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pdf(3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881713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1.16 C N 1 0 2 8 8 1 7 1 3 A *CN102881713A* (21)申请号 201210403360.7 (22)申请日 2007.06.07 168906/06 2006.06.19 JP 200780030831.1 2007.06.07 H01L 27/32(2006.01) H01L 51/56(2006.01) (71)申请人索尼株式会社 地址日本东京都 (72)发明人藤冈弘文 小泽信夫 (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代理人焦玉恒 (54) 发明名称 。
2、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57) 摘要 提供了一种发光显示装置,能够不管辅助配 线的组成而保持低的功率消耗并改善显示质量。 第二电极(20)和辅助配线(18B)通过导电接触 部分(15B)电连接。此外,仅仅一部分辅助配线 (18B)与接触部分(15B)连接。即使辅助配线 (18B)的表面被氧化,也可以避免连接电阻的增 加。此外,当接触部分(15B)形成时,对布局没有 限制。 (30)优先权数据 (62)分案原申请数据 (51)Int.Cl. 权利要求书3页 说明书12页 附图21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3 页 说明书 12 页 附图 21 。
3、页 1/3页 2 1.一种发光显示器,包括多个驱动元件和电连接至所述驱动元件的第一配线层,该显 示器包括: 第一电极,分别对应于所述驱动元件,且位于所述驱动元件和所述配线层之上; 发光部分,分别形成在所述第一电极之上; 公共第二电极,由允许来自所述发光部分的光穿过的材料形成并布置在所述多个发光 部分上;以及 导电接触层,电连接所述公共第二电极和配线层,所述公共第二电极的一部分与所述 导电接触层直接接触,并且所述配线层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导电接触层之上且与所述导电接 触层直接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显示器,还包括具有比所述第二电极的电阻低的电阻的 配线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显。
4、示器,其中所述第一配线层和所述导电接触层通过图 案化一个导电层而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光显示器,其中所述公共第二电极和所述配线层通过所述 导电接触层彼此部分地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光显示器,其中所述导电层是多层膜,所述多层膜包括: 低蚀刻选择性膜,在所述多层膜的至少最上层,并由相对于所述第一电极具有相对低 的蚀刻选择性的材料制成,以及 高蚀刻选择性膜,在所述低蚀刻选择性膜的下层,并由相对于所述第一电极具有相对 高的蚀刻选择性的材料制成,并且 所述导电接触层中的所述低蚀刻选择性膜被部分地移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光显示器,其中: 平坦化绝缘层和电极间绝缘层在所述导。
5、电接触层和所述公共第二电极之间,所述平坦 化绝缘层和所述电极间绝缘层在与所述导电接触层对应的区域中都具有开口,并且 所述电极间绝缘层在所述平坦化绝缘层上,且所述电极间绝缘层的开口在所述平坦化 绝缘层的开口的内侧。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光显示器,其中: 所述导电层由相对于所述第一电极具有相对低的蚀刻选择性的材料制成,并且 所述导电接触层的上层部分被部分地移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光显示器,特征在于: 平坦化绝缘层和电极间绝缘层形成在所述导电接触层和所述公共第二电极之间,所述 平坦化绝缘层和所述电极间绝缘层在与所述导电接触层对应的区域中都具有开口,并且 所述电极间绝缘层形成在所述平坦。
