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护颈装置.pdf

上传人:r5 文档编号:4573640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428.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214658.4

申请日:

2010.07.01

公开号:

CN102309201A

公开日:

2012.01.11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A47G 9/10申请公布日:20120111|||公开

IPC分类号:

A47G9/10

主分类号:

A47G9/10

申请人:

吴亚军

发明人:

吴亚军

地址:

322100 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市吴宁镇月亮湾小区C39幢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代理人:

尉伟敏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携式护颈装置,包括围颈气囊及与围颈气囊相通的枕颈气囊,围颈气囊与枕颈气囊均由两层囊膜通过周边连接封闭形成,围颈气囊为长条状扁平结构,枕颈气囊通过铰接条铰接在围颈气囊一侧的气囊面上,铰接条上设有连通围颈气囊与枕颈气囊的气流通道,围颈气囊与枕颈气囊为一体化的结构,围颈气囊上设有充气口。它有效地解决了现有的颈部保护装置缺少横向支撑结构、无法帮助旅行者减轻旅途疲劳的问题,也解决了现有技术的颈椎保护装置外形怪异、无法在旅行途中使用的问题,本发明结构简单、外形美观、适应性广,在旅行途中使用,可以显著的减轻旅途疲劳、提升旅行质量。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便携式护颈装置, 其特征是 : 包括围颈气囊 (1) 及与围颈气囊相通的枕颈气囊 (2) , 围颈气囊与枕颈气囊均由两层囊膜通过周边连接封闭形成, 围颈气囊为长条状扁平结 构, 枕颈气囊通过铰接条 (3) 铰接在围颈气囊一侧的气囊面 (4) 上, 其铰接轴的轴线方向在 围颈气囊的宽度方向上, 铰接条上设有连通围颈气囊与枕颈气囊的气流通道 (5) , 围颈气囊 与枕颈气囊为一体化的结构, 围颈气囊上设有充气口 (6) 。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便携式护颈装置, 其特征在于构成围颈气囊的两层囊膜之间 设有片状结构的连接带 (7) , 连接带的长度相等, 连接带的宽度方向与围颈气囊的宽度方向 一致, 围颈气囊呈板状结构。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便携式护颈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枕颈气囊为一个, 枕颈 气囊的宽度与围颈气囊的宽度相适配, 枕颈气囊的长度是围颈气囊长度的 25% 至 45%, 铰 接条设置在枕颈气囊的一端端部, 围颈气囊与枕颈气囊充气时, 围颈气囊与枕颈气囊构成 T 形结构, 枕颈气囊朝围颈气囊的中心方向转动与围颈气囊叠合时, 气流通道关闭, 枕颈气囊 位于围颈气囊的中部位置。
4: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便携式护颈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枕颈气囊的两层囊膜之间 设有片状结构的连接条 (8) , 连接条的长度相等, 连接条的宽度方向与围颈气囊的宽度方向 一致, 枕颈气囊为等厚结构, 枕颈气囊的厚度是围颈气囊厚度的 1 至 3 倍。
5: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便携式护颈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枕颈气囊的两层囊膜之间 设有片状结构的连接条, 靠近枕颈气囊中部的连接条其长度小于枕颈气囊两头的连接条, 枕颈气囊呈枕形结构。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便携式护颈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枕颈气囊为两个, 对称 设置在围颈气囊上, 枕颈气囊的宽度与围颈气囊的宽度相适配, 枕颈气囊的长度是围颈气 囊长度的 10% 至 20%, 铰接条设置在枕颈气囊的一端端部, 围颈气囊与枕颈气囊充气时, 围 颈气囊与枕颈气囊构成 Π 形结构, 枕颈气囊朝围颈气囊的中心方向转动与围颈气囊叠合 时, 气流通道关闭, 枕颈气囊位于围颈气囊的中部且两个枕颈气囊的接近端距离是围颈气 囊厚度的 0.3 至 0.8 倍。
7: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便携式护颈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枕颈气囊为等厚结构, 枕颈气囊的厚度是围颈气囊厚度的 1 至 3 倍。
8: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便携式护颈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铰接条由围颈气囊与枕 颈气囊连接处的囊膜构成, 铰接条在围颈气囊宽度方向上的长度不大于围颈气囊的宽度, 铰接条的宽度不大于枕颈气囊的厚度。
9: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或 3 或 4 或 5 或 6 或 7 或 8 所述的便携式护颈装置, 其特征在 于围颈气囊中部呈拱形结构, 枕颈气囊铰接在拱形结构拱脚处的气囊面上。
10: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或 3 或 4 或 5 或 6 或 7 或 8 所述的便携式护颈装置, 其特征在 于围颈气囊与枕颈气囊外设有护套 (9) , 护套与围颈气囊及枕颈气囊充气后的外形结构相 适配, 围颈气囊的护套两端设有连接结构 (10) , 枕颈气囊的护套末端及围颈气囊护套的相 对应位置设有固定结构 (11) 。

