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脉冲电流烧结生产单片电池的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过脉冲电流烧结生产单片电池的方法.pdf(1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859759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1.02 C N 1 0 2 8 5 9 7 5 9 A *CN102859759A* (21)申请号 201180019656.2 (22)申请日 2011.02.17 1051149 2010.02.18 FR H01M 4/04(2006.01) H01M 10/0562(2006.01) H01M 10/0525(2006.01) H01M 4/139(2006.01) H01M 10/058(2006.01) (71)申请人国立科学研究中心 地址法国巴黎 (72)发明人 M多勒 P罗齐耶 G德莱齐尔 J。
2、-M塔拉斯孔 V维亚莱 M莫尔克雷特 V塞兹内克 R布歇 A阿布莱夏 L托尔泰 (74)专利代理机构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代理人彭丽丹 过晓东 (54) 发明名称 通过脉冲电流烧结生产单片电池的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生产完全固体的锂离子电池的 方法,其中所述电池通过叠置至少一层包括正极 活性材料和固体电解质的粉末混合物层、至少一 层固体电解质中间层和至少一层包括负极活性 材料和固体电解质的粉末混合物层,同时在至少 20MPa的压力下用脉冲电流烧结这三层而一步组 装。本发明还涉及通过所述方法得到的锂离子电 池。 (30)优先权数据 (85)PCT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 20。
3、12.10.18 (86)PCT申请的申请数据 PCT/FR2011/050344 2011.02.17 (87)PCT申请的公布数据 WO2011/101603 FR 2011.08.25 (51)Int.Cl. 权利要求书3页 说明书11页 附图4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3 页 说明书 11 页 附图 4 页 1/3页 2 1.一种生产单片式全固态锂离子电池的方法,所述电池包含至少一层负极复合材料层 和至少一层正极复合材料层,所述层通过至少一层中间固体电解质层彼此分隔,所述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制备包含至少一种活性负极材料粉末、至少一种。
4、固体电解质粉末、和至少一种提供电 子传导性的试剂的粉末状混合物(MP1);和 -制备包含至少一种活性锂基正极材料粉末、至少一种固体电解质粉末、和至少一种提 供电子传导性的试剂的粉末状混合物(MP2), 其特征在于: -叠置至少一层混合物MP1层和至少一层混合物MP2层,由此一步形成所述电池,所述 层由至少一层粉末状的固体电解质的中间层彼此分隔,同时在至少20MPa的压力下,使用 脉冲电流烧结这三层; -所述粉末状的固体电解质的粒径为5m或更低; -每个混合物MP1和MP2中固体电解质的含量独立地为10-80wt%; -每个混合物MP1和MP2中提供电子传导性的试剂的含量独立地为2-25wt%;。
5、和 -每个混合物MP1和MP2中活性电极材料的含量独立地为20-85wt%。 2.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每个混合物MP1和MP2中固体电解质的含量独立地为 30-80wt%。 3.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能够在所述混合物MP1和MP2中以及在 所述中间电解质层中使用的固体电解质粉末的粒径优选小于混合物MP1和MP2中存在的其 它粉末状组分的粒径。 4.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体电解质粉末的粒径为1m或 更小。 5.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物MP1和MP2的平均粒径独立 地为1-10m。 6.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6、,所述混合物MP1的粒径基本上与所述 混合物MP2的粒径一致。 7.