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适应秩选择方法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系统,尤其涉及一种自适应秩选择方法。
背景技术
秩,在通信系统中一般用于描述系统传输的数据流数。在LTE系统中,
目前R9版本协议支持8种传输模式,即传输模式1(TM1,Transmission Mode
1)至传输模式8(TM8)。其中,TM5属于多用户,暂不考虑;TM1、TM2、
TM6、TM7只支持单流数据传输,TM3、TM4、TM8既支持单流数据传输,
又支持双流数据传输。TM3可以支持双流的循环延迟分集(CDD,Cyclic Delay
Diversity)传输,也可以支持单流的空频分组编码(SFBC,space-frequency
block codes)传输;TM4属于闭环空间复用模式,可以支持单流和双流传输。
TM8同样既可以支持单流也支持双流传输,对于时分双工(TDD)LTE系
统来说,秩指示(RI,Rank Information)上报是可配的,不是必须的。
对于TM3来说,SFBC模式采用发送分集的方式可以提高信号接收性能,
尤其在低信噪比时,相对于用于大时延系统的CDD模式,SFBC模式的系统
性能更好。对于TM4来说,TM4双流传输在较差的信道环境下(如存在流
间干扰等情况),由于每个流的功率减小,同时预编码也无法做到完全的正
交性,所以其性能可能不如单流传输的性能好;但在好的信道环境下,由于
传输数据流数的增加,可以比单流传输达到更高的系统容量。由于信道环境
是变化的,那么如何根据当前的信道环境,确定一个合理的传输流数也成为
LTE系统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自适应秩选择方法用来研究如何根据当前的信道状态确定合理的传输
秩,即数据流数;同时,考虑与之相关的参数(调制编码方式(MCS)等)
调整,来保证系统整体吞吐量最大化及系统稳定性。目前LTE系统中,一般
自适应秩选择方法用于TM3、TM4中。用于TM3来进行发送SFBC和CDD
模式的切换,用于TM4时进行空分复用单双流的切换。
现有的自适应秩选择方法主要是基于容量最大化的自适应秩选择方法,
基本做法是:通过判断当前信道条件下的信道状态,得到秩为1或2传输的
信道容量;比较所述信道容量的大小,根据比较结果决定下次传输使用的秩。
该方法尽可能的体现了容量最大化准则。然而根据协议,基于物理上行控制
信道(PUCCH)的RI的反馈上报是周期性的,单纯考虑单一帧的信道信息,
无法体现一段时间(如一个周期内)的信道状态,进行秩选择也就无法达到
合理的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适应秩选择方法,可以精确选择合适的秩。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自适应秩选择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获得当前帧的瞬时秩信息;
B、判断当前帧的瞬时秩信息与当前帧实际的秩信息是否相同,若是,保
持秩变化累加器的计数值不变,否则,将秩变化累加器的计数值累加1;
C、判断是否已累积一个反馈周期的瞬时秩信息,若是,执行步骤D,
否则返回步骤A;
D、计算秩变化累加器的计数值与反馈周期的帧数的比值,判断该比值是
否大于预先设定的第一门限值,若是,在下一个传输周期中将秩信息更新,
否则在下一个传输周期中秩信息保持不变。
较佳地,所述第一门限值为60%。
较佳地,所述步骤A进一步包括:
A1、估计当前信道的信噪比,根据信噪比分别计算当前信道的秩为1仙
农容量以及当前信道的秩为2仙农容量;
A2、计算当前信道的秩为2仙农容量与当前信道的秩为1仙农容量的差
值相对于当前信道的秩为1仙农容量的百分比;
A3、判断所述百分比值是否大于预先设定的第二门限值,若是,判定瞬
时秩信息为2,否则判定瞬时秩信息为1。
较佳地,所述第二门限值为20%。
较佳地,步骤B所述判断结果为是,执行如下步骤:
判断是否秩为2且双流可传输数据小于alpha倍单流可传输数据,若是,
将秩变化累加器的计数值累加1,否则,保持秩变化累加器的计数值不变。
较佳地,所述alpha取值为1.05。
较佳地,步骤D所述将秩信息更新为秩由1变为2,秩信息更新之后进
一步包括:
两个流中较好数据流的CQI等级下调3,设为CQI1,AMC外环调整因
子定为原来的m倍;
在较好数据流CQI等级基础上,根据公式CQI2≈CQI1-ΔSNR/2调整另一个
流的CQI等级CQI2,ΔSNR为这两个流的信噪比的差值。
较佳地,所述m取值为1。
较佳地,步骤D所述将秩信息更新为秩由2变为1,秩信息更新之后进
一步包括:
单流CQI等级在双流传输时最大CQI等级基础上上调2,同时AMC外
环调整因子定为原来的n倍。
