电性树酯的结合体,利用静电吸附原理使该结合体的电阻层吸附雾化
状的保护层材料,⑧待吸附到的保护层材料厚度达到1~50μm后,进行固化处理得到最
终充电辊产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电辊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电阻层和保护层材
料在雾化静止10~25秒后,对各自下层体积较大的雾化材料进行粉碎处理,然后送回各
自的上层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充电辊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粉碎处理是通过超
声波粉碎、磁力共振粉碎或激光粉碎。

说明书

一种充电辊的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充电辊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充电辊在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中,是负责对感光鼓表面进行充电,使感光鼓表面
带电,实现曝光后感光鼓表面形成静电潜像,要实现对感光鼓充电,要求充电辊与感光
鼓接触压合,这对充电辊弹性、表面硬度、粗糙度和带电特性都有特殊要求。

充电辊由芯轴轴、导电树脂弹性层、电阻层、保护层构成。而导电树脂弹性层既提
供充电回路,又提供了充电辊对感光鼓表面的压力,电阻层的作用是限制从充电辊到感
光鼓的充电电流。充电辊的作用是抹除感光鼓上残留的电子文字、图像,并对鼓表面充
上-100v的电荷。工作时,在充电辊和感光鼓之间施加了直流高压和交流高压,两者叠加。
在交流的峰值时刻,充电辊就把电荷转移到感光鼓上,形成一条带状充电区。

生产具有上述特性的充电辊,传统的方法是把芯轴放进模具内,然后往模腔内注入
树脂进行发泡处理,使芯轴表面粘附一层导电树脂弹性层,然后再把芯轴和导电性树脂
弹性层的结合体放置到另一模具内,注入电阻层材料,待电阻层材料固化后,再把由芯
轴、导电树脂弹性层和电阻层的结合体放置到另一模具内,往该模具内注入保护层材料,
固化后得到表面硬度、粗糙度和带电特性都复合要求的充电辊。但这种生产方法需要两
套模具、还要进行打磨处理,增加了生产成本外,还增加了生产步骤,降低生产效率。
更为严重的是,电阻层和保护层材料在模具内熔融状态下,在固化前重量较重的粒子、
分子会下层至模腔底部,这样在固化后,电阻层和保护层的物理特性,特别是电学特性
会很不均匀,导致充电辊对感光鼓充电不均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效率高、成本低、可提高
充电辊电学性能的充电辊生产方法。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充电辊的生产方法,其步
骤如下:①将芯轴放置在模具中,②往模具内注入导电性树酯进行发泡处理,发泡后的
导电性树酯固化在芯轴表面形成弹性层,③将作充电辊电阻层的材料熔融并雾化,④雾
化后静止10~25秒,在上层雾化状材料中放进芯轴与发泡导电性树酯的结合体,利用静
电吸附原理使该结合体的发泡导电性树酯层表面吸附雾化状的电阻层材料,⑤待吸附到
的电阻层材料厚度达到1~50μm后,进行固化处理,⑥将作充电辊保护层的材料熔融并
雾化,⑦雾化后静止10~25秒,在上层雾化状材料中放进芯轴与发泡导电性树酯的结合
体,利用静电吸附原理使该结合体的电阻层吸附雾化状的保护层材料,⑧待吸附到的保
护层材料厚度达到1~50μm后,进行固化处理得到最终充电辊产品。

电阻层和保护层材料在雾化静止10~25秒后,对各自下层体积较大的雾化材料进行
粉碎处理,然后送回各自的上层处。

粉碎处理是通过超声波粉碎、磁力共振粉碎或激光粉碎。

采用本技术方案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利用雾化和静电吸附原理,使发泡导电
性树脂层表面覆盖电阻层和保护层,不用通过模具成型,减少模具的投入,而且经过雾
化后的电阻层和保护层材料粒度非常小,得到的保护层的粗糙度已经满足要求,可以省
去打磨工序,提高生产效率。另外,电阻层和保护层内的各成分分布非常均匀,导致它
们的电学性能得到非常大的优化。充电辊表面带电非常均匀,从而提高对感光鼓充电的
均匀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充电辊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施例的充电辊的生产方法,其步骤如下:①将芯轴1放置在模具中,②往模具
内注入导电性树酯进行发泡处理,发泡后的导电性树酯固化在芯轴1表面形成弹性层,
③将作充电辊电阻层的材料熔融并雾化,④雾化后静止10~25秒,在上层雾化状材料中
放进芯轴与发泡导电性树酯的结合体,利用静电吸附原理使该结合体的发泡导电性树酯
层表面吸附雾化状的电阻层材料,同时,对下层体积较大的雾化电阻层材料进行粉碎处
理,然后送回上层处,粉碎处理是通过超声波粉碎、磁力共振粉碎或激光粉碎,⑤待吸
附到的电阻层材料厚度达到1~50μm后,进行固化处理,固化时间为10分钟~30分钟,
固化温度为80~180℃,⑥将作充电辊保护层的材料熔融并雾化,⑦雾化后静止10~25
秒,在上层雾化状材料中放进芯轴与发泡导电性树酯的结合体,利用静电吸附原理使该
结合体的电阻层吸附雾化状的保护层材料,同时,对下层体积较大的雾化保护层材料进
行粉碎处理,然后送回上层处,粉碎处理是通过超声波粉碎、磁力共振粉碎或激光粉碎,
⑧待吸附到的保护层材料厚度达到1~50μm后,进行二次固化处理得到最终充电辊产品,
二次固化的条件为固化温度50~180℃,固化时间20~60分钟。

导电弹性层既提供了充电回路,又提供了充电辊对感光鼓表面的压力,电阻层的作
用是限制从充电辊到光导体的充电电流,防止因电阻层有小的缺陷而产生过电流造成电
压下降。保护层的作用是保护充电辊本身和光导体表面不受损伤,不粘墨粉。