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负极材料选自锂磷酸盐化 合物、钛/锂氧化物、铌磷酸盐化合物、硅和石墨,其任选用保护层如AlPO 4 、Li 2 SiO 3 、ZrO 2 、 FePO 4 涂覆。 8.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负极材料是选自Li 3 V 2 (PO 4 ) 3 、 LiTi 2 (PO 4 ) 3 、或其混合物之一的锂磷酸盐化合物。 9.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体电解质选自通式为 Li 1+x Al x M 2-x (PO 4 ) 3 的锂磷酸盐化合物,其中。
7、M=Ge、Ti、Zr、Hf以及0x1。 10.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磷酸盐化合物选自Li 1.5 Al 0.5 Ge 1.5 (PO 4 ) 3 和Li 1.3 Al 0.3 Ti 1.7 (PO 4 ) 3 。 11.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三层含有相同的电解质。 12.权利要求1-10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存在于混合物MP1中的固体电解质与 存在于混合物MP2中的固体电解质不同,混合物MP1层含有至少一种固体电解质E1,混合物 MP2层含有至少一种不同于E1的固体电解质E2,分隔混合物MP1和MP2层的电解质层由至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
8、859759 A 2/3页 3 少一层与混合物MP1层接触的电解质E1层和至少一层与混合物MP2层接触的电解质E2层 组成。 13.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正极材料选自锂磷酸盐化合 物和锂氧化物,其任选用保护层如AlPO 4 、Li 2 SiO 3 、ZrO 2 、FePO 4 涂覆。 14.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可用于活性正极材料的所述锂磷酸盐化合 物选自LiFePO 4 、Li 3 V 2 (PO 4 ) 3 、LiCoPO 4 、LiMnPO 4 、LiNiPO 4 及其混合物。 15.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负极材料、一种或。
9、多种固体 电解质、以及活性正极材料选自锂磷酸盐化合物。 16.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提供电子传导性的试剂选自碳基 材料、金属和氮化物。 17.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提供电子传导性的试剂是具有纳 米级粒径的颗粒形式的碳基材料。 18.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烧结在初级真空或二级真空下于 氩气或氮气气氛中进行。 19.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烧结在5-200MPa的压力下进行。 20.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最大烧结温度为500-1000。 21.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烧结在二。
10、级真空下进行,压力为 约100MPa,最大温度为600-700,并保持2-4分钟。 22.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脉冲电流的振幅为10-8000A,每 次脉冲的长度为1-5ms。 23.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形成电池的步骤期间,至少一个集 电器设置于混合物MP1层的外表面和/或混合物MP2层的外表面,以同时与混合物MP1层、 电解质层和混合物MP2层烧结。 24.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集电器选自:铜、镍、不锈钢、铝、碳、钛、银、金、 铂、或它们的合金之一。 25.权利要求23和24之一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一集电器设置于混合物MP1层的外表 面,而。
