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干涉装置、原子振荡器以及磁传感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量子干涉装置、原子振荡器以及磁传感器.pdf(3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882521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1.16 C N 1 0 2 8 8 2 5 2 1 A *CN102882521A* (21)申请号 201210403436.6 (22)申请日 2010.02.05 2009-025652 2009.02.06 JP 2009-153402 2009.06.29 JP 2009-201329 2009.09.01 JP 201010113602.X 2010.02.05 H03L 7/26(2006.01) (71)申请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地址日本东京都 (72)发明人青山拓 珎道幸治 (74)专利代理机。
2、构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11127 代理人黄纶伟 (54) 发明名称 量子干涉装置、原子振荡器以及磁传感器 (57) 摘要 本发明提供量子干涉装置、原子振荡器以及 磁传感器。所述量子干涉装置,其产生电磁诱导透 明现象,该量子干涉装置具有:封入有气态的碱 金属原子的气室,所述碱金属原子具有2个基态 能级和至少1个激发能级,所述2个基态能级具 有能量差;共振光对产生单元,其产生多对共振 光对,并使所述多对共振光对入射到所述气室,其 中,各个所述共振光对具有保持与所述能量差相 应的频率差的2种频率,各个所述共振光对的中 心频率彼此不同;光检测单元,其检测通过所述 气室的所述多对共振光对;以。
3、及控制单元,其根 据所述光检测单元的输出信号进行控制,使得所 述2种频率的频率差保持与所述能量差相应的频 率差。 (30)优先权数据 (62)分案原申请数据 (51)Int.Cl.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14页 附图15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14 页 附图 15 页 1/1页 2 1.一种量子干涉装置,其产生电磁诱导透明现象, 该量子干涉装置具有: 封入有气态的碱金属原子的气室,所述碱金属原子具有2个基态能级和至少1个激发 能级,所述2个基态能级具有能量差; 共振光对产生单元,其产生多对共振光对,并使所述多对共振光对入射到所。
4、述气室,其 中,各个所述共振光对具有保持与所述能量差相应的频率差的2种频率,各个所述共振光 对的中心频率彼此不同; 光检测单元,其检测通过所述气室的所述多对共振光对;以及 控制单元,其根据所述光检测单元的输出信号进行控制,使得所述2种频率的频率差 保持与所述能量差相应的频率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量子干涉装置,其中, 所述共振光对产生单元产生D1线的共振光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量子干涉装置,其中, 在所述共振光对产生单元与所述气室之间的所述多对共振光对经过的光路上设有波 长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量子干涉装置,其中, 所述共振光对产生单元具有: 光源;以及 用于对所述光源进。
5、行调制的驱动电路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量子干涉装置,其中, 所述共振光对产生单元具有: 光源;以及 对从所述光源射出的光进行调制的电子光学调制元件。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882521 A 1/14页 3 量子干涉装置、 原子振荡器以及磁传感器 0001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0年2月5日,申请号为201010113602.x,发明名称为“量 子干涉装置、原子振荡器以及磁传感器”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0002 本发明涉及量子干涉装置、原子振荡器以及磁传感器,更详细地讲,涉及用于高效 地产生EIT现象的技术。 背景技术 0003 电磁诱导透明方式(有时也称为EIT。
