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能电池背板及其制备方法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太阳能光伏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背板及
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太阳能作为一种绿色环保、取之不尽的能源,无疑是取代传统火力发电
的最佳选择。由于太阳能电池需长期暴露在室外使用,所以光伏组件中的电
池片必须要加以保护,来防止大气中水汽、氧气、紫外线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和侵蚀。太阳能背板是整个太阳能电池的配件之一,主要起力学支撑和保护
电池片免受环境因素渗透的作用,因此如何提高背板的耐候性一直以来都是
该行业的研究重点。
现有技术中的太阳能电池背板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通过PET聚酯薄膜和上下两层耐候层,复合形成三明治结构,来提高
整个背板耐候性和阻隔性。其代表是欧洲的Isovolta公司的TPT背板,其中T
是杜邦公司研发生产的Tedlar薄膜,该太阳能电池背板是由Tedlar薄膜作为
耐候层,包覆中间一层PET聚酯薄膜复合而成。
2.由于氟材料的价格较为昂贵,所以为节省成本,美国Madico公司研制
开发出了的TPE太阳能背板。其结构和TPT基本一样,也是三明治结构,不
同的是,采用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代替TPT中的内层耐候氟材料层。
3.和TPT类似的还有KPK太阳能背板。该背板也是采用三明治结构,通
过3层复合来提高背板性能。其中K是法国阿科玛公司研发生产的Kynar膜,
即聚偏氟二乙烯(PVDF)膜,中间包覆的也是PET聚酯薄膜。
从以上3种背板中可以看出,无论背板的结构如何改变,其结构增强层
用的都是PET聚酯。在性能上,PET聚酯的拉伸强度可达到152MPa,弯曲
模量在10343MPa左右,而且PET还是中等阻隔性高分子材料,可见PET突
出的力学稳定性和良好的阻隔性,是太阳能背板能够长期在户外使用的有力
保障。即便如此,用PET做结构增强层的背板的使用年限理论上为25年,而
在PCT老化实验中发现,实际上很难达到这个使用年限。所以寻找一种耐候
性更强的背板基膜是很有必要的。
聚醚酰亚胺(PEI)是一种综合性能非常优秀的工程塑料,在力学性能上,
室温时PEI薄膜的拉伸强度可达到200MPa以上,即便在100℃的情况下拉伸
强度也可以稳定在100MP上下。在热学性能上,PEI的热学性能极其稳定,
其耐高温可达到400℃,耐低温可达到-269℃。在绝缘方面,PEI是目前世界
上绝缘性最好的高分子材料之一,其电气强度可以达到130MV/m。最重要的
是在耐候性方面,耐候性是PEI的优势性能,尤其是在抗水解方面,PEI在沸
水中浸泡10000小时后,其拉伸强度仍可保持在85%以上,在132℃下,蒸
汽热压循环2000次后,其拉伸强度保持在100%。另外,在抗辐射方面,聚
醚酰亚胺具有很好的抗紫外线、Y射线性能,在400兆拉德的钴射线辐射下
加工,其拉伸强度保持在94%。由此可见,PEI的力学性能、热学性能、电
气绝缘性能,和耐候性能都较好,适合做太阳能电池背板的耐候层。
发明内容
为了进一步提高太阳能电池背板(又称太阳能背板)的耐候性并延长它
的使用年限,本发明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背板及其制备方法。该太阳能背板
的结构简单、材料易得、性能优异,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易于操作。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下述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背板,它的特点是,所述太阳能电池背板包
括耐候层和结构增强层,所述耐候层的材料为聚醚酰亚胺(PEI);所述结构
增强层两侧均设置有耐候层。
进一步的,所述聚醚酰亚胺的重均分子量为25000-28000,特性粘度为
0.58-0.68dl/g,密度为1.28-1.42g/cm3。
进一步的,所述聚醚酰亚胺的玻璃化温度为205-235℃,熔点为305-335
℃。
进一步的,所述结构增强层的上、下表面涂布有粘结层,所述耐候层通
过粘结层和所述结构增强层复合在一起。
进一步的,所述聚醚酰亚胺包括均苯型聚醚酰亚胺、联苯型聚醚酰亚胺
或其组合。
进一步的,所述耐候层为单向拉伸聚醚酰亚胺薄膜。其重均分子量为
28000,特性粘度为0.58dl/g,密度为1.28-1.42g/cm3,玻璃化温度为205-220
℃,熔点为315-335℃。
进一步的,所述结构增强层为聚酯,优选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
