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支架制造方法.pdf

上传人:62****3 文档编号:4287901 上传时间:2018-09-13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655.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10079276.4

申请日:

2012.03.23

公开号:

CN102655190A

公开日:

2012.09.05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转移IPC(主分类):H01L 33/00登记生效日:20180119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广东长盈精密技术有限公司变更后权利人:东莞智昊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523808 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业北一路4号变更后权利人:523000 广东省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业北一路4号厂房一楼|||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1L 33/00申请日:20120323|||公开

IPC分类号:

H01L33/00(2010.01)I; H01L33/48(2010.01)I; H01L33/62(2010.01)I

主分类号:

H01L33/00

申请人:

广东长盈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发明人:

张永林; 孙业民; 刘泽; 陈文菁; 潘武灵

地址:

523808 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业北一路4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LED支架制造方法,先将连接料带的导电端子组进行第一次成型操作形成第一绝缘本体,再将导电端子组与料带进行切断后进行折弯操作,然后,将折弯后的导电端子组连同第一绝缘本体进行第二次成型操作并形成包覆于第一绝缘本体外的第二绝缘本体,再然后,切除导电端子组的末端,使导电端子组的各导电端子相互分离,最后,将各导电端子进行折弯操作;本发明的LED支架制造方法可大大提高导电端子组在第二次成型操作前的共面度的精确性。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 LED 支架制造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 a. 提供料带及与料带连接的至少两个导电端子组, 每个导电端子组至少包括两个导 电端子, 所述每个导电端子设有固焊区 ; b. 将连接料带的导电端子组进行第一成型操作并形成第一绝缘本体, 此时, 所述导电 端子的固焊区一端一体成型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内 ; c. 先将导电端子组与料带切断, 此时, 所述导电端子组末端保留有用于将导电端子连 接成一个整体的连接部, 随后将与第一绝缘本体成型后的导电端子在固焊区的末端进行第 一次折弯后向下并向内调整导电端子并由此形成第一折弯部、 及第一延伸部, 随后, 将导电 端子在第一延伸部的末端向外进行第二次折弯并形成第二折弯部 ; d. 将所述进行了两次折弯后的导电端子及第一绝缘本体进行第二成型操作并形成包 覆于第一绝缘本体外围的第二绝缘本体, 此时, 所述导电端子的第一延伸部、 及第二折弯部 一体成型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内 ; e. 将导电端子组末端的连接部切断, 使导电端子组的各导电端子相互分离 ; f. 将所述位于第二绝缘本体外的各导电端子进行第三次向下折弯并形成第三折弯部 及位于第二折弯部与第三折弯部之间的第二延伸部, 随后再次将导电端子在第二绝缘本体 底部进行第四次折弯后向内延伸并由此形成第四折弯部、 位于第三折弯部与第四折弯部之 间的第三延伸部、 及位于第二绝缘本体底部下的焊接部。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 LED 支架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导电端子的第一延伸部 是自导电端子固焊区的末端向下并向内以倾斜于垂直方向 0° -45°的倾斜角度调整导电 端子形成的, 即所述第一延伸部与垂直方向呈 0° -45°的夹角。3: 如权利要求 2 所述的 LED 支架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导电端子的第一延伸部 是自导电端子固焊区的末端向下并向内以倾斜于垂直方向 12° -18°的倾斜角度调整导 电端子形成的, 即所述第一延伸部与垂直方向呈 12° -18°的夹角。4: 如权利要求 1 中所述的 LED 支架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导电端子的固焊区靠 近第一折弯部位置上设有被第一绝缘本体填满的第一贯通孔。5: 如权利要求 1 中所述的 LED 支架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导电端子的第一延伸 部、 第二折弯部上设有被第二绝缘本体填满的第二贯通孔。6: 如权利要求 1 中所述的 LED 支架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导电端子的第二延伸 部是自第二折弯部倾斜向外延伸形成的, 且所述第二延伸部的长度远小于第一延伸部的长 度。7: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 LED 支架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第一绝缘本体为白色材 料。8: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 LED 支架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第二绝缘本体为黑色材 料。