6、方式、CPT方式)的原子振荡器是利用了如下 这样的现象的振荡器,即:当同时向碱金属原子照射波长不同的2种共振光时,2种共振光 的吸收停止(EIT现象)。图24(a)表示1个碱金属原子的能量状态。众所周知,当向碱金 属原子分别单独地照射具有相当于第1基态能级23与激发能级21之间的能量差的波长的 第1共振光、或具有相当于第2基态能级24与激发能级21之间的能量差的波长的第2共 振光时,将引起光吸收。但是,当向该碱金属原子同时照射第1共振光和第2共振光、且同 时照射的第1共振光和第2共振光之间的频率差与第1基态能级23和第2基态能级24之 间的能量差(E12)准确地一致时,图24(a)的系统处于2。
7、个基态能级的重合状态,即量 子干涉状态,向激发能级21跃变的激发停止,产生透明(EIT)现象。利用该现象来检测第1 共振光与第2共振光之间的波长差偏离E12时的光吸收动作的急剧变化,并将其作为信 号进行控制,由此,能够制造出高精度的振荡器。另外,E12随外部磁场的强度或变动而 敏感地变化,因此,能够利用EIT现象来制造高灵敏度的磁传感器。 0004 另外,为了提高EIT现象下的光输出信号的信噪比(S/N),只要增加与共振光相互 作用的碱金属的原子数量即可。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以改善原子振荡器的输出信号的S/ N为目的,公开了以下等方法:增大封入有气态碱金属原子的气室(cell)的厚度,或增大。
8、入 射到气室的激光的光束直径。无论哪一种方法,为了增大碱金属原子与共振光接触的区域, 如图24(b)或图24(c)所示,均增大了气室的厚度或高度。关于这里所使用的激光,只使 用了1对满足EIT现象的产生条件(発見条件)的2种波长的激光。 0005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1)公开了关于提高EIT(CPT)方式的原子振荡器的灵敏 度的技术。即,特征在于将D1线用作光源。与以往的D2线的情况相比,理论上可提高EIT (CPT)信号强度。由此,灵敏度/频率稳定度得到提高。(2)并且,使用4光波光源,利用双 重型跃迁使能量分裂为2个而成的1/2激发能级(超精细结构)同时相互作用,由此, 进一步改善信号。
9、强度,但这里公开的技术涉及4光波混合,不属于本发明涉及的技术领域 的范围。 0006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96410号公报 0007 专利文献2:USP6359916 0008 关注气室内的构成气态碱金属原子团的各个原子,可知具有与各自的运动状态对 应的一定的速度分布。如果入射到该原子团的激光的波长只有2种(一对),则在原子运动 说 明 书CN 102882521 A 2/14页 4 的多普勒效应(多普勒频移)的影响下,实际上可相互作用的原子只是气室内的多个原子中 的、在激光入射方向上具有特定的速度分量值的极少部分的原子,有助于产生EIT的原子 的比例极低。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现有技术存。
10、在下述课题,即:由于原子振荡器是在这种 EIT产生效率低的状态下构成的,因此为了得到信噪比(S/N)较大的期望的吸收光谱,必须 增大气室的厚度或高度中的一个,难以在维持信噪比的同时实现小型化。即,气室内的每单 位体积内有助于EIT现象的原子数量保持不变。另外,专利文献2-(1)所公开的技术也存 在相同的课题。 0009 即,专利文献1、2-(1)均只使用了2种光波。气室内的碱原子具有速度分布,存 在与此相伴的能量的多普勒扩展。因此,在只有2种光波的型跃迁中,只与极少部分的 原子相互作用,因此,每单位体积的EIT产生收获率极差。因此,存在EIT信号强度弱的问 题。 0010 实际的碱原子的激发能。
11、级具有超精细结构,分裂成图20所示的具有彼此不同的 能量的能级。因此,不能用图24(a)所示的简单的型3能态系统来说明以碱原子为对 象的EIT现象,因此,实际上,为了高效地产生EIT,需要考虑这样的多能级。但存在这样的 问题,即:至今为止,考虑了多能级的存在与伴随于上述原子速度分布的能量多普勒扩展之 间的关系的研究尚不充分。 0011 尤其,从应用了EIT现象的量子干涉器件的驱动条件的优化等角度看,像本发明 这样,在使用多对共振光对的情况下考虑激发能级的能量状态来决定光源(激光)的中心频 率或决定激光的调制条件是很重要的。 发明内容 0012 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通。
