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信号增强结构及移动多媒体广播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信号增强结构及移动多媒体广播装置.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956987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3.06 C N 1 0 2 9 5 6 9 8 7 A *CN102956987A* (21)申请号 201110254217.1 (22)申请日 2011.08.31 H01Q 15/16(2006.01) H01Q 1/24(2006.01) H04N 21/414(2011.01) (71)申请人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 地址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高新区中 区高新中一道9号软件大厦 申请人深圳光启创新技术有限公司 (72)发明人刘若鹏 徐冠雄 吕晶 李日照 (54) 发明名称 一种信号增强结构及。
2、移动多媒体广播装置 (57)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信号增强结构,该信号增 强结构设于带有天线的装置中,该增强结构包括 一具有背向所述天线弯曲的曲面的金属箔。本发 明还提供了一种移动多媒体广播装置,该装置安 装在交通工具上,包括信号接收与处理模块、显示 模块和固定模块,其中在固定模块的固定板上设 置了带有弧面的侧壁及与之形状相同的金属箔, 可以将广播信号反射到天线上。本发明信号增强 结构在原有装置的基础上作出较小的改动,即可 实现天线信号接收能力的提高,降低了装置对发 射机发射信号强度的要求,同时减少了基站的数 目,极具有推广的意义。本发明提供的应用该信号 增强结构的移动多媒体广播装置,能够提。
3、高该装 置中天线信号接收能力,取得了良好的视听效果。 (51)Int.Cl.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5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5 页 附图 5 页 1/1页 2 1.一种信号增强结构,所述结构设于带有天线的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结构包 括一具有背向所述天线弯曲的曲面的金属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增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箔固定于所述装置壳 体的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增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箔固定于所述装置中 PCB板的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所述的信号增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4、金属箔为印刷在PCB板上的 金属箔。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信号增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曲面为弧面、圆柱 面或抛物面。 6.一种移动多媒体广播装置,安装在交通工具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多媒体广播装 置包括: 信号接收与处理模块,包括:天线、主机板和电源线,所述信号接收与处理模块通过所 述天线接收信号,将所述天线接收的信号转换为视频和音频信号并输出,所述电源线连接 电源; 显示模块,接收所述信号接收与处理模块输出的所述视频和音频信号并播出; 固定模块,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底部延伸出侧壁,所述侧壁的外侧面为朝向所述固 定板内弯曲的弧面,所述侧壁固定与所述侧壁弧面形状相同的金属箔;。
