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收装置、接收方法和发送接收方法.pdf

上传人:奻奴 文档编号:4328512 上传时间:2018-09-13 格式:PDF 页数:131 大小:77.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10243963.5

申请日:

2012.07.13

公开号:

CN102883172A

公开日:

2013.01.16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H04N 13/00申请公布日:20130116|||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4N 13/00申请日:20120713|||公开

IPC分类号:

H04N13/00; H04N13/04; H04N7/52

主分类号:

H04N13/00

申请人:

日立民用电子株式会社

发明人:

金丸隆; 鹤贺贞雄; 大塚敏史

地址:

日本,东京都

优先权:

2011.07.15 JP 2011-156262; 2011.07.15 JP 2011-156261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代理人:

龙淳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接收装置、接收方法和发送接收方法,能够使用户更为适宜地收看3D内容。发送装置发送包括影像数据、字幕数据和字幕数据的进深显示位置信息或视差信息的3D影像内容,接收装置接收3D影像内容,进行对接收到的影像数据和字幕数据进行3D显示或2D显示的影像处理,影像处理中具有用于对接收到的3D影像内容的影像数据进行3D显示,对接收到的字幕数据使用进深显示位置信息或视差信息进行3D显示的第一影像处理,和在从接收装置的操作输入部输入了将3D显示切换到2D的输入信号的情况下,对接收到的3D影像内容的影像数据进行2D显示,对接收到的字幕数据进行2D显示而不参照进深显示位置信息或视差信息的第二影像处理。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一种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收部,接收包括影像数据和字幕数据的3D影像内容;影像处理部,执行用于对接收到的所述影像数据和所述字幕数据进行3D显示或者2D显示的影像处理;和操作输入部,输入来自用户的操作输入信号,在接收到的所述3D影像内容中包括关于所述字幕数据的进深显示位置信息或者视差信息的情况下的所述影像处理部的影像处理包括:第一影像处理,用于对接收到的所述3D影像内容的影像数据进行3D显示,并使用所述进深显示位置信息或者所述视差信息对接收到的所述字幕数据进行3D显示;和第二影像处理,用于在从所述操作输入部输入了将3D显示切换到2D显示的操作输入信号的情况下,对接收到的所述3D影像内容的影像数据进行2D显示,并且对接收到的所述字幕数据进行2D显示而不参照所述进深显示位置信息或者所述视差信息。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接收到的所述3D影像内容中不包括关于所述字幕数据的进深显示位置信息和视差信息的情况下,所述影像处理部的影像处理,执行根据预先确定的规定的进深显示位置或者预先确定的规定的视差进行所述字幕数据的3D显示的第三影像处理。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影像处理部,在对接收到的所述3D影像内容的影像数据和所述字幕数据进行3D显示,并且还显示OSD的情况下,在最近前的进深显示位置对OSD进行3D显示。一种影像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由接收装置接收包括影像数据和字幕数据的3D影像内容的步骤;和执行用于对接收到的所述影像数据和所述字幕数据进行3D显示或者2D显示的影像处理的影像处理步骤,在接收到的所述3D影像内容中包括关于所述字幕数据的进深显示位置信息或者视差信息的情况下的所述影像处理步骤的影像处理包括:第一影像处理,用于对接收到的所述3D影像内容的影像数据进行3D显示,并使用所述进深显示位置信息或者所述视差信息对接收到的所述字幕数据进行3D显示;和第二影像处理,用于在从所述接收装置的操作输入部输入了将3D显示切换到2D显示的操作输入信号的情况下,对接收到的所述3D影像内容的影像数据进行2D显示,并且对接收到的所述字幕数据进行2D显示而不参照所述进深显示位置信息或者所述视差信息。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影像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接收到的所述3D影像内容中不包括关于所述字幕数据的进深显示位置信息和视差信息的情况下,所述影像处理步骤的影像处理,执行根据预先确定的规定的进深显示位置或者预先确定的规定的视差进行所述字幕数据的3D显示的第三影像处理。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影像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影像处理步骤中,在对接收到的所述3D影像内容的影像数据和所述字幕数据进行3D显示,并且还显示OSD的情况下,在最近前的进深显示位置对OSD进行3D显示。一种发送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发送装置发送包括影像数据和字幕数据的3D影像内容的步骤;由接收装置接收所述3D影像内容的步骤;和由所述接收装置执行用于对接收到的所述影像数据和所述字幕数据进行3D显示或者2D显示的影像处理的影像处理步骤,在接收到的所述3D影像内容中包括关于所述字幕数据的进深显示位置信息或者视差信息的情况下的所述影像处理步骤的影像处理包括:第一影像处理,用于对接收到的所述3D影像内容的影像数据进行3D显示,并使用所述进深显示位置信息或者所述视差信息对接收到的所述字幕数据进行3D显示;和第二影像处理,用于在从所述接收装置的操作输入部输入了将3D显示切换到2D显示的操作输入信号的情况下,对接收到的所述3D影像内容的影像数据进行2D显示,并且对接收到的所述字幕数据进行2D显示而不参照所述进深显示位置信息或者所述视差信息。一种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收部,接收包括影像数据和字幕数据的3D影像内容;和影像处理部,执行用于对接收到的所述影像数据和所述字幕数据进行3D显示的影像处理,所述影像处理部对接收到的所述影像数据和所述字幕数据进行显示时的影像处理包括:第一影像处理,在接收到的所述3D影像内容中包括关于所述字幕数据的进深显示位置信息或者视差信息的情况下,基于所述进深显示位置信息或者所述视差信息进行所述字幕数据的3D显示;和第二影像处理,在接收到的所述3D影像内容中不包括关于所述字幕数据的进深显示位置信息或者视差信息的情况下,根据预先确定的规定的进深显示位置或者预先确定的规定的视差进行所述字幕数据的3D显示。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影像处理部,在对接收到的所述3D影像内容的影像数据和所述字幕数据进行3D显示,并且还显示OSD的情况下,在最近前的进深显示位置对OSD进行3D显示。一种影像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由接收装置接收包括影像数据和字幕数据的3D影像内容的步骤;和执行用于显示接收到的所述影像数据和所述字幕数据的影像处理的影像处理步骤,所述影像处理步骤的影像处理包括:第一影像处理,在接收到的所述3D影像内容中包括关于所述字幕数据的进深显示位置信息或者视差信息的情况下,基于所述进深显示位置信息或者所述视差信息进行所述字幕数据的3D显示;和第二影像处理,在接收到的所述3D影像内容中不包括关于所述字幕数据的进深显示位置信息和视差信息的情况下,根据预先确定的规定的进深显示位置或者预先确定的规定的视差进行所述字幕数据的3D显示。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影像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影像处理步骤中,在对接收到的所述3D影像内容的影像数据和所述字幕数据进行3D显示,并且还显示OSD的情况下,在最近前的进深显示位置对OSD进行3D显示。一种发送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发送装置发送包括影像数据和字幕数据的3D影像内容的步骤;由接收装置接收所述3D影像内容的步骤;和由所述接收装置执行用于对接收到的所述影像数据和所述字幕数据进行3D显示的影像处理的影像处理步骤,所述影像处理步骤的影像处理包括:第一影像处理,在接收到的所述3D影像内容中包括关于所述字幕数据的进深显示位置信息或者视差信息的情况下,基于所述进深显示位置信息或者所述视差信息进行所述字幕数据的3D显示;和第二影像处理,在接收到的所述3D影像内容中不包括关于所述字幕数据的进深显示位置信息和视差信息的情况下,根据预先确定的规定的进深显示位置或者预先确定的规定的视差进行所述字幕数据的3D显示。