说明书


便携式护颈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肢体支撑装置, 尤其是涉及一种可以减轻旅途疲劳、 携带与使用 方便的便携式护颈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外出旅游的人越来越多, 而人们在旅行时, 通常需 要长时间地坐车, 同时由于旅途劳累, 旅行者坐车时通常会睡觉休息, 而人在上身基本直立 的状态下睡着时, 其颈部对头部的支撑力度不够, 导致旅行者头部歪斜, 容易引起 “落枕” 等 颈部症状, 尤其对于自身存在颈部疾病的旅行者来说, 这个问题更为严重, 此时如果能够对 颈部提供足够的倚靠, 就可以确保颈部的完全放松, 从而有效地减轻旅途的疲劳。 现有技术 的颈部保护装置无论是单独结构还是设置在衣领上的结构, 都是出于治疗颈椎疾病或者说 为长时间伏案工作等相对固定姿势的人群提供颈部保护的考虑, 具体到结构上, 现有技术 的颈椎保护装置本质上只是一种颈部的纵向支撑装置, 它可以使人体头部的重量通过支撑 装置传递到肩部, 从而减轻对人体颈部的压力。 另外, 一般汽车座椅的头枕与头部的接触面 只是于局部抵靠, 缺少对颈部的支撑, 因此单一的颈部纵向支撑结构难以满足人们要求。 虽 然现有技术中也有一些类似游泳圈的颈椎保护装置可以提供相应颈部的支撑, 但这类体积 硕大、 外形怪异的颈椎保护装置显然难以在旅途中使用。公开日为 2008 年 10 月 8 日, 公开 号为 CN 101278868A 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便携充气式颈椎牵引器, 它有一个由上下 两片囊膜组成的气囊, 气囊成拱形, 两翼向两边伸展, 伸展部分的长度不一致。 气囊的内侧, 两片囊膜之间有 9 行, 每行 4 条的连接筋连接。这些连接筋的长度相等, 分布均匀, 并在囊 膜的中间部位。 气囊上设有一个充气口, 充气口下侧设有一个压力阀, 充气口的上侧设有盖 帽。气囊外侧设有一个装饰套, 装饰套在气囊延伸部分较短的一边有加长部分。加长部分 的一侧设有粘接绒, 并于设在另一端延伸部分的另一侧的粘接绒相对应。将两端的粘接绒 相连接, 就形成一个环形结构, 绕于颈部, 充入气体, 就可以达到治疗颈椎病的效果。 该专利 只是一种颈部的纵向支撑装置, 使用它虽然可以缓解旅行者睡觉时头部歪斜的问题, 但由 于缺少颈部位置在横向支撑结构, 使用者睡觉时颈部缺少横向倚靠, 因此作用十分有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的颈部保护装置缺少横向支撑结构、 无法帮助旅行者减轻旅途 疲劳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可以减轻旅途疲劳、 携带与使用方便的便携式护颈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的颈椎保护装置外形怪异、 无法在旅行途中 使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 外形美观的便携式护颈装置。
     本发明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所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为 : 一种便携式护颈装置, 包 括围颈气囊及与围颈气囊相通的枕颈气囊, 围颈气囊与枕颈气囊均由两层囊膜通过周边连 接封闭形成, 围颈气囊为长条状扁平结构, 枕颈气囊通过铰接条铰接在围颈气囊一侧的气 囊面上, 其铰接轴的轴线方向在围颈气囊的宽度方向上, 铰接条上设有连通围颈气囊与枕 颈气囊的气流通道, 围颈气囊与枕颈气囊为一体化的结构, 围颈气囊上设有充气口。 在围颈 气囊的气囊面上铰接枕颈气囊, 旅行者坐车时, 可以将围颈气囊围在颈部位置并加以固定, 同时将枕颈气囊转动后与围颈气囊叠合后作为颈部枕头使用, 尤其是旅行者打算坐车睡觉 时, 带有枕颈气囊护颈装置尤为适用, 即使旅行者睡着, 由于围颈气囊将人体的头部相对固 定, 就不会出现头部因为自然下垂或弯斜而引起的 “落枕” 等颈部问题。另外, 枕颈气囊为 使用者的颈部提供了横向支撑结构, 避免了通常车枕只对头部提供倚靠, 缺少对乘坐者颈 部保护的问题, 旅行者坐车时可以放心睡觉, 从而使旅行者颈部彻底放松, 达到减轻旅途疲 劳、 提升旅行质量的目的。 长条状扁平结构的围颈气囊适合围住脖子, 为人体的颈部提供纵 向支撑, 而铰接在围颈气囊平面上的枕颈气囊只需转动后与围颈气囊叠合, 就可以作为颈 部枕头使用。铰接轴的轴线方向设置在围颈气囊的宽度方向上, 是考虑到围颈气囊使用时 其气囊面呈弧形结构, 这样围颈气囊形成弧形结构后不会阻碍枕颈气囊的转动。一体化结 构的围颈气囊与枕颈气囊均由上下两层囊膜热压而成, 由于铰接条上设有连通围颈气囊与 枕颈气囊的气流通道, 整个护颈装置只使用一个充气口, 这样的结构非常简洁, 使得护颈装 置的加工非常方便。 作为优选, 构成围颈气囊的两层囊膜之间设有片状结构的连接带, 连接带的长度 相等, 连接带的宽度方向与围颈气囊的宽度方向一致, 围颈气囊呈板状结构。 围颈气囊两层 囊膜之间设置等长度连接带可以使围颈气囊的结构为大体上的等厚结构, 保证使用者的舒 适感 ; 连接带的宽度方向与围颈气囊的宽度方向一致且连接带为片状结构有利于减小围颈 气囊放气折叠后的体积, 便于携带。
