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以采用冷水泡茶红茶的制备工艺.pdf

上传人:n****g 文档编号:4562256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36.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590415.9

申请日:

2014.10.29

公开号:

CN104273251A

公开日:

2015.01.14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23F 3/06申请日:20141029|||公开

IPC分类号:

A23F3/06; A23F3/08

主分类号:

A23F3/06

申请人:

保山昌宁红茶业集团有限公司

发明人:

田稳荣

地址:

678100 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田园镇达丙村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以采用冷水泡茶红茶的制备工艺。它的工艺流程包括鲜叶采摘、萎凋、摇青、杀青、闷黄、揉捻、发酵和干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制备工艺制备出的茶叶可以冷水冲泡,而且不只具有红茶本身的香气,更兼具有乌龙的花果香,口感很独特,具有绿茶的清凉和红茶的甜醇。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可以采用冷水泡茶红茶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下述步骤:
(1)鲜叶采摘;
(2)萎凋:采用冷风萎凋,摊叶厚度为10-15cm,萎凋时间为1-3天,使鲜叶失水率达到35-45%;
(3)摇青:在转速280-320r/min下摇青8-12min;
(4)杀青:在140-160℃下进行快速杀青,杀青时间为3-4min;
(5)闷黄:在杀青后趁热堆积,堆积厚度为2-3cm,闷黄时间为5-8h;
(6)揉捻:在温度为40-50℃下揉捻30-40min,达到成条率80%以上,细胞破坏率在45%-60%;
(7)发酵:在常温下堆放发酵0.5-1.5h,并隔10-15min翻动一次;
(8)干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毛火粗烘,进烘温度为100-115℃,摊叶厚度为1-1.5cm,时间为12-18min,使茶叶含水量降至15-20%;
第二阶段:摊凉,摊叶厚度为2-2.5cm,时间为8-12min;
第三阶段:足火复烘,进烘温度为90-95℃,摊叶厚度为2-2.5cm,时间为12-16min,使茶叶含水量降至4-6%。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以采用冷水泡茶红茶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萎凋工艺中,摊叶厚度为12cm,萎凋时间为1.5天。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以采用冷水泡茶红茶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摇青的工艺是在转速为300r/min下摇青10min。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以采用冷水泡茶红茶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杀青的工艺是在150℃下进行快速杀青,杀青时间为3.5min。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以采用冷水泡茶红茶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闷黄的工艺是在杀青后趁热堆积,堆积厚度为2.5cm,闷黄时间为6h。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以采用冷水泡茶红茶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揉捻工艺中,揉捻时间为35min。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以采用冷水泡茶红茶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工艺中,在常温下堆放发酵1.0h。

