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接端子以及压接端子与电线的连接结构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压接端子以及一种压接端子与电线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一种常见压接端子在其前部设置有用于连接至匹配的端子等的电
连接部,并在其后部设置有嵌塞并连接至电线的末端部的导线连接部。
导线连接部通常具有这样一种结构,在该结构中,导体压接部布置在
该结构的前侧,并且护套嵌塞部以一定的间隔布置在该结构的后侧。
导体压接部与护套嵌塞部分别设置有底板和从底板的两侧边缘向上延
伸的一对嵌塞片,从而构成大致U形横断面。导体压接部的嵌塞片与
护套嵌塞部的嵌塞片彼此独立地隔开。
然而,在这样的压接端子中,由于导体压接部的嵌塞片与护套嵌
塞部的嵌塞片彼此隔开,所以当导体压接部的嵌塞片向内弯曲以压接
已通过去除电线的末端部的绝缘护套而暴露的导体时,存在导线导体
在导体压接部与护套嵌塞部之间暴露的可能性,并且同时,当护套嵌
塞部的嵌塞部向内弯曲以嵌塞绝缘护套部时,存在湿气附着至暴露的
导体部的可能性,从而导致导体部的腐蚀。
在此描述的专利文献1中已提出了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压接端子。
图23A和23B示出了在专利文献1中描述的压接端子的构造,图24
示出了压接端子连接至电线的末端部的状态,并且图25示出了已在专
利文献1中描述的压接端子的问题。
如图23A和23B及图24所示,压接端子110在其前部设置有用
于连接至匹配的端子(未示出)等的电连接部111,并且在其后部设置有
嵌塞并连接至电线W的末端部的导线连接部112,并且导线连接部112
和电连接部111之间一体地连接至连接部113。
导线连接部112设置有位于其前侧的导体压接部114和位于其后
侧的护套嵌塞部115。导体压接部114由底板121和一对导体嵌塞片
122形成为具有U形横断面,所述一对导体嵌塞片122从底板121的
两侧边缘向上延伸,并向内弯曲以包围已通过去除待连接的电线W的
末端部的绝缘护套Wb而暴露的导体Wa,从而嵌塞导体Wa,以便与
底板121的上表面紧密接触。相似地,护套嵌塞部115由底板123和
一对护套嵌塞片124形成为具有U形横断面,所述一对护套嵌塞片124
从底板123的两侧边缘向上延伸,并向内弯曲以环绕被待连接的电线
W的末端部的绝缘护套Wb所覆盖的部分,从而嵌塞电线W的末端部
的绝缘护套Wb的部分,以便与底板123的上表面紧密接触。导体压接
部114的底板121和护套嵌塞部115的底板123以从电连接部111起
经由电连接部113的公共连续底板形成。另外,导体压接部114在其
内圆周表面上设置有细齿131,以增强与导线W的导体Wa接触的导
通性。
并且,作为压接端子110的特征点,在导体压接部114的导体嵌
塞片122和护套嵌塞部115的护套嵌塞片124之间设置有覆盖壁117,
所述覆盖壁117塑性地变形,以便随着导体嵌塞片122和护套嵌塞片
124的嵌塞过程而覆盖导体压接部114与护套嵌塞部115之间的部分。
换句话说,覆盖壁117形成有连续壁,所述连续壁从导体压接部114
的导体嵌塞片122到护套嵌塞部115的护套嵌塞部124连续地一体形
成。
在此,由于导体压接部114的导体嵌塞片122的上端边缘在其高
度方面比护套嵌塞部115的护套嵌塞片124的上端边缘低,所以从导
体压接部114到护套嵌塞部115连续地形成的覆盖壁的上端边缘形成
为相对于底板部121、123的纵向方向倾斜延伸的直线形状。
根据压接端子110,如图24所示,设置在导体压接部114与护套
嵌塞部115之间的覆盖壁117用于在压接端子110压接至导线W的末
端部的状态下、覆盖已在导体压接部114与护套嵌塞部115之间暴露