芯轴1在本实施例中为圆柱状,但可为中空圆筒状。

通常使用具有施加的电偏压或接地的充电辊。因而,芯轴1为支撑构件,并且优选
由导电性材料制成以使至少芯轴1的表面为导电性的。因此,在芯轴1中,至少外周面
由导电性材料制成,所述导电性材料足以施加预定电压至在外周面上形成的弹性层2。作
为具体芯轴1的结构,可示例以下:

由金属和合金之一如Al、Cu合金或SUS制成的芯轴;

由具有设置有镀Cr或Ni表面的铁制成的芯轴;和

由具有设置有镀Cr或Ni表面的合成树脂制成的芯轴。

在用于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的充电辊中,通常,芯轴11具有4mm至10mm的外径
是适当的。

弹性层

弹性层2为具有独立气泡结构的发泡体,本发明中优选使用聚氨脂泡沫塑料。作为
用于形成所述聚氨脂泡沫塑料的聚氨酯原料,只要是在树脂中含有氨基甲酸酯键的材料,
就没有特别的限制。作为构成聚氨酯原料的聚异氰酸酯,可以使用芳香族异氰酸酯或其
衍生物、脂肪族异氰酸酯或其衍生物、脂环族异氰酸酯或其衍生物。其中,优选芳香族
异氰酸酯或其衍生物,特别适宜使用甲苯二异氰酸酯或其衍生物、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
或其衍生物。作为甲苯二异氰酸酯或其衍生物,使用粗制甲苯二异氰酸酯或其衍生物、2,
4-甲苯二异氰酸酯、2,6-甲苯二异氰酸酯、2,4-甲苯二异氰酸酯与2,6-甲苯二异氰酸
酯的混合物;以上这些的脲改性物、缩二脲改性物、碳化二亚胺改性物、用多元醇等改
性的聚氨酯改性物等。作为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或其衍生物,例如,可以使用将二氨基
二苯基甲烷或其衍生物光气化而得到的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或其衍生物。作为二氨基
二苯基甲烷的衍生物,其有多核体等,可以使用由二氨基二苯基甲烷得到的纯二苯基甲
烷二异氰酸酯、由二氨基二苯基甲烷的多核体得到的聚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等。关于
聚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的官能团数,通常使用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与各种官能团
数的聚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的混合物,平均官能团数优选为2.05~4.00,更优选为
2.50~3.50。此外,还可以使用将这些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或其衍生物经改性得到的
衍生物,例如,可以使用以多元醇等改性的聚氨酯改性物、通过形成脲二酮得到的二聚
体、异氰尿酸酯改性物、碳酰亚胺/尿烷亚胺改性物、脲基甲酸酯改性物、脲改性物、缩
二脲改性物等。此外,还可以将多种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或其衍生物混合后使用。

作为构成聚氨酯原料的多元醇成分,可以使用将环氧乙烷与环氧丙烷加成聚合得到
的聚醚多元醇、聚四亚甲基醚乙二醇、将酸成分与乙二醇成分缩合得到的聚酯多元醇、
将己内酯开环聚合得到的聚酯多元醇、聚碳酸酯二醇等。环氧乙烷与环氧丙烷加成聚合
得到的聚醚多元醇,例如可以列举以水、丙二醇、乙二醇、甘油、三羟甲基丙烷、己三
醇、三乙醇胺、双甘油、季戊四醇、乙二胺、甲基葡糖苷、芳香族二胺、山梨糖醇、蔗
糖、磷酸等为起始物质,将环氧乙烷与环氧丙烷加成聚合得到的物质,特别适宜以水、
丙二醇、乙二醇、甘油、三羟甲基丙烷、己三醇为起始物质得到的物质。对于加成的环
氧乙烷与环氧丙烷的比率或微观结构,优选环氧乙烷的比例为2~95重量%,更优选为
5~90重量%。特别优选使用在末端加成有环氧乙烷的物质。此外,分子链中的环氧乙烷
与环氧丙烷的排列优选是无规的。该聚醚多元醇的分子量在以水、丙二醇、乙二醇为起
始物质的情况下得到2官能团,优选重均分子量在300~6000的范围内,特别优选在400~
3000的范围内。此外,在以甘油、三羟甲基丙烷、己三醇为起始物质的情况下得到3官
能团,优选重均分子量在900~9000的范围内,特别优选在1500~6000的范围。此外,
还可以将2官能团的多元醇和3官能团的多元醇适当混合后使用。

聚四亚甲基醚二醇,例如优选使用通过四氢呋喃的阳离子聚合得到的、重均分子量
为400~4000,特别优选为650~3000的聚四亚甲基醚二醇。此外,还优选混合不同分子
量的聚四亚甲基醚二醇。此外,还可以使用进一步共聚环氧乙烷与环氧丙烷等环氧烷烃
得到的聚四亚甲基醚二醇。还优选将聚四亚甲基醚二醇、与将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加成
聚合得到的聚醚多元醇混合使用,在这种情况下,按重量比计,聚四亚甲基醚二醇与环
氧乙烷和环氧丙烷加成聚合得到的聚醚多元醇的比例优选在95∶5~20∶80的范围内使
用,特别优选在90∶10~50∶50的范围内使用。此外,在使用上述多元醇成分的同时,
还可以并用多元醇经丙烯腈改性得到的聚合物多元醇、多元醇上加成三聚氰胺得到的多
元醇、丁二醇等二醇类、三羟甲基丙烷等多元醇、或它们的衍生物。

