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电薄膜/缓冲层/半导体集成器件及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t**** 文档编号:4334900 上传时间:2018-09-14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2.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10327259.8

申请日:

2012.09.06

公开号:

CN102842672A

公开日:

2012.12.26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H01L 41/083申请日:20120906授权公告日:20160120终止日期:20170906|||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1L 41/083申请日:20120906|||公开

IPC分类号:

H01L41/083; H01L41/24

主分类号:

H01L41/083

申请人:

电子科技大学

发明人:

朱俊; 郝兰众; 吴志鹏; 李言荣; 张万里

地址: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西区)西源大道2006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成都惠迪专利事务所 51215

代理人:

刘勋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铁电薄膜/缓冲层/半导体集成器件及制备方法,涉及微电子材料和异质结构半导体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半导体衬底基片和铁电薄膜,衬底基片和铁电薄膜之间设置有纳米缓冲层。本发明具有不同ZnO缓冲层厚度的异质结构表现出不同的电容-电压回线特征。

权利要求书

1.铁电薄膜/缓冲层/半导体集成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半导体衬底基片和铁电薄膜,衬底基片和铁电薄膜之间设置有纳米缓冲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电薄膜/缓冲层/半导体集成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衬底基片为n-Si单晶基片,其晶格取向为(100)或(11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电薄膜/缓冲层/半导体集成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层为ZnO或者金属元素掺杂ZnO材料,其晶格取向为(002)。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电薄膜/缓冲层/半导体集成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铁电薄膜的材料为LiNbO3(LN)或者掺杂Mg原子的LN材料。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电薄膜/缓冲层/半导体集成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缓冲层的厚度为100nm以下。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电薄膜/缓冲层/半导体集成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1)清洗基片;(2)高真空和沉积温度条件下,基片的热处理;(3)在真空环境下,通过脉冲激光剥离ZnO产生等离子体,在基片上沉积,获得ZnO缓冲层至第一预定厚度;(4)在氧气环境下继续沉积ZnO缓冲层至第二预定厚度;(5)在高氧条件下,对ZnO缓冲层进行原位退火处理;(6)通过脉冲激光沉积LN铁电薄膜;(7)在高氧条件下,将基片温度降至100℃以下。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铁电薄膜/缓冲层/半导体集成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在5×10-4Pa的真空度下将Si单晶基片加热至沉积温度600℃,并对基片烘烤30分钟,烘烤过程中,生长室真空度保持在高真空条件5×10-4Pa。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铁电薄膜/缓冲层/半导体集成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第一预定厚度小于5纳米;步骤(4)中,第二预定厚度为0~100纳米。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铁电薄膜/缓冲层/半导体集成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的氧气环境为10~20Pa的氧气,步骤(5)和(7)的氧气环境为1×105Pa的氧气。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铁电薄膜/缓冲层/半导体集成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中,氧气压为20Pa;沉积温度为550℃。

说明书

铁电薄膜/缓冲层/半导体集成器件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电子材料和异质结构半导体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由于其具有的优良铁电、压电、表面声波及非线性光学等性能,
铌酸锂(LiNbO3或LN)晶体已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无机材料之一。
随着微电子器件小型化和集成度的不断提高,近些年来对LN材料的
研究逐渐由单晶块材向薄膜化方向发展。其中,相对其它铁电薄膜材
料,LN与Si半导体之间的界面具有更低的界面态密度。因此,有效
实现LN多功能薄膜与Si半导体的集成将大大有利于研制新型的半导
体电子器件。LN材料具有多种取向的晶格结构,但C轴或(006)LN
薄膜最受关注。这主要是因为C轴的LN薄膜具有最大的极化和压电性
能。但由于二者之间存在巨大的晶格结构差异,在Si表面直接生长具
有C轴取向的LN薄膜是非常困难的。在此种条件下,合适的缓冲层的
引入是Si半导体表面生长C轴LN薄膜非常有效的方法。在相关报道
中,多种缓冲层材料已被用于制备C轴LN薄膜,包括MgO、SiO2、
Si3N4、ZnO等。在这些缓冲层材料中,ZnO更为理想。与其它缓冲层
材料相比较,通过ZnO层的缓冲作用,获得C轴LN薄膜的沉积温度更
低。较低的生长温度可以有效地降低LN薄膜中的Li空位缺陷浓度和
界面扩散等。已有报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C轴LN薄膜的生长及LN薄
膜单一材料的性质方面。目前,具有缓冲层厚度调制电学性能的
LN/ZnO/Si集成器件结构在国内外尚未发现有报道。该集成器件结构
在研制新型微电子器件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优异性能的铁电薄
膜/缓冲层/半导体集成器件及制备方法。