说明书

说明书接收装置、接收方法和发送接收方法
技术领域
技术领域涉及三维(Three dimension,以下称为3D)影像的广播接收装置、接收方法和发送接收方法。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以“提供一种数字广播接收装置,能够主动告知用户所请求的节目在某频道开始播出等情况”(专利文献1[0005])为课题,作为其解决方法,记载了“具备:获取数字广播波中所含的节目信息,使用由用户登记的选择信息来选择告知对象节目的单元;和将用于通知存在所选择的告知对象节目的消息插入当前显示的画面中的单元”(参考专利文献1[0006])等。
此外专利文献2中,以“使得能够在适当的位置显示字幕”(参照专利文献2[0011])为课题,作为其解决手段,记载了“字幕生成部生成字幕数据D并生成距离参数E供给到复用部,其中,该距离参数E表示在解码侧的立体显示装置中使基于字幕数据D的字幕在距离用户多远的位置显示,即,使字幕在距离立体显示装置的显示画面多远的位置显示。复用部基于规定的格式,将从字幕生成部供给的字幕数据D和距离参数E与从立体编码部供给的编码图像数据C复用,将复用后的数据流F经由规定的传输路径或者介质传输到解码系统。由此,在立体显示装置中,能够使字幕显示在离用户规定的进深方向的距离的位置上。本发明能够应用于立体摄像机”(参照专利文献2[0027])等。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9033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274125
发明内容
但是,专利文献1中并没有公开与3D内容的收看有关的技术。因此,存在无法识别接收机当前接收的或者将要接收的节目是3D节目的问题。
此外专利文献2中仅公开了“编码图像数据C”、“字幕数据D”、“距离参数E”的发送和接收等简单的动作,存在不足以实现应对实际的广播和通信中的其它各种信息和状况的发送处理和接收处理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例如可以采用这样的结构,即,发送装置发送包括影像数据、上述字幕数据和关于字幕数据的进深显示位置信息或视差信息的3D影像内容,接收装置接收上述3D影像内容,上述接收装置执行用于对接收到的上述影像数据和上述字幕数据进行3D显示或者2D显示的影像处理,上述影像处理中,存在:第一影像处理,用于对接收到的上述3D影像内容的影像数据进行3D显示,并使用上述进深显示位置信息或者上述视差信息对接收到的上述字幕数据进行3D显示;和第二影像处理,用于在从上述接收装置的操作输入部输入了将3D显示切换到2D显示的操作输入信号的情况下,对接收到的上述3D影像内容的影像数据进行2D显示,并且对接收到的上述字幕数据进行2D显示而不参照上述进深显示位置信息或者上述视差信息。
根据本发明,用户能够更适宜地收看3D内容。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系统的结构例的框图的一例。
图2是表示发送装置1的结构例的框图的一例。
图3是流格式类别(流类型)的分配的例子。
图4是组件描述符的结构的一例。
图5(a)是作为组件描述符的构成要素的组件内容和组件类别的一例。
图5(b)是作为组件描述符的构成要素的组件内容和组件类别的一例。
图5(c)是作为组件描述符的构成要素的组件内容和组件类别的一例。
图5(d)是作为组件描述符的构成要素的组件内容和组件类别的一例。
图5(e)是作为组件描述符的构成要素的组件内容和组件类别的一例。
图6是组件组描述符的结构的一例。
图7是组件组类别的例子。
图8是组件组标识的例子。
图9是收费单位标识的例子。
图10(a)是3D节目详细描述符的结构的一例。
图10(b)是表示3D/2D类别的例子的图。
图11是表示3D方式类别的例子的图。
图12是业务描述符的结构的一例。
图13是业务形式类别的例子。
图14是业务列表描述符的结构的一例。
图15是组件描述符在发送装置1中的发送应用规则的一例。
图16是组件组描述符在发送装置1中的发送应用规则的一例。
图17是3D节目详细描述符在发送装置1中的发送应用规则的一例。
图18是业务描述符在发送装置1中的发送应用规则的一例。
图19是业务列表描述符在发送装置1中的发送应用规则的一例。
图20是接收装置4中对组件描述符各字段的处理的一例。
图21是接收装置4中对组件组描述符各字段的处理的一例。
图22是接收装置4中对3D节目详细描述符各字段的处理的一例。
图23是接收装置4中对业务描述符各字段的处理的一例。
图24是接收装置4中对业务列表描述符各字段的处理的一例。
图25是本发明的接收装置的结构图的一例。
图26是本发明的接收装置中CPU内部功能框图的概要图的一例。
图27是基于下一个节目是否为3D内容的2D/3D影像显示处理的流程图的一例。
图28是消息显示的一例。
图29是消息显示的一例。
图30是消息显示的一例。
图31是消息显示的一例。
图32是下一个节目开始时系统控制部的流程图的一例。
图33是消息显示的一例。
图34是消息显示的一例。
图35是表示系统的结构例的框图的一例。
图36是表示系统的结构例的框图的一例。
图37是3D内容的3D再现/输出/显示处理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38是3D内容的2D再现/输出/显示处理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39是3D内容的3D再现/输出/显示处理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40是3D内容的2D再现/输出/显示处理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41是基于当前节目是否为3D内容的2D/3D影像显示处理的流程图的一例。
图42是消息显示的一例。
图43是用户选择后的显示处理流程图的一例。
图44是消息显示的一例。
图45是基于当前节目是否为3D内容的2D/3D影像显示处理的流程图的一例。
图46是消息显示的一例。
图47是传输3D影像时的流的组合例。
图48是内容描述符的结构的一例。
图49是关于节目类型的代码表的一例。
图50是关于节目特性的代码表的一例。
图51是关于节目特性的代码表的一例。
图52是字幕·叠加文字(Superimposed Text)数据在发送装置1中的发送数据结构的一例。
图53(a)是从发送装置发送的数据的一例。
图53(b)是从发送装置发送的数据的一例。
图54是从发送装置发送的数据的一例。
图55是从发送装置发送的数据的一例。
图56(a)是从发送装置发送的数据的一例。
图56(b)是从发送装置发送的数据的一例。
图57是从发送装置发送的数据的一例。
图58是从发送装置发送的数据的一例。
图59(a)是从发送装置发送的数据的一例。
图59(b)是从发送装置发送的数据的一例。
图59(c)是从发送装置发送的数据的一例。
图59(d)是从发送装置发送的数据的一例。
图60(a)是字幕数据的编码的一例。
图60(b)是字幕数据的扩展方法的一例。
图61(a)是关于字幕数据的编码及其控制的一例。
图61(b)是关于字幕数据的编码及其控制的一例。
图61(c)是关于字幕数据的编码的一例。
图62(a)是关于字幕数据的编码及其控制的一例。
图62(b)是关于字幕数据的编码的一例。
图63是关于字幕数据的编码的一例。
图64是关于字幕数据的编码的一例。
图65是关于字幕数据的编码及其控制的一例。
图66是关于字幕数据的编码及其控制的一例。
图67是关于字幕数据的编码及其控制的一例。
图68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字幕数据显示时的处理流程图的一例。
图69(a)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3D内容的3D显示处理的一例。
图69(b)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3D内容的3D显示处理的一例。
图70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字幕数据显示时的处理流程图的一例。
图7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字幕数据显示时的处理流程图的一例。
图72(a)是从发送装置发送的数据的一例。
图72(b)是从发送装置发送的数据的一例。
图72(c)是从发送装置发送的数据的一例。
图72(d)是从发送装置发送的数据的一例。
图73(a)是从发送装置发送的数据的一例。
图73(b)是从发送装置发送的数据的一例。
图73(c)是从发送装置发送的数据的一例。
图74(a)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3D内容的3D显示处理的一例。
图74(b)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3D内容的3D显示处理的一例。
图75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装置结构的一例。
图76(a)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3D内容的3D显示处理的一例。
图76(b)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3D内容的3D显示处理的一例。
附图标记说明
1     发送装置
2     中继装置
3     网络
4     接收装置
10    记录再现部
11    源发生部
12    编码部
13    加扰部
14    调制部
15    发送天线部
16    管理信息
17    加密部
18    信道编码部
19    网络I/F部
21    CPU
22    通用总线
23    调谐器
24    解扰器
25    网络I/F
26    记录介质
27    记录再现部
29    复用分离部(解复用部)
30    影像解码部
31    声音解码部
32    影像变换处理部
33    控制信号发送接收部
34    计时器
41    影像输出部
42    声音输出部
43    控制信号输出部
44    发送设备控制信号
45    输入用户操作
46    高速数字接口
47    显示器
48    扬声器
51    系统控制部
52    用户指示接收部
53    设备控制信号发送部
54    节目信息分析部
55    时间管理部
56    网络控制部
57    解码控制部
58    记录再现控制部
59    选台控制部
60    OSD生成部
61    影像变换控制部
62    串行传输总线
63    显示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适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例子(实施例)进行说明。不过,本发明不限定于本实施例。本实施例主要针对接收装置进行说明,适合于在接收装置中实施,但也并不妨碍接收装置之外的应用。此外,不需采用实施例的全部结构,可以选择取舍。
<系统>
图1是表示本实施例的系统的结构例的框图。例示了通过广播来发送接收信息并进行记录再现的情况。不过,并不限定于广播,也可为基于通信的VOD,统称为分发(发布)。
1是设置在广播站等信息提供站中的发送装置,2是设置在中继站或广播用卫星等中的中继装置,3是互联网等将一般家庭和广播站连接的公共网络,设置于用户住宅内等中的4是接收装置,10是内置于接收装置4中的接收记录再现部。接收记录再现部10,能够对广播的信息进行记录和再现,或者再现来自可移动的外部介质的内容等。
发送装置1通过中继装置2传输调制后的信号电波。除了如图所示利用卫星进行传输外,也能够例如利用电缆进行传输、利用电话线进行传输、利用地面波广播进行传输、经由基于公共网络3的互联网等网络进行传输等。接收装置4接收到的该信号电波,如后文详述,在经过解调而成为信息信号后,根据需要记录在记录介质上。此外,在通过公共网络3传输时,转换成遵循适用于公共网络3的协议(例如TCP/IP)的数据格式(IP包)等格式,接收到上述数据的接收装置4将其解码成信息信号,并根据需要转换成适合于记录的信号,记录在记录介质上。此外,在接收装置4内置有显示器的情况下,用户能够通过该显示器收看(视听)信息信号所表示影像声音,在没有内置显示器的情况下,用户能够将接收装置4与未图示的显示器连接,来收看信息信号所表示影像声音。
<发送装置>
图2是表示图1的系统中发送装置1的结构例的框图。
11是源发生部,12是利用MPEG2或者H.264方式等进行压缩并附加节目信息等的编码部,13是加扰(扰码)部,14是调制部,15是发送天线,16是管理信息附加部。由摄像机、记录再现装置等构成的源发生部11所产生的影像声音等信息,由编码部12进行数据量的压缩,以能够在较少的带宽占用下传输。根据需要,在加扰部13中进行传输加密以仅使特定的观众能够收看。调制部14中进行调制,使数据成为OFDM、TC8PSK、QPSK、高阶QAM(multi‑level QAM)等适合于传输的信号,之后,作为电波从发送天线15向中继装置2发送。此时,在管理信息附加部16中,被附加源发生部11中生成的内容的属性等节目特定信息(例如影像和声音的编码信息、声音的编码信息、节目的结构、是否为3D影像等),此外,也被附加广播站生成的节目排列信息(例如当前的节目或下一节目的结构、业务的形式、一周中节目的结构信息)等。下面将这些节目特定信息和节目排列信息一并称为节目信息。
此外,常通过时分、扩频等方法在一个电波中复用多路信息。此时源发生部11和编码部12的系统存在多个,在编码部12和加扰部13之间,配置复用多路信息的复用部(Multiplex部),但为了简化,没有在图2中记载。
此外,对于经由公共网络3发送的信号,也同样地根据需要在加密部17中对由编码部12生成的信号进行加密,以仅使特定的观众能够收看。信道编码部18进行编码,使该信号成为适合于通过公共网络3传输的信号,之后,从网络I/F(Interface,接口)部19向公共网络3发送。
<3D传输方式>
从发送装置1传输的3D节目的传输方式大致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利用现有的2D节目广播方式,在一幅图像中容纳左眼用和右眼用的影像的方式。该方式中,作为影像压缩方式利用现有的MPEG2(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 2,运动图像专家组2)或H.264 AVC,其特征在于,与现有的广播兼容,能够利用现有的中继基础设施,能够用现有的接收机(STB等)接收,但传输的是成为现有广播的最高分辨率的一半(垂直方向,或者水平方向)的3D影像。例如,存在如图39(a)所示那样,将1幅图像左右分割,使左眼用影像(L)和右眼用影像(R)分别容纳于水平方向的宽度为2D节目的大约一半、垂直方向的宽度与2D节目相同的画面尺寸的“Side‑by‑Side”(左右并列)方式,和将1枚图像上下分割,使左眼用影像(L)和右眼用影像(R)分别容纳于水平方向的宽度与2D节目相同、垂直方向为2D节目的大约一半的画面尺寸的“Top‑and‑Bottom”(上下并列)方式,除此之外还有利用交错来容纳的“Field alternative”(场交错)方式、按每条扫描线交替地容纳左眼用和右眼用的影像的“Line alternative”(行交错)方式和容纳二维(单侧的)影像与影像的各像素的深度(到被拍摄物体的距离)信息的“Left+Depth”(左眼图像+深度)方式。这些方式将一副图像分成多个图像来容纳多个视点的图像,具有这样的优点,即,编码方式自身能够直接使用原本不是多视点影像编码方式的MPEG2或H.264 AVC(MVC除外)编码方式,能够利用现有的2D节目广播方式来进行3D节目广播。其中,例如在能够使2D节目以最大水平方向为1920点,垂直方向为1080线的画面尺寸传输的情况下,在采用“Side‑by‑Side”方式进行3D节目广播时,将1副图像左右分割,使左眼用影像(L)和右眼用影像(R)分别容纳于水平方向为960点、垂直方向为1080线的画面尺寸内传输即可。同样,该情况下,在以“Top‑and‑Bottom”方式进行3D节目广播时,将1枚图像上下分割,使左眼用影像(L)和右眼用影像(R)分别容纳于水平方向为1920点、垂直方向为540线的画面尺寸内传输即可。
作为其它方式,存在将左眼用的影像和右眼用的影像分别利用不同的流(ES,基本流)传输的方式。在本实施例中,以下将该方式称为“3D2视点ES传输”。作为该方式的一例,例如,有使用作为多视点影像编码方式的H.264 MVC进行传输的方式。其特征在于,能够传输高分辨率的3D影像。使用该方式时,具有能够传输高分辨率的3D影像的效果。其中,多视点影像编码方式指的是为了对多视点的影像进行编码而标准化的编码方式,能够在不将1副图像按视点分割的情况下对多视点的影像进行编码,按视点编码不同的图像。
在采用该方式传输3D影像的情况下,例如将左眼用视点的编码图像作为主视点图像,将右眼用的编码图像作为其它视点图像传输即可。这样,对于主视点图像能够确保与现有的2D节目广播方式的兼容性。例如,在使用H.264 MVC作为多视点影像编码方式的情况下,对于H.264 MVC的基本子流,主视点图像能够确保与H.264 AVC的2D图像的兼容性,能够将主视点图像作为2D图像显示。
此外,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作为“3D 2视点ES传输方式”的其它例子,还包括以下的方式。
在“3D 2视点ES传输方式”的另外一例中,包括将左眼用的编码图像作为主视点图像采用MPEG2编码,将右眼用的编码图像作为其它视点图像采用H.264 AVC编码,并使它们分别为不同的流的方式。根据该方式,主视点图像与MPEG2兼容而能够显示为2D图像,能够确保与已广泛普及了基于MPEG2的编码图像的现有的2D节目广播方式的兼容性。
在“3D 2视点ES传输方式”的另外一例中,包括将左眼用的编码图像作为主视点图像采用MPEG2编码,将右眼用的编码图像作为其它视点图像采用MPEG2编码,并使它们分别为不同的流的方式。该方式中同样地,主视点图像与MPEG2兼容而能够显示为2D图像,因此能够确保与已广泛普及了基于MPEG2的编码图像的现有的2D节目广播方式的兼容性。
作为“3D 2视点ES传输方式”的另外一例,也可以将左眼用的编码图像作为主视点图像采用H.264 AVC或者H.264 MVC编码,将右眼用的编码图像作为其它视点图像采用MPEG2编码。
此外,除了“3D 2视点ES传输方式”之外,即使是MPEG2和H.264 AVC(MVC除外)等原本并非作为多视点影像编码方式规定的编码方式,也能够通过生成交替地容纳了左眼用的影像和右眼用的帧的流来进行3D传输。
<节目信息>
节目特定信息和节目排列信息称为节目信息。
节目特定信息也称为PSI(Program Specific Information,节目专用信息),是选择期望的节目所必需的信息,由MPEG2系统标准所规定,包括以下4个表:PAT(Program Association Table,节目关联表),指定用于传输与广播节目相关的PMT(Program Map Table,节目映射表)的TS包的包标识符;PMT,指定用于传输构成广播节目的各编码信号的TS包的包标识符和用于传输收费广播的相关信息中的通用信息的TS包的包标识符;NIT(Network Information Table,网络信息表),传输将调制频率等信道信息与广播节目关联的信息;CAT(Conditional Access Table,条件访问表),指定用于传输收费广播的相关信息中的个别信息的TS包的包标识符。例如,包含影像的编码信息、声音的编码信息、节目的结构等。本发明中,还新含有表示内容是否为3D影像的信息。该PSI由管理信息附加部16附加。
节目排列信息也称为SI(Service Information,业务信息),是为了节目选择的便利性而规定的各种信息,也包括MPEG‑2系统标准的PSI信息,存在记载了节目名、广播日期、节目内容等与节目相关的信息的EIT(Event Information Table,事件信息表)和记载了编排频道名、广播运营商名等与编排频道(Service,业务)相关的信息的SDT(Service Description Table,业务描述表)。
例如,包括当前正在广播的节目和接下来广播的节目的结构、业务的形式以及一周的节目的结构信息等信息,由管理信息附加部16附加。
节目信息包含作为节目信息的构成要素的组件描述符、组件组描述符、3D节目详细描述符、业务描述符、业务列表描述符等。这些描述符被记录在PMT、EIT[schedule basic/schedule extended/present/foll owing(基本时刻表/扩展时刻表/当前/后续)]、NIT、SDT等表中。
作为PMT、EIT各表的用途区别,例如对于PMT,由于仅记载当前正在广播的节目的信息,所以无法对将来广播的节目的信息进行确认。然而,由于来自发送方的发送周期较短,所以接收结束前的时间较短,而因为其信息是当前广播的节目的信息,所以不会发生改变,在这层意义上具有较高的可信性。另一方面,对于EIT[schedule basic/schedule extended(基本时刻表/扩展时刻表)],存在如下不足,即,虽然除了能获取当前广播的节目以外还能获取之后7天的信息,但与PMT相比,由于来自发送方的发送周期较长,所以接收结束前的时间较长,用于保存的存储区域需要较多,并且由于其信息是未来的事件因此有可能会改变,在这层意义上可信度较低。对于EIT[following(后续)],能够获得下一广播时间的节目的信息。
节目特定信息的PMT使用ISO/IEC13818‑1中规定的表结构,能够通过其第二循环(2nd loop)(每个ES(Elementary Stream,基本流)的循环)中记载的8比特的信息stream_type(流格式类别),来表示广播的节目的ES的格式。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ES的格式比以往增多,例如,如图3所示分配广播的节目的ES的格式。
首先,对于多视点影像编码(例如:H.264/MVC)流的基本视点子比特流(主视点),与现有的ITU‑T建议书H.264|ISO/IEC 14496‑10影像所规定的AVC影像流分配相同的0x1B。接着,对0x20分配能够用于3D影像节目的多视点影像编码流(例如H.264 MVC)的子比特流(其它视点)。
此外,对于在以不同的流来传输3D影像的多个视点“3D 2视点ES传输方式”中使用的情况下的H.262(MPEG2)方式的基本视点比特流(主视点),与现有的ITU‑T建议书H.262|ISO/IEC 13818‑2影像分配相同的0x02。此处,以不同的流来传输3D影像的多个视点的情况下的H.262(MPEG2)方式的基本视点比特流(主视点),指的是在3D影像的多个视点的影像中仅将主视点的影像以H.262(MPEG2)方式编码而得的流。
进而,对0x21,分配以不同的流来传输3D影像的多个视点的情况下的H.262(MPEG2)方式的其它视点的比特流。
并且,对0x22,分配以不同的流来传输3D影像的多个视点的情况下的ITU‑T建议书H.264|ISO/IEC 14496‑10影像所规定的AVC流方式的其它视点比特流。
其中,在此处的说明中,将能够用于3D影像节目的多视点影像编码流的子比特流分配给0x20,将以不同的流来传输3D影像的多个视点的情况下的H.262(MPEG2)方式的其它视点的比特流分配给0x21,将以不同的流来传输3D影像的多个视点的情况下的ITU‑T建议书H.264|ISO/IEC 14496‑10影像所规定的AVC流分配给0x22,不过,也可以分配给0x23~0x7E中的某些。此外,MVC影像流只是单纯的一例,只要是表示能够用于3D影像节目的多视点影像编码流,也可以为H.264/MVC以外的影像流。
如上所述,通过分配stream_type(流格式类别)的比特,能够在发送装置1一侧的广播运营商传输(广播)3D节目时,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例如用图47所示的流的组合来进行传输。
在组合例1中,传输多视点影像编码(例如:H.264/MVC)流的基本视点子比特流(主视点)(流格式类别0x1B)作为主视点(左眼用)影像流,传输多视点影像编码(例如:H.264/MVC)流的其它视点用子比特流(流格式类别0x20)作为副视点(右眼用)影像流。
该情况下,主视点(左眼用)影像流、副视点(右眼用)影像流均使用多视点影像编码(例如:H.264/MVC)方式的流。多视点影像编码(例如:H.264/MVC)方式,原本就是用于传输多视点的影像的方式,在图47的组合例中能够最有效率地传输3D节目。
此外,在将3D节目进行3D显示(输出)时,接收装置能够对主视点(左眼用)影像流和副视点(右眼用)影像流二者进行处理,来再现3D节目。
在接收装置将3D节目进行2D显示(输出)的情况下,如果只对主视点(左眼用)影像流进行处理,就能够显示(输出)为2D节目。
另外,多视点影像编码方式H.264/MVC的基本视点子比特流,与现有的H.264/AVC(除了MVC)的影像流具有兼容性,通过如图3所示将二者的流格式类别分配给同样的0x1B,具有以下的效果。即,即使不具有将3D节目进行3D显示(输出)的功能的接收装置接收了组合例1的3D节目,只要接收装置具有显示(输出)现有的H.264/AVC(除了MVC)的影像流(ITU‑T建议书H.264|ISO/IEC 14496‑10影像所规定的AVC影像流)的功能,就能够基于流格式类别将该节目的主视点(左眼用)影像流,识别为与现有的H.264/AVC(除了MVC)的影像流同样的流,作为通常的2D节目进行显示(输出)。
此外,因为对副视点(右眼用)影像流分配的是以往没有的流格式类别,所以在现有的接收装置中将其忽略。由此,能够在现有的接收装置中,对于副视点(右眼用)影像流防止广播站一方不希望出现的显示(输出)。
因此,即使新近开始组合例1的3D节目的广播,也能够避免出现具有显示(输出)现有的H.264/AVC(除了MVC)的影像流的功能的现有的接收装置无法显示(输出)的状况。由此,即使在通过CM(commercial message,商业广告)等广告收入来运营的广播等中新近开始该3D节目广播,用不支持3D显示(输出)功能的接收装置也能够收看,因此能够避免因接收装置的功能限制而导致收视率降低,对广播站一方来说也具有优点。
在组合例2中,作为主视点(左眼用)影像流,传输以不同的流来传输3D影像的多个视点的情况下的H.262(MPEG2)方式的基本视点比特流(主视点)(流格式类别0x02),作为副视点(右眼用)影像流,传输以不同的流来传输3D影像的多个视点的情况下的ITU‑T建议书H.264|ISO/IEC 14496‑10影像所规定的AVC流(流格式类别0x22)。
与组合例1同样地,在将3D节目进行3D显示(输出)时,接收装置能够对主视点(左眼用)影像流和副视点(右眼用)影像流二者进行处理,来再现3D节目,在接收装置将3D节目进行2D显示(输出)的情况下,如果只对主视点(左眼用)影像流进行处理,就能够显示(输出)为2D节目。
此外,通过使以不同的流来传输3D影像的多个视点的情况下的H.262(MPEG2)方式的基本视点比特流(主视点),为与现有的ITU‑T建议书H.262|ISO/IEC 13818‑2影像流具有兼容性的流,并且如图3所示将二者的流格式类别分配给相同的0x1B,则只要是具有显示(输出)现有的ITU‑T建议书H.262|ISO/IEC 13818‑2影像流的功能的接收装置,即使是不具有3D显示(输出)功能的接收装置,也能够作为2D节目进行显示(输出)。
此外,因为与组合例1同样地,对副视点(右眼用)影像流分配以往没有的流格式类别,所以在现有的接收装置中将其忽略。由此,能够在现有的接收装置中,对于副视点(右眼用)影像流防止广播站一方不希望出现的显示(输出)。
因为具有现有的ITU‑T建议书H.262|ISO/IEC 13818‑2影像流的显示(输出)功能的接收装置已得到广泛普及,所以能够防止因接收装置的功能的限制而导致收视率的降低,对于广播站来说能够实现最理想的广播。
另外,通过使副视点(右眼用)影像流为ITU‑T建议书H.264|ISO/IEC 14496‑10影像所规定的AVC流(流格式类别0x22),能够以较高的压缩率传输副视点(右眼用)影像流。
即,根据组合例2,能够同时实现广播站的商业角度上的好处和高效率传输带来的技术上的好处。
在组合例3中,作为主视点(左眼用)影像流,传输以不同的流来传输3D影像的多个视点的情况下的H.262(MPEG2)方式的基本视点比特流(主视点)(流格式类别0x02),作为副视点(右眼用)影像流,传输以不同的流来传输3D影像的多个视点的情况下的H.262(MPEG2)方式的其它视点的比特流(流格式类别0x21)。
该情况下,与组合例2同样地,如果是具有显示(输出)现有的ITU‑T建议书H.262|ISO/IEC 13818‑2影像流的功能的接收装置,则即使是不具有3D显示(输出)功能的接收装置,也能够作为2D节目进行显示(输出)。
除了能够进一步防止因接收装置的功能的限制而导致收视率降低这一广播站的商业角度上的好处之外,通过将主视点(左眼用)影像流和副视点(右眼用)影像流的编码方式统一为H.262(MPEG)方式,能够简化接收装置中的影像解码功能的硬件结构。
此外,还能够如组合例4所示,作为主视点(左眼用)影像流,传输多视点影像编码(例如:H.264/MVC)流的基本视点子比特流(主视点)(流格式类别0x1B),作为副视点(右眼用)影像流,传输以不同的流来传输3D影像的多个视点的情况下的H.262(MPEG2)方式的其它视点的比特流(流格式类别0x21)。
另外,在图47的组合中,代替多视点影像编码(例如:H.264/MVC)流的基本视点子比特流(主视点)(流格式类别0x1B),采用ITU‑T建议书H.264|ISO/IEC 14496‑10影像所规定的AVC影像流(流格式类别0x1B)也能够获得同样的效果。
并且,在图47的组合中,代替以不同的流来传输3D影像的多个视点的情况下的H.262(MPEG2)方式的基本视点比特流(主视点),采用ITU‑T建议书H.262|ISO/IEC 13818‑2影像流(流格式类别0x02)也能够获得同样的效果。
图4是表示作为节目信息之一的组件描述符(Component Descriptor)的结构的一例。组件描述符表示组件(构成节目的要素。例如影像、声音、文本、各种数据等)的类别,也用于以文本形式表现基本流。该描述符配置在PMT和/或EIT中。
组件描述符的含义如下。即,descriptor_tag是8比特的字段,记载了能够将该描述符识别为组件描述符的值。descriptor_length是8比特的字段,记载了该描述符的大小。stream_cotent(组件内容)是4比特的字段,表示流的类别(影像、声音、数据),依照图4编码。component_type(组件类别)是8比特的字段,规定了组件的类别,如影像、声音、数据等,依照图4编码。component_tag(组件标签)是8比特的字段。业务的组件流能够通过该8比特的字段参照组件描述符所表示的描述内容(图5)。
节目映射段(Program Map Section)中应当使赋予各流的组件标签的值为不同的值。组件标签是用于识别组件流的标记(label),与流标识描述符中的组件标签为相同的值(仅限于流标识描述符存在于PMT中的情况下)。ISO_639_language_code(语言代码)的24比特的字段,用于识别组件(声音或者数据)的语言,和该描述符中所含的文本描述的语言。
语言代码由ISO 639‑2(22)中规定的三字母的字符代码表示。各字符依照ISO 8859‑1(24)用8个比特编码,按照顺序插入24比特字段中。例如,日语在三字母的字符代码中为“jpn”,编码如下:“0110 1010 01110000 0110 1110”。text_char(组件描述)是8比特的字段。一串组件描述的字段规定了组件流的文本描述。
图5(a)~(e)表示了组件描述符的构成要素stream_content(组件内容)和component_type(组件类别)的一例。图5(a)所示的组件内容0x01表示以MPEG2格式压缩的影像流的各种影像格式。
图5(b)所示的组件内容0x05表示以H.264 AVC格式压缩的影像流的各种影像格式。图5(c)所示的组件内容0x06表示以多视点影像编码(例如H.264 MVC格式)压缩的3D影像流的各种影像格式。
图5(d)所示的组件内容的0x07,表示以MPEG2或者H.264 AVC格式压缩的3D影像的Side‑by‑Side格式的流的各种影像格式。该示例中,MPEG2和H.264 AVC格式下采用相同的组件内容的值,但也可以按MPEG2和H.264 AVC设定不同的值。
图5(e)所示的组件内容的0x08,表示以MPEG2或者H.264 AVC格式压缩的3D影像的Top‑and‑Bottom格式的流的各种影像格式。该示例中,MPEG2和H.264 AVC格式下采用相同的组件内容的值,但也可以按MPEG2和H.264 AVC设定不同的值。
如图5(d)和图5(e)所示,通过组件描述符的构成要素stream_content(组件内容)和component_type(组件类别)的组合,来表示是否为3D影像、3D影像的方式、分辨率、和宽高比的组合,由此,即使是3D和2D的混合广播,也能够以较少的传输量来传输包含2D节目/3D节目标识的各种影像方式信息。
尤其是,在利用原本不是作为多视点影像编码方式规定的编码方式的MPEG2和H.264 AVC(MVC除外)等编码方式,通过Side‑by‑Side形式或Top‑and‑Bottom形式等将多个视点的图像包含在一副图像中来传输3D影像节目的情况下,仅由上述的stream_type(流格式类别)难以识别所传输的是3D影像节目用的在一幅图像中包含多个视点的图像,还是单视点的普通图像。因此,在此情况下,可以通过stream_content(组件内容)和component_type(组件类别)的组合,来进行包含识别该节目为2D节目/3D节目在内的各种影像方式的识别。此外,通过使用EIT来分发与当前正在广播或者将来要广播的节目相关的组件描述符,在接收装置4中取得EIT来生成EPG(节目表),作为EPG的信息,能够生成是否为3D影像、3D影像的方式、分辨率、宽高比、是否为3D影像。接收装置具有能够在EPG中显示(输出)这些信息的优点。
如以上说明,接收装置4通过监视stream_content和component_type,能够识别当前接收的或将来要接收的节目是3D节目。
图6表示作为节目信息之一的组件组描述符(Component Group Descriptor)的结构的一例。组件组描述符定义并识别事件中的组件的组合。即,描述了多个组件的编组信息。该描述符配置在EIT中。
组件组描述符的含义如下所述。即,descriptor_tag为8比特的字段,记载了能够将该描述符识别为组件组描述符的值。descriptor_length是8比特的字段,记载了该描述符的大小。component_group_type(组件组类别)是3比特的字段,依照图7表示组件的组类别。
在此,001表示3DTV业务,与000的多视点TV业务(Multi‑view TV Service)相区别。在此,多视点TV业务是能够将多个视点的2D影像按各视点切换显示的TV业务。例如,在多视点影像编码影像流,或者原本不是作为多视点影像编码方式规定的编码方式的流中,在将多个视点的图像包含于一副画面中进行传输的情况下的流,不仅能用于3D影像节目,也能用于多视点TV节目。在此情况下,即使流中包含多视点的影像,但只用上述stream_type(流格式类别)也可能无法识别是3D影像节目还是多视点TV节目。此时,利用component_group_type(组件组类别)进行识别是有效的。total_bit_rate_flag(总比特率标志)是1个比特的标志,表示事件中的组件组内的总比特率的描述状态。该比特为“0”时,表示该描述符中不存在组件组内(的)总比特率字段。该比特为“1”时,表示该描述符中存在组件组内总比特率字段。num_of_group(组数)是4比特的字段,表示事件中的组件组的数目。
component_group_id(组件组标识)是4比特的字段,依照图8描述组件组标识。num_of_CA_unit(收费单位数)是4比特的字段,表示组件组内的收费/不收费单位的数目。CA_unit_id(收费单位标识)是4比特的字段,依照图9描述组件所属的收费单位标识。
num_of_component(组件数)是4比特的字段,表示属于该组件组,并属于其之前的CA_unit_id所表示的收费/不收费单位的组件的数目。component_tag(组件标签)是8比特的字段,表示属于该组件组的组件标签值。
total_bit_rate(总比特率)是8比特的字段,将传输流包的传输速率按每1/4Mbps舍入,来描述组件组内的组件的总比特率。text_length(组件组描述长度)是8比特的字段,表示后续的组件组描述的字节长度。text_char(组件组描述)是8比特的字段。一串文本信息的字段描述了与组件组相关的说明。
于是,接收装置4通过监视component_group_type,能够识别当前接收的或将来接收的节目是3D节目。
下面,对使用了表示关于3D节目的信息的新的描述符的例子进行说明。图10(a)表示作为节目信息之一的3D节目详细描述符的结构的一例。3D节目详细描述符表示节目是3D节目时的详细信息,用于接收机中的3D节目判定等。该描述符配置在PMT和/或EIT中。3D节目详细描述符可以与上面说明的图5(c)~(e)所示的3D影像节目用的stream_content(组件内容)和component_type(组件类别)共存。不过,通过传输3D节目详细描述符,也可以采用不传输3D影像节目用的stream_content(组件内容)和component_type(组件类别)的结构。3D节目详细描述符的含义如下所述。descriptor_tag是8比特的字段,记载了能够将该描述符识别为3D节目详细描述符的值(例如0xE1)。descriptor_length是8比特的字段,记载了该描述符的大小。
3d_2d_type(3D/2D类别)为8比特的字段,按照图10(b),表示3D节目中的3D影像/2D影像的类别。该字段,例如在节目正片为3D影像,而节目途中插入的广告等由2D影像构成的3D节目中,为用于识别是3D影像还是2D影像的信息,配置该字段的目的在于,防止接收装置中的错误动作(因接收装置进行3D处理但广播节目为2D影像而发生的显示(输出)问题)。0x01表示3D影像,0x02表示2D影像。
3d_method_type(3D方式类别)是8比特的字段,依照图11表示3D的方式类别。0x01表示“3D 2视点ES传输方式”方式,0x02表示Side‑by‑Side方式,0x03表示Top‑and‑Bottom方式。stream_type(流格式类别)是8比特的字段,依照上面说明的图3,表示节目的ES的格式。此外,也可以采用在3D影像节目的情况下传输3D节目详细描述符,而在2D影像节目中不传输3D节目详细描述符的结构。仅通过是否存在关于接收的节目的3D节目详细描述符的传输,就能够识别该节目是2D影像节目还是3D影像节目。
component_tag(组件标签)是8比特的字段。业务的组件流能够通过该8比特的字段参照组件描述符所表示的描述内容(图5)。节目映射段(Program Map Section)中应当使赋予各流的组件标签的值为不同的值。组件标签是用于识别组件流的标记(label),与流标识描述符中的组件标签为相同的值(仅限于PMT中存在流标识描述符的情况)。
于是,接收装置4监视3D节目详细描述符,如果该描述符存在就能够识别当前接收的或将来接收的节目是3D节目。并且,在节目是3D节目的情况下,能够识别3D传输方式的类别,而在3D影像和2D影像同时存在的情况下能够识别到该情况。
下面针对以业务(编排频道)单位来识别是3D影像还是2D影像的例子进行说明。图12是表示作为节目信息之一的业务描述符(Service Descriptor)的结构的一例。业务描述符以字符代码表示编排频道名、其运营商以及业务形式类别。该描述符配置在SDT中。
业务描述符的含义如下所述。即,service_type(业务形式类别)是8比特的字段,依照图13表示业务的类别。0x01表示3D影像业务。service_provider_name_length(运营商名长度)是8比特的字段,表示后续的运营商的字节长度。char(字符代码)是8比特的字段。一串文本信息字段,表示运营商名或业务名。service_name_length(业务名长度)是8比特的字段,表示后续的业务名的字节长度。
于是,接收装置4通过监视service_type,能够识别业务(编排频道)是3D节目的频道。像这样,如果能够识别业务(编排频道)是3D影像业务还是2D影像业务,就能够例如在EPG显示中表示该业务是3D影像节目广播业务。不过,即使是以3D影像节目为中心广播的业务,也存在广告影像的源只有2D影像等必须广播2D影像的情况。因此,基于该业务描述符的service_type(业务形式类别)的3D影像业务的识别,优选与已说明的基于stream_content(组件内容)和component_type(组件类别)的组合的3D影像节目的识别、基于component_group_type(组件组类别)的3D影像节目的识别或基于3D节目详细描述符的3D影像节目的识别同时使用。在组合多个信息进行识别的情况下,能够识别出虽然是3D影像广播业务但只有一部分的节目是2D影像等情况。在能够进行这样的识别的情况下,接收装置能够在例如EPG中明示该业务是“3D影像广播业务”,并且,即使在该业务中除了3D影像节目之外还混合有2D影像节目,也能够在节目接收等时候根据需要进行显示控制,来切换3D影像节目和2D影像节目。
图14是作为节目信息之一的业务列表描述符(Service List Descriptor)的结构的一例。业务列表描述符提供业务标识和基于业务形式类别的业务一览。即,描述编排频道和其类别的一览。该描述符配置在NIT中。
业务列表描述符的含义如下所述。即,service_id(业务标识)是16比特的字段,用于唯一地识别该传输流中的信息业务。业务标识等于对应的节目映射段中的广播节目编号标识(program_number)。service_type(业务形式类别)是8比特的字段,依照上面说明的图12表示业务的类别。
由于根据这些service_type(业务形式类别)能够识别业务是否为“3D影像广播业务”,因此,能够利用该业务列表描述符所示的编排频道及其类别的一览,在EPG显示中进行仅将“3D影像广播业务”分组的显示。
由此,接收装置4通过监视service_type,能够识别编排频道是3D节目的频道。
上面说明的描述符的例子,仅记载了有代表性的成分,也可以考虑包含其它的成分,将多个成分合并成一个,将一个成分分割成具有详细信息的多个成分。
<节目信息的发送应用规则例>
上面说明的节目信息的组件描述符、组件组描述符、3D节目详细描述符、业务描述符、业务列表描述符,是例如由管理信息附加部16生成并附加的、存储在MPEG‑TS的PSI(作为一例如PMT等)或SI(作为一例如EIT或SDT、NIT等)中从发送装置1发送的信息。
针对发送装置1中的节目信息的发送应用规则例在下面说明。
图15表示组件描述符在发送装置1中的发送处理的一例。在“descriptor_tag”中记载意味着组件描述符的“0x50”。在“descriptor_length”中记载组件描述符的描述符长度。描述符长度的最大值没有规定。“stream_content”中记载“0x01”(影像)。
“component_type”中记载该组件的影像组件类别。组件类别根据图5设定。“component_tag”记载在该节目中唯一的组件标签值。“ISO_639_language_code”记载“jpn(0x6A706E)”。
“text_char”在存在多个影像组件时,以16字节(全角8个字符)以下描述影像类别名。不使用换行符。在组件描述是默认的字符串的情况下,可以省略该字段。默认字符串是“影像”。
并且,对于事件(节目)中所含的、具有0x00~0x0F的component_tag值的全部的影像组件,必须发送一个。
由此,通过在发送装置1中进行(实施)发送应用,接收装置4能够通过监视stream_content和component_type,来识别当前接收的或者将来接收的节目是3D节目。
图16是组件组描述符在发送装置1中的发送处理的一例。
“descriptor_tag”中记载意味着组件组描述符的“0xD9”。“descriptor_length”中记载组件组描述符的描述符长度。描述符长度的最大值没有规定。“component_group_type”表示组件组的类别。“000”表示多视点电视,“001”表示3D电视。
“total_bit_rate_flag”中,在事件中的组内的总比特率全部为规定的默认值的情况下表示为“0”,在事件中的组内的总比特率的任一个超出了规定的默认值的情况下表示为“1”。
“num_of_group”记载事件中的组件组的数目。多视点电视(MVTV)的情况下最大为3,3D电视(3DTV)的情况下最大为2。
“component_group_id”记载组件组标识。主组的情况下分配为“0x0”,各副组的情况下由广播运营商在事件中唯一地分配。
“num_of_CA_unit”记载组件组内的收费/非收费单位的数目。最大值为2。当该组件组内完全没有包含进行收费的组件的情况下为“0x1”。
“CA_unit_id”记载收费单位标识。广播运营商在事件中唯一地分配。“num_of_component”记载属于该组件组,且属于之前的“CA_unit_id”所示的收费/不收费单位的组件的数目。最大值是15。
“component_tag”记载属于组件组的组件标签值。“total_bit_rate”记载组件组内的总比特率。在默认值的情况下记载“0x00”。
“text_length”记载后续的组件组描述的字节长度。最大值为16(全角8个字符)。“text_char”必须记载关于组件组的说明。没有规定默认字符串。并且不使用换行符。
此外,在进行多视点电视业务的情况下,“component_group_type”必须作为“000”发送。在进行3D电视业务的情况下,“component_group_type”必须作为“001”发送。
由此,通过在发送装置1中进行(实施)发送应用,接收装置4能够通过监视component_group_type,来识别当前接收的或者将来接收的节目是3D节目。
图17表示3D节目详细描述符在发送装置1中的发送处理的一例。“descriptor_tag”中记载意味着3D节目详细描述符的“0xE1”。“descriptor_length”中记载3D节目详细描述符的描述符长度。“3d_2d_type”记载了3D/2D标识。根据图10(b)设定。“3d_method_type”记载3D方式标识。根据图11中设定。“stream_type”记载节目的ES的格式。根据图3中设定。“component_tag”记载在该节目中唯一的组件标签值。
由此,通过在发送装置1中进行(实施)发送应用,接收装置4监视3D节目详细描述符,若该描述符存在,则能够识别当前接收的或者将来接收的节目是3D节目。
图18表示业务描述符在发送装置1中的发送处理的一例。“descriptor_tag”中记载意味着业务描述符的“0x48”。“descriptor_length”中记载业务描述符的描述符长度。“service_type”中记载业务形式类别。
针对业务形式类别,根据图13中设定。“service_provider_name_length”在BS/CS数字电视广播中记载运营商名长度。最大值为20。由于在地面数字电视广播中不使用service_provider_name,所以记为“0x00”。
“char”在BS/CS数字电视广播中记载运营商名。最大为全角10个字符。在地面数字电视广播中不记载任何信息。“service_name_length”记载编排频道名长度。最大值为20。“char”记载编排频道名。其在20字节以内,且在全角10个字符以内。另外,对于对象编排频道,必须仅配置一个。
由此,通过在发送装置1中进行(实施)发送应用,接收装置4能够通过监视service_type,来识别编排频道是3D节目的频道。
图19表示业务列表描述符在发送装置1中的发送处理的一例。“descriptor_tag”中记载意味着业务列表描述符的“0x41”。“descriptor_length”中记载业务列表描述符的描述符长度。“loop”记载对象传输流中所含的业务数的循环。
“service_id”记载该传输流中所含的service_id。“service_type”记载对象业务的业务类型。根据图13中设定。此外,对于NIT中的TS循环必须配置。
