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轮摩托车的前部构造.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轮摩托车的前部构造.pdf(2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171671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6.26 CN 103171671 A *CN103171671A* (21)申请号 201210409077.5 (22)申请日 2012.10.18 2011-278171 2011.12.20 JP B62J 7/06(2006.01) B62J 6/02(2006.01) B62J 3/00(2006.01) B62J 9/00(2006.01) (71)申请人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地址 日本东京都 (72)发明人 丸山隆 土肥诚 武藤裕辅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代理人。
2、 陈伟 (54) 发明名称 两轮摩托车的前部构造 (57) 摘要 本发明以在车辆前部具有承载架的两轮摩托 车中, 提供一种两轮摩托车的前部构造为课题, 即 使装载有装载物也能够降低对转向的影响, 同时 能够提高被视觉辨认性。在两轮摩托车 (10) 上 具有 : 前承载架 (36), 从头管 (71) 向车辆前方且 在前轮 (13) 的上方延伸, 且具有装载物品的装载 部 (72) ; 和照明装置 (40), 在与装载部 (72) 相比 车辆前方位置上, 由安装在前承载架 (36) 上的头 灯以及左右的方向指示灯构成。 前承载架(36)由 支承装载部 (72) 以及照明装置 (40) 的第一车架。
3、 (51)、 和从所述第一车架(51)的所述装载部(72) 的后方向上方延伸而支承装载部 (72) 的第二车 架 (52) 构成。 (30)优先权数据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8 页 附图 11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8页 附图11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171671 A CN 103171671 A *CN103171671A* 1/1 页 2 1. 一种两轮摩托车的前部构造, 所述两轮摩托车具有 : 设置在车架 (11) 的前部的头管 (71) ; 和转向自如地轴支承在该头管 (71) 。
4、上, 且旋转自如地轴支承前轮 (13) 的前叉 (15), 其特征在于, 其具有 : 前承载架 (36), 从所述头管 (71) 向车辆前方且在所述前轮 (13) 的上方延伸, 并且支 承在所述头管 (71) 上, 且具有装载物品的装载部 (72) ; 和照明装置 (40), 在与所述装载部 (72) 相比车辆前方位置上, 由安装在所述前承载架 (36) 上的头灯 (41) 以及左右的方向指 示灯 (42L、 42R) 构成。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两轮摩托车的前部构造, 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右的方向指示 灯(42L、 42R)配置在所述头灯(41)的车宽方向左右, 并且, 在这些左右。
5、的方向指示灯(42L、 42R) 的下方且在与车宽方向外端相比外侧, 配置有从所述前承载架 (36) 延伸、 且对所述左 右的方向指示灯 (42L、 42R) 进行保护的防护部 (82L、 82R)。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两轮摩托车的前部构造, 其特征在于, 前承载架 (36) 由 第一车架 (51) 和第二车架 (52) 构成, 所述第一车架 (51) 支承在所述头管 (71) 上, 并支承 所述照明装置 (40), 所述第二车架 (52) 支承在所述头管 (71) 上, 并从所述第一车架 (51) 的所述装载部 (72) 的后方向上方延伸。 4.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