本发明解决所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铁电薄膜/缓冲层/
半导体集成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半导体衬底基片和铁电薄膜,衬
底基片和铁电薄膜之间设置有纳米缓冲层。

进一步的,所述半导体衬底基片为n-Si单晶基片,其晶格取向为
(100)或(111)。所述缓冲层为ZnO或者金属元素掺杂ZnO材料,其
晶格取向为(002)。所述铁电薄膜的材料为LiNbO3(LN)或者掺杂Mg
原子的LN材料。

所述纳米缓冲层的厚度为100nm以下。

本发明还提供前述铁电薄膜/缓冲层/半导体集成器件的制备方
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1)清洗基片;

(2)高真空和沉积温度条件下,基片的热处理;

(3)在真空环境下,通过脉冲激光剥离ZnO产生等离子体,在
基片上沉积,获得ZnO缓冲层至第一预定厚度;

(4)在氧气环境下继续沉积ZnO缓冲层至第二预定厚度;

(5)在高氧条件下,对ZnO缓冲层进行原位退火处理;

(6)通过脉冲激光沉积LN铁电薄膜;

(7)在高氧条件下,将基片温度降至100℃以下。

所述步骤(2)中,在5×10-4Pa的真空度下将Si单晶基片加热至
沉积温度600℃,并对基片烘烤30分钟,烘烤过程中,生长室真空
度保持在高真空条件5×10-4Pa。

所述步骤(3)中,第一预定厚度小于5纳米;步骤(4)中,第
二预定厚度为0~100纳米。

所述步骤(4)的氧气环境为10~20Pa的氧气,步骤(5)和(7)
的氧气环境为1×105Pa的氧气。

所述步骤(6)中,氧气压为20Pa;沉积温度为550℃。

本发明的性能具体表现出如下三点特征:(1)随着ZnO缓冲层
厚度的增加,LN/ZnO/n-Si异质结电学性能的主导界面由LN/Si转变
为LN/ZnO;(2)随着ZnO缓冲层的改变,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所
制备异质结中的n-Si衬底表现出不同的载流子变化特征;(3)由于
LN薄膜中铁电极化对Si基片中载流子的调制效应,具有不同ZnO
缓冲层厚度的异质结构表现出不同的电容-电压回线特征。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集成器件结构示意图。

图2为具有不同缓冲层厚度的LN/ZnO/Si集成结构的X射线衍射
θ-2θ扫描图,(a)dZnO=0nm;(b)dZnO=15nm;(c)(a)dZnO=45nm;
(d)dZnO=100nm。

图3为所制备LN/ZnO/Si集成器件结构的极化曲线图。

图4为具有不同厚度ZnO缓冲层的LN/ZnO/n-Si集成结构的C-V
曲线(a)dZnO=15nm;(b)dZnO=45nm;(c)dZnO=100nm;(d)不同
频率条件下,LN/100nm-ZnO/n-Si集成结构的C-V特征。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铁电薄膜/缓冲层/半导体集成器件结构包括衬底基片和
铁电薄膜,衬底基片和铁电薄膜之间有一层纳米缓冲层。

所述衬底基片为Si单晶基片,其晶格取向可以为(001)或(111)
方向,其多数载流子类型为电子,即n型半导体材料。

所述缓冲层材料为ZnO或掺杂Al金属原子的ZnO,其晶格取向
为(002)方向。缓冲层的厚度在零到几百纳米之间连续可调。

所述铁电薄膜层为LN或掺杂Mg金属原子的LN,其晶格取向
为(006)方向。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铁电薄膜/缓冲层/半导体集成器件的制备方
法,包括以下步骤:

a.ZnO缓冲层的制备

(1)清洗基片;

(2)高真空和沉积温度条件下,基片的热处理;

(3)在真空环境下,通过脉冲激光剥离ZnO产生等离子体,在
基片上沉积,获得ZnO缓冲层至第一预定厚度;

(4)在氧气环境下继续沉积ZnO缓冲层至第二预定厚度;

(5)在高氧条件下,对ZnO缓冲层进行原位退火处理;

b.LN铁电薄膜的制备

(6)调整至LN薄膜的制备工艺,完成LN铁电薄膜的沉积;

(7)在高氧条件下,将基片温度降至100℃以下,完成集成器
件结构的制备。

进一步的,步骤(1)为:将Si基片分别在去离子水、高纯酒精
和丙酮溶液中反复超声清洗;然后将Si基片浸泡于稀氢氟酸溶液
(3-5%)中3分钟,去除Si表面非晶氧化层;最后,利用干燥氮气
将基片吹干并快速转移至真空腔中。