更优选的,所述结构增强层为双向拉伸聚酯薄膜,所用PET切片的相对分子
量为16000-18000,密度为1.38-1.40g/cm3,特性粘度为0.52-0.65dl/g,玻璃化
温度为80℃-84℃。
进一步的,所述粘结层材料包括瞬干粘结剂、厌氧粘结剂、压敏粘结剂、
热熔粘结剂、热固性树脂粘结剂、乳液与乳胶型粘结剂和耐高温粘结剂中的
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所述粘结层材料优选聚醋酸乙烯酯、聚氨酯、聚丙
烯酸酯或环氧树脂中的一种或其中至少两种的组合,其热固化温度固定在125
℃-133℃。
进一步的,所述耐候层的厚度为25-50微米;所述结构增强层的厚度为
150-250微米;所述粘结层的厚度为5-30微米。
进一步的,所述耐候层的厚度为25-30微米;所述结构增强层的厚度为
150-200微米;所述粘结层的厚度为5-20微米。
进一步的,所述耐候层的厚度为35-50微米;所述结构增强层的厚度为
200-250微米;所述粘结层的厚度为5-30微米。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背板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
步骤:
(1)在双向拉伸机上制取双向拉伸聚酯薄膜;
(2)步骤(1)所得双向拉伸聚酯薄膜收卷后放到涂布线上进行离线涂布,
将粘结剂涂布到聚酯薄膜的上、下表面之后,对粘结剂进行热固化处理,使
粘结剂的交联度达到40%-60%;
(3)将聚醚酰亚胺薄膜与步骤(2)所得产物复合,聚醚酰亚胺薄膜通过粘
结剂与聚酯薄膜复合到一起,形成太阳能电池背板。
上述双向拉伸聚酯薄膜为结构增强层,上述粘结剂形成粘结层,上述聚
醚酰亚胺薄膜为耐候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太阳能电池背板的耐候层材料为PEI,不
含氟材料。所以本发明提供的太阳能电池背板的成本较低,更有助于环保;
其力学性能、粘结强度也比传统的背板更好,背板结构更加稳定,对整个太
阳能电池片的支撑保护作用更加的突出;在耐候性上,本发明提供的太阳能
电池背板也明显优于现有的背板,尤其是耐湿热老化性,因而其使用寿命也
比现有背板更长。同时,本发明提供的太阳能电池背板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
易于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太阳能电池背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太阳能电池背板的剖面示意图。
其中,1为耐候层,2为结构增强层,3为粘结层。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太阳能电池背板,包括耐候层1和结构增强
层2;所述结构增强层2两侧均设置有耐候层1。
如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的太阳能电池背板,包括耐候层1和结构增强
层2;所述结构增强层2两侧均设置有耐候层1,所述结构增强层2的上、下
表面涂布有粘结层3,所述耐候层1通过粘结层3和所述结构增强层2复合在
一起。
本发明所用的材料和设备均为现有材料和设备,例如:
均苯型聚醚酰亚胺切片,商品牌号为Kapton,采购自美国杜邦公司;
联苯型聚醚酰亚胺切片,商品牌号为Upilex,采购自日本宇部兴产公司;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为膜级有光切片,商品牌号为FG600,采
购自中国仪征化纤有限公司。
本发明提供的太阳能电池背板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采用挤出流延法,在双向拉伸机上制取双向拉伸聚酯薄膜,挤出机
各段温度分别为180℃、220℃、275℃、275℃、275℃、280℃,冷鼓转速控
制在30r/min,冷鼓温度为60℃,温差范围是1℃;纵向拉伸温度控制在90℃
-120℃之间,拉伸比控制在3.8-4.0,横向拉伸温度为120℃-140℃,拉伸比控
制在3.8-4.0,温度误差范围为0.5℃。
(2)步骤(1)所得双向拉伸聚酯薄膜收卷后放到涂布线上进行离线涂
布,将粘结剂涂布到聚酯薄膜的上、下表面之后,在125-135℃的条件下热固
化30min-40min,热固化之后,粘结剂的交联度达到40%-60%。
(3)将聚醚酰亚胺薄膜与步骤(2)所得产物复合,聚醚酰亚胺薄膜通
过粘结剂与聚酯薄膜复合到一起,形成太阳能电池背板。
上述步骤(3)中所述的聚醚酰亚胺薄膜可以是市场上购买的产品,也可
以通过现有技术由聚醚酰亚胺切片制备而成。
本发明提供的太阳能电池背板采用下述方法进行测试:
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采用ASTMD-882标准,测试设备为济南兰光机
