蒿茶的制作工艺.pdf

上传人:r7 文档编号:440562 上传时间:2018-02-16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71.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9114021.4

申请日:

1999.01.16

公开号:

CN1227063A

公开日:

1999.09.01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授权公告日:2003.5.7|||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申请日:1999.1.16|||公开

IPC分类号:

A23F3/34

主分类号:

A23F3/34

申请人:

陈德荣;

发明人:

陈德荣

地址:

211600江苏省金湖县黎城路94号-2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茶叶的生产工艺,它将采集来的蒌蒿先进行选检、冲洗干净,然后进行高温蒸煮,其温度控制在90—150℃,蒸煮时间为2—3分钟,蒸煮后取出立即冷却,冷却温度控制在0—10℃,使得蒌蒿的茎上的叶子自然脱落,将蒌蒿的茎及其脱落的叶子一同进行脱水干燥处理,将分离出的蒌蒿叶子在50—90℃的温度下进行炒或烤,炒或烤的时间为6—10分钟,使其成为茶叶形状,即可拿出自然冷却,就得到本发明的蒿茶。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蒿茶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将采集来的蒌蒿先进行选检、冲洗 干净,然后进行高温蒸煮,其温度控制在90-150℃,蒸煮时间为2-3 分钟,蒸煮后取出立即冷却,冷却温度控制在0-10℃,使得蒌蒿的茎上的 叶子自然脱落,将蒌蒿的茎及其脱落的叶子一同进行脱水干燥处理,使它们干 燥分离,分离出来的蒌蒿叶子就作为本发明的蒿茶原料;将分离出的蒌蒿叶子 在50-90℃的温度下进行炒或烤,炒或烤的时间为6-10分钟,使其成 为茶叶形状,即可拿出自然冷却,就得到本发明的蒿茶。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蒿茶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蒸煮后的蒌蒿取 出立即冷却的温度最佳为0-4℃。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蒿茶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蒌蒿叶子炒或烤 的最佳温度是60-80℃。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蒿茶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在炒、烤蒌蒿叶 子的过程中,可加入配制好的中药溶液,该溶液可由干草、当归、半支莲、枇 杷叶配制而成,它们的重量百分比为: 干草        50-80% 当归        15-25% 半支莲      0.5-0.8% 枇杷叶      余量 将调好的中药溶液与要炒、烤的蒌蒿叶子先进行搅拌混合,其配比为:蒌 蒿叶子∶中药溶液=3~5∶1,然后再按前述方法炒、烤,从而使中药的成 份进入蒌蒿叶子中,使本发明的蒿茶同时具有治疗保健的功能。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蒿茶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成品可 按1∶5~8倍的比例与水混和,蒸煮取汁得到中药溶液,也可将上述中药成 品粉碎成粉后与水调和成中药溶液。

说明书


蒿茶的制作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茶叶的生产工艺。

    现有的茶叶均是用茶树长出的叶子为原料,经清理、整形、炒、烤、配料制成。但现有的茶叶均不能食、药同源,通常只能作为饮茶用品,功能单一。而且,现有茶叶的原料均靠人工种植,成本较高。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蒿茶的制作工艺,该蒿茶不仅保留了现有茶叶的各种功能,同时又具有治疗保健的功能,可食、药同源。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

    一种蒿茶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将采集来的蒌蒿先进行选检、冲洗干净,然后进行高温蒸煮,其温度控制在90-150℃,蒸煮时间为2-3分钟,蒸煮后取出立即冷却,冷却温度控制在0-10℃,使得蒌蒿的茎上地叶子自然脱落,将蒌蒿的茎及其脱落的叶子一同进行脱水干燥处理,使它们干燥分离,分离出来的蒌蒿叶子就作为本发明的蒿茶原料;将分离出的蒌蒿叶子在50-90℃的温度下进行炒或烤,炒或烤的时间为6-10分钟,使其成为茶叶形状,即可拿出自然冷却,就得到本发明的蒿茶。

    蒌蒿也称芦蒿,它是滩涂丛中生长的野生植物,目前,在江苏,尤其是南京地区已进行大面积大棚种植。蒌蒿是多年生直立草本,有地下茎,其清香醉人,风味独特,含有丰富的营养成份和疗效成份,对人体有一定的保健作用,既能食用,也可药用,属菜药同源野生植物,也是开发绿色食品的天然资源。据《本草纲目》记载,蒌蒿“气味甘无毒,主治五脏邪气,风寒湿痹,补中益气,长毛发,令黑,疗心悬,少食常饥,久服轻身,耳目聪明,抗衰老。本发明正是利用蒌蒿可食、药同源的特性,采用特殊工艺将蒌蒿的茎、叶分离开来,用蒌蒿叶子作为本发明蒿茶的原料,其蒌蒿茎可当菜食用,也可用来制酒。本发明原料来自于大自然,生产成本低,工艺简单,制成的蒿茶不仅具有现有茶叶的各种功能,同时具有清热解毒,止咳化痰,开胃,解酒毒,抗风寒,治湿疹,补中益气,生毛发,疗心悬,少食常饥,久服轻身,健胃利胆、抗癌、防衰、耳聪目明等保健治疗功效,使茶叶的功能更趋完善。