步骤(2)为:将基片加热至600℃烘烤30分钟,烘烤过程中保
持生室真空度保持为5×10-4Pa,以除去基片表面残留的化学试剂。

步骤(3)中,第一预定厚度为0~5纳米;

步骤(4)中,第二预定厚度为0~几百纳米。

步骤(4)的氧气环境为10~20Pa的氧气,步骤(5)和(7)的
氧气环境为1×105Pa的氧气。

步骤(6)的条件为:氧气压为20Pa;沉积温度为550℃。

以下为更具体的实施方式的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铁电/缓冲层/半导体集成器件结构共有三层,包括
衬底基片、铁电薄膜,及二者之间的缓冲层。

所述的衬底基片为Si单晶,其晶格取向可以为(100)或(111)
方向,其多数载流子类型为电子。

所述缓冲层材料为ZnO或掺杂Al金属原子的ZnO,其晶格取向
为(002)方向。缓冲层的厚度在零到几百纳米间连续可调。

所述铁电薄膜层为LN或掺杂Mg金属原子的LN,其晶格取向
为(006)方向。

作为制备方法的实施方式,利用脉冲激光沉积技术(PLD),使
用半导体基片、缓冲层材料靶材、铁电材料靶材,分别制备缓冲层和
铁电薄膜。本实施方式分为四个阶段完成。首先,在高真空条件下,
在半导体基片上沉积第一层缓冲层薄膜。高真空的沉积条件可以有效
避免半导体材料表面再次被氧化。其次,通入适当的氧气,在氧气氛
条件下完成第二层缓冲层薄膜的沉积;第三,在沉积温度和高氧气氛
条件下,对所制备的缓冲层薄膜进行原位退火,以消除缓冲层中的氧
空位;最后,完成铁电薄膜的沉积。其具体过程如下:

(1)将按照标准工艺清洗后的半导体基片放入PLD生长室。利用机
械泵和分子泵将生长室的真空度抽至高真空并维持不变。

(2)在高真空条件下,将基片加热至沉积温度,并对基片烘烤。

烘烤过程中,生长室真空度保持在高真空条件,以除去基片
表面残留的化学试剂。

(3)启动脉冲激光器,使脉冲激光束通过聚焦透镜聚焦在缓冲层
材料靶上。脉冲激光剥离靶材,产生的激光等离子体沉积在
半导体基片上,从而制得第一层缓冲层薄膜;

(4)当达到第一层缓冲层厚度后,关闭分子泵,通过流量计等气
体控制系统通入适量氧气,启动脉冲激光器继续沉积缓冲层
至第二厚度。

(5)沉积完成缓冲层以后,关闭机械泵,通过控制氧气流量阀,
使生长室中氧气达到高氧条件。在沉积温度条件下,将缓冲
层进行原位退火热处理。

(6)开启机械泵,并控制氧气流量,将生长室真空度维持在适当
的氧气条件下,调整基片温度至沉积铁电薄膜所需温度,并
利用脉冲激光完成铁电薄膜的制备。

(7)使生长室处于高氧条件下,并停止加热,当基片温度低于100
℃后,取出样品,完成铁电/缓冲层/半导体集成器件结构制备。

上述步骤3、4、6所说的脉冲激光器是选用德国LAMBDA
PHYSIC公司生产的波长为248nm,脉冲宽度为30ns,能量密度为
2J/cm2的KrF准分子激光器。

上述步骤2、5、6中所述的设定温度是由上海科析试验仪器厂生
产的KXD-S温度控制器控制保持在室温-1000℃之间任一温度。

分别采用如下仪器对所制备的集成器件结构的微结构和性能进
行测量:

X射线衍射仪(XRD),型号Bede D1,Bede;

薄膜电学性能测试采用以下设备进行:

C-V测试,型号Agilent 4294,Agilent。

更具体的实施例:

采用沈阳中科仪的PLD-450型脉冲激光沉积设备和德国Lambda
公司的Compex 201KrF准分子激光器,在Si单晶基片上先生长ZnO
缓冲层,随后完成LN铁电薄膜的生长,得到LN/ZnO/Si集成器件结
构。

(1)将按照标准工艺清洗后的Si单晶基片放入PLD生长室。利用机
械泵和分子泵将生长室的真空度抽至高真空(5×10-4Pa)并维
持不变。

(2)在高真空条件下,将Si单晶基片加热至沉积温度600℃,并对基
片烘烤30分钟。烘烤过程中,生长室真空度保持在高真空条件
(10-4Pa),以除去基片表面残留的化学试剂。

(3)启动脉冲激光器,使脉冲激光束通过聚焦透镜聚焦在ZnO靶上。

脉冲激光剥离靶材,产生的激光等离子体沉积在Si单晶基片上,
从而制得第一层ZnO缓冲层薄膜;