说明书


LED 支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 LED 支架制造方法, 尤指一种防水、 防潮的 LED 支架制造方法。背景技术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 201210052265.7 号专利申请文件揭示了一种 LED 支架及其制 造方法, 所述 LED 支架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 a. 提供与料带连接的至少一对导电端子, 所述导电端子设有固焊区 ; b. 将连接料带的导电端子进行第一成型操作并形成第一绝缘 本体, 此时, 所述导电端子的固焊区一端一体成型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内 ; c. 先将导电端 子与料带切断, 随后将与第一绝缘本体成型后的导电端子在固焊区的末端进行第一次折弯 后向下并向内以倾斜于垂直方向 0° -45°的倾斜角度调整导电端子并由此形成第一折弯 部、 及与垂直方向呈 0° -45°夹角的第一延伸部, 随后, 将导电端子在第一延伸部的末端 向外进行第二次折弯并形成第二折弯部 ; d. 将所述进行了两次折弯后的导电端子及第一 绝缘本体进行第二成型操作并形成包覆于第一绝缘本体外围的第二绝缘本体, 此时, 所述 导电端子的第一延伸部、 及第二折弯部一体成型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内 ; e. 将所述位于第 二绝缘本体外的导电端子进行第三次向下折弯并形成第三折弯部及位于第二折弯部与第 三折弯部之间的第二延伸部, 随后再次将导电端子在第二绝缘本体底部进行第四次折弯后 向内延伸并由此形成第四折弯部、 位于第三折弯部与第四折弯部之间的第三延伸部、 及位 于第二绝缘本体底部下的焊接部。
     依照上述方法制造的 LED 支架具有良好的防水、 防潮性能, 但是由于在导电端子 进行第一次成型后即将各导电端子与料带切断, 造成导电端子相互独立并在随后的端子折 弯过程中, 由于受力不均等原因使各导电端子产生平面度问题, 并影响导电端子的第二次 成型制造。
     鉴于此, 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 LED 支架制造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保持导电端子共面度良好的 LED 支架制造方法。
     为此,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 LED 支架制造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 一种 LED 支架制造方 法, 包括如下步骤 : a. 提供料带及与料带连接的至少两个导电端子组, 每个导电端子组至 少包括两个导电端子, 所述每个导电端子设有固焊区 ; b. 将连接料带的导电端子组进行第 一成型操作并形成第一绝缘本体, 此时, 所述导电端子的固焊区一端一体成型于所述第一 绝缘本体内 ; c. 先将导电端子组与料带切断, 此时, 所述导电端子组末端保留有用于将导 电端子连接成一个整体的连接部, 随后将与第一绝缘本体成型后的导电端子在固焊区的末 端进行第一次折弯后向下并向内调整导电端子并由此形成第一折弯部、 及第一延伸部, 随 后, 将导电端子在第一延伸部的末端向外进行第二次折弯并形成第二折弯部 ; d. 将所述进 行了两次折弯后的导电端子及第一绝缘本体进行第二成型操作并形成包覆于第一绝缘本 体外围的第二绝缘本体, 此时, 所述导电端子的第一延伸部、 及第二折弯部一体成型于所述