     作为优选, 枕颈气囊为一个, 枕颈气囊的宽度与围颈气囊的宽度相适配, 枕颈气囊 的长度是围颈气囊长度的 25% 至 45%, 铰接条设置在枕颈气囊的一端端部, 围颈气囊与枕颈 气囊充气时, 围颈气囊与枕颈气囊构成 T 形结构, 枕颈气囊朝围颈气囊的中心方向转动与 围颈气囊叠合时, 气流通道关闭, 枕颈气囊位于围颈气囊的中部位置。在充气状态下, 围颈 气囊与枕颈气囊构成相互基本垂直的结构, 这样在使用护颈装置时, 如果先将枕颈气囊部 分转动至与围颈气囊叠合后再充气, 由于铰接条上的气流通道被折弯后关闭, 则气体大部 分集中在围颈气囊内, 枕颈气囊内的气体很少, 高度很低 ; 而先充气后再转动枕颈气囊与围 颈气囊叠合, 则由于枕颈气囊进入足够的气体而高度较高, 使用者可以通过这一方法控制 枕颈气囊内的气体量, 从而控制枕颈气囊的高度, 达到满足每个使用者对枕头高度要求目 的。铰接条通常设置在枕颈气囊一端端部的中间或边缘位置, 以生产时工艺简便为设置原 则, 除此以外, 枕颈气囊也可以采用两个对称设置的结构形式。
     在采用单个枕颈气囊的方案中, 作为优选, 枕颈气囊的两层囊膜之间设有片状结 构的连接条, 连接条的长度相等, 连接条的宽度方向与围颈气囊的宽度方向一致, 枕颈气囊 为等厚结构, 枕颈气囊的厚度是围颈气囊厚度的 1 至 3 倍。在枕颈气囊的两层囊膜之间设 置片状结构的连接条, 则枕颈气囊的外形受到连接条的约束, 可以有效地控制枕颈气囊的 外形结构, 使其达到最佳使用效果, 片状结构的连接条有利于减小枕颈气囊放气折叠后的
     体积, 便于携带。连接条的长度相等使枕颈气囊成为基本等厚的结构。这种结构的枕颈气 囊在实际使用时由于紧贴围颈气囊而形成具有一定弧形的拱形结构, 拱形结构的凹面侧紧 贴围颈气囊, 而拱形结构的凸面侧通常可以与车椅上带有凹面结构的枕部相匹配, 从而达 到很好的使用效果。另外, 枕颈气囊也可以采用下面的结构 : 枕颈气囊的两层囊膜之间设有片状结构的连接条, 靠近枕颈气囊中部的连接条其长度 小于枕颈气囊两头的连接条, 枕颈气囊呈枕形结构。靠近枕颈气囊中部的连接带长度小于 枕颈气囊两头的连接带, 枕颈气囊呈枕形结构。 这种结构的枕颈气囊外形类似于枕头, 中间 较低而两侧较高, 具有固定头部、 防止头部的转动的作用。
     枕颈气囊采用两个对称设置的结构形式时, 作为优选, 枕颈气囊为两个, 对称设置 在围颈气囊上, 枕颈气囊的宽度与围颈气囊的宽度相适配, 枕颈气囊的长度是围颈气囊长 度的 10% 至 20%, 铰接条设置在枕颈气囊的一端端部, 围颈气囊与枕颈气囊充气时, 围颈气 囊与枕颈气囊构成 Π 形结构, 枕颈气囊朝围颈气囊的中心方向转动与围颈气囊叠合时, 气 流通道关闭, 枕颈气囊位于围颈气囊的中部且两个枕颈气囊的接近端距离是围颈气囊厚度 的 0.3 至 0.8 倍。和单个枕颈气囊一样, 在充气状态下, 两个枕颈气囊均与围颈气囊基本垂 直, 在使用护颈装置时, 如果先将枕颈气囊部分转动至与围颈气囊叠合后再充气, 由于铰接 条上的气流通道被折弯后关闭, 则气体大部分集中在围颈气囊内, 枕颈气囊内的气体很少, 高度很低 ; 而先充气后再转动枕颈气囊与围颈气囊叠合, 则由于枕颈气囊进入足够的气体 而高度较高, 使用者可以通过这一方法控制枕颈气囊内的气体量, 从而控制枕颈气囊的高 度, 达到满足每个使用者对枕头高度要求目的。 同时, 为了保证两个枕颈气囊在转动与围颈 气囊叠合后不出现重叠现象, 因此在需在两个枕颈气囊转动后的接近端之间留有一定的空 隙, 但该空隙也不宜过大, 以免影响使用效果。
     作为优选, 对称设置的枕颈气囊为等厚结构, 枕颈气囊的厚度是围颈气囊厚度的 1 至 3 倍。
     作为优选, 铰接条由围颈气囊与枕颈气囊连接处的囊膜构成, 铰接条在围颈气囊 宽度方向上的长度不大于围颈气囊的宽度, 铰接条的宽度不大于枕颈气囊的厚度。本发明 的铰接条直接由围颈气囊与枕颈气囊连接处的囊膜形成, 铰接条的宽度与铰接条在枕颈气 囊端部的所处位置有关, 这一宽度必须保证枕颈气囊在转动后可以与围颈气囊完全叠合, 具体地说, 当枕颈气囊转动与围颈气囊叠合后, 铰接条的宽度应保证铰接条上不存在枕颈 气囊与围颈气囊之间的拉力且铰接条折弯处的气流通道基本处于关闭状态。铰接条的长 度优选与围颈气囊的宽度相当, 这样围颈气囊与枕颈气囊可以采用公用的囊膜通过热压制 作, 简化了生产工艺。另外, 气流通道的位置优选设置在铰接条的中部, 气流通道位置的铰 接条不热压粘合, 在围颈气囊与枕颈气囊之间形成一通气结构。
     作为优选, 围颈气囊中部呈拱形结构, 枕颈气囊铰接在拱形结构拱脚处的气囊面 上。拱形结构的围颈气囊符合人体的生理结构特征, 考虑了人体颈部在结构上其后部位置 较高, 因此在围颈气囊上设置拱形结构与其匹配, 同时人体颈部其后部较长, 因此拱形结构 其拱顶部位的气囊宽度通常略大于拱形结构两端拱脚部位的气囊宽度, 因为在使用中, 拱 形结构其拱顶部位对应于颈的后部, 拱脚向两侧延伸部分的气囊对应于颈的前部, 围颈气 囊上的拱形结构部分通常设置在围颈气囊的中部。 而在拱脚附近的围颈气囊面上铰接枕颈 气囊, 枕颈气囊的长度可以与围颈气囊拱形结构部分的长度相适配, 这样枕颈气囊正好处于人体的颈后部。
     作为优选, 围颈气囊与枕颈气囊外设有护套, 护套的外形与围颈气囊及枕颈气囊 充气后的外形相适配, 围颈气囊的护套两端设有连接结构, 枕颈气囊的护套末端及围颈气 囊护套的相对应位置设有固定结构。护套的设置一是为了外形美观及使用舒适, 二是便于 清洗。围颈气囊护套两端设置的连接结构用于将围颈气囊固定在人体颈部位置, 通常由于 围颈气囊的长度与人的颈围适配, 因此, 围颈气囊上的护套通常设置延伸部分, 以方便连 接。 而枕颈气囊的护套末端及围颈气囊护套的相对应位置设置固定结构是用于将枕颈气囊 转动后固定在围颈气囊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 它有效地解决了现有的颈部保护装置缺少横向支撑结构、 无法帮助旅行者减轻旅途疲劳的问题, 也解决了现有技术的颈椎保护装置外形怪异、 无法 在旅行途中使用的问题, 本发明结构简单、 外形美观、 适应性广, 在旅行途中使用, 可以显著 的减轻旅途疲劳、 提升旅行质量。
