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声学部件后舱盖的生产工艺.pdf

上传人:Y94****206 文档编号:446927 上传时间:2018-02-16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94.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316093.9

申请日:

2014.07.04

公开号:

CN104149247A

公开日:

2014.11.19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B29C 43/20申请公布日:20141119|||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29C 43/20申请日:20140704|||公开

IPC分类号:

B29C43/20

主分类号:

B29C43/20

申请人:

无锡吉兴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发明人:

浦建强

地址:

214191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锡山经济开发区友谊北路322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04

代理人:

殷红梅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声学部件后舱盖的生产工艺,属于汽车内饰件技术领域。其主要通过PP和木粉板按配比炼制附上表布和底布形成复合板材(简称CCP板)进行烘温,压制冲切成型,检验后成品。本发明解决了成型冷却后易弯折、变形产生装配间隙影响装配后美观的问题,满足产品运输、搬运、安装过程中受到外力作用下不产生明显形变的要求;成型冷却之后持续变形量小,满足产品装配后的美观;同时保有以往传统工艺下产品的外观风格统一,过渡平滑,易清洁,美观的优点。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汽车声学部件后舱盖的生产工艺,其特征是按重量份计步骤如下:
(1)混炼:取聚丙烯PP 20-40份,木粉60-80份,混合之后投入混炼机中,在240-260℃混炼12-18min后,于190-210℃挤出;
(2)复合:取步骤(1)所得挤出后的物料,压制成2-3mm厚的基体,然后在基体上表层铺设上表布,下表层铺设底布,得到复合板材初品;
(3)烘温:将步骤(2)所得复合板材初品送入烘箱进行烘温,在250-350℃烘温90-120s,得到复合板材;
(4)压制成型:将步骤(3)得到的烘温后的复合板材送入模具,在成型机内压制冲切成型;成型压力15-20MPa,成型时间为100-140s,即得到产品汽车声学部件后舱盖。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汽车声学部件后舱盖的生产工艺,其特征是:所述上表布为针剌无纺面毯,密度为90-180g/m2;底布为无纺布,密度为20-65g/m2

说明书

一种汽车声学部件后舱盖的生产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声学部件后舱盖的生产工艺,属于汽车内饰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汽车后舱盖作为汽车后备箱盖内衬遮挡外漏的钣金装饰件,在汽车后备箱盖日常的频繁开启使用中起到遮挡钣金美化外观的作用,同时平滑过渡的形状,清晰统一的颜色和风格给与车主对于汽车清洁保养提供方便,在日益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也提升了汽车的商品性,对于汽车品牌口碑的提升起到了帮助作用。
由于后舱盖一般所处汽车后端位置,其决定了形状一般都为V字形曲面,形变起伏大,要求成型材料的塑性优良不易拉裂;同时由于成型后持续形变量小,冲切安装孔多,对材料的冲切性能也会有很高的要求。
普通面毯材料工艺制程的产品虽然解决了复杂成形下对于材料高塑性的要求,但存在运输、搬运、安装中受外力影响下易形变的风险,从而使后舱盖出厂检验合格,但运送至主机厂装车时发现部分产品边缘出入、面差已经大于图纸的公差要求,出现装配间隙的问题。
汽车后舱盖属于后备箱内饰件且无承载要求,仅属于遮挡和美化外观件,因此传统工艺选择用面毯(PP+PET+LPET按照一定比例混合)作为成型基材,成型后的产品可塑性好易冲切但产品运输装配过程中容易弯折、变形,导致安装后后舱盖与钣金配合偏差影响美观,严重情况安装孔偏位无法安装。用CPP加热冷模成型的后舱盖不但解决了成型冷却后易弯折、变形产生装配间隙影响装配后美观的问题,同时还保留了原有可塑性好,易冲切的优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汽车声学部件后舱盖的生产工艺。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声学部件后舱盖的生产工艺,按重量份计步骤如下:
(1)混炼:取聚丙烯PP 20-40份,木粉60-80份,混合之后投入混炼机中,在240-260℃混炼12-18min后,于190-210℃挤出;
(2)复合:取步骤(1)所得挤出后的物料,压制成2-3mm厚的基体,然后在基体上表层铺设上表布,下表层铺设底布,得到复合板材初品;
(3)烘温:将步骤(2)所得复合板材初品送入烘箱进行烘温,在250-350℃烘温90-120s,得到复合板材;
(4)压制成型:将步骤(3)得到的烘温后的复合板材送入模具,在成型机内压制冲切成型;成型压力15-20MPa,成型时间为100-140s,即得到产品汽车声学部件后舱盖。
所述上表布为针剌无纺面毯,密度为90-180g/m2;底布为无纺布,密度为20-65g/m2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降低了后舱盖普遍存,运输、安装过程中二次形变的风险,提升后舱盖常温下刚性从而提高了运输之后安装。同时提高了产品的热塑性,保留了原有复杂型面的板材成型的优良塑性,降低了成型后产品持续变形和运输、安装外力作用下的形变风险。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汽车声学部件后舱盖的生产工艺,按重量份计步骤如下:
(1)混炼:取聚丙烯PP 20份,木粉80份,混合之后投入混炼机中,在240℃混炼18min后,于190℃挤出;
(2)复合:取步骤(1)所得挤出后的物料,压制成2mm厚的基体,然后在基体上表层铺设上表布,下表层铺设底布,得到复合板材初品;
(3)烘温:将步骤(2)所得复合板材初品送入烘箱进行烘温,在250℃烘温120s,得到复合板材;
(4)压制成型:将步骤(3)得到的烘温后的复合板材送入模具,在成型机内压制冲切成型;成型压力15MPa,成型时间为140s,即得到产品汽车声学部件后舱盖。
所述上表布为针剌无纺面毯,密度为90g/m2;底布为无纺布,密度为20g/m2
实施例2
一种汽车声学部件后舱盖的生产工艺,按重量份计步骤如下:
(1)混炼:取聚丙烯PP 40份,木粉60份,混合之后投入混炼机中,在260℃混炼12min后,于210℃挤出;
(2)复合:取步骤(1)所得挤出后的物料,压制成3mm厚的基体,然后在基体上表层铺设上表布,下表层铺设底布,得到复合板材初品;
(3)烘温:将步骤(2)所得复合板材初品送入烘箱进行烘温,在350℃烘温90s,得到复合板材;
(4)压制成型:将步骤(3)得到的烘温后的复合板材送入模具,在成型机内压制冲切成型;成型压力20MPa,成型时间为100s,即得到产品汽车声学部件后舱盖。
所述上表布为针剌无纺面毯,密度为180g/m2;底布为无纺布,密度为65g/m2
实施例3
一种汽车声学部件后舱盖的生产工艺,按重量份计步骤如下:
(1)混炼:取聚丙烯PP 30份,木粉70份,混合之后投入混炼机中,在150℃混炼15min后,于200℃挤出;
(2)复合:取步骤(1)所得挤出后的物料,压制成3mm厚的基体,然后在基体上表层铺设上表布,下表层铺设底布,得到复合板材初品;
(3)烘温:将步骤(2)所得复合板材初品送入烘箱进行烘温,在320℃烘温110s,得到复合板材;
(4)压制成型:将步骤(3)得到的烘温后的复合板材送入模具,在成型机内压制冲切成型;成型压力18MPa,成型时间为120s,即得到产品汽车声学部件后舱盖。
所述上表布为针剌无纺面毯,密度为150g/m2;底布为无纺布,密度为45g/m2