     第二绝缘本体内 ; e. 将导电端子组末端的连接部切断, 使导电端子组的各导电端子相互分 离; f. 将所述位于第二绝缘本体外的各导电端子进行第三次向下折弯并形成第三折弯部 及位于第二折弯部与第三折弯部之间的第二延伸部, 随后再次将导电端子在第二绝缘本体 底部进行第四次折弯后向内延伸并由此形成第四折弯部、 位于第三折弯部与第四折弯部之 间的第三延伸部、 及位于第二绝缘本体底部下的焊接部。
     相对于现有技术, 本发明的 LED 支架制造方法的导电端子组在与料带切断之时, 在导电端子组末端留有使导电端子组仍然为一个整体的连接部, 避免了导电端子组在随 后的折弯操作中共面度不良的缺陷, 保证了导电端子组在进行第二次成型时有良好的共面 度。 附图说明 图 1 为本发明 LED 支架的立体图。
     图 2 为本发明 LED 支架的立体分解图。
     图 3 为本发明 LED 支架一对导电端子的侧视图。
     图 4 为沿图 1 所示 F-F 线的剖视图。
     图 5 为本发明 LED 支架的导电端子在制造前与料带结合的结构图。
     图 6 为本发明 LED 支架的导电端子、 料带与第一绝缘本体成型后的结构图。
     图 7 为本发明 LED 支架的导电端子、 料带与第一绝缘本体成型后将导电端子第一 次折弯后的结构图。
     图 8 为本发明 LED 支架的导电端子第一次折弯后再与第二绝缘本体成型后的结构 图。
     图 9 为本发明 LED 支架的导电端子组切除末端连接部后的结构图。 图 10 为本发明 LED 支架的导电端子进行最后折弯制造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 1 至图 4、 及图 10 所示, 本发明 LED 支架包括第一绝缘本体 1、 成型并包 覆于第一绝缘本体 1 外的第二绝缘本体 2、 及一体成型于第一绝缘本体 1、 第二绝缘本体 2 内的至少两个导电端子组 6, 每个导电端子组 6 包括至少两个导电端子 3。
     所述第一绝缘本体 1 包括底板 10、 及自底板 10 四周向上延伸形成的第一外围壁 11, 所述底板 10、 及第一外围壁 11 共同围设成一端开口的用于封装 LED 芯片的收容腔体 12。
     所述第二绝缘本体 2 包括成型于第一绝缘本体 1 底板 10 下的底部 20、 及自底部 20 四周向上延伸形成的包覆于第一外围壁 11 外的第二外围壁 21。
     所述每一个导电端子 3 包括固焊区 30、 形成于固焊区 30 末端的第一折弯部 31、 自 第一折弯部 31 末端以 0° -45°的倾斜角度向内延伸形成的第一延伸部 35 (即第一延伸部 35 与垂直方向所成的夹角, 本实施例的最佳角度为 12° -18°) 、 形成于第一延伸部 35 末 端的第二折弯部 32、 自第二折弯部 32 末端向外倾斜延伸形成的第二延伸部 36、 形成于第二 延伸部 36 末端的第三折弯部 33、 自第三折弯部 33 末端向下延伸形成的第三延伸部 37、 形 及自第四折弯部 34 沿水平方向向内延伸形成的 成于第三延伸部 37 末端的第四折弯部 34、焊接部 38。所述导电端子 3 在位于固焊区 30 靠近第一折弯部 31 位置处设有第一贯通孔 301, 位于第一延伸部 35、 第二折弯部 32 上设有第二贯通孔 302, 第一贯通孔 301 与第二贯 通孔 302 的设计大大加强了导电端子 3 与第一绝缘本体 1 和第二绝缘本体 2 之间的保持力 及密封程度。所述第二延伸部 36 的长度远小于第一延伸部 35 的长度。