此外,还可以预先利用聚异氰酸酯使多元醇预聚化,作为该方法,可以列举以下所
述的方法:将多元醇与聚异氰酸酯放入适当的容器中,充分搅拌,在30~90℃,更优选
在40~70℃下,保温6~240小时,更优选保温24~72小时。在这种情况下,优选调节
多元醇与聚异氰酸酯成分量的比率,使所得到的预聚物的异氰酸酯含有率为4~30重
量%,更优选为6~15重量%。如果异氰酸酯的含有率小于4重量%,则恐怕会损害预
聚物的稳定性,在贮藏中预聚物完全固化,无法供于使用。此外,如果异氰酸酯的含有
率超过30重量%,则未被预聚化的聚异氰酸酯的含量增加,该聚异氰酸酯与在后面的聚
氨酯固化反应中使用的多元醇成分通过与未经预聚化反应的一步反应制法类似的反应机
理固化,因此使用预聚法的效果降低。作为使用预先利用聚异氰酸酯使多元醇预聚化了
的异氰酸酯成分时的多元醇成分,除了上述多元醇成分以外,还可以使用乙二醇、丁二
醇等二醇类、三羟甲基丙烷、山梨糖醇等多元醇类、或它们的衍生物。

在聚氨酯原料中,可以添加离子导电剂或电子导电剂等导电剂、碳黑或无机碳酸盐
等填充材料、苯酚或苯胺等抗氧化剂、低摩擦化剂、电荷调整剂等。作为离子导电剂的
例子,可以列举四乙基铵、四丁基铵、十二烷基三甲基铵(例如月桂基三甲基铵)、十六
烷基三甲基铵、十八烷基三甲基铵(例如硬脂基三甲基铵)、苄基三甲基铵、改性脂肪酸
二甲基乙铵等的高氯酸盐、氯酸盐、盐酸盐、溴酸盐、碘酸盐、氟硼酸盐、硫酸盐、乙
基硫酸盐、羧酸盐、磺酸盐等的铵盐;锂、钠、钾、钙、镁等碱金属或碱土类金属的高
氯酸盐、氯酸盐、盐酸盐、溴酸盐、碘酸盐、氟硼酸盐、三氟甲基硫酸盐、磺酸盐等。
此外,作为电子导电剂的例子,可以列举科琴黑、乙炔黑等导电性碳;SAF、ISAF、HAF、
FEF、GPF、SRF、FT、MT等橡胶用碳;进行了氧化处理的油墨用碳、热分解碳、天然石墨、
人造石墨;氧化锡、氧化钛、氧化锌等导电性金属氧化物;镍、铜、银、锗等金属等。
这些导电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混合2种或2种以上使用。对其混合量没有特别的限
定,可以根据期望进行适当选择,通常,相对于100重量份聚氨酯原料,为0.1~40重
量份,优选为0.3~20重量份的比例。

作为在聚氨酯原料的固化反应中使用的催化剂,可以列举三乙胺、二甲基环己胺等
一元胺类;四甲基乙二胺、四甲基丙二胺、四甲基己二胺等二胺类;五甲基二亚乙基三
胺、五甲基二亚丙基三胺、四甲基胍等三胺类;三亚乙基二胺、二甲基哌嗪、甲基乙基
哌嗪、甲基吗啉、二甲基氨基乙基吗啉、二甲基咪唑等环状胺类;二甲基氨基乙醇、二
甲基氨基乙氧基乙醇、三甲基氨基乙基乙醇胺、甲基羟基乙基哌嗪、羟基乙基吗啉等醇
胺类;双(二甲基氨基乙基)醚、乙二醇二(二甲基)氨基丙醚等醚胺类;辛酸亚锡、二丁
基锡二乙酸盐、二丁基锡二月桂酸盐、二丁基锡硫醇盐、二丁基锡硫代羧酸盐、二丁基
锡二马来酸盐、二辛基锡硫醇盐、二辛基锡硫代羧酸盐、苯基汞丙酸盐、辛烯酸铅等有
机金属化合物等。这些催化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将二种或二种以上组合使用。

在本发明中,为了使泡沫塑料材料的单元稳定,优选在聚氨酯原料中混合硅氧烷整
泡剂、各种表面活性剂。作为硅氧烷整泡剂,适宜使用二甲基聚硅氧烷-聚氧烯烃共聚物
等,特别优选使用由分子量为350~15000的二甲基聚硅氧烷部分与分子量为200~4000
的聚氧烯烃部分组成的共聚物。聚氧烯烃部分的分子结构优选为环氧乙烷加聚物或环氧
乙烷与环氧丙烷共加聚物,还优选其分子末端为环氧乙烷。作为表面活性剂,可以列举
阳离子性表面活性剂、阴离子性表面活性剂、两性表面活性剂等离子类表面活性剂或各
种聚醚、各种聚酯等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硅氧烷整泡剂或各种表面活性剂的混合量,
相对于100重量份聚氨酯原料,优选为0.1~10重量份,更优选为0.5~5重量份。

本发明中使用的聚氨脂泡沫塑料的密度优选为0.2~0.8g/cm3,更优选为0.3~
0.6g/cm3。此外,聚氨脂泡沫塑料的Asker C(橡硬度计C)硬度优选为15~70°,更优选
为15~45°。在本发明中,作为将聚氨酯原料预先发泡的方法,可以使用目前使用的机
械发泡法、水发泡法、发泡剂发泡法等方法,从得到具有密度为0.2~0.8g/cm3,asker C
硬度为20~65°的独立气泡结构的聚氨酯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在混入惰性气体的同时,
通过机械搅拌进行发泡的机械发泡法。其中,在机械发泡法中使用的惰性气体只要是在
聚氨酯反应中惰性的气体就可以,除了氦气、氩气、氙气、氡气、氪气等狭义的惰性气
体以外,还可以列举氮气、二氧化碳、干燥空气等不与聚氨酯原料反应的气体。将发泡
的聚氨酯原料注入金属模具中,通过固化,从而可以得到在与金属模具相接触的部分上
形成自表层(薄的层状覆膜)的聚氨脂泡沫塑料。此时,可以通过利用氟树脂涂覆金属模
具内表面等的方法,对金属模具赋予脱模性。

