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氮装置以及隧道用脱氮设备.pdf

上传人:111****112 文档编号:433489 上传时间:2018-02-16 格式:PDF 页数:31 大小:1.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780007779.8

申请日:

2007.03.29

公开号:

CN101394916A

公开日:

2009.03.25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B01D53/56; B01D53/94; B01J8/02; E21F1/00

主分类号:

B01D53/56

申请人: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发明人:

八幡大志; 村山将; 北川纪一

地址:

日本大阪府

优先权:

2006.4.6 JP 105408/2006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代理人:

何腾云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脱氮装置以及隧道用脱氮设备,即使在相对隧道延长方向的高度方向或宽度方向是狭窄形状的设置空间,也使废气相对装入脱氮剂单元的脱氮剂的面风速分布均匀化,同样地利用脱氮剂的清除性能,且抑制压力损失增加。脱氮装置将含有氮氧化物的废气向废气风道(1)内引导,使废气向设置在废气风道(1)内的脱氮剂单元(11A~11F、12A~12F)通气、清除氮氧化物,其特征在于,在废气的流动方向设置多级脱氮剂单元(11A~11F、12A~12F),使设置在上游侧的脱氮剂单元(11A)的废气流入面与所述废气的流动方向的角度大于设置在下游侧的脱氮剂单元(11F)的废气流入面与废气的流动方向的角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脱氮装置,将含有氮氧化物的废气向废气风道内引导,使所述废气向设置在所述废气风道内的脱氮剂单元通气、清除所述氮氧化物,
其特征在于,连接相邻的所述脱氮剂单元的端部之间、在所述废气的流动方向设置多级所述脱氮剂单元,
使设置在上游侧的所述脱氮剂单元的废气流入面与所述废气的流动方向的角度大于设置在下游侧的所述脱氮剂单元的废气流入面与所述废气的流动方向的角度。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氮装置,其特征在于,使设置在下游侧的所述脱氮剂单元的废气流入面的方向与所述废气的流动方向相同。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脱氮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废气的流动方向设置多级所述脱氮剂单元,使设置在最下游侧的所述脱氮剂单元的废气流入面的方向与所述废气的流动方向相同。

4.
  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脱氮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多级使废气流入面相对所述废气的流动方向的角度相同的所述脱氮剂单元。

5.
  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脱氮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多列单元列,该单元列设置了多级所述脱氮剂单元。

6.
  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脱氮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多列单元列,该单元列设置了多级所述脱氮剂单元,使设置在第一单元列的上游侧的所述脱氮剂单元与设置在第二单元列的上游侧的所述脱氮剂单元的间隔大于设置在第一单元列的下游侧的所述脱氮剂单元与设置在第二单元列的下游侧的所述脱氮剂单元的间隔。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脱氮装置,其特征在于,使设置在所述第一单元列的下游侧的所述脱氮剂单元的废气流入面与设置在第二单元列的下游侧的所述脱氮剂单元的废气流入面平行。

8.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脱氮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单元列和第二单元列之间设置整流体。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脱氮装置,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整流体设置在所述第一单元列和第二单元列的上游侧。

10.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脱氮装置,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整流体形成为向所述第一单元列和第二单元列分离废气流动的结构体。

11.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脱氮装置,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整流体形成为向所述各脱氮剂单元分流废气流动的结构体。

12.
  一种隧道用脱氮设备,具有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脱氮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将隧道内的所述废气向所述废气风道内引导的换气风扇和收集所述废气中的粉尘的集尘器,将所述脱氮装置设置在所述集尘器的下游侧。

13.
  一种脱氮装置,将含有氮氧化物的废气向废气风道内引导,使所述废气向设置在所述废气风道内的脱氮剂单元通气、清除所述氮氧化物,
在所述废气的流动方向设置多级所述脱氮剂单元,
设置多列单元列,该单元列在所述废气的流动方向设置多级所述脱氮剂单元,使设置在第一单元列的上游侧的所述脱氮剂单元与设置在第二单元列的上游侧的所述脱氮剂单元的间隔大于设置在第一单元列的下游侧的所述脱氮剂单元与设置在第二单元列的下游侧的所述脱氮剂单元的间隔,
在所述第一单元列和第二单元列之间设置整流体。