(4)当达到第一层缓冲层厚度(0~5nm)后,关闭分子泵,通过流量
计等气体控制系统通入适量氧气(10~20Pa),启动脉冲激光器
继续沉积缓冲层至第二厚度。为保证后续集成器件结构中光电
开关性能的产生,第一层和第二层缓冲层的厚度之和在零到几
百纳米之间连续可调。

(5)沉积完成缓冲层以后,关闭机械泵,通过控制氧气流量阀,使
生长室中氧气达到高氧条件(105Pa)。在沉积温度条件下,将
ZnO缓冲层进行原位退火热处理30分钟,以消除缓冲层中的氧
空位。

(6)开启机械泵,并控制氧气流量,将生长室真空度维持在20Pa氧
气条件下,调整基片温度至550℃,并利用脉冲激光完成LN铁
电薄膜的制备。

(7)使生长室处于高氧条件下(105Pa),并停止加热,当基片温度
低于100℃后,取出样品,完成LN/ZnO/Si集成器件结构制备。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例仅仅是为清楚的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
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实施的限定。对所属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来讲,
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作出其它形式的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
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引申出的明显的
变化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列。

以铁电材料LN/ZnO/Si集成器件结构为例,结合其微结构、电学
性能等结果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效果:

图1为本发明的LN/ZnO/Si集成器件结构的构成示意图,具体包
括Si单晶基片、ZnO缓冲层和LN铁电薄膜。

图2为LN/ZnO/Si集成器件结构的X射线衍射谱(XRD):(a)
dZnO=0nm;(b)dZnO=15nm;(c)(a)dZnO=45nm;(d)dZnO=100nm。
当在Si(100)基片表面直接生长LN薄膜时,XRD图谱中无任何LN
薄膜的衍射峰。当在LN薄膜与Si(100)之间引入不同厚度的ZnO缓
冲层厚(如15nm、45nm和100nm),图中包含有Si基片的(200)
衍射峰、ZnO缓冲层的(002)衍射峰、LN铁电薄膜的(006)衍射
峰。这些衍射峰的存在说明:通过ZnO层的缓冲作用,在Si(100)
单晶基片上获得了单一C轴方向的LN铁电薄膜。

图3为所发明的LN/ZnO/Si集成器件结构的极化曲线。与已报道
的LN/Si异质结构相比较,本发明所制备的LN/ZnO/Si集成器件结构
极化曲线表现出更为明显的饱和特征。这主要可归因于ZnO层的缓
冲作用大大改善了C轴LN薄膜的结晶质量和界面质量。

图4为具有不同厚度ZnO缓冲层的LN/ZnO/n-Si集成结构的C-V
曲线(a)dZnO=15nm;(b)dZnO=45nm;(c)dZnO=100nm;(d)不同
频率条件下,LN/100nm-ZnO/n-Si集成结构的C-V特征。当dZnO较小时,
集成结构的C-V曲线反映出明显的电子积累和反型特征。此时,对集
成结构电学性能起主导作用的是LN/Si界面。由于LN薄膜的铁电极化
对积累电子和反型空穴的调制效应,集成结构同时具有两种不同的
C-V回线,分别是正电压范围内的逆时针回线和负电压范围内的顺时
针回线。随着dZnO增加,LN薄膜与Si基片之间的联系被减弱。LN/45
nm-ZnO/n-Si集成结构中仅表现出明显的电子积累和耗尽特征,而无
电子反型特征出现。同时,该集成结构仅具有逆时针回线。当dZnO增
加到100nm时,所制备集成结构的电子积累和耗尽特征均不明显。
即使在较低扫描频率条件下(1KHz),LN/100nm-ZnO/n-Si集成结构
中也无电子反型特征出现。此时,集成结构电学性能的主导界面转变
为LN/ZnO。

铁电薄膜/缓冲层/半导体集成器件及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铁电薄膜/缓冲层/半导体集成器件及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铁电薄膜/缓冲层/半导体集成器件及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铁电薄膜/缓冲层/半导体集成器件及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铁电薄膜/缓冲层/半导体集成器件及制备方法.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842672 A (43)申请公布日 2012.12.26 C N 1 0 2 8 4 2 6 7 2 A *CN102842672A* (21)申请号 201210327259.8 (22)申请日 2012.09.06 H01L 41/083(2006.01) H01L 41/24(2006.01) (71)申请人电子科技大学 地址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西区)西 源大道2006号 (72)发明人朱俊 郝兰众 吴志鹏 李言荣 张万里 (74)专利代理机构成都惠迪专利事务所 51215 代理人刘勋 (54) 发明名称 铁电薄膜/缓冲层/半导体集成器件。