6、两轮摩托车的前部构造,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车架 (51) 具 有 : 在车辆俯视下将所述头灯 (41) 的前方沿车宽方向横截的前部 (60) ; 和从该前部 (60) 的左右端向车辆后方延伸并从所述头灯 (41) 的侧方通过的左右侧部 (61L、 61R), 这些左右 侧部 (61L、 61R) 在车辆侧视下, 以使所述前部 (60) 比所述头灯 (41) 位于下位的方式向下 方折曲, 并且, 以使所述左右侧部 (61L、 61R) 与所述头灯 (41) 重合的方式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两轮摩托车的前部构造,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左 右的方向指示灯 (42L、 42R。
7、) 中的至少一方的方向指示灯 (42R) 的下方, 配置有传送警笛音 的喇叭 (49)。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两轮摩托车的前部构造,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装 载部 (72) 上, 具有在车辆俯视下呈四边形的车筐 (37), 该车筐 (37) 由底部 (91)、 和从该底部 (91) 的前缘、 左缘、 右缘以及后缘分别立起的前 壁 (96)、 左壁 (97L)、 右壁 (97R)、 后壁 (98) 构成, 在车辆侧视下, 所述前壁 (96) 以使上端比下端位于车辆前方的方式倾斜, 所述后壁 (98) 以使上端比下端位于车辆后方的方式倾斜, 在车辆侧视下, 所述前壁(96)与垂直线。
8、(99)所成角度(1), 比所述后壁(98)与垂直 线 (99) 所成的角度 (2) 大。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两轮摩托车的前部构造,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头 灯 (41) 上, 内置有调整头灯 (41) 的照射方向的光轴部 (101)。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171671 A 2 1/8 页 3 两轮摩托车的前部构造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两轮摩托车的前部构造的改良。 背景技术 0002 公知有一种两轮摩托车, 在车辆前部安装有供物品放置的前承载架 ( 例如, 参照 专利文献 1( 图 1), 专利文献 2( 图 1)。 0003 如专利文献 1 的图 1 。
9、所示, 在前叉 2( 数字表示专利文献 1 记载的附图标记。下 同 ) 的前方且前轮 1 的上方, 配置有前承载架 10。该前承载架 10 通过与前叉 2 一体的顶桥 接部件 3 以及底桥接部件 4 而支承。 0004 在专利文献 1 的技术中, 由于前承载架 10 安装在前叉 2 上, 所以装载在前承载架 上的重量会影响车把操作。所期望的是装载在前承载架上的重量不会影响车把操作。 0005 在专利文献 2 中, 公开了一种装载在前承载架上的物品的重量不会影响车把操作 的技术。 0006 如专利文献 2 的图 1 所示, 车筐状的前承载架 6( 数字表示专利文献 2 记载的附图 标记。下同 )。
10、 的后面部, 经由托架 30、 螺栓轴 33 以及安装托架 40 而通过头管 23 来支承。 同时, 前承载架 6 的底面部, 经由管支柱 37、 支承支柱 38 以及安装托架 42 而通过下伸管 29 来支承。 0007 但是, 在专利文献 2 的技术中, 由于头灯 7 从前承载架 6 的下方, 比前承载架 6 前 部设置在后方, 所以从车辆前方上方难以观察到头灯 7。为了对外部提示车辆的存在, 所期 望的是从车辆前方上方也能够观察到头灯7。 也就是说, 在车辆前部具有承载架的两轮摩托 车中, 要求一种能够提高被视觉辨认性的构造。 0008 在先技术文献 0009 专利文献 1 : 日本特开。