12、过生成波长不同的多对 共振光对,来使气室内的更多的气态碱金属原子高效地产生EIT现象的量子干涉装置,并 且通过利用该量子干涉装置而提供小型的原子振荡器、磁传感器或量子干涉传感器。 0013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的至少一部分而完成的,可作为以下的方式或应用例 来实现。 0014 应用例1量子干涉装置至少具有:气态的碱金属原子;以及光源,其用于产生不 同频率的共振光对,该共振光对保持与该碱金属原子的2个基态之间的能量差相应的频率 差,使所述碱金属原子与所述共振光对相互作用,产生电磁诱导透明现象(EIT),其特征在 于,所述共振光对的数量为多对,各个共振光对的中心频率彼此不同。 0015 本发明。
13、的量子干涉装置的特征在于,激发激光对的数量为2对以上的多对,且各 个激光对的中心频率彼此不同。由此,能够在每单位体积内,使更多的气态碱金属原子产生 EIT现象。 0016 应用例2特征在于,与所述碱金属原子相互作用的共振光对为线偏振光。 0017 对于从光源射出的共振光对,在与光的传播方向垂直的面内电矢量的末端描绘出 直线的情况下,该光被称为线偏振光。因此,如果不对从光源射出的共振光对实施偏振,则 其为线偏振光。另外,可将光的偏振状态考虑成垂直的2个线偏振光的重合。由此,由于来 自光源的共振光原本就是线偏振光,因此不需要进行偏振的手段,从而能够简化光源结构。 0018 应用例3特征在于,与所述。
14、碱金属原子相互作用的所述共振光对为圆偏振光。 说 明 书CN 102882521 A 3/14页 5 0019 对于从光源射出的共振光对,在与光的传播方向垂直的面内电矢量的末端描绘出 圆的情况下,该光被称为圆偏振光。经实验确认,当把共振光对转换成圆偏振光时,波长0 的光透射强度增大到通常的6倍左右。由此,能够提高EIT现象下的光输出信号的S/N。 0020 应用例4特征在于,与所述碱金属原子相互作用的所述共振光对为楕圆偏振 光。 0021 对于从光源射出的共振光对,在与光的传播方向垂直的面内电矢量的末端描绘出 楕圆的情况下,该光被称为楕圆偏振光。且可知,存在这样的椭圆偏振光,即:当在共振光对 。
15、的光路上,以与光路垂直的方式设置了波长板并旋转其表面时,该椭圆偏振光的偏振状态 发生变化且是在垂直偏振光与圆偏振光之间连续地变化。因此,即使是楕圆偏振光,也能够 提高EIT现象下的光输出信号的S/N。 0022 应用例5特征在于,在所述光源与封入了所述碱金属原子的气室之间的光路上 设有波长板。 0023 波长板是指使垂直的偏振光分量之间产生相位差的多折射元件。将产生相位差 (180)的波长板称为/2板或半波长板,其用于改变线偏振光的偏振方向。将产生相位 差/2(90)的波长板称为/4板或四分之一波长板,其用于将线偏振光转换成圆偏振 光(楕圆偏振光),或相反地将圆偏振光(楕圆偏振光)转换成线偏振。
16、光。在发明中,由于需要 将线偏振光转换成圆偏振光或楕圆偏振光,因此需要使用/4板,利用波长板40将从光源 射出的线偏振光的共振光对转换成圆偏振光或楕圆偏振光,入射到气室。由此,只需简单的 结构即可提高EIT现象下的光输出信号的S/N。 0024 应用例6特征在于,所述多对共振光对满足电磁诱导透明现象的产生条件,各 个共振光对的光强度处于EIT信号强度线性增大的区域中的最大值P0附近。 0025 采用这样的多对共振光对的光强度分布,能够提高光利用效率。 0026 应用例7特征在于,所述多对共振光对的强度分布相对于各个对的中心频率呈 高斯分布,且与最大的光强度对应的共振光对满足与该光方向的速度分量。
17、为0附近的所述 碱金属的原子团对应的电磁诱导透明现象的产生条件,其强度是线性区域中的最大值P0。 0027 由于碱金属原子的速度分布为高斯分布,因此只要预先将共振光对的光强度分布 设定成高斯分布,即可利用简单的光驱动电路来实现高的光利用效率。 0028 应用例8特征在于,通过振幅调制与频率调制或相位调制的合成来生成所述多 对共振光对。 0029 这种调制方式能够以较高的自由度来控制共振光对的光强度分布。 0030 应用例9特征在于,通过具有正弦波、三角波、锯齿波、矩形波中的任意一个波 形的信号的调制,来生成所述多对共振光对。 0031 这种调制方式能够利用简单的光驱动电路以较高的自由度来控制共。
18、振光对的光 强度分布。 0032 应用例10特征在于,具有用于对所述光源进行调制的驱动电路部,该驱动电路 部与其它结构部件分离,在制造过程中或在产品化后的状态下,能够任意地控制、设定所述 驱动电路部的常数。 0033 关于利用了EIT现象的“量子干涉器件”,可想到各种应用产品,例如高精度振荡 器、钟表等高精度测量装置、以及以磁传感器、花粉或烟雾等微粒子检测传感器为代表的量 说 明 书CN 102882521 A 4/14页 6 子干涉传感器等,通过采用这种结构,能够获得与目的相符的最佳EIT信号曲线。 0034 应用例11特征在于,当设所述碱金属原子的核自旋量子数为、所述碱金属原 子的P1/2。