     附图说明
     图 1 是本发明便携式护颈装置实施例 1 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 图 2 是本发明便携式护颈装置实施例 1 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 图 3 是本发明便携式护颈装置实施例 2 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 图 4 是本发明便携式护颈装置实施例 3 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 图 5 是本发明便携式护颈装置实施例 3 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 图 6 是本发明便携式护颈装置实施例 4 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 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 明。
     实施例 1 在图 1 所示的实施例 1 中, 一种便携式护颈装置, 包括围颈气囊 1 及与围颈气囊相通的 枕颈气囊 2, 枕颈气囊为一个, 枕颈气囊的宽度与围颈气囊的宽度相适配, 枕颈气囊的长度 是围颈气囊长度的 30%, 枕颈气囊为等厚结构, 其厚度是围颈气囊厚度的 1.5 倍。围颈气囊 与枕颈气囊均由两层囊膜通过周边连接封闭形成, 围颈气囊为长条状扁平结构, 枕颈气囊 通过其一端中部设置的铰接条 3 垂直铰接在围颈气囊一侧的气囊面 4 上, 其铰接轴的轴线 方向在围颈气囊的宽度方向上, 铰接条是由围颈气囊与枕颈气囊连接处的囊膜热压构成, 铰接条在围颈气囊宽度方向上的长度为围颈气囊的宽度的 90%, 铰接条的宽度为枕颈气囊 厚度的 50%。围颈气囊与枕颈气囊充气时, 围颈气囊与枕颈气囊构成 T 形结构, 铰接条上设 有连通围颈气囊与枕颈气囊的气流通道 5, 枕颈气囊朝围颈气囊的中心方向转动与围颈气 囊叠合时, 气流通道关闭, 此时枕颈气囊位于围颈气囊的中部位置 (见图 2) , 围颈气囊与枕 颈气囊为一体化的结构, 围颈气囊上设有充气口 6。
     实施例 2实施例 2 的围颈气囊及枕颈气囊如图 3 所示, 围颈气囊中部呈拱形结构, 构成围颈气囊 的两层囊膜之间设有片状结构的连接带 7, 连接带的长度相等, 连接带的宽度方向与围颈气 囊的宽度方向一致, 围颈气囊呈板状结构。 枕颈气囊为一个, 枕颈气囊的宽度与围颈气囊的 宽度相适配, 枕颈气囊的长度是围颈气囊长度的 40%, 枕颈气囊铰接在拱形结构拱脚处的气 囊面上, 枕颈气囊的两层囊膜之间设有片状结构的连接条 8, 连接条的长度相等, 连接条的 宽度方向与围颈气囊的宽度方向一致, 枕颈气囊为等厚结构, 枕颈气囊的厚度是围颈气囊 厚度的 2.5 倍, 其余和实施例 1 相同。
     在实施例 2 的基础上, 如果靠近枕颈气囊中部的连接条其长度小于枕颈气囊两头 的连接条, 枕颈气囊就形成枕形结构, 则构成新的实施例。
     实施例 3 在图 4 所示的实施例 3 中, 枕颈气囊为两个, 对称设置在围颈气囊上, 围颈气囊中部呈 拱形结构, 枕颈气囊的宽度与围颈气囊的宽度相适配, 枕颈气囊的长度是围颈气囊长度的 15%, 铰接条设置在枕颈气囊的一端中部, 枕颈气囊铰接在拱形结构拱脚处的气囊面上, 围 颈气囊与枕颈气囊充气时, 围颈气囊与枕颈气囊构成 Π 形结构, 枕颈气囊朝围颈气囊的中 心方向转动与围颈气囊叠合时, 气流通道关闭, 枕颈气囊位于围颈气囊的中部且两个枕颈 气囊的接近端距离是围颈气囊的厚度的一半 (见图 5) , 其余和实施例 1 相同。 实施例 4 实施例 4 的围颈气囊与枕颈气囊外设有护套 9(见图 6) , 护套与围颈气囊及枕颈气囊 充气后的外形结构相适配, 围颈气囊的护套两端设有连接结构 10, 枕颈气囊的护套末端及 围颈气囊护套的相对应位置设有固定结构 11, 这里的连接结构与固定结构均为相互适配的 粘扣带。
     另外, 实施例 4 在围颈气囊与枕颈气囊外设置护套的结构形式也可以在其他的结 构上采用, 护套与相应的围颈气囊及枕颈气囊充气后的外形结构相适配, 护套上设置相应 的连接及固定结构, 从而达到使用方便的目的。
     便携式护颈装置使用时, 先通过充气口对围颈气囊及枕颈气囊充气, 然后将围颈 气囊围在颈部位置并加以固定, 同时将枕颈气囊转动后与围颈气囊叠合, 则枕颈气囊相当 于颈部枕头, 这种护颈装置尤其适合在旅途中使用, 当旅行者坐车途中打算睡觉时, 由于围 颈气囊将人体的头部相对固定, 就不会出现头部因为自然下垂或弯斜而引起的 “落枕” 等颈 部问题, 而枕颈气囊为使用者的颈部提供了横向支撑结构, 避免了通常车枕只对头部提供 倚靠, 缺少对乘坐者颈部保护的问题, 从而使旅行者颈部彻底放松, 达到减轻旅途疲劳、 提 升旅行质量的目的。 带有护套的便携式护颈装置可以通过护套两头设置的连接结构将围颈 气囊固定在人体的颈部位置, 枕颈气囊转动后通过其护套末端及围颈气囊护套上相对应位 置的固定结构连接固定, 这样, 不但连接方便快捷, 同时通过护套的适当设计, 可以使护颈 装置外形美观、 使用舒适, 同时护套可以方便拆洗, 大大提高了便携式护颈装置实用性。
    