8.  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可以采用冷水泡茶红茶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工艺中,第一阶段的进烘温度为105-110℃,摊叶厚度为1.2cm,时间为15min。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可以采用冷水泡茶红茶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工艺中,第二阶段摊凉的摊叶厚度为2.2cm,时间为10min。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可以采用冷水泡茶红茶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工艺中,第三阶段的进烘温度为92℃,摊叶厚度为2.2cm,时间为14min。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可以采用冷水泡茶红茶的制备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红茶,具体涉及一种可以采用冷水泡茶红茶的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在茶叶市场上一直没有一款茶叶是适用冷水冲泡的,而随着全球气温日益上身,人们对入口的茶饮愈加挑剔。(1)茶叶的冲泡对水温的要求很高,很多茶叶并不适用刚刚沸腾的水来进行冲泡,不同的茶叶也需要用不同水温的水来进行冲泡,比如红茶冲泡的温度,一般为水入茶壶之际约为95℃,这是最适合红茶的温度,需等煮沸的水晾一段时间才能进行冲泡,然而水温又不是不好控制的,不能仅凭手感或者晾的时间长短来判断水温是不是95℃,不方便人们日常来进行冲泡;(2)高温的水冲泡以后需等一段时间,待水温合适才能入口,冬天还好,水温下降的快,若是夏天,需等上好长一段时间才能喝上一杯自己喜欢的茶,而且热茶喝了会更热;(3)一般饮茶人都知道,泡茶对水也很讲究,唐代的茶圣陆羽,曾经在《茶经》这样论述泡茶水:“其水,用山水为上,江水次之,井水为下。”山水即为山泉水,若是爱茶的旅游人遇到一处好的山泉,怎会不想泡一壶好茶,赏却山水如画,可是现有的茶叶中却没有可以冷水泡茶的茶叶,若想泡茶,只能先行烧开,实在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采用冷水泡茶红茶的制备工艺,它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该制备工艺制备出的茶叶可以冷水冲泡,而且不只具有红茶本身的香气,更兼具有乌龙的花果香,口感很独特,具有绿茶的清凉和红茶的甜醇。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以采用冷水泡茶红茶的制备工艺,它包括下述步骤:
(1)鲜叶采摘;
(2)萎凋:采用冷风萎凋,摊叶厚度为10-15cm,萎凋时间为1-3天,使鲜叶失水率达到35-45%;
(3)摇青:在转速280-320r/min下摇青8-12min;
(4)杀青:在140-160℃下进行快速杀青,杀青时间为3-4min;
(5)闷黄:在杀青后趁热堆积,堆积厚度为2-3cm,闷黄时间为5-8h;
(6)揉捻:在温度为40-50℃下揉捻30-40min,达到成条率80%以上,细胞破坏率在45%-60%;
(7)发酵:在常温下堆放发酵0.5-1.5h,并隔10-15min翻动一次;
(8)干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毛火粗烘,进烘温度为100-115℃,摊叶厚度为1-1.5cm,时间为12-18min,使茶叶含水量降至15-20%;
第二阶段:摊凉,摊叶厚度为2-2.5cm,时间为8-12min;
第三阶段:足火复烘,进烘温度为90-95℃,摊叶厚度为2-2.5cm,时间为12-16min,使茶叶含水量降至4-6%。
进一步的,所述萎凋工艺中,摊叶厚度为12cm,萎凋时间为1.5天。
进一步的,所述摇青的工艺是在转速为300r/min下摇青10min。
进一步的,所述杀青的工艺是在150℃下进行快速杀青,杀青时间为3.5min。
进一步的,所述闷黄的工艺是在杀青后趁热堆积,堆积厚度为2.5cm,闷黄时间为6h。
进一步的,所述揉捻工艺中,揉捻时间为35min。
进一步的,所述发酵工艺中,在常温下堆放发酵1.0h。
进一步的,所述干燥工艺中,第一阶段的进烘温度为105-110℃,摊叶厚度为1.2cm,时间为15min。
进一步的,所述干燥工艺中,第二阶段摊凉的摊叶厚度为2.2cm,时间为10min。
进一步的,所述干燥工艺中,第三阶段的进烘温度为92℃,摊叶厚度为2.2cm,时间为14min。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制备工艺中,其实从揉捻工艺开始其实际上就是在进行发酵,采用在较高的温度下较短的时间内进行揉捻,而后的发酵工序采用在常温下堆放发酵0.5-1.5h,令茶叶发酵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本发明中的红茶发酵在60%左右,冲泡后具有花果香,而且采用上述制备工艺制备出的茶叶可以冷水冲泡,不止冲泡方便,而且不只具有红茶本身的香气,更兼具有乌龙的花果香,口感很独特,具有绿茶的清凉和红茶的甜醇。
具体实施方式
一、制备实施例:
1、实施例一:
一种可以采用冷水泡茶红茶的制备工艺,它包括下述步骤:
(1)鲜叶采摘;
(2)萎凋:采用冷风萎凋,摊叶厚度为12cm,萎凋时间为1.5天,萎凋后,鲜叶失水率达到41%;
(3)摇青:在转速300r/min下摇青10min;
(4)杀青:在150℃下进行快速杀青,杀青时间为3.5min;
(5)闷黄:在杀青后趁热堆积,堆积厚度为2.5cm,闷黄时间为6h;
(6)揉捻:在温度为45℃下揉捻35min,此时,成条率达到85%,细胞破坏率在55%;
(7)发酵:在常温下堆放发酵1.0h,并隔15min翻动一次;
(8)干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毛火粗烘,进烘温度为105℃,摊叶厚度为1.2cm,时间为15min,毛火粗烘后,茶叶含水量降至18%;
第二阶段:摊凉,摊叶厚度为2.2cm,时间为10min;
第三阶段:足火复烘,进烘温度为92℃,摊叶厚度为2.2cm,时间为14min,足火复烘结束后,茶叶含水量降至5.6%。
、实施例二:
一种可以采用冷水泡茶红茶的制备工艺,它包括下述步骤:
(1)鲜叶采摘;
(2)萎凋:采用冷风萎凋,摊叶厚度为10cm,萎凋时间为2天,萎凋后,鲜叶失水率达到38%;
(3)摇青:在转速320r/min下摇青8min;
(4)杀青:在160℃下进行快速杀青,杀青时间为3min;
(5)闷黄:在杀青后趁热堆积,堆积厚度为2cm,闷黄时间为8h;
(6)揉捻:在温度为40℃下揉捻40min,此时,成条率达到90%,细胞破坏率在58%;
(7)发酵:在常温下堆放发酵0.5h,并隔10min翻动一次;
(8)干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毛火粗烘,进烘温度为110℃,摊叶厚度为1cm,时间为12min,毛火粗烘后,茶叶含水量降至18%;
第二阶段:摊凉,摊叶厚度为2cm,时间为8min;
第三阶段:足火复烘,进烘温度为90℃,摊叶厚度为2.5cm,时间为16min,足火复烘结束后,茶叶含水量降至6%。
、实施例三:
一种可以采用冷水泡茶红茶的制备工艺,它包括下述步骤:
(1)鲜叶采摘;
(2)萎凋:采用冷风萎凋,摊叶厚度为15cm,萎凋时间为3天,萎凋后,鲜叶失水率达到35%;
(3)摇青:在转速280r/min下摇青12min;
(4)杀青:在140℃下进行快速杀青,杀青时间为4min;
(5)闷黄:在杀青后趁热堆积,堆积厚度为3cm,闷黄时间为5h;
(6)揉捻:在温度为50℃下揉捻30min,此时,成条率达到80%,细胞破坏率在50%;
(7)发酵:在常温下堆放发酵1.5h,并隔15min翻动一次;
(8)干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毛火粗烘,进烘温度为115℃,摊叶厚度为1.5cm,时间为18min,毛火粗烘后,茶叶含水量降至15%;
第二阶段:摊凉,摊叶厚度为2.5cm,时间为12min;
第三阶段:足火复烘,进烘温度为95℃,摊叶厚度为2cm,时间为12min,足火复烘结束后,茶叶含水量降至4%。
二、实验例:
随机选择168人,对本发明制备实施例1中制备的冷水泡茶红茶和现有技术中的滇红红茶进行冲泡后饮用对比,结果如下表1:
表1   冷水泡茶红茶和现有技术中的滇红红茶冲泡对比