的电线W的导体Wa,从而防止湿气或灰尘附着至所述导体Wa,因此,
可抑制导体Wa的腐蚀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布No.2010-15915A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上述传统的压接端子110中,当护套嵌塞部115的该对
护套嵌塞片124向内弯曲以嵌塞电线W的绝缘护套Wb时,由于仅由
绝缘护套Wb与护套嵌塞部115的内表面的简单表面之间的接触产生附
着,所以该绝缘护套Wb与该护套嵌塞部115的内表面的附着趋于变弱。
因此,如图25所示,如果湿气S已从护套嵌塞部115的后端115e渗
入,则存在湿气S通过绝缘护套Wb与护套嵌塞部115的内表面之间
的间隙而传输从而达到位于压接端子深处的导体Wa的可能性。
考虑到上述情形作出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压接
端子以及一种压接端子与电线的连接结构,其能够防止湿气从护套嵌
塞部的后端朝导线的导体渗入,从而旨在抑制导体的腐蚀。
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压接端子以以下的(1)至(4)为特
征。
(1)一种压接端子,该压接端子在其前部具有用于连接至匹配端子
的电连接部,并在其后部具有嵌塞并连接至电线的末端部的导线连接
部;其中,所述导线连接部设置有导体压接部和护套嵌塞部,该导体
压接部位于该导线连接部的前侧,该护套嵌塞部位于该导线连接部的
后侧;其中,所述导体压接部形成为具有由底板和一对导体嵌塞片构
成的大致U形横断面;所述一对导体嵌塞片从所述底板的两侧边缘向
上延伸,并被向内弯曲以包围通过去除待连接电线的末端的绝缘护套
而暴露的导体,从而嵌塞所述导体,使得所述导体与所述底板的上表
面紧密接触;其中,所述护套嵌塞部形成为具有由底板和一对护套嵌
塞片构成的大致U形横断面;所述一对护套嵌塞片从所述底板的两侧
边缘向上延伸,并向内弯曲以包围待连接的电线的末端的绝缘护套部,
从而嵌塞所述绝缘护套部,使得所述绝缘护套部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
紧密接触;其中,所述导体压接部的所述底板和所述护套嵌塞部的所
述底板形成为公共底板,并且在所述导体嵌塞片和所述护套嵌塞片之
间形成有一对连续的覆盖壁,并且其中,所述导线连接部在其整个内
表面上设置有在与所述电线的纵向方向相交的方向上的凹部或凸部。
(2)根据以上(1)的构造的压接端子,其中,在所述一对护套嵌塞片
的上边缘与后边缘彼此相交的拐角部中,设置倒角部。
(3)根据以上(1)或(2)的构造的压接端子,其中,所述导体压接部或
该导体压接部的前侧设置有定位部,以调整插入到该导体压接部中的
所述电线的所述导体的顶端的位置。
(4)根据以上(1)至(3)中的任一项的构造的压接端子,其中,所述
一对覆盖壁的上边缘形成为与所述底板平行的直线形状,并且,从所
述覆盖壁中的一个覆盖壁的所述上边缘到所述覆盖壁中的另一覆盖壁
的所述上边缘的距离设定成大致等于所述电线的所述导体的直径。
根据以上(1)的构造的压接端子,由于覆盖壁设置在导体压接部的
导体嵌塞片与护套嵌塞部的护套嵌塞片之间,所以能够减少电线的导
体在嵌塞状态下的暴露。此外,当导体嵌塞片和护套嵌塞片嵌塞至电
线的末端部时,设置在导线连接部的整个内表面上的凹部或凸部刺入
绝缘护套以及电线的导体,从而增强护套嵌塞部的内表面与电线的绝
缘护套之间的附着。此外,由于凹部或凸部在与电线的纵向方向相交
的方向上延伸,所以可阻塞湿气的渗入路径,并且即使湿气试图从护
套嵌塞部的后端朝位于深处的导体渗入,也能够通过其中凹部或凸部
刺入护套的复杂的接触构造而抑制湿气的渗入,从而能够旨在抑制导
体的腐蚀。
根据具有以上(2)的构造的压接端子,由于在该对护套嵌塞片的上
边缘与后边缘彼此相交的拐角部中设置倒角部,所以可防止护套嵌塞