由此,通过在发送装置1中进行(实施)发送应用,接收装置4能够通过监视service_type,来识别编排频道是3D节目的频道。
以上,说明了发送装置1中的节目信息的发送例,其具有以下的优点:在节目从2D节目切换到3D节目时,在3D节目开始的最初的画面中,例如使用字幕将“3D节目即将开始”、“收看3D显示的情况下佩戴3D收看用的眼镜”、“眼睛疲劳时或身体不适时推荐收看2D显示”、“长时间收看3D节目可能导致眼睛疲劳或身体不适”等嵌入到由发送装置1生成的3D节目的影像中发送,对于通过接收装置4收看3D节目的用户进行针对3D节目收看的注意、警告。
<接收装置的硬件结构>
图25是表示图1的系统中接收装置4的结构例的硬件结构图。21是对接收机整体进行控制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22是用于发送CPU21与接收装置中各部件之间的控制和信息的通用总线;23是调谐器,通过无线(卫星、地面波)、电缆等广播传输网接收从发送装置1发送的广播信号,并选择特定的频率来进行解调、纠错处理等,输出MPEG2‑Transport Stream(下面也称为“TS”)等复用包;24是对加扰部13所施加的扰码进行解扰的解扰器;25是与网络进行信息的发送接收,在互联网和接收装置之间发送接收各种信息和MPEG2‑TS的网络I/F(Interface,接口);26是例如内置于接收装置4中的HDD(Hard Disk Drive,硬盘驱动器)、闪存,或者可移动的HDD、盘型记录介质、闪存等记录介质;27是记录再现部,控制记录介质26,对向记录介质26记录信号或从记录介质26再现信号进行控制;29是将复用为MPEG2‑TS等格式的信号分离成影像ES(Elementary Stream,基本流)、声音ES、节目信息等信号的复用分离(复用/解复用)部。ES指压缩、编码后的各影像、声音数据。30表示将影像ES解码成影像信号的影像解码部;31表示将声音ES解码成声音信号并将其输出到扬声器48或从声音输出42输出的声音解码部;32为影像变换处理部,对影像解码部30解码而得的影像信号根据上述CPU的指示进行将3D或者2D的影像信号通过后述的变换处理变换为规定的格式的处理,或将CPU21生成的OSD(On Screen Display,屏幕显示)等显示与影像信号叠加的处理,将处理后的影像信号输出到显示器47或影像信号输出部41,将与处理后的影像信号的格式对应的同步信号和控制信号(用于设备控制)从影像信号输出部41和控制信号输出部43输出;33表示控制信号发送接收部,接收来自用户操作输入部45的操作输入(例如来自发出IR(Infrared Radiation,红外线照射)信号的遥控器的按键代码),并且将CPU21、影像变换处理部32生成的面向外部设备的设备控制信号(例如IR)从设备控制信号发送部44发送;34表示在内部具有计数器并进行当前时刻的保存的计时器;46表示对在上述复用分离部中重构的TS进行加密等必要的处理并将TS输出到外部,或将从外部接收的TS解码后输入到复用分离部29的串行接口或IP接口等高速数字I/F;47表示对由影像解码部30解码并通过影像变换处理部32变换为影像的3D影像以及2D影像进行显示的显示器;48表示基于声音解码部解码后的声音信号而输出声音的扬声器,接收装置4主要由以上这些装置构成。在显示器进行3D显示的情况下,如果需要,则也从控制信号输出部43、设备控制信号发送端子44输出同步信号和控制信号。
图35和图36中表示了包括接收装置和收看装置以及3D收看辅助装置(例如3D眼镜)的系统结构的例子。图35是接收装置和收看装置形成为一体的系统结构,此外图36是接收装置和收看装置为不同结构的情况的例子。
在图35中,3501表示包括上述接收装置4的结构的、能够进行3D影像显示和声音输出的显示装置,3503表示从上述显示装置3501输出的3D收看辅助装置控制信号(例如IR信号),3502表示3D收看辅助装置。在图35的例子中,从上述显示装置3501所具备的影像显示器显示影像信号,并从上述显示装置3501所具备的扬声器输出声音信号。此外同样地,显示装置3501具备输出端子,输出从设备控制信号44或者控制信号43的输出部输出的3D收看辅助装置控制信号。
另外,在上述说明中,以图35所示的显示装置3501和3D收看辅助装置3502通过后述的主动式快门方式进行显示的例子作为前提,在图35所示的显示装置3501和3D收看辅助装置3502为后述进行基于偏振分离的3D影像显示的装置的情况下,3D收看辅助装置3502只要能进行偏振分离以使不同的影像入射到左眼和右眼即可,可以不从显示装置3501输出从设备控制信号44或者控制信号43的输出部对3D收看辅助装置3502输出的3D收看辅助装置控制信号3503。
此外,在图36中,3601表示包括上述接收装置4的结构的影像声音输出装置,3602表示传输影像/声音/控制信号的传输路径(例如HDMI电缆),3603表示将从外部输入的影像信号和声音信号显示输出的显示器。
该情况下,从影像声音输出装置3601(接收装置4)的影像输出41输出的影像信号和从声音输出42输出的声音信号、从控制信号输出部43输出的控制信号,被变换为适合由传输路径3602规定的格式(例如根据HDMI标准规定的格式)的传输信号,经由传输路径3602输入到显示器3603。显示器3603接收上述传输信号,解码为原本的影像信号、声音信号、控制信号,输出影像和声音,同时对3D收看辅助装置3502输出3D收看辅助装置控制信号3503。
另外,在上述说明,以图36所示的显示装置3603和3D收看辅助装置3502通过后述的主动式快门方式进行显示的例子作为前提,在图36所示的显示装置3603和3D收看辅助装置3502为后述进行基于偏振分离的3D影像显示的装置的情况下,3D收看辅助装置3502只要能进行偏振分离以使不同的影像入射到左眼和右眼即可,可以不从显示装置3603向3D收看辅助装置3502输出3D收看辅助装置控制信号3503。
此外,图25所示的21~46的各构成要素的一部分,可以由1个或者多个LSI构成。此外,图25所示的21~46的各构成要素的一部分功能也可以由软件实现。
<接收装置的功能框图>
图26是CPU21内部的处理的功能块结构的一例。在此,各功能块例如作为由CPU21执行的软件的模块存在,各模块之间通过执行某些动作(例如消息传递、函数调用、事件通知)等来进行信息或数据的传递以及控制指示。
此外,各模块也通过通用总线22与接收装置4内部的各硬件进行信息的发送接收。此外,图中记载的关系线(箭头)主要记载了本说明相关的部分,但其它模块之间也存在通信单元和需要通信的处理。例如选台控制部59适宜地从节目信息分析部54获取选台所需的节目信息。
下面针对各功能块的功能进行说明。系统控制部51管理各模块的状态和用户的指示状态等,对各模块进行控制指示。用户指示接收部52对控制信号发送接收部33所接收的用户操作的输入信号进行接收和解释,将用户指示传递到系统控制部51。设备控制信号发送部53按照来自系统控制部51或其它模块的指示,指示控制信号发送接收部33使其发送设备控制信号。
节目信息分析部54从复用分离部29获取节目信息并分析其内容,向各模块提供必要的信息。时间管理部55从节目信息分析部54获取TS中所含的时间修正信息(TOT:Time offset table,时间偏移表),管理当前的时刻,并使用计时器34具有的计数器,按照各模块的要求,进行警报(通知指定时刻的到来)和一次性计时(通知一定时间的经过)的通知。
网络控制部56控制网络I/F25,从特定URL(Unique Resource Locater,唯一资源定位)或特定IP(Internet Protocol,因特网协议)地址获取各种信息和TS。解码控制部57控制影像解码部30和声音解码部31,进行解码器的开始和停止、流中所含的信息的获取等。
记录再现控制部58对记录再现部27进行控制,从记录介质26的特定的内容的特定的位置,以任意的读出方式(普通再现、快进、快退、暂停)读出信号。此外,进行将输入到记录再现部27中的信号记录到记录介质26上的控制。
选台控制部59控制调谐器23、解扰器24、复用分离部29和解码控制部57,进行广播的接收和广播信号的记录。此外,执行从自记录介质进行再现到输出影像信号和声音信号为止的控制。详细的广播接收的动作和广播信号的记录动作、从记录介质进行再现的动作在后面说明。
OSD生成部60生成包含特定消息的OSD数据,对影像变换控制部61进行指示,以使其将上述生成的OSD数据叠加在影像信号上输出。在此,OSD生成部60生成左眼用和右眼用的具有视差的OSD数据,基于上述左眼用和右眼用的OSD数据对影像变换控制部61要求3D显示,由此进行3D方式的消息显示等。
影像变换控制部61控制影像变换处理部32,将从影像解码部30输入到影像变换处理部32的影像信号,根据来自上述系统控制部51的指示变换为3D或者2D的影像,并将变换后的影像与从OSD生成部60输入的OSD叠加,进一步地根据需要对影像进行加工(缩放、PinP、3D显示等),在显示器47上显示或者输出到外部。影像变换处理部32中的3D影像、2D影像向规定格式的变换方法的结节将在后文叙述。各功能块提供这些功能。
<广播接收>
在此针对进行广播接收时的控制步骤和信号的流动进行说明。首先,系统控制部51从用户指示接收部52接收到表示接收特定频道(CH)的广播的用户指示(例如按下遥控器的CH按钮),向选台控制部59指示用户选定了所指示CH(下面称指定CH)。
接收到上述指示的选台控制部59对调谐器23指示指定CH的接收控制(选台到指定频带、广播信号解调处理、纠错处理),并将TS输出到解扰器24。
接着,选台控制部59对解扰器24指示将所述TS解扰,输出到复用分离部29中,对复用分离部29指示,以将输入的TS复用分离(解复用)、将复用分离后的影像ES向影像解码部30输出以及将声音ES向声音解码部31输出。
并且,选台控制部59对解码控制部57发出将输入到影像解码部30和声音解码部31的影像ES和声音ES解码的指示。接收到上述解码指示的解码控制部31,对影像解码部30进行控制,以使解码后的影像信号输出到影像变换处理部32,并对声音解码部31进行控制,以使解码后的声音信号输出到扬声器48或声音输出42。由此进行输出用户指定的CH的影像和声音的控制。
此外,为了显示选台时的CH栏(表示CH编号、节目名和节目信息等的OSD),系统控制部51对OSD生成部60指示CH栏的生成和输出。接收到上述指示的OSD生成部60,将生成的CH栏的数据发送到影像变换控制部61,并进行控制,以使接收到上述数据的影像变换控制部61将CH栏叠加在影像信号上输出。由此,进行选台时的消息显示。
<广播信号的记录>
下面针对广播信号的记录控制和信号的流动进行说明。在进行特定的CH的记录的情况下,系统控制部51对选台控制部59指示特定CH的选择和向记录再现部27的信号输出。
接收到上述指示的选台控制部59,与上述广播接收处理同样地对调谐器23指示指定CH的接收控制,对解扰器24进行控制,以使其对从调谐器23接收的MPEG2‑TS进行解扰,对复用分离部29进行控制,以使其将来自解扰器24的输入输出到记录再现部27。
此外,系统控制部51对记录再现控制部58进行指示,以使其记录输入到记录再现部27的输入TS。接收到上述指示的记录再现控制部58,对输入到记录再现部27中的信号(TS)进行加密等必要的处理,并进行记录再现时所需的附加信息(记录CH的节目信息、比特率等内容信息)的生成和管理数据(记录内容的ID、记录介质26上的记录位置、记录格式、加密信息等)的记录,然后进行将上述MPEG2‑TS和附加信息、管理数据写入到记录介质26上的处理。由此,进行广播信号的记录。
<从记录介质进行再现>
下面说明从记录介质进行再现的处理。在进行特定节目的再现的情况下,系统控制部51指示记录再现控制部58再现特定节目。作为此时的指示,指示内容的ID和再现开始位置(例如节目的开头、距离开头10分钟的位置、上次的继续、距离开头100Mbyte的位置等)。接收到上述指示的记录再现控制部58控制记录再现部27进行处理,以利用附加信息和管理数据从记录介质26读出信号(TS),并在进行加密的解除等必要的处理后,对复用分离部29输出TS。
此外,系统控制部51对选台控制部59指示再现信号的影像声音输出。接收到上述指示的选台控制部59进行控制,以将来自记录再现部27的输入输出到复用分离部29,对复用分离部29进行指示,以将输入的TS复用分离、将复用分离后的影像ES向影像解码部30输出以及将复用分离后的声音ES向声音解码部31输出。
并且,选台控制部59对解码控制部57进行将输入到影像解码部30和声音解码部31的影像ES和声音ES解码的指示。接收到上述解码指示的解码控制部31对影像解码部30进行控制,以使其将解码后的影像信号输出到影像变换处理部32,对声音解码部31进行控制,以使其将解码后的声音信号输出到扬声器48或声音输出42。由此,进行从记录介质再现信号的信号再现处理。
<3D影像的显示方法>
作为能够用于本发明的3D影像的显示方式,有生成使左眼和右眼感觉到视差的左眼用和右眼用的影像,而使人感觉到立体物体的存在的几种方式。
作为一种方式,有主动快门(active shutter)方式,该方式对用户佩戴的眼镜利用液晶快门(liquid crystal shutter)等交替地将左右的镜片遮光,并且与之同步地显示左眼用和右眼用的影像,使映入左右眼帘的图像间产生视差。
此时,接收装置4从控制信号输出部43和设备控制信号发送端子44,向用户佩戴的主动快门式眼镜输出同步信号和控制信号。并且,从影像信号输出部41向外部的3D影像显示装置输出影像信号,使左眼用的影像和右眼用的影像交替地显示。或者,在接收装置4所具有的显示器47上进行同样的3D显示。由此,佩戴了主动快门式眼镜的用户能够在该3D影像显示装置或接收装置4所具有的显示器47上收看3D影像。
此外,作为其它方式,有偏振方式,该方式对用户佩戴的眼镜的左右的镜片贴上在直线偏振光的情况下相互正交的薄膜或施以直线偏振涂层,或者,贴上在圆偏振光的情况下偏振轴的旋转方向相互相反的薄膜或施以圆偏振光涂层,通过同时输出与左眼和右眼的眼镜的偏振光分别对应的基于偏振光的左眼用的影像和右眼用的影像,来根据偏振状态将分别入射到左眼和右眼的影像分离,在左眼和右眼间产生视差。
此时,接收装置4将影像信号从影像信号输出部41输出到外部的3D影像显示装置,该3D影像显示装置以不同的偏振状态显示左眼用的影像和右眼用的影像。或者,通过接收装置4所具有的显示器47进行相同的显示。由此,佩戴偏振方式眼镜的用户能够在该3D影像显示装置或接收装置4所具有的显示器47上收看3D影像。并且,在偏振方式中,由于偏振方式眼镜不必从接收装置4发送同步信号和控制信号就能够收看3D影像,所以不需要从控制信号输出部43和设备控制信号发送端子44输出同步信号和控制信号。
此外,除此之外,也可以使用基于颜色将左右眼的影像分离的颜色分离方式。此外,也可以使用能够裸眼收看的、利用视差屏障生成3D影像的视差屏障方式。
不过,本发明的3D显示方式并不限定于特定的方式。
<利用了节目信息的3D节目的具体判定方法的例子>
作为3D节目的判定方法的例子,能够从上面说明的广播信号和再现信号的节目信息中所含的各种表或描述符中获取新包含的用于判定是否为3D节目的信息,来判定是否为3D节目。
通过确认在PMT、EIT[schedule basic/schedule extended/present/following(基本时刻表/扩展时刻表/当前/后续)]等表中记载的组件描述符、组件组描述符中新包含的用于判定是否为3D节目的信息,作为3D节目判定用的新的描述符的3D节目详细描述符,在NIT、SDT等表中记载的业务描述符、业务列表描述符等中新包含的用于判定是否为3D节目的信息等,来判断是否为3D节目。这些信息,在上述的发送装置中附加到广播信号上发送。发送装置中,例如通过管理信息附加部16将这些信息附加到广播信号上。
作为各表的用途区别,例如对于PMT,其特征在于,由于仅记载当前的节目的信息,所以无法对将来的节目的信息进行确认,但可信性较高。另一方面,针对EIT[schedule basic/schedule extended],有如下不足,即,虽然除了能获取当前的节目以外还能获取未来的节目的信息,但接收结束前的时间较长,用于保存的存储区域需要较多,并且由于是未来的事件,因此可信度较低。对于EIT[following(后续)],因为能够获得下一广播时间的节目的信息,所以适用于本实施例。此外针对EIT[present],能够用于获取当前的节目信息,能够得到与PMT不同的信息。
下面,对与从发送装置1发送的图4、图6、图10、图12、图14中说明的节目信息相关的接收装置4的处理的详细例子进行说明。
图20表示接收装置4中对组件描述符的各字段的处理的一例。
如果“descriptor_tag”是“0x50”,则判断为该描述符是组件描述符。通过“descriptor_length”判断为其是该组件组描述符的描述符长度。如果“stream_content”是“0x01”、“0x05”、“0x06”、“0x07”,则判断为该描述符有效(影像)。在“0x01”、“0x05”、“0x06”、“0x07”之外的情况下,判断为该描述符无效。在“stream_content”是“0x01”、“0x05”、“0x06”、“0x07”的情况下,进行下面的处理。
“component_type”判断为该组件的影像组件类别。针对该组件类别,指定图5中任一值。通过该内容,能够判断该组件是否为关于3D影像节目的组件。
“component_tag”是该节目中唯一的组件标签值,能够与PMT的流标识符的组件标签值对应地利用。
即使“ISO_639_language_code”不是“jpn(“0x6A706E”)”,也将后面配置的字符代码当作“jpn”处理。
“text_char”判别16字节(全角8个字符)以内的为组件描述。该字段被省略的情况下判断为默认的组件描述。默认的字符串是“影像”。
如上所述,组件描述符能够判断构成事件(节目)的影像组件类别,组件描述能够在接收机中的影像组件选择时利用。
此外,仅将component_tag值设定为0x00~0x0F的值的影像组件作为单独时的选择对象。设定为上述之外的component_tag值的影像组件不作为单独时的选择对象,不作为组件选择功能等的对象。
此外,由于事件(节目)中的模式变更等,组件描述有可能与实际的组件不一致。(组件描述符的component_type记载该组件的代表性的组件类别,对于节目中途的模式变更,该值不进行实时地变更)。
此外,当作为控制数字记录设备中的拷贝世代的信息和最大传输率的标识的数字拷贝控制描述符对于该事件(节目)被省略的情况下,对此时的默认的maximum_bit_rate进行判断时,参照由组件描述符记载的component_type。
由此,通过进行接收装置4中的对本描述符的各字段的处理,获得下述效果,即,接收装置4通过监视stream_content和component_type,能够识别当前接收的或者将来接收的节目是3D节目。
图21是接收装置4中对组件组描述符的各字段的处理的一例。
如果“descriptor_tag”是“0xD9”,则判断为该描述符是组件组描述符。通过“descriptor_length”判断为其是组件组描述符的描述符长度。
如果“component_group_type”是“000”,则判断为多视点电视业务,如果是“001”则判断为3D电视业务。
如果“total_bit_rate_flag”是“0”,则判断为事件(节目)中的组内的总比特率没有在该描述符中记载。如果是“1”则判断为事件(节目)中的组内的总比特率记载在该描述符中。
“num_of_group”判断为事件(节目)内的组件组的数目。在存在最大值且超过该最大值的情况下,能够作为最大值处理。“component_group_id”如果是“0x0”,则判断为主组。如果是“0x0”以外则判断为副组。
“num_of_CA_unit”判断为组件组内的收费/不收费单位的数目。在超过最大值的情况下能作为2处理。
“CA_unit_id”如果是“0x0”则判定为非收费单位组。如果是“0x1”则判断为包含默认ES组的收费单位。如果是“0x0”和“0x1”以外,则判断为上述之外的收费单位。
“num_of_component”判断为属于该组件组且属于之前的CA_unit_id所示的收费/不收费单位的组件的数目。在超过最大值的情况下能作为15处理。
“component_tag”判断为属于组件组的组件标签值,能够与PMT的流标识符的组件标签值对应地利用。
“total_bit_rate”判断为组件组内的总比特率。在为“0x00”时判断为默认。
“text_length”如果小于16(全角8字符),则判断为组件组描述的字节长度,如果超过16(全角8字符),可以无视组件组描述长度超过16(全角8字符)的部分的说明文本。
“text_char”表示关于组件组的说明文本。此外,根据component_group_type=“000”的组件组描述符的配置,判断为在该事件(节目)中进行多视点电视业务,能够用于每个组件组的处理。
此外,根据component_group_type=“001”的组件组描述符的配置,判断为在该事件(节目)中进行3D电视业务,能够用于每个组件组的处理。
进一步地,各组的默认ES组必须记载在配置于CA_unit循环开头的组件循环中。
在主组(component_group_id=0x0)中:
·如果组的默认ES组是不收费对象,则使free_CA_mode=0,不能设定CA_unit_id=0x1的组件组。
·如果组的默认ES组是收费对象,则使free_CA_mode=1,必须设定并记载CA_unit_id=“0x1”的组件组。
在副组(component_group_id>0x0)中:
·对于副组,仅能够设定与主组相同的收费单位或者不收费单位。
·如果组的默认ES组是不收费对象,则设定并记载CA_unit_id=0x0的组件组。
·如果组的默认ES组是收费对象,则设定并记载CA_unit_id=0x1的组件组。
由此,通过进行接收装置4中的对本描述符的各字段的处理,获得下述效果,即,接收装置4通过监视component_group_type,能够识别当前接收的或者将来接收的节目是3D节目。
图22表示接收装置4中对3D节目详细描述符的各字段的处理的一例。
如果“descriptor_tag”是“0xE1”则判断为该描述符是3D节目详细描述符。通过“descriptor_length”判断为其是3D节目详细描述符的描述符长度。“3d_2d_type”判断为该3D节目中的3D/2D标识。从图10(b)中指定。“3d_method_type”判断为该3D节目中的3D方式标识。从图11中指定。
“stream_type”判断为该3D节目的ES的格式。从图3中指定。“component_tag”判断为在该3D节目中唯一的组件标签值。能够与PMT的流标识符的组件标签值对应地利用。
此外,也可以通过3D节目详细描述符自身的有无,来判断该节目是否为3D节目。即,在此情况下,如果没有3D节目详细描述符,则判断为2D影像节目,在有3D节目详细描述符时判断为3D影像节目。
由此,通过进行接收装置4中的对本描述符的各字段的处理,获得下述效果,即,接收装置4监视3D节目详细描述符,如果该描述符存在,则能够识别当前接收的或者将来接收的节目是3D节目。
图23表示接收装置4中对业务描述符的各字段的处理的一例。如果“descriptor_tag”是“0x48”,则判断为该描述符是业务描述符。通过“descriptor_length”判断为其是业务描述符的描述符长度。“service_type”在除图13所示的service_type之外的情况下,判断为该描述符无效。
“service_provider_name_length”在BS/CS数字电视广播的接收中,如果是20以下,则判断为运营商名长度,如果大于20,则判断为运营商名无效。另一方面,在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的接收中,除了“0x00”以外都判断为无效。
“char”在BS/CS数字电视广播的接收中,判断为运营商名。另一方面,在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的接收中,无视记载内容。“service_name_length”如果是20以下,则判断为编排频道名长度,大于20则判断编排频道名为无效。
“char”判断为编排频道名。此外,若无法接收到按照上述图18说明的发送处理的一例来配置描述符的SDT,则判断为对象业务的基本信息无效。
由此,通过进行接收装置4中的对本描述符的各字段的处理,获得下述效果,即,接收装置4通过监视service_type,能够识别编排频道是3D节目。
图24是表示接收装置4中对业务列表描述符的各字段的处理的一例。“descriptor_tag”如果是“0x41”,则判断为该描述符是业务列表描述符。通过“descriptor_length”判断为其是业务列表描述符的描述符长度。
“loop”记载对象传输流中所含的业务数的循环。“service_id”判断为对于该传输流的service_id。“service_type”记载对象业务的业务类型。除了图13中规定的业务类型以外判断为无效。
如上所述,业务列表描述符能够判断对象网络中所含的传输流的信息。
由此,通过进行接收装置4中的对本描述符的各字段的处理,获得下述效果,即,接收装置4通过监视service_type,能够识别编排频道是3D节目的频道。
下面针对各表中的具体的描述符进行说明。首先,通过PMT的2nd循环(每个ES的循环)中记载的stream_type中的数据的类别,能够如上述图3所述判定ES的格式,当其中存在表示当前广播的流是3D影像的描述的情况下,将该节目判定为3D节目(例如,如果stream_type中存在表示多视点影像编码(例如:H.264/MVC)流的子比特流(其它视点)的0x1F,则将该节目判定为3D节目)。
此外,除stream_type以外,针对PMT中当前为reserved(保留)的区域,也可以新分配给用于识别3D节目或者2D节目的2D/3D标识比特,通过该区域来进行判别。
针对EIT也可以同样地将2D/3D标识比特分配到reserved(保留)的区域中来进行判定。
在通过PMT和/或EIT中配置的组件描述符来判定3D节目的情况下,如上述图4和5所述,将表示3D影像的类别分配到组件描述符的component_type(例如,图5(c)~(e)),若component_type中存在表示3D的,则能够判定为该节目是3D节目。(例如,分配图5(c)~(e)等,确认该值存在于对象节目的节目信息中)。
作为利用配置在EIT中的组件组描述符来进行判定的方法,如上述图6和7所述,将表示3D业务的描述分配给component_group_type的值,如果component_group_type的值表示3D业务,则能够判别为是3D节目(例如,比特字段中将3DTV业务等分配给001,确认该值存在于对象节目的节目信息中)。
作为利用配置于PMT和/或EIT中的3D节目详细描述符来进行判定的方法,如上图10和11所述,在判定对象节目是否为3D节目的情况下,能够根据3D节目详细描述符内的3d_2d_type(3D/2D类别)的内容进行判定。此外,对于接收节目没有传输3D节目详细描述符的情况下,判断为是2D节目。此外,也可以考虑下述方法,即,如果上述描述符中所含的3D方式类别(上述3d_method_type)是接收装置能够支持的3D方式,则判定下一节目是3D节目。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描述符的分析处理变得复杂,但对于接收装置无法支持的3D节目,能够进行消息显示处理或终止记录处理的动作。
在配置于SDT中的业务描述符和配置于NIT中的业务列表描述符中所含的service_type信息中,如上述图12、13和14所述,将3D影像业务分配给0x01,在获取了包含该描述符的节目信息的情况下,能够判定为是3D节目。在这种情况下,不是以节目为单位的判定,而是以业务(CH、编排频道)为单位的判定,虽然无法进行同一编排频道中的下一节目的3D节目判定,但由于信息的获取不以节目为单位,具有较为简单的优点。
此外,针对节目信息,也有通过专用的信道(广播信号或者互联网)来获取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节目的开始时间和CH(广播编排频道、URL或IP地址)、表示该节目是否为3D节目的标识符,也同样地能够进行3D节目的判定。
在上面的说明中,针对以业务(CH)或节目为单位判定是否为3D影像的各种信息(表和描述符中所含的信息)进行了说明,但在本发明并没有必要发送其全部。只要根据广播方式发送必要的信息即可。这些信息中,可以通过确认各个单独的信息来以业务(CH)或节目为单位判定是否为3D影像,也可以通过组合多个信息来以业务(CH)或节目为单位判定是否为3D影像。在通过组合多个信息来进行判定的情况下,还能够判定虽然是3D影像广播业务,但一部分的节目是2D影像等情形。在能够进行这种判定的情况下,能够利用接收装置来例如在EPG中明示该业务是“3D影像广播业务”,并且,即使在该业务中除了3D影像节目之外还混合了2D影像节目,也能在节目接收时根据需要按3D影像节目和2D影像节目来切换显示控制。
此外,通过以上说明的3D节目的判定方法,在判定为是3D节目的情况下,在例如接收装置4能够适当地处理(显示、输出)图5(c)~(e)所指定的3D组件的情况下,按3D处理(再现、显示、输出),在接收装置4不能适当地处理(再现、显示、输出)的情况下(例如,不具有支持所指定的3D传输方式的3D影像再现功能的情况等)可以按2D处理(再现、显示、输出)。此时,还可以在显示、输出2D影像的同时,一起显示表示该3D影像节目不能在接收装置中适当地进行3D显示或者3D输出的消息。像这样,用户能够掌握当前节目是作为2D影像节目广播的节目,还是作为3D影像节目广播但由于接收装置中不能适当处理而显示2D影像的节目。
<3D 2视点ES传输方式的3D内容的3D再现/输出/显示处理>
接着对3D内容(包括3D影像的数字内容)再现时的处理进行说明。此处,首先对图47所示的在1个TS中存在主视点影像ES和副视点影像ES的3D 2视点ES传输方式的情况下的再现处理进行说明。首先,在用户进行向3D输出/显示的切换指示(例如按下遥控器的“3D”按键)等情况下,接收到上述按键代码的用户指示接收部52,对系统控制部51指示向3D影像的切换(以下的处理,对于3D2视点ES传输方式的内容,在用户指示切换到3D内容的3D显示/输出以外的条件下切换到3D输出/显示时,也进行同样的处理)。接着,系统控制部51,利用上述的方法判定当前的节目是否为3D节目。
在当前的节目是3D节目的情况下,系统控制部51首先对于选台控制部59指示3D影像的输出。接收到上述指示的选台控制部59,首先从节目信息分析部54,取得主视点影像ES和副视点影像ES各自的PID(packet ID)和编码方式(例如H.264/MVC,MPEG2,H.264/AVC等),接着对复用分离部29进行控制,以使其将上述主视点影像ES和副视点影像ES复用分离,输出到影像编码部30。
此处,例如控制复用分离部29使上述主视点影像ES输入到影像编码部的第一输入,上述副视点影像ES输入到影像编码部的第二输入。之后,选台控制部59对解码控制部57发送影像编码部30的第一输入是主视点影像ES、第二输入是副视点影像ES这一信息以及各自的上述编码方式,并且指示将这些ES解码。
为了将图47所示的3D 2视点ES传输方式的组合例2和组合例4这样的主视点影像ES和副视点影像ES的编码方式不同的3D节目解码,影像解码部30构成为具有与各编码方式对应的多种解码功能即可。
为了将图47所示的3D 2视点ES传输方式的组合例1和组合例3这样的主视点影像ES和副视点影像ES的编码方式相同的3D节目解码,影像解码部30也可以采用只具有与单一的编码方式对应的解码功能的结构。该情况下,能够廉价地构成影像解码部30。
接收到上述指示的解码控制部57,进行与主视点影像ES和副视点影像ES各自的编码方式对应的解码,将左眼用和右眼用的影像信号输出到影像变换处理部32。此处,系统控制部51指示影像变换控制部61进行3D输出处理。从系统控制部51接收到上述指示的影像变换控制部61,控制影像变换处理部32,从影像输出41进行输出,或者在接收装置4所具备的显示器47上显示3D影像。
对于该3D再现/输出/显示方法,使用图37进行说明。
图37(a)是与将3D 2视点ES传输方式的3D内容的左右视点的影像交替地显示、输出的帧序列方式的输出、显示相对应的再现/输出/显示方法的说明图。图的左侧上部的帧列(M1,M2,M3,……)表示3D 2视点ES传输方式的内容的主视点(左眼用)影像ES中包含的多个帧,图的左侧下部的帧列(S1,S2,S3,……)表示3D 2视点ES传输方式的内容的副视点(右眼用)影像ES中包含的多个帧。在影像变换处理部32中,将上述输入的主视点(左眼用)/副视点(右眼用)影像信号的各帧,如图右侧的帧列(M1,S1,M2,S2,M3,S3,……)所示的那样,交替地将帧作为影像信号输出/显示。根据这样的输出/显示方式,对于各视点能够最大地使用能在显示器上显示的分辨率,能够进行高分辨率的3D显示。
在图36的系统结构中,在使用图37(a)的方式的情况下,在上述影像信号的输出的同时,将能够判别各影像信号为主视点(左眼)用还是副视点(右眼)用的同步信号从控制信号43输出。接收到上述影像信号和上述同步信号的外部的影像输出装置,能够与上述同步信号一致地输出主视点(左眼用)、副视点(右眼用)的影像作为上述影像信号,并对3D收看辅助装置发送同步信号,由此进行3D显示。此外,从外部的影像输出装置输出的同步信号,也可以由外部的影像输出装置生成。
此外在图35的系统结构中,在使用图37(a)的方式,将上述影像信号显示在接收装置4所具备的显示器47上的情况下,使上述同步信号经由设备控制信号发送部53以及控制信号发送接收部33从设备控制信号发送端子44输出,通过进行外部的3D收看辅助装置的控制(例如主动式快门的遮光切换),来进行3D显示。
图37(b)是与将3D 2视点ES传输方式的3D内容的左右视点的影像显示在显示器的不同区域上的方式的输出、显示相对应的再现/输出/显示方法的说明图。该处理中,将3D 2视点ES传输方式的流在影像解码部30中解码,在影像变换处理部32中进行影像变换处理。此处,显示在不同的区域上指的是如下方法,例如,将显示器的奇数线和偶数线分别作为主视点(左眼)用、副视点(右眼)用的显示区域进行显示。或者,显示区域也可以不以线为单位,在每个视点具有不同像素的显示器的情况下,为主视点(左眼)用的多个像素的组合与副视点(右眼)用的多个像素的组合的各显示区域即可。例如,在上述偏振方式的显示装置中,例如,从上述不同的区域,输出与3D收看辅助装置的左眼右眼的各偏振状态对应的、相互不同的偏振状态的影像即可。根据这样的输出/显示方式,对于各视点而言,虽然能够在显示器上显示的分辨率虽然比图37(a)的方式少,然而能够将主视点(左眼)用的影像和副视点(右眼)用的影像同时输出/显示,不需要交替地显示。由此,与图37(a)的方式相比能够进行较少闪烁的3D显示。
此外,图35、图36的任一系统结构中,在使用图37(b)的方式的情况下,3D收看辅助装置只要是偏振分离眼镜即可,不需要特别进行电子控制。该情况下,能够更加廉价地提供3D收看辅助装置。
<3D 2视点ES传输方式的3D内容的2D输出/显示处理>
对于进行3D 2视点ES传输方式的3D内容的2D输出/显示的情况下的动作在以下说明。在用户进行向2D影像的切换指示(例如按下遥控器的“2D”按键)的情况下,接收到上述按键代码的用户指示接收部52,对系统控制部51指示向2D影像的信号切换(以下的处理,在用户指示切换到3D 2视点ES传输方式的3D内容的2D输出/显示以外的条件下切换到2D输出/显示时,也进行同样的处理)。接着,系统控制部51首先对选台控制部59指示2D影像的输出。
接收到上述指示的选台控制部59,首先从节目信息分析部54取得2D影像用ES(上述主视点ES、或者具有默认标签的ES)的PID,对复用分离部29进行控制以使其将上述ES输出到影像解码部30。之后,选台控制部59指示解码控制部57将上述ES解码。即,3D 2视点ES传输方式中,按主视点和副视点,子流或者ES是不同的,所以只要将主视点的子流或者ES解码即可。
接收到上述指示的解码控制部57控制影像解码部30进行上述ES的解码,将影像信号输出到影像变换处理部32。此处,系统控制部51对影像变换控制部61进行控制,以使其进行影像的2D输出。从系统控制部51接收到上述指示的影像变换控制部61,进行控制,使2D影像信号从影像输出端子41输出到影像变换处理部32,或者在显示器47上显示2D影像。
对于该2D输出/显示方法,使用图38说明。解码影像的结构与图37相同,如上所述,在影像解码部30中第二ES(副视点影像ES)没有被解码,因此将影像变换处理部32解码的一方的ES侧的影像信号变换为图中右侧的帧列(M1,M2,M3,……)表示的2D影像信号后输出。像这样进行2D输出/显示。
此处记载了不进行右眼用ES的解码的方法作为2D输出/显示的方法,但也可以与3D显示时相同,进行左眼用ES和右眼用ES双方的解码,通过在影像变换处理部32中实施将右眼用影像信号间隔抽取(隔帧抽取)的处理来进行2D显示。该情况下,没有解码处理和复用分离处理的切换处理,有望获得切换时间的减少和软件处理的简化等效果。
<Side‑by‑Side方式/Top‑and‑Bottom方式的3D内容的3D输出/显示处理>
接着说明1个影像ES中存在左眼用影像和右眼用影像的情况(例如像Side‑by‑Side方式和Top‑and‑Bottom方式这样在1个2D画面中存放(容纳)左眼用影像和右眼用影像的情况)下的3D内容的再现处理。与上述同样地,在用户进行向3D影像的切换指示的情况下,接收到上述按键代码的用户指示接收部52,对系统控制部51指示向3D影像的切换(以下的处理,在用户指示切换到Side‑by‑Side方式或Top‑and‑Bottom方式的3D内容的2D输出/显示以外的条件下切换到2D输出/显示时,也进行同样的处理)。接着,系统控制部51,同样采用上述的方法判定当前的节目是否是3D节目。
在当前的节目是3D节目的情况下,系统控制部51首先对于选台控制部59指示3D影像的输出。接收到上述指示的选台控制部59,首先从节目信息分析部54取得包括3D影像的3D影像ES的PID(packet ID)以及编码方式(例如MPEG2、H.264/AVC等),接着对复用分离部29进行控制,以使其将上述3D影像ES复用分离并输出到影像解码部30,此外对影像解码部30进行控制,以使其进行与编码方式相应的解码处理,并将解码后的影像信号输出到影像变换处理部32。
此处,系统控制部51指示影像变换控制部61进行3D输出处理。从系统控制部51接收到上述指示的影像变换控制部61,对影像变换处理部32进行指示,以将输入的影像信号分离为左眼用影像和右眼用影像,并进行缩放等加工(详情在后文叙述)。影像变换处理部32将变换后的影像信号从影像输出41输出,或者在接收装置4所具备的显示器47上显示影像。
对于该3D影像的再现/输出/显示方法,使用图39说明。
图39(a)是与将Side‑by‑Side方式或者Top‑and‑Bottom方式的3D内容的左右视点的影像交替地显示、输出的帧序列方式的输出、显示相对应的再现/输出/显示方法的说明图。作为编码影像一并记载并图示了Side‑by‑Side方式、Top‑and‑Bottom方式的说明,而二者的不同点仅在于左眼用影像和右眼用影像在影像内的配置不同,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使用Side‑by‑Side方式进行说明,省略Top‑and‑Bottom方式的说明。图中左侧的帧列(L1/R1,L2/R2,L3/R3……)表示左眼用和右眼用的影像配置在1帧的左侧/右侧的Side‑by‑Side方式影像信号。在影像解码部30中,将左眼用和右眼用的影像配置在1帧的左侧/右侧的状态下的Side‑by‑Side方式影像信号解码,在影像变换部32中,将上述解码后的Side‑by‑Side方式影像信号的各帧左右分离为左眼用影像和右眼用影像,并进而执行缩放(实施放大/插值、或者压缩/间隔抽取等,以适应输出影像的横向尺寸)。进而,如图中右侧的帧列(L1,R1,L2,R2,L3,R3,……)所示,交替地将帧输出为影像信号。
在图39(a)中,变换为交替地输出/显示帧的输出/显示影像之后的处理,以及同步信号和控制信号对3D收看辅助装置的输出等,与已说明的图37(a)中说明的3D 2视点ES传输方式的3D内容的3D再现/输出/显示处理是同样的,因此省略说明。
图39(b)是与将Side‑by‑Side方式或者Top‑and‑Bottom方式的3D内容的左右视点的影像在显示器的不同区域上显示的方式的输出、显示相对应的再现/输出/显示方法的说明图。与图39(a)同样地,作为编码影像同时记载并图示了Side‑by‑Side方式、Top‑and‑Bottom方式的说明,而二者的不同点仅在于左眼用影像和右眼用影像在影像内的配置不同,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使用Side‑by‑Side方式进行说明,省略Top‑and‑Bottom方式的说明。图中左侧的帧列(L1/R1,L2/R2,L3/R3……),表示左眼用和右眼用的影像配置在1帧的左侧/右侧的Side‑by‑Side方式影像信号。在影像解码部30中,将左眼用和右眼用的影像配置在1帧的左侧/右侧的状态下的Side‑by‑Side方式影像信号解码,在影像变换处理部32中,将上述解码后的Side‑by‑Side方式影像信号的各帧左右分离以使其成为左眼用影像和右眼用影像,进而执行缩放(实施放大/插值、或者压缩/间隔抽取等以适应输出影像的横向尺寸)。进而,将缩放后的左眼用影像和右眼用影像输出到不同的区域,在不同的区域上显示。与图37(b)中的说明同样地,此处,在不同的区域上显示指的是如下方法,例如,将显示器的奇数线和偶数线分别作为主视点(左眼)用、副视点(右眼)用的显示区域进行显示。此外,对不同区域的显示处理以及偏振方式的显示装置中的显示方法等,与图37(b)中说明的3D 2视点ES传输方式的3D内容的3D再现/输出/显示处理是同样的,因此省略说明。
在图39(b)的方式中,即使显示器的垂直分辨率与输入影像的垂直分辨率相同,将左眼用影像和右眼用影像分别输出到显示器的奇数线和偶数线进行显示的情况下,也存在需要减少各自的垂直的分辨率的情况,而这样的情况下,也在上述缩放处理中实施与左眼用影像和右眼用影像的显示区域的分辨率对应的间隔抽取(隔行抽取)即可。
<Side‑by‑Side方式/Top‑and‑Bottom方式的3D内容的2D输出/显示处理>
对于进行Side‑by‑Side方式或者Top‑and‑Bottom方式的3D内容的2D显示的情况下各部分的动作在以下说明。在用户进行向2D影像的切换指示(例如按下遥控器的“2D”按键)的情况下,接收到上述按键代码的用户指示接收部52,对系统控制部51指示向2D影像的信号切换(以下的处理,在用户指示切换到Side‑by‑Side方式或者Top‑and‑Bottom方式的3D内容的2D输出/显示以外的条件下切换到2D输出/显示时,也进行同样的处理)。接收到上述指示的系统控制部51对影像变换控制部61指示2D影像的输出。从系统控制部51接收到上述指示的影像变换控制部61,对输入到影像变换处理部32的上述影像信号进行控制,使其进行2D影像输出。
对于影像的2D输出/显示方法,使用图40说明。图40(a)图示了Side‑by‑Side方式的说明,图40(b)图示了Top‑and‑Bottom方式的说明,由于它们的区别仅在于左眼用影像和右眼用影像在影像内的配置不同,因此只使用图40(a)的Side‑by‑Side方式进行说明。图中左侧的帧列(L1/R1,L2/R2,L3/R3……)表示左眼用和右眼用的影像信号配置在1帧的左侧/右侧的Side‑by‑Side方式影像信号。在影像变换处理部32中,将上述输入的Side‑by‑Side方式影像信号的各帧分离为左右的左眼用影像、右眼用影像的各帧之后,仅将主视点影像(左眼用影像)部分缩放,如图中右侧的帧列(L1,L2,L3,……)所示,仅将主视点影像(左眼用影像)输出为影像信号。
影像变换处理部32,将进行了上述处理后的影像信号作为2D影像从影像输出41输出,并从控制信号43输出控制信号。像这样进行2D输出/显示。
其中,图40(c)(d)还表示了将Side‑by‑Side方式和Top‑and‑Bottom方式的3D内容保持在1个图像中存放2个视点的状态下进行2D输出/显示的例子。例如,在如图36所示,接收装置和收看装置分别构成的情况下,也可以从接收装置将解码后的Side‑by‑Side方式和Top‑and‑Bottom方式的影像保持在1个图像中存储2个视点的影像的状态下输出,在收看装置中进行用于3D显示的变换。
<基于当前节目是否为3D内容的2D/3D影像显示处理流程的一例>
接着,说明当前节目是3D内容的情况或者当前节目变为3D内容的情况下的内容的输出/显示处理。对于当前节目是3D内容节目的情况或者变为3D内容节目的情况下的3D内容的收看,若无条件地开始3D内容的显示,可能会导致用户无法收看该内容,损害用户的便利性。对此,通过进行以下所示的处理,能够提高用户的便利性。
图41是因切换节目时当前节目、节目信息发生变更等而执行的系统控制部51的处理流程的一例。图41的例子是无论2D节目或3D节目均首先进行一个视点(例如主视点)的影像的2D显示的流程。
系统控制部51从节目信息分析部54取得当前节目的节目信息,利用上述3D节目的判定方法判定当前节目是否为3D节目,进而同样地从节目信息分析部54取得当前节目的3D方式类别(例如2视点ES传输方式/Side‑by‑Side方式等,例如根据3D节目详细描述符中记载的3D方式类别来判断)(S401)。另外,当前节目的节目信息的获取,不限于切换节目时,也可以定期地取得。
在判定的结果为当前节目不是3D节目的情况下(S402的“否”),进行控制以将2D的影像按2D方式显示(S403)。
在当前节目是3D节目的情况下(S402的“是”),系统控制部51进行控制,以利用图38和图40(a)、(b)中说明的方法,以与各3D方式类别对应的形式对3D影像信号的一个视点(例如主视点)进行2D显示(S404)。此时,可以将表示节目是3D节目的消息叠加在节目的2D显示影像上显示。像这样,在当前节目是3D节目的情况下,对一个视点(例如主视点)的影像进行2D显示。
此外,在进行选台动作,导致当前节目发生变更的情况下,也在系统控制部51中实施上述的流程。
像这样,在当前节目是3D节目的情况下,首先进行一个视点(例如主视点)的影像的2D显示。由此,即使在用户还未做好3D收看准备——例如用户还未佩戴3D收看辅助装置等情况下,用户也能够先暂时与2D节目大致同样地收看当前节目。特别是,在Side‑by‑Side方式或Top‑and‑Bottom方式的3D内容的情况下,不是如图40(c)、(d)所示,在1个图像中保存2个视点的影像输出,而是如图40(a)、(b)所示,为一个视点的2D输出/显示,由此,用户能够与通常的2D节目同样地进行收看,而无需通过遥控器等手动发出对于在1个图像中保存2个视点的影像将一个视点2D显示的指示。
接着,图42是例如在步骤S404中对影像进行2D显示的同时,系统控制部51使OSD生成部60显示的消息的一例。显示对用户通知3D节目已开始的消息,并且显示用于由用户发出响应的对象(以下称为用户响应接收对象:例如OSD上的按钮)1602,使其选择之后的动作。
在消息1601显示时,在例如用户按下了遥控器的“确定”按钮的情况下,用户指示接收部52通知系统控制部51用户按下了“确定”。
作为图42的画面显示中的用户选择的判定方法的一例,在用户操作遥控器,按下遥控器的“3D”按钮的情况或者将光标对准画面上的“OK/3D”并按下遥控器的“确定”按钮的情况下,判定用户选择了“3D切换”。
或者,在用户按下遥控器的“取消”按钮或“返回”按钮的情况或者将光标对准画面的“取消”并按下遥控器的“确定”按钮的情况下,判定用户选择是“3D切换以外”。此外,在例如进行了使用户的3D收看准备是否完成的状态(3D收看准备状态)变为OK(已准备完毕)的动作的情况下(例如佩戴3D眼镜),则用户选择为“3D切换”。
图43表示用户进行了选择之后执行的系统控制部51的处理流程。系统控制部51从用户指示接收部52取得用户选择结果(S501)。在用户选择不是“3D切换”的情况下(S502的“否”),影像保持2D显示结束处理,不特别进行处理。
在用户的选择是“3D切换”的情况下(S502的“是”),利用上述3D显示方法对影像进行3D显示(S504)。
根据以上流程,在3D节目开始时,对一个视点的影像进行2D输出/显示,在用户想要进行3D收看——例如用户进行了操作或3D收看准备之后时,能够输出/显示3D影像,以3D的方式收看影像,能够提供对用户方便的收看方法。
另外,图42的显示例中,显示了用于由用户作出响应的对象,但也可以只显示表示该节目是支持“3D收看”的节目的文字或者标志、标记等——例如只显示“3D节目”等。该情况下,识别出该节目是支持“3D收看”的节目的用户按下遥控器的“3D”键,以接收到来自该遥控器的信号的用户指示接收部52对系统控制部51发出的通知为契机,从2D显示切换到3D显示即可。
