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扇模块及风扇架的组合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扇模块及风扇架的组合装置.pdf(1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762078 A (43)申请公布日 2012.10.31 C N 1 0 2 7 6 2 0 7 8 A *CN102762078A* (21)申请号 201110112200.2 (22)申请日 2011.04.25 H05K 7/20(2006.01) (71)申请人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中国台湾台北市 (72)发明人江泰毅 (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公司 11006 代理人梁挥 鲍俊萍 (54) 发明名称 风扇模块及风扇架的组合装置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扇模块与风扇架的组合 装置,风扇模块被夹设于一固定件与风扇架间。
2、。固 定件的一端枢设于风扇架的枢接端及另一端卡扣 于风扇架的固定端。固定件的枢转状态可决定风 扇模块的固定状态。本发明的风扇模块与风扇架 的组合装置是利用固定件的勾扣部搭配卡扣架以 固定风扇模块。固定件具有挠性,是以使用者可以 于挤压勾扣部后滑入卡扣部,以及于释放勾扣部 后卡扣于卡扣部。如此在将风扇模块组装于风扇 架上时,仅需简单的一个动作即可完成。 (51)Int.Cl.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9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5 页 附图 9 页 1/1页 2 1.一种风扇模块与风扇架的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风。
3、扇模块;及 一风扇架,包括一底板、一支撑架、一卡扣架及一枢设于该支撑架的固定件,该支撑架 及该卡扣架固设于该底板,且该支撑架及该卡扣架相隔一距离,该风扇模块被夹设于该支 撑架及该卡扣架间,该固定件具挠性,且该固定件具有彼此相对的一枢接端及一勾扣端,该 固定件的该枢接端枢设于该支撑架,该勾扣端设有至少一勾扣部及一对介于该勾扣部与该 枢接端间的压制部,该固定件以可脱离的关系卡扣于该卡扣架,于该固定件卡扣于该卡扣 架时,该风扇模块卡固于该压制部及该底板间,于该固定件脱离该卡扣架时,该固定件能够 以该枢接端为一旋转中心相对于该支撑架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模块与风扇架的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4、,该风扇模块于 一邻近该卡扣架的第一端相对两侧面更包括二第一凸块,该压制部压制该些第一凸块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扇模块与风扇架的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风扇模块包 括一风扇及一设置于该风扇的该第一端的第一结合座,该些第一凸块分别自该第一结合座 的一第一侧面及一第二侧面凸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扇模块与风扇架的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风扇模块于 一邻近该支撑架的第二端相对两侧面更包括二第二凸块,该压制部压制该些第二凸块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扇模块与风扇架的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风扇模块包 括一风扇及一设置于该风扇的该第二端的第二结合座,该些第二凸块分别自该第二结合座。
5、 的一第一侧面及一第二侧面凸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扇模块与风扇架的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些第一凸块 与该些第二凸块顶端至该底板间的高度略高于该固定件的该枢接端至该底板间的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模块与风扇架的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固定件的该 勾扣端的相对两侧设有二该勾扣部,该卡扣架包括二卡扣元件,该些卡扣元件分别设置于 一第一结合座的相对两侧面,使该些勾扣部分别卡扣于该些卡扣元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扇模块与风扇架的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该卡扣元 件包括一卡扣部,且该卡扣部底端至该凸块顶端的距离略大于该压制部至每一该勾扣部底 端的长度,使该固定件卡扣于该卡。