片的拐角部刺入电线,从而抑制电线的护套上的擦伤。
根据以上(3)的构造的压接端子,由于导体压接部或该导体压接部
的前部设置有定位部,以调整插入导体压接部中的电线的导体的顶端
的位置,所以能够通过将导体的顶端撞击至定位部而容易且可靠地定
位导体。因此,变得更容易确定地管理电线的位置,从而旨在压接产
品的质量的改进。
根据以上(4)的构造的压接端子,由于该对覆盖壁的上边缘形成与
底板平行的直线,并且从一侧的覆盖壁的上边缘到另一侧的覆盖壁的
上边缘的距离设定成满足电线的导体的直径,所以能够避免在电线与
端子之间的任何无用的空间,并增强禁止湿气进入的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压接端子与电线的连接结构以
下面的(5)和(6)为特征。
(5)一种压接端子与电线的连接结构,其中:所述电线的末端部插
入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压接端子的所述导线连接部,
使得所述电线的所述导体安装在所述导体压接部的所述底板的上表面
上,并且所述电线的所述绝缘护套部安装在所述护套嵌塞部的所述底
板的上表面上;在上述状态下,将所述导体压接部的所述一对导体嵌
塞片向内弯曲,以包围所述导体,从而嵌塞所述导体,使得所述导体
与所述底板的所述上表面紧密接触;并且将所述护套嵌塞部的所述一
对护套嵌塞片向内弯曲,以包围所述绝缘护套部,从而嵌塞所述绝缘
护套部,使得所述绝缘护套部与所述底板的所述上表面紧密接触;以
及由此,在所述导线连接部的整个内表面上形成的所述凹部和所述凸
部刺入所述电线的所述导体和所述绝缘护套。
(6)根据以上(5)的构造,其中,在所述导体压接部的所述导体嵌
塞片和所述护套嵌塞部的所述护套嵌塞片嵌塞至所述电线的所述末端
部的状态下,将防腐剂涂在这样一个部分上:该部分从所述导体压接
部的内侧或前侧暴露的导体,经由所述一对导体嵌塞片的重叠部,直
至所述一对护套嵌塞片的重叠部。
根据以上(5)的构造的压接端子与电线的连接结构,由于在导体压
接部与护套嵌塞部之间的开口部被安装在从导体压接部的导体嵌塞片
到护套嵌塞部的护套嵌塞片之间的覆盖壁所覆盖并屏蔽,所以可减少
电线的导体的暴露。另外,由于导线连接部的内表面上的凹部或凸部
刺入电线的导体和绝缘护套,所以能够增强绝缘护套与护套嵌塞部的
内表面之间的附着。此外,由于凹部或凸部在与电线的纵向方向相交
的方向上延伸,所以即使湿气试图从护套嵌塞部的后端朝位于护套嵌
塞部深处的导体渗入,也可通过其中凹部或凸部刺入护套的这种复杂
的接触构造来阻塞湿气的渗透路入,并可因此防止湿气的渗入,从而
旨在抑制导体的腐蚀。
根据以上(6)的构造的压接端子与电线的连接结构,由于在从导体
压接部的内侧或前侧暴露的导体起,经由该对导体嵌塞片的重叠部,
直至该对护套嵌塞片的重叠部的这部分,涂有防腐剂,所以可防止湿
气朝导体的进入或湿气到导体的附着,并且可获得更高的抑制腐蚀效
果,从而旨在其可靠性更大的改进。
本发明的有利效果
由于借助于护套嵌塞片的嵌塞过程刺入绝缘护套的凹部和凸部在
与电线的纵向方向相交的方向上形成,以便延伸至与电线的绝缘护套
相接触的护套嵌塞部的内表面,所以可防止湿气从护套嵌塞部的后端
朝电线的导体渗入,从而能够旨在抑制导体的腐蚀。
在上文中,作出本发明的简要说明。另外,通过通读以下参考附
图描述的说明性实施例以实施本发明,将进一步阐明本发明的细节。
附图说明
图1A和1B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说明性实施例的压接端子的构造
示意图,图1A是透视图,并且图1B是图1A的部分A的主要部分的
平面图。
图2是示出压接端子嵌塞并连接至电线的末端部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3A是沿着图2的IIIa-IIIa截取的剖视图,并且图3B是图3A