11、 2010-235104 号公报 0010 专利文献 2 : 日本特开平 8-40340 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1 本发明以在车辆前部具有承载架的两轮摩托车中, 提供一种两轮摩托车的前部构 造为课题, 即使装载有装载物也能够降低对转向的影响, 同时能够提高被视觉辨认性。 0012 在技术方案 1 的发明中, 提供一种两轮摩托车的前部构造, 所述两轮摩托车具有 : 设置在车架的前部的头管 ; 和转向自如地轴支承在该头管上, 且旋转自如地轴支承前轮的 前叉, 其特征在于, 其具有 : 前承载架, 从所述头管向车辆前方且在所述前轮的上方延伸, 并 且支承在所述头管上, 且具有装载物品的装载部 ; 。
12、和照明装置, 在与所述装载部相比车辆前 方位置上, 由安装在所述前承载架上的头灯以及左右的方向指示灯构成。 0013 在技术方案 2 的发明中, 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右的方向指示灯配置在所述头灯的 车宽方向左右, 并且, 在这些左右的方向指示灯的下方且在与车宽方向外端相比外侧, 配置 有从所述前承载架延伸、 且对所述左右的方向指示灯进行保护的防护部。 说 明 书 CN 103171671 A 3 2/8 页 4 0014 在技术方案 3 的发明中, 其特征在于, 前承载架由第一车架和第二车架构成, 所述 第一车架支承在所述头管上, 并支承所述照明装置, 所述第二车架支承在所述头管上, 并从 所。
13、述第一车架的所述装载部的后方, 向上方延伸。 0015 在技术方案 4 的发明中,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车架具有 : 在车辆俯视下将所述头 灯的前方沿车宽方向横截的前部 ; 和从该前部的左右端向车辆后方延伸并从所述头灯的侧 方通过的左右侧部, 这些左右侧部在车辆侧视下, 以使所述前部比所述头灯位于下位的方 式向下方折曲, 并且, 以使所述左右侧部与所述头灯重合的方式配置。 0016 在技术方案 5 的发明中,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左右的方向指示灯中的至少一方的 方向指示灯的下方, 配置有传送警笛音的喇叭。 0017 在技术方案 6 的发明中,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装载部上, 具有在车辆俯视下。
14、, 四边 形的车筐, 0018 该车筐由底部、 和从该底部的前缘、 左缘、 右缘以及后缘分别立起的前壁、 左壁、 右 壁、 后壁构成, 0019 在车辆侧视下, 所述前壁以使上端比下端位于车辆前方的方式倾斜, 0020 所述后壁以使上端比下端位于车辆后方的方式倾斜, 0021 在车辆侧视下, 所述前壁与垂直线所成角度, 比所述后壁与垂直线所成的角度大。 0022 在技术方案 7 的发明中,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头灯上, 内置有调整头灯的照射方向 的光轴部 0023 发明的效果 0024 在技术方案 1 的发明中, 前承载架从头管延伸, 并且被头管支承, 在与头管的装载 部相比车辆前方位置上, 。
15、在前承载架上安装有照明装置。 0025 前承载架由于支承在头管上, 所以能够降低在前承载架上装载有货物时的对转向 的影响。另外, 照明装置比头管的装载部安装在车辆前方位置上。由于照明装置的上方被 开放, 所以从前方上方也能很好地观察到。也就是说, 能够提高照明装置的被视觉辨认性。 0026 在技术方案 2 的发明中, 左右的方向指示灯配置在头灯的车宽方向左右。在将前 轮向左或向右转向时, 右侧或左侧的方向指示灯, 位于除车把之外的车辆最外端部。这样, 由于在位于车辆最外端部的左右的方向指示灯上分别配置有防护部, 所以通过该防护部能 够有效地保护左右的方向指示灯。 0027 在技术方案 3 的发。
16、明中, 在第一车架支承在头管上的基础上, 第二车架也支承在 头管上。 由于通过比其他部位刚性高的头管直接支承由第一车架和第二车架构成的前承载 架, 所以能够通过简单的构造而确保刚性。 0028 在技术方案 4 的发明中, 第一车架的左右侧部在车辆侧视下, 以使前部比头灯位 于下方的方式向下方折曲。由于不存在第一车架的前部遮挡头灯的照射光的担心, 所以能 够通过第一车架的前部以及左右例部来保护头灯, 同时能够确保头灯的照射性能。 0029 在技术方案 5 的发明中, 喇叭配置在方向指示灯的下方。由于方向指示器配置在 装载部的前方, 所以喇叭也配置在装载部的前方。 因为喇叭的上方没有被装载部所封堵。