6、扣部时,该压制部产生弹性变形,并且该压制部将该风扇 模块挤向该底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模块与风扇架的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风扇模块包 括一第一结合座、一第二结合座及一介于该第一结合座与该第二结合座间的风扇,该风扇 具有一通风口,该第一结合座与该第二结合座包括多个镂空的风洞,该些风洞位于该通风 口。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762078 A 1/5页 3 风扇模块及风扇架的组合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固定结构,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固定风扇模块的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风扇常用来设置于电子装置内。当风扇运转时,风扇于电子装置内会产生 一强制对流,此强。
7、制对流用以驱使电子装置产生的热能排出外部环境并引导外部环境的冷 空气流入电子装置内。当冷空气流经产生热能的电子元件,冷空气会与热能进行热交换而 转变成热空气,热空气再通过强制对流排向外部环境。如此一来,风扇所产生的强制对流可 使电子装置的内部温度下降。 0003 然而,随着电子装置的体积逐渐变小,风扇的体积也逐渐变小。风扇的体积变小 后,使得风扇手持的部份变小了。因此,使用者会发现风扇体积变小后不易用手持拿风扇, 更不用说还要将风扇组装于风扇座。且于现有技术中,将风扇组装于风扇座是采用螺丝加 以结合。如此一来,不仅难以用手握持风扇,还需要额外工具辅助才能将风扇设置于风扇座 上。因此,如何能让使。
8、用者简易的将风扇组装于风扇座上,将是设计者需思考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风扇模块及风扇架的组合装置,借以解决 现有技术中所存在风扇模块不易安装于风扇架的问题。 0005 依据本发明所揭露的风扇模块与风扇架的组合装置,其包括一风扇模块、一风扇 架。其中,风扇架包括一底板、一支撑架、一卡扣架及一枢设于该支撑架的固定件。支撑架及 卡扣架固设于底板,且支撑架及卡扣架相隔一距离。风扇模块被夹设于支撑架及这些卡扣 架间。固定件具挠性,且固定件具有彼此相对的一枢接端及一勾扣端。固定件的枢接端枢 设于支撑架,固定件的勾扣端设有至少一勾扣部及一对介于勾扣部与枢接端间的压制。
9、部, 固定件以可脱离的关系卡扣于卡扣架,于固定件卡扣于卡扣架时,风扇模块卡固于压制部 及底板间,于固定件脱离卡扣架时,固定件能够以枢接端为一旋转中心相对于支撑架旋转。 0006 其中,该风扇模块于一邻近该卡扣架的第一端相对两侧面更包括二第一凸块,该 压制部压制该些第一凸块上。 0007 其中,该风扇模块包括一风扇及一设置于该风扇的该第一端的第一结合座,该些 第一凸块分别自该第一结合座的一第一侧面及一第二侧面凸出。 0008 其中,该风扇模块于一邻近该支撑架的第二端相对两侧面更包括二第二凸块,该 压制部压制该些第二凸块上。 0009 其中,该风扇模块包括一风扇及一设置于该风扇的该第二端的第二结合。
10、座,该些 第二凸块分别自该第二结合座的一第一侧面及一第二侧面凸出。 0010 其中,该些第一凸块与该些第二凸块顶端至该底板间的高度略高于该固定件的该 枢接端至该底板间的高度。 0011 其中,该固定件的该勾扣端的相对两侧设有二该勾扣部,该卡扣架包括二卡扣元 说 明 书CN 102762078 A 2/5页 4 件,该些卡扣元件分别设置于一第一结合座的相对两侧面,使该些勾扣部分别卡扣于该些 卡扣元件。 0012 其中,每一该卡扣元件包括一卡扣部,且该卡扣部底端至该凸块顶端的距离略大 于该压制部至每一该勾扣部底端的长度,使该固定件卡扣于该卡扣部时,该压制部产生弹 性变形,并且该压制部将该风扇模块挤。