19、的激发能级或P3/2的激发能级中的超精细结构的量子数为F、考虑了FI 1/2以及F1/2的多普勒扩展的两个能量的范围彼此重合的区域内的最小能量为 E1、最大能量为E2时,引起所述电磁诱导透明(EIT)现象的多对共振光对中的任意一对的 激发目标能量(励起先)Eend满足E1EendE2。 0035 对于与满足该条件的Eend对应的共振光对,能够使具有彼此相反方向的速度分 量的原子同时产生EIT,因此不容易发生功率展宽(power broadening:光功率越强EIT信 号的线宽越大的现象),因此,增大了Q值(EIT信号的半值宽度的倒数),由此提高了性能指 数(后面进行定义)。 0036 应用例。
20、12特征在于,设所述碱金属原子的核自旋量子数为、所述碱金属原子 的激发能级的超精细结构的量子数为F,则在考虑了FI1/2以及FI1/2的 多普勒扩展的两个能量的范围彼此不重合的状态下,当设考虑了所述多普勒扩展的所述F I1/2的能量的范围为从E11到E12(其中,E11E12)、考虑了所述多普勒扩展的所 述FI1/2的能量的范围为从E21到E22(其中,E21E22)时,引起所述电磁诱导 透明现象的多对共振光对中的任意一对的激发目标能量Eend只满足E11EendE12或 E21EendE22中的某一方的条件。 0037 当满足该条件时,能够在保持纯粹的3能级系统型跃迁的同时,实现基于多对 共。
21、振光对的EIT,因此,能够增大基于重叠效应的EIT信号的增强效果。 0038 应用例13该量子干涉装置使多对共振光对1次或多次地折返通过所述碱金属 原子,从所述碱金属原子检测所述电磁诱导透明现象,其特征在于,当设未考虑多普勒宽 度的激发能级的能量为E10、所述多对共振光对的激发目标能量为Eend 0时,所述Eend 0 满足E10Eend 0或Eend 0E10。 0039 在该情况下,能够使1对共振光在去路和回路上,分别在气室内与具有相反方向 的速度分量的碱金属原子群产生EIT。因此,在这样的条件下由多对共振光对产生EIT时, 与非反射型的情况相比,利用一半数量的共振光对或一半的光调制宽度,。
22、即可得到相同的 效果。 0040 应用例14该量子干涉装置使多对共振光对1次或多次地折返通过所述碱金属 原子,从所述碱金属原子检测所述电磁诱导透明现象,其特征在于,当设引起所述电磁诱导 透明现象的多对共振光对中的任意一对的激发目标能量为Eend时,所述Eend只满足Eend E10或E10Eend中的某一方的条件。 0041 在该情况下,所有的共振光对均对EIT有贡献,且由于是反射型,因此与非反射型 的情况相比,只需一半数量的共振光对即可,效率更高。 0042 应用例15特征在于,所述折返次数为奇数次(去与回各自的总光路长度基本相 等)。 0043 如果光的去路与回路的光路长度基本相等,则在彼。
23、此不同的速度群中对EIT有贡 献的原子的数量基本相等,因此从EIT产生效率的角度来看是有利的。 0044 应用例16特征在于,原子振荡器具有所述量子干涉装置。 0045 原子振荡器通过具有本发明的量子干涉装置,能够在S/N高的状态下产生EIT现 说 明 书CN 102882521 A 5/14页 7 象,因此能够实现原子振荡器的小型化。 0046 应用例17特征在于,磁传感器具有本发明的上述量子干涉装置。 0047 原子振荡器的振荡频率以原子的2个基态能级之间的能量差(E12)为基准。 E12的值随外部磁场的强度或变动而变化,因此,对原子振荡器的气室实施了磁场屏蔽, 以不受外部磁场的影响。因此。
24、,可通过去除磁场屏蔽并根据振荡频率变化读取E12的变 化,来制造测定外部磁场的强度和变动的磁传感器。通过具有本发明的量子干涉装置,能够 在S/N较高的状态下产生EIT现象,因此能够实现磁传感器的小型化。 0048 应用例18特征在于,量子干涉传感器具有本发明的所述量子干涉装置。 0049 通过具有本发明的量子干涉装置,能够实现用于检测影响EIT信号曲线的外部干 扰的各种传感器的灵敏度和精度提高以及小型化。 附图说明 0050 图1是气态碱金属原子的速度分布的概略图。 0051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原子振荡器的结构的图。 0052 图3(a)及(b)是示出入射到气室(gas cell。