此外,对弹性层2的成形条件没有特别的限定,在通常的条件下进行,例如在15~
80℃,优选在20~65℃范围的温度下使聚氨酯原料开始发泡,将其向设置了芯轴1的金
属模具内注入完毕后,在70~120℃左右的温度下进行固化,接着,通过脱模,从而可以
得到弹性层2。

电阻层

电阻层3由下述重量份的成分制成:导电碳黑:6~10份;分散剂:20~40份;混
合树脂:200~350份;二氧化硅:3~7份;聚乙稀:0.1~0.5份;消泡剂:1~5份;有
机溶剂:300~600份。

作为优选,所述的分散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组成:丙稀酸共聚物:30%~50%;
丙二醇甲醚醋酸酯:20%~40%;乙二醇丁醚:20%~40%。所述的混合树脂由以下重
量百分比的成分组成:丙稀酸树脂:60%~80%;异丁基醇:5%~10%;甲基异丁酮:
5%~10%;其余为芳香烃。所述的消泡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组成:硅树脂聚合物:
10%~30%;羟基乙酸乙酯:5%~10%;乙二醇丁醚:0.5%~2%;其余为溶剂;所述
的有机溶剂为酮类有机溶剂。本发明中采用的导电碳黑为导电碳黑600J,它的PH值为
7.0-10.0;比重为1.25-1.45g/cm3,将导电碳黑粉碎并过800目。所述的分散剂为分散
剂-D2000,组成分散剂的丙稀酸共聚物为改性丙烯酸嵌段共聚物;分散剂的比重为
1.02g/cm3(20℃)。其中混合树脂为混合树脂-DNA700,组成混合树脂的芳香烃有二甲苯、
甲苯和重芳烃等,所述混合树脂的粘度为65~75cps,比重为为0.98~1.3g/cm3;所述
的消泡剂为消泡剂-BYK052,组成消泡剂的溶剂有汽油、柴油等;其中消泡剂的比重在20℃
的条件下为0.82g/cm3。粘度为90~120cps;所述的酮类有机溶剂有丁酮、丙酮等。

保护层

保护层4材料由热塑性硫化橡胶材料加入导电剂构成,热塑性硫化橡胶为EPDM/PP
体系或NBR/PP体系,导电剂为导电炭黑,导电炭黑的用量为热塑性硫化橡胶的1%~10%
(质量份),将导电碳黑粉碎并过800目。

热塑性硫化橡胶(Thermoplastic Vulcanizate,简称TPV)也称为热塑性动态硫化橡
胶(Thermoplastic Dyamic Vulcanizate)是一种兼具有热塑性塑料的加工便利性和硫化
橡胶的高弹性的高分子材料;热塑性硫化橡胶具有以下优点:免硫化,制品成型工艺简
单,加工生产效率高、能耗低;性能范围宽广;材料可多次加工和回收利用,大大节约
了石油资源。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
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
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
效实施例。故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之形状、构造及原理所作
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一种充电辊的生产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种充电辊的生产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种充电辊的生产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充电辊的生产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充电辊的生产方法.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819204 A (43)申请公布日 2012.12.12 CN 102819204 A *CN102819204A* (21)申请号 201210285605.0 (22)申请日 2012.08.12 G03G 15/02(2006.01) (71)申请人 刘江 地址 528200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简平 路 1 号天安南海数码新城天佑创富大 厦 601602 单元 (72)发明人 刘江 (54) 发明名称 一种充电辊的生产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充电辊生产方法 : 将芯轴 放置在模具中, 往模具内注入导电性树酯进行 发泡处理, 发泡后的导电性。

2、树酯固化在芯轴表面 形成弹性层, 将作充电辊电阻层的材料熔融并 雾化, 雾化后静止 10 25 秒, 在上层雾化状材 料中放进芯轴与发泡导电性树酯的结合体, 利用 静电吸附原理使该结合体的发泡导电性树酯层表 面吸附雾化状的电阻层材料, 待吸附到的电阻 层材料厚度达到 1 50m 后, 进行固化处理, 将作充电辊保护层的材料熔融并雾化, 雾化后 静止1025秒, 在上层雾化状材料中放进芯轴与 发泡导电性树酯的结合体, 利用静电吸附使结合 体的电阻层吸附雾化状的保护层材料, 待吸附 到的保护层材料厚度达到150m后, 进行固化 处理。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6 页 附。

3、图 1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6 页 附图 1 页 1/1 页 2 1. 一种充电辊的生产方法, 其步骤如下 : 将芯轴放置在模具中, 往模具内注入导 电性树酯进行发泡处理, 发泡后的导电性树酯固化在芯轴表面形成弹性层, 将作充电辊 电阻层的材料熔融并雾化, 雾化后静止1025秒, 在上层雾化状材料中放进芯轴与发泡 导电性树酯的结合体, 利用静电吸附原理使该结合体的发泡导电性树酯层表面吸附雾化状 的电阻层材料, 待吸附到的电阻层材料厚度达到 1 50m 后, 进行固化处理, 将作充 电辊保护层的材料熔融并雾化, 雾化后静止1。

4、025秒, 在上层雾化状材料中放进芯轴与 发泡导电性树酯的结合体, 利用静电吸附原理使该结合体的电阻层吸附雾化状的保护层材 料, 待吸附到的保护层材料厚度达到 1 50m 后, 进行固化处理得到最终充电辊产品。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充电辊的生产方法, 其特征在于 : 电阻层和保护层材料 在雾化静止1025秒后, 对各自下层体积较大的雾化材料进行粉碎处理, 然后送回各自的 上层处。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一种充电辊的生产方法, 其特征在于 : 粉碎处理是通过超声 波粉碎、 磁力共振粉碎或激光粉碎。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819204 A 2 1/6 页 3 一种充。