     请重点参阅图 4、 图 10 所示, 所述导电端子 3 固焊区 30 的一个表面露出并平行于 所述第一绝缘本体 1 的底板 10, 所述第一固焊区 30 位于第一折弯部 31 的末端一体成型于 所述第一绝缘本体 1 内, 所述第一贯通孔 301 被所述第一绝缘本体 1 所填满 ; 所述第一延伸 部 35、 第二折弯部 32 一体成型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 2 内, 所述第二贯通孔 302 被所述第二 绝缘本体 2 所填满 ; 所述第三延伸部 37 是自第三折弯部 33 沿垂直方向在第二绝缘本体 2 外部延伸形成的, 所述焊接部 38 是自第四折弯部 34 末端沿水平方向向内延伸形成并位于 第二绝缘本体 2 下方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 所述焊接部 38 也可以是自第四折弯部 34 末端沿 水平方向向外延伸形成) 。
     请参阅图 4 至图 10 所示, 以下将详细介绍本发明 LED 支架的制造方法, 第一步 : 如 图 5 所示, 准备与料带 4 及与料带 4 连接的至少两个导电端子组 6, 每个导电端子组 6 包括 至少两个导电端子 3 ; 第二步 : 如图 6 所示, 将连接料带 4 的导电端子组 6 进行第一次成型 操作形成第一绝缘本体 1, 此时, 所述导电端子 3 的固焊区 30 一端、 及固焊区 30 上的第一 贯通孔 301 一体成型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 1 内 ; 第三步 : 如图 7 所示, 首先, 将导电端子组 6 与料带 4 切断, 此时, 所述导电端子组 6 的末端还有连接部 5 将所述导电端子组 6 连接成一 个整体, 随后将与第一绝缘本体 1 成型后的导电端子 3 在固焊区 30 的末端进行第一次折弯 后向下并向内以倾斜于垂直方向 0° -45°的倾斜角度调整导电端子 3 并由此形成第一折 弯部 31 与第一延伸部 35, 最后, 在第一延伸部 35 的末端向外进行第二次折弯并形成第二折 弯部 32 ; 第四步 : 如图 8 所示, 将所述进行了两次折弯后的导电端子 3 及第一绝缘本体 1 进 行第二成型操作并形成第二绝缘本体 2, 所述第二绝缘本体 2 包覆于第一绝缘本体 1 外围, 此时, 所述导电端子 3 的第一延伸部 35、 第二折弯部 32 及第二贯通孔 302 一体成型于所述 第二绝缘本体 2 内 ; 第五步 : 如图 9 所示, 将导电端子组 6 末端的连接部 5 切断, 使导电端 子组 6 的各导电端子 3 相互分离 ; 第六步 : 如图 10 所示, 将所述位于第二绝缘本体 2 外的 导电端子 3 进行第三次向下折弯并形成第三折弯部 33 及位于第二折弯部 32 与第三折弯部 33 之间的第二延伸部 36, 随后再次将导电端子 3 在第二绝缘本体 2 底部进行第四次折弯后 向内延伸并由此形成第四折弯部 34、 位于第三折弯部 33 与第四折弯部 34 之间的第三延伸 部 37、 及位于第二绝缘本体 2 底部下的焊接部 38。
     所述第一绝缘本体 1 的收容腔体 12 内封装有与导电端子 3 电性连接的 LED 芯片, 所述第一绝缘本体 1 为白色材料, 所述第二绝缘本体 2 为黑色材料, 如此设计可明显提高 LED 的对比度。
     相较于现有技术, 本发明 LED 支架制造方法的导电端子组 6 在与料带 4 切断之时, 在导电端子组 6 末端留有使导电端子组 6 仍然为一个整体的连接部 5, 避免了导电端子组 6 在随后的折弯操作中共面度不良的缺陷, 保证了导电端子组 6 在进行第二次成型时有良好 的共面度。