11、第二集电器设置于混合物MP2层的外表面,以同时烧结至少五个层:第一集电器/MP1 层/固体电解质层/MP2层/第二集电器。 26.通过实施前述权利要求之一的生产方法得到的“全固态”锂离子电池,所述电池包 含由以下至少三层叠加的层形成的单片体: -至少一层负极复合材料层,其包含至少一种活性负极材料、至少一种固体电解质、和 至少一种提供电子传导性的试剂; -至少一层正极复合材料层,其包含至少一种活性锂基正极材料、至少一种固体电解 质、和至少一种提供电子传导性的试剂; -至少一层中间固体电解质层,其将所述复合材料负极层和正极层彼此分隔; -每个复合材料电极层中固体电解质的含量独立地为10-80wt%。
12、; -每个复合材料电极层中提供电子传导性的试剂的含量独立地为2-25wt%;和 -每个复合材料电极层中活性电极材料的含量独立地为20-85wt%, 所述电池的特征在于每个电极层的厚度彼此独立地为30-1400m。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859759 A 3/3页 4 27.权利要求26所述的电池,其中每个电极层的厚度彼此独立地为50m-800m。 28.权利要求26和27之一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电解质层的厚度为 10-500m。 29.权利要求26-28之一所述的电池,其中每个复合材料电极层中固体电解质的含量 独立地为30wt%-80wt%。 30.权利要求26-29之一所。
13、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片体还包含至少一个叠加在 复合材料负极层和/或复合材料正极层的外表面上的集电器。 31.权利要求30所述的电池,其所述集电器选自:铜、镍、不锈钢、铝、碳、钛、银、金、铂、 或它们的合金之一。 32.电池堆,其特征在于,其包含至少两个权利要求30和31之一所述的电池,所述电池 通过属于任一个所述电池的集电器连接,所述集电器形成对离子通道的物理屏障。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859759 A 1/11页 5 通过脉冲电流烧结生产单片电池的方法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脉冲电流烧结生产包含复合陶瓷电极的“全固态”锂离子电 池的方法,以及由所述方法得到的“全固态”。
14、电池。 0002 本发明可用于制造“全固态”大体积电化学发生器(相对于微电池)。 0003 微电池是超薄“全固态”电池,其每个元件采取薄固体层的形式(层状陶瓷材料)。 其通常由至少三层,即负极(阳极)、正极(阴极)以及隔离负极和正极并提供离子传导的电 解质组成。通常,选择金属锂作为负极材料。在正极中使用的材料与传统锂离子电池相同。 固体电解质通常是玻璃质氧化物基材料,有时是硫氧化物或氮氧化物,因为其具有更好的 离子传导性。 0004 目前的锂离子电池用于大多数市场上的便携式电子产品中。锂离子电池具有许多 优势,尤其是: 0005 它们没有记忆效应,与镍基蓄电池相反; 0006 它们具有低的自放。
15、电; 0007 它们不需要维护;以及 0008 它们具有高的能量密度每单位质量。因此这些电池广泛用于移动系统的领域 中。 0009 对“全固态”锂离子电池,其中两个电极以及电解质由固体材料制成,有极大的兴 趣,因为其与基于液体或凝胶电解质的传统电池相比,潜在的更好的性能。它们尤其提供对 传统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和环境问题的基础解决方案。不含液体电解质的可充电电池具有 显著的优势,例如包括热稳定性、不存在泄漏和污染、对震动和振动的高耐性、大窗口的电 化学稳定性以及当再生产电池时的环境影响。 0010 微发生器的各种层主要由物理气相沉积法生产,例如阴极喷镀和热蒸发。各 种层连续沉积,从而可以确保材料。
16、粘合在一起,并产生良好确定的界面。大体积“全 固态”电池的开发通常包含复合材料/电解质/Li-M金属合金电极多层,其中层间的 结合最通常地通过简单的冷压来确保。例如,Kitaura H.等人(Journal of Power Sources,2009,189,145148)描述了生产“全固态” Li-In/Li 4 Ti 5 O 12 电池,其中通过陶 瓷的结晶生产电解质,而后通过冷压将电极和电解质组装在一起。而且,Sakuda A.等人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2009,189,527-530)描述了包含氧化物涂布的(Li 2 SiO 3 和 SiO 2 )LiC。