的部分B的放大图。
图4A和4B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说明性实施例的压接端子的主要
部分的构造示意图,图4A是透视图,并且图4B是平面图。
图5是示出压接端子嵌塞并连接至电线的末端部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6A是沿着图5的VIa-VIa截取的横断面视图,图6B是沿着图
5截取的VIb-VIb的横断面视图,并且图6C是沿着图5的VIc-VIc截
取的横断面视图。
图7A和7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说明性实施例的压接端子的
构造示意图,图7A是透视图,并且图7B是主要部分的平面图。
图8是示出压接端子嵌塞并连接至电线的末端部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9是沿着图8的IX-IX截取的横断面视图。
图10是根据第四说明性实施例的连接结构的透视图,示出了在根
据第一说明性实施例的压接端子嵌塞并连接至电线的末端部之后,将
防腐剂涂在期望部分上的状态。
图11是沿着图11的XI-XI截取的横断面视图。
图12是沿着图11的XII-XII截取的横断面视图。
图13是示出图12所示的部分的变型示例的横断面视图。
图14是示出图12所示的部分的另一变型示例的横断面视图。
图15A至15C是图示根据第一说明性实施例的压接端子的改进的
解释性示意图,图15A是在改进之前的压接端子的主要部分的平面图,
图15B是示出压接端子的嵌塞状态的侧视图,并且图15C是沿着图15B
所示的XVc-XVc截取的横断面视图。
图1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五说明性实施例的压接端子的主要部
分的平面图。
图17A和17B是示出图16所示的部分L2(设置有覆盖壁的部分)
的嵌塞状态的横断面视图,图17A是示出其中覆盖壁的上边缘彼此结
合的示例的视图,并且图17B是示出其中覆盖壁的上边缘中的一个上
边缘稍微悬于其另一上边缘之上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18A和18B是示出由图16中的L3指示的部分(护套嵌塞部的
一部分)的嵌塞状态的横断面视图,图18A是示出其中护套嵌塞片的上
边缘彼此结合的示例的视图,并且图18B是示出其中护套嵌塞片的上
边缘中的一个上边缘稍微悬于其另一上边缘之上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1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五说明性实施例的压接端子的主要部
分的变型示例的平面图。
图2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五说明性实施例的压接端子的主要部
分的另一变型示例的平面图。
图2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五说明性实施例的压接端子的主要部
分的又一变型示例的平面图。
图2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五说明性实施例的压接端子的主要部
分的再一变型示例的平面图。
图23A和23B是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传统压接端子的构造示意
图,图23A是透视图,并且图23B是其主要部分的平面图。
图24是示出压接端子嵌塞并连接至电线的末端部的状态的透视
图。
图25是沿着图24的XXV-XXV截取的横断面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W:电线