5、所述天线位于所述 固定板所述侧壁的外侧,与所述侧壁弧面相对;所述固定模块将所述信号接收与处理模块 固定在所述交通工具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多媒体广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板下部还安装 有屏蔽罩。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多媒体广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接收与处理模 块还包括面框、机壳,所述主机板经所述机壳与所述面框的固定连接固装在所述机壳与所 述面框之间,所述天线位于所述机壳的外侧方。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多媒体广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接收与处理模 块还包括屏支架,所述主机板经所述机壳与所述屏支架的固定连接固装在所述机壳与所述 屏支架之间;所述显示模块位于。
6、所述屏支架的上部,所述显示模块从所述面框露出,所述显 示模块经所述面框与所述屏支架的固定连接固装在所述面框与所述屏支架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多媒体广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头枕,所述头枕 具有后部、底部及空腔,所述信号接收与处理模块、所述显示模块与所述固定模块位于所述 头枕的所述空腔内,所述显示模块从所述头枕的所述后部露出。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956987 A 1/5页 3 一种信号增强结构及移动多媒体广播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电磁波领域,涉及一种电磁波信号增强的结构,还涉及一种应用该结 构的移动多媒体广播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社会的发展。
7、,电磁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了接收电磁波,通常会在装置上装 有天线,有些装置采用外置天线的形式,可以接收基本符合要求的信号,而有些装置会采用 内置天线的形式,往往会造成信号的不好,通过天线的改进设计也不能够达到理想的信号 接收效果;对于外置天线同样需要更好的信号的接收效果。而现在改善天线接收信号不足 的方法多在加大发射机的信号强度,或者建立更多的基站,这样会造成很多的设备投入,而 且会对自然造成越来越严重的电磁波污染。 0003 上述问题在移动无线设备上表现的更为突出,而且有些移动的设备上不适于使用 外置天线,而内置天线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除了加大基站建设的密度和提高发射机的信 号发射强度以外。
8、,目前还没有一个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案。 发明内容 0004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信号增强结构,通过根据装 置的需要在装置内部或者外部设置一具有反射电磁波功能的曲面,增强天线对信号的接收 能力,同时提供了一种带有信号增强结构的移动多媒体广播装置,取得了良好的收视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 一种信号增强结构,所述结构设于带有天线的装置中,所述增强结构包括一具有 背向所述天线弯曲的曲面的金属箔。 0006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箔固定于所述装置壳体的表面;所述金属箔固定于所述装置 中PCB板的表面;所述金属箔为印刷在PCB板上的金属箔。 0。
9、007 进一步地,所述曲面为弧面、圆柱面或抛物面。 0008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移动多媒体广播装置,安装在交通工具上,所述移动多媒体 广播装置包括:信号接收与处理模块,包括:天线、主机板和电源线,所述信号接收与处理 模块通过所述天线接收信号,将所述天线接收的信号转换为视频和音频信号并输出,所述 电源线连接车载电源;显示模块,接收所述信号接收与处理模块输出的所述视频和音频信 号并播出;固定模块,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底部延伸出侧壁,所述侧壁的外侧面为朝向 所述固定板内弯曲的弧面,所述侧壁固定与所述侧壁弧面形状相同的金属箔;所述天线位 于所述固定板所述侧壁的外侧,与所述侧壁弧面相对;所述固定模块将。