17、oO 2 电极和陶瓷电解质(Li 2 S-P 2 S 5 )的锂二次电池。在该文章中描述的方法中,通过 热处理(2104小时)独立生产陶瓷电解质层。用LiCoO 2 粉末与研磨陶瓷电解质的混合物 生产正极。负极是铟箔。然而,在第二种情况下,形成电池需要大量步骤和严格的条件,因 为其通过冷压正极层和陶瓷电解质,而后在手套箱中,在氩气氛中施加铟箔来形成。另外, 所述通过冷压形成电池的技术不能确保层间的高质量界面,因此具有强的动力学限制,意 味着必须使用薄电极,所述电极,由于其很薄,含有很少的活性材料(对于0.79cm 2 的面积, 小于7mg,即,小于9mg/cm 2 )。 0011 以前还提议通。
18、过脉冲电流烧结生产薄(电极和/或固体电解质)膜。因 此Xu X.等人(Material Research Bulletin,2008,43,2334-2341)描述了通过 说 明 书CN 102859759 A 2/11页 6 Li 1.4 Al 0.4 Ti 1.6 (PO 4 ) 3 (LATP)纳米粉末的脉冲电流烧结生产具有NASICON型结构(化合物 Na 3 Zr 2 Si 2 PO 12 的结构)的固体电解质。 0012 Nagata K.等人(Journal of Power Sources,2007,174,832837)描述了通 过烧结生产“全固态”陶瓷电池。在该文章中提及,。
19、包含固体结晶氧化物电解质的“全 固态”电池的生产是困难的,因为热处理导致电解质层和与电解质层接触的活性电极材 料之间发生固态反应,因此导致电解质/电极界面的电化学失活。作者使用磷酸盐例如 Li 1.3 Al 0.3 Ti 1.7 (PO 4 ) 3 (LATP)作为固体电解质,以及磷酸盐例如LiCoPO 4 和Li 3 Fe 2 (PO 4 ) 3 作为 活性电极材料;可以进行共烧结而没有化学反应发生,因而界面保持活性。在这种情况下, 烧结在800下在空气中进行5小时。然而,依据该文章中描述的方法使用的电极材料不 含除了电极材料外的其它提供电子传导性的试剂,意味着必须要非常小的电极厚度(小于 。
20、10m)才能得到具有有利的电化学性能但是容量与微电池相当的电池。 0013 最后,文献EP 2 086 038描述了全固态电池,其包含正极、负极和位于两个电极 之间的固体电解质。每个电极包含活性材料(例如用于正极是LiMn 2 O 4 或用于负极是SiO 2 )、 离子传导试剂(电解质)和电子传导试剂如碳或石墨。相对于电极的重量,电解质含量不 超过30wt%。尤其是,该文献教导了,如果电解质含量和电子传导试剂的含量太高,每个电 极中的活性材料的量将降低,因此电池的容量将减少。另外,得到的电极层很薄,厚度约为 12-15m。然而,厚度小也导致可储存在电池中的能量减少。该文献还描述了得到这种电 池。
21、的方法。所述方法具有大量步骤,包含分别制造正极片、负极片和中间电解质片。为此, 对于每个片,使用基于丙烯酸(聚合物)的粘合剂,然后通过燃烧去除所述粘合剂。而后,电 极片挤压电解质片,对组装进行烧结。 0014 因此,目前没有单步得到具有非常好的电化学性能的具有厚陶瓷电极(例如厚度 为约30m或更厚)的全固态锂离子电池的方法,尤其是涉及在复合电极中存在提供电极传 导性的试剂,所述方法不会对这些电极的密度和在这些复合电极内的电极/电解质界面的 粘合性产生负面影响。 0015 因此,本发明人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得到所述电池的方法。 0016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一种生产单片式全固态锂离子电池的方法,所述电。
22、池包含至 少一个负极复合层和至少一个正极复合层,所述层通过至少一个中间固体电解质层彼此分 隔,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7 -制备包含至少一种活性负极材料粉末、至少一种固体电解质粉末和至少一种提 供电子传导性的试剂的粉末状混合物(MP1);和 0018 -制备包含至少一种活性锂基正极材料和至少一种提供电子传导性的试剂的粉末 状混合物(MP2), 0019 其特征在于: 0020 -叠置至少一层混合物MP1和至少一层混合物MP2,由此一步形成电池,所述层由 至少一个粉末状的固体电解质的中间层彼此分离,同时在至少20MPa的压力下,使用脉冲 电流烧结这三层; 0021 -所述粉末状的固体电解质。
23、的粒径为5m或更低; 0022 -每个混合物MP1和MP2中的固体电解质含量独立地为10-80wt%; 0023 -每个混合物MP1和MP2中的提供电子传导性的试剂的含量独立地为2-25wt%;和 说 明 书CN 102859759 A 3/11页 7 0024 -每个混合物MP1和MP2中的活性电极材料含量独立地为20-85wt%。 0025 依据所述方法,形成电池的三层的每一层中的固体电解质的存在确保均匀的化学 组成,这意味着在相同温度下,各种成分同时增浓,传导Li + 的晶格从一个复合电极到另一 个是连续的,尤其是在电极/电解质界面上。另外,由于多层中的这三层均包含所述电解 质,产生浓度。