11、向该底板。 0013 其中,该风扇模块包括一第一结合座、一第二结合座及一介于该第一结合座与该 第二结合座间的风扇,该风扇具有一通风口,该第一结合座与该第二结合座包括多个镂空 的风洞,该些风洞位于该通风口。 0014 依据本发明所揭露的风扇模块与风扇架的组合装置,是利用固定件的勾扣部搭配 卡扣架以固定风扇模块。固定件具有挠性,是以使用者可以于挤压勾扣部后滑入卡扣部,以 及于释放勾扣部后卡扣于卡扣部。如此一来,将风扇模块组装于风扇架上时,仅需简单的一 个动作即可完成。 0015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0016 图1为依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
12、揭露的风扇模块与风扇架的组合装置的立体示 意图。 0017 图2为图1的分解示意图。 0018 图3为图1的卡扣部的放大示意图。 0019 图4为图1平面示意图。 0020 图5A为依据本发明所揭露第二实施例的风扇模块的立体示意图。 0021 图5B为依据本发明所揭露第三实施例的风扇模块的立体示意图。 0022 图6A为图1的风扇模块与风扇架组合前的立体示意图。 0023 图6B为图1的风扇模块与风扇架组合中的立体示意图。 0024 图6C为图1的风扇模块与风扇架组合后的立体示意图。 0025 图7为依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所揭露的风扇模块与风扇架的组合装置的立体示 意图。 0026 图8为图7的。
13、风扇模块与风扇架分底的立体示意图。 0027 图9为图7的卡扣部的放大示意图。 0028 其中,附图标记: 0029 100:风扇模块 110:风扇 0030 111:通风口 120:第一结合座 0031 121:第一凸块 122:风洞 0032 123:接线部 130:第二结合座 0033 131:第二凸块 132:风洞 0034 140:第一端 150:第二端 0035 160:第一侧面 170:第二侧面 0036 180:螺丝 200:风扇架 0037 210:底板 211:电源插头 说 明 书CN 102762078 A 3/5页 5 0038 220:支撑架 221:枢接孔 0039。
14、 222:支撑元件 230:卡扣架 0040 231:本体 232:卡扣部 0041 233:导扣面 234:卡扣元件 0042 300:固定件 310:枢接端 0043 320:勾扣端 330:勾扣部 0044 340:压制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45 请参阅图1至图4,图1为依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揭露的风扇模块与风扇架的 组合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图1的卡扣部的放大示意图,图 4为图1平面示意图。 0046 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风扇模块100与风扇架200的组合装置包括一风扇架200及以 可组合的关系设置于一风扇架200上的一风扇模块100。其中,风扇模块100包括一第。
15、一结 合座120、一第二结合座130及一夹于第一结合座120及第二结合座130间的风扇110。换 句话说,风扇110具有相对的一第一端140及一第二端150。第一结合座120设置于风扇 110之第一端140,第二结合座130设置于风扇110的第二端150。 0047 第一结合座120与第二结合座130具有相对的一第一侧面160及一第二侧面170。 第一结合座120分别自第一侧面160及第二侧面170凸出一第一凸块121,以及第二结合座 130分别自第一侧面160及第二侧面170凸出一第二凸块131。另外,风扇110具有二相对 并且彼此连通的通风口111,第一结合座120与第二结合座130包括多。
16、镂空的风洞122及 132,这些风洞122及132分别位于二通风口111处,并且与这两个通风口111连通。是以, 风扇110运转时所形成的气流能够由其中一端的风洞122及132流入并通过二通风口111 而从另一端风洞122及132流出。 0048 另外,为了让此风扇模块100具有热插拔的功能,第一结合座120更包括一插线部 123。在本实施例中,插线部123可以是如图示直接插入一电源插座211,也可另外利用电源 线(未绘示)及插头(未绘示)连接插线部123与电源插座211,并不以此为限。 0049 其中,第一结合座120与第二结合座130可通过多个螺丝180加以结合,使第一结 合座120与第二。
17、结合座130是以可拆组的关系设置于风扇110上。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 可用其它结合件取代螺丝,例如铆钉等结合件。 0050 另外,风扇模块100所包括的元件也可有其它组合关系,以下将以其实施例进行 说明。请参阅图5A及图5B,图5A为依据本发明所揭露第二实施例的风扇模块的立体示意 图,图5B为依据本发明所揭露第三实施例的风扇模块的立体示意图。第二实施例的风扇模 块100包括一风扇110、一第一结合座120及一第二结合座130。风扇模块100为一体成型 的结构(如图5A所示)。第三实施例的风扇模块100包括一风扇110及一第一结合座120, 风扇110与第一结合座120间通过多个螺丝180加以结。
