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全暗挖法施做地铁车站换乘节点的施工方法.pdf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50858 上传时间:2018-02-17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34.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710031205.6

申请日:

2007.11.01

公开号:

CN101148987A

公开日:

2008.03.26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E21D 9/00公开日:20080326|||实质审查的生效|||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专利申请权的转移)变更项目:申请人变更前权利人:申请人:中铁隧道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地址:河南省洛阳市西工区陵园东路4号变更后权利人:申请人: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 地址:河南省洛阳市西工区陵园东路3号; 申请人:中铁隧道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地址:河南省洛阳市西工区陵园东路4号登记生效日:2008.3.28|||公开

IPC分类号:

E21D9/00; E21D9/14; E21D11/00

主分类号:

E21D9/00

申请人:

中铁隧道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发明人:

贺维国; 姚 兰; 宋 仪; 周华贵; 黄家成; 邢永辉; 徐玉峰; 陈 宏; 王怀东; 彭红霞; 张淑霞; 丁 恒

地址:

471009河南省洛阳市西工区陵园东路4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知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李海波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全暗挖法施做地铁车站换乘节点的施工方法,该方法的主要步骤是:先采用暗挖法施工初期地铁车站主体结构,并预留好远期地铁车站施工接口;远期地铁车站施工时在初期的预留条件基础上以暗挖方式完成换乘节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方法具有初期投资小,投资风险小,同时方便后期施工,施工不受地面交通、地下管线的影响等优点。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采用全暗挖法施做地铁车站换乘节点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先采用暗挖法施工初期地铁车站主体结构,并预留好远期地铁车站施工接口;远期地铁车站施工时在初期的预留条件基础上以暗挖方式完成换乘节点。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暗挖法施工初期地铁车站的同时施作初期地铁车站的结构竖向受力托换体系和远期地铁车站所必须的支挡结构。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初期地铁车站的结构竖向受力托换体系结合远期地铁车站的永久结构支撑体系一起施工。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地质较差时在初期地铁车站施工的同时对远期地铁车站部位进行局部加固和改良。