进而,作为步骤S404中显示的消息显示的另一例,也可以考虑不是像图42一样简单标示“OK”,而是标明使节目的显示方式为2D影像还是3D影像。图44表示该情况下的消息、用户响应接收对象的例子。
这样,与图42的显示“OK”相比,用户更易于判断按下按钮之后的动作,此外能够明确地指示以2D的方式显示等(按下1202记载的“以2D观看”时,判定为用户3D收看准备状态为NG(未准备)),提高了便利性。
接着,关于3D内容的收看,说明开始3D节目收看时,输出特定的影像/声音、或者对影像/声音静音(全黑画面显示/显示停止、停止声音输出)的例子。在用户开始收看3D节目的情况下,如果无条件地开始3D内容的显示,可能会使用户不能收看该内容,损害用户的便利性。对此,通过进行以下所示的处理,能够提高用户的便利性。图45中表示了该情况下开始3D节目时系统控制部51中执行的处理流程。与图41的处理流程的不同点在于,追加了输出特定影像声音的步骤(S405)代替S404的处理。
此处的特定影像声音,例如,如果是影像,则能够列举提醒用户进行3D准备的消息、全黑画面、节目的静止图像等,作为声音能够列举无声、或者固定模式的音乐(环境音乐)等。
关于固定模式影像(消息、环境影像或者3D影像等)的显示,能够通过从影像解码部30内部或者图中未记载的ROM或记录介质26中读出数据,由影像解码部30解码并输出而实现。关于全黑画面的输出,例如能够通过由影像解码部30输出仅包含表示黑色的信号的影像,或者由影像变换处理部32进行输出信号的静音或者全黑影像的输出而实现。
此外,固定模式声音(无声、环境音乐)的情况下同样能够通过从声音解码部31的内部或者ROM或记录介质26中读出数据并解码输出,或通过输出信号的静音等而实现。
关于节目影像的静止图像的输出,能够通过从系统控制部51对记录再现控制部58指示节目的再现和影像的暂时停止而实现。实施用户选择之后的系统控制部51的处理与上述同样地,如图43所示地执行。
由此能够在用户完成3D收看准备之前,不输出节目的影像和声音。
与上述例子同样地,步骤S405中显示的消息显示,如图46所示。与图42的不同点只有显示的影像和声音不同,显示的消息和用户响应接收对象的结构、用户响应接收对象的动作是一样的。
对于消息的显示也能够考虑不是像图46一样简单标示“OK”,而是标明使节目的显示方式为2D影像还是3D影像。该情况下的消息和用户响应接收对象的例子也能够与图44同样地显示,像这样,与上述“OK”的显示相比,用户更易于判断按下按钮之后的动作,此外能够明确地指示以2D方式进行显示等,与上述例子同样地提高了便利性。
<基于下一个节目是否为3D内容的2D/3D影像显示处理流程的例子>
接着,说明下一个节目是3D内容的情况下内容的输出/显示处理。关于下一个节目是3D内容的情况下作为该下一个节目的3D内容节目的收看,若尽管用户不在收看3D内容的状态仍然开始3D内容的显示,则用户不能在最优的状态下收看该内容,可能会损害用户的便利性。对此,通过进行以下所示的处理,能够提高用户的便利性。
图27中,是因选台处理等导致下一个节目开始前所需的时间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和根据从广播站发送的节目信息的EIT中包括的下一个节目的开始时刻或者当前节目的结束时刻信息等而判定下一个节目的开始时刻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系统控制部51执行的流程的一例。首先系统控制部51从节目信息分析部54取得下一个节目的节目信息(S101),利用上述3D节目的判定方法,判定下一个节目是否为3D节目。
在下一个节目不是3D节目的情况下(S102的“否”),不特别进行处理而结束流程。在下一个节目是3D节目的情况下(S102的“是”),计算到下一个节目开始前所需的时间。具体而言,从上述取得的节目信息的EIT中取得下一个节目的开始时刻或者当前节目的结束时刻,并从时间管理部55取得当前时刻,计算它们的差。
在下一个节目开始前所需的时间不是X分钟以下的情况下(S103的“否”),不特别进行处理,等待至下一个节目开始前X分钟。在下一个节目开始前所需的时间为X分钟以下的情况下(S103的“是”),对用户显示表示3D节目即将开始的消息(S104)。
图28中表示此时的消息显示的例子。701表示装置显示的画面整体,702表示装置显示的消息。像这样,能够在3D节目开始之前,提醒用户准备3D收看辅助装置。
对于上述节目开始前的判定时间X,当X较小时,可能会在节目开始之前来不及进行用户的3D收看准备。而当X较大时,存在长期的消息显示会妨碍收看、准备完成之后会有时间剩余的缺点,因此需要调整为适当的时间。
此外,在对用户显示消息时,也可以具体显示下一个节目的开始时间。图29中表示了该情况下的画面显示例。802是显示3D节目开始前所需的时间的消息。此处以分钟为单位进行记载,也可以以秒为单位进行记载。该情况下,虽然用户能够得知更详细的下一个节目的开始时间,但是也存在处理负载升高的缺点。
其中,图29中表示了显示3D节目开始前所需的时间的例子,但也可以显示3D节目开始的时刻。在3D节目下午9点开始的情况下,例如可以显示“3D节目从下午9点开始。请佩戴3D眼镜。”这样的消息。
通过显示这样的消息,用户能够知道下一节目具体的开始时间,以合适的节奏准备进行3D收看。
此时,如图30所示,也可以考虑附加在使用3D收看辅助装置时可立体地观看到的标记(3D检查标记)。902是用于预告3D节目开始的消息,903是使用3D收看辅助装置时可立体地观看的标记。由此,在3D节目开始前,用户能够确认3D收看辅助装置是否正常动作。例如在3D收看辅助装置发生不正常(例如电池耗尽、故障等)的情况下,能够在节目开始之前进行修理或更换等应对措施。
接着,在向用户通知下一节目是3D节目后,还可以通过判定用户是否处在3D收看准备已完成的状态(3D收看准备状态),来将3D节目的影像切换到2D显示或者3D显示,下面针对此方法进行说明。
向用户通知下一节目是3D节目的方法如上所述。不过不同点在于,在步骤S104中向用户显示的消息,显示有用于由用户进行响应(应答)的对象(object)(下面称为用户响应接收对象:例如OSD上的按钮)。该消息的例子如图31所述。
1001表示消息整体,1002表示用户进行响应的按钮。图31的消息1001显示时,例如在用户按下遥控器的“确定”按钮时,用户指示接收部52通知系统控制部51“确定”被按下了。
接收到上述通知的系统控制部51将用户的3D收看准备状态已“OK”这一情况作为状态保存。下面,针对经过一定时间后,当前节目变成3D节目的情况下的系统控制部51的处理流程利用图32进行说明。
系统控制部51从节目信息分析部54获取当前的节目的节目信息(S201),通过上述的3D节目判定方法判定当前节目是否为3D节目。在当前节目不是3D节目的情况下(S202的“否”),通过上述方法进行控制,以将影像进行2D显示(S203)。
在当前节目是3D节目的情况下(S202的“是”),接着确认用户的3D收看准备状态(S204)。当系统控制部51保存的上述3D收看准备状态不为“OK”的情况下(S205的“否”),同样地进行控制,以将影像进行2D显示(S203)。
在上述3D收看准备状态为“OK”的情况下(S205的“是”),通过上述方法进行控制,以将影像进行3D显示(S206)。由此,在当前节目是3D节目并且能够确认用户的3D收看准备完成的情况下,进行影像的3D显示。
作为步骤S104中显示的消息显示,也可以考虑不像图31那样单纯地采用“OK”,而是采用明确显示使下一节目的显示方式为2D影像还是3D影像的方法。此时的消息和用户响应接收对象的例子如图33和图34所示。
由此,与上述的“OK”的显示相比,用户更容易判断按下按钮后的动作,并且能够明确地指示以2D方式显示等(1202中记载的“以2D收看”按下时,判定用户3D收看准备状态为NG(未准备)),提高了便利性。
此外,用户的3D收看准备状态的判定,在此为利用遥控器进行的用户菜单的操作,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其它方法,例如通过3D收看辅助装置发出的用户佩戴完成信号来判定上述3D收看准备状态的方法,或者利用摄像装置拍摄用户的收看状态,根据上述拍摄结果进行图像识别或用户的面部检测,来判定已佩戴了3D收看辅助装置。
通过这样判定,能够省去用户对接收装置进行某些操作的时间,进一步地能够避免因误操作而错误地设定2D影像收看和3D影像收看。
此外,作为其它方法,还存在下述方法,即,在用户按下遥控器的“3D”按钮时,判断为3D收看准备状态为“OK”,在用户按下遥控器的“2D”按钮、“返回”按钮或“取消”按钮时,判定为3D收看准备状态为“NG(未准备)”。虽然此时用户能够明确地且简单地向装置通知自己的状态,但也可以预想到因误操作或误解而引起状态发送等不足。
此外,在上述例子中,也可以考虑不获取当前节目的信息,仅通过判定事先获取的下一节目的节目信息来进行处理。此时,可以考虑在图32的步骤S201中,不进行当前的节目是否为3D节目的判定而直接使用事先(例如图27的步骤S101)获取的节目信息的方法。此时可以预想到有处理结构变得简单等优点,但也存在缺点,例如可能在节目结构突然更改,下一节目变得不是3D节目的情况下,仍执行3D影像切换处理。
关于本实施例说明的各个面向用户的消息显示,优选在用户操作结束后清除。该情况下具有在用户进行操作之后影像易于收看的优点。此外,对于一定时间经过后,也同样地认为用户已经识别了消息的信息,因此清除消息,使影像成为易于收看的状态,提高了用户的便利性。
根据上述说明的实施例,对于3D节目的开始部分,能够使用户事先完成3D收看准备,或者在赶不上3D节目的开始的情况下使用记录再现功能以在用户完成收看3D节目的准备之后再次进行影像显示等,使用户以更好的状态收看3D节目。此外,能够使影像显示自动切换到认为对于用户而言理想的显示方法(想要收看3D影像的情况下为3D影像显示,或者相反)等,提高用户的便利性。此外,在通过选台而切换到3D节目的情况下和开始再现已记录的3D节目时等,也能够期待同样的效果。
在以上的说明中,说明了将图10(a)说明的3D节目详细描述符配置在PMT(Program Map Table)或EIT(Event Information Table)等表中传输的例子。但也可以作为代替或者除此之外,将该3D节目详细描述符中包括的信息,存储在影像编码时与影像一同编码的用户数据区域或附加信息区域中传输。该情况下,这些信息包括在节目的影像ES内。
存储的信息能够列举图10(b)说明的3d_2d_type(3D/2D类别)信息和图11说明的3d_method_type(3D方式类别)信息等。另外,在存储时,可以存储进行3D影像与2D影像的识别,并一并进行该3D影像是什么样的3D方式的识别的信息,可以是不同于3d_2d_type(3D/2D类别)信息和3d_method_type(3D方式类别)信息的信息。
具体而言,在影像编码方式为MPEG2方式的情况下,在Picture header、Picture Coding Extension之后的用户数据区域中包括上述的3D/2D类别信息和3D方式类别信息进行编码即可。
此外,影像编码方式为H.264/AVC方式的情况下,在访问单元中包含的附加信息(supplemental enhancement information)区域中包括上述3D/2D类别信息和3D方式类别信息进行编码即可。
这样,通过在ES内的影像的编码层中传输表示3D影像/2D影像的类别的信息和表示3D方式的类别的信息,具有能够以影像的帧(图像)为单位进行识别的效果。
该情况下,与存储在PMT(Program Map Table)的情况相比,能够以较短的单位进行上述识别,能够使接收机对于发送的影像中的3D影像/2D影像的切换的响应速度提高,进一步抑制3D影像/2D影像切换时可能产生的噪声等。
此外,在PMT(Program Map Table)中不配置上述3D节目详细描述符,而是在影像编码时与影像一同编码的影像编码层中存储上述信息的情况下,在通过现有的2D广播的广播站新开始2D/3D混合广播时,例如,广播站一侧仅使图2的发送装置1中的编码部12新支持2D/3D混合广播的结构即可,不需要变更由管理信息附加部16附加的PMT(Program Map Table)的结构,能够以更低的成本开始2D/3D混合广播。
另外,在影像编码时与影像一同编码的用户数据区域或附加信息区域等规定区域中,未存储3d_2d_type(3D/2D类别)信息或3d_method_type(3D方式类别)信息等3D关联信息(特别是识别3D/2D的信息)的情况下,接收机可以判断为该影像是2D影像。该情况下,广播站对于2D影像,能够在编码处理时省略上述信息的存储,减少广播中的处理工时。
在以上说明中,作为配置以节目(事件)单位、业务单位识别3D影像的识别信息的例子,说明了包含在组件描述符、组件组描述符、业务描述符、业务列表描述符等节目信息中的例子,和新设置3D节目详细描述符的例子。此外,使这些描述符包括在PMT、EIT(schedule basic/schedule extended/present/following)、NIT、SDT等表中传输。
此处,作为另一例,说明在图48所示的内容描述符(Content descriptor)中配置3D节目(事件)的识别信息的例子。
图48表示作为节目信息之一的内容描述符的结构的一例。内容描述符记载了与事件(节目)的类别相关的信息。该描述符配置在EIT中。在内容描述符中,除了事件(节目)的类别信息之外,还能够记载表示节目特性的信息。
内容描述符的结构如下所述。descriptor_tag是用于识别描述符自身的8比特的字段,记载了能够将该描述符识别为内容描述符的值“0x54”。descriptor_length是8比特的字段,记载了该描述符的尺寸。
content_nibble_level_1(类别1)是4比特的字段,表示内容识别(内容标识)的第一级分类。具体而言,记载了节目类型的大分类。在表示节目特性时指定“0xE”。
content_nibble_level_2(类别2)是4比特的字段,表示比content_nibble_level_1(类别1)更详细的内容识别的第二级分类。具体而言,记载了节目类型的中分类。在content_nibble_level_1=“0xE”时,记载节目特性代码表的类别。
user_nibble(用户类别)是4比特的字段,仅在content_nibble_level_1=“0xE”时,记载节目特性。其它情况下,为“0xFF”(未定义)。如图48所示user_nibble的4比特的字段能够配置两个,能够根据该两个user_nibble的值的组合(以下,将先配置的比特称为“第一user_nibble比特”,将之后配置的比特称为“第二user_nibble比特”),定义节目特性。
接收到该内容描述符的接收机中,如果descriptor_tag是“0x54”,则将该描述符判断为是内容描述符。此外,根据desctiptor_length,能够判断本描述符记载的数据的结束。进而将descriptor_length表示的长度以下的部分的记载判断为有效,忽视超过的部分的记载而进行处理。
并且,接收机判断content_nibble_level_1的值是否是“0xE”,在不是“0xE”时,判断为是节目类型的大分类。在是“0xE”时不判断为类别,判断为由后续的user_nibble指定了某种节目特性。
接收机在上述content_nibble_level_1的值不是“0xE”的情况下,将content_nibble_level_2判断为节目类型的中分类,与节目类型的大分类一同用于检索、显示等。在上述content_nibble_level_1的值是“0xE”的情况下,判断其表示由第一user_nibble比特和第二user_nibble比特的组合定义的节目特性代码表的类别。
接收机在上述content_nibble_level_1的值是“0xE”的情况下,判断其为通过第一user_nibble比特和第二user_nibble比特的组合来表示节目特性的比特。在上述content_nibble_level_1的值不是“0xE”的情况下,无论第一user_nibble比特和第二user_nibble比特中是什么值都忽略。
因此,广播站在该内容描述符的content_nibble_level_1的值不是“0xE”的情况下,能够通过content_nibble_level_1的值和content_nibble_level_2的值的组合,向接收机传输对象事件(节目)的类别信息。
此处,例如,如图49所示,说明了content_nibble_level_1的值是“0x0”的情况下,将节目类型的大分类定义为“新闻/报道”,在content_nibble_level_1的值是“0x0”且content_nibble_level_2的值是“0x1”的情况下定义为“天气”,在content_nibble_level_1的值是“0x0”且content_nibble_level_2的值是“0x2”的情况下定义为“专题、纪录片”,在content_nibble_level_1的值是“0x1”的情况下,将节目类型的大分类定义为“体育”,在content_nibble_level_1的值是“0x1”且content_nibble_level_2的值是“0x1”的情况下定义为“棒球”,在content_nibble_level_1的值是“0x1”且content_nibble_level_2的值是“0x2”的情况下定义为“足球”的情况。
该情况下,接收机能够根据content_nibble_level_1的值,判断节目类型的大分类是“新闻/报道”还是“体育”,根据content_nibble_level_1的值和content_nibble_level_2的值的组合,判断至作为“新闻/报道”和“体育”等节目类型的大分类的下级的节目类型的节目类型的中分类。
此外,为了实现该判断处理,在接收机具有的存储部中预先存储表示content_nibble_level_1的值和content_nibble_level_2的值的组合与节目类型的定义的对应关系的类别代码表信息即可。
此处,对于使用该内容描述符传输对象事件(节目)的3D节目相关的节目特性信息的情况进行说明。以下,对于将3D节目的识别信息不作为节目类型而是作为节目特性传输的情况进行说明。
首先,在使用内容描述符传输3D节目相关的节目特性信息的情况下,广播站将内容描述符的content_nibble_level_1的值作为“0xE”传输。由此,接收机能够判断为该内容描述符所传输的信息不是对象事件(节目)的类别信息而是对象事件(节目)的节目特性信息。此外,由此能够判断为内容描述符中记载的第一user_nibble比特和第二user_nibble比特是通过其组合来表示节目特性信息的。
此处,例如,如图50所示,说明了第一user_nibble比特的值是“0x3”的情况下,将该内容描述符传输的对象事件(节目)的节目特性信息定义为“3D节目相关的节目特性信息”,将第一user_nibble比特的值是“0x3”且第二user_nibble比特的值是“0x0”的情况下的节目特性定义为“对象事件(节目)中不包括3D影像”,将第一user_nibble比特的值是“0x3”且第二user_nibble比特的值是“0x1”的情况下的节目特性定义为“对象事件(节目)的影像是3D影像”,将第一user_nibble比特的值是“0x3”且第二user_nibble比特的值是“0x2”的情况下的节目特性定义为“对象事件(节目)中包括3D影像和2D影像”的情况。
该情况下,接收机能够通过第一user_nibble比特的值和第二user_nibble比特的值的组合,判断对象事件(节目)的3D节目相关的节目特性,接收到包含该内容描述符的EIT的接收机,能够在电子节目表(EPG)显示中,进行表示将来要接收或者当前正在接收的节目“不包括3D影像”、表示该节目“是3D影像节目”、表示该节目“包括3D影像和2D影像”的显示,以及表示其意思的图形的显示。
此外,接收到包含该内容描述符的EIT的接收机,能够对不包括3D影像的节目、包括3D影像的节目、包括3D影像和2D影像的节目等进行检索,进行相应节目的一览显示等。
另外,为了实现该判断处理,在接收机具有的存储部中预先存储表示第一user_nibble比特的值和第二user_nibble比特的值的组合与节目特性的定义的对应关系的节目特性代码表信息即可。
此外,作为3D节目相关的节目特性信息的其它定义例,例如,如图51所示,说明了第一user_nibble比特的值是“0x3”的情况下,将该内容描述符所传输的对象事件(节目)的节目特性信息定义为“3D节目相关的节目特性信息”,将第一user_nibble比特的值是“0x3”且第二user_nibble比特的值是“0x0”的情况下的节目特性定义为“对象事件(节目)中不包括3D影像”,将第一user_nibble比特的值是“0x3”且第二user_nibble比特的值是“0x1”的情况下的节目特性定义为“对象事件(节目)中包括3D影像,该3D影像传输方式是Side‑by‑Side方式”,将第一user_nibble比特的值是“0x3”且第二user_nibble比特的值是“0x2”的情况下的节目特性定义为“对象事件(节目)中包括3D影像,该3D影像传输方式是Top‑and‑Bottom方式”,将第一user_nibble比特的值是“0x3”且第二user_nibble比特的值是“0x3”的情况下的节目特性定义为“对象事件(节目)中包括3D影像,该3D影像传输方式是3D 2视点ES传输方式”的情况。
该情况下,接收机能够通过第一user_nibble比特的值和第二user_nibble比特的值的组合,来判断对象事件(节目)的3D节目相关的节目特性,不仅能够判断对象事件(节目)中是否包括3D影像,还能够判断在包括3D影像的情况下的3D传输方式。如果将接收机可支持(可3D再现)的3D传输方式的信息预先存储到接收机具有的存储部中,则接收机通过对预先存储在存储部的该可支持(再现)的3D传输方式的信息,与根据EIT中包含的内容描述符来判断而得的对象事件(节目)的3D传输方式的信息进行比较,能够在电子节目表(EPG)显示中,进行表示将来接收或者当前正在接收的节目“不包括3D影像”、表示该节目“包括3D影像,在本接收机中能够进行3D再现”、表示该节目的“包括3D影像,但是在本接收机中无法进行3D再现”的说明的显示,以及表示其意思的图形的显示。
此外,在上述例子中,将第一user_nibble比特的值是“0x3”且第二user_nibble比特的值是“0x3”的情况下的节目特性定义为“对象事件(节目)中包括3D影像,该3D影像传输方式是3D 2视点ES传输方式”,但也可以按图47所示的“3D 2视点ES传输方式”的详细的流组合准备第二user_nibble比特的值。这样,能够在接收机中进行更加详细的识别。
此外,还可以显示对象事件(节目)的3D传输方式的信息。
此外,接收到包含该内容描述符的EIT的接收机,能够对不包括3D影像的节目、包括3D影像且能够在本接收机中进行3D再现的节目、包括3D影像但是无法在本接收机中进行3D再现的节目等进行检索,进行相应节目的一览显示等。
此外,对于包括3D影像的节目,能够按3D传输方式进行节目检索,还能够按3D传输方式进行节目的一览显示。其中,包括3D影像但是无法在本接收机进行3D再现的节目的检索和按3D传输方式的节目检索,例如,在即使本接收机中无法进行3D再现,也能够在使用者所具有的其它3D影像节目再现设备中再现的情况下有效。这是因为,即使是包括本接收机中无法进行3D再现的3D影像的节目,也能够将该节目以传输流格式直接从本接收机的影像输出部输出到其它3D影像节目再现设备中,在3D影像节目再现设备中,对接收到的传输流格式的节目进行3D再现,此外,如果本接收机具有将内容记录到可移动介质中的记录部,则还能够将该节目记录到可移动介质中,利用上述其它3D影像节目再现设备对记录在该可移动介质中的上述节目进行3D再现。
此外,为了实现该判断处理,在接收机所具有的存储部中预先存储表示第一user_nibble比特的值和第二user_nibble比特的值的组合与节目特性的定义的对应关系的节目特性代码表信息,和接收机可支持(可3D再现)的3D传输方式的信息即可。
<字幕数据发送的规定/应用>
在从上述发送装置传输的3D影像节目上叠加字幕数据的情况下,通过对该字幕数据也附加进深信息,能够使字幕对应3D显示。
例如对发送的数据进行以下的字幕·叠加文字(Superimposed Text)的业务。即,字幕的业务指的是与主要的影像/声音/数据同步的字幕业务(例如,翻译字幕等),叠加文字的业务指的是与主要的影像/声音/数据非同步的字幕业务(例如,新闻快讯、节目安排预告、报时、紧急地震快讯等)。
作为在发送装置一侧生成流时的编排/传输上的限制,能够列举:字幕、叠加文字以例如图3所示的流格式类别的分配中的独立PES传输方式(0x06)传输,此外字幕和叠加文字分别用不同的ES传输。此外,与主要的影像数据等按同一个PMT在同一时刻传输,在同一节目内或者节目开始前不事先分发字幕数据;此外例如,能够同时传输的字幕·叠加文字的ES数分别为1个ES,共计2个ES;此外能够同时传输到同一层(在广播的发送接收中,能够在一次发送中使用不同的调制方式,将按各调制方式发送的频带和叠加在该频带的数据的集合称为层)的字幕·叠加文字的ES数分别为1个ES,共计2个ES。此外,每一个临时编排频道的字幕ES数最大为1,叠加文字ES数最大为1;此外能够同时传输的语言为每1个ES最多2种语言,语言识别(传输多种语言的字幕·叠加文字的情况下用于识别语言的编号)通过ES内的字幕管理数据(后述)进行;此外在叠加文字中能够使用位图数据;此外在字幕中只能够应用“接收时自动显示/记录再现时选择显示”、“接收时选择显示/记录再现时选择显示”(对于各显示方法在之后叙述)。在叠加文字中,只能够应用“接收时自动显示/记录再现时自动显示”、“接收时自动显示/记录再现时选择显示”、“接收时选择显示/记录再现时选择显示”(对于各显示方法在之后叙述)。在传输多种语言的情况下,这些语言的显示模式(后述)相同。与此相反地传输的情况下的接收机动作,依赖于接收机的实现(结构),但能够优先自动显示,此外字幕·叠加文字中的警告音,能够限定为应用接收机内置音(多个场面共用的声音数据预先保存在接收装置4内的存储器上)。附加音(每次从发送装置1发送的效果音声音)不对字幕和叠加文字同时应用,此外在进行对象地区的指定的情况下,通过PMT的对象地区描述符来控制。但是,在字幕中,不进行指定字幕独自的对象地区的应用。在叠加文字中,能够进行指定叠加文字独自的对象地区的应用。该情况下,对象地区不同的叠加文字错开时间传输,此外由于叠加文字与事件(相应的节目)没有关联性,因此不记载EIT的数据内容描述符。字幕的情况下对于1个ES记载1个描述符。但是,在参数与PMT的数据编码方式描述符和字幕管理数据的设定不一致的情况下,在接收机动作中,对于显示模式、语言数量、语言代码等各参数,优先PMT的数据编码方式描述符和字幕管理数据的设定,此外由于字幕管理数据中包括用于显示字幕·叠加文字的必要的信息,在接收到字幕管理数据之前不能进行字幕文本的显示。于是,考虑到频道选择时等,在通常的字幕·叠加文字发送时,以规定的间隔(例如,最高发送频率:1次/0.3秒,最低发送频率:1次/5.0秒,但是,存在因CM(Commercial Message,商业广播广告)等中断的情况)传输字幕管理数据。
应用同步型PES传输方式作为字幕中使用的PES传输方式,通过PTS实现时序同步。应用非同步型PES传输方式作为叠加文字中使用的PES传输方式。
图52中表示从发送装置1发送到接收装置4的字幕的PES数据格式的一例,图53(a)中表示了字幕PES包(packet)中设定的参数。关于叠加文字,PES数据格式是同样的,图53(b)中表示叠加文字PES包中设定的参数。图53的Stream_id到PES_data_private_data_byte相当于图52的PES头部分,Syncronized_PES_data_byte相当于数据组(data group)部分。Stream_id、data_identifier、private_stream_id通过使用图中记载的规定值,能够由接收机识别字幕数据/叠加文字数据。数据组由数据组头和数据组数据构成,图54中表示其参数。图54的data_group_id到data_group_size字段相当于图52的数据组头,包括表示字幕数据的种类和大小的信息,data_group_data_byte相当于数据组数据。
当图25的接收装置4中接收到以上所示的数据格式的PES数据时,在复用分离部29中观察Stream_id和data_identifier的值将数据分类,按数据的种类展开到图中未记载的存储器上。
数据组数据利用字幕管理数据和0至最大8种语言的字幕文本数据传输,图55中表示了数据组头中包括的数据组ID能够取的值和含义。通过参照该编号能够判断数据组数据是字幕管理数据还是字幕文本数据,此外还能够判断字幕文本数据的语言种类(日语、英语、……等)。data_group_id,随着字幕管理数据的更新,将数据组从组A切换到组B、从组B切换到组A发送。但是,在3分钟以上未发送字幕管理数据的情况下,可以与前一个组无关地发送组A、组B中的某一个。data_group_version不应用。在字幕管理数据为组A时,接收机对于字幕文本(正文、位图数据、DRCS)也只处理组A,字幕管理数据为组B时,接收机对于字幕文本也只处理组B。在接收到与当前已接收的字幕管理数据同一组的字幕管理数据的情况下,作为再次发送的字幕管理数据处理,不进行字幕管理数据的初始化动作。在多次接收到与当前已接收的字幕管理数据同一组的字幕文本的情况下,将各字幕文本作为新的字幕文本处理。
字幕管理数据由图56所示的信息组成,用于传输设定信息等。图56(a)表示字幕中的字幕管理数据的参数。
TMD表示时刻控制模式,用2比特的字段表示接收再现时的时刻控制模式。在2比特的值为“00”的情况下,表示模式“自由”,指的是不设置使再现时刻与时钟同步的限制。在“01”的情况下,表示模式“实时”,再现时刻遵循通过时钟信号(TDT)的时钟校正而校正的时钟的时刻。或者,指的是再现时刻由PTS决定。在“10”的情况下,表示模式“偏移时间”,指的是将对再现时刻加上偏移时刻的时刻作为新的再现时刻,按照通过时钟信号的时钟校正而校正后的时钟进行再现。“11”是备用的值,不使用。
num_languages(语言数量)指的是该字幕·叠加文字的ES中包括的语言的数量。language_tag(语言识别)是用于识别语言的编号,指的是0:第一语言,……7:第八语言。
DMF指的是显示模式,用4比特的字段表示字幕文本的显示模式。显示模式对接收时和记录再现时的提示动作各用2比特表示,高位2比特表示接收时的提示动作。“00”的情况下,表示接收时自动显示。“01”的情况下,表示接收时自动不显示。“10”的情况下,表示接收时选择显示。“11”的情况下,表示接收时特定条件自动显示/不显示。低位2比特表示记录再现时的提示动作,“00”的情况下,表示记录再现时自动显示。“01”的情况下,表示记录再现时自动不显示。“10”的情况下,表示记录再现时选择显示。“11”的情况下为未定义。其中,显示模式是“特定条件自动显示/不显示”时的显示或者不显示的条件的指定,例如是指定降雨减小时的预先通知消息显示。图67中表示了各显示模式下显示开始、结束时的动作例。
ISO_639_language_code(语言代码),用ISO639‑2中规定的3位字母代码表示与根据language_tag识别的语言对应的语言编码。
format(显示格式)表示字幕显示画面的显示格式的初始状态。例如进行这样的指定,即在水平1920像素、垂直1080像素的显示区域中横向显示,在水平960像素、垂直540像素的显示区域中纵向显示。
TCS(字符编码方式)表示字符编码方式的种类。例如指定用8位编码进行编码。
data_unit_loop_length(数据单元循环长度)规定了后续的数据单元的总字节长度。其中,没有配置数据单元的情况下,值为0。
data_unit(数据单元)中,配置有用同一ES发送的字幕节目整体中有效的数据单元。
关于字幕管理数据的应用,在同一字幕管理数据内,能够配置数据单元参数相同或者不同的多个数据单元。在同一字幕管理数据内存在多个数据单元的情况下,按照数据单元的出现顺序处理。但是,正文中能够记载的数据只有SWF、SDF、SDP、SSM、SHS、SVS、SDD等控制编码(后述),不能记载伴随画面显示的字符编码集合。
关于字幕中使用的字幕管理数据,必须至少3分钟发送1次以上。3分钟以上未接收到字幕管理数据的情况下,接收机进行选台时的初始化动作。
关于叠加文字中使用的字幕管理数据,考虑到报时叠加,为了进行基于STM(能够通过时间控制用数据TIME指定的提示开始时刻)的时刻同步,使TMD中不仅能够设定为自由还能够设定为实时。在3分钟以上未接收到字幕管理数据的情况下,接收机进行选台时的初始化动作。图56(b)表示能够在叠加文字中使用的字幕管理数据中指定的参数。图56(b)中使用的参数的定义与图56(a)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在同一字幕文本数据内能够配置数据单元参数相同或者不同的多个数据单元。在同一字幕文本数据内存在多个数据单元的情况下,按照数据单元的出现顺序处理。图57中表示能够在字幕文本数据中设定的参数。STM(提示开始时刻)表示后续的字幕文本的提示开始时刻。提示开始时刻使用9个4比特二进制化的十进制数(BCD),按照小时、分钟、秒、毫秒的顺序编码。其中,提示结束取决于字符编码部的编码。
此外,图58表示能够在数据单元中设定的参数。
unit_separator(数据单元分离编码)为0x1F(固定值)。
data_unit_parameter(数据单元参数)识别数据单元的种类。例如通过将数据单元指定为正文,表示功能是发送构成字幕文本的文字数据、在字幕管理中发送显示区域等设定数据,若指定为几何则表示几何图形数据的发送功能。
data_unit_size(数据单元大小)表示后续的数据单元数据的字节数。
在data_unit_data_byte(数据单元数据)中保存传输的数据单元数据。其中,DRCS表示视作一种外部字符处理的图形数据。
图25的接收装置4中,系统控制部51解释由复用分离部29展开的字幕数据(数据组头和数据组数据)。在根据数据组头中包括的数据组ID的值,检测出数据单元数据的信息是字幕管理数据时,根据图56所示的字幕管理数据具有的各参数的值进行处理。例如通过TMD、DMF的值来设定从系统控制部51到影像变换控制部61的字幕数据传输时刻。如果TMD是“自由”,且为接收时自动显示,则之后系统控制部51也可以在这些数据被更新之前,一接收到字幕数据就立刻对影像变换控制部61传输字幕数据。此外,例如也可以根据num_languages、ISO_639_language_code的值,为了对用户通知字幕信息而对OSD生成部60指示在显示器47上显示字幕数据数量、识别的语言名称。此外例如用Format来对影像变换控制部61指定字幕显示层中的字幕字符串(文字串,也包括文字和图形数据)的描绘位置。
此外,系统控制部51解释字幕数据,根据数据组头中包括的数据组ID的值,在数据组数据的信息是字幕文本数据的情况下,根据图57所示的参数的值进行处理。例如配合STM中表示的时间,将后续的数据单元中包括的字幕数据传输到影像变换控制部61。此外分析数据单元,当检测到unit_separator时根据之后的data_unit_parameter的值判断后续的数据单元数据的数据种类。在数据单元数据内检测到后述的控制数据的情况下,进行对影像变换控制部61指示字幕数据的显示位置和装饰方法等的控制。根据数据单元数据进行字幕文本生成(详细内容在之后叙述),在规定的时刻将要在显示器47上显示的字幕文本通知影像变换控制部61。在影像变换处理部32中,影像变换控制部61在从影像解码部30输出的显示用影像数据上,在基于上述显示控制而确定的显示位置叠加字符串,通过与由OSD生成部60生成的OSD数据合成而生成在显示器47上显示的影像。
接着,说明关于字幕·叠加文字的PSI/SI的应用。
字幕ES的组件标签值设定为0x30~0x37的范围的值,叠加文字ES的组件标签值设定为0x38~0x3F的范围的值。其中,将字幕的默认ES的组件标签值设定为0x30,将叠加文字的默认ES的组件标签值设定为0x38。
PMT的更新,以字幕和叠加文字的开始/结束时进行ES信息的追加/删除为原则,但是也可以进行总是记载ES信息的应用。
字幕·叠加文字ES的流标识描述符(stream_type)是0x06(独立PES_packet)。图59(a)中表示了对于字幕·叠加文字的PMT和EIT的描述符应用。在字幕传输中,EIT的数据内容描述符,对1个ES记载1个描述符。而在快讯叠加等不是预先预定的应用中,允许在EIT中不插入数据内容描述符的应用。图59(a)所示的数据编码方式描述符的data_component_id,对于字幕、叠加文字均为0x0008。图59(b)中表示了在附加信息标识中设定的参数。对于字幕为表示与节目同步的值。对于叠加文字为表示不同步或者与时刻同步的值。
图59(a)所示的对象地区描述符的应用记载了作为业务整体的对象的地区的信息。
图59(c)和图59(d)表示图59(a)所示的数据内容描述符中能够设定的参数。但是,在同一个事件中,这些设定参数值与PMT的数据编码方式描述符和字幕管理数据不匹配的情况下,优先数据编码方式描述符和字幕管理数据的设定值。data_component_id的值为0x0008。entry_component的值为该字幕ES的component_tag值。num_of_component_ref的值指定为0。由于num_of_component_ref=0,所以不需要component_ref的值。ISO_639_language_code的值固定为jpn(日语)。text_length值的上限为16(字节)。text_char的值记载了在EPG中显示的字幕的内容。此外,Num_languages的值为与字幕管理数据相同的值。DMF的值为与数据编码方式描述符相同的值。ISO_639_language_code为与字幕管理数据相同的值。
在接收装置4中,利用节目信息分析部54分析作为上述PSI信息之一的PMT的内容,例如如果流标识描述符的值为‘0x06’,则能够判别具有相应的PID的TS包是字幕·叠加文字数据,之后在复用分离部29中设定用于分离表示该PID的包的过滤设定。由此能够在复用分离部29中提取字幕·叠加文字数据的PES数据。此外通过作为数据编码方式描述符所包括的设定参数的Timing所表示的值,进行系统控制部31和/或影像变换处理部61的字幕显示时刻的设定。叠加文字的对象地区描述符的值,在与预先使用适当的方法由用户设定的接收地区信息不一致的情况下,可以不进行用于字幕显示的一系列的处理。当从数据内容描述符中包括的text_char检测到数据时,系统控制部51也可以将其用作EPG显示时的数据。对于数据内容描述符的选择区域的各设定参数,由于在字幕管理数据中也使用相同的值,所以不需要进行控制,可以由系统控制部51进行上述控制。
<显示区域>
在接收装置4接收并显示按以上的格式从发送装置1发送的数据的情况下,例如遵循以下所示的显示格式。例如,作为显示格式,能够使用960×540和720×480的横向显示(横排)、纵向显示(纵排)等。此外,动态图像层(影像解码部30解码后,保存显示用图像数据的存储器区域)的分辨率和字幕·叠加文字的显示格式根据动态图像层的分辨率确定,动态图像层为1920×1080的情况下,字幕·叠加文字的显示格式为960×540,动态图像层为720×480的情况下,字幕·叠加文字的显示格式为720×480,分别为纵向显示、横向显示。720×480时的显示,与影像的纵横比无关,为同一显示格式,在进行考虑纵横比的显示的情况下,在发送一侧进行修正。
对于字幕、叠加文字,分别使能够同时设定的显示区域为1个。此外,显示区域对于位图数据也是有效的。显示区域的优先顺序为,(1)在字幕文本数据的正文中,由SDF和SDP指示的值,(2)在更新的字幕管理数据的正文中,由SDF和SDP指示的值,(3)基于更新的字幕管理数据头指定的显示格式的初始值。字幕·叠加文字中使用的字符编码方式,使用8位编码。此外,字幕·叠加文字中使用的文字字体,优选圆角黑体。此外,在字幕·叠加文字中能够显示的文字尺寸为16点(dot)、20点、24点、30点、36点5种尺寸。发送时的文字尺寸的指定,指定上述尺寸。此外,对于各尺寸,能够使用标准、中型、小型尺寸。其中,标准、中型、小型的定义为,例如标准是由控制编码SSM指定的尺寸的大小的文字,中型是与标准相比仅文字方向的大小为一半大小的文字,小型是与标准相比文字方向和行方向的大小各为一半的大小的文字。
<关于控制编码>
字幕数据的编码体系以8位编码为基础,图60(a)中表示了其编码体系,图60(b)中表示扩展方法。图61(a)中表示编码的扩展中编码的调用(将编码集G0、G1、G2和G3调用到8位编码表)的控制的内容,图61(b)中表示编码的指示(从编码集的集合中将一个编码集指示为G0、G1、G2或者G3集)的控制的内容,图61(c)中表示了编码集的分类和终结符。各调用控制、指示控制的编码表现用图60(a)所示的编码体系中的“列编号/行编号”表现,例如如果实际数据是0x11,则高位4bit表示列编号,低位4bit表示行编号,表现为01/1。关于ESC为图60(a)的字幕数据的编码体系中所示的01/11。F为图61(c)中所示的某一个终结符,通过该值判定调用的编码集的种类,此外表示一个指示内容的终结。
汉字集、字母数字集、平假名集、片假名集、以及镶嵌(mosaic)字符集的编码结构,分别对2字节或者1字节的数据串分配任意的字符。JIS兼容汉字1面(plane,层)集如JIS X0213:2004中表示的汉字1面所示,JIS兼容汉字2面集如JIS X0213:2004中表示的汉字2面所示。追加符号集由追加符号和追加汉字组成。无间距字符和无间距镶嵌字符,例如通过后述的编码指定,与字符、镶嵌字符或者空格等合成显示。
用于外部字符编码的编码是1字节编码或者2字节编码。1字节外部字符编码为DRCS‑1到DRCS‑15的15个集合,各集合由94个文字构成(使用2/1到7/14。在列编号/行编号的标识方法中,在采用1位来标识列编号的情况下,列编号用b7到b5的3比特的2进制值表示)。
2字节外部字符编码集为DRCS‑0的集合。DRCS‑0为2字节构成的编码表。
接收装置4中,将用作字幕文本的编码集(指的是上述汉字集、字母数字集、平假名集、片假名集等文字(字符)以及追加符号集、外部字符等显示为字幕的所有编码)预先在图中未记载的存储器上展开,确保基于图60(a)中记载的编码体系的存储器区域和与图60(b)所示的G0到G3相当的存储器区域。系统控制部51按照接收到字幕文本数据的顺序从头开始进行字符串的解释,当在其中检测出与图61(b)中记载的指示控制的编码表现相当的数据串时,将控制的内容表示的字符编码集展开到指示目标的存储器区域中。此外在字幕文本数据中检测出与图61A所示的调用控制的编码表现相当的数据串时,将相应的编码集(G0到G3中的某一个)展开到调用目标(图60(a)中所示的GL编码区域或者GR编码区域)的存储器区域中。在图61(a)中所示的调用方式是锁定移位的情况下,进行一次调用后到下一次调用其它编码集之前都是有效的。单次移位是仅对其之后的1个字符进行调用,调用后恢复之前的状态的调用方法。字幕文本数据的控制命令以外的数据(02/1~07/14,10/1~15/14)指的是将与此时的GL编码区域或者GR编码区域中读出的编码集的该列编号/行编号相当的文字用作字幕文本。影像变换控制部61确保字符串显示用的存储器区域(字幕显示层),根据字幕文本数据的数字串,在检测出02/1~07/14和10/1~15/14的数字串的情况下,经过以上的指示、调用控制,使映射到GL、GR编码区域中的字符数据,成为显示用字符串数据。系统控制部51将字幕文本数据传输到影像变换控制部61,影像变换控制部61在字幕显示层上使显示字符串数据例如描绘为位图数据。此外,在系统控制部51检测出控制编码(及其参数)的情况下,将控制编码(及其参数)传输到影像变换控制部61,影像变换控制部61执行与其相应的处理。控制编码的使用方法的细节在之后叙述。另外,字幕文本数据的传输不需要按每1个字符进行,例如可以采用存储规定时间的量将数据集中传输的方法,还可以采用存储规定大小的量集中传输的方法。
通过该编码体系与应用,形成这样的一种机制,即能够用同一字幕文本数据进行后述的控制指示和显示的字符的指定,并且通过预先将高频率使用的编码集调用到G0到G3而能够从庞大的字符数据中高效地指定使用的文字。其中,系统初始化时的GL编码区域、GR编码区域、G0到G3的编码区域中设定的编码集是预先规定的。
宏编码集指的是以由字符编码(包括镶嵌图形和DRCS图形显示的图形)和控制编码组成的一系列的编码串(以下称为“宏文本”)为代表使用的功能(以下称为“宏定义”)的编码集。宏定义根据图62(a)的宏指定而进行。宏编码为1字节编码,由94种(使用2/1到7/14)构成。在指定了宏编码时,执行宏文本的编码串的解码。在不进行宏定义的情况下,由图62(b)所示的默认宏文本决定。
接收装置4解释字幕文本数据,在检测到MACRO(09/5)时进行后续的宏处理。对默认宏文本中所示的以高频率使用的调用和指示控制,以使其能够简便地表现的方式分配宏编码,在系统控制部51中检测到宏编码的情况下执行默认宏文本所示的控制。由此通过将复杂的字幕处理缩短表现,能够削减字幕文本数据。
作为动态地控制字幕文本数据的正文的显示方法、显示格式的方法,能够将控制编码插入字幕文本数据中。图63中表示了C0、C1控制编码的编码的结构的一例。各控制编码在列编号/行编号的标识方法中,对C0控制编码分配00/0到01/15,对C1控制编码分配08/0至09/15。图64中表示了各控制编码集中使用的控制编码的种类。本实施例中,在扩展控制编码中新包括了表示字幕的进深显示位置的控制编码。作为新使用的控制编码的种类,使用字符名称SDD、SDD2、SDD3、SDD4表现。进深显示位置的指定方法将在后文中叙述。
以下表示C0控制编码的编码的功能的一例。
NUL是“空白”的控制功能,是能够不影响信息内容地追加或者删除的控制编码。APB是“动作位置后退”的控制功能,使动作位置以显示区划的动作方向上的长度沿着动作方向后退。在显示区划的基准点因该移动而超过显示区域的端部的情况下,使动作位置沿着动作方向向显示区域的相反一端移动,进行动作行后退。APF是“动作位置前进”的控制功能,使动作位置以显示区划的动作方向上的长度沿着动作方向前进。在显示区划的基准点因该移动而超过显示区域的端部的情况下,使动作位置沿着动作方向向显示区域的相反的端部移动,进行动作行前进。APD是“动作行前进”的控制功能,使动作位置以显示区划的行方向上的长度沿着行方向向下一行移动。在显示区划的基准点因该移动而超过显示区域的端部的情况下,使动作位置沿着行方向向显示区域的最初一行移动。APU是“动作行后退”的控制功能,使动作位置以显示区划的行方向上的长度沿着行方向向前一行移动。在显示区划的基准点因该移动而超过显示区域的端部的情况下,使动作位置沿着行方向向显示区域的最后一行移动。APR是“动作位置换行”的控制功能,使动作位置向同一行的最初的位置移动,进行动作行前进。PAPF是“指定动作位置前进”的控制功能,进行由参数P1(1字节)指定的次数的动作位置前进。APS是“动作位置指定”的控制功能,使动作位置从显示区域的最初一行的最初位置以显示区划的行方向上的长度进行由第一参数指定的次数的动作位置行前进,以显示区划的动作方向上的长度进行由第二参数指定的次数的动作位置前进。CS是“清除画面”的控制功能,使显示画面的该显示区域成为清除状态。ESC是“转义(escape)”的控制功能,是用于编码系统扩展的编码。LS1是“锁定移位1”的控制功能,是用于调用字符编码集的编码。LS0是“锁定移位0”的控制功能,是用于调用字符编码集的编码。SS2是“单次移位2”的控制功能,是用于调用字符编码集的编码。SS3是“单次移位3”的控制功能,是用于调用字符编码集的编码。
以下表示C1控制编码的编码的功能的一例。