LED支架制造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LED支架制造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LED支架制造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LED支架制造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LED支架制造方法.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655190 A (43)申请公布日 2012.09.05 C N 1 0 2 6 5 5 1 9 0 A *CN102655190A* (21)申请号 201210079276.4 (22)申请日 2012.03.23 H01L 33/00(2010.01) H01L 33/48(2010.01) H01L 33/62(2010.01) (71)申请人广东长盈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 523808 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高新技术 产业开发区工业北一路4号 (72)发明人张永林 孙业民 刘泽 陈文菁 潘武灵 (54) 发明名称 LED支架制造方法 (57) 摘要 一种。

2、LED支架制造方法,先将连接料带的导 电端子组进行第一次成型操作形成第一绝缘本 体,再将导电端子组与料带进行切断后进行折弯 操作,然后,将折弯后的导电端子组连同第一绝缘 本体进行第二次成型操作并形成包覆于第一绝缘 本体外的第二绝缘本体,再然后,切除导电端子组 的末端,使导电端子组的各导电端子相互分离,最 后,将各导电端子进行折弯操作;本发明的LED支 架制造方法可大大提高导电端子组在第二次成型 操作前的共面度的精确性。 (51)Int.Cl.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0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10 页 。

3、1/1页 2 1.一种LED支架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 提供料带及与料带连接的至少两个导电端子组,每个导电端子组至少包括两个导 电端子,所述每个导电端子设有固焊区; b. 将连接料带的导电端子组进行第一成型操作并形成第一绝缘本体,此时,所述导电 端子的固焊区一端一体成型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内; c. 先将导电端子组与料带切断,此时,所述导电端子组末端保留有用于将导电端子连 接成一个整体的连接部,随后将与第一绝缘本体成型后的导电端子在固焊区的末端进行第 一次折弯后向下并向内调整导电端子并由此形成第一折弯部、及第一延伸部,随后,将导电 端子在第一延伸部的末端向外进行第二次折弯并形成第二折弯部。

4、; d. 将所述进行了两次折弯后的导电端子及第一绝缘本体进行第二成型操作并形成包 覆于第一绝缘本体外围的第二绝缘本体,此时,所述导电端子的第一延伸部、及第二折弯部 一体成型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内; e. 将导电端子组末端的连接部切断,使导电端子组的各导电端子相互分离; f. 将所述位于第二绝缘本体外的各导电端子进行第三次向下折弯并形成第三折弯部 及位于第二折弯部与第三折弯部之间的第二延伸部,随后再次将导电端子在第二绝缘本体 底部进行第四次折弯后向内延伸并由此形成第四折弯部、位于第三折弯部与第四折弯部之 间的第三延伸部、及位于第二绝缘本体底部下的焊接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支架制造方法,。

5、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的第一延伸部 是自导电端子固焊区的末端向下并向内以倾斜于垂直方向0 -45的倾斜角度调整导电 端子形成的,即所述第一延伸部与垂直方向呈0-45的夹角。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LED支架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的第一延伸部 是自导电端子固焊区的末端向下并向内以倾斜于垂直方向12 -18的倾斜角度调整导 电端子形成的,即所述第一延伸部与垂直方向呈12-18的夹角。 4.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LED支架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的固焊区靠 近第一折弯部位置上设有被第一绝缘本体填满的第一贯通孔。 5.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LED支架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

6、端子的第一延伸 部、第二折弯部上设有被第二绝缘本体填满的第二贯通孔。 6.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LED支架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的第二延伸 部是自第二折弯部倾斜向外延伸形成的,且所述第二延伸部的长度远小于第一延伸部的长 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支架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为白色材 料。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支架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为黑色材 料。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655190 A 1/3页 3 LED 支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LED支架制造方法,尤指一种防水、防潮的LED支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0。

7、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201210052265.7号专利申请文件揭示了一种LED支架及其制 造方法,所述LED支架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 提供与料带连接的至少一对导电端子, 所述导电端子设有固焊区;b. 将连接料带的导电端子进行第一成型操作并形成第一绝缘 本体,此时,所述导电端子的固焊区一端一体成型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内;c. 先将导电端 子与料带切断,随后将与第一绝缘本体成型后的导电端子在固焊区的末端进行第一次折弯 后向下并向内以倾斜于垂直方向0 -45的倾斜角度调整导电端子并由此形成第一折弯 部、及与垂直方向呈0 -45夹角的第一延伸部,随后,将导电端子在第一延伸部的末端 向外进行第二。

8、次折弯并形成第二折弯部;d. 将所述进行了两次折弯后的导电端子及第一 绝缘本体进行第二成型操作并形成包覆于第一绝缘本体外围的第二绝缘本体,此时,所述 导电端子的第一延伸部、及第二折弯部一体成型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内;e. 将所述位于第 二绝缘本体外的导电端子进行第三次向下折弯并形成第三折弯部及位于第二折弯部与第 三折弯部之间的第二延伸部,随后再次将导电端子在第二绝缘本体底部进行第四次折弯后 向内延伸并由此形成第四折弯部、位于第三折弯部与第四折弯部之间的第三延伸部、及位 于第二绝缘本体底部下的焊接部。 0003 依照上述方法制造的LED支架具有良好的防水、防潮性能,但是由于在导电端子 进行第一次成。

