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咯[1,2-a]咪唑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抗肿瘤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化学合成及其生物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吡咯[1,2-a]咪唑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在抗肿瘤活性方面的应用。
背景技术:
噻唑环具有很强的生物活性和药物活性,作为天然产物或者是天然产物的一个部分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当中。噻唑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如抗痉挛、抗白血病、抗炎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吡咯咪唑衍生物的活性研究较少。有基于此,本发明旨在研究一种新型吡咯咪唑类衍生物,以及将其应用于抗肿瘤活性方面的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吡咯[1,2-a]咪唑类化合物。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吡咯[1,2-a]咪唑类化合物,具有如通式1所示结构:
式1
式1中:
R选自H、C1-6环烷基或C1-6烷基,优选为H、环丙烷或甲基;
R1选自H或C1-6烷氧基-CO-,优选为H或C2H5O-CO-;
R2选自H、CN或C1-6烷氧基-CO-,优选为H、CH3O-CO-或C2H5O-CO-。
本发明的次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吡咯[1,2-a]咪唑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N-甲基咪唑、α-溴代羰基化合物、烯烃、TPCD和三乙胺于DMF中,在90℃下反应5-10h后,冷却,反应物倒入100mL 5%盐酸溶液中,乙醚萃取,合并有机层,水洗,干燥,蒸除溶剂得粗产物,经硅胶柱层析得产物吡咯[1,2-a]咪唑类化合物。
本发明的反应方程式如下: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上述制备的吡咯[1,2-a]咪唑类化合物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用途。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制得的吡咯[1,2-a]咪唑类化合物的1H NMR,400M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1、本发明的吡咯[1,2-a]咪唑类化合物(3a-3i)按照上述反应方程式所述步骤合成:
N-甲基咪唑(10mmol)、α-溴代羰基化合物4(10mmol)、烯烃2(40mmol)、TPCD(4g)和三乙胺(2mL)于40mL DMF中,在90℃下反应5-10h后,冷却,反应物倒入100mL 5%盐酸溶液中,乙醚(2×100mL)萃取2次,合并有机层,水(2×50mL)洗,无水硫酸镁干燥,蒸除溶剂得粗产物,经硅胶柱层析[展开剂为:V(石油醚)∶V(乙酸乙酯)=5∶1]得产物吡咯[1,2-a]咪唑类化合物(5a-5e)。产物NMR谱图如图1所示。
将上述不同取代基下得到的产物和产率统计如表1所示,
表1化合物列表及产率:
Product R R1 R2 Yield(%) 5a cyclopropyl H CN 11 5b cyclopropyl H CO2CH3 10 5c CH3 H CN 10 5d CH3 H CO2CH3 8 5e CH3 CO2Et CO2Et 5
2、抗增殖活性测试
取刚刚长成完整单层的细胞一瓶,胰蛋白酶消化后收集细胞,用移液管吹打均匀,取两滴细胞悬液台盼蓝(Trypan Blue)染色,于显微镜下计数活细胞数目(死细胞数目不得超过5%),用完全培养液调整细胞数目至1×105个细胞/mL。于96孔细胞培养板中每孔加入100μL细胞悬液,将培养板置于CO2培养箱中培养12h,取出培养板后于每孔中加11μL含不同浓度被测样品的溶液,使得药物终浓度分别为40.0、20.0、10.0、5.0、1.0和0.1μg/mL,每个浓度设3个平行孔,另设3孔细胞不加被测药作正常对照孔。加完药后培养板于微孔板振荡器上振荡混匀,置于CO2培养箱中继续培养48h。取出培养板,每孔加入25μL4mg/mL的MTT液,振荡混匀,继续培养6h。加入每孔100μL SDS裂解液(90mL三蒸水+10g SDS+5mL异丙醇+2mL浓盐酸)后培养12h。于酶标仪测定各孔光吸收(OD值),测定波长570nm,参考波长630nm。根据各孔OD值计算药物对细胞增殖的抑制率。
实验中通过酶标仪测定的各孔光吸收(OD值),计算药物对细胞增殖的抑制率:
抑制率=[1-(测试样品OD值-空白OD值)/(阴性对照OD值-空白OD值)]×100
按如下公式计算被测样品的IC50值(寇式法):
lgIC50=Xm-I[P-(3-Pm-Pn)/4]
其中Xm:设计的最大浓度的对数值;I:最大剂量比相临剂量的对数值;P:阳性反应率之和;Pm:最大阳性反应率;Pn最小阳性反应率。
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表2化合物地药物活性数据
Compd. IC50(μg/mL) 5a 15±0.9 5b 31±0.8 5c 26±0.9 5d 23±0.9 5e 3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