说明书

脱氮装置以及隧道用脱氮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清除城市的机动车道路隧道或地下停车场等封闭空间的氮氧化物的脱氮装置以及隧道用脱氮设备。
背景技术
由于城市的机动车道路隧道内或地下停车场内等的空气因机动车排出的废气而含有低浓度的氮氧化物,因此,如果向大气中排气,则担心对周边地区造成环境污染。因此,希望清除氮氧化物后进行排出,设置在隧道等的脱氮装置在与机动车行驶隧道的延长方向(废气的流动方向)相同的方向比较容易确保设置空间,但在与隧道延长方向垂直的方向、即高度方向(以下将与隧道延长正交的竖直方向称为高度方向)或宽度方向(以下将与隧道延长正交的水平方向称为宽度方向)很难确保设置空间。
并且,用于脱氮装置的氮氧化物清除剂(以下称为脱氮剂)的处理风速为1~3m/s左右,比电集尘器等的集尘装置的处理风速9~13m/s慢大约110~1/3,因此,对于道路隧道等的必要的换气风量,设备规模增大,需要更多的设置空间。
所以,提出有以下方案,即,通过相对废气流动风道的中心轴方向具有角度(倾斜)地设置脱氮剂单元,可相对废气的流动方向、保持小的向垂直方向的设置空间的扩展,降低脱氮装置的压力损失(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333249号公报(图1)
发明内容
但是,城市的道路隧道等的换气设备多设置于地下,地下隧道具有上行车道和下行车道,为了在各车道设置换气设备,对车道的宽度方向的废气风道尺寸有限制。并且,就高度方向,为了削减隧道建设费用、以最低限度的深度建设隧道,因此对废气风道的尺寸有限制。这样,具有废气风道的换气设备相对隧道换气风量的设置空间、尤其是风道剖面积非常小,在该狭窄的空间必须将上述脱氮装置设置在隧道延长线上。
目前,将填充了清除废气中的氮氧化物的脱氮剂的脱氮剂单元设置在通风通道上的情况下,作为使设置空间相对换气风量较小且减小压力损失的设置方法,有分割脱氮剂单元进行设置的方法。但是,在城市的换气设备设置空间非常小的地方,需要将分割设置的脱氮剂单元的设置角度进一步缩小,但越缩小设置角度,则废气集中向设置于脱氮装置的下风侧的脱氮剂单元流动的趋势越明显,流入脱氮剂单元的废气的风速分布不均匀,具有不能同样地利用填充到脱氮剂单元的脱氮剂的清除性能的问题。流入脱氮剂单元的废气的风速分布是指废气相对脱氮剂单元的面风速分布。
并且,通过缩小脱氮剂单元的设置角度,脱氮装置的压力损失增加,对隧道内的废气进行换气所需的风扇的电动机输出增大,具有初始成本和运转费增加的问题。
本发明为了解决该现有的课题而完成,目的是提供脱氮装置以及隧道用脱氮设备,即使在相对隧道延长方向的高度方向或宽度方向是狭窄形状的设置空间,使废气相对装入脱氮剂单元的脱氮剂的面风速分布均匀化,同样地利用脱氮剂的清除性能,且抑制压力损失增加。
技术方案1所述的本发明的脱氮装置,将含有氮氧化物的废气向废气风道内引导,使上述废气向设置在上述废气风道内的脱氮剂单元通气、清除上述氮氧化物,其特征在于,连接相邻的上述脱氮剂单元的端部之间、在上述废气的流动方向设置多级上述脱氮剂单元,使设置在上游侧的上述脱氮剂单元的废气流入面与上述废气的流动方向的角度大于设置在下游侧的上述脱氮剂单元的废气流入面与上述废气的流动方向的角度。
技术方案2的本发明如技术方案1所述的脱氮装置,其特征在于,使设置在下游侧的上述脱氮剂单元的废气流入面的方向与上述废气的流动方向相同。
技术方案3的本发明如技术方案2所述的脱氮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废气的流动方向设置多级上述脱氮剂单元,使设置在最下游侧的上述脱氮剂单元的废气流入面的方向与上述废气的流动方向相同。
技术方案4的本发明如技术方案2或3所述的脱氮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多级使废气流入面相对上述废气的流动方向的角度相同的上述脱氮剂单元。
技术方案5的本发明如技术方案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脱氮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多列单元列,该单元列设置了多级上述脱氮剂单元。
