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换挡轴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摩托车换挡轴结构.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072666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5.01 CN 103072666 A *CN103072666A* (21)申请号 201210569950.7 (22)申请日 2012.12.25 B62M 25/06(2006.01) (71)申请人 重庆银钢科技 (集团) 有限公司 地址 400709 重庆市北碚区同兴南路 71 号 (72)发明人 伍毅 王宏 周林 陈勋利 (74)专利代理机构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 50211 代理人 张小晓 (54) 发明名称 摩托车换挡轴结构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摩托车换挡轴结构, 包括 换挡轴 ; 。
2、换挡轴上间隔设置有两个挡圈 ; 换挡轴 在两个挡圈的内侧设置有两个平垫 ; 两个平垫之 间设置有扭簧 ; 换挡轴上焊接有定拨板 ; 定拨板 上设置有动拨板 ; 动拨板距换挡轴的远端设置有 可与变速鼓结合的卡口 ; 动拨板通过间隔设置的 两个限位钉与定拨板贴合 ; 动拨板容纳二限位钉 的通孔沿换挡轴径向的尺寸大于限位钉钉身的直 径 ; 定拨板沿扭簧一侧一体设置有凸板 ; 扭簧的 两伸出端紧靠凸板的两侧 ; 换挡轴在第一挡圈和 第一平垫之间绕设有弹性金属丝 ; 弹性金属丝的 自由端从外侧穿过动拨板和定拨板后, 再从定拨 板和动拨板的孔中穿出。 本发明结构简单、 换挡灵 活。 (51)Int.Cl.。
3、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3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072666 A CN 103072666 A *CN103072666A* 1/1 页 2 1. 一种摩托车换挡轴结构, 包括换挡轴 (1) ; 所述换挡轴 (1) 上间隔设置有第一挡圈 (2a) 和第二挡圈 (2b) ; 所述换挡轴 (1) 在所述第一挡圈 (2a) 和第二挡圈 (2b) 的内侧设置有 第一平垫 (3a) 和第二平垫 (3b) ; 所述第一平垫 (3a) 和第二平垫 (3b) 之间设置有扭簧 (。
4、4) ; 所述换挡轴 (1) 的中部设置有方槽 (1a) ; 所述第一挡圈 (2a) 和第一平垫 (1b) 设置在 所述方槽 (1a) 处 ; 所述换挡轴 (1) 上焊接有定拨板 (7) ; 所述定拨板 (7) 上设置有动拨板 (8) ; 所述动拨板 (8) 距所述换挡轴 (1) 的远端设置有可与变速鼓结合的卡口 (8c) ; 其特征是 : 所述动拨板 (8) 通过间隔设置的第一限位钉 (9a) 和第二限位钉 (9b) 与所述定拨板 (7) 贴合 ; 所述第一限位钉 (9a) 和第二限位钉 (9b) 均与所述定拨板 (7) 固定 ; 所述第一限位钉 (9a) 位于所述卡口 (8c) 的下方 ;。
5、 所述第二限位钉 (9b) 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钉 (9a) 的下方 ; 所述第一限位钉 (9a) 和第二限位钉 (9b) 的钉身位于所述定拨板 (7) 和动拨板 (8) 中, 头部位于所述动拨板 (8) 的外侧, 并与所述动拨板 (8) 贴合 ; 所述动拨板 (8) 设置有容纳所述第一限位钉 (9a) 的第一限位孔 (8a) 和容纳所述第二 限位钉 (9b) 的第二限位孔 (8b) ; 所述第一限位孔 (8a) 和第二限位孔 (8b) 沿所述换挡轴 (1) 径向的尺寸分别大于所述第一限位钉 (9a) 和第二限位钉 (9b) 钉身的直径 ; 所述定拨板 (7) 沿所述扭簧 (4) 一侧一体设置有凸。
6、板 (7a) ; 所述扭簧 (4) 的两伸出端 紧靠所述凸板 (7a) 的两侧 ; 所述换挡轴 (1) 在所述第一挡圈 (2a) 和第一平垫 (3a) 之间绕设有弹性金属丝 (5) ; 所 述弹性金属丝 (5) 的自由端从外侧穿过动拨板和定拨板后, 再从定拨板和动拨板的孔中穿 出。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摩托车换挡轴结构, 其特征是 : 所述第一限位钉 (9a) 和第二限 位钉 (9b) 均为三级台阶结构, 其第一台阶面与所述定拨板 (7) 贴合, 第二台阶面与所述动 拨板 (8) 贴合。 3. 如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摩托车换挡轴结构, 其特征是 : 所述第一限位钉 (9a) 和。