5、电辊的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充电辊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 0002 充电辊在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中, 是负责对感光鼓表面进行充电, 使感光鼓表 面带电, 实现曝光后感光鼓表面形成静电潜像, 要实现对感光鼓充电, 要求充电辊与感光鼓 接触压合, 这对充电辊弹性、 表面硬度、 粗糙度和带电特性都有特殊要求。 0003 充电辊由芯轴轴、 导电树脂弹性层、 电阻层、 保护层构成。而导电树脂弹性层既 提供充电回路, 又提供了充电辊对感光鼓表面的压力, 电阻层的作用是限制从充电辊到感 光鼓的充电电流。充电辊的作用是抹除感光鼓上残留的电子文字、 图像, 并对鼓表面充 上 -10。

6、0v 的电荷。工作时, 在充电辊和感光鼓之间施加了直流高压和交流高压, 两者叠加。 在交流的峰值时刻, 充电辊就把电荷转移到感光鼓上, 形成一条带状充电区。 0004 生产具有上述特性的充电辊, 传统的方法是把芯轴放进模具内, 然后往模腔内注 入树脂进行发泡处理, 使芯轴表面粘附一层导电树脂弹性层, 然后再把芯轴和导电性树脂 弹性层的结合体放置到另一模具内, 注入电阻层材料, 待电阻层材料固化后, 再把由芯轴、 导电树脂弹性层和电阻层的结合体放置到另一模具内, 往该模具内注入保护层材料, 固化 后得到表面硬度、 粗糙度和带电特性都复合要求的充电辊。 但这种生产方法需要两套模具、 还要进行打磨处。

7、理, 增加了生产成本外, 还增加了生产步骤, 降低生产效率。 更为严重的是, 电阻层和保护层材料在模具内熔融状态下, 在固化前重量较重的粒子、 分子会下层至模腔 底部, 这样在固化后, 电阻层和保护层的物理特性, 特别是电学特性会很不均匀, 导致充电 辊对感光鼓充电不均匀。 发明内容 : 0005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 提供一种效率高、 成本低、 可提高 充电辊电学性能的充电辊生产方法。 0006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 一种充电辊的生产方法, 其 步骤如下 : 将芯轴放置在模具中, 往模具内注入导电性树酯进行发泡处理, 发泡后的导 电性树酯固化。

8、在芯轴表面形成弹性层, 将作充电辊电阻层的材料熔融并雾化, 雾化后 静止1025秒, 在上层雾化状材料中放进芯轴与发泡导电性树酯的结合体, 利用静电吸附 原理使该结合体的发泡导电性树酯层表面吸附雾化状的电阻层材料, 待吸附到的电阻层 材料厚度达到 1 50m 后, 进行固化处理, 将作充电辊保护层的材料熔融并雾化, 雾 化后静止1025秒, 在上层雾化状材料中放进芯轴与发泡导电性树酯的结合体, 利用静电 吸附原理使该结合体的电阻层吸附雾化状的保护层材料, 待吸附到的保护层材料厚度达 到 1 50m 后, 进行固化处理得到最终充电辊产品。 0007 电阻层和保护层材料在雾化静止 10 25 秒后。

9、, 对各自下层体积较大的雾化材料 进行粉碎处理, 然后送回各自的上层处。 说 明 书 CN 102819204 A 3 2/6 页 4 0008 粉碎处理是通过超声波粉碎、 磁力共振粉碎或激光粉碎。 0009 采用本技术方案后,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 利用雾化和静电吸附原理, 使发泡导电 性树脂层表面覆盖电阻层和保护层, 不用通过模具成型, 减少模具的投入, 而且经过雾化后 的电阻层和保护层材料粒度非常小, 得到的保护层的粗糙度已经满足要求, 可以省去打磨 工序, 提高生产效率。另外, 电阻层和保护层内的各成分分布非常均匀, 导致它们的电学性 能得到非常大的优化。充电辊表面带电非常均匀, 从。

10、而提高对感光鼓充电的均匀性。 附图说明 : 0010 图 1 为本发明充电辊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 0011 下面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2 本实施例的充电辊的生产方法, 其步骤如下 : 将芯轴 1 放置在模具中, 往模具 内注入导电性树酯进行发泡处理, 发泡后的导电性树酯固化在芯轴 1 表面形成弹性层, 将作充电辊电阻层的材料熔融并雾化, 雾化后静止1025秒, 在上层雾化状材料中放进 芯轴与发泡导电性树酯的结合体, 利用静电吸附原理使该结合体的发泡导电性树酯层表面 吸附雾化状的电阻层材料, 同时, 对下层体积较大的雾化电阻层材料进行粉碎处理, 然后送 回上层处, 粉碎处理是。

11、通过超声波粉碎、 磁力共振粉碎或激光粉碎, 待吸附到的电阻层材 料厚度达到 1 50m 后, 进行固化处理, 固化时间为 10 分钟 30 分钟, 固化温度为 80 180, 将作充电辊保护层的材料熔融并雾化, 雾化后静止1025秒, 在上层雾化状材 料中放进芯轴与发泡导电性树酯的结合体, 利用静电吸附原理使该结合体的电阻层吸附雾 化状的保护层材料, 同时, 对下层体积较大的雾化保护层材料进行粉碎处理, 然后送回上层 处, 粉碎处理是通过超声波粉碎、 磁力共振粉碎或激光粉碎, 待吸附到的保护层材料厚度 达到 1 50m 后, 进行二次固化处理得到最终充电辊产品, 二次固化的条件为固化温度 50。