18、合(如图5B所示)。但是,需注意 的是,风扇模块100的组合关系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所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依实际需求加 以变更,例如:风扇110与第一结合座120可以是一体成型的结构。 0051 请继续参阅图1至图4,本实施例的风扇架200包括一底板210、固设于底板210 说 明 书CN 102762078 A 4/5页 6 的一支撑架220与一卡扣架230及一枢设于支撑架220的固定件300。其中,支撑架220包 括两个支撑元件222及卡扣架230包括两个卡扣元件234。支撑架220位于风扇模块100 的第二端150,且卡扣架230位于风扇模块100的第一端140。其中,支撑架220与卡扣架 。
19、230相隔一距离d1,此距离d1大于风扇模块100的长度L1。是以风扇模块100组合于扇风 架200上时,风扇模块100被夹于支撑架220与卡扣架230间。每一支撑元件222具有一 枢接孔221,枢接孔221与底板210间具有一距离d2。这些卡扣元件234分别贴设风扇模 块100的第一侧面160及第二侧面170,每一卡扣元件234包括一本体231及一自本体231 朝向另一卡扣元件234凸出的卡扣部232。且为了让使用者便于卡扣,卡扣部230皆具有至 少一导扣面233。 0052 其中,本实施例中所指的风扇架200可以设置于电子装置(未绘示)的壳体,也可 设置于电子装置(未绘示)的主机板上。然而。
20、,电子装置(未绘示)不限于是笔记型计算 机、平板计算机、桌上型计算机或服务器。另外,风扇架200的底板210也可以是这些电子 装置的一部份。 0053 固定件300具挠性。在本实施例中,固定件300是由铁丝弯折而成,但不以此为限,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其它具挠性的高分子材料射出成型,例如高分子的塑料材料。固定件 300具有彼此相对的一枢接端310及一勾扣端320,固定件300的枢接端310枢设于枢接孔 221,使枢接端310与底板210间具有距离d2。勾扣端320设有二勾扣部330及一对介于二 勾扣部330与枢接端间的压制部340。当固定件300平置于风扇架200时,勾扣部330系自 压制部34。
21、0朝向底板210延伸,其形状如英文字母“U”字形。勾扣部330的“U”字形面是 与第一侧面160及第二侧面170朝向同一轴向(如箭头a的指示方向)。 0054 需注意的是,固定件300以可脱离的关系卡扣于卡扣架230,于固定件300卡扣于 卡扣架230时,风扇模块100卡固于压制部340及底板210间,于固定件300脱离卡扣架 330时,固定件300能够以枢接端310为一旋转中心相对于支撑架220旋转。 0055 接下来针对风扇模块100与风扇架200的组合方式进行说明,请参阅图1与图6A 至图6C,图6A为图1的风扇模块与风扇架组合前的立体示意图,图6B为图1的风扇模块 与风扇架组合中的立体。
22、示意图,图6C为图1的风扇模块与风扇架组合后的立体示意图。首 先,将固定件300呈现直立状态(如图6A所示)。于此状态下,风扇模块100得以被放置于 风扇架200或是自风扇架200取出。接下来,固定件300保持直立状态,并将风扇模块100 置于底板210上(如图6B所示)。再来,将固定件300枢转于平置的状态。于此一状态,压 制部340挤压第一凸块121及第二凸块131。换句话说,风扇模块100被压制部340挤向 底板210。接下来,施予一外力(如食指及姆指)分别挤压二勾扣部330,用以使二勾扣部 330间的间距小于二卡扣部230。当勾扣部330的底部低于卡扣部230的底部时,消除外力 (如食。
23、指及姆指)以释放勾扣部330,并通过二勾扣部330分别卡扣于二卡扣部230以完成 将风扇模块100固定于风扇架200。若要将风扇模块100自风扇架200取出,则依上述相反 的顺序操作即可完成。 0056 接下来描述风扇模块100固定于风扇架200时,风扇模块100与风扇架200的相 对关系,请继续参阅图4,如图所示,风扇模块100固定于风扇架200上。于此一状态,第一 凸块121及第二凸块131与底板210间的高度h约略大于或等于枢接孔221与底板210间 的距离d2,使固定件300平置时压制部340可以挤压到第一凸块121及第二凸块131。第 说 明 书CN 102762078 A 5/5页。