6、化绝缘层上,且所述电极间绝缘层的开口形成在所 述平坦化绝缘层的开口的内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显示器,其中: 绝缘层在所述导电接触层和所述公共第二电极之间,所述绝缘层在与所述导电接触层 对应的区域中具有开口,并且 所述开口的侧表面具有宽的顶部和窄的底部的台阶状形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显示器,其中所述导电接触层由相对于所述第一电极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881713 A 2/3页 3 具有相对高的蚀刻选择性的材料制成。 11.一种发光显示器的制造方法,包括步骤: 在基板上形成驱动元件和第一配线层,并且将所述多个驱动元件和所述配线层电连 接; 在所述驱动元件和所述配。
7、线层上形成第一导电层; 通过图案化所述第一导电层而形成辅助配线层以及分别对应于所述多个驱动元件的 第一电极; 在每个所述第一电极上形成各自的发光部分; 在所述多个发光部分上由允许来自每个发光部分的光穿过的材料形成公共第二电极; 以及 形成导电接触层,并通过所述导电接触层将所述公共第二电极和所述辅助配线层电连 接, 其中, 所述公共第二电极的一部分与所述导电接触层直接接触,并且所述辅助配线层的一部 分位于所述导电接触层之上且与所述导电接触层直接接触。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配线层由具有比所述公共第二电极的电阻 低的电阻的材料形成。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形成一。
8、个第二导电层,并且所述第一配线层和 所述导电接触层通过图案化所述第二导电层而形成。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公共第二电极和所述配线层电连接的步 骤包括通过所述导电接触层将所述公共第二电极和所述配线层部分地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第二导电层由多层膜制成,在所述多层膜中由相对于所述第一电极具有相对低的 蚀刻选择性的材料制成的低蚀刻选择性膜设置在至少最上层,并且 由相对于所述第一电极具有相对高的蚀刻选择性的材料制成的高蚀刻选择性膜设置 在所述低蚀刻选择性膜的下层。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步骤: 在所述导电接触层和所述公共第二电极之间。
9、形成平坦化绝缘层,所述平坦化绝缘层具 有在对应于所述导电接触层的区域中的开口;以及 在所述平坦化绝缘层和所述公共第二电极之间形成电极间绝缘层,所述电极间绝缘层 具有在对应于所述导电接触层的区域中的开口, 其中, 所述电极间绝缘层的开口形成在所述平坦化绝缘层的开口的内侧。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第二导电层由相对于所述第一电极具有相对低的蚀刻选择性的材料形成,并且 所述第二导电层的厚度设定为在通过图案化形成所述第一电极时所述导电接触层的 仅仅上层部分被部分地移除。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步骤: 在所述导电接触层和所述公共第二电极之间形成平坦化绝缘层,所述平。
10、坦化绝缘层具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881713 A 3/3页 4 有在对应于所述导电接触层的区域中的开口;以及 在所述平坦化绝缘层和所述公共第二电极之间形成电极间绝缘层,所述电极间绝缘层 具有在对应于所述导电接触层的区域中的开口, 其中, 所述电极间绝缘层的开口形成在所述平坦化绝缘层的开口的内侧。 19.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步骤: 在所述导电接触层和所述公共第二电极之间形成绝缘层;和 通过选择性地移除在所述绝缘层中的对应于所述导电接触层的区域而形成具有宽的 顶部和窄的底部的台阶状侧表面的开口。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使用半色调掩模或者灰色调掩模来形成。