Wa:导体
Wb:绝缘护套
10A、10B、10C:压接端子
12:导线连接部
14:导体压接部
15:护套嵌塞部
17:覆盖壁
21:底板
22:导体嵌塞片
22c:定位部(位置确定部)
23:底板
24:护套嵌塞片
24c:倒角部
31、35:细齿(凹部)
50:防腐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说明性实施例。顺便提及,在本
发明中,压接端子的与匹配端子相连的那部分表述为前部,并且该压
接端子的与电线相连的那部分表述为后部。
(第一说明性实施例)
图1A和1B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说明性实施例的压接端子的构造
示意图,图1A是透视图,并且图1B是图1A的部分A的主要部分的
平面图。图2是示出压接端子嵌塞并连接至电线的末端部的状态的透
视图。图3A是沿着图2的IIIa-IIIa截取的剖视图,并且图3B是图3A
的部分B的放大图。
如图1A、1B和2所示,阴型的压接端子10A在其前部设置有连
接至匹配端子等(未示出)的盒形电连接部11,并且经过连接部13、在
其后部设置有嵌塞并连接至电线W(见图2)的末端部的导线连接部12,
所述盒形电连接部11在其中设置有弹簧。
导线连接部12设置有位于其前侧的导体压接部14和位于其后侧
的护套嵌塞部15。前侧的导体压接部14由底板21和一对导体嵌塞片
22形成为具有大致U形横断面,所述一对导体嵌塞片22从底板21的
两侧边缘向上延伸,并且所述一对导体嵌塞片22被向内弯曲以包围已
通过去除待连接的电线W的末端部的绝缘护套Wb而暴露的导体Wa,
从而嵌塞该导体Wa,以便与底板21的上表面紧密接触。相似地,护
套嵌塞部15由底板23和一对护套嵌塞片24形成为具有大致U形横断
面,所述一对护套嵌塞片24从底板23的两侧边缘向上延伸,并且所
述一对护套嵌塞片24被向内弯曲以环绕待连接的电线W的末端部的被
绝缘护套Wb所覆盖的部分,从而嵌塞电线W的末端部的绝缘护套
Wb的部分,以便与底板23的上表面紧密接触。
在此,导体压接部14的底板21与护套嵌塞部15的底板23连续
地形成为公共底板。另外,在导体压接部14的导体嵌塞片22与护套
嵌塞部15的护套嵌塞片24之间设置有作为该导体嵌塞片22与该护套
嵌塞片24的连续壁的一对覆盖壁17,所述一对覆盖壁17随着导体嵌
塞片22和护套嵌塞片24的嵌塞过程而塑性地变形,以便覆盖导体压
接部14与护套嵌塞部15之间的部分。
另外,导线连接部12的整个内表面设置有在与电线的纵向方向相
交的方向上的细齿(凹部)。换句话说,如图1A和1B所示,导体压接
部14的内表面设置有多个细齿31(凹部),以增强与电线W的导体Wa
接触的导通性,使得该多个细齿31(凹部)在与电线W的纵向方向垂直
的方向上延伸。相似地,护套嵌塞部15的与电线W的绝缘护套Wb
相接触的内表面的部分,以及在护套嵌塞部15与导体压接部14之间
的、具有与电线W的导体Wa相接触的覆盖壁17的中间连接部,设置
有通过嵌塞过程而附着至导体Wa和护套Wb的多个细齿35(凹部),使
得该多个细齿35(凹部)在与电线W的纵向方向相交的方向上延伸。此
外,可代替细齿35设置凸部。
为了获得根据说明性实施例的连接结构,将电线W的末端部插入
具有以上构造的压接端子10A的导线连接部12,从而将电线W的导体
Wa安装在导体压接部14的底板21的上表面上,并且同时将覆盖有绝
缘护套Wb的电线W安装在护套嵌塞部15的上表面上。并且,在该状
态下,将导体压接部14的该对导体嵌塞片22向内弯曲以环绕导体Wa,
从而嵌塞该导体Wa,使得该导体Wa可与底板21的上表面紧密接触,
并且同时,将护套嵌塞部15的该对护套嵌塞片24向内弯曲以包围绝
缘护套Wb,从而嵌塞该绝缘护套Wb,使得该绝缘护套Wb可与底板
21的上表面紧密接触。这样,如图2、图3A和3B所示,压接端子10A