24、 7 一凸块121顶端至卡扣部230底端的距离d3略大于或等于压制部340顶端至勾扣部330 底端的长度L2。使勾扣部330卡扣于卡扣部230时,勾扣部330与卡扣部230形成干涉,并 且使勾扣部330可以勾扣至卡扣部230的底端。 0057 当然风扇架200除了如第一实施例中设置二卡扣元件234,也可设置一卡扣元件 234,以下将以第四实施例进行说明。请参阅图7至图9,图7为依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所揭 露的风扇模块与风扇架的组合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8为图7的风扇模块与风扇架分底的 立体示意图,图9为图7的卡扣部的放大示意图。 0058 本实施例的风扇模块100与风扇架200的组合装置包括一风扇。
25、架200及以可组合 的关系设置于一风扇架200上的一风扇模块100。由于风扇模块100及风扇模块100与风 扇架200的组合方式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在此将不再赘述。以下将针对与上述实施例的差 异点进行说明。 0059 风扇架200包括一底板210、固设于底板210的一支撑架220与一卡扣架230及 一枢设于支撑架220的固定件300。其中,支撑架220包括二支撑元件222,卡扣架230包 括一支撑元件234。这些支撑架220位于风扇模块100的第二端150,且卡扣架230位于风 扇模块100的第一端140。其中,这些支撑架220与这些卡扣架230相隔一距离d1,此距离 d1大于风扇模块100的长。
26、度L1。每一支撑元件222具有一枢接孔221,枢接孔221与底板 210间具有一距离d2。卡扣元件234位于风扇模块100第一端140的通风口111,卡扣元件 234包括一本体231及一自本体231背向风扇模块100凸出的卡扣部232。且为了让使用 者便于卡扣,每一卡扣部232都具有一导扣面233。 0060 固定件300具挠性。固定件300具有彼此相对的一枢接端310及一勾扣端320, 固定件300的枢接端310枢设于枢接孔221,使枢接端310与底板210间具有距离d2。勾 扣端320设有一勾扣部330及一对介于二勾扣部330与枢接端310间的压制部340。当固 定件300平置于风扇架20。
27、0时,勾扣部330自压制部340朝向底板210延伸,其形状如英文 字母“U”字形。勾扣部330的“U”字形面与通风口111朝向同一方向(如箭头b的指示方 向)。 0061 依据本发明所揭露的风扇模块与风扇架的组合装置,其是利用固定件的勾扣部搭 配卡扣架以固定风扇模块。固定件具有挠性,是以使用者可以于挤压勾扣部后滑入卡扣部, 以及于释放勾扣部后卡扣于卡扣部。如此一来,将风扇模块组装于风扇架上时,仅需简单的 一个动作即可完成。 0062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 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 都应属于。
28、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说 明 书CN 102762078 A 1/9页 8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762078 A 2/9页 9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762078 A 3/9页 10 图3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762078 A 10 4/9页 11 图5A 图5B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762078 A 11 5/9页 12 图6A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762078 A 12 6/9页 13 图6B 图6C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762078 A 13 7/9页 14 图7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762078 A 14 8/9页 15 图8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762078 A 15 9/9页 16 图9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762078 A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