便携式护颈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便携式护颈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便携式护颈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便携式护颈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便携式护颈装置.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309201 A (43)申请公布日 2012.01.11 CN 102309201 A *CN102309201A* (21)申请号 201010214658.4 (22)申请日 2010.07.01 A47G 9/10(2006.01) (71)申请人 吴亚军 地址 322100 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市吴宁镇月 亮湾小区 C39 幢 (72)发明人 吴亚军 (74)专利代理机构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 司 33109 代理人 尉伟敏 (54) 发明名称 便携式护颈装置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携式护颈装置, 包括围 颈气囊及与围颈气囊相通的枕颈气囊,。

2、 围颈气囊 与枕颈气囊均由两层囊膜通过周边连接封闭形 成, 围颈气囊为长条状扁平结构, 枕颈气囊通过铰 接条铰接在围颈气囊一侧的气囊面上, 铰接条上 设有连通围颈气囊与枕颈气囊的气流通道, 围颈 气囊与枕颈气囊为一体化的结构, 围颈气囊上设 有充气口。它有效地解决了现有的颈部保护装置 缺少横向支撑结构、 无法帮助旅行者减轻旅途疲 劳的问题, 也解决了现有技术的颈椎保护装置外 形怪异、 无法在旅行途中使用的问题, 本发明结构 简单、 外形美观、 适应性广, 在旅行途中使用, 可以 显著的减轻旅途疲劳、 提升旅行质量。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3、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5 页 附图 3 页 CN 102309201 A1/1 页 2 1. 一种便携式护颈装置, 其特征是 : 包括围颈气囊 (1) 及与围颈气囊相通的枕颈气囊 (2) , 围颈气囊与枕颈气囊均由两层囊膜通过周边连接封闭形成, 围颈气囊为长条状扁平结 构, 枕颈气囊通过铰接条 (3) 铰接在围颈气囊一侧的气囊面 (4) 上, 其铰接轴的轴线方向在 围颈气囊的宽度方向上, 铰接条上设有连通围颈气囊与枕颈气囊的气流通道 (5) , 围颈气囊 与枕颈气囊为一体化的结构, 围颈气囊上设有充气口 (6) 。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便携式护颈装置, 其特征在于构成围颈。

4、气囊的两层囊膜之间 设有片状结构的连接带 (7) , 连接带的长度相等, 连接带的宽度方向与围颈气囊的宽度方向 一致, 围颈气囊呈板状结构。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便携式护颈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枕颈气囊为一个, 枕颈 气囊的宽度与围颈气囊的宽度相适配, 枕颈气囊的长度是围颈气囊长度的 25% 至 45%, 铰 接条设置在枕颈气囊的一端端部, 围颈气囊与枕颈气囊充气时, 围颈气囊与枕颈气囊构成 T 形结构, 枕颈气囊朝围颈气囊的中心方向转动与围颈气囊叠合时, 气流通道关闭, 枕颈气囊 位于围颈气囊的中部位置。 4.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便携式护颈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枕颈气囊的两。

5、层囊膜之间 设有片状结构的连接条 (8) , 连接条的长度相等, 连接条的宽度方向与围颈气囊的宽度方向 一致, 枕颈气囊为等厚结构, 枕颈气囊的厚度是围颈气囊厚度的 1 至 3 倍。 5.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便携式护颈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枕颈气囊的两层囊膜之间 设有片状结构的连接条, 靠近枕颈气囊中部的连接条其长度小于枕颈气囊两头的连接条, 枕颈气囊呈枕形结构。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便携式护颈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枕颈气囊为两个, 对称 设置在围颈气囊上, 枕颈气囊的宽度与围颈气囊的宽度相适配, 枕颈气囊的长度是围颈气 囊长度的 10% 至 20%, 铰接条设置在枕颈气囊的。

6、一端端部, 围颈气囊与枕颈气囊充气时, 围 颈气囊与枕颈气囊构成 形结构, 枕颈气囊朝围颈气囊的中心方向转动与围颈气囊叠合 时, 气流通道关闭, 枕颈气囊位于围颈气囊的中部且两个枕颈气囊的接近端距离是围颈气 囊厚度的 0.3 至 0.8 倍。 7.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便携式护颈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枕颈气囊为等厚结构, 枕颈气囊的厚度是围颈气囊厚度的 1 至 3 倍。 8.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便携式护颈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铰接条由围颈气囊与枕 颈气囊连接处的囊膜构成, 铰接条在围颈气囊宽度方向上的长度不大于围颈气囊的宽度, 铰接条的宽度不大于枕颈气囊的厚度。 9. 根据权利要。

7、求 1 或 2 或 3 或 4 或 5 或 6 或 7 或 8 所述的便携式护颈装置, 其特征在 于围颈气囊中部呈拱形结构, 枕颈气囊铰接在拱形结构拱脚处的气囊面上。 10.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或 3 或 4 或 5 或 6 或 7 或 8 所述的便携式护颈装置, 其特征在 于围颈气囊与枕颈气囊外设有护套 (9) , 护套与围颈气囊及枕颈气囊充气后的外形结构相 适配, 围颈气囊的护套两端设有连接结构 (10) , 枕颈气囊的护套末端及围颈气囊护套的相 对应位置设有固定结构 (11) 。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309201 A1/5 页 3 便携式护颈装置 0001 技术领域 。

8、0002 本发明涉及一种肢体支撑装置, 尤其是涉及一种可以减轻旅途疲劳、 携带与使用 方便的便携式护颈装置。 0003 背景技术 0004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外出旅游的人越来越多, 而人们在旅行时, 通常需 要长时间地坐车, 同时由于旅途劳累, 旅行者坐车时通常会睡觉休息, 而人在上身基本直立 的状态下睡着时, 其颈部对头部的支撑力度不够, 导致旅行者头部歪斜, 容易引起 “落枕” 等 颈部症状, 尤其对于自身存在颈部疾病的旅行者来说, 这个问题更为严重, 此时如果能够对 颈部提供足够的倚靠, 就可以确保颈部的完全放松, 从而有效地减轻旅途的疲劳。 现有技术 的颈部保护装置无论是单。

9、独结构还是设置在衣领上的结构, 都是出于治疗颈椎疾病或者说 为长时间伏案工作等相对固定姿势的人群提供颈部保护的考虑, 具体到结构上, 现有技术 的颈椎保护装置本质上只是一种颈部的纵向支撑装置, 它可以使人体头部的重量通过支撑 装置传递到肩部, 从而减轻对人体颈部的压力。 另外, 一般汽车座椅的头枕与头部的接触面 只是于局部抵靠, 缺少对颈部的支撑, 因此单一的颈部纵向支撑结构难以满足人们要求。 虽 然现有技术中也有一些类似游泳圈的颈椎保护装置可以提供相应颈部的支撑, 但这类体积 硕大、 外形怪异的颈椎保护装置显然难以在旅途中使用。公开日为 2008 年 10 月 8 日, 公开 号为 CN 1。