11、具 有台阶状侧表面的所述开口。 21.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导电接触层由相对于所述第一电极具有相 对高的蚀刻选择性的材料形成。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881713 A 1/12页 5 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0001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0780030831.1(国际申请号:PCT/JP2007/061511)、申请日为 2007年6月7日、发明名称为“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0002 本发明涉及一种顶发射系统的发光显示器及这种发光显示器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0003 近年来,作为平板显示器的一种,通过使用有机EL(电致发光,E。
12、lectro luminescence)现象来显示图像的有机EL显示器已经受到了关注。有机EL显示器利用了 有机发光器件的光发射现象,所以有机EL显示器具有优良的特性,例如宽的视角和低的功 率消耗。此外,有机EL显示器对于高分辨率、高速的视频信号具有高的响应度,所以有机EL 显示器已经朝向实际应用发展,尤其在视频领域等中。 0004 作为有机EL显示器中的驱动系统,使用薄膜晶体管(TFT)作为驱动元件的有源矩 阵系统相比于无源矩阵系统在响应度和分辨率方面的性能优良,并且在具有上述特性的有 机EL显示器中,有源矩阵系统尤其被认为是合适的驱动系统。有源矩阵型有机EL显示器 包括驱动面板,在该驱动面。
13、板中布置了包括有机发光层的有机EL元件和驱动有机EL显示 器元件的驱动元件(上述薄膜晶体管);并且该有源矩阵型有机EL显示器具有这样的构造, 其中驱动面板和密封面板通过粘结层结合在一起,使得有机EL元件夹在驱动面板和密封 面板之间。此外,有机EL元件具有这样的构造,其中有机发光层形成在成对的电极之间。 0005 底发射系统的有机EL显示器将光从每个有机EL元件发射至上述驱动面板侧;而 顶发射系统的有机EL显示器将光发射至相反的方向,也就是上述密封面板侧;然而,后者 是发展的主流,因为后者可以提高开口率。 0006 这里,在顶发射系统的有机EL显示器中,光取出侧,也就是密封面板侧的电极是 每个有。
14、机EL元件的公共电极,并且举例来说,由诸如ITO(氧化铟锡)的透光导电材料制成。 然而,这样的透光导电材料具有比典型的金属材料高几个数量级的电阻率。因此,施加至光 取出侧电极的电压在平面内变得不均匀,所以就有了在有机EL元件中发生光发射亮度位 置变化以及显示质量下降的问题。 0007 因此,例如,专利文件1披露了这样的技术,其中连接至光取出侧电极的辅助配线 由与驱动面板侧电极在相同层内的驱动侧电极相同的材料形成。 0008 专利文件1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No.2002-318556 发明内容 0009 人们认为当辅助配线由具有比光取出侧电极的电阻率低的电阻率的材料形成并 以这样的方式连接至光。
15、取出侧电极时,上述电极电压的面内不均匀性就可以降低到一定程 度。 0010 然而,在上述专利文件1的技术中,举例来说,在铝(Al)或者Al合金用作驱动面 说 明 书CN 102881713 A 2/12页 6 板侧电极的表面的情形下,当辅助配线由与电极相同的材料形成时,辅助配线的表面容易 被氧化。当表面被氧化时,辅助配线和光取出侧电极间的连接电阻增加,从而在这部分中引 起较大的电压降。因此,电压降的增加导致了显示器功率消耗的增加。 0011 因此,在传统的技术中,难以不考虑辅助配线的构造而来防止功率消耗的增加,并 且难以通过获得光取出侧电极电压的面内均匀性而来改善显示的质量。 0012 鉴于前。
16、述内容,本发明的目标是提供一种发光显示器,能够保持低的功率消耗并 改善显示质量而不管辅助配线的构造,并提供一种制造该发光显示器的方法。 0013 根据本发明的发光显示器,包括多个驱动元件和电连接至驱动元件的配线部分, 该发光显示器包括:多个第一电极,分别对应于驱动元件而形成在驱动元件和配线部分上; 多个发光部分,分别形成在第一电极上;公共第二电极,由允许来自发光部分的光穿过的材 料形成并布置在多个发光部分上;辅助配线部分,具有比第二电极的电阻低的电阻;和导 电接触部分,电连接在第二电极和辅助配线部分之间。 0014 在根据本发明的发光显示器中,第二电极和辅助配线通过导电接触部分而彼此电 连接,。
17、所以即使辅助配线的表面被氧化,也可以防止连接电阻的增加。 0015 根据本发明的发光显示器的制造方法,包括:在基板上形成多个驱动元件和配线 部分并在多个驱动元件和配线部分之间进行电连接的步骤;在驱动元件和配线部分上形成 第一导电层的步骤;通过图案化第一导电层而形成辅助配线部分以及分别对应于多个驱动 元件的多个第一电极的步骤;在每个第一电极上形成发光部分的步骤;在多个发光部分上 由允许来自每个发光部分的光穿过的材料形成公共第二电极的步骤;形成导电接触部分并 通过接触部分而在第二电极和辅助配线部分之间进行电连接的步骤,其中辅助配线部分由 具有比第二电极的电阻低的电阻的材料形成。 0016 在根据本。