说明书

一种采用全暗挖法施做地铁车站换乘节点的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铁车站换乘节点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城市地铁发展迅速,地铁平行、交叉(高低错开)汇合形成地铁换乘的车站也越来越多。换乘站一般属于两条或多条地铁线,不同的地铁线往往不同期施工,此处暂时称作为初期和远期两个阶段,因此在初期施工时需要预留远期换乘节点。目前换乘节点的施工主要采用全明挖法,具体做法是:在初期施工时,就用明挖法把远期的换乘节点一起完成,远期施工时只需施工换乘节点以外的部分即可。这种方法在国内的运用极为普遍,但该方法初期投资大,仅适用于能够采用明挖法施工的条件下,且若受环境的限制,初期车站施工时换乘节点部分只能采用暗挖法施工时,前述的方法就不再适合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全暗挖法施做地铁车站换乘节点的施工方法,该施工方法既能达到远期预留的目的,又能有效地节省初期投资,还能有效减小投资风险;施工期间,对地面交通、地下管线其它周边环境基本没有影响。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采用全暗挖法施做地铁车站换乘节点的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先采用暗挖法施工初期地铁车站主体结构,并预留好远期地铁车站施工接口;远期地铁车站施工时在初期的预留条件基础上以暗挖方式完成换乘节点。
作为本发明施工方法的进一步完善,采用暗挖法施工初期地铁车站的同时施作初期地铁车站的结构竖向受力托换体系和远期地铁车站所必须的支挡结构,结构竖向受力托换体系包括初期地铁车站的墙、柱等。
作为本发明施工方法的进一步完善,初期地铁车站的结构竖向受力托换体系可结合远期地铁车站的永久结构支撑体系一起施工。
作为本发明施工方法的进一步完善,地质较差时可在初期地铁车站施工的同时对远期地铁车站部位进行局部加固和改良。
本发明提供的采用全暗挖法施做地铁车站换乘节点的施工方法的主要思路是:暗挖法施工初期地铁车站时,同时施工节点范围内远期地铁车站必需的支挡结构,为远期地铁车站施工做好前期准备;施作初期地铁车站的竖向受力托换体系应考虑远期托换的可能,目的是在远期施工时,当暗挖掏空预留换乘节点处的土体后既有车站荷载竖向受力托换体系仍能保持稳定,以保证远期施工不会影响既有地铁线的安全运营。当地质很差时,还可以在初期地铁车站施工的同时对远期地铁车站部位进行局部地层加固。
与现有全明挖法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采用全暗挖法施工地铁车站换乘节点,对地面交通、地下管线基本没有影响。
2.在节点预留上,初期主要是预留远期规划地铁线的必要的支挡结构和竖向受力托换体系,初期投入很少,经济性突出。
3.初期只施做必要的支挡结构及竖向受力托换体系,前期工程量小,后期施工更方便、灵活;同时即使规划调整,损失的工程量也不大,大大地降低了投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之两条地铁线垂直交叉换乘节点预留平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之两条地铁线垂直交叉换乘节点预留纵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下列实施例将更易于理解本发明,给出实施例是为了阐明本发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1、工程概况
林和西站是广州市轨道交通三号线首通段的控制工程,车站位于广州市天河区重要的核心区,环境条件复杂:四周高楼林立、交通非常繁忙的天河北路横跨车站、天北北路路面下下有煤气、电力、雨污水管等各类管线近二十余根,最大管线断面2.0×2.5米。
车站主体结构采用了明暗挖结合的型式,南北两端主体结构采用地下双层明挖框架结构;中间横跨天河北路段采用暗挖梁柱式双联拱隧道,隧道总长50.8米。
在中间暗挖双联拱隧道内,采用本发明,为远期规划九号线预留了换乘节点。
2、采用全暗挖法施做地铁换乘节点的施工方法在本工程的实施情况
根据广州市地铁规划,地铁三号线与九号线在林和西站换乘,换乘节点预留在现阶段交通非常繁忙、地下管线密集的天河北道路下。按按规划,先施工三号线,但需预留九号线的施工条件。三号线施工时,车站的南北两端采用都明挖法施工,中间横跨天河北路段采用暗挖双联拱隧道法施工。在三号线隧道施工过程中,同时完成远期九号线施工所必需的围护桩,三号线隧道中立柱底部锚入九号线隧道底板以下,有效保证了远期九号线施工时三号线隧道结构的竖向支撑体系受力可靠。另外,在地质较差的部分,预先进行了加固处理,以保证远期九号线顺利施工。目前该站三号线施工已经完成,届时九号线施工时只需用暗挖法下穿九号线预留的通道即可。
通过本发明,成功的为远期九号线预留了投资少、风险小、便于规划九号线施工的换乘节点。
图1~图2中:
1.初期地铁车站暗挖结构,2.初期地铁轨面线,3.远期地铁车站暗挖结构,4.远期地铁轨面线,5.远期地铁车站必要支挡结构,6.竖向受力托换体系(临时立柱或永久结构立柱),7.初期地铁车站暗挖站台,8.远期地铁车站暗挖站台,9.路面下的地下管线。

一种采用全暗挖法施做地铁车站换乘节点的施工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采用全暗挖法施做地铁车站换乘节点的施工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采用全暗挖法施做地铁车站换乘节点的施工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采用全暗挖法施做地铁车站换乘节点的施工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采用全暗挖法施做地铁车站换乘节点的施工方法.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全暗挖法施做地铁车站换乘节点的施工方法,该方法的主要步骤是:先采用暗挖法施工初期地铁车站主体结构,并预留好远期地铁车站施工接口;远期地铁车站施工时在初期的预留条件基础上以暗挖方式完成换乘节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方法具有初期投资小,投资风险小,同时方便后期施工,施工不受地面交通、地下管线的影响等优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土层或岩石的钻进;采矿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