BKF是“指定前景色黑色和色彩映射低位地址”的控制功能,将前景色指定为黑色,并将用于规定相应的绘图层(绘图平面)的着色值的色彩映射低位地址(CMLA)指定为0。RDF是“指定前景色红色和色彩映射低位地址”的控制功能,将前景色指定为红色,并将用于规定相应的绘图层的着色值的色彩映射低位地址(CMLA)指定为0。GRF是“指定前景色绿色和色彩映射低位地址”的控制功能,将前景色指定为绿色,并将用于规定相应的绘图层的着色值的色彩映射低位地址(CMLA)指定为0。YLF是“指定前景色黄色和色彩映射低位地址”的控制功能,将前景色指定为黄色,并将用于规定相应的绘图层的着色值的色彩映射低位地址(CMLA)指定为0。BLF是“指定前景色蓝色和色彩映射低位地址”的控制功能,将前景色指定为蓝色,并将用于规定相应的绘图层的着色值的色彩映射低位地址(CMLA)指定为0。MGF是“指定前景色品红色和色彩映射低位地址”的控制功能,将前景色指定为品红色,并将用于规定相应的绘图层的着色值的色彩映射低位地址(CMLA)指定为0。CNF是“指定前景色青色和色彩映射低位地址”的控制功能,将前景色指定为青色,并将用于规定相应的绘图层的着色值的色彩映射低位地址(CMLA)指定为0。WHF是“指定前景色白色和色彩映射低位地址”的控制功能,将前景色指定为白色,并将用于规定相应的绘图层的着色值的色彩映射低位地址(CMLA)指定为0。COL是“颜色指定”的控制功能,利用参数来指定上述前景色、背景色、前景中间色、背景中间色、以及色彩映射低位地址(CMLA)。对灰度字体中的前景色与背景色之间的颜色,将接近前景色的颜色定义为前景中间色,将接近背景色的颜色定义为背景中间色。POL是“图案极性”的控制功能,指定本控制编码之后的编码所表示的文字(字符)、镶嵌字符等图案的极性(正常极性的情况下保持前景色和背景色不变,反转极性的情况下使前景色与背景色反转)。其中,包括无间距字符的情况下指定合成后的图案极性。此外,关于灰度字体中的中间色,对前景中间色进行向背景中间色的变换,对背景中间色进行向前景中间色的变化。SSZ是“小型尺寸”的控制功能,使文字的大小为小型。MSZ是“中型尺寸”的控制功能,使文字的大小为中型。NSZ是“标准尺寸”的控制功能,使文字的大小为标准。SZX是“指定尺寸”的控制功能,通过参数来指定文字的大小。FLC是“闪烁控制”的控制功能,通过参数来指定闪烁的开始和结束,以及正相和反相之分。正相闪烁指的是画面上最初开始的闪烁,反相闪烁指的是使明和灭的相位与正相闪烁相反的闪烁。WMM是“写入模式变更”的控制功能,通过参数来指定对显示存储器的写入模式的变更。写入模式有对指定为前景色和背景色的部分进行写入的模式,只对指定为前景色的部分进行写入的模式,只对指定为背景色的部分进行写入的模式等。其中,关于灰度字体中的中间色,将前景中间色指定部分和背景中间色指定部分均视为前景色。TIME是“时间控制”的控制功能,通过参数进行时间的控制的指定。指定的时间单位是0.1秒。不使用提示开始时刻(STM)、时刻控制模式(TMD)、再现时刻(DTM)、偏移时间(OTM)、演奏时间(PTM)。使用显示结束时刻(ETM)。MACRO是“指定宏”的控制功能,通过参数P1(1字节)指定宏定义开始、宏定义的模式和宏定义结束。RPC是“文字(字符)反复”的控制功能,使接在该编码后的显示上的一个文字(字符)或者镶嵌字符反复显示由参数指定的次数。STL是“开始下划线和开始镶嵌字符分离”的控制功能,在该编码之后的显示中,在镶嵌字符A和B的情况下不进行合成,在无间距和合成控制的合成中包括镶嵌字符的情况下在合成后进行分离化处理(将镶嵌字符块划分为显示区划的横向1/2纵向1/3大小的小块,并在各周边部设置间隔的处理)。其它情况下,附加下划线。SPL是“下划线结束和镶嵌字符分离结束”的控制功能,通过该编码结束下划线附加和镶嵌字符分离化处理。HLC是“包围控制”的控制功能,通过参数指定包围开始和结束。CSI是“控制序列引导符”的控制功能,是用于编码系统扩展的编码。
以下表示扩展控制编码(CSI)的编码的功能的一例。
SWF是“设定格式”的控制编码,通过参数来选择初始化,进行初始化动作。作为初始值进行标准密度的横向显示和高密度的纵向显示这样的格式设定、字符尺寸的指定、一行的字符数量、行数的指定。RCS是“网格图(raster)颜色控制”的控制编码,通过参数设定网格图颜色。ACPS是“指定动作位置坐标”的控制编码,通过参数将字符显示区划的动作位置基准点指定为逻辑层(逻辑平面)的从左上角起的坐标。SDF是“指定显示结构点”的控制编码,通过参数指定显示点(dot)的数量。SDP是“指定显示位置”的控制编码,通过参数以左上角的位置坐标指定文字画面的显示位置。SSM是“指定文字结构点”的控制编码,通过参数指定文字点。SHS是“指定文字(字符)间隔”的控制编码,通过参数指定显示区划的动作方向上的长度。由此,动作位置移动以设计框加上文字间隔后的长度为单位。SVS是“指定行间隔”的控制编码,通过参数指定显示区划的行方向上的长度。由此,动作行移动以设计框加上行间隔后的长度为单位。GSM是“文字变形”的控制编码,通过参数指定文字的变形。GAA是“着色区划”的控制编码,通过参数指定文字的着色区划。TCC是“切换控制”的控制编码,通过参数来指定字幕的切换模式、字幕的切换方向、字幕的切换时间。CFS是“设定文字字体”的控制编码,通过参数指定文字的字体。ORN是“指定文字装饰”的控制编码,通过参数指定文字装饰(镶边、阴影、空心),指定文字装饰颜色。MDF是“指定字体”的控制编码,通过参数指定字体(加粗、倾斜、加粗倾斜等)。XCS是“外部字符替换编码”的控制编码,定义了不能显示DRCS或者第三水准、第四水准文字时用以替换显示的字符串。PRA是“再现内置音”的控制编码,再现通过参数指定的内置音。SRC是“指定网格图”的控制编码,通过参数指定叠加显示和网格图颜色。CCC是“合成控制”的控制编码,通过参数指定文字(字符)和镶嵌字符图案的合成控制。SCR是“指定滚动”的控制编码,通过参数指定字幕的滚动模式(指定文字方向/行方向的滚动以及指定有/无滚出)、滚动速度。UED是“不可见数据嵌入控制”的控制编码,出于对字幕的字符串附加有意义的内容等目的,进行在通常的字幕提示系统中不显示的不可见数据编码串的嵌入。本控制编码中,指定该不可见数据编码串,并且指定不可见数据所连接的字幕显示字符串。关于SDD、SDD2、SDD3、SDD4将在后文中叙述。
C0、C1控制编码的编码序列,在紧接着控制编码之后配置参数。扩展控制编码的编码序列,按照控制编码(09/11=CSI)、参数、中间字符、终结字符的顺序配置。跨多个参数的情况下,反复参数和中间字符。
在接收装置4中,按照输入顺序分析字幕文本数据,当检测到表示C0、C1控制编码的数据串的情况下,进行与图64中记载的各控制编码相应的控制内容的处理。例如,在字幕文本数据中检测到01/6的情况下,其表示PAPF(指定动作位置前进),在紧接其后的数值例如为04/1的情况下,表示参数值为1,即影像变换控制部61使字幕显示层上的描绘位置在水平方向上前进1个字符。在检测到扩展控制编码(CSI)的情况下,将在后续的数据中检测到终结字符前作为一组进行数据处理,根据终结字符判断控制功能,基于其间的各参数值执行控制内容。
在扩展控制中一旦指定了的内容持续反映在显示内容中直到再次在同一种扩展控制中指定了不同的值,或者进行字幕显示的初始化动作。例如,在进行文字结构点指定的情况下,从检测出09/11(CSI)后,直至读取到05/7(F(终结字符))为止,其间例如09/11到03/11(I1(中间字符))之间为参数P1,例如如果为03/5、03/0,则横向的点数的指定为“50”。同样03/11到02/0(I2(中间字符))之间为参数P2,例如如果是03/4、03/0,则纵向的点数的指定为“40”。之后的字幕文本数据的编码串中将显示字符串数据变换为横向50点、纵向40点的尺寸,在字幕显示层上描绘,用该点数进行标识直到再次进行文字结构点指定或者进行初始化。对于其它控制功能也同样地处理并进行任意的控制。
C0控制编码主要包括用于动作位置的控制和字符编码集的调用(字符编码被总结为分割的集合,为了在字幕上显示字符需要先指定包括该字符的集合。这样的控制具有例如在装置中指示调用集合时,进行将该集合的字符数据展开到确定的存储器上等控制,能够有效使用存储器区域等优点)的编码。C1控制编码中主要包括文字颜色、文字尺寸的指定、闪烁、包围控制等控制。扩展控制编码中包括C0、C1控制编码中不包括的详细的控制。该扩展控制编码中包括用于对字幕进行3D显示的进深显示位置指定用的控制编码。
图65中表示用于对字幕数据进行3D显示的控制编码的例子。
新设定具有“指定进深显示位置”的控制功能的字符“SDD”。控制内容例如接在CSI(控制序列引导符)之后,通过用于进行3D显示的2视点的字幕数据的视差信息来指定进深显示位置。即,指定2视点影像的右眼用图像中显示的字幕数据与左眼用图像中显示的字幕数据在水平方向上的显示位置的差异。接在控制内容中的CSI信息之后,在P11……P1i设定用点数指定左右水平方向上的显示位置的差异的值,之后接在02/0(中间字符I1)和06/13(终结文字F)后构成数据。其中终结文字F的指定值只要是与其它控制编码不一致的值即可,可以为任意的值,不限于本例。
接收装置4中,在3D节目上叠加字幕的情况下,与显示影像准备了右眼显示区域和左眼显示区域这2个显示区域同样地,字幕显示层也准备右眼显示区域用层和左眼显示区域用层这2个显示区域用层,在各层描绘同一显示字符串数据以产生视差。此时字幕显示层的进深信息为以显示影像的进深设定为基准的值即可。即,以图69(a)中右眼用数据和左眼用数据在显示器47上同一个场所显示的状态(视差为0的位置,也表现为2D显示时的指定位置)为基准。在指定上述字幕数据的进深显示位置设定值的情况下,影像变换控制部61中对在右眼用影像和左眼用影像上共同叠加的字符串数据调整字幕显示位置,使其在字幕数据突出(出屏)的方向上突出设定值的1/2点数。例如在设定值为奇数值的情况下,计算时舍去小数点以下的值。作为表现进深的具体的方法,进行右眼用显示字符串数据向水平方向左侧偏移、左眼用显示字符串数据向水平方向右侧偏移的调整即可。由此,如图69(a)所示可以因视线交叉而获得影像从画面突出(出屏)的感觉。例如进深显示位置设定值为03/4、03/0,表示40的情况下,在右眼用影像上叠加的显示字符串数据在比右眼用字幕显示层的基准显示位置(2D显示的情况下的显示位置,也可以用扩展控制编码SDP指定)向左方20点描绘,在比左眼用字幕显示层的基准显示位置向右方20点描绘。通过以上的方法显示的字符串看起来向前面突出,用户能够配合3D影像显示来收看字幕。
此外,作为控制内容中的基于参数P1的指定的其它例子,可以用规定的正数值指定在基准位置上的显示。例如,以P1为30的情况作为基准面(进行2D显示的情况下的显示位置)上的显示。具体而言,在指定了不到30的值的情况下,根据指定值与规定的正数值即30的差,将右眼用显示字符串数据向水平方向右侧、左眼用显示字符串向水平方向左侧进行调整。在设定为比30大的值的情况下,根据指定值与规定的正数值即30的差,将右眼用显示字符串向水平方向左侧、左眼用显示字符串数据向水平方向右侧进行调整。这样不仅能够实现从基准面突出的表现,还能够实现从基准面向里陷入(入屏)的表现。
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临场感,也可以配合进深显示位置设定,进行字符结构点指定。即,在使字幕显示得比基准靠前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字符点的指定使其成为比通常的显示尺寸更大的尺寸而显示。由此,用户在字幕数据的显示时能够获得临场感。此外,在显示得比基准靠后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字符点的指定使其成为比通常的显示尺寸更小的尺寸而显示。
此外,在接收装置4具有调整3D影像的视差量的功能情况下,也可以根据由用户操作而输入的调整信号,在影像显示、字幕显示中均使显示位置在水平方向上以点单位调整。接着,说明与上述字符“SDD”不同的进深显示位置的其它的指定方法。例如,新设定具有“指定进深显示位置”的控制功能的字符“SDD2”。在基于“SDD2”的控制中,例如,进行以在显示中能够执行的进深的最前面为基准的进深方向上的坐标指定。在控制内容中的CSI信息之后,在P11……P1i中设定指定最前面基准的进深显示位置的值,之后,连接中间文字I1和终结字符F构成数据。在设定值例如最大能够设定到100的情况下,P11……P1i中设定0到100的任意值时,接收装置4中对于影像变换处理部32中能够设定的进深指定宽度,使用由进深显示位置指定值指定的值/能够设定的最大值(100)求取比例,并根据该比例相应地调整右眼用、左眼用各显示字符串数据的水平方向显示位置,实施字幕显示。从用户来看,即设定值为0的情况下,显示器47上看起来向最前方突出,指定为100则向最里侧陷入。若指定的基准相反地使最远为0,也能够获得同样的实施方法和效果。
此外,说明进深显示位置的其它指定方法。新设定具有“指定进深显示位置”的控制功能的字符“SDD3”。在基于“SDD3”的控制中,进行与作为字幕显示层的基准的进深显示位置(基准面的进深)相对地指定的设定值的指定。在控制内容中的CSI信息之后,在P11……P1i中设定指定与基准面的相对的进深显示位置的值,之后连接中间字符I1和终结字符F构成数据。作为设定值的指定方法,例如与以上述进深的最前面为基准的情况下同样地指定比例。通过在显示装置4中根据指定的比例来调整右眼用、左眼用各显示字符串数据的水平方向显示位置而进行字幕显示。例如,设定值为0的情况,表示图69(a)中在显示器47上右眼用数据和左眼用数据在同一个场所显示的状态(视差为0的位置,也表现为2D显示时的指定位置)。此外,设定值为100的情况,表示通过设置影像变换处理部32中能够设定的最大视差而在最前面上的显示,中间的数值的情况表示设置与将视差0的位置和最大视差的位置分割为100份后的比例相应的视差量。
此外,说明进深显示位置的其它指定方法。新设定具有“指定进深显示位置”的控制功能的字符“SDD4”。在使用“SDD4”的控制中,对2视点的字幕数据分别进行基于视差信息的指定。即,对于2视点影像的右眼用图像上显示的字幕数据、左眼用图像上显示的字幕数据,指定从根据SDP指定的显示位置起进而在水平方向上偏移多少个像素进行字幕数据显示。控制内容中的CSI信息之后,在P11……P1i中设定关于右眼用影像上显示的字幕数据的、用点数指定的从根据SDP指定的显示位置起的水平方向上的移动量的值,之后连接中间字符I1。进而,接着在P21……P2j中设定左眼用影像上的字幕数据的、用点数指定的从根据SDP指定的显示位置起的水平方向的移动量的值,之后连接中间字符I2和终结字符F构成数据。在显示装置4中,根据指定值,将右眼用显示字符串数据向水平方向左侧、左眼用显示字符串数据向水平方向右侧进行调整。例如,在右眼用显示数据的视差设定值为03/2、03/0,表示20,左眼用显示数据的视差设定值为03/2、03/0,表示20的情况下,在右眼用影像上叠加的显示字符串数据在从右眼用字幕显示层的基准显示位置(进行2D显示的情况下的显示位置,也可以根据扩展控制编码SDP指定)向左方20点之处显示,从左眼用字幕显示层的基准显示位置向右方20点显示。通过以上所示的方法也能够对显示的字符串附加进深,用户能够配合3D影像显示收看字幕。
另外,此时的控制内容是通过参数P1、P2决定,但也可以不依赖于SDP地用位置坐标指定显示位置的绝对位置。这样,在接收装置4中也能够实现从视差0的位置向里(内)的表现。该情况下,作为控制编码的应用也可以不与SDP一并使用。此外,还可以在基于参数P1、P2对控制内容的指定中,用规定的正数值设定视差为0的位置的显示。例如,设规定的正数值为30,在P1和P2为30的情况下指定为基准面上(进行2D显示的情况下的显示位置)的显示。该情况下,指定的值为不到规定的正数值即30的值的情况下,根据指定值,将右眼用显示字符串数据向水平方向右侧、左眼用显示字符串数据向水平方向左侧进行调整。在设定为大于规定的正数值即30的值的情况下,根据指定值,将右眼用显示字符串数据向水平方向左侧、左眼用显示字符串数据向水平方向右侧进行调整。这样也能够实现从基准面向里(内)的表现。
此外,此时的控制内容也可以使参数P1、P2对2视点的指定顺序相反(通过参数P1进行对左眼用字幕数据的指定,通过参数P2进行对右眼用字幕数据的指定)。
通过从以上多个指定进深显示位置的控制编码中选择一个从发送装置1输出,能够在可对应的接收装置4(支持相应控制编码的接收装置)中实现字幕的3D显示。此外,也可以使用多个指定进深显示位置的控制编码从发送装置1输出。在同时使用多个指定进深显示位置的控制编码的情况下,例如也可以根据接收装置4最后接收到的指定进深显示位置的控制编码来确定字幕的显示位置。或者,在从发送装置1发送的多个指定进深显示位置的控制编码中,检测与接收装置4能够对应的进深显示位置指定方法对应的控制编码,来确定字幕的显示位置。
如上所述,字幕中使用的控制编码如图64、图65所述,而图66中,表示了发送装置1中的扩展控制编码的限制的一例。指定进深显示位置的扩展控制编码SDD的限制如下。能否使用为能够使用,作为其它限制事项,可以应用:只能在后述显示画面的初始化动作之后,在位图的显示和伴随显示动作的文字、控制编码出现前进行指示。通过设置这样的限制,在接收装置4中能够构建与进深显示位置指定以外的显示位置指定和显示结构点指定等同样的控制序列。例如,SDD2、SDD3、SDD4的限制也同样设置即可。
通过使用以上说明的本实施例的控制编码,能够对进深显示位置/视差信息在每次显示画面的初始化动作时进行位置指定,能够按任意的字符数量进行变更。例如也能够按显示的字幕数据的每1行指定,当然,由于初始化动作在行的途中也可以加入,因此还能够按显示的字幕数据的每个字符进行位置指定。接收装置4读取以上说明的控制编码,计算对于控制编码的控制内容有效的范围的字幕数据指定的用于实现进深的右眼用/左眼用影像的各显示位置,并将字幕数据叠加到影像数据上。
此外,作为利用指定进深显示位置的控制编码传输的控制内容,还可以传输表示节目内能够设定的进深的最前面的显示位置的进深信息。例如,在制作影像时,如果明确了左右的视差量最大偏离20像素,则在发送装置1中发送时总是将SDD的左右视差的设定值设定为20。这样,在接收装置4中进行3D显示时能够使用该设定值20总是在显示影像的最前面显示字幕,显示没有不协调感的影像。例如,在接收装置4中包括调整3D显示效果的强弱的功能的情况下,使用20这个值作为视差的默认值,在用户进行强弱的指定的情况下使其与影像数据的视差量相同地变动即可。
此外,基于以上的结构,例如在接收装置是不支持3D节目显示的接收装置的情况下,通过忽略该扩展控制信息,能够在2D画面上显示字幕数据,以往的机型不会进行错误动作。
在3D节目中没有在字幕文本数据中进行上述进深显示位置指定的情况下,接收装置4能够在无视差的状态下实施字幕数据的显示,或者实施在影像变换处理部32能够设定的最前面上表现(字幕)的方法。
另外,本实施例中将进行3D显示的控制编码记载为扩展控制编码的一部分,但也可以将其包括在其它控制编码(C0、C1控制编码)中实现,字符名称也可以是本实施例以外的表现。在将指定进深显示位置的控制编码应用于C0控制编码和C1控制编码的情况下,也可以适当变更图64中所示的控制编码的范围、图66中所示的应用限制中进深位置指定信息的记载位置。
<其它发送动作的限制>
对于发送装置1中字幕数据的发送动作,例如,进深显示位置指定信息只有在作为对象的节目中包括3D影像的情况下是有效的控制,所以作为发送动作的限制,也可以设置这样的限制,即,只能在内容描述符等表示的节目特性是“对象事件(节目)的影像是3D影像”或者“对象事件(节目)中包括3D影像和2D影像”的情况下发送进深显示位置指定。
此外,对于广播中的字幕数据,还能够设定例如闪烁(忽亮忽灭)和下划线、滚动等多彩的文字装饰等表现方法。在字幕数据的3D显示中,考虑到用户收看3D节目的疲劳/负担,也可以对这些文字装饰的方法和使用进深的显示的组合设置限制。例如,作为进行字幕数据的3D显示时的闪烁的限制事项,与不闪烁的文字和位图数据的共用固定颜色的128色不同地,闪烁颜色数量能够另外指定用于8位编码字符串的闪烁的同时合计最多24色(也包括4级灰度字体的中间色)。能够指定用于位图数据的闪烁的同时合计最多16色。在字幕中能够从共用固定色的128色中任意指定同时合计24色(文字用24色)。在叠加文字中能够从共用固定色的128色中任意指定同时合计40色(文字用24色+位图数据用16色)。此外闪烁只有正相。此外禁止与镶边指定同时存在。并且禁止与滚动指定同时存在。与不闪烁的文字和位图数据的共用固定颜色的128色不同地,闪烁颜色数量能够另外指定用于8位编码字符串的闪烁的同时合计最多24色(也包括4级灰度字体的中间色)。能够指定用于位图数据的闪烁的同时合计最多16色。在字幕中能够从共用固定色的128色中任意指定同时合计24色(文字用24色)。在叠加文字中能够从共用固定色的128色中任意指定同时合计40色(文字用24色+位图数据用16色)。此外闪烁只有正相。此外禁止与镶边指定同时存在。此外禁止与滚动指定同时存在。此外禁止与进深显示位置指定同时存在。
或者,以下表示进行字幕数据的3D显示时的滚动指定(SCR)的应用中的限制事项的例子。
禁止在同一正文内多次指示SCR。在进行滚动的情况下,作为通过SDF指定了1行的量的显示区域的不同的数据单元(正文)传输。作为滚动指定时的接收机动作,滚动在根据SDF和SDP指定的矩形区域内进行,不进行向矩形区域外的描绘。此外设显示区域的最初一行的右侧存在1个字符(指定的尺寸)的虚拟区域,在滚动指定(SCR)被指定的时间点,动作位置重新设定为虚拟写入区域。此外滚动指定之前写入到显示区域中的文字,在滚动指定之后清除。此外从最初的文字起自显示区域的右端显示。此外滚动的开始,通过将文字写入虚拟写入区域而开始。此外,在无滚出(scroll out)的情况下,显示最终文字后,停止滚动。此外,在存在滚出的情况下,持续滚动直到文字从画面上消失。此外,在滚动中接收到下一个要显示的数据的情况下,在滚动结束前等待。此外在从滚动的指示开始到滚动结束为止指定的字间值、行间值超过显示区划的最大值的情况下,滚动显示依赖于接收机的实现。此外禁止与进深显示位置指定同时存在。
同样地,对于文字装饰方法(极性反转、网格图颜色控制、包围、下划线、镶边、阴影、加粗、倾斜等),也可以设置禁止与进深显示位置指定同时存在等限制。
<接收装置的动作例>
以下说明接收装置4接收到从发送装置1发送的包括字幕数据的内容时的动作例。
<字幕初始化动作>
关于初始化动作,接收装置4,在接收到的字幕管理数据的数据组从组A切换到组B时、或者从组B切换到组A时,进行对于更新时的字幕管理的初始化动作。此时,显示区域和显示位置成为规定的初始值,进深显示位置也可以解除根据控制编码指定的之前的指定值。关于字幕数据的指定进深显示位置的该初始值,例如为图69(a)中右眼用数据和左眼用数据在显示器47上同一个场所显示的状态(视差为0的位置,也表现为进行2D显示时的指定位置)。
执行初始化的时刻例如为以下所示的时刻。
作为由字幕文本决定的初始化,接收装置4在接收到与提示处理中的数据组、语言相同的字幕文本数据时进行初始化动作。即检测字幕PES数据的数据组头中包括的ID值,执行初始化动作。
此外,作为由正文数据单元决定的初始化,接收装置4在接收到与提示处理中的数据组、语言相同的字幕文本数据时,当字幕文本数据中包括正文数据单元时,在正文数据单元的接收机提示处理之前进行初始化动作。即,以数据单元单位执行初始化动作。
此外,作为由字符控制编码决定的初始化,接收装置4在画面清除(CS)和格式选择(SWF)的接收机执行处理之前进行该初始化动作。由于该控制编码能够插入任意的位置,所以能够以任意的字符单位执行初始化动作。
如上所述,即,通过在每次初始化时进行进深显示位置指定,能够在任意的时刻变更字幕数据的进深显示位置。
<接收装置的字幕数据接收控制例>
作为接收装置4中的动作,例如,字幕·叠加文字能够同时显示的数量,可以为1个字幕和1个叠加文字共计2个。此外,接收装置4构成为字幕与叠加文字的提示控制为独立地进行控制。此外,接收装置4原则上控制成使字幕和叠加文字的显示区域不重叠。但是,在必须重叠的情况下,优先将叠加文字显示在比字幕靠近(面前)处。此外,在字幕·叠加文字中,在位图数据与正文或者位图数据彼此重叠的情况下,优先后写入的。此外,数据广播节目中的字幕·叠加文字的显示尺寸和位置,以整个画面区域作为基准显示。此外,接收装置4根据是否接收到字幕管理数据,判定有无发送字幕数据。对收看者通知(提醒)字幕接收的标记的显示、字幕的显示、清除,主要以该字幕管理数据为基准进行。考虑到CM时间等该字幕管理数据的发送中断,也可以3分钟以上未接收到字幕管理数据时进行超时处理。另外,对于字幕管理数据也可以进行与EIT数据等其它数据协作的显示控制。
图67中表示了字幕·叠加文字的显示开始、结束时的接收装置4的动作。其中,开始指的是“根据字幕文本指定的字幕显示的开始”,结束指的是“字幕文本的清除”。接收装置4按照图56(a)中说明的字幕管理数据内的DMF,如图67所示,进行根据字幕文本指定的字幕显示的开始和字幕文本的清除。在接收到附加了字幕数据的3D节目,以3D方式显示影像和字幕数据的情况下,接收装置4也遵循该DMF。例如,如果是接收时自动显示,则系统控制部51进行基于上述进深显示位置指定的字幕数据的显示。如果是接收时自动不显示,则开始时不显示字幕数据。如果是接收时选择显示,则根据用户的选择进行显示/清除。
接着,作为接收装置4中与字幕·叠加文字的设定相关的动作,也可以进行以下的动作。例如,接收装置4显示之前通过用户操作输入而选择的语言的字幕和叠加文字。例如,在节目收看中通过用户操作输入而选择了第二语言的字幕的情况下,在开始其它附带字幕的节目时,显示第二语言。此外在接收机出厂时的初始设定下,显示第一语言。此外,能够进行日语、英语等语言代码的设定的接收机,显示所设定的语言代码的字幕·叠加文字。此外,在对发送接收机设定的语言或者语言代码的字幕·叠加文字没有发送的情况下,接收机显示第一语言的字幕·叠加文字。
使用图68说明用接收装置4接收包括上述字幕数据和3D显示用影像的流,并将其与3D显示的影像数据叠加时的控制流程。在接收到广播信号的情况下,在S6801中经过调谐器23、解扰器24,在复用分离部29中将字幕数据分离并存储到图25中未图示的易失性存储器上,前进至S6802。在S6802中由CPU21的系统控制部51读出存储器上存储的字幕文本数据,在CPU21的影像变换控制部61中进行字幕文本数据的分析,进行控制编码的判别,前进至步骤S6803。关于此时的字幕数据的处理,进行上述的关于字幕数据的动作即可。在S6803中判别3D影像内容中的进深显示位置指定信息的有无,在存在该进深显示位置指定信息的情况下前进至S6804,在没有的情况下前进至S6805。在S6804中使右眼用显示字符串数据和左眼用显示字符串数据在各字幕显示用层上描绘字幕。此时,根据CPU21的影像变换控制部61进行的进深显示位置指定信息的分析结果,确定右眼用显示字符串数据和左眼用显示字符串数据的描绘位置。描绘后前进至S6806。在S6805中,由于没有进深显示位置的指定,在影像变换控制部61中,使用根据预先存储在未图示的存储器中的标准的进深(视差)信息求出的描绘位置,在各字幕显示用平面上描绘右眼用字符串数据和左眼用显示字符串数据。标准的进深(视差)信息,是预先确定规定的信息并存储在未图示的存储器中的。此时,作为标准的进深信息所表示的进深显示位置的例子,例如,可以为能够用影像变换处理部32显示的显示在最前面的显示位置。该情况下,对于3D影像,字幕显示总是在眼前处合成,所以能够没有不协调感地显示字幕。描绘后前进至S6806。在S6806中,CPU21的系统控制部51和影像变换控制部61,将S6805中生成的各显示区域层与各影像显示层叠加,此外还根据需要控制影像变换处理部32以叠加由OSD生成部生成的OSD数据。将叠加后的影像数据显示在显示器47上,或者从影像输出41输出,并结束处理。通过对以上一系列的处理按接收到的字幕数据反复,能够实现合适的字幕的3D显示。例如,在接收装置4中对以上的处理在广播信号接收中持续反复即可。
另外,S6805中表示的标准的进深信息所示的进深显示位置也可以是其它位置。例如将视差为0的位置(右眼用显示字符串与左眼用显示字符串没有的视差的状态)定义为标准进深显示位置。此外,例如,设定表示右眼用显示数据和左眼用显示数据的基准视差的标准视差信息的新参数,可以将该参数存储到新的描述符中,也可以将该参数保存到现有的描述符的一部分中。还能够将这些参数与PMT等节目信息合成从发送装置1发送,用接收装置4接收,使用接收到的参数由接收装置4进行决定。
还可以代替自S6805起的处理,在字幕数据中不包括指定进深显示位置的控制编码的情况下,控制为不显示字幕。例如在S6805中影像变换处理部61通过在影像显示层上描绘影像数据,但不在字幕显示用平面上描绘显示字符串数据而实现。该情况下,能够避免与影像数据在进深显示位置不匹配的状态下的显示。此外,在字幕数据中不包括指示进深显示位置的控制编码的情况下,也可以在无视差的位置使显示用数据在字幕显示用平面上描绘并显示。该情况下,虽然可能出现与影像数据在进深显示位置上不匹配的状态,但是至少能够避免不显示字幕。
此外,上述控制例中表示了用CPU21的影像变换控制部61和影像变换处理部32进行字幕数据与影像数据的合成的实例,但用CPU21的OSD生成部60进行也能够同样地实施,可以通过设置未图示的不同的处理模块、控制部等来进行这些处理。
在内容经由网络3输入接收装置4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网络I/F25接收包括字幕数据的流数据,在复用分离部29中与上述广播接收时同样地进行字幕数据的分离处理,通过与上述广播接收时的控制例同样的控制来收看与3D显示对应的字幕。
图69(a)和图69(b)中表示了根据以上说明的控制进行的字幕信息的显示的一例。通过使右眼用影像和左眼用影像的显示位置错开而产生视差的方法如上所述。此处,图69(a)是表示右眼用显示数据和左眼用显示数据的显示位置,和用户的大脑认知的显示对象的合成位置的进深的简易模型的说明图。对于某个第一显示对象数据,在右眼用显示区域上显示在右眼用显示位置1,在左眼用显示区域上显示在左眼用显示位置1的情况下,用户的脑中在合成位置1合成,其结果,认知为显示对象的数据位于比显示器47的显示面更远(靠里)的位置。另一方面,对于某个第二显示对象数据,在右眼用显示区域上显示在右眼用显示位置2,在左眼用显示区域上显示在左眼用显示位置2的情况下,用户的脑中在合成位置2合成,其结果,认知为显示对象的数据从显示器47的显示面向眼前处突出。即对于字幕数据的显示,也通过使右眼用显示字符串数据向水平方向左侧移动,使左眼用显示字符串数据向水平方向右侧移动,从而使合成位置接近用户,用户脑中,字幕数据看起来从画面突出。其中,左右方向的移动量不一定要相同。从而,能够通过设定显示位置使字幕数据的视差比影像数据更靠前面而在显示时显示没有不协调感的影像。即,对于与包括左眼用影像和右眼用影像的立体影像数据一同显示的字幕数据,设置水平方向的视差使其比影像数据靠前面显示。通过使这样生成的图69(b)的左眼用影像、右眼用影像如图37(a)和图39(a)所示地交替显示,在显示器47上像显示影像的表现方式的例子一样地显示影像,用户能够用例如具备主动式快门方式的滤光片的眼镜这样的辅助装置等,将其作为叠加了字幕的立体影像收看。
此外,说明使包括本实施例中所示的进深显示位置指定信息的字幕数据包括在不包含3D影像的内容中传输的情况下的接收装置4的动作。
例如在接收装置4中节目信息分析部54检测出图50所示的内容描述符表示的节目特性的值,系统控制部51判定为对象事件(节目)中不包括3D影像的情况下,即使检测到字幕数据中包括的进深显示位置指定信息,也处理为不进行字幕数据的3D显示。由此能够避免错误地在2D影像上叠加3D的字幕数据,产生对于用户而言不易视认的影像显示。
<对3D影像进行2D显示的情况>
在接收到3D 2视点ES传输方式的3D内容,在收看中或者收看前用户进行了向2D影像显示的切换指示(例如按下遥控器的“2D”键)的情况下,接收到上述切换指示的信息的用户指示接收部52,对于系统控制部51指示向2D影像的信号切换。此时,即使在接收内容中包括进深显示位置指定信息的情况下,也以2D的方式进行字幕显示。
图70中表示了接收装置接收到以3D影像发送的影像并以2D方式收看的情况下(例如图40(a)中表示的情况)字幕的进深位置设定的处理步骤的一例。在接收到包括字幕数据的流之后,通过与S6801、S6802同样的处理,在进行字幕数据的分析之后,在S7001中CPU21的影像变换控制部61在检测到进深显示位置指定信息的情况下基于其在右眼显示区域用层上描绘右眼用显示字符串,在左眼用显示区域用层上描绘左眼用显示字符串,然后前进至S7002。S7002中CPU21的系统控制部51和影像变换控制部61与S404同样地例如生成使左眼用显示影像数据与左眼用字幕显示层、以及OSD显示层叠加的显示用数据。此处,在显示中,通过只显示生成的2视点的显示用数据中的一方来实现2D显示。此时显示的数据,例如使用左眼用的影像和左眼用的影像的字幕数据即可。在以上的显示处理之后,结束处理。通过在每次接收到字幕数据时反复以上的处理,能够适当地对字幕进行2D显示。此外由于仅通过切换作为最终处理的S7002的显示处理就能够实现3D/2D的显示的切换,所以能够高速地执行切换。
此外,不限于本例,也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实现,例如,在S7001中不使用由影像变换控制部61检测出的进深显示位置指定信息,只生成1个显示用字幕层(平面),并使之与右眼用显示影像和左眼用显示影像中某一方的显示影像叠加。
根据本实施例,通过在3D内容的2D输出/显示时使字幕数据也进行2D显示,能够实现对于用户而言没有不协调感的节目收看。
此外,本步骤中表示的处理在图41的S404内实施,或者同时实施。系统控制部51与对影像进行2D显示的处理同步地进行上述控制,由此使影像的3D/2D显示与字幕数据的3D/2D显示的时刻一致,能够实现没有不协调感的节目收看。
图71表示用户指示切换3D内容的3D/2D显示的情况下字幕显示处理切换步骤的一例。当接收3D内容时进行了来自用户的3D/2D显示的切换指示时开始处理。S7101中,在切换指示是从2D影像显示向3D影像显示的切换指示的情况下前进至S7102,在切换指示是从3D影像显示向2D影像显示的切换指示的情况下前进至S7103。在S7102中,系统控制部51伴随使影像信号的显示方法切换到3D显示的处理将字幕数据的显示方法切换到3D显示并结束处理。该情况下,通过图68所示的处理步骤而实现字幕数据的3D显示。在S7103中,系统控制部51伴随使影像信号的显示方法切换到3D显示的处理将字幕数据的显示方法切换到2D显示并结束处理。该情况下,通过图70所示的处理步骤实现字幕数据的2D显示。
根据本实施例,在对3D内容的影像进行3D输出/显示时,字幕数据也进行3D输出/显示,在对3D内容的影像进行2D输出/显示时,字幕数据也进行2D输出/显示。由此,能够实现与3D内容的输出/显示相应的字幕数据的3D/2D显示,用户能够进行没有不协调感的节目收看。
<能够对2D影像在接收装置4中进行3D变换的情况下的字幕显示>
接下来,说明从发送装置1发送包括字幕数据和2D影像数据的广播信号,使用接收装置4接收后在接收装置内将其变换为3D影像进行显示的情况。关于2D影像数据向3D的变换,使影像变换处理部32中包括变换电路,或者通过CPU21的软件处理而执行。此时,不对接收到的字幕数据附加进深显示位置指定信息。从而与图68所示的S6805中进行的处理同样地,构成为设定视差信息使字幕信息在进深方向的最前面显示即可。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在变换后的3D显示中,能够防止发生影像数据与字幕数据的进深显示位置的不匹配。
此外,此时发送装置1中以2D显示为前提,所以存在字幕的控制信息中应用了不适合与3D显示同时使用的控制编码的情况。因此在接收装置4中进行2D影像的3D变换显示字幕数据的情况下,对于使用在以3D方式显示字幕时可能会导致用户收看时的疲劳的不适合3D显示的控制编码,以不执行这样的控制编码的指示的方式进行显示。例如,不进行基于滚动指定的控制编码而执行的滚动处理,或者不进行基于闪烁控制的控制编码而执行的闪烁动作。由此,能够更适当地实现影像与字幕的3D收看。
另一方面,考虑到对2D影像进行3D显示的情况,在通过发送装置1使2D影像数据附带的字幕数据中包括进深显示位置指定信息发送的情况下,在接收装置4中例如与图41所示的S401、S402同样地判别该节目是否为3D节目,当为2D节目并且对2D影像进行2D显示时,不参照进深显示位置指定信息,字幕显示也以2D进行。当该节目是2D节目并且变换为3D显示时,参照进深显示位置指定信息以3D进行字幕显示。
<字幕数据发送动作的另一例>
以下说明从发送装置1以2视点同一ES传输方式发送3D影像的情况下,将字幕数据的视差控制用数据插入内容中的方法的另一例。
图72(a)表示本实施例的包括字幕数据的PES数据的格式的一例。data_identifier是唯一确定的字幕PES数据的识别编号。例如为0x20这样的固定值。subtitle_stream_id是用于唯一地指定该PES包为字幕数据的识别编号。在其之后插入分段数据。例如为0x00等固定值。subtitle_stream_id是用于根据节目的PMT唯一地指定本字幕数据的识别编号。在其之后插入分段数据。end_of_PES_data_field_marker是表示字幕PES数据的结束的固定值。例如为8比特的信息,是‘111 111’这样的信息串。
图72(b)是图72(a)中指定的分段数据的结构。sync_byte是用于在接收机中识别分段数据的唯一确定的值。对于能够用segment_type指定的定义值在后文中叙述。page_id中,指定用于选择字幕数据的显示位置的页编号。segment_length表示后续的数据长度。segment_date_field是各分段所含有的具体的数据,规定了包括怎样的信息。
图72(c)中举例表示了作为与字幕相关的分段数据的种类的segment_type的定义。例如定义了包含字幕的字符串信息的object data segment、显示字幕的页和区、色彩管理相关的分段数据等。该示例中例如将设定字幕数据的视差的segment_type新定义为0x15(Disparity_signaling_segment)。
图72(d)是左右视差信息分段disparity_signaling_segment的数据结构的一例。sync_byte是用于识别出是分段的唯一确定的值。例如为8比特的信息,是‘0000 1111’这样的值即可。segment_type指定图72(c)中确定的0x15的值,确定分段的种类是disparity_signaling_segment。page_id确定应用该分段的信息的页编号。segment_length表示后续的分段的信息长度。page_disparity_address指定相应的页的视差信息。视差信息例如以子像素单位表现左右画面的视差。dss_version_number表示该disparity_signaling_segment的版本。在接收装置中能够通过该版本来判定之后的数据格式。region_id为了按作为比页更小的显示位置的单位的区来规定视差,指定相应的区的识别编号。region_disparity_address对于相应的区例如将左右画面上的视差用子像素单位表现并指定。由此在存在多个字幕数据的情况下也能够分别附加不同的进深(视差)信息在不同的进深上显示。
基于以上的数据结构,例如在不支持3D节目显示的接收装置的情况下,忽略具有该segment_type的信息,能够在2D画面上进行通常的字幕数据的显示。由此,图72(d)新增了即使发送包括使用了左右视差信息分段的字幕数据的内容,以往的机型也不会发生错误动作的优点。
接收装置中,对于使用上述左右视差信息分段的数据结构的控制数据的动作,是在图68和图70、图71所示的动作例中,将“进深显示位置指定信息”变更为“左右视差信息分段”。图68的S6805中,在接收到的3D影像内容中不包括左右视差信息分段的情况下,将预先确定的规定的左右视差信息分段保存到存储器中,以其作为标准左右视差信息分段信息来显示字幕的显示字符串即可。其它动作与图68和图70、图71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另外,图72(a)、图72(b)、图72(c)、图72(d)的结构例不一定要限于各附图所示的数据的顺序、名称、数据大小/类型,也可包括同样的信息。
通过使用以上说明的右视差信息分段,能够合适地实现对于3D显示用的字幕数据的进深的设定。
<字幕数据发送动作的另一个其它示例>
以下表示从发送装置1以2视点同一ES传输方式发送3D影像的情况下,进行字幕数据及其视差控制用数据对内容的插入的方法的另一个其它示例。
首先,存在将字幕用数据插入例如视频数据的序列头中包括的用户数据区域中的情况。图73(a)表示序列头内包括的作为扩展数据的用户数据的结构例。user_data_start_code是能够唯一识别其之后的数据是用户数据的固定值,例如为“0x000001B2”。user_data_type_code是能够唯一识别其之后的数据中包括字幕信息等的固定值,例如为“0x03”。vbi_data_flag表示是否包括字幕数据等。如果为1则进行之后的字幕数据的分析,如果为0则不需要分析。cc_count表示之后的字幕数据的数据量。cc_priority例如以0(优先度最高)~3(优先度最低)的形式表示生成图像时的优先度。field_number例如用Odd/Even选择显示字幕的字段。cc_data_1和cc_data_2包括进行显示的字符串和控制命令。控制命令中包括指定文字颜色和背景色的命令、指定向上滚动(使作为页数据发送的字幕数据在预先设定的3行程度的区域内按行单位逐次追加显示的字幕业务。换行时在行方向向上滚动(roll up))和闪烁等动作的命令、视差信息等。图73(b)中表示了控制命令的例子。之所以像频道1、频道2一样表示多个频道,是因为能够一次显示多个字幕数据。对各频道分配表示同等的控制的不同值的控制命令。此外,为了使字符串与控制命令不会混淆,例如字符串使用0x20之后的值,控制命令从0x10~0x1F的值开始等。
此时,对于表示字幕数据的视差的视差信息,例如可在Text Restart命令之后配置图73(c)的视差控制命令数据来指定。将视差量配置在紧接控制命令之后,例如能够在0x20~0x7E(十进制数为32~126)的值的范围内指定。该指定值的含义为用视差表现与作为中心的0x4F(十进制数为79)的增减量(‑47~+47)。由此能够生成合计94像素的视差。例如,将正方向定义为右,将负方向定义为左(当然也可以相反)。
通过这样确定发送装置指定的值,能够用任意的接收装置唯一地解释进深信息。
例如在使用频道1对右眼用的数据设置正方向10像素的视差的情况下,能够通过从发送侧发送“0x14,0x2A,0x23,0x59”这样的数据的列,在接收机一侧进行解释而对应。可知用0x14、0x2A使频道1的字幕信息初始化,接着用0x23发送针对右眼用图像的字幕数据的视差信息。之后的0x59是实际的视差信息,与0x4F的差即10为视差信息。接着以相同的要点发送接收针对左眼用图像的字幕数据的视差信息,发送接收字幕数据本体,通过实施这样的处理,能够对字幕数据设置左右的视差并显示。
图73(a)的用户数据中,也可以在以上说明的字幕数据之后还包括字幕数据以外的数据。next_start_code()例如是“0x000001”这样的固定值,可解释为用户数据由此结束。
接收装置接收到上述视差控制命令数据的情况下的控制方法在图68和图70、图71说明的动作例中,将“进深显示位置指定信息”变更为图73(c)的“视差控制命令”。图68的S6805中,在接收到的3D影像内容中不包括视差控制命令数据的情况下,将预先确定的规定的视差控制命令数据保存到存储器中,用其作为标准视差控制命令信息显示字幕的显示字符串。其它动作与图68和图70、图71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录像/再现时的处理例>
接着,说明包括以上说明的3D影像数据和字幕数据的内容的录像以及再现时的处理。
<对3D广播附带字幕地直接记录/按CSI记录>
接收到以上说明的包括字幕数据的3D内容流,将其录像到记录介质中时,例如包括上述进深显示位置指定信息在内,将字幕数据PES直接利用记录再现部27记录到记录介质26中。此外,再现时对从记录介质26读出的字幕数据,与图68和图70、图71所示的广播信号接收时的处理同样地,由复用分离部29等进行控制。由此,能够收看对应3D显示的字幕。如图52所示,如果字幕数据PES中包含控制用数据,则例如即使在录像时编辑影像数据和声音数据(转码处理等)情况下,也能够进行上述记录/再现处理的对应。
此外,在将3D节目内容变换为2D形式记录的情况下,或者记录再现装置只能进行2D的显示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录像时删除上述图65的进深显示位置指定信息、图72(d)的左右视差信息分段、图73(c)的视差控制命令等关于字幕数据的3D显示的与进深显示位置和视差相关的信息。通过这样削减数据量,能够有效地使用录像介质的记录容量。
此外,与上述记录时的处理例相反地,在接收到的流的影像数据是2D影像,不具有图65的进深显示位置指定信息、图72(d)的左右视差信息分段、图73(c)的视差控制命令等关于字幕数据的3D显示的与进深显示位置和视差相关的信息的情况下,在记录时将影像数据变换为3D影像记录的情况下,也可以在接收装置4中,将这些关于字幕数据的3D显示的与进深显示位置和视差相关的信息与3D变换后的影像数据和字幕数据一同记录。
<将字幕数据与电视本身的OSD在3D显示中叠加的情况>
对于以上说明的字幕数据的显示,考虑接收装置或者记录再现装置同时在画面上显示本身的OSD的情况。图74(a)中表示字幕数据和OSD数据的描绘面(平面,层)的概念图。接收装置4中,如该附图所示,使OSD数据比字幕数据靠前地构成显示面。进而,在生成3D显示画面的情况下,控制视差使OSD的进深显示位置显示在最前面。这样,能够防止因与字幕数据的进深显示位置的关系而导致OSD显示对用户产生不协调感。例如,即使字幕数据位于最前面,也可以通过平面(层,plane)的叠加顺序而使OSD的显示数据覆盖在字幕上合成画面,形成为没有不协调感的显示。图74(b)中表示了合成后的显示画面的一例。在OSD数据具有透过的性质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同样地进行显示控制,生成没有不协调感的显示画面。
<HDMI输出控制例>
作为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其它设备结构例,说明如图75所示接收装置4与显示装置63分开,例如以串行传输方式连接的结构。传输总线62将显示装置4与显示装置63连接并传输影像/声音数据,并且可以传输能够以规定的格式发送的命令。传输方式例如能够列举基于HDMI(商标)的连接。显示装置63是显示由传输总线62传输的影像/声音数据的装置,具有显示面板和扬声器等。本结构的情况下,为了用显示装置63输出/显示字幕数据,在接收装置4中生成在影像数据上合成字幕数据的数据并将其传输到显示装置63即可。在收看3D影像时,按照依传输方式确定的3D影像数据的传输方法就能够在显示装置63中进行3D显示。在显示装置63中分别显示图69(a)或者图69(b)所示的左眼用图像和右眼用图像即可。
用接收装置4叠加OSD的情况下,也同样地在接收装置4中生成叠加了OSD的图像并将其传输到显示装置63,显示装置63分别显示左眼用图像和右眼用图像。
另一方面,在接收装置4中生成3D显示用图像,并在显示装置63中在该图像上显示OSD的情况下,如果显示装置63不能掌握接收装置4一侧生成的3D显示用图像的最大的视差量,则不能在最前面进行显示。因此,从接收装置4对显示装置63通过传输总线62传输视差信息。由此,显示装置63能够掌握接收装置4一侧生成的3D显示用图像的最大视差量。作为具体的视差信息的传输方法,能够列举例如使用作为HDMI连接中的设备控制信号的CEC进行的传输。通过在HDMI Vendor Specific InfoFrame Packet Contents的Reserved区域等中新设置用于记载视差量的部分能够对应。
像上述图74(a)或者图74(b)所示的例子那样,在最前面显示OSD就能够实现没有不协调感的显示,因此,例如通过从接收装置4向显示装置63传输视差的最大值的像素数等视差信息,能够对于显示图像在显示装置63中在最前面显示OSD。传输视差信息的时刻例如可以在接收装置4一侧3D节目显示开始时只传输一次固定的最大值。该情况下,具有传输次数较少,处理负载较小的优点。此外,在存在用户能够在接收装置4中设定最大视差量的方法的情况下,在每次变更时传输即可。
图76(a)是从接收装置4向显示装置63传输的显示图像的一例。例如是使字幕数据比显示图像靠眼前显示的3D显示图像。在显示装置63中不显示OSD的情况下原样显示该图像。
与此相对地,图76(b)是通过上述传输处理从接收装置4发送了视差的最大值信息的显示装置63中显示OSD的图像的一例。通过使用视差的最大值信息,在比从接收装置4传输的图像中的任意的显示图像和字幕数据更靠前面的位置上叠加OSD,能够实现没有不协调感的显示。
图76(a)、(b)中表示了包括字幕数据的显示例,而在接收装置4中不显示字幕数据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以上述流程从接收装置4传输视差信息而在显示装置63中在最前面显示OSD。此外用接收装置4传输使字幕数据与OSD叠加后的数据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以上述流程从接收装置4传输视差信息而使显示装置63生成的OSD比接收装置4的字幕数据和OSD靠前显示,能够实现没有不协调感的显示。此外本实施例中说明了传输视差的最大值的例子,但也可以与最小值一同传输,或者将画面上分割为多个区域,传输每个区域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此外传输视差的值的时刻例如也可以以1秒间隔等定期的时间间隔发送。通过进行这些处理,能够扩展在显示装置63中没有不协调感地显示OSD的进深方向的位置的宽度。

