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排车位立体车库框架结构及其在道路上的设置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排车位立体车库框架结构及其在道路上的设置方法.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3195274A43申请公布日20130710CN103195274ACN103195274A21申请号201210007472022申请日20120106E04H6/1820060171申请人梁嘉麟地址310018浙江省杭州市下沙中国计量学院机电工程学院72发明人梁嘉麟54发明名称双排车位立体车库框架结构及其在道路上的设置方法57摘要一种双排车位立体车库框架结构及其在道路上的设置方法,它是在现有最简单的由双排垂向叠加排列的纵向停车位2构成的立体车库框架结构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让立体车库底部增设了起到重要辅助作用的底层衔接设施5,并通过该关键的底层衔接设施5来实现让立体车。
2、库可以设置在行车道路6的中部或包括人行道8在内的行车道路6的路边位置来实现的,其前提是基本上不会明显影响人行与交通的现状。拓展了立体车库在城市中的适用地理条件,为大量地在城市普通行车道路6边侧建造密集的钢构立体车库打破了一般城市地理条件上对于建造立体车库的制约,进而为在最大程度上缓解城市中普遍存在的停车难问题创造了条件。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3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3页10申请公布号CN103195274ACN103195274A1/1页21一种双排车位立体车库框架结构,它包括用于运载汽车3升降的电梯装置所需要的垂直升。
3、降井1,以及位于该垂直升降井1两旁的垂向叠加排列的纵向停车位2;其特征在于在该立体车库底部增设了辅助的底层衔接设施5,该底层衔接设施5的平面形状等于或超越其上部立体车库的平面形状,并且上述的垂直升降井1部位一直向下延伸至底层衔接设施5的底部,其位于地面的运载底板4与行车道路6齐平;上述的垂直升降井1两旁的纵向停车位2对应底层衔接设施5的两个纵向空间部分处于能够贯穿的中空状态,其地面与人行道8或行车道路6齐平。2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排车位立体车库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垂直升降井1与在它两旁且垂向排列的纵向停车位2为一排的队形,至少在其纵深方向上是由单排组成的。3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4、双排车位立体车库框架结构在地面上的设置方法,其特征在于立体车库的垂直升降井1部位对应的底层衔接设施5部位设置在行车道路6上面,而纵向停车位2对应的底层衔接设施5部位设置在人行道8上面或行车道路6上面。4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排车位立体车库框架结构在地面上的设置方法的特殊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行车道路6拥挤时的车流高峰期间,敞开属于垂直升降井1在其底层衔接设施5内部的向下延伸部位空间的前后大门,让底层衔接设施5中由电梯垂直上下驱动运载汽车3的运载底板4也作为行车道路6上临时增加的公共车道部分来使用;在车流高峰期间以外的时间中,上述的前后大门是处于闭合状态禁止其他车辆通行的;或者只有当使用运载。
5、底板4来运载汽车3上下工作的时间段内,才让上述的前后大门处于禁止其他车辆通行的闭合状态;除此之外的其他绝大部分时间中,上述的前后大门均处于允许其他车辆通行的敞开状态。权利要求书CN103195274A1/3页3双排车位立体车库框架结构及其在道路上的设置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立体车库技术,尤其涉及了可以设置在城市道路边侧或道路中心线位置的简易型双排车位立体车库的框架结构方案及其在道路上的设置方法。背景技术0002目前,城市中的民众拥有小型汽车轿车作为代步工具的数量越来越多,建造昂贵的楼房车库或/和地下车库已经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0003之后,又出现的占地面积很小的以钢构形式出现的廉价的立。
6、体车库,对于缓解上述发展的社会需求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也应该是最具有发展潜力的新生事物,然而,也出现了制约现有立体车库发展的问题0004立体车库的设计方案都是以呈矩形地面的高层框架结构形式出现的,占地面积虽然小,然而,欲在已有的城市道路,尤其是成熟的省会城市或一线大城市中需要集中停车的部位再找到适合于建造立体车库及其辅助的短距离车辆专用通道的地皮,也是相当困难了。以上情况已经在极大程度上限制了现有立体车取得可持续性发展的机会。发明内容0005本发明之目的0006就是为了解决上述立体车库可持续性发展的问题,即在几乎不增加专用建造立体车库地皮以及几乎不影响现有交通状况的前提下,为妥善解决城市中停车。
7、难的现实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建造改进型立体车库的技术解决方案。0007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拟采用以下的技术0008本发明包括用于运载汽车升降的电梯装置所需要的垂直升降井,以及位于该垂直升降井两旁的垂向叠加排列的纵向停车位,其特征在于0009在该立体车库底部增设了辅助的底层衔接设施,该底层衔接设施的平面形状等于或超越其上部立体车库的平面形状,并且0010上述的垂直升降井部位垂直向下延伸至底层衔接设施的底部,其位于地面的运载底板与行车道路齐平;0011上述的位于垂直升降井部位两旁的纵向停车位对应底层衔接设施的两个纵向空间部分处于能够贯穿的中空状态,其地面与人行道或行车道路齐平。0012所述的垂直升降。