25、)的共振光的频谱的图。 0053 图4是示出入射到气室的共振光和气态碱金属原子的移动方向的状态的图。 0054 图5是说明基于原子运动的能量多普勒扩展与本发明的共振光之间的关系的示 意图。 0055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原子振荡器的结构的图。 0056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原子振荡器的结构的图。 0057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磁传感器的结构的图。 0058 图9(a)是由波长不同的2种共振光的对引起的EIT现象的光透射强度的图,(b) 是对波长不同的2种共振光的对进行调制时的EIT现象的光透射强度的图。 0059 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原子振荡器的结。
26、构的图。 0060 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原子振荡器的结构的图。 0061 图12(a)是示出原子的“速度(一维射影)”分布(麦克斯韦玻耳兹曼分布)的图, (b)是示出原子的“速度”分布(麦克斯韦玻耳兹曼分布)的图。 0062 图13(a)是示出正弦波调制时的高次谐波(分量)分布的图,(b)是示出典型 的方波调制时的高次谐波(分量)分布的图,(c)是示出典型的三角波调制时的高次谐波 (分量)分布的图。 0063 图14(a)是示出光强度的线性非线性分支点的图,(b)是示出激光频率分布的 图。 0064 图15(a)是示出EIT信号线宽的激光强度依赖性的图,(b)是针对EIT信号强度。
27、 与EIT信号线宽之间的关系而示出以往与本发明的比较的图。 0065 图16是示出CsD2线附近激光频率分布的图。 0066 图17是示出EIT信号强度与线宽之间的关系的图。 0067 图18是示出同一线宽下的EIT信号强度的比较的图。 0068 图19是示出实验系统的结构的图。 0069 图20(a)是与D2线对应的能量图,(b)是与D1线对应的能量图,(c)是考虑了多 说 明 书CN 102882521 A 6/14页 8 普勒扩展的激发能级附近的能量图。 0070 图21(a)是考虑了多普勒扩展的激发能级附近的能量图,(b)是考虑了多普勒扩 展的激发能级附近的能量图。 0071 图22(。
28、a)是激发能级附近的能量图,(b)是激发能级附近的能量图,(c)是示出本 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的封入了碱金属原子的气室、光源、光路以及检测器的配置结构的图。 0072 图23(a)是激发能级附近的能量图,(b)是激发能级附近的能量图,(c)是示出本 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的封入了碱金属原子的气室、光源、光路以及检测器的配置结构的图。 0073 图24(a)是说明以往的EIT方式的原理的图,(b)、(c)是示出以往的气室与共振 光之间的关系的图。 0074 标号说明 0075 1中心波长产生单元;2LD;3EOM;4EOM;5气室;6光检测器;7频率控制单元单元; 8压控石英振荡器;9振荡器;10振荡。
29、器;11、12、13共振光;14、15、16气态铯原子;17混合 器;18、19调制信号;40波长板;41未实施调制时的被线偏振光化的波形;42未实施调制 时的被圆偏振光化的波形;43实施了调制时的被线偏振光化的波形;44实施了调制时的被 椭圆偏振光化的波形;45实施了调制时的被圆偏振光化的波形;50、51、52、53、54原子振荡 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76 下面,使用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发明。不过,只要没有特别的记载, 本实施方式所述的结构要素、种类、组合、形状、其相对配置等均只是单纯的说明例,其目的 并不在于将本发明的范围仅局限于此。 0077 这里,预先对下面将多次出现的“。
30、性能指数”进行定义。性能指数被定义为EIT信 号的线宽的倒数(即Q值)与EIT信噪比(即S/N)的积。例如,由于S/N与EIT信号强度成 比例,因此如果EIT信号强度增大,则性能指数提高。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该性能指 数。 0078 图1示出了封入在容器中的气态碱金属原子团的速度分布的概要图。 0079 图1的横轴表示气态碱金属原子的速度,纵轴表示具有该速度的气态碱金属原子 的数量的比例。如图1所示,气态碱金属原子具有以速度0为中心的与温度对应的一定的速 度分布。这里,速度表示向气态碱金属原子团照射激光时与照射方向平行的原子速度分量, 将与光源相对静止的速度的值设为0。这里,本发明人注意到。