电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XLW薄膜拉力机。
耐湿热老化性:在85℃,85%环境相对温湿度条件下,测试设备采用上
海申贤恒温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HS4010恒定湿热试验箱。
热收缩率:采用ASTMD-1204标准,在150℃下,放置30min,测试设备
为Binder FED鼓风烘箱。误差精度为0.5℃。
剥离强度:采用ASTMD-1876标准,所用仪器为苏州高品检测仪器有限
公司生产的GP-6017剥离力测试仪。剥离强度越高,层与层之间的粘结力越
强。
水蒸气透过率:采用ASTMF-1249标准。测试设备采购自承德精密试验
机有限公司。
下述实施例1-4中,耐候层为单向拉伸聚醚酰亚胺薄膜,结构增强层为
PET薄膜,粘结层材料为聚醋酸乙烯酯。
实施例1:
按上述方法制备太阳能背板,其中耐候层的厚度为25μm,结构增强层的
厚度为150μm,粘结层的厚度为5μm,所得背板的相关性能见表1。
实施例2:
按上述方法制备太阳能背板,其中耐候层的厚度为30μm,结构增强层的
厚度为200μm,粘结层的厚度为10μm,所得背板的相关性能见表1。
实施例3:
按上述方法制备太阳能背板,其中耐候层的厚度为30μm,结构增强层的
厚度为250μm,粘结层的厚度为15μm,所得背板的相关性能见表1。
实施例4:
按上述方法制备太阳能背板,其中耐候层的厚度为30μm,结构增强层的
厚度为250μm,粘结层的厚度为20μm,所得背板的相关性能见表1。
对照组的太阳能电池背板为苏州昌昊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赛伍
KPK,和平湖市华源光伏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HY-FTF BBF。
表1实施例1-4制备的太阳能电池背板的性能测试数据和对照组太阳能
电池背板的性能测试数据
下述实施例5-10中,结构增强层为PET薄膜。
实施例5:
按上述方法制备太阳能背板,所述粘结剂为聚醋酸乙烯酯,将粘结剂涂
布到聚酯薄膜表面之后,在125-130℃的条件下热固化30min-40min;所述耐
候层为单向拉伸聚醚酰亚胺薄膜,所述聚醚酰亚胺薄膜的材料包括均苯型聚
醚酰亚胺和联苯型聚醚酰亚胺(均苯型聚醚酰亚胺和联苯型聚醚酰亚胺的重
量比为1∶1);
其中耐候层的厚度为50μm,结构增强层的厚度为250μm,粘结层的厚度
为30μm,所得背板的相关性能见表2。
实施例6:
按上述方法制备太阳能背板,所述粘结剂为聚丙烯酸酯和环氧树脂的混
合物(聚丙烯酸酯和环氧树脂的重量比为1∶1),将粘结剂涂布到聚酯薄膜表
面之后,在130-135℃的条件下热固化30min-40min;所述耐候层为单向拉伸
均苯型聚醚酰亚胺薄膜;
其中耐候层的厚度为25μm,结构增强层的厚度为200μm,粘结层的厚度
为20μm,所得背板的相关性能见表2。
实施例7:
按上述方法制备太阳能背板,所述粘结剂为环氧树脂,将粘结剂涂布到
聚酯薄膜表面之后,在130℃的条件下热固化30min;所述耐候层为单向拉伸
联苯型聚醚酰亚胺薄膜;
其中耐候层的厚度为35μm,结构增强层的厚度为250μm,粘结层的厚度
为30μm,所得背板的相关性能见表2。
实施例8:
按上述方法制备太阳能背板,所述粘结剂为聚氨酯,将粘结剂涂布到聚
酯薄膜表面之后,在133℃的条件下热固化30min;所述耐候层为单向拉伸联
苯型聚醚酰亚胺薄膜;
其中耐候层的厚度为50μm,结构增强层的厚度为230μm,粘结层的厚度
为5μm,所得背板的相关性能见表2。
实施例9:
按上述方法制备太阳能背板,所述粘结剂为环氧树脂,将粘结剂涂布到
聚酯薄膜表面之后,在125℃的恒温条件下热固化40min;所述耐候层为单向
拉伸聚醚酰亚胺薄膜,所述聚醚酰亚胺薄膜的材料包括均苯型聚醚酰亚胺和
联苯型聚醚酰亚胺(均苯型聚醚酰亚胺和联苯型聚醚酰亚胺的重量比为1∶1);
其中耐候层的厚度为40μm,结构增强层的厚度为180μm,粘结层的厚度
为15μm,所得背板的相关性能见表2。
实施例10:
按上述方法制备太阳能背板,所述粘结剂为聚丙烯酸酯,将粘结剂涂布
到聚酯薄膜表面之后,在130℃的恒温条件下热固化35min;所述耐候层为单
向拉伸均苯型聚醚酰亚胺薄膜;
其中耐候层的厚度为40μm,结构增强层的厚度为210μm,粘结层的厚度
为25μm,所得背板的相关性能见表2。
表2实施例5-10制备的太阳能电池背板的性能测试数据
通过表1和表2中的数据可以得出,本发明提供的太阳能电池背板力学
性能和热学性能良好,耐候性和粘结强度也较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
范围。凡是根据本发明内容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均涵盖在本发明的专利
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