8、井与它两旁并排且垂向排列的纵向停车位为一排的队形,至少在其纵深方向上是由单排组成的。0013本发明的双排车位立体车库在地面上的设置方法0014立体车库的垂直升降井部位对应的底层衔接设施部位设置在行车道路上面,而纵向停车位对应的底层衔接设施部位设置在人行道上面或行车道路上面。0015本发明的双排车位立体车库在地面上的设置方法的特殊使用方法0016在行车道路拥挤时的车流高峰期间例如上、下班时段,敞开属于垂直升降井说明书CN103195274A2/3页4在其底层衔接设施内部的向下延伸部位空间的前后大门,让底层衔接设施中由电梯垂直上下驱动运载汽车的运载底板也作为行车道路上临时增加的公共车道部分来使用。。
9、在车流高峰期间以外的时间中,上述的前后大门是处于闭合状态禁止其他车辆通行的;0017或者0018只有当使用运载底板来运载汽车上下工作的时间段内,才让上述的前后大门处于禁止其他车辆通行的闭合状态;除此之外的其他绝大部分时间中,上述的前后大门均处于允许其他车辆通行的敞开状态。0019本发明与现有技术比较的特点0020由于采用了本发明上述的诸项举措,又再次打破了城市窄小空间地理条件对于已经要求不高的建造立体车库的制约,再次拓宽了立体车库对于选择建造地点的适用范围,为大量地在城市普通行车道路边侧或/和中间建造足够数量的立体车库,进而为解决城市中普遍存在的停车难问题创造了条件。附图说明0021图1示意了。
10、现有技术中可能会设计出来的最简单的一种由双车位垂向叠加排列的钢构立体车库的框架结构布局方案的概况。0022图2示意了一种由双车位垂向叠加排列的现有钢构立体车库底部设置了本发明中所需要的辅助的底层衔接设施的一个设置在路边的框架结构布局方案。0023图3示意了一种由双排车位垂向叠加排列的钢构本发明设置在位于四车道路边的框架结构布局方案概况俯视示意图单排车位两列共14个车位。00241为驱动车辆升降设备运行服务而专设的垂直升降井;2位于垂直升降井两旁的由下而上且呈垂向叠加排列的纵向停车位;3作为服务对象的小型汽车轿车;4采用电梯装载小型汽车轿车升降的运载底板;5本发明中关键的底层衔接设施;6行车道路。
11、;7大型双层客车;8人行道;9往返行车道路的中心线。具体实施方式0025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如图3的示意将本发明设置在中心线9位置上面,此时,看起来好像本发明的垂直升降井1的部位与纵向停车位2两个部分的三个部位均将占用行车道路6的道路面积。0026然而,本发明的关键在于是在现有双排车位立体车库框架结构技术的基础上,即在现有的立体车库借助于其底部增设的底层衔接设施5由钢构或钢筋混凝土建成而形成的本发明技术的基础上,就可以在不会明显影响道路交通或/和人行的现状前提下,方便地将立体车库设置在行车道路6上的中心线9位置或行车道路6的路边,并对于上述有可能“占用道路面积”的问题提出了缓解方案0027显然。
12、,在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如图3的示意中由垂直升降井1两旁的呈垂向叠加排列的纵向停车位2均通过底层衔接设施5占用了行车道路6上的道路面积,而该位于垂直升降井1两旁的两个底层衔接设施5内不设置停车位2,就自然形成了可以作为行车道路6中的二个组成部分该二个组成部分的地面应该与行车道路6齐平,其层高可以取大于大型双层客车7的高度例如取用5米比一般的停车位2高,其宽度可以取大说明书CN103195274A3/3页5于大型双层客车7宽度的两倍例如取用5米比一般的停车位2宽。显然,该二个组成部分完全可以自然地作为两个非露天的车辆通道使用,其占地净面积是壁的厚度与长度之积极小,可以达到几乎不影响行车道路7上的。
13、正常交通状况的程度。0028本发明由垂直升降井1部位通过底层衔接设施5所占用的地皮面积非常有限,一般不会对具有四个车道的行车道路7造成明显的交通影响;当然,如果在六个车道的行车道路6上建造本发明,就更为理想了。0029显然,在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将图3中示意的底层衔接设施5位移到行车道路6的路边位置上面中此时看起来好像本发明中设置垂直升降井1的部位将占用行车道路6的道路面积,而本发明中的两列纵向停车位2就分别占用人行道8的沿路行走的道路面积与行车道路6上的面积。0030然而,上述两列纵向停车位2通过底层衔接设施5所占用的地皮面积分别可以作为专用的人行道8与行车道路6来使用是不言而喻的,至于本发。
14、明在该第二个实施例中由垂直升降井1部位通过底层衔接设施5所占用的行车道路6的地皮面积完全可以采用“发明内容”段落中的“本发明的双排车位立体车库在地面上的设置方法的特殊使用方法”来处理。0031而且,在路边车道,即慢车道被停止使用的短时间内,可以让自行车等代步车辆绕道人行道8来行驶。此举,一般不会对车辆交通与人行交通造成明显的影响。0032至此,很显然,本发明的改进中所增加关键设施“底层衔接设施5”的主要目的在于尽可能地克服或大幅度地缓解建造了本发明之后有可能给交通现状带来一些不方便的问题。0033一个成熟的城市,尤其是包括省会在内的一线大城市中,符合建造本发明行车道路6的总数量或总长度是相当可观的,若能够实现在该道路上根据实际需要高密度地建造本发明,将会在很大的程度上缓解城市中停车难的问题。不少需要大批量停车的大型商场,大型饭店,影剧院与众多的办公楼,等等公用设施都会开设在上述叫宽敞的行车道路6的两侧。说明书CN103195274A1/3页6图1说明书附图CN103195274A2/3页7图2说明书附图CN103195274A3/3页8图3说明书附图CN103195274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