24、梯度区,使得具有不同热膨胀系数的相关材料产生的应力被吸收。 0026 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方法,依据本发明的方法具有如下优势: 0027 -其使具有陶瓷电极的“全固态”锂离子电池在一步中产生; 0028 -其可以快速而简单地实施:由于在一个温度下同时烧结三个层,与使用不同温 度的多步法相比,所述多步法通常导致寄生化学反应,这通常限制可同时烧结的层的数量 为二;另外,无需预先制备(电路基板等),除了复合电极的粉末的混合; 0029 -在电池的各个层的成分间不发生寄生反应,特别是在提供电子传导性的试剂和 电极的其它成分之间,同时保证电极/电解质界面上的良好接触; 0030 -其使得可以生产不需要基材的。
25、自支撑电池; 0031 -其得到的具有复合电极的电池具有良好的电子传导性,厚度远大于其中电极材 料不含提供电子传导性的试剂的“全固态”锂离子电池; 0032 -其使得可以生产电极层比迄今为止技术上已经可能的“全固态”锂离子电池更厚 的电池,尤其是生产每个电极层的厚度可以超过30m的电池,因此生产具有高得多的储 存容量的电池;和 0033 -其使得可以开发在充电和放电状态下都比传统锂离子电池热稳定性更好的电 池。这些电池可以在比传统电池更高的温度下(130并上至350)操作。 0034 可以在混合物MP1和MP2中以及在中间电解质层中使用的固体电解质粉末的粒径 优选小于混合物MP1和MP2中存在。
26、的其它粉末状组分的粒径。依据本发明的特别优选的实 施方案,固体电解质粉末的粒径为1m或更低。在这种情况下,优选为0.1-1m。 0035 混合物MP1和MP2的平均粒径优选大于固体电解质粉末。优选的是,混合物MP1 和MP2的平均粒径独立地为1-10m,甚至更优选为1-3m。 0036 依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混合物MP1的粒径基本上与混合物MP2的粒径一致。 在本发明中,表达“基本上一致的粒径”被理解为混合物MP1和MP2的粒径间的最大差别为 2m。 0037 活性负极材料可以选自锂磷酸盐化合物、钛/锂氧化物如Li 4 Ti 5 O 12 、铌磷酸盐化合 物如PNb 9 O 25 、硅和石。
27、墨。 0038 在可以用于活性负极材料的锂磷酸盐化合物中,最特别优选Li 3 V 2 (PO 4 ) 3 、 LiTi 2 (PO 4 ) 3 、及其混合物。 0039 上述推荐用于活性负极材料的化合物(如Li 3 V 2 (PO 4 ) 3 、LiTi 2 (PO 4 ) 3 、PNb 9 O 25 、 Li 4 Ti 5 O 12 )可以用保护层如AlPO 4 、Li 2 SiO 3 、ZrO 2 、FePO 4 涂布。 0040 可以依据本发明使用的固体电解质优选选自通式为Li 1+x Al x M 2-x (PO 4 ) 3 的锂磷酸 盐化合物,其中M=Ge、Ti、Zr、Hf而0x1。。
28、在所述锂磷酸盐化合物中,特别优选化合物 Li 1.5 Al 0.5 Ge 1.5 (PO 4 ) 3 和Li 1.3 Al 0.3 Ti 1.7 (PO 4 ) 3 。 0041 依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案,形成电池的三个层含有相同的电解质。 0042 在本发明中,表述“相同的电解质”被理解为在混合物MP1和MP2中以及在中间电 说 明 书CN 102859759 A 4/11页 8 解质层中,电解质的化学属性和粒径相同。 0043 依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案,存在于混合物MP1中的固体电解质与存在于混合物 MP2中的固体电解质不同。 0044 在本发明中,表述“电解质不同”既包含不同的化学属性,。
29、又包含不同的物理属性, 如不同的粒径。 0045 当存在于混合物MP1中的固体电解质与存在于混合物MP2中的固体电解质不同 时,混合物MP1层含有至少一种固体电解质E1,混合物MP2层含有至少一种不同于E1的固 体电解质E2,分隔混合物MP1和MP2层的电解质层由至少一层与混合物MP1层接触的电解 质E1层,和至少一层与混合物MP2层接触的电解质E2层组成。 0046 依据优选实施方案,每个混合物中的固体电解质的含量优选为10-80wt%。该含 量可以在混合物MP1和MP2间不同,并依赖于活性材料的粒径以及电子和离子的传导性 能。依据甚至更优选的实施方案,在每个混合物MP1和MP2中的固体电解。