上述表1可以明显看出,本发明中的冷水泡茶红茶,在外形上跟现有技术中的红茶差别不大,但是在香气和口感上均优势明显,更受人们的欢迎。

一种可以采用冷水泡茶红茶的制备工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可以采用冷水泡茶红茶的制备工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可以采用冷水泡茶红茶的制备工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可以采用冷水泡茶红茶的制备工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可以采用冷水泡茶红茶的制备工艺.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4273251 A (43)申请公布日 2015.01.14 CN 104273251 A (21)申请号 201410590415.9 (22)申请日 2014.10.29 A23F 3/06(2006.01) A23F 3/08(2006.01) (71)申请人 保山昌宁红茶业集团有限公司 地址 678100 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田园镇达 丙村 (72)发明人 田稳荣 (54) 发明名称 一种可以采用冷水泡茶红茶的制备工艺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以采用冷水泡茶红茶的 制备工艺。它的工艺流程包括鲜叶采摘、 萎凋、 摇 青、 杀青、 闷黄、 揉捻、 发酵。

2、和干燥。本发明的有益 效果是, 该制备工艺制备出的茶叶可以冷水冲泡, 而且不只具有红茶本身的香气, 更兼具有乌龙的 花果香, 口感很独特, 具有绿茶的清凉和红茶的甜 醇。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4273251 A CN 104273251 A 1/1 页 2 1. 一种可以采用冷水泡茶红茶的制备工艺, 其特征在于 : 它包括下述步骤 : (1) 鲜叶采摘 ; (2) 萎凋 : 采用冷风萎凋, 摊叶厚度为 10-15cm, 萎凋时间为 1-3。

