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欠压保护电路.pdf

上传人:a*** 文档编号:4296613 上传时间:2018-09-13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425.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10270329.0

申请日:

2012.07.31

公开号:

CN102780203A

公开日:

2012.11.14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H02H 3/20申请公布日:20121114|||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2H 3/20申请日:20120731|||公开

IPC分类号:

H02H3/20; H02H3/24

主分类号:

H02H3/20

申请人:

德力西电气有限公司

发明人:

马超; 白建社; 魏占勇

地址: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柳市德力西高科技工业园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温州瓯越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11

代理人:

傅敏华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电路,特别是指对电压检测,对过电压和欠电压进行保护的电路。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过欠压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全波整流电路单元、脱扣电路单元和驱动电路单元,脱扣电路单元由脱扣线圈L1、可控硅Q1和二极管D2串联构成,驱动电路单元包括有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稳压管ZD1、三极管Q2和二极管D7。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以将电快速瞬变脉冲群试验提高到4kV以上,浪涌试验提高到差模4kV,共模5KV以上的新型的过欠压保护电路。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过欠压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全波整流电路单元、脱扣电路单元和驱动电路单元,脱扣电路单元由脱扣线圈L1、可控硅Q1和二极管D2串联构成,驱动电路单元包括有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稳压管ZD1、三极管Q2和二极管D7,其中电阻R1一端接全波整流电路单元的阴极,电阻R1另一端与电阻R3连接,电阻R3另一端接GND,稳压管ZD1阴极接于电阻R1和电阻R3的结点,阳极接于可控硅Q1门极,电阻R2一端接于全波整流电路单元的阴极,另一端接于三极管Q2发射极,三极管Q2基极经电阻R4接于电阻器R1和电阻器R3的结点,集电极经电阻R5接于GND,二极管D7阳极接于晶体管Q2集电极,阴极接于可控硅Q1门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欠压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R1和电阻R3的结点上连接有极性电容器C1,该极性电容器C1阳极接于电阻器R1和电阻器R3的结点,阴极接于GND,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上连接有稳压管ZD2和电容C3,稳压管ZD2的阳极和电容C3的另一端接于GND,所述可控硅Q1的门极上连接有电容C2,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于GND。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过欠压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全波整流电路单元包括有压敏电阻RV1、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5和二极管D6,L相和N相分别连接于压敏电阻RV1两端后,接于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5和二极管D6构成整流电路整流。

说明书

一种过欠压保护电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电路,特别是指对电压检测,对过电压和欠电压进行保护的电路。

背景技术

目前,电压常常会存在因接线失误将380V电压施加在220V电路上或电网不稳定造成的电源过电压或欠电压,烧毁断路器下端负荷设备的情况,为解决因电源过压或欠压造成的问题,采用电子检测电路检测到电压或欠压后驱动断路器进行分断,目的是保护断路器下方负荷设备;现有的过欠压保护电路与本发明的完全不同,其存在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性能均不高于2kV,浪涌性能不高于4kV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以将电快速瞬变脉冲群试验提高到4kV以上,浪涌试验提高到差模4kV,共模5KV以上的新型的过欠压保护电路。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过欠压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全波整流电路单元、脱扣电路单元和驱动电路单元,脱扣电路单元由脱扣线圈L1、可控硅Q1和二极管D2串联构成,驱动电路单元包括有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稳压管ZD1、三极管Q2和二极管D7,其中电阻R1一端接全波整流电路单元的阴极,电阻R1另一端与电阻R3连接,电阻R3另一端接GND,稳压管ZD1阴极接于电阻R1和电阻R3的结点,阳极接于可控硅Q1门极,电阻R2一端接于全波整流电路单元的阴极,另一端接于三极管Q2发射极,三极管Q2基极经电阻R4接于电阻器R1和电阻器R3的结点,集电极经电阻R5接于GND,二极管D7阳极接于晶体管Q2集电极,阴极接于可控硅Q1门极。

采用上述方案,脱扣线圈L1和可控硅Q1串联之后,与二极管D2串联构成脱扣电路。二极管D2提高了可控硅Q1的触发电压,同时二极管D2的PN结结构提高了触发脱扣电路所需的能量,这样就提高了电磁抗扰度性能。本电路通过合理设计及适当的元器件参数选择,可以将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性能提高到4kV以上,浪涌性能也提高到4kV以上。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电阻R1和电阻R3的结点上连接有极性电容器C1,该极性电容器C1阳极接于电阻器R1和电阻器R3的结点,阴极接于GND,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上连接有稳压管ZD2和电容C3,稳压管ZD2的阳极和电容C3的另一端接于GND,所述可控硅Q1的门极上连接有电容C2,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于GND;所述全波整流电路单元包括有压敏电阻RV1、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5和二极管D6,L相和N相分别连接于压敏电阻RV1两端后,接于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5和二极管D6构成整流电路整流。