9、型后即将各导电端子与料带切断,造成导电端子相互独立并在随后的端子折 弯过程中,由于受力不均等原因使各导电端子产生平面度问题,并影响导电端子的第二次 成型制造。 0004 鉴于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LED支架制造方法。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保持导电端子共面度良好的LED支架制造方法。 0006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LED支架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一种LED支架制造方 法,包括如下步骤:a. 提供料带及与料带连接的至少两个导电端子组,每个导电端子组至 少包括两个导电端子,所述每个导电端子设有固焊区;b. 将连接料带的导电端子组进行第 一成型操作并形成第一绝缘本体,此。

10、时,所述导电端子的固焊区一端一体成型于所述第一 绝缘本体内;c. 先将导电端子组与料带切断,此时,所述导电端子组末端保留有用于将导 电端子连接成一个整体的连接部,随后将与第一绝缘本体成型后的导电端子在固焊区的末 端进行第一次折弯后向下并向内调整导电端子并由此形成第一折弯部、及第一延伸部,随 后,将导电端子在第一延伸部的末端向外进行第二次折弯并形成第二折弯部;d. 将所述进 行了两次折弯后的导电端子及第一绝缘本体进行第二成型操作并形成包覆于第一绝缘本 体外围的第二绝缘本体,此时,所述导电端子的第一延伸部、及第二折弯部一体成型于所述 说 明 书CN 102655190 A 2/3页 4 第二绝缘本。

11、体内;e. 将导电端子组末端的连接部切断,使导电端子组的各导电端子相互分 离;f. 将所述位于第二绝缘本体外的各导电端子进行第三次向下折弯并形成第三折弯部 及位于第二折弯部与第三折弯部之间的第二延伸部,随后再次将导电端子在第二绝缘本体 底部进行第四次折弯后向内延伸并由此形成第四折弯部、位于第三折弯部与第四折弯部之 间的第三延伸部、及位于第二绝缘本体底部下的焊接部。 0007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LED支架制造方法的导电端子组在与料带切断之时, 在导电端子组末端留有使导电端子组仍然为一个整体的连接部,避免了导电端子组在随 后的折弯操作中共面度不良的缺陷,保证了导电端子组在进行第二次成型时有良。

12、好的共面 度。 附图说明 0008 图1为本发明LED支架的立体图。 0009 图2为本发明LED支架的立体分解图。 0010 图3为本发明LED支架一对导电端子的侧视图。 0011 图4为沿图1所示F-F线的剖视图。 0012 图5为本发明LED支架的导电端子在制造前与料带结合的结构图。 0013 图6为本发明LED支架的导电端子、料带与第一绝缘本体成型后的结构图。 0014 图7为本发明LED支架的导电端子、料带与第一绝缘本体成型后将导电端子第一 次折弯后的结构图。 0015 图8为本发明LED支架的导电端子第一次折弯后再与第二绝缘本体成型后的结构 图。 0016 图9为本发明LED支架的。

13、导电端子组切除末端连接部后的结构图。 0017 图10为本发明LED支架的导电端子进行最后折弯制造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请参阅图1至图4、及图10所示,本发明LED支架包括第一绝缘本体1、成型并包 覆于第一绝缘本体1外的第二绝缘本体2、及一体成型于第一绝缘本体1、第二绝缘本体2 内的至少两个导电端子组6,每个导电端子组6包括至少两个导电端子3。 0019 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包括底板10、及自底板10四周向上延伸形成的第一外围壁 11,所述底板10、及第一外围壁11共同围设成一端开口的用于封装LED芯片的收容腔体 12。 0020 所述第二绝缘本体2包括成型于第一绝缘本体1底板10。

14、下的底部20、及自底部 20四周向上延伸形成的包覆于第一外围壁11外的第二外围壁21。 0021 所述每一个导电端子3包括固焊区30、形成于固焊区30末端的第一折弯部31、自 第一折弯部31末端以0-45的倾斜角度向内延伸形成的第一延伸部35(即第一延伸部 35与垂直方向所成的夹角,本实施例的最佳角度为12 -18)、形成于第一延伸部35末 端的第二折弯部32、自第二折弯部32末端向外倾斜延伸形成的第二延伸部36、形成于第二 延伸部36末端的第三折弯部33、自第三折弯部33末端向下延伸形成的第三延伸部37、形 成于第三延伸部37末端的第四折弯部34、及自第四折弯部34沿水平方向向内延伸形成的 。