2、及制备 方法 (57) 摘要 铁电薄膜/缓冲层/半导体集成器件及制备 方法,涉及微电子材料和异质结构半导体技术领 域。本发明包括半导体衬底基片和铁电薄膜,衬底 基片和铁电薄膜之间设置有纳米缓冲层。本发明 具有不同ZnO缓冲层厚度的异质结构表现出不同 的电容-电压回线特征。 (51)Int.Cl.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2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5 页 附图 2 页 1/1页 2 1.铁电薄膜/缓冲层/半导体集成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半导体衬底基片和铁电薄 膜,衬底基片和铁电薄膜之间设置有纳米缓冲层。 2.如权利要求1。

3、所述的铁电薄膜/缓冲层/半导体集成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 衬底基片为n-Si单晶基片,其晶格取向为(100)或(11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电薄膜/缓冲层/半导体集成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层 为ZnO或者金属元素掺杂ZnO材料,其晶格取向为(002)。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电薄膜/缓冲层/半导体集成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铁电薄 膜的材料为LiNbO 3 (LN)或者掺杂Mg原子的LN材料。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电薄膜/缓冲层/半导体集成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缓 冲层的厚度为100nm以下。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电薄膜/缓冲层/半导体集成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

4、于, 包括下述步骤: (1)清洗基片; (2)高真空和沉积温度条件下,基片的热处理; (3)在真空环境下,通过脉冲激光剥离ZnO产生等离子体,在基片上沉积,获得ZnO缓冲 层至第一预定厚度; (4)在氧气环境下继续沉积ZnO缓冲层至第二预定厚度; (5)在高氧条件下,对ZnO缓冲层进行原位退火处理; (6)通过脉冲激光沉积LN铁电薄膜; (7)在高氧条件下,将基片温度降至100以下。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铁电薄膜/缓冲层/半导体集成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2)中,在510 -4 Pa的真空度下将Si单晶基片加热至沉积温度600,并对基片 烘烤30分钟,烘烤过程中,生长室真空度。

5、保持在高真空条件510 -4 Pa。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铁电薄膜/缓冲层/半导体集成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3)中,第一预定厚度小于5纳米;步骤(4)中,第二预定厚度为0100纳米。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铁电薄膜/缓冲层/半导体集成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4)的氧气环境为1020Pa的氧气,步骤(5)和(7)的氧气环境为110 5 Pa的 氧气。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铁电薄膜/缓冲层/半导体集成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 于,所述步骤(6)中,氧气压为20Pa;沉积温度为550。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842672 A 1/5页 3 铁电薄膜 /。

6、 缓冲层 / 半导体集成器件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微电子材料和异质结构半导体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由于其具有的优良铁电、压电、表面声波及非线性光学等性能,铌酸锂(LiNbO 3 或 LN)晶体已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无机材料之一。随着微电子器件小型化和集成度的不断提 高,近些年来对LN材料的研究逐渐由单晶块材向薄膜化方向发展。其中,相对其它铁电薄 膜材料,LN与Si半导体之间的界面具有更低的界面态密度。因此,有效实现LN多功能薄 膜与Si半导体的集成将大大有利于研制新型的半导体电子器件。LN材料具有多种取向的 晶格结构,但C轴或(006)LN薄膜最受关注。这主要是因为。

7、C轴的LN薄膜具有最大的极化 和压电性能。但由于二者之间存在巨大的晶格结构差异,在Si表面直接生长具有C轴取向 的LN薄膜是非常困难的。在此种条件下,合适的缓冲层的引入是Si半导体表面生长C轴 LN薄膜非常有效的方法。在相关报道中,多种缓冲层材料已被用于制备C轴LN薄膜,包括 MgO、SiO 2 、Si 3 N 4 、ZnO等。在这些缓冲层材料中,ZnO更为理想。与其它缓冲层材料相比较, 通过ZnO层的缓冲作用,获得C轴LN薄膜的沉积温度更低。较低的生长温度可以有效地降 低LN薄膜中的Li空位缺陷浓度和界面扩散等。已有报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C轴LN薄膜 的生长及LN薄膜单一材料的性质方面。目前,。

8、具有缓冲层厚度调制电学性能的LN/ZnO/Si 集成器件结构在国内外尚未发现有报道。该集成器件结构在研制新型微电子器件领域具有 极大的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优异性能的铁电薄膜/缓冲层/半 导体集成器件及制备方法。 0004 本发明解决所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铁电薄膜/缓冲层/半导体集成器 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半导体衬底基片和铁电薄膜,衬底基片和铁电薄膜之间设置有纳米缓 冲层。 0005 进一步的,所述半导体衬底基片为n-Si单晶基片,其晶格取向为(100)或(111)。 所述缓冲层为ZnO或者金属元素掺杂ZnO材料,其晶格取向为(002)。