31、了气态碱金属原子的速度对 EIT现象的影响很大。当气态碱金属原子的速度存在分布时,由于光的多普勒效应(多普勒 频移),在共振光的视波长即从气态碱金属原子观察到的共振光的波长中,产生分布。因此, 注意到,在原子团中存在相当数量的如下这样的气态碱金属原子,即:即使同时照射1对共 振光1和2,这些气态碱金属原子也不会产生EIT现象而将存留下来。在采用以往的方法即 同时向碱金属原子团照射1对共振光1和2的情况下,被封入在气室内的气态碱金属原子 团中的对EIT现象有贡献的碱金属原子仅仅是一部分。因此,本发明人进行了研究,使得以 往由于多普勒效应的影响而对EIT现象没有贡献的气态碱金属原子也能够有助于产生。
32、EIT 现象。下面,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0080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原子振荡器的结构的图。该原子振荡器50 说 明 书CN 102882521 A 7/14页 9 利用基于入射由2对以上(如后文所述为3对)的波长不同的相干光对构成的共振光时的量 子干涉效应的光吸收特性,来控制振荡频率,该原子振荡器50构成为具有:射出各共振光 的LD(VCSEL)(相干光源)2;产生LD 2的中心波长的中心波长产生单元1;振荡器9,其振 荡产生相当于2个不同的基态的能量差(E12)的频率(9.2GHz)的1/2(4.596GHz);振荡 器10,其振荡产生25MHz左右的频率;EOM(电子光学。
33、调制元件)3、4,其利用电信号对从LD 2射出的共振光11实施频率调制;气室5,其根据经EOM 4调制的光12的波长来改变光的 吸收量,封入有气态铯(Cs,碱金属)原子;光检测器(光检测单元)6,其检测从气室5透射过 的光13;以及频率控制单元7,其根据光检测器6的输出,检测气室5的EIT状态,控制输出 电压。另外,振荡器10的振荡频率被设定为25MHz,该频率是远小于铯原子的典型的多普 勒宽度(例如在室温下大约为1GHz)的值。可对该频率进行适当变更。另外,关于振荡器9 的输出频率,由于对于铯而言,相当于E12的频率大约为9.2GHz(4.596GHz2),因此,振 荡器9的输出频率设为4.。
34、596GHz,其是通过对如下方式得到的频率进行倍频而生成的,所 述频率是根据从频率控制单元7输出的控制电压对压控石英振荡器8进行控制而得到的。 并且,利用振荡器10的频率(25MHz)对EOM3进行调制,利用振荡器9的频率(4.596GHz)对 EOM 4进行调制,将EOM 3和EOM 4串联配置在LD 2的射出侧。并且,EOM 3和振荡器10 的组合与EOM 4和振荡器9的组合的排列顺序也可以颠倒过来。 0081 即,本实施方式的原子振荡器50的结构与以往的不同之处在于:针对从LD 2射 出的共振光11,经由作为调制单元的EOM 3,得到2对以上(3对)的波长不同的2种共振光 的对。在以往的。
35、原子振荡器中,只准备了1对波长不同的2种共振光的对,并对频率进行控 制,使得同时照射的2种共振光的频率差(波长差)与各个基态能级的能量差E12准确地 一致。但是,由于因原子运动而产生的共振光的多普勒效应,封入在气室5中的铯原子团的 共振光波长产生分布,对于1对共振光而言,只是偶尔与以满足与其波长对应的共振条件 的速度运动的一部分铯原子发生相互作用,因此产生EIT现象的效率差。因此,在本实施方 式中,将调制单元构成为,使得波长不同的至少4个(2个共振光对)共振光与封入在气室5 中的气态的铯原子相互作用。由此,能够增大气室5的每单位体积内的有助于产生EIT现 象的铯原子的数量,能够高效地取得EIT。
36、信号。 0082 图3(a)及(b)是示出入射到气室的共振光的频谱的图。图4是示出入射到气室 的共振光与气态铯原子的移动方向的状态的图。 0083 接着,参照图3及图4对本实施方式的动作进行说明。中心波长产生单元1以中 心波长为0(中心频率f0)的方式产生LD 2的共振光11。当EOM 3和4对LD 2的共振 光11实施了频率调制时,具有图3(a)所示的频谱3032的共振光12被输入到气室5 中。这里,在图3(a)中,AA的频率差为9.2GHz,对于这1对共振光,通过将0设定 成适当的值,图4所示的入射光12的方向上的速度分量小的气态铯原子15产生EIT现象。 另外,BB的频率差也是9.2GH。
37、z,对于这1对共振光,具有与图4所示的入射光12相反 方向的速度分量的气态铯原子14产生EIT现象。另外,在图3(a)中,CC的频率差也 是9.2GHz,对于这1对共振光,具有与图4所示的入射光12相同方向的速度分量的气态铯 原子16产生EIT现象。这样,气室5内的原子具有多种速度分布。因此,当如上所述地向 气室5入射被赋予了边带(side band)B、B、C、C的分量的共振光12时,A-A、B-B、以及 C-C的频率差均为9.2GHz,这3对激光均与具有对应的速度分量的气态铯原子发生相互作 说 明 书CN 102882521 A 8/14页 10 用,其结果,增大了对EIT现象有贡献的铯原。