3、 天, 使鲜叶失水率达到 35-45% ; (3) 摇青 : 在转速 280-320r/min 下摇青 8-12min ; (4) 杀青 : 在 140-160下进行快速杀青, 杀青时间为 3-4min ; (5) 闷黄 : 在杀青后趁热堆积, 堆积厚度为 2-3cm, 闷黄时间为 5-8h ; (6)揉捻 : 在温度为 40-50下揉捻 30-40min, 达到成条率 80% 以上, 细胞破坏率在 45%-60% ; (7) 发酵 : 在常温下堆放发酵 0.5-1.5h, 并隔 10-15min 翻动一次 ; (8) 干燥 : 分为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 : 毛火粗烘, 进烘温度为 100-。

4、115, 摊叶厚度为 1-1.5cm, 时间为 12-18min, 使茶叶含水量降至 15-20% ; 第二阶段 : 摊凉, 摊叶厚度为 2-2.5cm, 时间为 8-12min ; 第三阶段 : 足火复烘, 进烘温度为 90-95, 摊叶厚度为 2-2.5cm, 时间为 12-16min, 使 茶叶含水量降至 4-6%。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可以采用冷水泡茶红茶的制备工艺, 其特征在于 : 所述 萎凋工艺中, 摊叶厚度为 12cm, 萎凋时间为 1.5 天。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一种可以采用冷水泡茶红茶的制备工艺, 其特征在于 : 所述 摇青的工艺是在转速为 300r。

5、/min 下摇青 10min。 4.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一种可以采用冷水泡茶红茶的制备工艺, 其特征在于 : 所述 杀青的工艺是在 150下进行快速杀青, 杀青时间为 3.5min。 5.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一种可以采用冷水泡茶红茶的制备工艺, 其特征在于 : 所述 闷黄的工艺是在杀青后趁热堆积, 堆积厚度为 2.5cm, 闷黄时间为 6h。 6. 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一种可以采用冷水泡茶红茶的制备工艺, 其特征在于 : 所述 揉捻工艺中, 揉捻时间为 35min。 7.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一种可以采用冷水泡茶红茶的制备工艺, 其特征在于 : 所述 发酵工艺中, 在常温下。

6、堆放发酵 1.0h。 8. 根据权利要求 1-7 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可以采用冷水泡茶红茶的制备工艺, 其 特征在于 : 所述干燥工艺中, 第一阶段的进烘温度为 105-110, 摊叶厚度为 1.2cm, 时间为 15min。 9. 根据权利要求 8 所述的一种可以采用冷水泡茶红茶的制备工艺, 其特征在于 : 所述 干燥工艺中, 第二阶段摊凉的摊叶厚度为 2.2cm, 时间为 10min。 10. 根据权利要求 9 所述的一种可以采用冷水泡茶红茶的制备工艺, 其特征在于 : 所述 干燥工艺中, 第三阶段的进烘温度为 92, 摊叶厚度为 2.2cm, 时间为 14min。 权 利 要 求 书 C。

7、N 104273251 A 2 1/4 页 3 一种可以采用冷水泡茶红茶的制备工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红茶, 具体涉及一种可以采用冷水泡茶红茶的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0002 在茶叶市场上一直没有一款茶叶是适用冷水冲泡的, 而随着全球气温日益上身, 人们对入口的茶饮愈加挑剔。 (1) 茶叶的冲泡对水温的要求很高, 很多茶叶并不适用刚刚沸 腾的水来进行冲泡, 不同的茶叶也需要用不同水温的水来进行冲泡, 比如红茶冲泡的温度, 一般为水入茶壶之际约为 95, 这是最适合红茶的温度, 需等煮沸的水晾一段时间才能进 行冲泡, 然而水温又不是不好控制的, 不能仅凭手感或者晾的时间长短来判断。

8、水温是不是 95, 不方便人们日常来进行冲泡 ;(2) 高温的水冲泡以后需等一段时间, 待水温合适才能 入口, 冬天还好, 水温下降的快, 若是夏天, 需等上好长一段时间才能喝上一杯自己喜欢的 茶, 而且热茶喝了会更热 ;(3) 一般饮茶人都知道, 泡茶对水也很讲究, 唐代的茶圣陆羽, 曾 经在 茶经 这样论述泡茶水 :“其水, 用山水为上, 江水次之, 井水为下。 ” 山水即为山泉水, 若是爱茶的旅游人遇到一处好的山泉, 怎会不想泡一壶好茶, 赏却山水如画, 可是现有的茶 叶中却没有可以冷水泡茶的茶叶, 若想泡茶, 只能先行烧开, 实在不方便。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