技术方案6的本发明如技术方案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脱氮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多列单元列,该单元列设置了多级上述脱氮剂单元,使设置在第一单元列的上游侧的上述脱氮剂单元与设置在第二单元列的上游侧的上述脱氮剂单元的间隔大于设置在第一单元列的下游侧的上述脱氮剂单元与设置在第二单元列的下游侧的上述脱氮剂单元的间隔。
技术方案7的本发明如技术方案6所述的脱氮装置,其特征在于,使设置在上述第一单元列的下游侧的上述脱氮剂单元的废气流入面与设置在第二单元列的下游侧的上述脱氮剂单元的废气流入面平行。
技术方案8的本发明如技术方案6所述的脱氮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单元列和第二单元列之间设置整流体。
技术方案9的本发明如技术方案8所述的脱氮装置,其特征在于,将上述整流体设置在上述第一单元列和第二单元列的上游侧。
技术方案10的本发明如技术方案8所述的脱氮装置,其特征在于,将上述整流体形成为向上述第一单元列和第二单元列分离废气流动的结构体。
技术方案11的本发明如技术方案8所述的脱氮装置,其特征在于,将上述整流体形成为向上述各脱氮剂单元分流废气流动的结构体。
技术方案12的本发明的隧道用脱氮设备具有技术方案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脱氮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将隧道内的上述废气向上述废气风道内引导的换气风扇和收集上述废气中的粉尘的集尘器,将上述脱氮装置设置在上述集尘器的下游侧。
技术方案13所述的本发明的脱氮装置,将含有氮氧化物的废气向废气风道内引导,使上述废气向设置在上述废气风道内的脱氮剂单元通气、清除上述氮氧化物,将多级上述脱氮剂单元设置在上述废气的流动方向,设置多列单元列,该单元列将多级上述脱氮剂单元设置在上述废气的流动方向,使设置在第一单元列的上游侧的上述脱氮剂单元与设置在第二单元列的上游侧的上述脱氮剂单元的间隔大于设置在第一单元列的下游侧的上述脱氮剂单元与设置在第二单元列的下游侧的上述脱氮剂单元的间隔,在上述第一单元列和第二单元列之间设置整流体。
根据本发明,即使在高度方向或宽度方向是狭窄形状的设置空间,也可不受设置空间的限制,使废气相对于装入脱氮剂单元的脱氮剂的面风速分布均匀化,同样地利用脱氮剂的清除性能,且抑制压力损失增加。
附图说明
图1是具有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脱氮装置的隧道用脱氮设备的概略构成图。
图2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的脱氮装置的概略构成图。
图3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的脱氮装置的概略构成图。
图4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的脱氮装置的概略构成图。
图5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的脱氮装置的概略构成图。
图6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的脱氮装置的概略构成图。
图7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的脱氮装置的概略构成图。
图8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的脱氮装置的概略构成图。
图9是比较例的风速分布图。
图10是本实验例的风速分布图。
图11是本实验例的风速分布图。
图12是本实验例的风速分布图。