17、, 所 以警笛音也能向车辆前方上方传送。也就是说, 能够提高喇叭的警笛功能性能。在此基础 上, 在上方的方向指示灯被防护部保护的情况下, 也通过该防护部件保护喇叭。 0030 在技术方案 6 的发明中, 在车辆侧视下, 使车筐的后壁的相对于垂直线的角度为, 说 明 书 CN 103171671 A 4 3/8 页 5 比车筐的前壁的相对于垂直线的角度小的角度。 这样, 将车筐的后壁的角度设定得较小。 由 此, 即使在车筐中装载有如比车筐上端向上方突出的那样的装载物情况下, 也能抑制与车 把的转动范围的干涉, 同时能够将物品易于放入至车筐内, 并且能够进一步地增大车筐的 容量。 0031 在技术。
18、方案 7 的发明中, 在头灯上内置有光轴部。只要是内置有光轴部的头灯, 光 轴调整操作就可以与对头灯进行支承的第一车架无关地进行。因此, 能够将头灯牢固地固 定在第一车架上。 附图说明 0032 图 1 是本发明的两轮摩托车的左视图。 0033 图 2 是车身前部的俯视图。 0034 图 3 是车身前部的立体图。 0035 图 4 是车身前部的主视图。 0036 图 5 是从图 4 拆除前车筐的图。 0037 图 6 是前承载架的侧视图。 0038 图 7 是图 6 的 7 向视图。 0039 图 8 是图 6 的 8 向视图并且是说明前承载架的构造的图。 0040 图 9 是图 2 的 9-。
19、9 线剖视图。 0041 图 10 是图 3 的 10-10 线剖视图。 0042 图 11 是实施例二的车辆前部的俯视图。 0043 图 12 是实施例二的车辆前部的立体图。 0044 附图标记说明 0045 10. 两轮摩托车, 11. 车架, 13. 前轮, 15. 前叉, 56. 前承载架, 37. 车 筐 ( 前车筐 ), 40. 照明装置, 41. 头灯, 42L, 42R. 左右的方向指示灯, 49. 喇 叭, 51. 第一车架, 52. 第二车架, 60. 第一车架的前部, 61L、 61R. 第一车架的左 右侧部, 71. 头管, 72. 装载部, 82L、 82R. 左右的。
20、防护部, 91. 底部, 96. 前壁, 97L. 左壁, 97R. 右壁, 98. 后壁, 99. 垂直线, 101. 光轴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46 以下, 具体说明本发明的实施的方式。在图中以及实施例中,“上” 、“下” 、“前” 、 “后” 、“左” 、“右” 分别表示从乘坐在两轮摩托车上的驾驶员观察到的方向。并且, 附图以附 图标记的方向来观察。 0047 首先, 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进行说明。 0048 如图 1 所示, 两轮摩托车 10 具有 : 车架 11 ; 前叉 15, 操作自如地轴支承在该车架 11 的前部, 且以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前轮 13 ; 转向车把 16, 。
21、安装在该前叉 15 上, 且供驾驶 员进行前轮13的车把操作 ; 安装在该转向车把16上的仪表盘17 ; 配置在前轮13与后轮14 之间的供驾驶员落座的座椅 18 ; 发动机 19, 在前轮 13 的后方, 架设在车身 11 上, 且成为动 力源 ; 后摆臂 22, 在该发动机 19 的后方, 设置在车架 11 的后部, 且以在上下摆动自如的方 式支承后轮 14 ; 和跨设在该后摆臂 22 与车架 11 之间的减振单元 23。 说 明 书 CN 103171671 A 5 4/8 页 6 0049 在前轮 13 的上方且车辆前方, 延伸有前承载架 36。该前承载架 36 具有装载物品 的装载部。
22、 72。在该装载部 72 上安装有前车筐 37, 在前车筐 37 的前方且前承载架 36 的前 部, 安装有头灯41以及左右的方向指示灯42L、 42R(图中只表示了靠前侧的附图标记42L)。 头灯 41 以及左右的方向指示灯 42L、 42R 统称为照明装置 40。 0050 除此之外, 在车身后部安装有尾灯 45, 在后挡泥板 34 上安装有左右的后方向指示 灯 46L、 46R( 图中只表示靠前侧的附图标记 46L)。并且, 在座椅 18 的后方, 在车身 20 上安 装有供物品装载的后承载架 47。 0051 车身 20 被车身罩 25 所覆盖。车身罩 25 由将头管 71 的上部前方。