10、所述信号接收与处 理模块固定在所述交通工具上。 0009 进一步地,所述主机板下部还安装有屏蔽罩。 0010 进一步地,所述信号接收与处理模块还包括面框、机壳,所述主机板经所述机壳与 所述面框的固定连接固装在所述机壳与所述面框之间,所述天线位于所述机壳的外侧方。 说 明 书CN 102956987 A 2/5页 4 0011 进一步地,所述信号接收与处理模块还包括屏支架,所述主机板经所述机壳与所 述屏支架的固定连接固装在所述机壳与所述屏支架之间;所述显示模块位于所述屏支架的 上部,所述显示模块从所述面框露出,所述显示模块经所述面框与所述屏支架的固定连接 固装在所述面框与所述屏支架之间。 001。
11、2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多媒体装置还包括:头枕,所述头枕具有后部、底部及空腔,所 述信号接收与处理模块、所述显示模块与所述固定模块位于所述头枕的所述空腔内,所述 显示模块从所述头枕的所述后部露出。 0013 本发明一种信号增强结构在原有装置的基础上作出较小的改动,即可实现天线信 号接收能力的提高,降低了装置对发射机发射信号强度的要求,同时减少了基站的数目,极 具有推广的意义。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应用该信号增强结构的移动多媒体广播装置,能够 提高移动多媒体广播装置的天线信号接收能力,取得了良好的视听效果。 附图说明 0014 图1是一种信号增强结构的示意图; 0015 图2是一种带有信号增强结构的移。
12、动多媒体广播装置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0016 图2.1是图2中所示圆形区域的放大图; 0017 图3是图2中机壳和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4是图3所示机壳和固定板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5是图2所示移动多媒体广播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 图6所示为复合电磁材料天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22 图1所示为一种信号增强结构及其所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的壳体21的内 表面设有一凹槽211,该凹槽具有向壳体21内弯曲的曲面,该曲面是圆柱面,在该凹槽211 的上固定了一金属箔212,该金属箔212。
13、的形状与凹槽211相同,在背离金属箔212曲面的 朝向的方向上设置天线12,由天线12方向射入金属箔212的电磁信号,在金属箔212曲面 的作用下,朝天线12汇聚,增加了天线12接收的信号强度。 0023 图1只示出了金属箔设在装置壳体内表面的情况,金属箔还可以设于装置壳体的 外表面,此时装置采用的是天线外置的形式,金属箔还可以直接印制在PCB板上,只要印制 金属箔的PCB板区域存在背向天线弯曲的曲面。关于曲面有多种选择,可以是弧面、圆柱面 以及抛物面等,可以依照具体装置及其需求设置。 0024 图2所示为本发明移动多媒体广播装置的结构爆炸示意图,该装置包括信号接收 与处理模块1、固定模块2、。
14、头枕3以及显示模块4,移动多媒体广播装置通过固定模块2安 装在上端带有两个间隔的预留插槽的座位上,头枕3包覆固定模块2、信号接收与处理模块 1和显示模块4。 0025 信号接收与处理模块1包括主机板11、天线12、电源线13、面框14、屏支架15、机 壳16以及镜片17。主机板11位于机壳16内,机壳16与主机板11上部的屏支架15固定 连接,使得主机板11固定在机壳16内;机壳16底部设置了凸部162,该凸部162三面镂空, 说 明 书CN 102956987 A 3/5页 5 且向上翘起,凸部162的顶端抵于主机板11的底面,与主机板11弹性接触,起到减震的作 用;主机板11上可以安装CM。
15、MB模组111,信号接收与处理模块1通过CMMB模组111接收 天线12输出的信号,并将信号转换为视频和音频,通过显示模块4的播出。在主机板11的 下部安装了屏蔽罩112,防止主机板11发出的信号对多媒体广播信号的接收及视频、音频 造成干扰。电源线13连接车载电源,为信号接收与处理模块1和显示模块4的工作提供电 能,在图1所示的移动多媒体广播装置中,只有电源线13需连接到移动多媒体广播装置外, 提高该装置工作的可靠性。 0026 显示模块4包括显示屏41及喇叭42,显示屏41位于屏支架15的上部,同时,显示 屏41从面框14露出,屏支架15和面框14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使显示屏41固定安装在屏 。