9、。所述铁电薄膜的材料 为LiNbO 3 (LN)或者掺杂Mg原子的LN材料。 0006 所述纳米缓冲层的厚度为100nm以下。 0007 本发明还提供前述铁电薄膜/缓冲层/半导体集成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下述步骤: 0008 (1)清洗基片; 0009 (2)高真空和沉积温度条件下,基片的热处理; 0010 (3)在真空环境下,通过脉冲激光剥离ZnO产生等离子体,在基片上沉积,获得ZnO 缓冲层至第一预定厚度; 说 明 书CN 102842672 A 2/5页 4 0011 (4)在氧气环境下继续沉积ZnO缓冲层至第二预定厚度; 0012 (5)在高氧条件下,对ZnO缓冲层进行原位。

10、退火处理; 0013 (6)通过脉冲激光沉积LN铁电薄膜; 0014 (7)在高氧条件下,将基片温度降至100以下。 0015 所述步骤(2)中,在510 -4 Pa的真空度下将Si单晶基片加热至沉积温度600, 并对基片烘烤30分钟,烘烤过程中,生长室真空度保持在高真空条件510 -4 Pa。 0016 所述步骤(3)中,第一预定厚度小于5纳米;步骤(4)中,第二预定厚度为0100 纳米。 0017 所述步骤(4)的氧气环境为1020Pa的氧气,步骤(5)和(7)的氧气环境为 110 5 Pa的氧气。 0018 所述步骤(6)中,氧气压为20Pa;沉积温度为550。 0019 本发明的性能具。

11、体表现出如下三点特征:(1)随着ZnO缓冲层厚度的增加,LN/ ZnO/n-Si异质结电学性能的主导界面由LN/Si转变为LN/ZnO;(2)随着ZnO缓冲层的改变, 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所制备异质结中的n-Si衬底表现出不同的载流子变化特征;(3)由 于LN薄膜中铁电极化对Si基片中载流子的调制效应,具有不同ZnO缓冲层厚度的异质结 构表现出不同的电容-电压回线特征。 0020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0021 图1为本发明的集成器件结构示意图。 0022 图2为具有不同缓冲层厚度的LN/ZnO/Si集成结构的X射线衍射-2扫描图, (a)d ZnO =。

12、0nm;(b)d ZnO =15nm;(c)(a)d ZnO =45nm;(d)d ZnO =100nm。 0023 图3为所制备LN/ZnO/Si集成器件结构的极化曲线图。 0024 图4为具有不同厚度ZnO缓冲层的LN/ZnO/n-Si集成结构的C-V曲线(a) d ZnO =15nm;(b)d ZnO =45nm;(c)d ZnO =100nm;(d)不同频率条件下,LN/100nm-ZnO/n-Si集成结 构的C-V特征。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本发明的铁电薄膜/缓冲层/半导体集成器件结构包括衬底基片和铁电薄膜,衬 底基片和铁电薄膜之间有一层纳米缓冲层。 0026 所述衬底基片为Si。

13、单晶基片,其晶格取向可以为(001)或(111)方向,其多数载流 子类型为电子,即n型半导体材料。 0027 所述缓冲层材料为ZnO或掺杂Al金属原子的ZnO,其晶格取向为(002)方向。缓 冲层的厚度在零到几百纳米之间连续可调。 0028 所述铁电薄膜层为LN或掺杂Mg金属原子的LN,其晶格取向为(006)方向。 0029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铁电薄膜/缓冲层/半导体集成器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 骤: 0030 aZnO缓冲层的制备 0031 (1)清洗基片; 说 明 书CN 102842672 A 3/5页 5 0032 (2)高真空和沉积温度条件下,基片的热处理; 0033 (3)在真空环。

14、境下,通过脉冲激光剥离ZnO产生等离子体,在基片上沉积,获得ZnO 缓冲层至第一预定厚度; 0034 (4)在氧气环境下继续沉积ZnO缓冲层至第二预定厚度; 0035 (5)在高氧条件下,对ZnO缓冲层进行原位退火处理; 0036 b.LN铁电薄膜的制备 0037 (6)调整至LN薄膜的制备工艺,完成LN铁电薄膜的沉积; 0038 (7)在高氧条件下,将基片温度降至100以下,完成集成器件结构的制备。 0039 进一步的,步骤(1)为:将Si基片分别在去离子水、高纯酒精和丙酮溶液中反复超 声清洗;然后将Si基片浸泡于稀氢氟酸溶液(3-5%)中3分钟,去除Si表面非晶氧化层;最 后,利用干燥氮气。