    本发明的制作工艺如下:

    将采集来的蒌蒿(不论是从野外采集的野生蒌蒿,还是从大棚采集的人工种植蒌蒿均可)先进行选检、冲洗干净,然后进行高温蒸煮,其温度控制在90-150℃,蒸煮时间为2-3分钟,蒸煮后取出立即冷却,可放在0-10℃的冷水中冷却,也可在温度控制在0-10℃的冷房中冷却,冷却温度控制在0-10℃,最好是0-4℃,使得蒌蒿的茎上的叶子自然脱落。将蒌蒿的茎及其脱落的叶子一同进行脱水干燥处理,使它们干燥分离,分离出来的蒌蒿叶子就作为本发明的蒿茶原料。将分离出的蒌蒿叶子在50-90℃(最好是60-80℃)的温度下进行炒(或烤),炒(烤)时间为6-10分钟,使其成为茶叶形状,即可拿出自然冷却,这样就得到本发明的蒿茶。

    在炒(烤)蒌蒿叶子的过程中,可加入配制好的中药溶液,该溶液可由干草、当归、半支莲、枇杷叶配制而成,它们的重量百分比为:

    干草      50-80%

    当归      15-25%

    半支莲    0.5-0.8%

    枇杷叶    余量

    将上述中药成品按1∶5~8倍的比例与水混和,蒸煮取汁得到中药溶液,也可将上述中药成品粉碎成粉后与水调和成中药溶液,调好的中药溶液与要炒(烤)的蒌蒿叶子先进行搅拌混合,其配比为:蒌蒿叶子∶中药溶液=3~5∶1,然后再按上述方法炒(烤),从而使中药的成份进入蒌蒿叶子中,使本发明的蒿茶同时具有治疗保健的功能。由于干草具有止咳化痰的作用,当归具有补肾作用,半芝莲具有抗癌作用,枇杷叶具有镇咳作用,故加入中药溶液后,本发明的蒿茶在保留茶叶的原色原味的同时,又具有治疗保健的作用。

    同理,本发明也可加入其它配伍的中药溶液,使蒿茶形成各种具有不同保健治疗功能的系列化产品。

    实施例:

    1、取野生鲜蒌蒿100斤,先进行选检,将杂草、枯叶去除,然后冲洗干净。

    2、冲洗干净后的鲜蒌蒿在大蒸锅里蒸煮,若水煮时蒸锅内的水应浸过蒌蒿为宜,蒸煮温度控制在100℃,蒸煮时间为2分钟,然后取出立即放入3℃的冷水中冷却,冷水亦应满过蒌蒿。由于蒌蒿蒸煮后突然冷却,则它的叶子突然收缩,故可自动与蒌蒿茎脱落。如同秋天的树受寒冷,其叶子收缩自动脱落的原理一样。

    3、将冷却后的蒌蒿的茎和叶子一同送入脱水机进行脱水干燥处理,然后用振动筛将蒌蒿的茎和叶子分离开来,得到约10公斤的蒌蒿叶子。

    4、取6两干草、2两当归、5钱半支莲和1两5钱的枇杷叶中药成品,将它们与约6公斤的水在一起煎煮25-30分钟,然后得到约3斤的中药溶液,将该溶液与上述10斤蒌蒿叶子混合搅拌均匀,使中药溶液全部被蒌蒿叶子所吸收,此时将蒌蒿叶子放入铸铁锅内进行炒拌,温度控制在70℃,炒拌约8分钟即可取出,并整形成如同碧螺春茶叶的形状,再经自然冷却、包装后就得到约10斤的本发明的蒿茶。

蒿茶的制作工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蒿茶的制作工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蒿茶的制作工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蒿茶的制作工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蒿茶的制作工艺.pdf(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茶叶的生产工艺,它将采集来的蒌蒿先进行选检、冲洗干净,然后进行高温蒸煮,其温度控制在90150,蒸煮时间为23分钟,蒸煮后取出立即冷却,冷却温度控制在010,使得蒌蒿的茎上的叶子自然脱落,将蒌蒿的茎及其脱落的叶子一同进行脱水干燥处理,将分离出的蒌蒿叶子在5090的温度下进行炒或烤,炒或烤的时间为610分钟,使其成为茶叶形状,即可拿出自然冷却,就得到本发明的蒿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其他类不包含的食品或食料;及其处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