16、支架15和面框14之间。 0027 面框14、屏支架15及机壳16材质均可以是工程塑料,采用注塑的方式由模具制 造,面框14和机壳16与屏支架15的固装方式可以选用螺钉连接方式,也可以在模具加工 时预设出扣接的卡勾和卡槽;主机板11安装了CMMB模组111,也可以安装其他接收广播信 号的模组。 0028 参照图2.1所示的图2标识a内所示的放大图,面框14表面露出了人体感应器 142,会影响到移动多媒体广播装置的整体的外观,可以在面框14上部安装镜片17,镜片17 上设有通孔171,该人体感应器142处于镜片17上的通孔171内,但不凸出于镜片17,在没 有影响人体感应器142功能的情况下,保。
17、证了移动多媒体广播装置的整体的外观。 0029 固定模块2包括固定板21、支撑模块22及连接杆23,固定板21固定安装在支撑 模块22上,两连接杆23与支撑模块22固定连接,支撑模块22上与连接杆23固接的接合 部能够横向的移动,进而改变两连接杆23间的距离,以适应汽车座位上端预留的两个间隔 的插槽间的距离。 0030 固定板21可以使用注塑的方式制造,连接杆23的材质可以是金属,比如铜、铝或 者改性的不易生锈的钢,也可以是硬质塑料;在应用时,为了便于布线,连接杆23可以设计 中空的空腔,连接信号接收与处理模块1和车载电源的电源线13穿过该空腔。 0031 头枕3具有一后部31、底部32、空腔。
18、33以及侧部34,其中侧部34临近车窗设置, 信号接收与处理模块1、固定模块2、显示模块4位于头枕3的空腔33内,显示模块4的显 示屏41从头枕3的后部31露出;在汽车座位上端预先设置了两个插槽,固定模块2的连接 杆23穿过头枕3的底部32插在汽车座位上的插槽内,将该移动多媒体广播装置固定在汽 车座位靠背的上部。 0032 头枕3可以是海绵外包覆一层皮革的样式,在头枕3后部31和底部32分别设置显 示模块4的显示屏41露出和供固定模块2的连接杆23穿过的孔。在安装时,可以先将固 定模块2的固定板21和支撑模块22固装,再将信号接收与处理模块1连同显示模块4固 装,然后将信号接收与处理模块1安装。
19、在固定板21上,将没有安装连接杆23的固定模块2 和信号接收与处理模块1从头枕3的后部31装入头枕3的空腔33内,保证显示模块4的 显示屏41从头枕3后部31露出,然后穿过头枕3底部32上的孔将连接杆23固装在支撑 模块22上,空腔33可以略小于信号接收与处理模块1、固定模块2和显示模块4,使头枕3 紧密包覆信号接收与处理模块1、固定模块2和显示模块4。 0033 天线12可以是拉杆天线、PCB天线、FPC天线、五金架天线或电磁复合材料天线等, 说 明 书CN 102956987 A 4/5页 6 较为传统的设计方法是采用拉杆天线,将天线设在汽车顶或者其他位置,天线的种类增多, 为天线的选择提。
20、供了多种参考,如PCB天线、FPC天线、电磁复合材料天线等,这些天线可以 贴设在车顶上。 0034 天线12还可以设置在移动多媒体广播装置内部,为了保证接收信号的强度,天线 12设置在头枕3的临近车窗的侧部34,与固定模块2中固定板21底部延伸出的侧壁212 相对;此时,天线12可以选择拉杆天线、PCB天线、FPC天线、五金架天线或电磁复合材料天 线,天线12位于头枕3的侧部34的海绵内。固定板21的侧壁212设置成弧面,该弧面朝 向固定板21内弯曲,金属箔213形状与弧面的形状相同,天线12位于弧面汇聚的线上,例 如该弧面还可以是圆柱面,此时,天线12位于该圆柱面的轴线上;同时,金属箔213。
21、还可以 减弱主机1对天线12接收信号的干扰。 0035 参照图3和图4,图3所示为主机的机壳16和固定模块的固定板21,机壳16侧壁 上设置了卡槽161,在机壳16的底面背向机壳16垂直的延伸出两个立柱163,每个立柱163 上均设置了螺纹孔1631,同时机壳16还包括了与螺纹孔1631相配合的螺钉164;固定板21 对应机壳16侧壁的卡槽161设置了卡勾211,在固定板21的底部设置了可供机壳16的立 柱穿过的透孔(图中未示出),在透孔的外侧,由固定板21的底面垂直延伸出立板214,该 立板214带有与立柱163螺纹孔1631同轴的通孔2141。 0036 图4为机壳16与固定板21的安装图。
22、,固定板21的卡勾211与机壳16上对应的 卡槽161扣接,机壳16和固定板21上侧对应的卡勾211与卡槽161紧密结合,机壳16和 固定板21下侧及侧部对应的卡勾211与卡槽161间隙结合;此时,机壳16立柱163穿过 固定板21底部的透孔与固定板21的立板214贴合,立柱163上的螺纹孔1631与立板214 上的通孔2141同轴,螺钉164穿过立板214上的通孔2141与立柱163上的螺纹孔1631螺 接,图2中示出的固定板21上翘的弹片215抵于机壳16的底面,起到减震的作用。 0037 机壳与固定板的固装主要依靠机壳和固定板上侧对应的卡勾与卡槽的紧密结合 以及螺钉穿过立板上的通孔与立柱。
23、上的螺纹孔螺接实现,主机通过机壳与固定板的固装安 装在固定模块上,在拆卸时,解除机壳与固定板即可将主机与固定模块分离。应用到头枕包 覆主机和固定模块时,通过头枕的底部的孔将螺钉旋出,由于机壳和固定板的扣接只有上 侧的卡勾与卡槽是紧密结合,可以很方便将主机从头枕的后部拿出,对主机进行修理或加 装一些元件。以往为了便于拆卸需在主机面框表面设置螺纹孔,会破坏整体的外观;为了兼 顾美观和便于拆卸采用卡接方式通常是卡勾与卡槽的间隙结合,使得主机安装不稳固;为 了兼顾美观和稳固采用的卡接方式很容易形成死扣,使得主机难以拆卸。 0038 图5示出了组装后的移动多媒体广播装置,在该图5中,显示模块的显示屏41。