较佳地,所述n取值为1.2。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该方案充分考虑秩反馈周期性特点,增加秩
信息变化累加器,通过限定累加器触发条件并统计一个周期内秩信息变化,
最后基于统计权重的判断准则,确定下个周期的反馈秩信息。其技术效果为
在进行下一周期秩反馈的过程中,考虑了本周期内所有下行子帧的信道状态,
并通过一定的准则确定下次传输秩信息是否改变,秩选择算法精度高,更能
体现一个反馈周期内信道状态。
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给出的方案中,在计算当前瞬时秩信息的过程中,
引入干扰影响因子,将多流传输可能存在的流间干扰包含在多流传输仙农容
量统计中,通过增加瞬时秩信息判决门限,进行瞬时秩信息判断。其技术效
果为考虑了双流传输可能存在的干扰等因素的影响,避免每子帧确定的初始
秩信息不准,跳动频繁。
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方案还根据反馈秩信息相对上个周期传输秩信息变
化,动态调整下个传输周期每个数据流的初始状态:调制方式,编码速率,
外环调节因子等,使其尽可能逼近当前秩信息特性。其技术效果为:同时考
虑了自适应秩选择算法涉及的其它参数调整,比如秩由1变为2时,新增数
据流的初始状态如何确定,且原始数据流由于增加了一个数据流,每个数据
流功率减半并且会相互干扰,其之前的状态信息也应该做相应的调整。同理,
当秩由2变为1时,由于减少了一个数据流,那么剩余数据流将功率增加并
且不再受到其干扰,接下来的传输状态也应该及时的调整,避免通过AMC
选择进行慢调节,一方面可以缩短数据流传输稳定时间,另一方面,也能相
应的提高系统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及其吞吐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自适应秩选择方法的基本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获得瞬时秩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仅应用改进一的方案与现有技术的仿真实验的结果对比示意图;
图4为仅应用改进二的方案与现有技术的仿真实验的结果对比示意图;
图5为仅应用改进三的方案与现有技术的仿真实验的结果对比示意图;
图6为应用改进一、改进二与改进三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的仿真实验
的结果对比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出的自适应秩选择方法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改进主要包括三个方
面:
改进一、在计算当前瞬时秩信息的过程中引入干扰影响因子,将多流传
输可能存在的流间干扰包含在多流传输仙农容量统计中,通过增加瞬时秩信
息判决门限,进行瞬时秩信息判断。
改进二、将单纯考虑单一帧的的秩信息改为统计一个周期内秩信息变化,
基于统计结果确定下个周期的反馈秩信息。
改进三、根据反馈秩信息相对上个周期传输秩信息变化,动态调整下个
传输周期每个数据流的初始状态:调制方式,编码速率,外环调节因子等,
使其尽可能逼近当前秩信息特性。
为使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特点及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
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自适应秩选择方法的基本流程如图1所示,包括如
下步骤:
步骤101:获得当前帧的瞬时秩信息。
瞬时秩是指根据信道容量最大化原则,通过判断当前帧的秩的各个可能
取值对应的信道容量推算出来的。获得瞬时秩的具体方法有很多,图2示出
了其中一种方式,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01:终端根据信道估计,获得当前等效信道状态信息。
以下举例说明如何进行信噪比(SNR)的估计。
SNR = ϵ s MN 0 H H H ]]>εs为信号功率,M为信道的秩
其中H=U∑VH,∑=diag(λ1,λ2...λn)是对角矩阵
所以当秩为1时,可得: SNR 1 = ϵ s λ 1 2 N 0 ]]>
当秩为2时,分别得到这两个流的信噪比: SNR 1 = ϵ s λ 1 2 2 N 0 ]]> SNR 2 = ϵ s λ 2 2 2 N 0 ]]>
步骤202:根据所述等效信道状态信息,分别计算当前信道的秩为1以
及秩为2的仙农容量。
仙农容量公式为:
C=B*log2(1+SNR)
其中,C为信道的仙农容量,B为信道带宽。
通过仙农容量公式可以分别计算秩为1和2时的系统容量C1和C2。