可在形成于护套嵌塞部15的内表面上的细齿35咬入电线W的绝缘护
套Wb的状态下压接至电线W。
因此,根据这样的压接端子10A,由于覆盖壁17设置在导体压接
部14的导体嵌塞片22与护套嵌塞部15的护套嵌塞片24之间,所以
能够减少电线W的导体Wa在嵌塞状态下的暴露。此外,由于附着至
电线W的护套Wb的细齿35形成在护套嵌塞部15的内表面上,以便
在与电线W的纵向方向成直角相交的方向上延伸,所以当护套嵌塞部
15的护套嵌塞片24嵌塞至电线W的末端部时,护套嵌塞部15的内表
面上的细齿35刺入电线W的护套Wb,从而增强护套嵌塞部15的内
表面与电线W的护套Wb之间的附着。此外,由于细齿35在与电线W
的纵向方向相交的方向上延伸,所以如图3A和3B所示,即使湿气试
图从护套嵌塞部15的后端15e朝位于深处的导体Wa渗入,也可通过
其中细齿35刺入护套Wb的复杂接触构造而阻塞湿气S的渗入路径,
从而能够旨在抑制导体的腐蚀。
(第二说明性实施例)
图4A和4B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说明性实施例的压接端子的主要
部分的构造示意图,图4A是透视图,并且图4B是平面图。图5是示
出压接端子嵌塞并连接至电线的末端部的状态的透视图。图6A是沿着
图5所示的VIa-Via截取的横断面视图,图6B是沿着图5所示的
VIb-VIb截取的横断面视图,并且图6C是沿着图5的VIc-Vic截取的
横断面视图。
如图4A和4B所示,在根据第二说明性实施例的压接端子10B中,
与根据第一说明性实施例的压接端子相比较,在具有大致U形断面的
所述一对护套嵌塞片24的上边缘与下边缘彼此相交的拐角部中,设置
被倾斜地切割的倒角部24c。
在其中设置有倒角部24c的压接端子10B的导线连接部12B嵌塞
至电线W的末端部从而获得如图5所示的端子和导线的连接结构的情
况下,如图6A至6C所示的各部分的横断面所示,存在咬入电线W的
方法的改变。首先,如图6A所示,使导体压接部14的导体嵌塞片22
朝电线W的刺入(HA所示的部分)足够深,并且如图6B所示,护套嵌
塞片24仍然通过护套嵌塞部15B的前部咬入电线W。然而,如图6C
所示,护套嵌塞片24朝电线的刺入在护套嵌塞部15B的后侧(见HC所
示的部分)几乎消失。
因此,由于护套嵌塞片24的拐角部朝电线W的刺入量减少,所
以能够抑制电线W的绝缘护套Wb上的擦伤。
(第三说明性实施例)
图7A和7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说明性实施例的压接端子的
构造示意图,图7A是透视图,并且图7B是主要部分的平面图。图8
是示出压接端子嵌塞并连接至电线的末端部的状态的透视图。图9是
沿着图8的IX-IX的横断面视图。
如图7A至图9所示,根据第三说明性实施例的压接端子10c,与
根据第一说明性实施例的压接端子相比较,其特征在于调整插入导体
压接部14C中的电线W的导体Wa顶端位置的定位件22c(位置确定部)
形成在该对导体嵌塞片22的前部上,该对导体嵌塞片22形成导线连
接部12C的具有大致U形断面的导体压接部14C。定位部22c通过向
内并以直角弯曲在导体嵌塞片22前端的边缘处突出的突出件基部的弯
曲部22d而形成。
由于覆盖壁17形成在导体压接部14C的导体嵌塞片22与护套嵌
塞部15的护套嵌塞片24之间,所以存在变得难以确定电线W的导体
Wa位置的情况。然而,如在上文中所描述地,由于定位件22c设置在
压接端子10C中,所以能够通过将导体Wa的顶端撞击至定位部22c
而容易且可靠地定位导体Wa。因此,变得更容易确定地管理电线W
的位置,从而能够旨在改进压接产品的质量。
(第四说明性实施例)
图10是根据第四说明性实施例的连接结构的透视图,以示出在根
据第一说明性实施例的压接端子嵌塞并连接至电线的末端部之后、将
防腐剂涂在期望部分上的状态。图11是沿着图11的XI-XI截取的横断
面视图。图12是沿着图11的XII-XII截取的横断面视图。图13是示