接收装置、接收方法和发送接收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1页
接收装置、接收方法和发送接收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1页
接收装置、接收方法和发送接收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接收装置、接收方法和发送接收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接收装置、接收方法和发送接收方法.pdf(13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883172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1.16 C N 1 0 2 8 8 3 1 7 2 A *CN102883172A* (21)申请号 201210243963.5 (22)申请日 2012.07.13 2011-156262 2011.07.15 JP 2011-156261 2011.07.15 JP H04N 13/00(2006.01) H04N 13/04(2006.01) H04N 7/52(2006.01) (71)申请人日立民用电子株式会社 地址日本,东京都 (72)发明人金丸隆 鹤贺贞雄 大塚敏史 (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尚诚。

2、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11322 代理人龙淳 (54) 发明名称 接收装置、接收方法和发送接收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提供接收装置、接收方法和发送接收 方法,能够使用户更为适宜地收看3D内容。发送 装置发送包括影像数据、字幕数据和字幕数据的 进深显示位置信息或视差信息的3D影像内容,接 收装置接收3D影像内容,进行对接收到的影像数 据和字幕数据进行3D显示或2D显示的影像处理, 影像处理中具有用于对接收到的3D影像内容的 影像数据进行3D显示,对接收到的字幕数据使用 进深显示位置信息或视差信息进行3D显示的第 一影像处理,和在从接收装置的操作输入部输入 了将3D显示切换到2D的输入信号的。