12、 180, 固化时间 20 60 分钟。 0013 导电弹性层既提供了充电回路, 又提供了充电辊对感光鼓表面的压力, 电阻层的 作用是限制从充电辊到光导体的充电电流, 防止因电阻层有小的缺陷而产生过电流造成电 压下降。保护层的作用是保护充电辊本身和光导体表面不受损伤, 不粘墨粉。 0014 芯轴 1 在本实施例中为圆柱状, 但可为中空圆筒状。 0015 通常使用具有施加的电偏压或接地的充电辊。因而, 芯轴 1 为支撑构件, 并且优选 由导电性材料制成以使至少芯轴 1 的表面为导电性的。因此, 在芯轴 1 中, 至少外周面由导 电性材料制成, 所述导电性材料足以施加预定电压至在外周面上形成的弹性。

13、层2。 作为具体 芯轴 1 的结构, 可示例以下 : 0016 由金属和合金之一如 Al、 Cu 合金或 SUS 制成的芯轴 ; 0017 由具有设置有镀 Cr 或 Ni 表面的铁制成的芯轴 ; 和 0018 由具有设置有镀 Cr 或 Ni 表面的合成树脂制成的芯轴。 0019 在用于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的充电辊中, 通常, 芯轴 11 具有 4mm 至 10mm 的外径 是适当的。 0020 弹性层 说 明 书 CN 102819204 A 4 3/6 页 5 0021 弹性层 2 为具有独立气泡结构的发泡体, 本发明中优选使用聚氨脂泡沫塑料。作 为用于形成所述聚氨脂泡沫塑料的聚氨酯原料, 。

14、只要是在树脂中含有氨基甲酸酯键的材 料, 就没有特别的限制。 作为构成聚氨酯原料的聚异氰酸酯, 可以使用芳香族异氰酸酯或其 衍生物、 脂肪族异氰酸酯或其衍生物、 脂环族异氰酸酯或其衍生物。其中, 优选芳香族异氰 酸酯或其衍生物, 特别适宜使用甲苯二异氰酸酯或其衍生物、 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或其衍 生物。 作为甲苯二异氰酸酯或其衍生物, 使用粗制甲苯二异氰酸酯或其衍生物、 2, 4-甲苯二 异氰酸酯、 2, 6- 甲苯二异氰酸酯、 2, 4- 甲苯二异氰酸酯与 2, 6- 甲苯二异氰酸酯的混合物 ; 以上这些的脲改性物、 缩二脲改性物、 碳化二亚胺改性物、 用多元醇等改性的聚氨酯改性物 等。 作为。

15、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或其衍生物, 例如, 可以使用将二氨基二苯基甲烷或其衍生物 光气化而得到的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或其衍生物。作为二氨基二苯基甲烷的衍生物, 其 有多核体等, 可以使用由二氨基二苯基甲烷得到的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 由二氨基二 苯基甲烷的多核体得到的聚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等。 关于聚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的官 能团数, 通常使用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与各种官能团数的聚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的 混合物, 平均官能团数优选为 2.05 4.00, 更优选为 2.50 3.50。此外, 还可以使用将这 些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或其衍生物经改性得到的衍生物, 例如, 可以使用以多元醇等改 性。

16、的聚氨酯改性物、 通过形成脲二酮得到的二聚体、 异氰尿酸酯改性物、 碳酰亚胺 / 尿烷亚 胺改性物、 脲基甲酸酯改性物、 脲改性物、 缩二脲改性物等。 此外, 还可以将多种二苯基甲烷 二异氰酸酯或其衍生物混合后使用。 0022 作为构成聚氨酯原料的多元醇成分, 可以使用将环氧乙烷与环氧丙烷加成聚合得 到的聚醚多元醇、 聚四亚甲基醚乙二醇、 将酸成分与乙二醇成分缩合得到的聚酯多元醇、 将 己内酯开环聚合得到的聚酯多元醇、 聚碳酸酯二醇等。环氧乙烷与环氧丙烷加成聚合得到 的聚醚多元醇, 例如可以列举以水、 丙二醇、 乙二醇、 甘油、 三羟甲基丙烷、 己三醇、 三乙醇 胺、 双甘油、 季戊四醇、 乙。

17、二胺、 甲基葡糖苷、 芳香族二胺、 山梨糖醇、 蔗糖、 磷酸等为起始物 质, 将环氧乙烷与环氧丙烷加成聚合得到的物质, 特别适宜以水、 丙二醇、 乙二醇、 甘油、 三 羟甲基丙烷、 己三醇为起始物质得到的物质。对于加成的环氧乙烷与环氧丙烷的比率或微 观结构, 优选环氧乙烷的比例为 2 95 重量, 更优选为 5 90 重量。特别优选使用在 末端加成有环氧乙烷的物质。 此外, 分子链中的环氧乙烷与环氧丙烷的排列优选是无规的。 该聚醚多元醇的分子量在以水、 丙二醇、 乙二醇为起始物质的情况下得到 2 官能团, 优选重 均分子量在 300 6000 的范围内, 特别优选在 400 3000 的范围内。

18、。此外, 在以甘油、 三 羟甲基丙烷、 己三醇为起始物质的情况下得到 3 官能团, 优选重均分子量在 900 9000 的 范围内, 特别优选在 1500 6000 的范围。此外, 还可以将 2 官能团的多元醇和 3 官能团的 多元醇适当混合后使用。 0023 聚四亚甲基醚二醇, 例如优选使用通过四氢呋喃的阳离子聚合得到的、 重均分子 量为 400 4000, 特别优选为 650 3000 的聚四亚甲基醚二醇。此外, 还优选混合不同分 子量的聚四亚甲基醚二醇。此外, 还可以使用进一步共聚环氧乙烷与环氧丙烷等环氧烷烃 得到的聚四亚甲基醚二醇。还优选将聚四亚甲基醚二醇、 与将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加成。