23、覆盖的前顶罩 26、 将乘员的腿的前方覆盖的护腿板27、 和将车架11覆盖的侧罩29构成, 该侧罩29使座椅 18 的下方从该护腿板 27 向车辆后方连接地延伸而成。在前叉 15 上安装有以从前轮 13 的 上方到后方的范围内覆盖的前挡泥板 33, 在车身 20 的后部安装有以从后轮 14 的上方到后 方的范围内覆盖的后挡泥板 34。在车身 20 上具有主支架 38 与侧支架 39。 0052 在图 2 4 中, 对前承载架以及安装在该前承载架上的前车筐的概要进行说明。 0053 如图 2 所示, 前承载架 36 具有以覆盖前挡泥板 33 的上方的方式向车辆前方延伸 的车宽方向左右一对的第一车。
24、架 51L、 51R。在这些左右一对的第一车架 51L、 51R 上跨设有 第一横梁 53, 该第一横梁 53 作为供车筐 37 装载的装载部 72。在装载部 72 上具有, 在车辆 俯视下四边形的车筐 37( 以下, 也称作 “前车筐 37” )。 0054 前车筐 37 由底部 91 和从该底部 91 的前缘、 左缘、 右缘以及后缘分别立起的前壁 96、 左壁97L、 右壁97R、 后壁98构成, 以将截面圆形的细金属丝纵横地搭成格子状的方式形 成。车筐的底部 91 经由板状的第一撑条 57 以及三个的紧固螺丝 106a, 而紧固在成为前承 载架的装载部 72 的第一横梁 53 上。 00。
25、55 车筐的后壁 98 被紧固在上车筐撑条 87 上, 该上车筐撑条 87 紧固于前承载架 36 的构成要素、 即车筐上撑条 89L、 89R 上。 0056 如图34所示, 前承载架36具有 : 支承照明装置40的第一车架51L、 51R ; 从第一 车架51L、 51R的装载部72的后方向上方延伸的第二车架52 ; 和跨设在第一车架51L、 51R之 间的装载部 ( 图 2, 附图标记 72)。在第一车架 51L、 51R 的前部跨设有向下方开放且向上方 延伸的、 在车辆主视下大致 U 字状的 U 字状部件 79。U 字状部件 79 由左右的立起部 79La、 79Ra、 和跨设在左右的立。
26、起部79La、 79Ra的上部的横部79b构成, 且配置在前车筐的前壁96 的前方, 承担对装载部 72 与照明装置 40 的配置空间进行划分的作用。U 字状部件 79 具有 左右的立起部 79La、 79Ra, 在左右的立起部 79La、 79Ra 与第一车架 51L、 51R 之间, 分别接合 有呈板状、 且供照明装置 40 安装的左右的头灯撑条 121L、 121R。 0057 在左右的头灯撑条 121L、 121R 的内面的内侧, 在左右的头灯撑条 121L、 121R 上安 装有头灯 41, 在左右的头灯撑条 121L、 121R 的外面, 分别安装有左右的方向指示灯 42L、 42。
27、R。在仪表盘 17 的前面, 具有在夜间等易于确认前车筐内的物品的指示灯 17a。 0058 如图 4 所示, 从车辆前方观察时, 在左右的方向指示灯 42L、 42R 的下方, 配置有从 第一车架 51L、 51R 向外侧延伸而对左右的方向指示灯 42L, 42R 进行保护的左右的防护部 82L、 82R。在右方向指示灯 82R 的下方配置有传送警笛音的喇叭 49。 0059 另外, 在本实施例中, 虽然在右侧的方向指示灯的下方配置了喇叭, 但也可以将喇 叭配置在左侧的方向指示灯的下方。 而且, 也可以在左右的方向指示灯的下方均配置喇叭。 说 明 书 CN 103171671 A 6 5/8。
28、 页 7 0060 以上, 对前承载架 36 的主要构成要素进行了说明, 但是在前承载架 36 上, 除第一 车架 51L、 51R 以及第二车架 52 之外, 还接合有多个加强部件和撑条类部件。以下对包括这 些辅助部件和撑条类部件在内的前承载架 36 进行详细说明。 0061 以下, 在图 5 8 中, 对前承载架的构造等进行说明。 0062 如图 5 8 所示, 在车架 11 的前部, 设置有以转向自如的方式将前叉 15 轴支承的 头管 71。在该头管 71 上接合有托架撑条 75, 在该托架撑条 75 上经由第一紧固部件 111 紧 固且支承有第一车架 51L、 51R。 0063 从头。
29、管 71 向车辆前方延伸的第一车架 51L、 51R 具有 : 在车辆俯视下将头灯 41 的 前方在车宽方向上横截的前部 60 ; 和从该前部 60 的左右端向车辆后方延伸而从头灯 41 的 侧方通过的左右侧部 61L、 61R。在车辆侧视下, 左右侧部 61L、 61R 以使前部 60 比头灯 41 位 于下方的方式向下方折曲, 并且, 这些左右侧部 61L、 61R 以与头灯 41 重合的方式配置。第 一车架 51L、 51R 在车辆仰视下, 作为全体呈大致七边形状。 0064 第一车架的左右侧部 61L、 61R 由左右的前辅助部 113L、 113R 和左右的后辅助部 114L、 11。