30、质含量独立地为 30-80wt%,特别为35-80wt%,甚至更优选为35-80wt%(专一的)。 0047 活性正极材料优选选自锂磷酸盐化合物和锂氧化物。在可以用于活性正极材料的 锂磷酸盐化合物中,特别优选LiFePO 4 、LiCoPO 4 、LiNiPO 4 、LiMnPO 4 、Li 3 V 2 (PO 4 ) 3 、Li 3 Fe 2 (PO 4 ) 3 , 在锂氧化物中优选LiXO 2 (其中X=Co、Ni、Mn、或其组合之一),以及其混合物。 0048 这些推荐用于活性正极材料的各种化合物可以用保护层如AlPO 4 、Li 2 SiO 3 、ZrO 2 、 FePO 4 涂布。 。
31、0049 依据本发明,每个混合物MP1和MP2中的活性正极材料的含量独立地为20-85wt%。 0050 依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活性负极材料、一种或多种固体电解质、以及活性正 极材料选自锂磷酸盐化合物。 0051 优选的是,在生产全固态锂离子电池的过程中,活性正极材料与活性负极材料不 同。 0052 提供电子传导性的试剂可以选自碳基材料(粉末、纤维、纳米管等),金属如Ni、Cu、 Al(依据工作电位选择所述金属:例如,Cu适用于负极,Al适用于正极)和金属氮化物如 TiN。 0053 依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提供电子传导性的试剂是具有纳米级粒径的颗粒形 式的碳基材料。 0054 依据本发。
32、明,提供电子传导性的试剂的含量优选为2-25wt%。该含量可以在混合物 MP1和MP2间变化,依赖于活性材料的粒径和电子传导性。 0055 烧结优选在氩气或氮气气氛下,在初级真空或二级真空下进行。 0056 在烧结期间,施加在层上的压力可以改变。依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烧结在 5-200MPa,甚至更优选约100MPa的压力下进行。 0057 最大烧结温度可以为500-1000。 0058 依据温度,烧结的持续时间不同。所述持续时间通常为约1-60分钟。 0059 依据本发明的特别优选实施方案,烧结在二级真空下进行,压力为约100MPa,最大 温度为600-700,并保持2-4分钟。在这种情。
33、况下,加热处理的总持续时间小于15分钟。 0060 可以通过施加多个周期的脉冲电流,通过渐进的温度平台达到烧结温度。 0061 脉冲电流的振幅可以为10-8000A。每次电流脉冲的长度达到约几毫秒。所述长度 说 明 书CN 102859759 A 5/11页 9 优选为1-5ms。 0062 依据本发明的方法中的改进,在形成电池的步骤期间,至少一个集电器设置于混 合物MP1层的外表面和/或混合物MP2层的外表面,以与混合物MP1层、电解质层和混合物 MP2层同时烧结。表述混合物MP1和/或MP2层的“外表面”被理解为混合物MP1和/或 MP2层的不与中间固体电解质层接触的表面。 0063 所述。
34、集电器通常采用粉末、网状或一个或多个箔的形式。 0064 集电器的材料选自:铜、镍、不锈钢、铝、碳、钛、银、金、铂、或它们的合金之一。 0065 依据正极或负极的活性材料的操作电位选择集电器的材料。当与电极材料接触 时,它们必须不能氧化或还原。因此铜优选为低电位材料,而铝优选作为高电位材料。 0066 通常,第一集电器设置于混合物MP1层的外表面,而第二集电器设置于混合物MP2 层的外表面,以同时烧结至少五个层:第一集电器/MP1层/固体电解质层/MP2层/第二集 电器。 0067 本发明还涉及通过实施依据本发明的如上所述的生产方法得到的全固态锂离子 电池,所述电池包含由以下至少3层叠加的层形。
35、成的单片体: 0068 -至少一层负极复合材料层,其包含至少一种活性负极材料、至少一种固体电解 质、和至少一种提供电子传导性的试剂; 0069 -至少一层正极复合材料层,其包含至少一种活性锂基正极材料、至少一种固体电 解质、和至少一种提供电子传导性的试剂; 0070 -至少一层中间固体电解质层,其将所述复合负极层和正极层彼此分离; 0071 -每个复合电极层中固体电解质含量独立地为10-80wt%; 0072 -每个复合电极层中提供电子传导性的试剂的含量独立地为2-25wt%;和 0073 -每个复合电极层中活性电极材料的含量独立地为20-85wt%, 0074 所述电池的特征在于每个电极层的。