15、说 明 书CN 102655190 A 3/3页 5 焊接部38。所述导电端子3在位于固焊区30靠近第一折弯部31位置处设有第一贯通孔 301,位于第一延伸部35、第二折弯部32上设有第二贯通孔302,第一贯通孔301与第二贯 通孔302的设计大大加强了导电端子3与第一绝缘本体1和第二绝缘本体2之间的保持力 及密封程度。所述第二延伸部36的长度远小于第一延伸部35的长度。 0022 请重点参阅图4、图10所示,所述导电端子3固焊区30的一个表面露出并平行于 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的底板10,所述第一固焊区30位于第一折弯部31的末端一体成型于 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内,所述第一贯通孔301被所述第一绝。

16、缘本体1所填满;所述第一延伸 部35、第二折弯部32一体成型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2内,所述第二贯通孔302被所述第二 绝缘本体2所填满;所述第三延伸部37是自第三折弯部33沿垂直方向在第二绝缘本体2 外部延伸形成的,所述焊接部38是自第四折弯部34末端沿水平方向向内延伸形成并位于 第二绝缘本体2下方(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焊接部38也可以是自第四折弯部34末端沿 水平方向向外延伸形成)。 0023 请参阅图4至图10所示,以下将详细介绍本发明LED支架的制造方法,第一步:如 图5所示,准备与料带4及与料带4连接的至少两个导电端子组6,每个导电端子组6包括 至少两个导电端子3;第二步:如图6所示,。

17、将连接料带4的导电端子组6进行第一次成型 操作形成第一绝缘本体1,此时,所述导电端子3的固焊区30一端、及固焊区30上的第一 贯通孔301一体成型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内;第三步:如图7所示,首先,将导电端子组6 与料带4切断,此时,所述导电端子组6的末端还有连接部5将所述导电端子组6连接成一 个整体,随后将与第一绝缘本体1成型后的导电端子3在固焊区30的末端进行第一次折弯 后向下并向内以倾斜于垂直方向0 -45的倾斜角度调整导电端子3并由此形成第一折 弯部31与第一延伸部35,最后,在第一延伸部35的末端向外进行第二次折弯并形成第二折 弯部32;第四步:如图8所示,将所述进行了两次折弯后的导电。

18、端子3及第一绝缘本体1进 行第二成型操作并形成第二绝缘本体2,所述第二绝缘本体2包覆于第一绝缘本体1外围, 此时,所述导电端子3的第一延伸部35、第二折弯部32及第二贯通孔302一体成型于所述 第二绝缘本体2内;第五步:如图9所示,将导电端子组6末端的连接部5切断,使导电端 子组6的各导电端子3相互分离;第六步:如图10所示,将所述位于第二绝缘本体2外的 导电端子3进行第三次向下折弯并形成第三折弯部33及位于第二折弯部32与第三折弯部 33之间的第二延伸部36,随后再次将导电端子3在第二绝缘本体2底部进行第四次折弯后 向内延伸并由此形成第四折弯部34、位于第三折弯部33与第四折弯部34之间的第。

19、三延伸 部37、及位于第二绝缘本体2底部下的焊接部38。 0024 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的收容腔体12内封装有与导电端子3电性连接的LED芯片, 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为白色材料,所述第二绝缘本体2为黑色材料,如此设计可明显提高 LED的对比度。 0025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LED支架制造方法的导电端子组6在与料带4切断之时, 在导电端子组6末端留有使导电端子组6仍然为一个整体的连接部5,避免了导电端子组6 在随后的折弯操作中共面度不良的缺陷,保证了导电端子组6在进行第二次成型时有良好 的共面度。 说 明 书CN 102655190 A 1/10页 6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655。

20、190 A 2/10页 7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655190 A 3/10页 8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655190 A 4/10页 9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655190 A 5/10页 10 图5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655190 A 10 6/10页 11 图6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655190 A 11 7/10页 12 图7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655190 A 12 8/10页 13 图8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655190 A 13 9/10页 14 图9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655190 A 14 10/10页 15 图10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655190 A 1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基本电气元件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