15、将基片吹干并快速转移至真空腔中。 0040 步骤(2)为:将基片加热至600烘烤30分钟,烘烤过程中保持生室真空度保持为 510 -4 Pa,以除去基片表面残留的化学试剂。 0041 步骤(3)中,第一预定厚度为05纳米; 0042 步骤(4)中,第二预定厚度为0几百纳米。 0043 步骤(4)的氧气环境为1020Pa的氧气,步骤(5)和(7)的氧气环境为110 5 Pa 的氧气。 0044 步骤(6)的条件为:氧气压为20Pa;沉积温度为550。 0045 以下为更具体的实施方式的说明。 0046 本实施方式的铁电/缓冲层/半导体集成器件结构共有三层,包括衬底基片、铁电 薄膜,及二者之间的缓。

16、冲层。 0047 所述的衬底基片为Si单晶,其晶格取向可以为(100)或(111)方向,其多数载流子 类型为电子。 0048 所述缓冲层材料为ZnO或掺杂Al金属原子的ZnO,其晶格取向为(002)方向。缓 冲层的厚度在零到几百纳米间连续可调。 0049 所述铁电薄膜层为LN或掺杂Mg金属原子的LN,其晶格取向为(006)方向。 0050 作为制备方法的实施方式,利用脉冲激光沉积技术(PLD),使用半导体基片、缓冲 层材料靶材、铁电材料靶材,分别制备缓冲层和铁电薄膜。本实施方式分为四个阶段完成。 首先,在高真空条件下,在半导体基片上沉积第一层缓冲层薄膜。高真空的沉积条件可以有 效避免半导体材料。

17、表面再次被氧化。其次,通入适当的氧气,在氧气氛条件下完成第二层缓 冲层薄膜的沉积;第三,在沉积温度和高氧气氛条件下,对所制备的缓冲层薄膜进行原位退 火,以消除缓冲层中的氧空位;最后,完成铁电薄膜的沉积。其具体过程如下: 0051 (1)将按照标准工艺清洗后的半导体基片放入PLD生长室。利用机械泵和分子泵 将生长室的真空度抽至高真空并维持不变。 0052 (2)在高真空条件下,将基片加热至沉积温度,并对基片烘烤。 0053 烘烤过程中,生长室真空度保持在高真空条件,以除去基片表面残留的化学试剂。 0054 (3)启动脉冲激光器,使脉冲激光束通过聚焦透镜聚焦在缓冲层材料靶上。脉冲激 光剥离靶材,产。

18、生的激光等离子体沉积在半导体基片上,从而制得第一层缓冲层薄膜; 0055 (4)当达到第一层缓冲层厚度后,关闭分子泵,通过流量计等气体控制系统通入适 说 明 书CN 102842672 A 4/5页 6 量氧气,启动脉冲激光器继续沉积缓冲层至第二厚度。 0056 (5)沉积完成缓冲层以后,关闭机械泵,通过控制氧气流量阀,使生长室中氧气达 到高氧条件。在沉积温度条件下,将缓冲层进行原位退火热处理。 0057 (6)开启机械泵,并控制氧气流量,将生长室真空度维持在适当的氧气条件下,调 整基片温度至沉积铁电薄膜所需温度,并利用脉冲激光完成铁电薄膜的制备。 0058 (7)使生长室处于高氧条件下,并停。

19、止加热,当基片温度低于100后,取出样品, 完成铁电/缓冲层/半导体集成器件结构制备。 0059 上述步骤3、4、6所说的脉冲激光器是选用德国LAMBDAPHYSIC公司生产的波长为 248nm,脉冲宽度为30ns,能量密度为2J/cm 2 的KrF准分子激光器。 0060 上述步骤2、5、6中所述的设定温度是由上海科析试验仪器厂生产的KXD-S温度控 制器控制保持在室温-1000之间任一温度。 0061 分别采用如下仪器对所制备的集成器件结构的微结构和性能进行测量: 0062 X射线衍射仪(XRD),型号Bede D1,Bede; 0063 薄膜电学性能测试采用以下设备进行: 0064 C-。

20、V测试,型号Agilent 4294,Agilent。 0065 更具体的实施例: 0066 采用沈阳中科仪的PLD-450型脉冲激光沉积设备和德国Lambda公司的Compex 201KrF准分子激光器,在Si单晶基片上先生长ZnO缓冲层,随后完成LN铁电薄膜的生长, 得到LN/ZnO/Si集成器件结构。 0067 (1)将按照标准工艺清洗后的Si单晶基片放入PLD生长室。利用机械泵和分子泵 将生长室的真空度抽至高真空(510 -4 Pa)并维持不变。 0068 (2)在高真空条件下,将Si单晶基片加热至沉积温度600,并对基片烘烤30分 钟。烘烤过程中,生长室真空度保持在高真空条件(10 。