18、发明的发光显示器及发光显示器的制造方法中,优选形成一个导电层, 并且通过图案化该导电层而形成上述的配线部分及接触部分。在它们以这样的方式形成的 情形下,配线部分和接触部分可以在同一个步骤中形成,所以简化了制造步骤。 0017 根据本发明的发光显示器或者发光显示器的制造方法,第二电极和辅助配线通过 导电接触部分而彼此电连接,所以即使辅助配线的表面被氧化,也可以防止连接电阻的增 加。因此,不管辅助配线的构造,都可以保持低的功率消耗,并可以改善显示质量。 附图说明 0018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发光显示器的构造的平面图; 0019 图2是示出图1所示发光显示器的构造的截面图; 0020 。
19、图3(A)和3(B)是示出图1所示发光显示器的制造方法的部分主要步骤的截面 图; 0021 图4(A)和4(B)是示出图3(A)和3(B)之后的步骤的截面图; 0022 图5(A)和5(B)是示出图4(A)和4(B)之后的步骤的截面图; 0023 图6是示出根据对比实例的发光显示器的构造的截面图; 0024 图7是示出电极间流动的电流和辅助配线中的电压降之间的关系的图; 0025 图8是示出根据另一个对比实例的发光显示器的构造的截面图; 0026 图9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发光显示器的构造的截面图; 说 明 书CN 102881713 A 3/12页 7 0027 图10(A)和10(B)是示。
20、出图9所示发光显示器的制造方法的部分主要步骤的截 面图; 0028 图11(A)和11(B)是图10(A)和10(B)之后的步骤的截面图; 0029 图12(A)和12(B)是图11(A)和11(B)之后的步骤的截面图; 0030 图13(A)和13(B)是图12(A)和12(B)之后的步骤的截面图; 0031 图14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发光显示器的构造的截面图; 0032 图15(A)和15(B)是示出图14所示发光显示器的制造方法的部分主要步骤的 截面图; 0033 图16(A)和16(B)是图15(A)和15(B)之后的步骤的截面图; 0034 图17(A)和17(B)是图16(A)和。
21、16(B)之后的步骤的截面图; 0035 图18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修改实例的发光显示器的构造的截面图; 0036 图19(A)-19(D)是示出在根据本发明修改实例的发光显示器的制造方法中使用 的掩模的构造的截面图; 0037 图20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对应于使用图19所示掩模的情形的修改实例的发光 显示器的构造的截面图; 0038 图21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对应于使用图19所示掩模的情形的修改实例的发光 显示器的构造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9 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0040 第一实施例 0041 图1和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发光显示器(有机EL显示器。
22、1)的构造, 图1示出平面构造,图2示出沿图1的II-II线截取的截面构造。 0042 有机EL显示器1具有堆叠的构造,其中多层膜堆叠在成对的绝缘透明基板10A和 10B之间。更具体地,从透明基板10A一侧堆叠栅极电极11、栅极绝缘膜12、硅膜13、停止 绝缘膜(stopper insulating film)14和配线层15A以构成薄膜晶体管Tr。此外,钝化绝 缘膜16和平坦化绝缘膜(planarization insulating film)17A堆叠在薄膜晶体管Tr上。 在平坦化绝缘膜17A上,形成有机EL元件EL,对应于形成薄膜晶体管Tr的区域。 0043 每个有机EL元件EL都具有堆。