38、子的比例。由此,能够得到信噪比(S/N)大的 期望的EIT信号。 0084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将EOM 4的调制频率设定为气态铯原子的频率差的 1/2(4.596GHz),但是也可以设定为频率差9.2GHz。此时的共振光的频谱如图3(b)所示, 产生了频谱3335,但例如不使用频谱33,而是使用频谱34和35(也可以是频谱33和 34)。即,A0的频率差是9.2GHz,对于这1对共振光,通过将0设定成适当的值,在 图4所示的入射光12的方向上的速度分量小的气态铯原子15产生EIT现象。B1的 频率差也是9.2GHz,对于这1对共振光,具有与图4所示的入射光12相反方向的速度分量 的气态。
39、铯原子14产生EIT现象。另外,C2的频率差也是9.2GHz,对于这1对共振光, 具有与图4所示的入射光12相同方向的速度分量的气态铯原子16产生EIT现象。这样, 气室5内的原子具有多种速度分布。因此,当如上述地向气室5入射被赋予了边带B、1、 C、2的分量的共振光12时,A0、B1、以及C2的频率差均为9.2GHz,这3 对激光均与具有对应的速度分量的气态铯原子发生相互作用,其结果,增大了对EIT现象 有贡献的铯原子的比例。由此能够得到信噪比(S/N)大的期望的EIT信号。 0085 即,为了产生至少2对共振光对(这里为3对)的共振光,考虑使从LD 2射出的 共振光重叠地产生边带,并利用其。
40、频谱。另外,需要用以下2个频率来对用于调制共振光 的频率进行调制,即:相当于2个不同的基态的能量差(E12)的频率(9.2GHz)的1/2的 4.596GHz;以及远小于铯原子的典型的多普勒宽度(例如在室温下大约为1GHz)的值的频 率(这里为25MHz)。另外,需要利用用于对光进行调制的EOM。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准备 了分别振荡产生2种频率的振荡器9和10,用各个频率对串联配置在LD 2的射出测的EOM 3和4进行调制。由此,能够基于从LD 2射出的共振光11,产生具有3对频谱的共振光,这 3对频谱保持9.2GHz的频率差。 0086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EOM 3和EOM 4各设有1个。
41、,不过,也可以在LD 2的射出 侧串联配置EOM 4和至少2个EOM 3。由此,可任意设定共振光对的数量,且以梳齿状的频 率间隔产生。 0087 图5是说明基于原子运动的能量多普勒扩展与本发明的共振光之间的关系的示 意图。封入容器中的气态碱金属原子团的能量状态图可通过如下方式来表现:用与多普勒 扩展相当的能带来置换图24所示的针对1个原子的能量状态图的激发能级。图5中的20、 21、22的各能级是与图4中的分别由16、15、14表示的原子对应的激发能级。由此可知,对 于具有速度分布的气态碱金属原子团,利用多个共振光对增大了对EIT现象有贡献的原子 的比例。因此,例如,如果将分配给1对共振光的功。
42、率设定为与以往的功率基本相等,则吸 收的饱和极限变高,总功率增大,因此,能够取得高对比度的EIT信号。另外,在总光照射功 率与以往基本相等的情况下,本发明的每1对共振光的功率减小,因此抑制了EIT信号的功 率展宽(光功率越强EIT信号的线宽越大的现象),与以往相比,能够取得半值宽度窄的良好 的EIT信号。因此,在将其应用于振荡器的情况下,与以往相比,能够提高频率稳定性。 0088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原子振荡器的结构的图。对相同结构要素标 注与图2相同的参照标号来进行说明。图6与图2的不同之处在于,删除了EOM 4,并设置 了将振荡器10和振荡器9的输出信号混合的混合器17,利用混。
43、合器17的输出信号18来 驱动EOM 3,将EOM 3配置在LD 2的射出侧。由此,从EOM 3射出的共振光12产生与图3 说 明 书CN 102882521 A 10 9/14页 11 (a)相同的频谱。 0089 即,为了对光进行调制,使用了EOM,但存在下述问题,即:如果增加频谱的数量, 则必须相应地增加EOM的数量,成本增高且部件数量增加。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预先用 混合器17混合对EOM进行调制的信号,利用其输出信号18对1个EOM 3进行调制。由此, 可将EOM的数量控制为最小,能够减少部件数量。 0090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原子振荡器的结构的图。对相同的结构要素 。