一种汽车声学部件后舱盖的生产工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种汽车声学部件后舱盖的生产工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种汽车声学部件后舱盖的生产工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汽车声学部件后舱盖的生产工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汽车声学部件后舱盖的生产工艺.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149247A43申请公布日20141119CN104149247A21申请号201410316093922申请日20140704B29C43/2020060171申请人无锡吉兴汽车部件有限公司地址214191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锡山经济开发区友谊北路32272发明人浦建强74专利代理机构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104代理人殷红梅54发明名称一种汽车声学部件后舱盖的生产工艺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声学部件后舱盖的生产工艺,属于汽车内饰件技术领域。其主要通过PP和木粉板按配比炼制附上表布和底布形成复合板材(简称CCP板)进行烘温,压制冲切成型,检验后成品。本发。

2、明解决了成型冷却后易弯折、变形产生装配间隙影响装配后美观的问题,满足产品运输、搬运、安装过程中受到外力作用下不产生明显形变的要求;成型冷却之后持续变形量小,满足产品装配后的美观;同时保有以往传统工艺下产品的外观风格统一,过渡平滑,易清洁,美观的优点。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149247ACN104149247A1/1页21一种汽车声学部件后舱盖的生产工艺,其特征是按重量份计步骤如下(1)混炼取聚丙烯PP2040份,木粉6080份,混合之后投入混炼机中,在240260混炼1218MIN后。

3、,于190210挤出;(2)复合取步骤(1)所得挤出后的物料,压制成23MM厚的基体,然后在基体上表层铺设上表布,下表层铺设底布,得到复合板材初品;(3)烘温将步骤(2)所得复合板材初品送入烘箱进行烘温,在250350烘温90120S,得到复合板材;(4)压制成型将步骤(3)得到的烘温后的复合板材送入模具,在成型机内压制冲切成型;成型压力1520MPA,成型时间为100140S,即得到产品汽车声学部件后舱盖。2如权利要求1所述汽车声学部件后舱盖的生产工艺,其特征是所述上表布为针剌无纺面毯,密度为90180G/M2;底布为无纺布,密度为2065G/M2。权利要求书CN104149247A1/3页。

4、3一种汽车声学部件后舱盖的生产工艺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声学部件后舱盖的生产工艺,属于汽车内饰件技术领域。背景技术0002汽车后舱盖作为汽车后备箱盖内衬遮挡外漏的钣金装饰件,在汽车后备箱盖日常的频繁开启使用中起到遮挡钣金美化外观的作用,同时平滑过渡的形状,清晰统一的颜色和风格给与车主对于汽车清洁保养提供方便,在日益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也提升了汽车的商品性,对于汽车品牌口碑的提升起到了帮助作用。0003由于后舱盖一般所处汽车后端位置,其决定了形状一般都为V字形曲面,形变起伏大,要求成型材料的塑性优良不易拉裂;同时由于成型后持续形变量小,冲切安装孔多,对材料的冲切性能也会有很高的要求。0。