23、叠的构造,其中从平坦化绝缘膜17A一侧依次堆叠 第一电极18A、有机发光层19和第二电极20。其中,第一电极18A和有机发光层19通过在 平坦化绝缘膜17A上的电极间绝缘膜21而与其它的第一电极18A和其它的发光层19隔 开,并且例如图2所示的都具有矩形形状的第一电极18A和有机发光层19在透明基板10A 和10B之间以矩阵的形式布置。另一方面,第二电极20是有机EL元件EL的公共电极,并 且如图2所示,第二电极20均匀地形成在透明基板10A和10B之间。 0044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与薄膜晶体管Tr、第一电极18A和有机发光层19之间的 区域对应的区域中,辅助配线18B形成在与第一电极18。
24、A相同的层中。此外,在平坦化 绝缘膜17A和电极间绝缘膜21中,具有宽的顶部和窄的底部的正锥形的开口(forward taperedaperture)被布置在形成有辅助配线18B的区域的一部分中(参考图1)。在开口的 底部和栅极绝缘膜12之间,导电接触部分15B形成在与配线层15A相同的层中,第二电极 说 明 书CN 102881713 A 4/12页 8 20和辅助配线18B在接触部分15B上彼此电连接。 0045 此外,保护膜23均匀地形成在第二电极20上,密封树脂17B均匀地形成在保护膜 23和透明基板10B之间。以这样的构造,有机EL显示器1将从有机发光层19发出的光最 终从第二电极2。
25、0侧(透明基板10B侧)即从顶部发射,所以有机EL显示器1具有所谓的顶 发射型构造。 0046 举例来说,透明基板10A和10B由诸如玻璃材料或塑料材料的绝缘材料制成。 0047 薄膜晶体管Tr是驱动元件,用于驱动每个有机EL元件EL发射光。在薄膜晶体管 Tr中,栅极电极11例如由钼(Mo)等制成。此外,硅膜13是形成薄膜晶体管Tr的沟道区域 的部分,并且例如由非晶硅膜等构成。 0048 配线层15A形成薄膜晶体管Tr的栅极电极和漏极电极,并用作为诸如信号线的配 线。配线层15A由与接触部分15B相同的材料制成,将在后面描述。更具体地,举例来说, 配线层15A例如由导电材料制成,且该导电材料抗。
26、表面氧化并使配线层15A和第二电极20 之间建立良好的连接(期望为欧姆连接)。此外,正如后面将要描述的,优选相对于第一电极 18A显示出高的蚀刻选择性的材料。更具体地,举例来说,可以列举钛(Ti)、氮化钛(TiN)、 钨(W)、铬(Cr)、金(Au)、铂(Pt)、铜(Cu)、ITO、IZO(氧化铟锌)和银(Ag),以及包括这些金 属材料中的任何一种以作为主要成分的合金等。此外,配线层15A可以由多层膜构成,该多 层膜具有由Ti制成的最上层,例如Ti/Al(铝)、Ti/Al/Ti、Ti/(AlSi合金)、Ti/(AlSiCu 合金)或者Ti/(AlCe(铈)合金)。此外,配线层15的材料适当地通。
27、过第一电极18A的材 料、蚀刻方法等来选择。 0049 钝化绝缘膜16设置为保护薄膜晶体管Tr,并且例如由绝缘材料制成,且该绝缘材 料包括从SiO 2 、SiN和SiON构成的组中选择出的至少一种。此外,平坦化绝缘膜17A设置 为平坦化层构造且然后在层构造上形成有机EL元件EL,并且例如由诸如光敏聚酰亚胺树 脂、聚苯并唑树脂(polybenzoxazole resin)、酚醛清漆树脂(novolac resin)、聚羟基苯 乙烯树脂(polyhydroxystyrene resin)或丙烯酸树脂的绝缘材料制成。 0050 有机发光层19包括依次沉积的空穴输运层、发光层和电子输运层(均未示出),。
28、并 夹持在第一电极18A和第二电极20之间。当预定电压施加在第一电极18A和第二电极20 之间时,通过注入到发光层的电子和空穴的载流子复合获得光发射。 0051 第一电极18A用作施加电压至有机发光层19的电极(阳极电极或阴极电极),还用 作反射来自有机发光层19的光以使光向上指向的反射电极。因此,第一电极18A由具有高 发射率的金属制成,例如Al、包括Al以作为主要成分的合金,诸如AlNd(钕)合金或AlCe 合金。此外,第一电极18A的材料具有其表面容易被氧化的属性(表面氧化属性)。 0052 第二电极20也是施加电压至有机发光层19的电极(阳极电极或阴极电极)。第二 电极20允许来自有机。
29、发光层19的光穿过,并然后将光向上发射,所以第二电极20是透明 或者半透明电极。因此,第二电极20例如由为透明材料的ITO或IZO或者为半透明材料的 Mg(镁)-银合金、Cu、Ag、Mg、Al等制成。 0053 如上所述,辅助配线18B形成在与薄膜晶体管Tr、第一电极18A和有机发光层19 之间的区域相对应的区域中,并设置为防止具有高电阻的可透射第二电极20中的电极电 压的面内非均匀性。因此,辅助配线18B构造为具有比第二电极20低的电阻(例如,由低电 阻率的材料制成),更具体地,辅助配线18B由与上述第一电极18A的材料相同的材料制成。 说 明 书CN 102881713 A 5/12页 9。