通过上述进一步的方案,使该电路功能更加合理,其中稳压管DZ2提供欠压保护的基准电压,同时保护三极管Q2,防止三极管Q2过电压击穿,电容C1和电容C3对电压进行平滑作用,同时通过不同参数的选择,实现对上电时序的控制,电容C2滤除小信号噪声对可控硅Q1造成的误触发,同时提高可控硅Q1阳极和阴极的dV/dt,降低被误触发的可能。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电路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L相和N相分别连接于压敏电阻RV1两端后,接于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5和二极管D6构成的整流电路整流。脱扣线圈L1和二极管D1并联后,一端连于二极管D4,另一端连于可控硅Q1阳极,二极管D2阳极接于可控硅Q1阴极,阴极接于GND,电容C2一端接于可控硅Q1门极,另一端接于GND,电阻R1一端接于二极管D4阴极,另一端接于电阻R3一端,而电阻R3另一端接于GND,极性电容器C1阳极接于电阻R1和电阻R3的结点,阴极接于GND,电阻R2一端接于二极管D4阴极,另一端接于三极管Q2发射极。三极管Q2基极经电阻R4接于电阻R1和电阻R3的结点,集电极经电阻R5接于GND,二极管D7阳极接于三极管Q2集电极,阴极接于可控硅Q1门极。稳压管ZD2阴极接于三极管Q2发射极,阳极接于GND,稳压管ZD1阴极接于电阻器R1和电阻器R3的结点,阳极接于可控硅Q1门极,电容C3一端接于稳压管ZD2阴极,另一端接于GND。

具体工作原理:电阻R1和电阻R3通过对整流后电压分压,当电压过高时,通过ZD1稳压管驱动可控硅Q1实现脱扣保护;电阻R1和电阻R3通过对整流后电压分压,当电压过低时,三极管Q2导通,通过D7驱动Q1实现脱扣保护。

一种过欠压保护电路.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种过欠压保护电路.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种过欠压保护电路.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过欠压保护电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过欠压保护电路.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780203 A (43)申请公布日 2012.11.14 C N 1 0 2 7 8 0 2 0 3 A *CN102780203A* (21)申请号 201210270329.0 (22)申请日 2012.07.31 H02H 3/20(2006.01) H02H 3/24(2006.01) (71)申请人德力西电气有限公司 地址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柳市德力 西高科技工业园 (72)发明人马超 白建社 魏占勇 (74)专利代理机构温州瓯越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11 代理人傅敏华 (54) 发明名称 一种过欠压保护电路 (57) 摘要 本发明涉。

2、及一种电子电路,特别是指对电压 检测,对过电压和欠电压进行保护的电路。本发 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过欠压保护电路,其 特征在于:包括有全波整流电路单元、脱扣电路 单元和驱动电路单元,脱扣电路单元由脱扣线圈 L1、可控硅Q1和二极管D2串联构成,驱动电路单 元包括有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 R5、稳压管ZD1、三极管Q2和二极管D7。通过采用 上述方案,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 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以将电快速瞬变脉冲群试验 提高到4kV以上,浪涌试验提高到差模4kV,共模 5KV以上的新型的过欠压保护电路。 (51)Int.Cl.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1页。

3、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附图 1 页 1/1页 2 1.一种过欠压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全波整流电路单元、脱扣电路单元和驱 动电路单元,脱扣电路单元由脱扣线圈L1、可控硅Q1和二极管D2串联构成,驱动电路单元 包括有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稳压管ZD1、三极管Q2和二极管D7,其中 电阻R1一端接全波整流电路单元的阴极,电阻R1另一端与电阻R3连接,电阻R3另一端接 GND,稳压管ZD1阴极接于电阻R1和电阻R3的结点,阳极接于可控硅Q1门极,电阻R2一端 接于全波整流电路单元的阴极,另一。

4、端接于三极管Q2发射极,三极管Q2基极经电阻R4接 于电阻器R1和电阻器R3的结点,集电极经电阻R5接于GND,二极管D7阳极接于晶体管Q2 集电极,阴极接于可控硅Q1门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欠压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R1和电阻R3的结 点上连接有极性电容器C1,该极性电容器C1阳极接于电阻器R1和电阻器R3的结点,阴极 接于GND,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上连接有稳压管ZD2和电容C3,稳压管ZD2的阳极和电 容C3的另一端接于GND,所述可控硅Q1的门极上连接有电容C2,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于 GND。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过欠压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全波整流电。