19、聚 合得到的聚醚多元醇混合使用, 在这种情况下, 按重量比计, 聚四亚甲基醚二醇与环氧乙烷 和环氧丙烷加成聚合得到的聚醚多元醇的比例优选在 95 5 20 80 的范围内使用, 特 别优选在 90 10 50 50 的范围内使用。此外, 在使用上述多元醇成分的同时, 还可以 说 明 书 CN 102819204 A 5 4/6 页 6 并用多元醇经丙烯腈改性得到的聚合物多元醇、 多元醇上加成三聚氰胺得到的多元醇、 丁 二醇等二醇类、 三羟甲基丙烷等多元醇、 或它们的衍生物。 0024 此外, 还可以预先利用聚异氰酸酯使多元醇预聚化, 作为该方法, 可以列举以下所 述的方法 : 将多元醇与聚异氰。

20、酸酯放入适当的容器中, 充分搅拌, 在 30 90, 更优选在 4070下, 保温6240小时, 更优选保温2472小时。 在这种情况下, 优选调节多元醇 与聚异氰酸酯成分量的比率, 使所得到的预聚物的异氰酸酯含有率为 4 30 重量, 更优 选为615重量。 如果异氰酸酯的含有率小于4重量, 则恐怕会损害预聚物的稳定性, 在贮藏中预聚物完全固化, 无法供于使用。此外, 如果异氰酸酯的含有率超过 30 重量, 则 未被预聚化的聚异氰酸酯的含量增加, 该聚异氰酸酯与在后面的聚氨酯固化反应中使用的 多元醇成分通过与未经预聚化反应的一步反应制法类似的反应机理固化, 因此使用预聚法 的效果降低。 作为。

21、使用预先利用聚异氰酸酯使多元醇预聚化了的异氰酸酯成分时的多元醇 成分, 除了上述多元醇成分以外, 还可以使用乙二醇、 丁二醇等二醇类、 三羟甲基丙烷、 山梨 糖醇等多元醇类、 或它们的衍生物。 0025 在聚氨酯原料中, 可以添加离子导电剂或电子导电剂等导电剂、 碳黑或无机碳酸 盐等填充材料、 苯酚或苯胺等抗氧化剂、 低摩擦化剂、 电荷调整剂等。作为离子导电剂的例 子, 可以列举四乙基铵、 四丁基铵、 十二烷基三甲基铵 ( 例如月桂基三甲基铵 )、 十六烷基三 甲基铵、 十八烷基三甲基铵 ( 例如硬脂基三甲基铵 )、 苄基三甲基铵、 改性脂肪酸二甲基乙 铵等的高氯酸盐、 氯酸盐、 盐酸盐、 溴。

22、酸盐、 碘酸盐、 氟硼酸盐、 硫酸盐、 乙基硫酸盐、 羧酸盐、 磺酸盐等的铵盐 ; 锂、 钠、 钾、 钙、 镁等碱金属或碱土类金属的高氯酸盐、 氯酸盐、 盐酸盐、 溴 酸盐、 碘酸盐、 氟硼酸盐、 三氟甲基硫酸盐、 磺酸盐等。 此外, 作为电子导电剂的例子, 可以列 举科琴黑、 乙炔黑等导电性碳 ; SAF、 ISAF、 HAF、 FEF、 GPF、 SRF、 FT、 MT 等橡胶用碳 ; 进行了氧 化处理的油墨用碳、 热分解碳、 天然石墨、 人造石墨 ; 氧化锡、 氧化钛、 氧化锌等导电性金属 氧化物 ; 镍、 铜、 银、 锗等金属等。这些导电剂可以单独使用, 也可以混合 2 种或 2 种以。

23、上使 用。对其混合量没有特别的限定, 可以根据期望进行适当选择, 通常, 相对于 100 重量份聚 氨酯原料, 为 0.1 40 重量份, 优选为 0.3 20 重量份的比例。 0026 作为在聚氨酯原料的固化反应中使用的催化剂, 可以列举三乙胺、 二甲基环己胺 等一元胺类 ; 四甲基乙二胺、 四甲基丙二胺、 四甲基己二胺等二胺类 ; 五甲基二亚乙基三 胺、 五甲基二亚丙基三胺、 四甲基胍等三胺类 ; 三亚乙基二胺、 二甲基哌嗪、 甲基乙基哌嗪、 甲基吗啉、 二甲基氨基乙基吗啉、 二甲基咪唑等环状胺类 ; 二甲基氨基乙醇、 二甲基氨基乙 氧基乙醇、 三甲基氨基乙基乙醇胺、 甲基羟基乙基哌嗪、 。

24、羟基乙基吗啉等醇胺类 ; 双 ( 二甲 基氨基乙基)醚、 乙二醇二(二甲基)氨基丙醚等醚胺类 ; 辛酸亚锡、 二丁基锡二乙酸盐、 二 丁基锡二月桂酸盐、 二丁基锡硫醇盐、 二丁基锡硫代羧酸盐、 二丁基锡二马来酸盐、 二辛基 锡硫醇盐、 二辛基锡硫代羧酸盐、 苯基汞丙酸盐、 辛烯酸铅等有机金属化合物等。这些催化 剂可以单独使用, 也可以将二种或二种以上组合使用。 0027 在本发明中, 为了使泡沫塑料材料的单元稳定, 优选在聚氨酯原料中混合硅氧烷 整泡剂、 各种表面活性剂。作为硅氧烷整泡剂, 适宜使用二甲基聚硅氧烷 - 聚氧烯烃共聚物 等, 特别优选使用由分子量为 350 15000 的二甲基聚。