30、4R 构成, 该左右的前辅助部 113L、 113R 分别向车辆前后方向延伸, 该左右的后辅助 部114L、 114R在左右的前辅助部113L, 113R的后端具有折曲部135L、 135R, 以从这些折曲部 135L, 135R 向车辆后方变窄的方式延伸, 并向与头管 71 一体的托架撑条 75 紧固。 0065 左右的前辅助部 113L、 113R 沿大致水平方向延伸, 在左右的前辅助部 113L、 113R 之间跨设有作为装载前车筐 ( 图 1, 附图标记 37) 的装载部的第一横梁 53。在车辆侧视下, 第一车架 51L、 51R 从左右的前辅助部 113L、 113R 的前端向斜前下。
31、方折曲, 跨设在车宽方向 上的前部 60 配置在比头灯 41 位于下方的位置上。 0066 第一车架 51L、 51R 的前部 60 以将头灯 41 的下方沿车宽方向左右横截的方式配 置。也就是说, 由于不存在第一车架的前部 60 遮挡头灯 41 的照射光的担心, 所以能够通过 第一车架的前部 60 以及左右侧部 61L、 61R 来保护头灯 41, 同时能够确保头灯 41 的照射性 能。 0067 接着, 对本实施方式的前承载架的详细的构造进行说明。 0068 如图 8 所示, 前承载架 36 具有以下的主要要素 : 左右的第一车架 51L、 51R, 从头管 71 延伸, 且包括左右的侧部。
32、 61L、 61R 和前部 60 ; 第一横梁 53, 在左右的第一车架 51L、 51R 的左右的侧部61L、 61R上沿车宽方向延伸 ; U字状部件79, 在该第一横梁53的前方, 跨设在 左右的第一车架 51L、 51R 的前部 ; 左右的头灯撑条 121L、 121R, 以跨设在 U 字状部件 79 与 左右的第一车架 51L、 51R 上的方式分别接合 ; 左右的防护部件 82L、 82R, 从左右的第一车架 51L、 51R的前部沿车宽方向延伸 ; 喇叭撑条122, 在右侧的防护部件82R的下方, 从右侧的第 一车架的前部 60 延伸 ; 上车架 123, 从左右的第一车架 51L。
33、、 51R 的后部向上方延伸, 呈大致 U 字状, 且包括左右的第二车架 52L、 52R ; 中央撑条 124, 经由第二紧固部件 112 而支承在头 管 71 上, 从该头管 71 向车辆斜下前方延伸, 且具有箱形截面 ; 车筐下撑条 88, 接合在该中 央撑条124的前端, 且供上车筐撑条(图3, 附图标记87)安装 ; 左右的车筐上撑条89L、 89R, 在该车筐下撑条 88 的上方, 接合在上车架 123 上, 且供上车筐撑条 ( 图 3, 附图标记 87) 安 装 ; 第二横梁 54, 以贯通中央撑条 124 的方式, 沿车宽方向跨设在上车架 123 之间 ; 和前罩 撑条 125。
34、, 从中央撑条的上表面 124a 向上方延伸, 且具有供前顶罩 ( 图 3, 附图标记 26) 紧 固的焊接螺母 126。 说 明 书 CN 103171671 A 7 6/8 页 8 0069 在上述构成的基础上, 作为加强部件, 在左右的第一车架 51L、 51R 与上车架 123 的左右的接合部上, 分别跨设有左右的前加强片 131L、 131R, 且跨设有左右的后下加强片 132L、 132R。另外, 在第二横梁 54 与上车架 123 的接合部上, 分别跨设有左右的后上加强片 133L、 133R。并且, 在左右的第一横梁的折曲部 135L、 135R 上, 分别设置有左右的下加强片。
35、 134L、 134R。在中央撑条 124 上接合有引导电气配线的电气配线引导件 149。 0070 接着, 对照明装置以及喇叭的配置构造进行说明。 0071 如图 7 所示, 在从下方观察车辆时, 在前承载架 36 上设置有头灯 41, 在头灯 41 的 车宽方向左右配置有左右的方向指示灯 42L、 42R。在这些左右的方向指示灯 42L, 42R 的 下方、 且在与车宽方向外端相比外侧, 配置有从前承载架 36 延伸, 且对左右的方向指示灯 42L、 42R 进行防护的左右的防护部 82L、 82R。 0072 头灯 41 具有 : 在前面成为照射部的透镜面 41a ; 和从车辆后方将该透。