44、标注与图6相同的参照标号来进行说明。图7与图6的不同之处在于,删除了EOM 3,利用 混合器17的输出信号19直接对LD 2进行调制驱动。由此,从LD 2射出的共振光11产生 与图3(a)相同的频谱。 0091 即,中心波长产生单元1以中心波长为0的方式产生从LD 2射出的共振光11。 并且,为了对中心波长进行调制,除了用EOM对从LD 2射出的共振光11进行调制的方法以 外,还有对LD 2本身进行调制的方法。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混合器17将振荡器10和振 荡器9的输出频率混合,并用混合器17混合后的信号19对LD 2本身进行调制驱动。由此, 可以不需要EOM。另外,还可从圧控石英振荡器8经。
45、由PLL等(也可利用振荡器9的电路的 一部分)来生成振荡器10的输出频率。在该情况下,也不需要振荡器10。 0092 另外,省略图示,也可以将设置在以往的EIT方式的原子振荡器中的LD形成为如 下结构,即:将各个不同波长的面发光激光配置成阵列状。 0093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磁传感器的结构的图。对相同结构要素标注与图 7相同的参照标号来进行说明。图8与图7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气室5的附近配置了被测定 磁场产生源37,并具有测定频率控制单元7的输出信号的变动的磁场测定器36。原子振荡 器的振荡频率以原子的2个基态能级之间的能量差(E12)为基准。E12的值随外部磁 场的强度或变动而变化,。
46、因此,对原子振荡器的气室实施了磁场屏蔽,以不受外部磁场的影 响。因此,可通过去除磁场屏蔽并根据振荡频率变化读取E12的变化,来制造测定外部磁 场的强度和变动的磁传感器。通过采用本发明的结构,能够在S/N较高的状态下产生EIT 现象,因此能够实现磁传感器的小型化。 0094 图9(a)是由波长不同的2个共振光的对引起的EIT现象的光透射强度的图,图 9(b)是对波长不同的2个共振光的对进行调制时的EIT现象的光透射强度的图。根据图 9(a)可知,波形41是来自VCSEL的经线偏振光化的光透射强度的波形,波形42表示进一 步使该共振光对通过波长板而成为圆偏振光时的光透射强度。可知,波形42相对于波。
47、形41 增加了大约20的水平。另外,当如图9(b)所示地对共振光对进行调制时,多个共振光对 均与具有对应的速度分布的气态铯原子发生相互作用,显现出具有多个峰值的波形43。在 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图10所示,在LD 2与气室5之间,以与光路垂直的方式配置了波长板 40,当逐渐旋转波长板面而使得共振光对11变成圆偏振光时,确认到在波长0处光透射 强度为最大的波形45。因此,确认到,在共振光对从线偏振光向圆偏振光变化的过程中,光 透射强度变成波形43(线偏振光)、波形44(楕圆偏振光)、波形45(圆偏振光)。 0095 即,对于从LD 2射出的共振光对11,在与光的传播方向垂直面内电矢量的末端描 绘出。
48、圆的情况下,该光被称为圆偏振光。经实验确认到:当将共振光对转换成圆偏振光时, 波长0的光透射强度增大到通常的6倍左右。由此,能够提高EIT现象下的光输出信号 的S/N。 说 明 书CN 102882521 A 11 10/14页 12 0096 另外,对于从LD 2射出的共振光对11,在与光的传播方向垂直的面内电矢量的末 端描绘出楕圆的情况下,该光被称为楕圆偏振光。存在这样的椭圆偏振光,即:当在共振光 对的光路上,以与光路垂直的方式设置了波长板并旋转其表面时,该椭圆偏振光的偏振状 态发生变化且是在垂直偏振光与圆偏振光之间连续地变化。因此,即使是楕圆偏振光,也能 够提高EIT现象下的光输出信号的S/N。 0097 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原子振荡器的结构的图。第4实施方式是 在图7的结构中追加了波长板40而得到的结构。即,在LD 2与气室5之间,以与光路垂直 的方式配置了波长板40。从LD 2射出的线偏振光的共振光对11入射到波长板40,被偏振 90度相位而成为圆偏振光11a。另外,波长板40可以配置在LD 2与气室5之间的任何位 置,可以位于LD 2的出射面附近,也可以位于气室5的入射口附近。 0098 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原子振荡器的结构的图。第5实施方式是 在图6的结构中追加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