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跨河架设预制混凝土梁的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桥梁架设的方法,尤其涉及一种跨河架设预制混凝土梁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现代的城市桥梁大多数采用预制的混凝土梁,即在工厂里将整根或若干根梁浇筑成形,用重型运输车运输到现场,然后用起吊设备将其跨河吊装到位。对于预制混凝土梁来说,常规的架设方法有以下几种:
1)支架法:在河中打设密集的临时支墩,在支墩上搭设平台,然后将预制混凝土梁从平台上顶推或牵拉过河,最后再拆除平台和支墩。
采用支架法时,在施工期间需要在水中打入很多钢管桩或桐木桩,并搭设支架。这些桩和支架阻碍了河道中的船只通行,且整个施工过程耗费时间较长,对河道的封航通常需要一周或数周的时间。同时,水中施工桩基和平台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2)单台岸上吊车法:在河岸一侧停放一台起重机,通常为汽车吊或履带吊。用该吊车直接将预制混凝土梁吊起,放在河两岸的立柱上。
该方法看似最简单直接,但是其费用巨大。在吊装作业中,当起吊的预制混凝土梁重心距离吊车重心越远(即起重半径越大),则吊车的能够吊起的重量越小,因此需要更大吨位的吊车。该方法施工中,如果要将预制混凝土梁吊放到位,则起重半径需要比河道的一半宽度还要大。以跨径30米的小箱梁为例,其起重半径将达到约22~25米左右。因此,如果预制混凝土梁的重量较大,比如超过100吨,所需要的吊车也非常巨大。如果要吊150吨、跨径30米的预制混凝土梁,需要起重能力在400吨以上的履带式吊车。这样类型的吊车资源较少,对地基的承载力要求高,且租费非常昂贵。
3)浮吊施工法:利用安置在驳船上的浮式吊机(简称浮吊),在河中将放在岸边的预制混凝土梁吊起,并将其吊放到所需要的位置。
浮吊具有起重能力强的特点,但是浮吊通常体积比较庞大,对通航宽度和净空都有很高的要求。为了达到起吊重量所需要的起重能力,浮吊往往无法开进所需要吊装的航道,且浮吊的施工费用也较高。
4)空中接力法:河的两岸各停放一台起重机,其起重能力能够满足双机起吊预制混凝土梁的要求。此外在河岸的一侧再停放第三台吨位较大的起重机,利用该起重机将预制混凝土梁吊起,并移至河上方,要求其能使预制混凝土梁的一端吊至岸边预先停放的另一台起重机的范围内。随后两台略小的起重机接住吊在空中的混凝土梁,双机共同起吊将其安放到位。
该方法需要同时投入三台起重机,且其中的一台仍然需要为大吨位的起重机。以30米小箱梁为例,最少需要300吨的履带式吊车并配合额外的配重才能完成架设,吊装的费用非常昂贵。
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经济、实用、高效的桥梁架设方法。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经济、实用、高效的桥梁架设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跨河架设预制混凝土梁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第一河岸和第二河岸分别停放第一起重机和第二起重机;使预制混凝土梁的后部到达所述第一河岸的岸边;2)将所述预制混凝土梁的后部吊放在靠近所述第一河岸岸边的驳船上;3)使所述驳船向所述第二河岸移动;在此过程中,所述第一起重机吊起所述预制混凝土梁的前部,并跟随所述预制混凝土梁的运动向所述第二河岸靠近;4)所述第二起重机将所述预制混凝土梁搁在所述驳船上的后部吊起,从而由第一起重机和第二起重机共同吊着所述预制混凝土梁,并将其吊放到立柱上所需的位置。以步骤1)中预制混凝土梁的状态为参考,所述预制混凝土梁的后部指靠近河边的部位,所述预制混凝土梁的前部指预制混凝土梁上背离所述后部的另一端。
较佳的,步骤1)中,预制混凝土梁由运输车装载;所述运输车倒车向河边行驶,从而使所述预制混凝土梁的后部到达所述第一河岸的岸边。
较佳的,步骤2)中,所述第一起重机将所述预制混凝土梁的后部吊起,使其脱离所述运输车的支撑;所述第一起重机将所述预制混凝土梁的后部吊放到停泊在第一河岸边河中的驳船上,随后松开吊钩;随着所述预制混凝土梁向河中移动,所述运输车也同步倒车,使所述预制混凝土梁的前部始终稳固支撑在所述运输车上。
较佳的,步骤3)中,设在第二河岸的卷扬机通过钢丝绳牵拉所述驳船,使所述驳船向第二河岸移动。
较佳的,步骤3)中,所述驳船向第二河岸移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一河岸上也设置有钢丝绳和卷扬机与所述驳船相连。
较佳的,步骤1)中,所述第一河岸处设有第三起重机;所述第一起重机和所述第三起重机将所述预制混凝土梁吊起并使所述预制混凝土梁的后部到达所述第一河岸的岸边。
较佳的,步骤1)中,所述第一河岸处设有第三起重机;步骤2)中,所述第三起重机吊起所述混凝土梁的后部,所述第一起重机吊起所述预制混凝土梁的前部;所述第三起重机将所述预制混凝土梁的后部放在所述驳船上,所述第一起重机配合移动所述混凝土梁。
较佳的,所述第一起重机和第二起重机均为履带式吊车。
较佳的,所述第一起重机、第二起重机和第三起重机均为履带式吊车。
较佳的,步骤1)中,所述预制混凝土梁的后部到达所述第一河岸的岸边时,所述预制混凝土梁与河流方向垂直或接近垂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虽然中等吨位的起重机数量增加了,但这类吨位的起重机市场上资源比较充裕,价格也较为便宜,因此,若架设的预制混凝土吨位相同,则两台中等吨位的起重机以及驳船的租赁使用费之和要低于只采用单台大吨位起重机的使用费;