25、硅氧烷部分与分子量为 200 4000 的聚氧烯烃部分组成的共聚物。 聚氧烯烃部分的分子结构优选为环氧乙烷加聚物或环氧乙 烷与环氧丙烷共加聚物, 还优选其分子末端为环氧乙烷。 作为表面活性剂, 可以列举阳离子 说 明 书 CN 102819204 A 6 5/6 页 7 性表面活性剂、 阴离子性表面活性剂、 两性表面活性剂等离子类表面活性剂或各种聚醚、 各 种聚酯等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硅氧烷整泡剂或各种表面活性剂的混合量, 相对于 100 重 量份聚氨酯原料, 优选为 0.1 10 重量份, 更优选为 0.5 5 重量份。 0028 本发明中使用的聚氨脂泡沫塑料的密度优选为 0.2 0.8g/。

26、cm3, 更优选为 0.3 0.6g/cm3。此外, 聚氨脂泡沫塑料的 Asker C( 橡硬度计 C) 硬度优选为 15 70, 更优选 为 15 45。在本发明中, 作为将聚氨酯原料预先发泡的方法, 可以使用目前使用的机械 发泡法、 水发泡法、 发泡剂发泡法等方法, 从得到具有密度为0.20.8g/cm3, asker C硬度 为 20 65的独立气泡结构的聚氨酯的观点出发, 优选使用在混入惰性气体的同时, 通过 机械搅拌进行发泡的机械发泡法。其中, 在机械发泡法中使用的惰性气体只要是在聚氨酯 反应中惰性的气体就可以, 除了氦气、 氩气、 氙气、 氡气、 氪气等狭义的惰性气体以外, 还可 。

27、以列举氮气、 二氧化碳、 干燥空气等不与聚氨酯原料反应的气体。 将发泡的聚氨酯原料注入 金属模具中, 通过固化, 从而可以得到在与金属模具相接触的部分上形成自表层 ( 薄的层 状覆膜 ) 的聚氨脂泡沫塑料。此时, 可以通过利用氟树脂涂覆金属模具内表面等的方法, 对 金属模具赋予脱模性。 0029 此外, 对弹性层2的成形条件没有特别的限定, 在通常的条件下进行, 例如在15 80, 优选在 20 65范围的温度下使聚氨酯原料开始发泡, 将其向设置了芯轴 1 的金属 模具内注入完毕后, 在 70 120左右的温度下进行固化, 接着, 通过脱模, 从而可以得到 弹性层 2。 0030 电阻层 00。

28、31 电阻层 3 由下述重量份的成分制成 : 导电碳黑 : 6 10 份 ; 分散剂 : 20 40 份 ; 混 合树脂 : 200 350 份 ; 二氧化硅 : 3 7 份 ; 聚乙稀 : 0.1 0.5 份 ; 消泡剂 : 1 5 份 ; 有 机溶剂 : 300 600 份。 0032 作为优选, 所述的分散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组成 : 丙稀酸共聚物 : 30 50 ; 丙二醇甲醚醋酸酯 : 20 40 ; 乙二醇丁醚 : 20 40。所述的混合树脂由以 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组成 : 丙稀酸树脂 : 60 80 ; 异丁基醇 : 5 10 ; 甲基异丁 酮 : 5 10 ; 其余为芳香烃。

29、。所述的消泡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组成 : 硅树脂聚合 物 : 10 30 ; 羟基乙酸乙酯 : 5 10 ; 乙二醇丁醚 : 0.5 2 ; 其余为溶剂 ; 所 述的有机溶剂为酮类有机溶剂。本发明中采用的导电碳黑为导电碳黑 600J, 它的 PH 值为 7.0-10.0 ; 比重为 1.25-1.45g/cm3, 将导电碳黑粉碎并过 800 目。所述的分散剂为分散 剂 -D2000, 组成分散剂的丙稀酸共聚物为改性丙烯酸嵌段共聚物 ; 分散剂的比重为 1.02g/ cm3(20 )。其中混合树脂为混合树脂 -DNA700, 组成混合树脂的芳香烃有二甲苯、 甲苯和 重芳烃等, 所述混合树脂的。

30、粘度为 65 75cps, 比重为为 0.98 1.3g/cm3 ; 所述的消泡剂 为消泡剂 -BYK052, 组成消泡剂的溶剂有汽油、 柴油等 ; 其中消泡剂的比重在 20的条件下 为 0.82g/cm3。粘度为 90 120cps ; 所述的酮类有机溶剂有丁酮、 丙酮等。 0033 保护层 0034 保护层 4 材料由热塑性硫化橡胶材料加入导电剂构成, 热塑性硫化橡胶为 EPDM/ PP 体系或 NBR/PP 体系, 导电剂为导电炭黑, 导电炭黑的用量为热塑性硫化橡胶的 1 10 ( 质量份 ), 将导电碳黑粉碎并过 800 目。 0035 热塑性硫化橡胶 (Thermoplastic V。

31、ulcanizate, 简称 TPV) 也称为热塑性动态硫 说 明 书 CN 102819204 A 7 6/6 页 8 化橡胶 (Thermoplastic Dyamic Vulcanizate) 是一种兼具有热塑性塑料的加工便利性和 硫化橡胶的高弹性的高分子材料 ; 热塑性硫化橡胶具有以下优点 : 免硫化, 制品成型工艺 简单, 加工生产效率高、 能耗低 ; 性能范围宽广 ; 材料可多次加工和回收利用, 大大节约了 石油资源。 0036 以上所述, 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 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 任 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 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 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 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 施例。 故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 依据本发明之形状、 构造及原理所作的等效变 化, 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说 明 书 CN 102819204 A 8 1/1 页 9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819204 A 9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摄影术;电影术;利用了光波以外其他波的类似技术;电记录术;全息摄影术〔4〕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