9、采用冷水泡茶红茶的制备工艺, 它克服了现有技术 中的不足, 该制备工艺制备出的茶叶可以冷水冲泡, 而且不只具有红茶本身的香气, 更兼具 有乌龙的花果香, 口感很独特, 具有绿茶的清凉和红茶的甜醇。 0004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 一种可以采用冷水泡茶红茶 的制备工艺, 它包括下述步骤 : (1) 鲜叶采摘 ; (2) 萎凋 : 采用冷风萎凋, 摊叶厚度为 10-15cm, 萎凋时间为 1-3 天, 使鲜叶失水率达到 35-45% ; (3) 摇青 : 在转速 280-320r/min 下摇青 8-12min ; (4) 杀青 : 在 140-160下进行快速杀青,。

10、 杀青时间为 3-4min ; (5) 闷黄 : 在杀青后趁热堆积, 堆积厚度为 2-3cm, 闷黄时间为 5-8h ; (6)揉捻 : 在温度为 40-50下揉捻 30-40min, 达到成条率 80% 以上, 细胞破坏率在 45%-60% ; (7) 发酵 : 在常温下堆放发酵 0.5-1.5h, 并隔 10-15min 翻动一次 ; (8) 干燥 : 分为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 : 毛火粗烘, 进烘温度为 100-115, 摊叶厚度为 1-1.5cm, 时间为 12-18min, 使茶叶含水量降至 15-20% ; 第二阶段 : 摊凉, 摊叶厚度为 2-2.5cm, 时间为 8-12mi。

11、n ; 第三阶段 : 足火复烘, 进烘温度为 90-95, 摊叶厚度为 2-2.5cm, 时间为 12-16min, 使 说 明 书 CN 104273251 A 3 2/4 页 4 茶叶含水量降至 4-6%。 0005 进一步的, 所述萎凋工艺中, 摊叶厚度为 12cm, 萎凋时间为 1.5 天。 0006 进一步的, 所述摇青的工艺是在转速为 300r/min 下摇青 10min。 0007 进一步的, 所述杀青的工艺是在 150下进行快速杀青, 杀青时间为 3.5min。 0008 进一步的, 所述闷黄的工艺是在杀青后趁热堆积, 堆积厚度为 2.5cm, 闷黄时间为 6h。 0009 进。

12、一步的, 所述揉捻工艺中, 揉捻时间为 35min。 0010 进一步的, 所述发酵工艺中, 在常温下堆放发酵 1.0h。 0011 进一步的, 所述干燥工艺中, 第一阶段的进烘温度为 105-110, 摊叶厚度为 1.2cm, 时间为 15min。 0012 进一步的, 所述干燥工艺中, 第二阶段摊凉的摊叶厚度为 2.2cm, 时间为 10min。 0013 进一步的, 所述干燥工艺中, 第三阶段的进烘温度为 92, 摊叶厚度为 2.2cm, 时 间为 14min。 0014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 本发明制备工艺中, 其实从揉捻工艺开始其实际上就 是在进行发酵, 采用在较高的温度下较短。

13、的时间内进行揉捻, 而后的发酵工序采用在常温 下堆放发酵 0.5-1.5h, 令茶叶发酵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 本发明中的红茶发酵在 60% 左右, 冲泡后具有花果香, 而且采用上述制备工艺制备出的茶叶可以冷水冲泡, 不止冲泡方便, 而 且不只具有红茶本身的香气, 更兼具有乌龙的花果香, 口感很独特, 具有绿茶的清凉和红茶 的甜醇。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一、 制备实施例 : 1、 实施例一 : 一种可以采用冷水泡茶红茶的制备工艺, 它包括下述步骤 : (1) 鲜叶采摘 ; (2) 萎凋 : 采用冷风萎凋, 摊叶厚度为 12cm, 萎凋时间为 1.5 天, 萎凋后, 鲜叶失水率达 到 41% 。