7、第 二限位钉 (9b) 的中心线设在所述动拨板 (8) 的对称中心线上。 4. 如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摩托车换挡轴结构, 其特征是 : 所述凸板 (7a) 对应所述扭 簧 (4) 的两端处分别设置有第一半圆槽 (7a1) 和第二半圆槽 (7a2) ; 所述扭簧 (4) 的两端分 别穿过并紧靠在所述第一半圆槽 (7a1) 和第二半圆槽 (7a2) 。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摩托车换挡轴结构, 其特征是 : 所述定拨板 (7) 紧邻所述方 槽 (1a) 设置 ; 所述换挡轴 (1) 在所述定拨板 (7) 背离所述方槽 (1a) 一侧设置有换挡轴垫圈 (6) 。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
8、的摩托车换挡轴结构, 其特征是 : 所述动拨板 (8) 构成所述卡 口 (8c) 的两侧边缘 (8d、 8e) 为斜边。 7. 如权利要求 6 所述的摩托车换挡轴结构, 其特征是 : 二所述斜边的夹角 ()为 90。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摩托车换挡轴结构, 其特征是 : 所述动拨板 (8) 的中部设置 有减重孔 (8f) ; 所述第一限位孔 (8a) 为腰子孔 ; 所述第二限位孔 (8b) 与所述减重孔 (8f) 连通。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072666 A 2 1/3 页 3 摩托车换挡轴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的换挡轴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9、 现有技术中, 摩托车的换挡轴上设置有回位弹簧和换挡臂, 通过踩动脚踏板使换 挡轴旋转, 进而带动换挡臂拨动变速鼓转动, 从而实现换挡。 在换挡臂拨动变速鼓转动的过 程中, 换挡臂将向换挡轴的方向作伸缩运动。换挡结束后, 换挡轴通过回位弹簧回位, 但换 挡臂则可能回位迟缓, 从而引起换挡不灵活。 0003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换挡更灵活的换挡轴结构。 发明内容 0004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换挡更灵活 的换挡轴结构。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摩托车换挡轴结构, 包括换挡轴 ; 所述换挡轴 上间隔设置有第一挡圈和第二挡圈 。
10、; 所述换挡轴在所述第一挡圈和第二挡圈的内侧设置有 第一平垫和第二平垫 ; 所述第一平垫和第二平垫之间设置有扭簧 ; 0006 所述换挡轴的中部设置有方槽 ; 所述第一挡圈和第一平垫设置在所述方槽处 ; 0007 所述换挡轴上焊接有定拨板 ; 所述定拨板上设置有动拨板 ; 所述动拨板距所述换 挡轴的远端设置有可与变速鼓结合的卡口 ; 0008 所述动拨板通过间隔设置的第一限位钉和第二限位钉与所述定拨板贴合 ; 所述第 一限位钉和第二限位钉均与所述定拨板固定 ; 所述第一限位钉位于所述卡口的下方 ; 所述 第二限位钉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钉的下方 ; 0009 所述第一限位钉和第二限位钉的钉身位于所述。
11、定拨板和动拨板中, 头部位于所述 动拨板的外侧, 并与所述动拨板贴合 ; 0010 所述动拨板设置有容纳所述第一限位钉的第一限位孔和容纳所述第二限位钉的 第二限位孔 ; 所述第一限位孔和第二限位孔沿所述换挡轴径向的尺寸分别大于所述第一限 位钉和第二限位钉钉身的直径 ; 以使所述动拨板可相对所述定拨板滑动灵活 ; 0011 所述定拨板沿所述扭簧一侧一体设置有凸板 ; 所述扭簧的两伸出端紧靠所述凸板 的两侧 ; 0012 所述换挡轴在所述第一挡圈和第一平垫之间绕设有弹性金属丝 ; 所述弹性金属丝 的自由端从外侧穿过动拨板和定拨板后, 再从定拨板和动拨板的孔中穿出。 0013 较佳的, 所述第一限位。
12、钉和第二限位钉均为三级台阶结构, 其第一台阶面与所述 定拨板贴合, 第二台阶面与所述动拨板贴合。 0014 较佳的, 所述第一限位钉和第二限位钉的中心线设置在动拨板的对称中心线上。 0015 较佳的, 所述凸板对应所述扭簧的两端处分别设置有第一半圆槽和第二半圆槽 ; 所述扭簧的两端分别穿过并紧靠在所述第一半圆槽和第二半圆槽内。 说 明 书 CN 103072666 A 3 2/3 页 4 0016 较佳的, 所述定拨板紧邻所述方槽设置 ; 所述换挡轴在所述定拨板背离所述方槽 一侧设置有换挡轴垫圈。 0017 为使换挡更灵活, 所述动拨板构成所述卡口的两侧边缘为斜边。 0018 较佳的, 二所述。