10、01278868A 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便携充气式颈椎牵引器, 它有一个由上下 两片囊膜组成的气囊, 气囊成拱形, 两翼向两边伸展, 伸展部分的长度不一致。 气囊的内侧, 两片囊膜之间有 9 行, 每行 4 条的连接筋连接。这些连接筋的长度相等, 分布均匀, 并在囊 膜的中间部位。 气囊上设有一个充气口, 充气口下侧设有一个压力阀, 充气口的上侧设有盖 帽。气囊外侧设有一个装饰套, 装饰套在气囊延伸部分较短的一边有加长部分。加长部分 的一侧设有粘接绒, 并于设在另一端延伸部分的另一侧的粘接绒相对应。将两端的粘接绒 相连接, 就形成一个环形结构, 绕于颈部, 充入气体, 就可以达到治疗颈椎病。

11、的效果。 该专利 只是一种颈部的纵向支撑装置, 使用它虽然可以缓解旅行者睡觉时头部歪斜的问题, 但由 于缺少颈部位置在横向支撑结构, 使用者睡觉时颈部缺少横向倚靠, 因此作用十分有限。 0005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的颈部保护装置缺少横向支撑结构、 无法帮助旅行者减轻旅途 疲劳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可以减轻旅途疲劳、 携带与使用方便的便携式护颈装置。 0007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的颈椎保护装置外形怪异、 无法在旅行途中 使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 外形美观的便携式护颈装置。 说 明 书 CN 102309201 A2/5 页 4 0008 本发明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所。

12、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为 : 一种便携式护颈装置, 包 括围颈气囊及与围颈气囊相通的枕颈气囊, 围颈气囊与枕颈气囊均由两层囊膜通过周边连 接封闭形成, 围颈气囊为长条状扁平结构, 枕颈气囊通过铰接条铰接在围颈气囊一侧的气 囊面上, 其铰接轴的轴线方向在围颈气囊的宽度方向上, 铰接条上设有连通围颈气囊与枕 颈气囊的气流通道, 围颈气囊与枕颈气囊为一体化的结构, 围颈气囊上设有充气口。 在围颈 气囊的气囊面上铰接枕颈气囊, 旅行者坐车时, 可以将围颈气囊围在颈部位置并加以固定, 同时将枕颈气囊转动后与围颈气囊叠合后作为颈部枕头使用, 尤其是旅行者打算坐车睡觉 时, 带有枕颈气囊护颈装置尤为适用, 即使。

13、旅行者睡着, 由于围颈气囊将人体的头部相对固 定, 就不会出现头部因为自然下垂或弯斜而引起的 “落枕” 等颈部问题。另外, 枕颈气囊为 使用者的颈部提供了横向支撑结构, 避免了通常车枕只对头部提供倚靠, 缺少对乘坐者颈 部保护的问题, 旅行者坐车时可以放心睡觉, 从而使旅行者颈部彻底放松, 达到减轻旅途疲 劳、 提升旅行质量的目的。 长条状扁平结构的围颈气囊适合围住脖子, 为人体的颈部提供纵 向支撑, 而铰接在围颈气囊平面上的枕颈气囊只需转动后与围颈气囊叠合, 就可以作为颈 部枕头使用。铰接轴的轴线方向设置在围颈气囊的宽度方向上, 是考虑到围颈气囊使用时 其气囊面呈弧形结构, 这样围颈气囊形成。

14、弧形结构后不会阻碍枕颈气囊的转动。一体化结 构的围颈气囊与枕颈气囊均由上下两层囊膜热压而成, 由于铰接条上设有连通围颈气囊与 枕颈气囊的气流通道, 整个护颈装置只使用一个充气口, 这样的结构非常简洁, 使得护颈装 置的加工非常方便。 0009 作为优选, 构成围颈气囊的两层囊膜之间设有片状结构的连接带, 连接带的长度 相等, 连接带的宽度方向与围颈气囊的宽度方向一致, 围颈气囊呈板状结构。 围颈气囊两层 囊膜之间设置等长度连接带可以使围颈气囊的结构为大体上的等厚结构, 保证使用者的舒 适感 ; 连接带的宽度方向与围颈气囊的宽度方向一致且连接带为片状结构有利于减小围颈 气囊放气折叠后的体积, 便。

15、于携带。 0010 作为优选, 枕颈气囊为一个, 枕颈气囊的宽度与围颈气囊的宽度相适配, 枕颈气囊 的长度是围颈气囊长度的 25% 至 45%, 铰接条设置在枕颈气囊的一端端部, 围颈气囊与枕颈 气囊充气时, 围颈气囊与枕颈气囊构成 T 形结构, 枕颈气囊朝围颈气囊的中心方向转动与 围颈气囊叠合时, 气流通道关闭, 枕颈气囊位于围颈气囊的中部位置。在充气状态下, 围颈 气囊与枕颈气囊构成相互基本垂直的结构, 这样在使用护颈装置时, 如果先将枕颈气囊部 分转动至与围颈气囊叠合后再充气, 由于铰接条上的气流通道被折弯后关闭, 则气体大部 分集中在围颈气囊内, 枕颈气囊内的气体很少, 高度很低 ; 。

16、而先充气后再转动枕颈气囊与围 颈气囊叠合, 则由于枕颈气囊进入足够的气体而高度较高, 使用者可以通过这一方法控制 枕颈气囊内的气体量, 从而控制枕颈气囊的高度, 达到满足每个使用者对枕头高度要求目 的。铰接条通常设置在枕颈气囊一端端部的中间或边缘位置, 以生产时工艺简便为设置原 则, 除此以外, 枕颈气囊也可以采用两个对称设置的结构形式。 0011 在采用单个枕颈气囊的方案中, 作为优选, 枕颈气囊的两层囊膜之间设有片状结 构的连接条, 连接条的长度相等, 连接条的宽度方向与围颈气囊的宽度方向一致, 枕颈气囊 为等厚结构, 枕颈气囊的厚度是围颈气囊厚度的 1 至 3 倍。在枕颈气囊的两层囊膜之。