3、情况下,对接 收到的3D影像内容的影像数据进行2D显示,对接 收到的字幕数据进行2D显示而不参照进深显示 位置信息或视差信息的第二影像处理。 (30)优先权数据 (51)Int.Cl. 权利要求书3页 说明书59页 附图68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3 页 说明书 59 页 附图 68 页 1/3页 2 1.一种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部,接收包括影像数据和字幕数据的3D影像内容; 影像处理部,执行用于对接收到的所述影像数据和所述字幕数据进行3D显示或者2D 显示的影像处理;和 操作输入部,输入来自用户的操作输入信号, 在接收到的所述。

4、3D影像内容中包括关于所述字幕数据的进深显示位置信息或者视差 信息的情况下的所述影像处理部的影像处理包括: 第一影像处理,用于对接收到的所述3D影像内容的影像数据进行3D显示,并使用所述 进深显示位置信息或者所述视差信息对接收到的所述字幕数据进行3D显示;和 第二影像处理,用于在从所述操作输入部输入了将3D显示切换到2D显示的操作输入 信号的情况下,对接收到的所述3D影像内容的影像数据进行2D显示,并且对接收到的所述 字幕数据进行2D显示而不参照所述进深显示位置信息或者所述视差信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接收到的所述3D影像内容中不包括关于所述字幕数据的进深显示位置。

5、信息和视差 信息的情况下,所述影像处理部的影像处理,执行根据预先确定的规定的进深显示位置或 者预先确定的规定的视差进行所述字幕数据的3D显示的第三影像处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影像处理部,在对接收到的所述3D影像内容的影像数据和所述字幕数据进行3D 显示,并且还显示OSD的情况下,在最近前的进深显示位置对OSD进行3D显示。 4.一种影像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由接收装置接收包括影像数据和字幕数据的3D影像内容的步骤;和 执行用于对接收到的所述影像数据和所述字幕数据进行3D显示或者2D显示的影像处 理的影像处理步骤, 在接收到的所述3D影像内容中包括关于所。