图13是本实验例的风速分布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脱氮装置是连接相邻的脱氮剂单元的端部之间、将多级脱氮剂单元设置在废气的流动方向,使设置在上游侧的脱氮剂单元的废气流入面与废气的流动方向的角度大于设置在下游侧的脱氮剂单元的废气流入面与废气的流动方向的角度。根据本实施方式,与设置在上游侧的脱氮剂单元相比较,通过增大通过设置在下游侧的脱氮剂单元的阻力,可抑制流入设置在下游侧的脱氮剂单元的废气量,因此,可使通过设置在废气的流动方向上的各脱氮剂单元的废气的面风速均匀,可使氮氧化物的清除性能均匀。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如第一实施方式的脱氮装置,使设置在下游侧的脱氮剂单元的废气流入面的方向与废气的流动方向相同。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受到局限的空间中,通过使下游侧的脱氮剂单元的废气流入面的方向与废气的流动方向相同,能够以相对废气的流动进一步正交的角度设置上游侧的脱氮剂单元的废气流入面,可进一步使废气的面风速分布均匀。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如第二实施方式的脱氮装置,在废气的流动方向设置多级,使设置在最下游侧的脱氮剂单元的废气流入面的方向与废气的流动方向相同。根据本实施方式,即使在废气的流动方向设置多级脱氮剂单元的情况下,通过在受到局限的空间中,使设置在最下游侧的脱氮剂单元的废气流入面的方向与废气的流动方向相同,能够以相对废气的流动进一步正交的角度设置上游侧的脱氮剂单元的废气流入面,可进一步使废气的面风速分布均匀。
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如第二或第三实施方式的脱氮装置,具有多级使废气流入面相对废气的流动方向的角度相同的脱氮剂单元。根据本实施方式,可使废气的面风速分布均匀,并可直线设置下游侧的脱氮剂单元以外的脱氮剂单元,因此,可容易进行设计、施工、维修。
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如第一至第三实施方式的脱氮装置,设置多列单元列,该单元列设置了多级脱氮剂单元。根据本实施方式,可根据隧道内的换气风量增减脱氮剂单元。
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如第一至第三实施方式的脱氮装置,设置多列单元列,该单元列设置了多级脱氮剂单元,使设置在第一单元列的上游侧的脱氮剂单元与设置在第二单元列的上游侧的脱氮剂单元的间隔大于设置在第一单元列的下游侧的脱氮剂单元与设置在第二单元列的下游侧的脱氮剂单元的间隔。根据本实施方式,可使各单元列的脱氮剂单元的废气的面风速分布均匀,并可根据隧道内的换气风量增减脱氮剂单元。
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如第六实施方式的脱氮装置,使设置在第一单元列的下游侧的脱氮剂单元的废气流入面与设置在第二单元列的下游侧的脱氮剂单元的废气流入面平行。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在受到局限的空间中,使设置在下游侧的脱氮剂单元的废气流入面的方向与废气的流动方向相同,能够以相对废气的流动进一步正交的角度设置上游侧的脱氮剂单元的废气流入面,可进一步使废气的面风速分布均匀。
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如第六实施方式的脱氮装置,在第一单元列和第二单元列之间设置整流体。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根据脱氮剂单元的设置角度设置整流体,使废气更均匀地向各脱氮剂单元流动,因此,即使在只改变脱氮剂单元的设置角度、也不能使废气的面风速分布均匀的设置空间中,也可使废气相对脱氮剂单元的面风速分布均匀,可同样地利用脱氮剂单元的清除性能。并且,由于可辅助废气向相对脱氮剂单元的废气流入面大致直角的方向通过,因此可抑制压力损失的增加。
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如第八实施方式的脱氮装置,将整流体设置在第一单元列和第二单元列的上游侧。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根据脱氮剂单元的设置角度设置整流体,使废气更均匀地向各脱氮剂单元流动,因此,即使在只改变脱氮剂单元的设置角度、也不能使废气的面风速分布均匀的设置空间中,也可使废气相对脱氮剂单元的面风速分布均匀,可同样地利用脱氮剂单元的清除性能。并且,由于可辅助废气向相对脱氮剂单元的废气流入面大致直角的方向通过,因此可抑制压力损失的增加。