30、 0054 例如,如图1所示,接触部分15B设置为在第二电极20和辅助配线18B之间建立 局部的电连接,并且如上所述,接触部分15B由与配线层15A相同的材料而形成在与配线层 15A相同的层中。换句话说,期望接触部分15B由导电材料制成,且该导电材料抗表面氧化 并使接触部分15B和第二电极20之间建立良好的连接(期望为欧姆连接),更具体地,为相 对于第一电极18A显示出高的蚀刻选择性的材料。此外,使用相对于第一电极18A显示出 高蚀刻选择性的材料,是因为当通过蚀刻形成第一电极18A和辅助配线18B时要防止接触 部分15B被一起蚀刻,尽管细节将在后面描述。 0055 电极间绝缘膜21设置为将有机。
31、EL元件EL彼此隔开,并具有正锥形形状的侧表 面,具有较宽的顶部和较窄的底部。在此情形下,正锥形形状优选具有尽可能平缓的倾斜 角。此外,电极间绝缘膜21中的开口的宽度大于形成有接触部分15B的平坦化绝缘膜17A 中的开口的宽度,并且如图2所示,第二电极20具有阶梯状的形状,在这些开口部分中具有 较宽的顶部和较窄的底部。从而,正锥形形状具有尽可能平缓的倾斜角或者开口部分形成 为阶梯状的形状,以在形成第二电极20时防止断裂或电阻增加,尽管细节将在后面描述。 此外,电极间绝缘膜21例如由诸如光敏聚酰亚胺树脂的绝缘材料制成。 0056 保护膜23设置为保护第二电极20,并且例如由绝缘材料制成,且该绝缘。
32、材料包括 从SiO 2 、SiN和SiON构成的组中选择出的至少一种。此外,密封树脂17B设置为平坦化层 构造,然后用透明基板10B覆盖该层构造。 0057 这里,薄膜晶体管Tr对应于本发明中“驱动元件”的具体实例,有机发光层19对 应于本发明中“发光部分”的具体实例。此外,平坦化绝缘膜17A和电极间绝缘膜21对应 于本发明中“绝缘层”的具体实例。 0058 接着,下面将参考图3至图5描述有机EL显示器1的制造方法。图3至图5示出 了有机EL显示器1的部分制造步骤的截面视图。 0059 首先,如图3(A)所示,例如通过溅射(化学气相沉积)的方法和光刻的方法将由上 述材料制成的栅极电极11、栅极。
33、绝缘膜12、硅膜13、停止绝缘膜14和配线层15A依次堆叠 在由上述材料制成的透明基板10A上,从而在透明基板10A上形成例如矩阵形式的多个薄 膜晶体管Tr中的每一个。 0060 在此情形下,当配线层15A通过例如溅射的方法形成时,接触部分15B也以与配 线层15A相同的材料形成在与栅极绝缘膜上的图1所示薄膜晶体管Tr间的区域相对应的 区域的一部分中,也就是,与配线层15A在相同的层中。配线层15A和接触部分15B的材 料通过蚀刻金属层18的方法来适当地选择,将在后面描述;举例来说,正如后面将要描述 的,在通过使用磷酸、硝酸和醋酸的混合酸来进行湿法蚀刻的情形下,配线层15A和接触 部分15B可。
34、以由Ti/Al/Ti的多层膜构成,在此情形下的多层膜的膜厚大约例如为Ti/Al/ Ti=50nm/500nm/50nm。此外,在Ti/Al/Ti多层膜的情形下,考虑了RIE(反应离子蚀刻)的 蚀刻方法;然而,在此情形下,容易产生图形缺陷,所以不优选RIE的蚀刻方法。 0061 接着,同样如图3(A)所示,通过例如CVD的方法将由上述材料制成的钝化绝缘膜 16均匀地形成在薄膜晶体管Tr和接触部分15B上。 0062 接着,参考图3(B),通过例如旋转涂布方法或狭缝涂布方法(slit coat method) 的涂布将由上述材料制成的平坦化绝缘膜17A均匀地形成在钝化绝缘膜16上。然后,通过 例如。
35、光刻的方法将对应于每个接触部分15B的区域曝光并显影以形成开口,然后进行烘烤 说 明 书CN 102881713 A 6/12页 10 (firing)以形成具有正锥形形状的侧表面的开口,且该侧表面在图中以标号P1示出。此 时,因为光敏树脂用作了平坦化绝缘膜17A,所以要适当地选择该光敏树脂使得开口的倾斜 角变得尽可能平缓。为了使倾斜角更平缓,可以通过使用半色调掩模(halftone mask)来形 成开口,或者可以通过使用具有不同的开口部分尺寸的多个掩模来进行多次曝光工艺。此 外,正锥形形状的倾斜角可以通过膜厚或者后续步骤中形成的第二电极20的形成方法来 适当地设定。 0063 接着,如图4。
36、(A)所示,通过例如溅射的方法将具有例如大约300nm的厚度的金属 层18由第一电极18A和辅助配线18B的上述材料(在该实例中为金属材料)均匀地形成在 平坦化绝缘膜17A和接触部分15B上。 0064 接着,如图4(B)所示,通过例如光刻的方法来选择性地蚀刻金属层18,以形成具 有图1和图2所示形状的第一电极18A和辅助配线18B。此时,每个第一电极18A形成在对 应于每个薄膜晶体管Tr的位置,辅助配线18B形成在与薄膜晶体管Tr之间的区域对应的 区域中。此外,进行图案化使得辅助配线18B的一部分电连接至接触部分15B。在此情形 下,如上所述,接触部分15B由相对于金属层18而具有高的蚀刻选。