出图12所示的部分的变型示例的横断面视图。图14是示出图12所示
的部分的另一变型示例的横断面视图。
如图10至图12所示,根据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电线W的末
端部安放至根据第一说明性实施例的压接端子10A的导线连接部12并
且导体压接部14的导体嵌塞片22和护套嵌塞部15的护套嵌塞片24
嵌塞至电线的末端部的状态下,从导体压接部14的前侧暴露的导体
Wa经由该对导体嵌塞片22的重叠部直至该对护套嵌塞片24的重叠部
的这部分,涂有防腐剂50。
如图12所示,当进行嵌塞过程时,该对导体压接部14的该对导
体嵌塞片22的顶端22a在彼此摩擦的同时刺入导体Wa,于是在该对
导体嵌塞片22的重叠部上形成小的凹痕52。另外,尽管未示出,但实
际上对于护套嵌塞部15也是一样的,在该对护套嵌塞片24的重叠部
上形成小的凹痕52。
将防腐剂50填充或涂在以这种方式形成的所述凹痕52上。例如,
防腐蚀油脂、紫外线固化树脂等可用作防腐剂50,所述防腐剂50可用
刷子或通过喷嘴排出树脂等方式涂在物体上。
以这样一种方式,根据其中嵌塞部覆盖有防腐剂50的连接结构,
由于可由防腐剂50抑制湿气朝导体Wa的渗入或附着,所以可获得更
高的抑制腐蚀效果,从而能够旨在其可靠性的更大改进。
另外,该对导体嵌塞片22的顶端22a的组合结构可包括如图13
所示的一种结构或如图14所示的另一结构,在如图13所述的一种结
构中,弯曲部22b靠近导体嵌塞片22的顶端22a形成,并且顶端22a
因此彼此接触;在如图14所述的另一结构中,形成两段的弯曲部22b、
22f,并且顶端22a的外表面因此彼此摩擦。在采用这些结构的情况下,
由于可扩大在所述一对导体嵌塞片22的结合部上形成的所述凹痕52
的尺寸,所以可涂布更充足量的防腐剂50,从而旨在防水性能的改进。
(第五说明性实施例)
图15A至15C作为第五说明性实施例的先决条件,是图示根据第
一说明性实施例的压接端子的改进的解释性示意图,图15A是在改进
之前的压接端子的主要部分的平面图,图15B是示出压接端子的嵌塞
状态的侧视图,并且图15C是沿着图15B的XVc-XVc截取的横断面视
图。图1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五说明性实施例的压接端子的主要部
分的平面图。图17A和17B是示出图16所示的部分L2(设置有覆盖壁
的部分)的嵌塞状态的横断面视图,图17A是示出其中覆盖壁的上边缘
彼此结合的示例的视图,并且图17B是示出其中覆盖壁的上边缘中的
一个上边缘稍微悬于其另一上边缘之上的示例的示意图。图18A和18B
是示出由图16中的L3指示的部分(护套嵌塞部的一部分)的嵌塞状态的
横断面视图,图18A是示出其中护套嵌塞片的上边缘彼此结合的示例
的视图,并且图18B是示出其中护套嵌塞片的上边缘中的一个上边缘
稍微悬于其另一上边缘之上的示例的示意图。
首先,如图15A所示,压接端子的导体连接部12设置有位于其前
侧的导体压接部14和位于其后侧的护套嵌塞部15。位于所述导体连接
部12前侧的导体压接部14由底板21和一对导体嵌塞片22形成为具
有U形横断面,并且位于所述导体连接部12的后侧的护套嵌塞部15
由底板23和一对护套嵌塞片24形成为具有U形横断面。另外,从导
体压接部14的底板21直至护套嵌塞部15的底板23的部分连续地形
成为公共底板,并且一对覆盖壁17形成为在导体压接部14的导体嵌
塞片22与护套嵌塞部15的护套嵌塞片24之间的连续壁。
在图15A中,导体压接部14在端子的纵向方向(导线的纵向方向)
上的范围由L1指示,覆盖壁17存在的范围由L2指示,并且护套嵌塞
部15的范围由L3指示。在该情况下,由于导体压接部14的导体嵌塞
片22的上边缘在其高度方面比护套嵌塞部15的护套嵌塞片24的上边
缘低,所以从导体压接部14连续地形成到护套嵌塞部15的覆盖壁17