本发明的第十实施方式如第八实施方式的脱氮装置,将整流体形成为向第一单元列和第二单元列上分离废气流动的结构体。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可使废气更均匀地向第一单元列和第二单元列流动,因此,即使在只改变脱氮剂单元的设置角度、也不能使废气的面风速分布均匀的设置空间中,也可使废气相对脱氮剂单元的面风速分布均匀,可同样地利用脱氮剂单元的清除性能。并且,由于可辅助废气向相对脱氮剂单元的废气流入面大致直角的方向通过,因此可抑制压力损失的增加。
本发明的第十一实施方式如第八实施方式的脱氮装置,将整流体形成为向上述各脱氮剂单元上分流废气流动的结构体。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可使废气更均匀地向各脱氮剂单元流动,因此,即使在只改变脱氮剂单元的设置角度、也不能使废气的面风速分布均匀的设置空间中,也可使废气相对脱氮剂单元的面风速分布均匀,可同样地利用脱氮剂单元的清除性能。并且,由于可辅助废气向相对脱氮剂单元的废气流入面大致直角的方向通过,因此可抑制压力损失的增加。
本发明的第十二实施方式的隧道用脱氮设备具有第1至3的脱氮装置,具有将隧道内的废气向废气风道内引导的换气风扇和收集废气中的粉尘的集尘器,将脱氮装置设置在集尘器的下游侧。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事先利用集尘器清除粉尘,可防止脱氮剂单元的堵塞,而且通过将脱氮装置设置在集尘器的下游侧,容易使风速的分布均匀。
本发明的第十三实施方式的脱氮装置将多级脱氮剂单元设置在废气的流动方向,设置多列单元列,该单元列将多级脱氮剂单元设置在废气的流动方向,使设置在第一单元列的上游侧的脱氮剂单元与设置在第二单元列的上游侧的脱氮剂单元的间隔大于设置在第一单元列的下游侧的脱氮剂单元与设置在第二单元列的下游侧的脱氮剂单元的间隔,在第一单元列和第二单元列之间设置整流体。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根据脱氮剂单元的设置角度设置整流体,可使废气更均匀地向各脱氮剂单元流动,因此,即使在只改变脱氮剂单元的设置角度、也不能使废气的面风速分布均匀的设置空间中,也可使废气相对脱氮剂单元的面风速分布均匀,可同样地利用脱氮剂单元的清除性能。并且,由于可辅助废气向相对脱氮剂单元的废气流入面大致直角的方向通过,因此可抑制压力损失的增加。
第一实施例
以下参照附图就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是具有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脱氮装置的隧道用脱氮设备的概略构成图。
本实施例的隧道用脱氮设备,将废气风道1与隧道内的车道4平行地设置在车道4的上方,该废气风道1具有把隧道内的废气向废气风道1内引导的换气风扇2、收集废气中的粉尘的集尘器3以及清除废气中的氮氧化物的脱氮装置10。另外,脱氮装置10设置在换气风扇2和集尘器3的下游侧。
脱氮装置10设置第一单元列和第二单元列,第一单元列连接相邻的脱氮剂单元11A、11B、11C、11D、11E、11F的端部之间、在废气的流动方向(级方向)设置多个脱氮剂单元11A、11B、11C、11D、11E、11F;第二单元列同样连接相邻的脱氮剂单元12A、12B、12C、12D、12E、12F的端部之间、在废气的流动方向(级方向)设置多个脱氮剂单元12A、12B、12C、12D、12E、12F。并且,使设置在第一单元列的上游侧的脱氮剂单元11A与设置在第二单元列的上游侧的脱氮剂单元12A的间隔大于设置在第一单元列的下游侧的脱氮剂单元11F与设置在第二单元列的下游侧的脱氮剂单元12F的间隔。并且,面对面地设置第一单元列的废气流入面和第二单元列的废气流入面,对称设置第一单元列和第二单元列。
在此,将脱氮剂单元11A、11B、11C、11D、11E、11F、12A、12B、12C、12D、12E、12F设置成吸收氮氧化物的吸收剂或吸附氮氧化物的吸附剂的所谓的脱氮剂一般收纳于壳体内部,使废气流入面和废气流出面相对。另外,所收纳的脱氮剂除了是单一的结构体以外,也有形成多个盒式的情况。