14、; (3) 摇青 : 在转速 300r/min 下摇青 10min ; (4) 杀青 : 在 150下进行快速杀青, 杀青时间为 3.5min ; (5) 闷黄 : 在杀青后趁热堆积, 堆积厚度为 2.5cm, 闷黄时间为 6h ; (6) 揉捻 : 在温度为 45下揉捻 35min, 此时, 成条率达到 85%, 细胞破坏率在 55% ; (7) 发酵 : 在常温下堆放发酵 1.0h, 并隔 15min 翻动一次 ; (8) 干燥 : 分为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 : 毛火粗烘, 进烘温度为 105, 摊叶厚度为 1.2cm, 时间为 15min, 毛火粗烘 后, 茶叶含水量降至 18% ; 。

15、第二阶段 : 摊凉, 摊叶厚度为 2.2cm, 时间为 10min ; 第三阶段 : 足火复烘, 进烘温度为 92, 摊叶厚度为 2.2cm, 时间为 14min, 足火复烘结 束后, 茶叶含水量降至 5.6%。 0016 、 实施例二 : 说 明 书 CN 104273251 A 4 3/4 页 5 一种可以采用冷水泡茶红茶的制备工艺, 它包括下述步骤 : (1) 鲜叶采摘 ; (2) 萎凋 : 采用冷风萎凋, 摊叶厚度为 10cm, 萎凋时间为 2 天, 萎凋后, 鲜叶失水率达到 38% ; (3) 摇青 : 在转速 320r/min 下摇青 8min ; (4) 杀青 : 在 160下进。

16、行快速杀青, 杀青时间为 3min ; (5) 闷黄 : 在杀青后趁热堆积, 堆积厚度为 2cm, 闷黄时间为 8h ; (6) 揉捻 : 在温度为 40下揉捻 40min, 此时, 成条率达到 90%, 细胞破坏率在 58% ; (7) 发酵 : 在常温下堆放发酵 0.5h, 并隔 10min 翻动一次 ; (8) 干燥 : 分为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 : 毛火粗烘, 进烘温度为 110, 摊叶厚度为 1cm, 时间为 12min, 毛火粗烘后, 茶叶含水量降至 18% ; 第二阶段 : 摊凉, 摊叶厚度为 2cm, 时间为 8min ; 第三阶段 : 足火复烘, 进烘温度为 90, 摊叶厚。

17、度为 2.5cm, 时间为 16min, 足火复烘结 束后, 茶叶含水量降至 6%。 0017 、 实施例三 : 一种可以采用冷水泡茶红茶的制备工艺, 它包括下述步骤 : (1) 鲜叶采摘 ; (2) 萎凋 : 采用冷风萎凋, 摊叶厚度为 15cm, 萎凋时间为 3 天, 萎凋后, 鲜叶失水率达到 35% ; (3) 摇青 : 在转速 280r/min 下摇青 12min ; (4) 杀青 : 在 140下进行快速杀青, 杀青时间为 4min ; (5) 闷黄 : 在杀青后趁热堆积, 堆积厚度为 3cm, 闷黄时间为 5h ; (6) 揉捻 : 在温度为 50下揉捻 30min, 此时, 成条。

18、率达到 80%, 细胞破坏率在 50% ; (7) 发酵 : 在常温下堆放发酵 1.5h, 并隔 15min 翻动一次 ; (8) 干燥 : 分为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 : 毛火粗烘, 进烘温度为 115, 摊叶厚度为 1.5cm, 时间为 18min, 毛火粗烘 后, 茶叶含水量降至 15% ; 第二阶段 : 摊凉, 摊叶厚度为 2.5cm, 时间为 12min ; 第三阶段 : 足火复烘, 进烘温度为 95, 摊叶厚度为 2cm, 时间为 12min, 足火复烘结束 后, 茶叶含水量降至 4%。 0018 二、 实验例 : 随机选择 168 人, 对本发明制备实施例 1 中制备的冷水泡茶红茶和现有技术中的滇红 红茶进行冲泡后饮用对比, 结果如下表 1 : 表 1 冷水泡茶红茶和现有技术中的滇红红茶冲泡对比 说 明 书 CN 104273251 A 5 4/4 页 6 上述表 1 可以明显看出, 本发明中的冷水泡茶红茶, 在外形上跟现有技术中的红茶差 别不大, 但是在香气和口感上均优势明显, 更受人们的欢迎。 说 明 书 CN 104273251 A 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其他类不包含的食品或食料;及其处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