37、择性的材料制成,所以当 蚀刻金属层18时,就不会将接触部分15B和金属层18一起蚀刻。此外,此时通过使用例如 包括磷酸、硝酸和醋酸的混合酸的湿法蚀刻来进行蚀刻。 0065 接着,如图5(A)所示,通过例如旋转涂布方法或狭缝涂布方法的涂布而将由上 述材料制成的电极间绝缘膜21均匀地形成在平坦化绝缘膜17A、第一电极18A和辅助配线 18B上,并通过例如光刻的方法在电极间绝缘膜21上进行图案化,从而形成预定的形状,也 就是,将每个第一电极18A和在后续步骤中形成的每个有机发光层19与其它的第一电极 18A和其它的有机发光层19隔开。此外,此时,如图中的标号P2所示,通过例如光刻的方法 选择性地去除。
38、对应于接触部分15B的区域,以形成具有正锥形形状的侧表面的开口。相同 地,为了使倾斜角尽可能地平缓,可以通过使用半色调掩模来或者可以通过使用具有不同 的开口部分尺寸的多个掩模来进行多次曝光工艺来形成开口。此外,电极间绝缘膜21中的 开口宽度构造为大于平坦化绝缘膜17A中的开口宽度,开口部分的侧表面形成为阶梯状的 形状。 0066 接着,如图5(B)所示,通过例如真空沉积的方法将有机发光层19形成在每个第 一电极18A上。然后,通过例如真空沉积的方法将由上述材料制成并具有例如大约10nm的 厚度的第二电极20均匀地形成在有机发光层19、电极间绝缘膜21、平坦化绝缘膜17A、接触 部分15B和辅助。
39、配线18B上。 0067 最后,通过例如CVD的方法将由上述材料制成的保护膜23均匀地形成在第二电极 20上,密封树脂17B通过例如滴注(instillation)的方法均匀地形成在保护膜23上并被 上述材料制成的透明基板10B覆盖,从而就制造得到了图1和图2所示的根据本实施例的 有机EL显示器1。 0068 在有机EL显示器1中,当电压通过配线层15A和薄膜晶体管Tr施加至第一电极 18A时,有机发光层19以根据第一电极18A和第二电极20之间的电势差的亮度发射光。来 自有机发光层19的光被第一电极18A反射并穿过第二电极,从而光向上出射,也就是,到达 图2中的透明基板10B侧。然后,基于像。
40、素信号的光从布置在每个像素中的有机EL元件EL 出射,以在有机EL显示器1上显示预定的图像。 说 明 书CN 102881713 A 10 7/12页 11 0069 在此情形下,在有机EL显示器1中,第二电极20和辅助配线18B通过导电接触 部分15B而彼此电连接,其中导电接触部分15B抗表面氧化并使接触部分15B和第二电极 20之间建立出良好的连接(期望为欧姆连接),所以即使由与第一电极18A相同的材料制成 的辅助配线18B的表面被氧化,也可以防止第二电极20和辅助配线18B之间的连接电阻增 加。 0070 另一方面,举例来说,在图6所示的传统有机EL显示器101(对比实例1)中,辅助 配。
41、线118B由与第一电极118A相同的材料而形成在与第一电极118A相同的层中并直接连 接至第二电极120,所以当辅助配线118B的表面被氧化时,第二电极120和辅助配线118B 之间的连接电阻增加。 0071 因此,例如,如图7所示,在标号G101所示的对比实例1中,在薄膜晶体管Tr的实 际使用区域(具有大约1A到10A的漏电流Id的区域)中,由于上述连接电阻的增加,产 生了大约1V的电压降;然而另一方面,在标号G1所示的实施例中,在相同的实际使用区域 中,仅仅产生了大约10V到100V的电压降,结果相对于对比实例1,整个有机EL显示器 的功率消耗大大地降低了。 0072 此外,例如,如图8所。
42、示,在另一个传统的有机EL显示器201(对比实例2)中,辅 助配线218B由与配线层15A相同的材料而形成在与配线层15A相同的层中,所以防止了上 述连接电阻增加的问题;然而,由于薄膜晶体管Tr或者配线层15A引起的布局限制,将难以 形成辅助配线218B。此外,即使辅助配线218B可以形成,配线之间的距离也非常短,所以容 易产生通过辅助配线218B的配线间短路,显示器的产量下降。 0073 另一方面,在根据本实施例的有机EL显示器1中,辅助配线18B形成在与第一电 极18A相同的层中,并且位于与第一电极18A之间的区域对应的区域中的辅助配线18B的 仅仅一部分连接至与配线层15A在相同的层中的。
43、接触部分15B,所以当接触部分15B形成 时,薄膜晶体管Tr或配线层15A将不可能引起布局限制。 0074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电极20和辅助配线18B通过导电接触部分15B而 彼此电连接,并且仅仅一部分辅助配线18B连接至接触部分15B,所以即使辅助配线18B的 表面被氧化,也可以防止连接电阻的增加,并且在形成接触部分15B时也不会引起布局限 制。因此,在保持布局的自由度和低的功率消耗的同时,可以提高有机EL显示器的显示质 量。 0075 此外,形成接触部分15B时不引起布局限制,所以不会产生由不合理布局导致的 接触部分15B和配线层15A之间的短路,相对于传统的有机EL显示器,可以。