另外,构成第一单元列的脱氮剂单元11A、11B、11C、11D、11E、11F的相互之间利用密封板21遮蔽。并且,构成第二单元列的脱氮剂单元12A、12B、12C、12D、12E、12F的相互之间也利用密封板21遮蔽。另外,端部之间的连接除了像密封板21那样通过其他的部件连接以外,也可以直接连接端部之间。而且,设置在第一单元列的最下游的脱氮剂单元11F和设置在第二单元列的最下游的脱氮剂单元21F之间也利用密封板21遮蔽。
在本实施例以及以下的实施例中,就用六个脱氮剂单元构成一个单元列的情况进行说明,一个单元列可用两个以上的脱氮剂单元构成。
本实施例中的脱氮装置10,无论是在构成第一单元列的脱氮剂单元11A、11B、11C、11D、11E、11F,还是在构成第二单元列的脱氮剂单元12A、12B、12C、12D、12E、12F上,使设置在上游侧的脱氮剂单元11A的废气流入面与废气的流动方向的角度大于设置在下游侧的脱氮剂单元11F的废气流入面和废气的流动方向的角度。
第二实施例
以下就其他实施例的脱氮装置进行说明。以下的实施例的脱氮装置也作为上述实施例中的隧道用脱氮设备的脱氮装置使用。
图2是其他实施例的脱氮装置的概略构成图。
在本实施例中,将脱氮剂单元11A的废气流入面和废气的流动方向的角度设为θA、将脱氮剂单元11B的废气流入面和废气的流动方向的角度设为θB、将脱氮剂单元11C的废气流入面和废气的流动方向的角度设为θC、将脱氮剂单元11D的废气流入面和废气的流动方向的角度设为θD、将脱氮剂单元11E的废气流入面和废气的流动方向的角度设为θE、将脱氮剂单元11F的废气流入面和废气的流动方向的角度设为θF时,形成θA>θB>θC>θD>θE>θF的关系。就构成第一单元列的脱氮剂单元11A、11B、11C、11D、11E、11F进行了说明,构成第二单元列的脱氮剂单元12A、12B、12C、12D、12E、12F也一样。
第三实施例
图3是其他实施例的脱氮装置的概略构成图。
在本实施例中,将脱氮剂单元11A的废气流入面和废气的流动方向的角度设为θA、将脱氮剂单元11B的废气流入面和废气的流动方向的角度设为θB、将脱氮剂单元11C的废气流入面和废气的流动方向的角度设为θC、将脱氮剂单元11D的废气流入面和废气的流动方向的角度设为θD、将脱氮剂单元11E的废气流入面和废气的流动方向的角度设为θE、将脱氮剂单元11F的废气流入面和废气的流动方向的角度设为θF时,形成θA>θB>θC>θD>θE>θF=0的关系。就构成第一单元列的脱氮剂单元11A、11B、11C、11D、11E、11F进行了说明,构成第二单元列的脱氮剂单元12A、12B、12C、12D、12E、12F也一样。即,使设置在最下游侧的脱氮剂单元11F、12F的废气流入面的方向与废气的流动方向相同。
因此,设置在第一单元列的下游侧的脱氮剂单元11F的废气流入面与设置在第二单元列的下游侧的脱氮剂单元12F的废气流入面平行。并且,不仅是设置在最下游的脱氮剂单元11F、12F,对于设置在下游侧的脱氮剂单元11E、12E,也可使θE=0,使脱氮剂单元11E的废气流入面与脱氮剂单元12E的废气流入面平行。
并且,在图2和图3的实施例中,也可使除了设置在最下游的脱氮剂单元11F、12F以外的一部分或全部的脱氮剂单元11A、11B、11C、11D、11E、12A、12B、12C、12D、12E的废气流入面与废气的流动方向的角度为θA=θB=θC=θD=θE。
第四实施例
图4是其他实施例的脱氮装置的概略构成图。
在本实施例中表示设置多列单元列、该单元列设置多级脱氮剂单元的构成。本实施例的脱氮装置10表示设置六列单元列的情况。
另外,本实施例的脱氮剂单元11A、11B、11C、11D、11E、11F、12A、12B、12C、12D、12E、12F能够以在图1至图3中已说明的废气流入面的角度进行设置。
第五实施例
图5是其他实施例的脱氮装置的概略构成图。
在本实施例中,将整流体22设置在第一单元列和第二单元列之间,整流体22设置在第一单元列和第二单元列的上游侧。
整流体22由向第一单元列和第二单元列分离废气流动的结构体形成。
另外,本实施例的脱氮剂单元11A、11B、11C、11D、11E、11F、12A、12B、12C、12D、12E、12F能够以在图1至图3中已说明的废气流入面的角度进行设置。
第六实施例
图6是其他实施例的脱氮装置的概略构成图。
在本实施例中,将整流体23设置在第一单元列和第二单元列之间,整流体23由向各脱氮剂单元11A、11B、11C、11D、11E、11F、12A、12B、12C、12D、12E、12F分流废气流动的结构体形成。