17、间设 置片状结构的连接条, 则枕颈气囊的外形受到连接条的约束, 可以有效地控制枕颈气囊的 外形结构, 使其达到最佳使用效果, 片状结构的连接条有利于减小枕颈气囊放气折叠后的 说 明 书 CN 102309201 A3/5 页 5 体积, 便于携带。连接条的长度相等使枕颈气囊成为基本等厚的结构。这种结构的枕颈气 囊在实际使用时由于紧贴围颈气囊而形成具有一定弧形的拱形结构, 拱形结构的凹面侧紧 贴围颈气囊, 而拱形结构的凸面侧通常可以与车椅上带有凹面结构的枕部相匹配, 从而达 到很好的使用效果。另外, 枕颈气囊也可以采用下面的结构 : 枕颈气囊的两层囊膜之间设有片状结构的连接条, 靠近枕颈气囊中部。

18、的连接条其长度 小于枕颈气囊两头的连接条, 枕颈气囊呈枕形结构。靠近枕颈气囊中部的连接带长度小于 枕颈气囊两头的连接带, 枕颈气囊呈枕形结构。 这种结构的枕颈气囊外形类似于枕头, 中间 较低而两侧较高, 具有固定头部、 防止头部的转动的作用。 0012 枕颈气囊采用两个对称设置的结构形式时, 作为优选, 枕颈气囊为两个, 对称设置 在围颈气囊上, 枕颈气囊的宽度与围颈气囊的宽度相适配, 枕颈气囊的长度是围颈气囊长 度的 10% 至 20%, 铰接条设置在枕颈气囊的一端端部, 围颈气囊与枕颈气囊充气时, 围颈气 囊与枕颈气囊构成 形结构, 枕颈气囊朝围颈气囊的中心方向转动与围颈气囊叠合时, 气 。

19、流通道关闭, 枕颈气囊位于围颈气囊的中部且两个枕颈气囊的接近端距离是围颈气囊厚度 的 0.3 至 0.8 倍。和单个枕颈气囊一样, 在充气状态下, 两个枕颈气囊均与围颈气囊基本垂 直, 在使用护颈装置时, 如果先将枕颈气囊部分转动至与围颈气囊叠合后再充气, 由于铰接 条上的气流通道被折弯后关闭, 则气体大部分集中在围颈气囊内, 枕颈气囊内的气体很少, 高度很低 ; 而先充气后再转动枕颈气囊与围颈气囊叠合, 则由于枕颈气囊进入足够的气体 而高度较高, 使用者可以通过这一方法控制枕颈气囊内的气体量, 从而控制枕颈气囊的高 度, 达到满足每个使用者对枕头高度要求目的。 同时, 为了保证两个枕颈气囊在。

20、转动与围颈 气囊叠合后不出现重叠现象, 因此在需在两个枕颈气囊转动后的接近端之间留有一定的空 隙, 但该空隙也不宜过大, 以免影响使用效果。 0013 作为优选, 对称设置的枕颈气囊为等厚结构, 枕颈气囊的厚度是围颈气囊厚度的 1 至 3 倍。 0014 作为优选, 铰接条由围颈气囊与枕颈气囊连接处的囊膜构成, 铰接条在围颈气囊 宽度方向上的长度不大于围颈气囊的宽度, 铰接条的宽度不大于枕颈气囊的厚度。本发明 的铰接条直接由围颈气囊与枕颈气囊连接处的囊膜形成, 铰接条的宽度与铰接条在枕颈气 囊端部的所处位置有关, 这一宽度必须保证枕颈气囊在转动后可以与围颈气囊完全叠合, 具体地说, 当枕颈气囊。

21、转动与围颈气囊叠合后, 铰接条的宽度应保证铰接条上不存在枕颈 气囊与围颈气囊之间的拉力且铰接条折弯处的气流通道基本处于关闭状态。铰接条的长 度优选与围颈气囊的宽度相当, 这样围颈气囊与枕颈气囊可以采用公用的囊膜通过热压制 作, 简化了生产工艺。另外, 气流通道的位置优选设置在铰接条的中部, 气流通道位置的铰 接条不热压粘合, 在围颈气囊与枕颈气囊之间形成一通气结构。 0015 作为优选, 围颈气囊中部呈拱形结构, 枕颈气囊铰接在拱形结构拱脚处的气囊面 上。拱形结构的围颈气囊符合人体的生理结构特征, 考虑了人体颈部在结构上其后部位置 较高, 因此在围颈气囊上设置拱形结构与其匹配, 同时人体颈部其。

22、后部较长, 因此拱形结构 其拱顶部位的气囊宽度通常略大于拱形结构两端拱脚部位的气囊宽度, 因为在使用中, 拱 形结构其拱顶部位对应于颈的后部, 拱脚向两侧延伸部分的气囊对应于颈的前部, 围颈气 囊上的拱形结构部分通常设置在围颈气囊的中部。 而在拱脚附近的围颈气囊面上铰接枕颈 气囊, 枕颈气囊的长度可以与围颈气囊拱形结构部分的长度相适配, 这样枕颈气囊正好处 说 明 书 CN 102309201 A4/5 页 6 于人体的颈后部。 0016 作为优选, 围颈气囊与枕颈气囊外设有护套, 护套的外形与围颈气囊及枕颈气囊 充气后的外形相适配, 围颈气囊的护套两端设有连接结构, 枕颈气囊的护套末端及围颈。

23、气 囊护套的相对应位置设有固定结构。护套的设置一是为了外形美观及使用舒适, 二是便于 清洗。围颈气囊护套两端设置的连接结构用于将围颈气囊固定在人体颈部位置, 通常由于 围颈气囊的长度与人的颈围适配, 因此, 围颈气囊上的护套通常设置延伸部分, 以方便连 接。 而枕颈气囊的护套末端及围颈气囊护套的相对应位置设置固定结构是用于将枕颈气囊 转动后固定在围颈气囊上。 0017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 它有效地解决了现有的颈部保护装置缺少横向支撑结构、 无法帮助旅行者减轻旅途疲劳的问题, 也解决了现有技术的颈椎保护装置外形怪异、 无法 在旅行途中使用的问题, 本发明结构简单、 外形美观、 适应性广, 在。