5、路单元 包括有压敏电阻RV1、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5和二极管D6,L相和N相分别连接于 压敏电阻RV1两端后,接于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5和二极管D6构成整流电路整流。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780203 A 1/2页 3 一种过欠压保护电路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电路,特别是指对电压检测,对过电压和欠电压进行保护的 电路。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电压常常会存在因接线失误将380V电压施加在220V电路上或电网不稳定 造成的电源过电压或欠电压,烧毁断路器下端负荷设备的情况,为解决因电源过压或欠压 造成的问题,采用电子检测电路检测到电压或欠压后驱。

6、动断路器进行分断,目的是保护断 路器下方负荷设备;现有的过欠压保护电路与本发明的完全不同,其存在电快速瞬变脉冲 群性能均不高于2kV,浪涌性能不高于4kV的缺陷。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以将电快速瞬变脉冲群 试验提高到4kV以上,浪涌试验提高到差模4kV,共模5KV以上的新型的过欠压保护电路。 0004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过欠压保护电路,其特征在 于:包括有全波整流电路单元、脱扣电路单元和驱动电路单元,脱扣电路单元由脱扣线圈 L1、可控硅Q1和二极管D2串联构成,驱动电路单元包括有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 R。

7、4、电阻R5、稳压管ZD1、三极管Q2和二极管D7,其中电阻R1一端接全波整流电路单元的阴 极,电阻R1另一端与电阻R3连接,电阻R3另一端接GND,稳压管ZD1阴极接于电阻R1和电 阻R3的结点,阳极接于可控硅Q1门极,电阻R2一端接于全波整流电路单元的阴极,另一端 接于三极管Q2发射极,三极管Q2基极经电阻R4接于电阻器R1和电阻器R3的结点,集电 极经电阻R5接于GND,二极管D7阳极接于晶体管Q2集电极,阴极接于可控硅Q1门极。 0005 采用上述方案,脱扣线圈L1和可控硅Q1串联之后,与二极管D2串联构成脱扣电 路。二极管D2提高了可控硅Q1的触发电压,同时二极管D2的PN结结构提高。

8、了触发脱扣 电路所需的能量,这样就提高了电磁抗扰度性能。本电路通过合理设计及适当的元器件参 数选择,可以将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性能提高到4kV以上,浪涌性能也提高到4kV以上。 0006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电阻R1和电阻R3的结点上连接有极性电容器C1, 该极性电容器C1阳极接于电阻器R1和电阻器R3的结点,阴极接于GND,所述三极管Q2的 发射极上连接有稳压管ZD2和电容C3,稳压管ZD2的阳极和电容C3的另一端接于GND,所述 可控硅Q1的门极上连接有电容C2,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于GND;所述全波整流电路单元包 括有压敏电阻RV1、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5和二极管D6,L相。

9、和N相分别连接于压 敏电阻RV1两端后,接于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5和二极管D6构成整流电路整流。 0007 通过上述进一步的方案,使该电路功能更加合理,其中稳压管DZ2提供欠压保护 的基准电压,同时保护三极管Q2,防止三极管Q2过电压击穿,电容C1和电容C3对电压进行 平滑作用,同时通过不同参数的选择,实现对上电时序的控制,电容C2滤除小信号噪声对 可控硅Q1造成的误触发,同时提高可控硅Q1阳极和阴极的dV/dt,降低被误触发的可能。 说 明 书CN 102780203 A 2/2页 4 0008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09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电路结。

10、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 如图1所示,L相和N相分别连接于压敏电阻RV1两端后,接于二极管D3、二极管 D4、二极管D5和二极管D6构成的整流电路整流。脱扣线圈L1和二极管D1并联后,一端连 于二极管D4,另一端连于可控硅Q1阳极,二极管D2阳极接于可控硅Q1阴极,阴极接于GND, 电容C2一端接于可控硅Q1门极,另一端接于GND,电阻R1一端接于二极管D4阴极,另一端 接于电阻R3一端,而电阻R3另一端接于GND,极性电容器C1阳极接于电阻R1和电阻R3的 结点,阴极接于GND,电阻R2一端接于二极管D4阴极,另一端接于三极管Q2发射极。三极 管Q2基极经电阻R4接于电阻R1和电阻R3。

11、的结点,集电极经电阻R5接于GND,二极管D7 阳极接于三极管Q2集电极,阴极接于可控硅Q1门极。稳压管ZD2阴极接于三极管Q2发射 极,阳极接于GND,稳压管ZD1阴极接于电阻器R1和电阻器R3的结点,阳极接于可控硅Q1 门极,电容C3一端接于稳压管ZD2阴极,另一端接于GND。 0011 具体工作原理:电阻R1和电阻R3通过对整流后电压分压,当电压过高时,通过 ZD1稳压管驱动可控硅Q1实现脱扣保护;电阻R1和电阻R3通过对整流后电压分压,当电 压过低时,三极管Q2导通,通过D7驱动Q1实现脱扣保护。 说 明 书CN 102780203 A 1/1页 5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780203 A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发电、变电或配电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