另外,本实施例的脱氮剂单元11A、11B、11C、11D、11E、11F、12A、12B、12C、12D、12E、12F能够以在图1至图3中已说明的废气流入面的角度进行设置。
第七实施例
图7是其他实施例的脱氮装置的概略构成图。
在本实施例中,将整流体22设置在第一单元列和第二单元列之间,整流体22设置在第一单元列和第二单元列的上游侧。并且,整流体22由向第一单元列和第二单元列分离废气流动的结构体形成。
另外,本实施例的脱氮剂单元11A、11B、11C、11D、11E、11F、12A、12B、12C、12D、12E、12F以θA=θB=θC=θD=θE=θF的角度设置废气流入面与废气流动方向的角度。
第八实施例
图8是其他实施例的脱氮装置的概略构成图。
在本实施例中,将整流体23设置在第一单元列和第二单元列之间,整流体23由向各脱氮剂单元11A、11B、11C、11D、11E、11F、12A、12B、12C、12D、12E、12F分流废气流动的结构体形成。
另外,本实施例的脱氮剂单元11A、11B、11C、11D、11E、11F、12A、12B、12C、12D、12E、12F以θA=θB=θC=θD=θE=θF的角度设置废气流入面与废气流动方向的角度。
以下表示实验例。
图9是比较例的风速分布图,图10至图13是本实验例的风速分布图。
在本实施例中,设置四列单元列,每列单元设置了三级脱氮剂单元,在三个点对所有的各脱氮剂单元进行风速测量。将设置在上游侧的脱氮剂单元的风速测量点从上游侧起用A1、A2、A3表示,将设置在中间的脱氮剂单元的风速测量点从上游侧起用B1、B2、B3表示,将设置在下游侧的脱氮剂单元的风速测量点从上游侧起用C1、C2、C3表示。另外,使脱氮剂的平均面风速为1.0m/s地进行风量设定。
在图9中,使所有的脱氮剂单元的废气流入面与废气的流动方向的角度都为4度,使设置在下游侧的两个脱氮剂单元之间的距离为200mm。如图所示,设置在上游侧的脱氮剂单元的风速与设置在下游侧的脱氮剂单元的风速产生大的风速差。另外,平均风速为0.85m/s,压力损失为189Pa。
在图10中,使设置在上游侧的脱氮剂单元的废气流入面与废气的流动方向的角度为10度,使设置在中间的脱氮剂单元的废气流入面与废气的流动方向的角度为4度,使设置在下游侧的脱氮剂单元的废气流入面与废气的流动方向的角度为0度,使设置在下游侧的两个脱氮剂单元之间的距离为200mm。如图所示,设置在上游侧的脱氮剂单元的风速与设置在下游侧的脱氮剂单元的风速差比比较例小。另外,平均风速为0.91m/s,压力损失为172Pa。
在图11中,使设置在上游侧的脱氮剂单元的废气流入面与废气的流动方向的角度为10度,使设置在中间的脱氮剂单元的废气流入面与废气的流动方向的角度为4度,使设置在下游侧的脱氮剂单元的废气流入面与废气的流动方向的角度为0度,使设置在下游侧的两个脱氮剂单元之间的距离为100mm。如图所示,设置在上游侧的脱氮剂单元的风速与设置在下游侧的脱氮剂单元的风速差比图10的实施例更小。另外,平均风速为1.03m/s,压力损失为172Pa。
在图12中,使设置在上游侧的脱氮剂单元的废气流入面与废气的流动方向的角度为10度,使设置在中间的脱氮剂单元的废气流入面与废气的流动方向的角度为4度,使设置在下游侧的脱氮剂单元的废气流入面与废气的流动方向的角度为0度,使设置在下游侧的两个脱氮剂单元之间的距离为200mm,在设置在上游侧的两个脱氮剂单元之间的上游侧分别设置整流体。如图所示,与图10的实施例相比较,设置在上游侧的脱氮剂单元的风速变大。另外,平均风速为1.08m/s,压力损失为177Pa。
在图13中,使设置在上游侧的脱氮剂单元的废气流入面与废气的流动方向的角度为10度,使设置在中间的脱氮剂单元的废气流入面与废气的流动方向的角度为4度,使设置在下游侧的脱氮剂单元的废气流入面与废气的流动方向的角度为0度,使设置在下游侧的两个脱氮剂单元之间的距离为200mm,在设置在上游侧的两个脱氮剂单元之间的下游侧分别设置整流体。如图所示,与图10的实施例相比较,设置在上游侧的脱氮剂单元的风速稍稍变大。另外,平均风速为0.94m/s,压力损失为175Pa。
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实施例,通过在废气的流动方向设置多级脱氮剂单元,使设置在上游侧的脱氮剂单元的废气流入面与废气的流动方向的角度大于设置在下游侧的脱氮剂单元的废气流入面与废气的流动方向的角度,从而与设置在上游侧的脱氮剂单元相比较,可增加通过设置在下游侧的脱氮剂单元的阻力。这样,可抑制流入设置在下游侧的脱氮剂单元的废气的量,因此,可使通过在废气的流动方向设置了多级的各脱氮剂单元的废气的面风速均匀,可使氮氧化物的清除性能在各脱氮剂单元上均匀。