24、旅行途中使用, 可以显著 的减轻旅途疲劳、 提升旅行质量。 0018 附图说明 0019 图 1 是本发明便携式护颈装置实施例 1 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 图 2 是本发明便携式护颈装置实施例 1 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 图 3 是本发明便携式护颈装置实施例 2 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 图 4 是本发明便携式护颈装置实施例 3 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 图 5 是本发明便携式护颈装置实施例 3 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 图 6 是本发明便携式护颈装置实施例 4 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0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通过实施例, 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 明。 0022 实。

25、施例 1 在图 1 所示的实施例 1 中, 一种便携式护颈装置, 包括围颈气囊 1 及与围颈气囊相通的 枕颈气囊 2, 枕颈气囊为一个, 枕颈气囊的宽度与围颈气囊的宽度相适配, 枕颈气囊的长度 是围颈气囊长度的 30%, 枕颈气囊为等厚结构, 其厚度是围颈气囊厚度的 1.5 倍。围颈气囊 与枕颈气囊均由两层囊膜通过周边连接封闭形成, 围颈气囊为长条状扁平结构, 枕颈气囊 通过其一端中部设置的铰接条 3 垂直铰接在围颈气囊一侧的气囊面 4 上, 其铰接轴的轴线 方向在围颈气囊的宽度方向上, 铰接条是由围颈气囊与枕颈气囊连接处的囊膜热压构成, 铰接条在围颈气囊宽度方向上的长度为围颈气囊的宽度的 9。

26、0%, 铰接条的宽度为枕颈气囊 厚度的 50%。围颈气囊与枕颈气囊充气时, 围颈气囊与枕颈气囊构成 T 形结构, 铰接条上设 有连通围颈气囊与枕颈气囊的气流通道 5, 枕颈气囊朝围颈气囊的中心方向转动与围颈气 囊叠合时, 气流通道关闭, 此时枕颈气囊位于围颈气囊的中部位置 (见图 2) , 围颈气囊与枕 颈气囊为一体化的结构, 围颈气囊上设有充气口 6。 0023 实施例 2 说 明 书 CN 102309201 A5/5 页 7 实施例2的围颈气囊及枕颈气囊如图3所示, 围颈气囊中部呈拱形结构, 构成围颈气囊 的两层囊膜之间设有片状结构的连接带 7, 连接带的长度相等, 连接带的宽度方向与围。

27、颈气 囊的宽度方向一致, 围颈气囊呈板状结构。 枕颈气囊为一个, 枕颈气囊的宽度与围颈气囊的 宽度相适配, 枕颈气囊的长度是围颈气囊长度的 40%, 枕颈气囊铰接在拱形结构拱脚处的气 囊面上, 枕颈气囊的两层囊膜之间设有片状结构的连接条 8, 连接条的长度相等, 连接条的 宽度方向与围颈气囊的宽度方向一致, 枕颈气囊为等厚结构, 枕颈气囊的厚度是围颈气囊 厚度的 2.5 倍, 其余和实施例 1 相同。 0024 在实施例 2 的基础上, 如果靠近枕颈气囊中部的连接条其长度小于枕颈气囊两头 的连接条, 枕颈气囊就形成枕形结构, 则构成新的实施例。 0025 实施例 3 在图 4 所示的实施例 3。

28、 中, 枕颈气囊为两个, 对称设置在围颈气囊上, 围颈气囊中部呈 拱形结构, 枕颈气囊的宽度与围颈气囊的宽度相适配, 枕颈气囊的长度是围颈气囊长度的 15%, 铰接条设置在枕颈气囊的一端中部, 枕颈气囊铰接在拱形结构拱脚处的气囊面上, 围 颈气囊与枕颈气囊充气时, 围颈气囊与枕颈气囊构成 形结构, 枕颈气囊朝围颈气囊的中 心方向转动与围颈气囊叠合时, 气流通道关闭, 枕颈气囊位于围颈气囊的中部且两个枕颈 气囊的接近端距离是围颈气囊的厚度的一半 (见图 5) , 其余和实施例 1 相同。 0026 实施例 4 实施例 4 的围颈气囊与枕颈气囊外设有护套 9(见图 6) , 护套与围颈气囊及枕颈气。

29、囊 充气后的外形结构相适配, 围颈气囊的护套两端设有连接结构 10, 枕颈气囊的护套末端及 围颈气囊护套的相对应位置设有固定结构 11, 这里的连接结构与固定结构均为相互适配的 粘扣带。 0027 另外, 实施例 4 在围颈气囊与枕颈气囊外设置护套的结构形式也可以在其他的结 构上采用, 护套与相应的围颈气囊及枕颈气囊充气后的外形结构相适配, 护套上设置相应 的连接及固定结构, 从而达到使用方便的目的。 0028 便携式护颈装置使用时, 先通过充气口对围颈气囊及枕颈气囊充气, 然后将围颈 气囊围在颈部位置并加以固定, 同时将枕颈气囊转动后与围颈气囊叠合, 则枕颈气囊相当 于颈部枕头, 这种护颈装。

30、置尤其适合在旅途中使用, 当旅行者坐车途中打算睡觉时, 由于围 颈气囊将人体的头部相对固定, 就不会出现头部因为自然下垂或弯斜而引起的 “落枕” 等颈 部问题, 而枕颈气囊为使用者的颈部提供了横向支撑结构, 避免了通常车枕只对头部提供 倚靠, 缺少对乘坐者颈部保护的问题, 从而使旅行者颈部彻底放松, 达到减轻旅途疲劳、 提 升旅行质量的目的。 带有护套的便携式护颈装置可以通过护套两头设置的连接结构将围颈 气囊固定在人体的颈部位置, 枕颈气囊转动后通过其护套末端及围颈气囊护套上相对应位 置的固定结构连接固定, 这样, 不但连接方便快捷, 同时通过护套的适当设计, 可以使护颈 装置外形美观、 使用舒适, 同时护套可以方便拆洗, 大大提高了便携式护颈装置实用性。 说 明 书 CN 102309201 A1/3 页 8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309201 A2/3 页 9 图 3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309201 A3/3 页 10 图 5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家具;家庭用的物品或设备;咖啡磨;香料磨;一般吸尘器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