36、镜面 41a 覆 盖, 且在前承载架 36 上支承的外壳部 41b。同样, 左右的方向指示灯 42L, 42R 分别具有 : 在 前面成为照射部的透镜面 42La、 42Ra ; 和从车辆后方将这些透镜面 42La、 42Ra 覆盖, 且在前 承载架 36 上支承的主体部 42Lb、 42Rb。 0073 同时参照图 3, 左右的方向指示灯 42L、 42R 配置在头灯 41 的车宽方向左右。在将 前轮13向左或向右转向时, 右侧的方向指示灯42R或者左侧的方向指示灯42L, 位于除转向 车把 16 之外的车辆最外端部。这样, 由于在位于车辆最外端部的左右的方向指示灯 42L、 42R上分别配。
37、置有左右的防护部82L、 82R, 所以通过这些左右的防护部82L、 82R能够有效地 保护左右的方向指示灯 42L、 42R。 0074 左右的方向指示灯 42L、 42R 分别通过左右的防护部 82L、 82R 保护。若将左右的防 护部 82L、 82R 从车架 11 延伸的话, 防护部变长而大型化。关于这一点, 在本发明中, 从车架 11 将前承载架 36 延伸, 且在该前承载架 36 上设置左右的防护部 82L、 82R, 因此左右的防护 部 82L、 82R 是短的即可, 能够谋求左右的防护部 82L、 82R 的小型化。 0075 另外, 在头灯 41 上, 内置有调整头灯 41 。
38、的照射方向的光轴部 ( 图 1, 附图标记 101)。 只要是内置有光轴部101的头灯41, 光轴调整操作就可以与对头灯41进行支承的第 一车架 51L、 51R 无关地进行。因此, 能够将头灯 41 牢固地固定在第一车架 51L、 51R 上。 0076 接着, 对前车筐的支承构造进行说明。 0077 如图 9 所示, 在跨设于第一车架 51L、 51R 上的板状的第一横梁的底面 53b 上, 接合 有焊接螺母 143, 在第一横梁的上面 53a 载置有前车筐的底部 91, 在该前车筐的底部 91 的 上面, 以与孔145配合的方式载置有板状的第一横梁53, 该孔145以与焊接螺母143的位。
39、置 对应的方式开设, 以通过第一横梁 53 和第一横梁 53 将前车筐的底部 91 夹持的方式, 从上 方通过螺丝 106a 紧固。 0078 如图10所示, 在向车辆前方延伸的上车筐撑条87的后面, 接合有焊接螺母144, 在 上车筐撑条 87 的前面抵接有前车筐的后壁 98, 在该前车筐的后壁 98 上与孔 146 配合地抵 接有板状的第二撑条58, 该孔146以与焊接螺母144的位置对应的方式开设, 以通过上车筐 撑条 87 和第二撑条 58 将前车筐的后壁 98 夹持的方式, 从车辆前方通过螺丝 106b 紧固。 0079 接着, 对前车筐的配置构造进行说明。 0080 返回图 1 4。
40、, 在车辆侧视下, 前车筐的前壁 96 以使其上端 96 比下端 96b 位于车 辆前方的方式倾斜地配置。在此基础上, 前车筐的前壁 96 与垂直线 99 所成角度 1 被设 说 明 书 CN 103171671 A 8 7/8 页 9 定为, 比前车筐的后壁 98 与垂直线 99 所成角度 2 大的角度。 0081 在车辆侧视下, 使前车筐的后壁 98 的相对于垂直线 99 的角度 2 为, 比前车筐的 前壁 96 的相对于垂直线 99 的角度 1 小的角度。这样, 将前车筐的后壁 98 的角度设定得 较小。由此, 即使在前车筐 37 中装载有如比前车筐的上端向上方突出的那样的装载物情况 下。
41、, 也能抑制与车把的转动范围的干涉, 同时能够将物品易于放入至前车筐内, 并且能够进 一步地增大前车筐的容量。 0082 接下来说明以上所述的两轮摩托车的前部构造的作用。 0083 在图 7 中, 前承载架 36 从头管 71 延伸, 并且支承在头管 71 上, 在比前承载架 36 的装载部 72 位于车辆前方位置上, 在前承载架 35 上安装有照明装置 40。 0084 由于前承载架 36 支承在头管 71 上, 所以能够降低在前承载架上装载有货物时的 对转向的影响。另外, 照明装置 40 比头管 71 的装载部安装在车辆前方位置上。由于照明 装置 40 的上方被开放, 所以从前方上方也能很。
42、好地观察到。也就是说, 能够提高照明装置 40 的被视觉辨认性。 0085 在第一车架51L、 51R支承在头管71上的基础上, 第二车架52也支承在头管71上。 由于通过比其他部位刚性高的头管 71 直接支承具有第一车架 51L、 51R 和第二车架 52 的前 承载架 36, 所以能够通过简单的构造而确保刚性。 0086 在图 3 中, 喇叭 49 配置在右侧的方向指示灯 42R 的下方。由于右侧的方向指示器 42R 配置在装载部 72 的前方, 所以喇叭 49 也配置在装载部 72 的前方。因为喇叭 49 的上方 没有被装载部 72 所封堵, 所以警笛音也能向车辆前方上方传送。也就是说,。