44、提高制造产率。 0076 此外,接触部分15B由与配线层15A相同的材料而形成在与配线层15A相同的层 中,所以接触部分15B的形成并没有增加制造步骤,可以保持制造成本。换句话说,配线层 15A和接触部分15B可以在相同的步骤中形成,所以相对于后面将要描述的第二实施例,制 造步骤可以简化。 0077 此外,接触部分15B由相对于第一电极18A具有高的蚀刻选择性的材料形成,所以 当金属层18被蚀刻以形成第一电极18A和辅助配线18B时,接触部分15B不会和金属层18 一起被蚀刻。因此,上述接触部分15B可以可靠地形成。 0078 此外,平坦化绝缘膜17A和电极间绝缘膜21中的开口的侧表面都具有正。
45、锥形的形 状,该形状具有宽的顶部和窄的底部,并且电极间绝缘膜21中的开口宽度大于平坦化绝缘 说 明 书CN 102881713 A 11 8/12页 12 膜17A中的开口宽度,所以可以防止开口侧表面部分中第二电极20的断裂或电阻增加,并 可以防止由此导致的制造产率下降。 0079 第二实施例 0080 接着,下面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发光显示器。此外,相同的部件由与第 一实施例相同的标号表示,并将不再描述。 0081 图9示出了根据本实施例的发光显示器(有机EL显示器2)的截面构造。在有机 EL显示器2中,接触部分22A形成在与第一电极18A和辅助配线18C相同的层中,而不是与 配线层。
46、15A相同的层。然而,接触部分22A由与第一电极18A和辅助配线18C的材料不同 的材料制成。更具体地,作为接触部分22A,使用了在蚀刻第一电极18A和辅助配线18C时 选择性增加的材料。然后,正如第一实施例的情形,第二电极20和辅助配线18C通过接触 部分22A而彼此连接。此外,其它部件的构造与第一实施例描述的有机EL显示器1中的构 造相同。 0082 接着,下面将参考图10到图13描述有机EL显示器2的制造方法。图10到图13 示出了有机EL显示器2的部分制造步骤的截面图。 0083 首先,如图10(A)所示,正如第一实施例的情形,薄膜晶体管Tr形成在透明基板 10A上,钝化绝缘膜16均匀。
47、地形成在薄膜晶体管Tr上。然而,不同于第一实施例,接触部分 22A没有形成在与配线层15A相同的层中。 0084 接着,如图10(B)所示,正如第一实施例的情形,平坦化绝缘膜17A均匀地形成在 钝化绝缘膜16上。 0085 接着,如图11(A)所示,通过例如溅射的方法将用于形成接触部分22A的金属层 22以例如大约50nm的厚度均匀地形成。然后,如图11(B)所示,金属层22通过例如光刻 的方法被选择性地蚀刻,以在与薄膜晶体管Tr间的区域对应的区域的一部分中形成接触 部分22A,如第一实施例的情形。 0086 接着,如图12(A)所示,用于形成第一电极18A和辅助配线18C的金属层18被均 匀。
48、地形成在接触部分22A和平坦化绝缘膜17A上,如第一实施例的情形。然后,如图12(B) 所示,金属层18通过例如光刻的方法被选择性地蚀刻,以形成对应于形成每个晶体管Tr的 区域的各第一电极18A,并形成辅助配线18C以部分地电连接至在与薄膜晶体管Tr间的区 域对应的区域中的接触部分22A。此外,同样在蚀刻金属层18时,如第一实施例的情形,接 触部分22A由相对于金属层18具有高的蚀刻选择性的材料制成,所以接触部分22A不会与 金属层18一起被蚀刻。 0087 接着,如图13(A)所示,如第一实施例的情形,电极间绝缘膜21以预定的形状形 成在平坦化绝缘膜17A、第一电极18A、辅助配线18C和接。
49、触部分22A上,也就是,形成电极 间绝缘膜21使得每个第一电极18A和后续步骤中形成的每个有机发光层19与其它的第一 电极18A和其它的有机发光层19隔开。此外,此时,如图中的标号P3所示,通过例如光刻 的方法将对应于接触部分22A的区域选择性地移除以形成具有正锥形形状侧表面的开口。 然后,如第一实施例的情形,通过使用半色调掩模或者通过使用具有不同的开口部分尺寸 的多个掩模进行多次曝光工艺形成开口,以使开口的倾斜角变得尽可能平缓。 0088 接着,如图13(B)所示,如第一实施例的情形,在每个有机发光层19形成在各第 一电极18A上之后,第二电极20均匀地形成在有机发光层19、电极间绝缘膜21、平坦化绝 说 明 书CN 102881713 A 12 9/12页 13 缘膜17A和接触部分22A上,如第一实施例的情形。此时,如第一实施例的情形,考虑电极 间绝缘膜21中开口的正锥形形状的倾斜角来调节第二电极20的厚度,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