并且,根据本实施例,通过在有限的空间中、使设置在下游侧的脱氮剂单元的废气流入面的方向与废气的流动方向相同,能够以相对废气的流动进一步正交的角度设置上游侧的脱氮剂单元的废气流入面,可进一步使废气的面风速分布均匀。
并且,根据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多级使废气流入面相对废气的流动方向的角度相同的脱氮剂单元,直线设置下游侧的脱氮剂单元以外的脱氮剂单元,可容易进行设计、施工、维修。
并且,根据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多列单元列(该单元列设置了多级脱氮剂单元),可根据隧道内的换气风量增减脱氮剂单元。
并且,根据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多列单元列(该单元列设置了多级脱氮剂单元),使设置在第一单元列的上游侧的脱氮剂单元和设置在第二单元列的上游侧的脱氮剂单元的间隔大于设置在第一单元列的下游侧的脱氮剂单元和设置在第二单元列的下游侧的脱氮剂单元的间隔,可使各单元列上的脱氮剂单元的废气的面风速分布均匀,并可根据隧道内的换气风量增减脱氮剂单元。
并且,根据本实施例,通过在有限的空间中、使设置在第一单元列的下游侧的脱氮剂单元的废气流入面与设置在第二单元列的下游侧的脱氮剂单元的废气流入面平行,能够以相对废气的流动进一步正交的角度设置上游侧的脱氮剂单元的废气流入面,可进一步使废气的面风速分布均匀。
并且,根据本实施例,通过将整流体设置在第一单元列和第二单元列之间,可使废气进一步均匀地向各脱氮剂单元流动,因此,即使在只改变脱氮剂单元的设置角度、也不能使废气的面风速分布均匀的设置空间中,也可使废气相对脱氮剂单元的面风速分布均匀,可同样地利用脱氮剂单元的清除性能。并且,由于可辅助废气向相对脱氮剂单元的废气流入面大致直角的方向通过,因此可抑制压力损失的增加。
并且,根据本实施例,通过将脱氮装置设置在集尘器的下游侧、事先利用集尘器清除粉尘,可防止脱氮剂单元的堵塞,而且通过将脱氮剂单元设置在集尘器的下游侧,容易使风速的分布均匀。
并且,根据本实施例,通过将具有换气风扇、集尘器以及脱氮装置的废气风道与隧道内的车道平行地设置在车道上方,即使在相对隧道换气风量的设置空间尤其是风道的剖面积极小的狭窄的空间,也可以进行设置。因此,由于可缩小相对隧道的延长方向、向高度方向或宽度方向的设置空间,因此,即使在诸如城市道路隧道等换气设备设置在地下、不能占有大的高度方向或宽度方向的形状的设置空间,也可以不受限制地自由对应。
本发明适合作为设置在城市的机动车道路隧道或地下停车场等封闭空间的脱氮装置或脱氮设备。

脱氮装置以及隧道用脱氮设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脱氮装置以及隧道用脱氮设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脱氮装置以及隧道用脱氮设备.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脱氮装置以及隧道用脱氮设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脱氮装置以及隧道用脱氮设备.pdf(3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脱氮装置以及隧道用脱氮设备,即使在相对隧道延长方向的高度方向或宽度方向是狭窄形状的设置空间,也使废气相对装入脱氮剂单元的脱氮剂的面风速分布均匀化,同样地利用脱氮剂的清除性能,且抑制压力损失增加。脱氮装置将含有氮氧化物的废气向废气风道(1)内引导,使废气向设置在废气风道(1)内的脱氮剂单元(11A11F、12A12F)通气、清除氮氧化物,其特征在于,在废气的流动方向设置多级脱氮剂单元(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一般的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或装置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