的上边缘形成为相对于底板21、23的纵向方向倾斜延伸的直线形状。
如图15B和15C所示,通过这样的覆盖壁17的几何特征,当进
行嵌塞时可能产生向上凸出的凸出部P,并且在该部分中,在覆盖壁
17与导体Wa之间可能形成间隙27。如果存在这样的无用的间隙,则
湿气很可能渗入所述无用的间隙中。
因此,如图16所示,根据第五说明性实施例的压接端子,所述一
对覆盖壁17的上边缘(部分L2)形成为与底板21、23平行的直线形状,
并且从该对覆盖壁17中的一个覆盖壁的上边缘到该对覆盖壁17中的
另一覆盖壁的上边缘的尺寸T1设定成与被其尺寸包围的电线W的导
体Wa的直径(或周长)对应。
也就是说,当包围导体Wa时,作为至少在覆盖壁17的顶端(上边
缘)之间并不形成间隙的条件,将所述长度T1如图17A所示地设定成
使得覆盖壁17的顶端(上边缘)彼此面对接触,或者如图17B所示地设
定成使2覆盖壁17的顶端(上边缘)中的一个顶端(上边缘)与其另一顶端
(上边缘)稍微重叠。否则,与在导体压接部14或护套嵌塞部15中一样,
长度可以设定成使覆盖壁17的顶端朝导体Wa稍微刺入的程度。
相似地,甚至从护套嵌塞部15的一个护套嵌塞片24的上边缘到
另一个护套嵌塞片24的上边缘的尺寸T2设定成与待包围的电线W的
绝缘护套Wb所附着至的那部分的直径(或周长)对应。也就是说,当包
围绝缘护套Wb时,作为至少在护套嵌塞片24的顶端(上边缘)之间并
不形成间隙的条件,将长度T2如图18A所示地设定成使得护套嵌塞片
24的顶端(上边缘)彼此相面对地接触,或者如图18B所示设定成护套
嵌塞片的顶端(上边缘)中的一个顶端(上边缘)与其另一顶端(上边缘)
稍微重叠。另外,长度可以设定成使护套嵌塞片15的顶端朝绝缘护套
Wb稍微刺入的程度。
在利用这样的压接端子的情况下,能够避免在端子与电线之间形
成的任何无用的间隙,从而增强抑制湿气渗入的效果。
此外,只要维持上述尺寸T1的条件,就能够改变导线连接部12
的形状,例如还可采用以下变型。如图19所示,导体嵌塞片22的上
边缘之间的尺寸可设定成具有与覆盖壁17的上边缘之间的尺寸T1相
同的长度。另外,如图20所示,在覆盖壁17与护套嵌塞片24之间可
形成切口28,从而使得更容易进行嵌塞。此外,如图21所示,从导体
嵌塞片22的上边缘经过覆盖壁17的上边缘直至护套嵌塞片24的上边
缘的这部分可形成连续的直线形状,从而在导体嵌塞片22的上边缘之
间的尺寸、在覆盖壁17的上边缘之间的尺寸T1和在护套嵌塞片24的
上边缘之间的尺寸T2可设定成具有全部一样的尺寸。此外,如图22
所示,护套嵌塞片24的上边缘在其高度方面可比导体嵌塞部22的上
边缘低,从而覆盖壁17的上边缘可形成为倾斜延伸的直线形状。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说明性实施例,而是可能有合适的变型、改
进等。在上述说明性实施例中,可任意地确定每个部件的材料、形状、
尺寸、数量、布置位置等,只要它们实现本发明即可,因而不是对本
发明的限制。
例如,尽管上述说明性实施例公开了细齿35(凹部)形成在护套嵌
塞部15的内表面上的情况,但可代替所述细齿形成凸部。此外,细齿
或凸部可不在与电线的纵向方向成直角相交的方向上延伸,替代性地,
可以只是在与电线的纵向方向相交的方向上延伸。
尽管详细并参考特定类型的说明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对于
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对本发明增加变化或
变型是显而易见的。
该申请基于2010年3月31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
No.2010-081810,并因此该日本专利申请的内容在此以参考的方式并
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