步骤203:引入干扰影响因子,判断当前合适的瞬时秩信息。
由于双流传输存在一定的流间干扰,所以进行相关秩选择时,引入干扰
影响因子作为瞬时秩信息的一个判决门限,如果得到的双流容量小于、等于
或略大于单流容量,那么判决当前帧的秩信息仍为1;当双流容量与单流容
量的差值相对于单流仙农容量的百分比(即(双流容量-单流容量)/单流容
量×100%)大于门限值A时,才判定瞬时秩信息为2,否则判定瞬时秩信息
为1。本发明实施例中,该门限值A设为20%。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根据
实际情况将该门限值A设置为其他值。
考虑到双流传输两个码字无法做到完全正交性以及接收端算法的不完
善,根据上述准则,只有(C2-C1)/C1>20%,才判断当前帧的瞬时秩信息
为2,否则瞬时秩信息为1。
步骤102:判断当前帧的瞬时秩信息与当前帧实际的秩信息是否相同,
若是,执行步骤103;否则转至步骤104。
步骤103:判断是否秩为2且双流可传输数据小于alpha倍单流可传输数
据,若是,则执行步骤104,否则执行步骤105。
其中,双流可传输数据通过当前CQI等级对应的调制方式和码率确定,
例如CQI8对应16QAM(每个符号4bit),0.4785码率,即每个流一个符号
有效传输数据为4*0.4785=1.914;双流可传输数据为2*1.914=3.828。同理,
单流可传输比特根据双流最好一流的CQI等级和CQI调整门限threshold2确
定(单流CQI=max(CQI1,CQI2)+threshold2),本实施例中,alpha和threshold2
分别取值为1.05及3。
步骤104:将秩变化累加器的计数值累加1。所述秩变化累加器为一个初
值为0的计数器,其计数值表明有多少个帧的秩需要进行调整。
根据以上步骤可以看出,有两种情况下需要累加秩变化累加器的计数值:
第一种情况是当前帧的瞬时秩信息与当前帧实际的秩信息不同;第二种情况
是当前帧的瞬时秩信息与当前帧实际的秩信息相同且秩为2,但双流可传输
数据不大于alpha倍单流可传输数据。
步骤105:判断是否已累积一个反馈周期的瞬时秩信息,若是,执行步
骤106,否则,返回步骤101。
步骤106:统计一个反馈周期内秩信息变化数与秩信息统计数的比值,
判断该比值是否大于预先设定的门限值C,若是,执行步骤107下一个传输
周期中将秩信息更新,即原来秩为1则变为2,原来秩为2则变为1;否则,
执行步骤108,在下一个传输周期中秩保持不变。较佳地,所述门限值C取
为60%。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门限值C设置为其他值。所
述传输周期可以等于反馈周期,也可以大于反馈周期。
所述秩信息变化数即为当前的秩变化累加器的计数值;秩信息统计数即
为一个累积周期中的秩信息的数目,等于一个累积周期中的有效下行子帧数
目。步骤206执行完毕后,将秩变化累加器的计数值归零。
秩的改变对其它通信指标也存在一定的影响,比如调制方式,编码速率,
以及相关的自适应调制编码方法等。以单流向双流切换为例,单流传输由于
该流使用全部的功率资源,无流间干扰,其支持的调制方式,编码速率也较
高;然而双流传输时,两个流分享功率资源,所以进行数据传输实际支持的
调制编码方式有所下降。现有技术中未考虑到自适应秩选择方法的改变对其
他通信指标的影响。例如,切换到双流时两个流都使用单流传输时较高的调
制编码方式,虽然通过后续自适应调制编码(AMC)选择方法最终可以收敛
于一个相对稳定值,但每次秩更改后的初始传输,会受到信道质量指示(CQI)
不准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一个传输周期内性能下降,尤其在信道复杂,秩切换
频繁的情况下,该影响尤甚。
基于上述因素,本发明实施例方案在步骤107之后,还可以进一步包括
如下步骤:
步骤109:根据秩信息变化情况,调整下个传输周期的其它初始状态信
息,如MCS等。
步骤109的目的是根据最新反馈秩信息,动态调整其它相关参数使其尽
可能逼近当前秩特征,保证系统尽快稳定,提高系统性能。
当数据流数发生变化,如从1变为2,或由2变为1,原来使用的调制编
码方式不再适用于新的传输条件,确定合理的调制编码方式不仅可以尽可能
的提高系统性能,同时能够增强系统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对于节约系统开销
也有很大帮助,尤其在信道条件复杂,秩信息变化频繁的情况下,该优势应
该体现的会更明显。
通过对基于MI-ESM的自适应调制编码算法分析,每个CQI等级间变化
对应的相关SNR的变化约为2dB,单流变为双流时,每个流功率认为减半,
那么会有约3dB左右的功率损失;同时对固定秩为1和2时MCS变化的统
计变化情况分析,进行双流传输时,综合考虑干扰等的影响,对每个数据流
初始传输状态进行调节。具体如下:
如果秩由1变为2,进行如下调整:
步骤一:两个流中较好数据流的CQI等级下调3,设为CQI1,自适应调
制与编码(AMC,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外环调整因子定为原来
的m倍,来避免CQI等级下调不当对系统吞吐量的影响。
步骤二:根据两个流的差异(通过两个流的SNR的差值ΔSNR反映),在
较好数据流CQI等级基础上,按照CQI等级变化进行相应CQI2调整;即
CQI2≈CQI1-ΔSNR/2。
如果秩由2变为1,进行如下调整:
单流CQI等级在双流传输时最大CQI等级基础上上调2(相当于考虑了
约4dB的SNR变化),同时AMC外环调整因子定为原来的n倍,来避免CQI
等级上调不当对系统吞吐量的影响。
注意,CQI经过调整后,最低为1,最高位15。
目前实施例的仿真中,取m=1;n=1.2。
本方案各门限各参数是基于目前的仿真条件和算法给出的经验值,如果
算法或其它条件发生改变,相关的门限值也应该做相应的调整。
可以看出,本发明技术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改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这三个方面分别可以达到如下有益效果:
1、在利用仙农容量计算当前瞬时秩信息的过程中,引入干扰影响因子,
将多流传输可能存在的流间干扰包含在多流传输仙农容量统计中,通过增加
瞬时秩信息判决门限,进行瞬时秩信息判断。其技术效果为考虑了双流传输
可能存在的干扰等因素的影响,避免每子帧确定的初始秩信息不准,跳动频
繁;
2、充分考虑秩反馈周期性特点,增加秩信息变化累加器,通过限定累加
器触发条件并统计一个周期内秩信息变化,最后基于统计权重的判断准则,
确定下个周期的反馈秩信息。其技术效果为在进行下一周期秩反馈的过程中,
考虑了本周期内所有下行子帧的信道状态,并通过一定的准则确定下次传输
秩信息是否改变,秩选择算法精度高,更能体现一个反馈周期内信道状态;
3、根据反馈秩信息相对上个周期传输秩信息变化,动态调整下个传输周
期每个数据流的初始状态:调制方式,编码速率,外环调节因子等,使其尽
可能逼近当前秩信息特性。其技术效果为:同时考虑了自适应秩选择算法涉
及的其它参数调整,比如秩由1变为2时,新增数据流的初始状态如何确定
(调制方式,编码速率,进行MCS选择的外环调节因子等),且原始数据
流由于增加了一个数据流,必然会对其产生干扰,其之前的状态信息也应该
做相应的调整。同理,当秩由2变为1时,由于减少了一个数据流,那么剩
余数据流将不再受到其干扰,接下来的传输状态也应该及时的调整,避免通
过AMC选择进行慢调节,一方面可以缩短数据流传输稳定时间,另一方面,
也能相应的提高系统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及其吞吐量。
以下通过仿真实验的结果证明上述有益效果。基本仿真参数和信道参数
分别如表1和表2所示:
参数名称
取值
|
DL_Nt
8
DL_Nr
2
载波频率
2.6GHz
系统带宽
20MHz
CP类型
正常CP
UL/DL配置(UL_DL_Config)
1
特殊子帧配置
7
CFI
3
用户占用资源块数
8RB
ChanEstiType_Cell
(MMSE)
ChanEstiType_UE
(LS)
ChanMeasureType
(non-ideal)
SRS信道估计
LSPP
均衡算法
MMSE
编码方式
Turbo
UE移动速度
3km/h
表1
参数名称
取值
ChanModel
SCME
DisOfMsAntennas
0.65λ
DisOfBsAntennas
0.65λ
ChannelScenario
UMa
ScmOptions
′polarized′
FixedAnglesUsed
′yes′
FixedPdpUsed
′yes′
BsUrbanMacroAS
′eight′
ChannelContinuity
0
LowerSampling
1
表2
在信道基本保持稳定,变化非常缓慢的环境,由于RI信息长期处于一
个稳定状态,采用本发明方案对系统性能提升效果不是很明显。但在信道变
化较快的场景下,由于RI变换较为频繁,该算法涉及到干扰因子、周期状态
统计以及MCS相关调整模块的影响会体现的较为明显。下面以此为例给出
几个仿真结果(method0表示现有技术,methodl表示本发明实施例),其中
图3-5分别给出了单独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中一个方面的改进方案相对现
有技术的增益,图6给出了这三个方面同时应用后相对现有技术的增益。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
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
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