36、厚度彼此独立地为30-1400m。 0075 特别地,每个复合电极层中固体电解质的含量独立地为30-80wt%,优选为 35-80wt%,甚至更优选为35-80wt%(专一的)。 0076 依据本发明,每个电极层的厚度彼此独立地为约30-800m,优选为50-800m, 甚至更优选为约50-500m。 0077 中间电解质层的厚度优选为约10-500m,甚至更优选为约10-60m。 0078 依据本发明的改进,所述单片体还包含至少一个叠加在复合负极层和/或复合正 极层的外表面上的集电器。 0079 优选所述集电器层选自:铜、镍、不锈钢、铝、碳、钛、银、金、铂、或它们的合金之一。 0080 本发。
37、明还涉及电池组(多元电池组),其特征在于其包含至少两个上述电池,所述 至少两个电池通过属于任一个所述电池的集电器连接,所述集电器形成对离子通道的物理 屏障。依据本发明,表述“对离子通道的物理屏障”被理解为集电器采取烧结的粉末或箔的 形式,而不是网状形式,网状形式不能形成对离子的物理屏障。 0081 因此,集电器在其电极之一上连接两个电池,无论所述电极是正极还是负极。这是 集电器优选同时与其连接的两个电极兼容的原因。而且,集电器可以连接两个负极或两个 正极。在这种情况下,电池被称为并联。集电器还可以连接负极和正极。在这种情况下,电 池被称为串联(双极体系结构)。 说 明 书CN 10285975。
38、9 A 6/11页 10 0082 另外,在两个电池间的接合点处叠加两个集电器(各自属于每个电池)是可以的 (在两个集电器之间任选形成合金,条件是所述合金与所涉及的电极的电位兼容)。 0083 通过阅读下列示例性实施方案,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其它目的、细节、特征和优 势也将更加清晰。 0084 实施例 0085 在实施例中使用的不能商购的各种无机材料是使用文献中已知的方法事先合成 的: 0086 -磷酸锂铁(LiFePO 4 ):Delacourt,C.等人,Solid State Ionics,2004,173,113-118; 0087 -磷酸锂铝锗(Li 1.5 Al 0.5 Ge 1.。
39、5 (PO 4 ) 3 ):M.Cretin,P.Fabry,JEur.Ceram. Soc.,1999,19,2931-2940;和 0088 -磷酸锂钒(Li 3 V 2 (PO 4 ) 3 ):S.Patoux等人,J.Power Sources,2003,119-121,278-284. 0089 实施例1:依据本发明的方法生产“全固态”锂离子电池 0090 在本实施例中,生产15mm直径的电池,其中正极/负极质量比为1.2,电极组合物 含有25wt%的活性电极材料、60wt%的电解质和15wt%的产生电子传导性的试剂。 0091 所述电池由以下构成: 0092 -正极,其由0.021。
40、5g平均粒径为15-20m的LiFePO 4 (LFP)、0.0515g平均粒径为 5-10m的Li 1.5 Al 0.5 Ge 1.5 (PO 4 ) 3 (LAG)和0.0219g由Timcal销售的商标名为Super的平 均粒径为50-100nm的炭黑组成。这些成分的混合物在玛瑙研钵中手工研磨20分钟; 0093 -负极,其由0.0178g平均粒径为30-40m的Li 3 V(PO 4 ) 3 (LVP)、0.0426g平均粒径 为5-10m的LAG和0.0106g由Timcal销售的平均粒径为50-100nm的碳组成。 这些成分的混合物在玛瑙研钵中手工研磨20分钟;和 0094 -固体。
41、电解质,其由0.2412g平均粒径为0.4-5m的Li 1.5 Al 0.5 Ge 1.5 (PO 4 ) 3 组成。 0095 而后将所述各种构成正极、电解质和负极的混合物连续置于15mm直径的石墨模 具(2333级,Carbone Lorraine)中,所述石墨模具的内部用Carbone Lorraine销售的商 标名为的柔性石墨薄膜保护。而后通过也是由2333级石墨制成的对称活塞封闭 模具,并引入到Sumitomo Inc.销售的商标名为Dr的SPS机器的腔室中,而 后将该腔室泵抽至二级真空。而后通过应用两个斜线上升,即压力斜线上升和温度斜线上 升形成电池。在三分钟内达到100MPa的压。
42、力,并在余下的合成(7分钟)中保持。分两步达 到650的温度:100.min -1 下斜线上升5分钟,而后在50.min -1 下斜线上升3分钟。 而后保持所述温度2分钟。通过施加14个3.2ms周期的脉冲DC电流得到所述温度斜线上 升,其中12个为脉冲周期而2个为没有脉冲的周期。而后在SPS的腔室中冷却模具。而后 用砂纸抛光如此得到的电池,以去除残余的薄膜。 0096 这样得到总厚度为870m的单片15mm直径的锂离子电池,所述电池由220m厚 的正极复合材料层、430m厚的中间固体电解质层和220m厚的负极材料层组成。 0097 在所述电池中,正极/负极质量比为1.2,电极组合物含有25w。