6、述字幕数据的进深显示位置信息或者视差 信息的情况下的所述影像处理步骤的影像处理包括: 第一影像处理,用于对接收到的所述3D影像内容的影像数据进行3D显示,并使用所述 进深显示位置信息或者所述视差信息对接收到的所述字幕数据进行3D显示;和 第二影像处理,用于在从所述接收装置的操作输入部输入了将3D显示切换到2D显示 的操作输入信号的情况下,对接收到的所述3D影像内容的影像数据进行2D显示,并且对接 收到的所述字幕数据进行2D显示而不参照所述进深显示位置信息或者所述视差信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影像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接收到的所述3D影像内容中不包括关于所述字幕数据的进深显示位置信息和视。

7、差 信息的情况下,所述影像处理步骤的影像处理,执行根据预先确定的规定的进深显示位置 或者预先确定的规定的视差进行所述字幕数据的3D显示的第三影像处理。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影像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影像处理步骤中,在对接收到的所述3D影像内容的影像数据和所述字幕数据 进行3D显示,并且还显示OSD的情况下,在最近前的进深显示位置对OSD进行3D显示。 7.一种发送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由发送装置发送包括影像数据和字幕数据的3D影像内容的步骤;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883172 A 2/3页 3 由接收装置接收所述3D影像内容的步骤;和 由所述接收装置执行用于对接收到。

8、的所述影像数据和所述字幕数据进行3D显示或者 2D显示的影像处理的影像处理步骤, 在接收到的所述3D影像内容中包括关于所述字幕数据的进深显示位置信息或者视差 信息的情况下的所述影像处理步骤的影像处理包括: 第一影像处理,用于对接收到的所述3D影像内容的影像数据进行3D显示,并使用所述 进深显示位置信息或者所述视差信息对接收到的所述字幕数据进行3D显示;和 第二影像处理,用于在从所述接收装置的操作输入部输入了将3D显示切换到2D显示 的操作输入信号的情况下,对接收到的所述3D影像内容的影像数据进行2D显示,并且对接 收到的所述字幕数据进行2D显示而不参照所述进深显示位置信息或者所述视差信息。 8。

9、.一种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部,接收包括影像数据和字幕数据的3D影像内容;和 影像处理部,执行用于对接收到的所述影像数据和所述字幕数据进行3D显示的影像 处理, 所述影像处理部对接收到的所述影像数据和所述字幕数据进行显示时的影像处理包 括: 第一影像处理,在接收到的所述3D影像内容中包括关于所述字幕数据的进深显示位 置信息或者视差信息的情况下,基于所述进深显示位置信息或者所述视差信息进行所述字 幕数据的3D显示;和 第二影像处理,在接收到的所述3D影像内容中不包括关于所述字幕数据的进深显示 位置信息或者视差信息的情况下,根据预先确定的规定的进深显示位置或者预先确定的规 定的视差进行。

10、所述字幕数据的3D显示。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影像处理部,在对接收到的所述3D影像内容的影像数据和所述字幕数据进行3D 显示,并且还显示OSD的情况下,在最近前的进深显示位置对OSD进行3D显示。 10.一种影像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由接收装置接收包括影像数据和字幕数据的3D影像内容的步骤;和 执行用于显示接收到的所述影像数据和所述字幕数据的影像处理的影像处理步骤, 所述影像处理步骤的影像处理包括: 第一影像处理,在接收到的所述3D影像内容中包括关于所述字幕数据的进深显示位 置信息或者视差信息的情况下,基于所述进深显示位置信息或者所述视差信息进行所述字 幕。

11、数据的3D显示;和 第二影像处理,在接收到的所述3D影像内容中不包括关于所述字幕数据的进深显示 位置信息和视差信息的情况下,根据预先确定的规定的进深显示位置或者预先确定的规定 的视差进行所述字幕数据的3D显示。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影像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影像处理步骤中,在对接收到的所述3D影像内容的影像数据和所述字幕数据 进行3D显示,并且还显示OSD的情况下,在最近前的进深显示位置对OSD进行3D显示。 12.一种发送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883172 A 3/3页 4 由发送装置发送包括影像数据和字幕数据的3D影像内容的步骤; 由接收。

12、装置接收所述3D影像内容的步骤;和 由所述接收装置执行用于对接收到的所述影像数据和所述字幕数据进行3D显示的影 像处理的影像处理步骤, 所述影像处理步骤的影像处理包括: 第一影像处理,在接收到的所述3D影像内容中包括关于所述字幕数据的进深显示位 置信息或者视差信息的情况下,基于所述进深显示位置信息或者所述视差信息进行所述字 幕数据的3D显示;和 第二影像处理,在接收到的所述3D影像内容中不包括关于所述字幕数据的进深显示 位置信息和视差信息的情况下,根据预先确定的规定的进深显示位置或者预先确定的规定 的视差进行所述字幕数据的3D显示。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883172 A 1/59页 。

13、5 接收装置、 接收方法和发送接收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技术领域涉及三维(Three dimension,以下称为3D)影像的广播接收装置、接收方 法和发送接收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专利文献1中,以“提供一种数字广播接收装置,能够主动告知用户所请求的节目 在某频道开始播出等情况”(专利文献10005)为课题,作为其解决方法,记载了“具备: 获取数字广播波中所含的节目信息,使用由用户登记的选择信息来选择告知对象节目的单 元;和将用于通知存在所选择的告知对象节目的消息插入当前显示的画面中的单元”(参考 专利文献10006)等。 0003 此外专利文献2中,以“使得能够在适当的位置显示字幕。

14、”(参照专利文献 20011)为课题,作为其解决手段,记载了“字幕生成部生成字幕数据D并生成距离参数E 供给到复用部,其中,该距离参数E表示在解码侧的立体显示装置中使基于字幕数据D的字 幕在距离用户多远的位置显示,即,使字幕在距离立体显示装置的显示画面多远的位置显 示。复用部基于规定的格式,将从字幕生成部供给的字幕数据D和距离参数E与从立体编 码部供给的编码图像数据C复用,将复用后的数据流F经由规定的传输路径或者介质传输 到解码系统。由此,在立体显示装置中,能够使字幕显示在离用户规定的进深方向的距离的 位置上。本发明能够应用于立体摄像机”(参照专利文献20027)等。 0004 专利文献1:日。

15、本特开2003-9033 0005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274125 发明内容 0006 但是,专利文献1中并没有公开与3D内容的收看有关的技术。因此,存在无法识 别接收机当前接收的或者将要接收的节目是3D节目的问题。 0007 此外专利文献2中仅公开了“编码图像数据C”、“字幕数据D”、“距离参数E”的发 送和接收等简单的动作,存在不足以实现应对实际的广播和通信中的其它各种信息和状况 的发送处理和接收处理的问题。 0008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例如可以采用这样的结构,即,发送 装置发送包括影像数据、上述字幕数据和关于字幕数据的进深显示位置信息或视差信息的 3D影。

16、像内容,接收装置接收上述3D影像内容,上述接收装置执行用于对接收到的上述影像 数据和上述字幕数据进行3D显示或者2D显示的影像处理,上述影像处理中,存在:第一影 像处理,用于对接收到的上述3D影像内容的影像数据进行3D显示,并使用上述进深显示位 置信息或者上述视差信息对接收到的上述字幕数据进行3D显示;和第二影像处理,用于在 从上述接收装置的操作输入部输入了将3D显示切换到2D显示的操作输入信号的情况下, 对接收到的上述3D影像内容的影像数据进行2D显示,并且对接收到的上述字幕数据进行 2D显示而不参照上述进深显示位置信息或者上述视差信息。 说 明 书CN 102883172 A 2/59页 。

17、6 0009 根据本发明,用户能够更适宜地收看3D内容。 附图说明 0010 图1是表示系统的结构例的框图的一例。 0011 图2是表示发送装置1的结构例的框图的一例。 0012 图3是流格式类别(流类型)的分配的例子。 0013 图4是组件描述符的结构的一例。 0014 图5(a)是作为组件描述符的构成要素的组件内容和组件类别的一例。 0015 图5(b)是作为组件描述符的构成要素的组件内容和组件类别的一例。 0016 图5(c)是作为组件描述符的构成要素的组件内容和组件类别的一例。 0017 图5(d)是作为组件描述符的构成要素的组件内容和组件类别的一例。 0018 图5(e)是作为组件描。

18、述符的构成要素的组件内容和组件类别的一例。 0019 图6是组件组描述符的结构的一例。 0020 图7是组件组类别的例子。 0021 图8是组件组标识的例子。 0022 图9是收费单位标识的例子。 0023 图10(a)是3D节目详细描述符的结构的一例。 0024 图10(b)是表示3D/2D类别的例子的图。 0025 图11是表示3D方式类别的例子的图。 0026 图12是业务描述符的结构的一例。 0027 图13是业务形式类别的例子。 0028 图14是业务列表描述符的结构的一例。 0029 图15是组件描述符在发送装置1中的发送应用规则的一例。 0030 图16是组件组描述符在发送装置1。

19、中的发送应用规则的一例。 0031 图17是3D节目详细描述符在发送装置1中的发送应用规则的一例。 0032 图18是业务描述符在发送装置1中的发送应用规则的一例。 0033 图19是业务列表描述符在发送装置1中的发送应用规则的一例。 0034 图20是接收装置4中对组件描述符各字段的处理的一例。 0035 图21是接收装置4中对组件组描述符各字段的处理的一例。 0036 图22是接收装置4中对3D节目详细描述符各字段的处理的一例。 0037 图23是接收装置4中对业务描述符各字段的处理的一例。 0038 图24是接收装置4中对业务列表描述符各字段的处理的一例。 0039 图25是本发明的接收。

20、装置的结构图的一例。 0040 图26是本发明的接收装置中CPU内部功能框图的概要图的一例。 0041 图27是基于下一个节目是否为3D内容的2D/3D影像显示处理的流程图的一例。 0042 图28是消息显示的一例。 0043 图29是消息显示的一例。 0044 图30是消息显示的一例。 0045 图31是消息显示的一例。 说 明 书CN 102883172 A 3/59页 7 0046 图32是下一个节目开始时系统控制部的流程图的一例。 0047 图33是消息显示的一例。 0048 图34是消息显示的一例。 0049 图35是表示系统的结构例的框图的一例。 0050 图36是表示系统的结构例。

21、的框图的一例。 0051 图37是3D内容的3D再现/输出/显示处理的一例的说明图。 0052 图38是3D内容的2D再现/输出/显示处理的一例的说明图。 0053 图39是3D内容的3D再现/输出/显示处理的一例的说明图。 0054 图40是3D内容的2D再现/输出/显示处理的一例的说明图。 0055 图41是基于当前节目是否为3D内容的2D/3D影像显示处理的流程图的一例。 0056 图42是消息显示的一例。 0057 图43是用户选择后的显示处理流程图的一例。 0058 图44是消息显示的一例。 0059 图45是基于当前节目是否为3D内容的2D/3D影像显示处理的流程图的一例。 006。

22、0 图46是消息显示的一例。 0061 图47是传输3D影像时的流的组合例。 0062 图48是内容描述符的结构的一例。 0063 图49是关于节目类型的代码表的一例。 0064 图50是关于节目特性的代码表的一例。 0065 图51是关于节目特性的代码表的一例。 0066 图52是字幕叠加文字(Superimposed Text)数据在发送装置1中的发送数据 结构的一例。 0067 图53(a)是从发送装置发送的数据的一例。 0068 图53(b)是从发送装置发送的数据的一例。 0069 图54是从发送装置发送的数据的一例。 0070 图55是从发送装置发送的数据的一例。 0071 图56(。

23、a)是从发送装置发送的数据的一例。 0072 图56(b)是从发送装置发送的数据的一例。 0073 图57是从发送装置发送的数据的一例。 0074 图58是从发送装置发送的数据的一例。 0075 图59(a)是从发送装置发送的数据的一例。 0076 图59(b)是从发送装置发送的数据的一例。 0077 图59(c)是从发送装置发送的数据的一例。 0078 图59(d)是从发送装置发送的数据的一例。 0079 图60(a)是字幕数据的编码的一例。 0080 图60(b)是字幕数据的扩展方法的一例。 0081 图61(a)是关于字幕数据的编码及其控制的一例。 0082 图61(b)是关于字幕数据的。

24、编码及其控制的一例。 0083 图61(c)是关于字幕数据的编码的一例。 说 明 书CN 102883172 A 4/59页 8 0084 图62(a)是关于字幕数据的编码及其控制的一例。 0085 图62(b)是关于字幕数据的编码的一例。 0086 图63是关于字幕数据的编码的一例。 0087 图64是关于字幕数据的编码的一例。 0088 图65是关于字幕数据的编码及其控制的一例。 0089 图66是关于字幕数据的编码及其控制的一例。 0090 图67是关于字幕数据的编码及其控制的一例。 0091 图68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字幕数据显示时的处理流程图的一例。 0092 图69(a)是本发明。

25、的一个实施例的3D内容的3D显示处理的一例。 0093 图69(b)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3D内容的3D显示处理的一例。 0094 图70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字幕数据显示时的处理流程图的一例。 0095 图7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字幕数据显示时的处理流程图的一例。 0096 图72(a)是从发送装置发送的数据的一例。 0097 图72(b)是从发送装置发送的数据的一例。 0098 图72(c)是从发送装置发送的数据的一例。 0099 图72(d)是从发送装置发送的数据的一例。 0100 图73(a)是从发送装置发送的数据的一例。 0101 图73(b)是从发送装置发送的数据的一例。 010。

26、2 图73(c)是从发送装置发送的数据的一例。 0103 图74(a)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3D内容的3D显示处理的一例。 0104 图74(b)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3D内容的3D显示处理的一例。 0105 图75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装置结构的一例。 0106 图76(a)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3D内容的3D显示处理的一例。 0107 图76(b)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3D内容的3D显示处理的一例。 0108 附图标记说明 0109 1 发送装置 0110 2 中继装置 0111 3 网络 0112 4 接收装置 0113 10 记录再现部 0114 11 源发生部 0115 12 编码部。

27、 0116 13 加扰部 0117 14 调制部 0118 15 发送天线部 0119 16 管理信息 0120 17 加密部 0121 18 信道编码部 0122 19 网络I/F部 说 明 书CN 102883172 A 5/59页 9 0123 21 CPU 0124 22 通用总线 0125 23 调谐器 0126 24 解扰器 0127 25 网络I/F 0128 26 记录介质 0129 27 记录再现部 0130 29 复用分离部(解复用部) 0131 30 影像解码部 0132 31 声音解码部 0133 32 影像变换处理部 0134 33 控制信号发送接收部 0135 34。

28、 计时器 0136 41 影像输出部 0137 42 声音输出部 0138 43 控制信号输出部 0139 44 发送设备控制信号 0140 45 输入用户操作 0141 46 高速数字接口 0142 47 显示器 0143 48 扬声器 0144 51 系统控制部 0145 52 用户指示接收部 0146 53 设备控制信号发送部 0147 54 节目信息分析部 0148 55 时间管理部 0149 56 网络控制部 0150 57 解码控制部 0151 58 记录再现控制部 0152 59 选台控制部 0153 60 OSD生成部 0154 61 影像变换控制部 0155 62 串行传输总。

29、线 0156 63 显示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157 下面,对适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例子(实施例)进行说明。不过,本发明不限定于 本实施例。本实施例主要针对接收装置进行说明,适合于在接收装置中实施,但也并不妨碍 接收装置之外的应用。此外,不需采用实施例的全部结构,可以选择取舍。 说 明 书CN 102883172 A 6/59页 10 0158 0159 图1是表示本实施例的系统的结构例的框图。例示了通过广播来发送接收信息并 进行记录再现的情况。不过,并不限定于广播,也可为基于通信的VOD,统称为分发(发布)。 0160 1是设置在广播站等信息提供站中的发送装置,2是设置在中继站或广播用卫星 。

30、等中的中继装置,3是互联网等将一般家庭和广播站连接的公共网络,设置于用户住宅内等 中的4是接收装置,10是内置于接收装置4中的接收记录再现部。接收记录再现部10,能 够对广播的信息进行记录和再现,或者再现来自可移动的外部介质的内容等。 0161 发送装置1通过中继装置2传输调制后的信号电波。除了如图所示利用卫星进行 传输外,也能够例如利用电缆进行传输、利用电话线进行传输、利用地面波广播进行传输、 经由基于公共网络3的互联网等网络进行传输等。接收装置4接收到的该信号电波,如后 文详述,在经过解调而成为信息信号后,根据需要记录在记录介质上。此外,在通过公共网 络3传输时,转换成遵循适用于公共网络3。

31、的协议(例如TCP/IP)的数据格式(IP包)等格 式,接收到上述数据的接收装置4将其解码成信息信号,并根据需要转换成适合于记录的 信号,记录在记录介质上。此外,在接收装置4内置有显示器的情况下,用户能够通过该显 示器收看(视听)信息信号所表示影像声音,在没有内置显示器的情况下,用户能够将接收 装置4与未图示的显示器连接,来收看信息信号所表示影像声音。 0162 0163 图2是表示图1的系统中发送装置1的结构例的框图。 0164 11是源发生部,12是利用MPEG2或者H.264方式等进行压缩并附加节目信息等的 编码部,13是加扰(扰码)部,14是调制部,15是发送天线,16是管理信息附加部。

32、。由摄像 机、记录再现装置等构成的源发生部11所产生的影像声音等信息,由编码部12进行数据 量的压缩,以能够在较少的带宽占用下传输。根据需要,在加扰部13中进行传输加密以仅 使特定的观众能够收看。调制部14中进行调制,使数据成为OFDM、TC8PSK、QPSK、高阶QAM (multi-level QAM)等适合于传输的信号,之后,作为电波从发送天线15向中继装置2发 送。此时,在管理信息附加部16中,被附加源发生部11中生成的内容的属性等节目特定信 息(例如影像和声音的编码信息、声音的编码信息、节目的结构、是否为3D影像等),此外,也 被附加广播站生成的节目排列信息(例如当前的节目或下一节目。

33、的结构、业务的形式、一周 中节目的结构信息)等。下面将这些节目特定信息和节目排列信息一并称为节目信息。 0165 此外,常通过时分、扩频等方法在一个电波中复用多路信息。此时源发生部11和 编码部12的系统存在多个,在编码部12和加扰部13之间,配置复用多路信息的复用部 (Multiplex部),但为了简化,没有在图2中记载。 0166 此外,对于经由公共网络3发送的信号,也同样地根据需要在加密部17中对由编 码部12生成的信号进行加密,以仅使特定的观众能够收看。信道编码部18进行编码,使该 信号成为适合于通过公共网络3传输的信号,之后,从网络I/F(Interface,接口)部19向 公共网络。

34、3发送。 0167 0168 从发送装置1传输的3D节目的传输方式大致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利用现 有的2D节目广播方式,在一幅图像中容纳左眼用和右眼用的影像的方式。该方式中,作为 影像压缩方式利用现有的MPEG2(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 2,运动图像专家组2) 说 明 书CN 102883172 A 10 7/59页 11 或H.264 AVC,其特征在于,与现有的广播兼容,能够利用现有的中继基础设施,能够用现有 的接收机(STB等)接收,但传输的是成为现有广播的最高分辨率的一半(垂直方向,或者水 平方向)的3D影像。例如,存在如图39(a)所示那样,将1。

35、幅图像左右分割,使左眼用影像 (L)和右眼用影像(R)分别容纳于水平方向的宽度为2D节目的大约一半、垂直方向的宽度 与2D节目相同的画面尺寸的“Side-by-Side”(左右并列)方式,和将1枚图像上下分割,使 左眼用影像(L)和右眼用影像(R)分别容纳于水平方向的宽度与2D节目相同、垂直方向为 2D节目的大约一半的画面尺寸的“Top-and-Bottom”(上下并列)方式,除此之外还有利用 交错来容纳的“Field alternative”(场交错)方式、按每条扫描线交替地容纳左眼用和右 眼用的影像的“Line alternative”(行交错)方式和容纳二维(单侧的)影像与影像的各像 素。

36、的深度(到被拍摄物体的距离)信息的“Left+Depth”(左眼图像+深度)方式。这些方式 将一副图像分成多个图像来容纳多个视点的图像,具有这样的优点,即,编码方式自身能够 直接使用原本不是多视点影像编码方式的MPEG2或H.264 AVC(MVC除外)编码方式,能够 利用现有的2D节目广播方式来进行3D节目广播。其中,例如在能够使2D节目以最大水平 方向为1920点,垂直方向为1080线的画面尺寸传输的情况下,在采用“Side-by-Side”方 式进行3D节目广播时,将1副图像左右分割,使左眼用影像(L)和右眼用影像(R)分别容 纳于水平方向为960点、垂直方向为1080线的画面尺寸内传输。

37、即可。同样,该情况下,在以 “Top-and-Bottom”方式进行3D节目广播时,将1枚图像上下分割,使左眼用影像(L)和右 眼用影像(R)分别容纳于水平方向为1920点、垂直方向为540线的画面尺寸内传输即可。 0169 作为其它方式,存在将左眼用的影像和右眼用的影像分别利用不同的流(ES,基本 流)传输的方式。在本实施例中,以下将该方式称为“3D2视点ES传输”。作为该方式的一 例,例如,有使用作为多视点影像编码方式的H.264 MVC进行传输的方式。其特征在于,能够 传输高分辨率的3D影像。使用该方式时,具有能够传输高分辨率的3D影像的效果。其中, 多视点影像编码方式指的是为了对多视点。

38、的影像进行编码而标准化的编码方式,能够在不 将1副图像按视点分割的情况下对多视点的影像进行编码,按视点编码不同的图像。 0170 在采用该方式传输3D影像的情况下,例如将左眼用视点的编码图像作为主视点 图像,将右眼用的编码图像作为其它视点图像传输即可。这样,对于主视点图像能够确保与 现有的2D节目广播方式的兼容性。例如,在使用H.264 MVC作为多视点影像编码方式的情 况下,对于H.264 MVC的基本子流,主视点图像能够确保与H.264 AVC的2D图像的兼容性, 能够将主视点图像作为2D图像显示。 0171 此外,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作为“3D 2视点ES传输方式”的其它例子,还包括以 。

39、下的方式。 0172 在“3D 2视点ES传输方式”的另外一例中,包括将左眼用的编码图像作为主视点 图像采用MPEG2编码,将右眼用的编码图像作为其它视点图像采用H.264 AVC编码,并使它 们分别为不同的流的方式。根据该方式,主视点图像与MPEG2兼容而能够显示为2D图像, 能够确保与已广泛普及了基于MPEG2的编码图像的现有的2D节目广播方式的兼容性。 0173 在“3D 2视点ES传输方式”的另外一例中,包括将左眼用的编码图像作为主视点 图像采用MPEG2编码,将右眼用的编码图像作为其它视点图像采用MPEG2编码,并使它们分 别为不同的流的方式。该方式中同样地,主视点图像与MPEG2兼。

40、容而能够显示为2D图像, 因此能够确保与已广泛普及了基于MPEG2的编码图像的现有的2D节目广播方式的兼容性。 说 明 书CN 102883172 A 11 8/59页 12 0174 作为“3D 2视点ES传输方式”的另外一例,也可以将左眼用的编码图像作为主视 点图像采用H.264 AVC或者H.264 MVC编码,将右眼用的编码图像作为其它视点图像采用 MPEG2编码。 0175 此外,除了“3D 2视点ES传输方式”之外,即使是MPEG2和H.264 AVC(MVC除外) 等原本并非作为多视点影像编码方式规定的编码方式,也能够通过生成交替地容纳了左眼 用的影像和右眼用的帧的流来进行3D传。

41、输。 0176 0177 节目特定信息和节目排列信息称为节目信息。 0178 节目特定信息也称为PSI(Program Specific Information,节目专用信息),是 选择期望的节目所必需的信息,由MPEG2系统标准所规定,包括以下4个表:PAT(Program Association Table,节目关联表),指定用于传输与广播节目相关的PMT(Program Map Table,节目映射表)的TS包的包标识符;PMT,指定用于传输构成广播节目的各编码信号的 TS包的包标识符和用于传输收费广播的相关信息中的通用信息的TS包的包标识符;NIT (Network Informati。

42、on Table,网络信息表),传输将调制频率等信道信息与广播节目关联 的信息;CAT(Conditional Access Table,条件访问表),指定用于传输收费广播的相关信 息中的个别信息的TS包的包标识符。例如,包含影像的编码信息、声音的编码信息、节目的 结构等。本发明中,还新含有表示内容是否为3D影像的信息。该PSI由管理信息附加部16 附加。 0179 节目排列信息也称为SI(Service Information,业务信息),是为了节目选择的 便利性而规定的各种信息,也包括MPEG-2系统标准的PSI信息,存在记载了节目名、广播日 期、节目内容等与节目相关的信息的EIT(Eve。

43、nt Information Table,事件信息表)和记载 了编排频道名、广播运营商名等与编排频道(Service,业务)相关的信息的SDT(Service Description Table,业务描述表)。 0180 例如,包括当前正在广播的节目和接下来广播的节目的结构、业务的形式以及一 周的节目的结构信息等信息,由管理信息附加部16附加。 0181 节目信息包含作为节目信息的构成要素的组件描述符、组件组描述符、3D节目 详细描述符、业务描述符、业务列表描述符等。这些描述符被记录在PMT、EITschedule basic/schedule extended/present/foll ow。

44、ing(基本时刻表/扩展时刻表/当前/后 续)、NIT、SDT等表中。 0182 作为PMT、EIT各表的用途区别,例如对于PMT,由于仅记载当前正在广播的节目 的信息,所以无法对将来广播的节目的信息进行确认。然而,由于来自发送方的发送周期 较短,所以接收结束前的时间较短,而因为其信息是当前广播的节目的信息,所以不会发生 改变,在这层意义上具有较高的可信性。另一方面,对于EITschedule basic/schedule extended(基本时刻表/扩展时刻表),存在如下不足,即,虽然除了能获取当前广播的节 目以外还能获取之后7天的信息,但与PMT相比,由于来自发送方的发送周期较长,所以接。

45、 收结束前的时间较长,用于保存的存储区域需要较多,并且由于其信息是未来的事件因此 有可能会改变,在这层意义上可信度较低。对于EITfollowing(后续),能够获得下一广 播时间的节目的信息。 0183 节目特定信息的PMT使用ISO/IEC13818-1中规定的表结构,能够通过其第二循环 说 明 书CN 102883172 A 12 9/59页 13 (2nd loop)(每个ES(Elementary Stream,基本流)的循环)中记载的8比特的信息stream_ type(流格式类别),来表示广播的节目的ES的格式。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ES的格式比以 往增多,例如,如图3所示分配广播。

46、的节目的ES的格式。 0184 首先,对于多视点影像编码(例如:H.264/MVC)流的基本视点子比特流(主视点), 与现有的ITU-T建议书H.264|ISO/IEC 14496-10影像所规定的AVC影像流分配相同的 0x1B。接着,对0x20分配能够用于3D影像节目的多视点影像编码流(例如H.264 MVC)的 子比特流(其它视点)。 0185 此外,对于在以不同的流来传输3D影像的多个视点“3D 2视点ES传输方式”中 使用的情况下的H.262(MPEG2)方式的基本视点比特流(主视点),与现有的ITU-T建议书 H.262|ISO/IEC 13818-2影像分配相同的0x02。此处,。

47、以不同的流来传输3D影像的多个视 点的情况下的H.262(MPEG2)方式的基本视点比特流(主视点),指的是在3D影像的多个视 点的影像中仅将主视点的影像以H.262(MPEG2)方式编码而得的流。 0186 进而,对0x21,分配以不同的流来传输3D影像的多个视点的情况下的H.262 (MPEG2)方式的其它视点的比特流。 0187 并且,对0x22,分配以不同的流来传输3D影像的多个视点的情况下的ITU-T建议 书H.264|ISO/IEC 14496-10影像所规定的AVC流方式的其它视点比特流。 0188 其中,在此处的说明中,将能够用于3D影像节目的多视点影像编码流的子比特流 分配给。

48、0x20,将以不同的流来传输3D影像的多个视点的情况下的H.262(MPEG2)方式的 其它视点的比特流分配给0x21,将以不同的流来传输3D影像的多个视点的情况下的ITU-T 建议书H.264|ISO/IEC 14496-10影像所规定的AVC流分配给0x22,不过,也可以分配给 0x230x7E中的某些。此外,MVC影像流只是单纯的一例,只要是表示能够用于3D影像节 目的多视点影像编码流,也可以为H.264/MVC以外的影像流。 0189 如上所述,通过分配stream_type(流格式类别)的比特,能够在发送装置1一侧 的广播运营商传输(广播)3D节目时,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例如用图47所示的流的组合来 进行传输。 0190 在组合例1中,传输多视点影像编码(例如:H.264/MVC)流的基本视点子比特流 (主视点)(流格式类别0x1B)作为主视点(左眼用)影像流,传输多视点影像编码(例如: H.264/MVC)流的其它视点用子比特流(流格式类别0x20)作为副视点(右眼用)影像流。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电通信技术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