5、004普通面毯材料工艺制程的产品虽然解决了复杂成形下对于材料高塑性的要求,但存在运输、搬运、安装中受外力影响下易形变的风险,从而使后舱盖出厂检验合格,但运送至主机厂装车时发现部分产品边缘出入、面差已经大于图纸的公差要求,出现装配间隙的问题。0005汽车后舱盖属于后备箱内饰件且无承载要求,仅属于遮挡和美化外观件,因此传统工艺选择用面毯(PPPETLPET按照一定比例混合)作为成型基材,成型后的产品可塑性好易冲切但产品运输装配过程中容易弯折、变形,导致安装后后舱盖与钣金配合偏差影响美观,严重情况安装孔偏位无法安装。用CPP加热冷模成型的后舱盖不但解决了成型冷却后易弯折、变形产生装配间隙影响装配后美。

6、观的问题,同时还保留了原有可塑性好,易冲切的优点。发明内容000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汽车声学部件后舱盖的生产工艺。0007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声学部件后舱盖的生产工艺,按重量份计步骤如下(1)混炼取聚丙烯PP2040份,木粉6080份,混合之后投入混炼机中,在240260混炼1218MIN后,于190210挤出;(2)复合取步骤(1)所得挤出后的物料,压制成23MM厚的基体,然后在基体上表层铺设上表布,下表层铺设底布,得到复合板材初品;(3)烘温将步骤(2)所得复合板材初品送入烘箱进行烘温,在250350烘温90120S,得到复合板材;(4)压制成型将步骤。

7、(3)得到的烘温后的复合板材送入模具,在成型机内压制冲切成型;成型压力1520MPA,成型时间为100140S,即得到产品汽车声学部件后舱盖。0008所述上表布为针剌无纺面毯,密度为90180G/M2;底布为无纺布,密度为2065G/说明书CN104149247A2/3页4M2。000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降低了后舱盖普遍存,运输、安装过程中二次形变的风险,提升后舱盖常温下刚性从而提高了运输之后安装。同时提高了产品的热塑性,保留了原有复杂型面的板材成型的优良塑性,降低了成型后产品持续变形和运输、安装外力作用下的形变风险。具体实施方式0010实施例1一种汽车声学部件后舱盖的生产工艺,按重量份计。

8、步骤如下(1)混炼取聚丙烯PP20份,木粉80份,混合之后投入混炼机中,在240混炼18MIN后,于190挤出;(2)复合取步骤(1)所得挤出后的物料,压制成2MM厚的基体,然后在基体上表层铺设上表布,下表层铺设底布,得到复合板材初品;(3)烘温将步骤(2)所得复合板材初品送入烘箱进行烘温,在250烘温120S,得到复合板材;(4)压制成型将步骤(3)得到的烘温后的复合板材送入模具,在成型机内压制冲切成型;成型压力15MPA,成型时间为140S,即得到产品汽车声学部件后舱盖。0011所述上表布为针剌无纺面毯,密度为90G/M2;底布为无纺布,密度为20G/M2。0012实施例2一种汽车声学部件。

9、后舱盖的生产工艺,按重量份计步骤如下(1)混炼取聚丙烯PP40份,木粉60份,混合之后投入混炼机中,在260混炼12MIN后,于210挤出;(2)复合取步骤(1)所得挤出后的物料,压制成3MM厚的基体,然后在基体上表层铺设上表布,下表层铺设底布,得到复合板材初品;(3)烘温将步骤(2)所得复合板材初品送入烘箱进行烘温,在350烘温90S,得到复合板材;(4)压制成型将步骤(3)得到的烘温后的复合板材送入模具,在成型机内压制冲切成型;成型压力20MPA,成型时间为100S,即得到产品汽车声学部件后舱盖。0013所述上表布为针剌无纺面毯,密度为180G/M2;底布为无纺布,密度为65G/M2。00。

10、14实施例3一种汽车声学部件后舱盖的生产工艺,按重量份计步骤如下(1)混炼取聚丙烯PP30份,木粉70份,混合之后投入混炼机中,在150混炼15MIN后,于200挤出;(2)复合取步骤(1)所得挤出后的物料,压制成3MM厚的基体,然后在基体上表层铺设上表布,下表层铺设底布,得到复合板材初品;(3)烘温将步骤(2)所得复合板材初品送入烘箱进行烘温,在320烘温110S,得到复合板材;(4)压制成型将步骤(3)得到的烘温后的复合板材送入模具,在成型机内压制冲切成型;成型压力18MPA,成型时间为120S,即得到产品汽车声学部件后舱盖。说明书CN104149247A3/3页50015所述上表布为针剌无纺面毯,密度为150G/M2;底布为无纺布,密度为45G/M2。说明书CN104149247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塑料的加工;一般处于塑性状态物质的加工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