43、t%活性电极材料、 60wt%的Li 15 Al 05 Ge 15 (PO 4 ) 3 电解质和15wt%的Super碳。 说 明 书CN 102859759 A 10 7/11页 11 0098 附图1显示a)如此得到的全固态电池,b)可以看到三个叠加的层的电池的截面 图,和c)所述相同截面的背散射电子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 0099 实施例2:依据本发明的方法生产“全固态”锂离子电池 0100 在本实施例中,生产8mm直径的电池,其中正极/负极质量比为0.72,电极组合物 含有25wt%的活性电极材料、60wt%的电解质和15wt%的产生电子传导性的试剂。 0101 所述电池由以下构。
44、成: 0102 -正极,其由0.0115g平均粒径为15-20m的LFP、0.0276g平均粒径为5-10m 的LAG和0.0069g由Timcal销售的商标名为Super的平均粒径为50-100nm的炭黑组 成。这些成分的混合物在玛瑙研钵中手工研磨20分钟; 0103 -负极,其由0.016g平均粒径为30-40m的LVP、0.0384g平均粒径为5-10m的 LAG和0.0096g由Timcal销售的平均粒径为50-100nm的碳组成。这些成分的 混合物在玛瑙研钵中手工研磨20分钟;和 0104 -固体电解质,其由0.078g平均粒径为5-10m的LAG组成。 0105 而后将所述各种构成。
45、正极、电解质和负极的混合物连续置于8mm直径的石墨模具 (2333级,Carbone Lorraine)中,所述石墨模具的内部用薄膜保护。而后通过也 是由2333级石墨制成的对称活塞封闭模具,并引入到上述实施例1中所用的SPS机器的腔 室中,而后将腔室泵抽至二级真空。而后在上述实施例1中所述的条件下形成电池。 0106 得到总厚度为1600m的8mm直径的“全固态”电池,所述电池由400m厚的正 极复合材料层、500m厚的中间固体电解质层和714m厚的负极材料层组成。 0107 而后,所述电池经历电化学测试。为了进行所述电化学测试,通过阴极喷镀将几百 纳米的金层沉积在电池的两面。而后将电池置于。
46、电池中,在惰性气氛手套箱中 组装。而后以恒电流模式用Solartron测试系统测试电池。为了进行温度测试,将 电池置于老化箱中,在25-150的温度范围内操作。体系以C/n表达,相应于n小时内 电池完全的充电或放电。 0108 附图2显示了在140(2个循环,浅灰色曲线)和120(6个循环,黑色曲线) 下,在C/20的相同循环体系下,即在20小时内完全充电和放电下,得到的循环曲线。在该 图中,电势V(Li + /Li)是阴极中每摩尔活性材料中嵌入的锂的量的函数。 0109 这些曲线表明i/全部可用的容量得到恢复,以及ii/所述电池的良好循环能力。 0110 实施例3:依据本发明的方法生产“全固。
47、态”锂离子电池 0111 在本实施例中,生产8mm直径的电池,其中正极/负极质量比为1.00,电极组合物 含有25wt%的活性电极材料、60wt%的电解质和15wt%的产生电子传导性的试剂。 0112 所述电池由以下构成: 0113 -正极和负极,其都由0.0081g平均粒径为30-40m的LVP、0.0195g平均粒径为 5-10m的LAG和0.0049g由Timcal销售的商标名为Super的平均粒径为50-100nm的 炭黑组成。这些成分的混合物在玛瑙研钵中手工研磨20分钟;和 0114 -固体电解质,其由0.078g平均粒径为5-10m的LAG组成。 0115 而后将所述各种构成正极、。
48、电解质和负极的混合物连续置于8mm直径的石墨模具 (2333级,Carbone Lorraine)中,所述石墨模具的内部用Carbone Lorraine销售的商标名 说 明 书CN 102859759 A 11 8/11页 12 为的柔性石墨薄膜保护。而后通过也是由2333级石墨制成的对称活塞封闭模具, 并引入到Sumitomo Inc.销售的商标名为Dr Sinter的SPS机器的腔室中,而后将腔 泵抽至二级真空。而后通过应用两个斜线上升即压力斜线上升和温度斜线上升形成电池。 在三分钟内达到100MPa的压力,并在余下的合成(7分钟)中保持。分两步达到680的温 度:100.min -1 下斜线上升6分钟,而后40.min -1 下斜线上升2分钟。而后保持所述温 度2分钟。通过施加14个3.2ms周期确定的脉冲DC电流得到所述温度斜线上升,其中12 个为脉冲周期而2个为没有脉冲的周期。而后在SPS的腔室中冷却模具。而后用砂纸抛光 如此得到的电池,以去除残余的薄膜。 0116 得到总厚度为1000m的8mm直径的“全固态”电池,所述电池由250m厚的正 极复合材料层、500m厚的中间固体电解质层和250m厚的负极材料层组成。 0117 在该电池中,正极/负极质量比为1,电极组合物含有25wt%的Li 3 V 2 (PO 4 ) 3 活性电 极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