43、 能够提高喇叭 49的警笛功能性能。 在此基础上, 在上方的方向指示灯42R被防护部82R保护的情况下, 也 通过该防护部件 82R 保护喇叭 49。 0087 接着, 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二进行说明。 0088 如图 11 所示, 在前承载架上安装有能够载置箱包等的托盘部件。以下对实施例一 的前承载架与实施例二的前承载架的不同点进行说明。 0089 在实施例二中, 实施例一的第二车架 52 的上部, 不具有沿车宽方向延伸的梁部, 第二车架52的上部被开放。 在此基础上, 在第二横梁54的上方, 在左右的第一车架51L、 51R 之间跨设有第三横梁 55, 在该第三横梁 55 与第二横梁 。
44、54 之间, 在左右的第二车架 52L、 52R 上, 设置有分别沿上下将第三横梁55与第二横梁54之间连结的左右的角撑板56L、 56R。 并 且, 在第二车架 52 的上端, 具有能够钩挂箱包的左右的挂钩部 108L、 108R。这些左右的挂 钩部 108L、 108R, 以在向侧支架 39 侧倾斜时, 能够将箱包保持的方式向车宽方向左侧折曲。 其他的实施例二的前承载架的构造, 与实施例一相比没有大变化, 所以省略说明。 0090 在前承载架36的装载部上安装有托盘部件103。 该托盘部件103能够载置规定形 状的未图示的箱包。托盘部件 103 由对上述箱包的底面进行支承的上面 104、 。
45、和与从该上 面 104 的后端沿着第二车架 52 立起且对上述箱包的背面进行支承的背面 105 构成。托盘 部件 103 通过三个紧固部件 107 而紧固在前承载架 36 上。在第三顶撑条 148 的上方, 在左 右的第一车架 51L、 51R 之间跨设有辅助梁 59。 0091 如图12所示, 具有左右的挂钩部108L、 108R, 该左右的挂钩部108L、 108R附设于第 二车架 52 的左右侧部 61L、 61R 的上端, 且将上述箱包等保持在托盘部件 103 上。在第二实 施例中, 除了向前承载架安装有托盘部件来代替车筐这一点以外, 与第一实施例没有大的 说 明 书 CN 10317。
46、1671 A 9 8/8 页 10 不同点。因此, 第二实施例的作用、 效果也与第一实施例同样, 所以省略说明。 0092 另外, 本发明在实施方式中适用于两轮摩托车中, 但是也可以适用于三轮车中, 也 可以适用于一般的跨骑型车辆中。 0093 本发明适于具有前承载架的两轮摩托车中。 说 明 书 CN 103171671 A 10 1/11 页 11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171671 A 11 2/11 页 12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171671 A 12 3/11 页 13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171671 A 13 4/11 页 。
47、14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171671 A 14 5/11 页 15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171671 A 15 6/11 页 16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171671 A 16 7/11 页 17 图 7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171671 A 17 8/11 页 18 图 8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171671 A 18 9/11 页 19 图 9 图 10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171671 A 19 10/11 页 20 图 1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171671 A 20 11/11 页 21 图 1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171671 A 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