13、斜边的夹角为 90。 0019 较佳的, 所述动拨板的中部设置有减重孔 ; 所述第一限位孔为腰子孔 ; 所述第二 限位孔与所述减重孔连通。 002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 本换挡轴换挡过程中, 依靠动拨板卡口端的斜面和弹性金 属丝对动拨板的弹力作用, 使换挡臂的动拨板具有灵活的伸缩性, 从而使换挡轴回位变得 更容易。本发明结构简单、 换挡灵活。 附图说明 0021 图 1 是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 2 是图 1 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0023 图 3 是图 1 的 A 向放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 0025 如图1。
14、至图3所示, 一种摩托车换挡轴结构, 包括换挡轴1, 换挡轴1上间隔设置有 第一挡圈 2a 和第二挡圈 2b。换挡轴 1 在第一挡圈 2a 和第二挡圈 2b 的内侧设置有第一平 垫 3a 和第二平垫 3b, 换挡轴在第一平垫 3a 和第二平垫 3b 之间套装有扭簧 4。 0026 换挡轴 1 的中部设置有方槽 1a, 第一挡圈 2a 和第一平垫 1b 设置在方槽 1a 处。 0027 换挡轴1紧靠方槽1a处焊接有定拨板7, 在定拨板7背离方槽1a一侧设置有换挡 轴垫圈 6。 0028 定拨板 7 上设置有动拨板 8, 动拨板 8 距换挡轴 1 的远端设置有可与变速鼓 结合 的卡口 8c。动拨板。
15、 8 构成卡口 8c 的两侧边缘 8d、 8e 为斜边 , 二斜边的夹角 为 90。 0029 动拨板 8 通过间隔设置的第一限位钉 9a 和第二限位钉 9b 与定拨板 7 贴合, 第一 限位钉 9a 和第二限位钉 9b 均与定拨板 7 固定。第一限位钉 9a 位于卡口 8c 的下方, 第二 限位钉 9b 位于第一限位钉 9a 的下方。二限位钉的中心线在动拨板的对称中心线上。 0030 第一限位钉 9a 和第二限位钉 9b 的钉身位于定拨板 7 和动拨板 8 中, 头部位于动 拨板 8 的外侧。两限位钉均为三级台阶结构, 其第一台阶面与定拨板 7 贴合, 第二台阶面与 动拨板 8 贴合。 00。
16、31 动拨板 8 设置有容纳第一限位钉 9a 的第一限位孔 8a 和容纳第二限位钉 9b 的第 二限位孔 8b, 第一限位孔 8a 和第二限位孔 8b 沿换挡轴 1 径向的尺寸分别大于第一限位钉 9a 和第二限位钉 9b 钉身的直径, 以使动拨板 8 可相对定拨板 9 滑动灵活。 0032 动拨板 8 的中部设置有减重孔 8f, 第一限位孔 8a 为腰子孔 ; 第二限位孔 8b 与减 重孔 8f 连通。 0033 定拨板7靠近扭簧4一侧一体设置有凸板7a, 扭簧4的两伸出端紧靠凸板7a的两 侧。凸板 7a 对应扭簧 4 的两端处分别设置有第一半圆槽 7a1 和第二半圆槽 7a2, 扭簧 4 的。
17、 两端分别穿过第一半圆槽 7a1 和第二半圆槽 7a2。 说 明 书 CN 103072666 A 4 3/3 页 5 0034 换挡轴1在第一挡圈2a和第一平垫3a之间绕设有钢丝5, 钢丝5的自由端从外侧 依次穿过动拨板 8、 定拨板 7 后, 再从定拨板 7 和动拨板 8 孔中穿出。 0035 换挡时, 通过踩动脚踏板使换挡轴旋转, 进而带动定拨板旋转, 使动拨板拨动变速 鼓转动, 从而实现换挡。在这一过程中, 动拨板 8 将向靠近换挡轴 1 的方向运动。换挡结束 后, 换挡轴 1 在扭簧 4 的作用下, 做与前述旋转方向相反的旋转, 自动回到初始状态 ; 同时, 在弹性金属丝 5 的弹力。
18、作用下, 促使动拨板 8 向背离换挡轴 1 的方向运动, 从而实现快速回 位。 0036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 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 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 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 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 技术方案, 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说 明 书 CN 103072666 A 5 1/3 页 6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072666 A 6 2/3 页 7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072666 A 7 3/3 页 8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072666 A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