21、-4 Pa),以除去基片表面残留的化学试 剂。 0069 (3)启动脉冲激光器,使脉冲激光束通过聚焦透镜聚焦在ZnO靶上。 0070 脉冲激光剥离靶材,产生的激光等离子体沉积在Si单晶基片上,从而制得第一层 ZnO缓冲层薄膜; 0071 (4)当达到第一层缓冲层厚度(05nm)后,关闭分子泵,通过流量计等气体控制 系统通入适量氧气(1020Pa),启动脉冲激光器继续沉积缓冲层至第二厚度。为保证后续 集成器件结构中光电开关性能的产生,第一层和第二层缓冲层的厚度之和在零到几百纳米 之间连续可调。 0072 (5)沉积完成缓冲层以后,关闭机械泵,通过控制氧气流量阀,使生长室中氧气达 到高氧条件(10。

22、 5 Pa)。在沉积温度条件下,将ZnO缓冲层进行原位退火热处理30分钟,以消 除缓冲层中的氧空位。 0073 (6)开启机械泵,并控制氧气流量,将生长室真空度维持在20Pa氧气条件下,调整 基片温度至550,并利用脉冲激光完成LN铁电薄膜的制备。 0074 (7)使生长室处于高氧条件下(10 5 Pa),并停止加热,当基片温度低于100后,取 出样品,完成LN/ZnO/Si集成器件结构制备。 0075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例仅仅是为清楚的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 说 明 书CN 102842672 A 5/5页 7 发明实施的限定。对所属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来讲,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

23、可以作出其它 形式的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引申 出的明显的变化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列。 0076 以铁电材料LN/ZnO/Si集成器件结构为例,结合其微结构、电学性能等结果进一 步说明本发明的效果: 0077 图1为本发明的LN/ZnO/Si集成器件结构的构成示意图,具体包括Si单晶基片、 ZnO缓冲层和LN铁电薄膜。 0078 图2为LN/ZnO/Si集成器件结构的X射线衍射谱(XRD):(a)d ZnO =0nm;(b) d ZnO =15nm;(c)(a)d ZnO =45nm;(d)d ZnO =100nm。当在Si(100)基片表面直。

24、接生长LN薄膜时, XRD图谱中无任何LN薄膜的衍射峰。当在LN薄膜与Si(100)之间引入不同厚度的ZnO缓 冲层厚(如15nm、45nm和100nm),图中包含有Si基片的(200)衍射峰、ZnO缓冲层的(002) 衍射峰、LN铁电薄膜的(006)衍射峰。这些衍射峰的存在说明:通过ZnO层的缓冲作用,在 Si(100)单晶基片上获得了单一C轴方向的LN铁电薄膜。 0079 图3为所发明的LN/ZnO/Si集成器件结构的极化曲线。与已报道的LN/Si异质 结构相比较,本发明所制备的LN/ZnO/Si集成器件结构极化曲线表现出更为明显的饱和特 征。这主要可归因于ZnO层的缓冲作用大大改善了C轴。

25、LN薄膜的结晶质量和界面质量。 0080 图4为具有不同厚度ZnO缓冲层的LN/ZnO/n-Si集成结构的C-V曲线(a) d ZnO =15nm;(b)d ZnO =45nm;(c)d ZnO =100nm;(d)不同频率条件下,LN/100nm-ZnO/n-Si集成结 构的C-V特征。当d ZnO 较小时,集成结构的C-V曲线反映出明显的电子积累和反型特征。此 时,对集成结构电学性能起主导作用的是LN/Si界面。由于LN薄膜的铁电极化对积累电子 和反型空穴的调制效应,集成结构同时具有两种不同的C-V回线,分别是正电压范围内的 逆时针回线和负电压范围内的顺时针回线。随着d ZnO 增加,LN薄膜与Si基片之间的联系被 减弱。LN/45nm-ZnO/n-Si集成结构中仅表现出明显的电子积累和耗尽特征,而无电子反型 特征出现。同时,该集成结构仅具有逆时针回线。当d ZnO 增加到100nm时,所制备集成结构 的电子积累和耗尽特征均不明显。即使在较低扫描频率条件下(1KHz),LN/100nm-ZnO/n-Si 集成结构中也无电子反型特征出现。此时,集成结构电学性能的主导界面转变为LN/ZnO。 说 明 书CN 102842672 A 1/2页 8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842672 A 2/2页 9 图3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842672 A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基本电气元件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