(2)该方法的适用性更强,不受河道条件的限制,只要驳船能够通行之处,就可以采用本方法;
(3)本发明所涉施工方法可运用于不同断面类型的预制混凝土梁。
总之,本发明通过利用两台或多台中等吨位的起重机及驳船,共同配合施工,因此经济、实用、高效。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施工步骤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施工步骤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施工步骤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施工步骤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施工步骤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施工步骤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施工步骤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施工步骤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施工步骤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5的施工步骤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预制混凝土梁跨河架设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第一河岸7和第二河岸8分别停放第一履带式吊车1和第二履带式吊车6;预制混凝土梁2由运输车3装载;运输车3倒车向河边行驶,从而使预制混凝土梁2的后部21到达第一河岸7的岸边,并且,预制混凝土梁2与河流13垂直,如图1所示;在其他具体实施方式中,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预制混凝土梁2的后部21到达河岸边时,预制混凝土梁2也可与河流13基本垂直,以达到基本相同的效果。
2)将预制混凝土梁2的后部吊放在靠近第一河岸7岸边的驳船4上:第一履带式吊车1将预制混凝土梁2的后部21吊起,使其脱离运输车3的支撑;第一履带式吊车1将预制混凝土梁2的后部21吊放到停泊在第一河岸7边河中的驳船4的支架41上,随后松开吊钩;随着预制混凝土梁2向河中移动,运输车3也同步倒车,使预制混凝土梁2的前部22始终稳固支撑在运输车3上,如图2所示;
3)使驳船4向第二河岸8移动:设在第二河岸8的卷扬机5通过钢丝绳9牵拉驳船4,使驳船4向第二河岸8移动。在此过程中,第一履带式吊车1吊起预制混凝土梁2的前部22,并跟随预制混凝土梁2的运动向第二河岸8靠近,如图3和图4所示;同时,运输车3可驶离现场;
4)第二履带式吊车6将预制混凝土梁2搁在驳船4上的后部21吊起,从而由第一履带式吊车1和第二履带式吊车6共同吊着预制混凝土梁2,并将其吊放到桥梁立柱14上所需的位置,如图5和图6所示。
本实施例中,预制混凝土梁2的长度为30米,重150吨,因此采用150吨级的履带式吊车,320吨级的驳船。
在其他具体实施方式中,可根据预制混凝土梁的长度、重量等参数选择相应级别的起重机和驳船,以实现预制混凝土梁的架设。
若根据具体情况,桥梁需架设多根预制混凝土梁,重复上述步骤即可。
实施例2: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施工方法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步骤3)中,驳船4向第二河岸8移动的过程中,第一河岸7上也设置有钢丝绳10和卷扬机11与驳船4相连,因此驳船4的运动过程更平稳。
本实施例的其他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施工方法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步骤1)中,第一河岸7处设有第三履带式吊车12;第一履带式吊车1吊起预制混凝土梁2的前部22,第三履带式吊车12吊起预制混凝土梁2的后部21;第一履带式吊车1和第三履带式吊车12共同吊起预制混凝土梁2到达第一河岸7的岸边。因此,当河岸条件不具备运输车通行、倒车等条件时,仍能使预制混凝土梁2的后部到达第一河岸7的岸边。
本实施例的其他步骤与实施例2相同。
实施例4: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施工方法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第一河岸7处设有第三履带式吊车12,步骤2)中,第三履带式吊车12吊起混凝土梁2的后部21,第一履带式吊车1吊起预制混凝土梁2的前部22;第三履带式吊车12将预制混凝土梁2的后部21放在驳船4上,第一履带式吊车1配合移动混凝土梁2。因此,可满足平稳度要求更高的预制混凝土梁,并且,当河岸不具备倒车条件时,仍能将预制混凝土梁2的后部21放在驳船4上。
本实施例的其他步骤与实施例2相同。
实施例5: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的施工方法与实施例4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将第三履带式吊车12更换为汽车吊。
本实施例的其他步骤与实施例4相同。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