24、从 头枕3的后部露出,喇叭42设在面框14的上部,人体感应器142设于面框14的下部,固定 模块的连接杆23从头枕3的底部伸出,该连接杆23设有空腔,电源线13从该空腔穿出。人 体感应器142如感应在显示屏朝向上没有乘客,会依此做出关机的动作,在面框14上还设 置了开关及调节按钮,该移动多媒体广播装置也可以配置遥控器。 0039 图6所示天线12为一种复合电磁材料天线,包括介质基材121、馈线124、附着在 介质基板121表面的金属片125,馈线124通过耦合方式馈入金属片125,金属片125上镂 空有微槽结构123在金属片125上形成金属走线122,在馈线124的末端形成馈点126。 004。
25、0 图6所示的天线微槽结构123是开口螺旋环结构,微槽结构123也可以是互补式 说 明 书CN 102956987 A 5/5页 7 开口谐振环结构、互补式螺旋线结构、开口螺旋环结构、双开口螺旋环结构、互补式弯折线 结构中的一种或者是通过前面几种结构衍生、复合或组阵得到的微槽结构。衍生分为两种, 一种是几何形状衍生,另一种是扩展衍生,此处的几何形状衍生是指功能类似、形状不同的 结构衍生,例如由方框类结构衍生到曲线类结构、三角形类结构及其它不同的多边形类结 构。 0041 此外,图6所示天线只有一组馈线和馈点及对应的微槽结构,也可以有两组或两 组以上的馈线和馈点及对应的微槽结构,各组可以对称设置。
26、,也可以依实际要求排布在介 质基材表面。 0042 介质基板可由陶瓷材料、高分子材料、铁电材料、铁氧材料或铁磁材料制成。优选 地,由高分子材料制成,具体地可以是FR-4、F4B等高分子材料。金属片为铜片或银片。优 选为铜片,价格低廉,导电性能好。馈线选用与金属片同样的材料制成。优选为铜。 0043 本发明中电磁复合材料天线的加工制造,只要满足本发明的设计原理,可以采用 各种制造方式。最普通的方法是使用各类印刷电路板(PCB)的制造方法,当然,金属化的通 孔,双面覆铜的PCB制造也能满足本发明的加工要求。除此加工方式,还可以根据实际的 需要引入其它加工手段,比如RFID(RFID是Radio F。
27、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缩写,即 射频识别技术,俗称电子标签)中所使用的导电银浆油墨加工方式、各类可形变器件的柔 性PCB加工、铁片天线的加工方式以及铁片与PCB组合的加工方式。其中,铁片与PCB组合 加工方式是指利用PCB的精确加工来完成天线微槽结构的加工,用铁片来完成其它辅助部 分。另外,还可以通过蚀刻、电镀、钻刻、光刻、电子刻或离子刻的方法来加工。 0044 本发明移动多媒体广播装置可广泛的用在交通工具上,包括但不限于在汽车、火 车、飞机上,作为具体实施例的用于座位靠背上部的移动多媒体广播装置可广泛用于汽车、 火车、飞机的座位上,同时,针对客车、火车及飞机内的移动。
28、多媒体广播装置也可以采用悬 挂的方式安装在客车、火车或者飞机顶部的方式,只需对实施例中主机的机壳及固定模块 做改动就可实现。 0045 本发明意在阐述一种信号增强结构,该结构可以在不改变发射机发射信号强度和 基站密度的前提下,提高装置的信号接收能力,带有信号增强结构的交通工具上的移动多 媒体广播装置,可以更好的接收信号,提高视听效果,优选的是把显示模块与信号接收与处 理模块一体设计,在实施例中也做了具体说明。 0046 以上仅是对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描述,不能构成本发明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发明宗 旨的情况的衍变均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CN 102956987 A 1/5页 8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956987 A 2/5页 9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956987 A 3/5页 10 图3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956987 A 10 4/5页 11 图5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956987 A 11 5/5页 12 图6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956987 A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