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检测无线网络过覆盖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网络的 RF(Radio Frequency, 射频 ) 优化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 种检测无线网络过覆盖的方法及装置。背景技术
过覆盖即越区覆盖, 是指一个小区的信号出现在规划之外的区域, 整个区域和信 号源位置有相当远的距离, 甚至越过数个小区。在 GSM 网络中, 为保证移动用户通话的连续 性, 相邻基站小区间的覆盖会存在一定范围的重叠区域, 相邻小区覆盖重叠区的大小, 在一 定程度上决定了其切换关系、 话务分担比例、 互干扰面积等关键指标。 合理的覆盖重叠区规 划是 GSM 网络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 但在实际的网络建设过程中, 由于网络的迅速扩容与 滞后的覆盖优化之间的矛盾, 造成了局部区域的覆盖不合理, 易出现过覆盖的情况。 过覆盖 可能导致小区话务过高、 频率干扰严重、 产生孤岛效应、 引起错误的切换等, 严重影响网络 质量。
为解决过覆盖问题, 涌现出一系列判断过覆盖的方法, 现就主要的两种方法介绍 如下 :
方法一、 TA(Timing Advance, 时间提前量 ) 判断法。该方法主要是通过路测数据 中的 TA 参数信息进行判断, 在设定好对应的判断阈值后, 当 TA 值大于阈值, 则认为是过覆 盖。
方法二、 测试数据的过覆盖点统计法。过覆盖点统计方法的主要处理方式为 : 首 先, 从所有被检测小区覆盖的样本点中判定出多个有效越区覆盖样本点, 并统计所述有效 越区覆盖样本点的个数 ; 然后, 判断所述有效越区覆盖样本点的个数占所有被所述小区覆 盖的样本点的比例, 是否超过预设定的比例门限, 当确定超过预设定的比例门限时, 判定所 述小区存在越区覆盖 ; 最后, 通过对路测数据进行分析, 达到对各种无线网络中的越区覆盖 进行自动识别和量化评估的目的。
然而, 现有技术的过覆盖定位方法中, 上述的 TA 判断法判断基准不精确, 且没有 考虑到过覆盖的偶然因素和小区间信号互干扰因素, 因此很难准确定位过覆盖问题 ; 而采 用过覆盖点统计法虽然考虑到了过覆盖的偶然因素, 但仍然没有考虑到小区间信号互干扰 因素, 降低了过覆盖定位问题的科学性与准确性。
上述是以 GSM 网络为例来说明的, 在 GSM 网络中出现的上述问题同样也存在于其 他的无线网络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检测无线网络过覆盖的方法及装置, 该方法及装置充分 考虑小区间信号互干扰因素, 并通过栅格化划分来过滤测试数据中过覆盖的偶然因素, 使 过覆盖问题定位更加准确。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检测无线网络过覆盖的方法, 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每个栅格内的每个小区的信号强度, 所述栅格是按照地理位置对所述无线网 络的覆盖区域进行划分得到 ;
根据所述信号强度, 计算源小区对目标小区的干扰因子 ;
根据所述干扰因子, 计算源小区的过覆盖因子 ;
将所述过覆盖因子大于第一阈值的源小区判定为过覆盖小区。
上述的方法, 其中, 所述获取每个栅格内的每个小区的信号强度, 包括 :
获取对所述无线网络的覆盖区域进行扫频测试和 / 或路测测试得到的测试数据, 所述测试数据包括小区的信号强度信息和对应的地理位置信息 ;
根据所述地理位置信息, 将所述小区的信号强度信息汇聚到对应的栅格中 ;
在每个栅格内, 分别对每个小区的所有信号强度值进行平均, 得到每个小区在该 栅格内的信号强度。
上述的方法, 其中, 所述根据所述信号强度, 计算源小区对目标小区的干扰因子, 包括 :
在每个栅格内, 选取信号强度在前 M 强之外、 且信号强度大于第二阈值的小区, 得 到该栅格的源小区列表, 选取信号强度在前 M 强之内、 且信号强度大于第三阈值的小区, 得 到该栅格的目标小区列表, 其中, M 为大于或等于 1 的整数 ;
对于第一源小区和第一目标小区, 统计二者的信号强度之差大于第四阈值的栅格 个数, 得到第一数目, 统计将所述第一目标小区作为目标小区的栅格个数, 得到第二数目 ;
计算所述第一数目与第二数目之商, 得到所述第一源小区对所述第一目标小区的 干扰因子。
上述的方法, 其中, 所述根据所述干扰因子, 计算源小区的过覆盖因子, 包括 :
对于每个源小区对应的多个干扰因子, 统计其中大于第五阈值的干扰因子的个 数, 得到所述过覆盖因子。
上述的方法, 其中, 所述大于第五阈值的干扰因子对应的第二数目大于第六阈值。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检测无线网络过覆盖的装置, 所述装置 包括 :
信号强度获取模块, 用于获取每个栅格内的每个小区的信号强度, 所述栅格是按 照地理位置对所述无线网络的覆盖区域进行划分得到 ;
干扰因子计算模块, 用于根据所述信号强度, 计算源小区对目标小区的干扰因 子;
过覆盖因子计算模块, 用于根据所述干扰因子, 计算源小区的过覆盖因子 ;
过覆盖判定模块, 用于将所述过覆盖因子大于第一阈值的源小区判定为过覆盖小 区。
上述的装置, 其中, 所述获信号强度获取模块进一步用于 :
获取对所述无线网络的覆盖区域进行扫频测试和 / 或路测测试得到的测试数据, 所述测试数据包括小区的信号强度信息和对应的地理位置信息 ;
根据所述地理位置信息, 将所述小区的信号强度信息汇聚到对应的栅格中 ;
在每个栅格内, 分别对每个小区的所有信号强度值进行平均, 得到每个小区在该
栅格内的信号强度。
上述的装置, 其中, 所述干扰因子计算模块进一步用于 :
在每个栅格内, 选取信号强度在前 M 强之外、 且信号强度大于第二阈值的小区, 得 到该栅格的源小区列表, 选取信号强度在前 M 强之内、 且信号强度大于第三阈值的小区, 得 到该栅格的目标小区列表, 其中, M 为大于或等于 1 的整数 ;
对于第一源小区和第一目标小区, 统计二者的信号强度之差大于第四阈值的栅格 个数, 得到第一数目, 统计将所述第一目标小区作为目标小区的栅格个数, 得到第二数目 ;
计算所述第一数目与第二数目之商, 得到所述第一源小区对所述第一目标小区的 干扰因子。
上述的装置, 其中, 所述过覆盖因子计算模块进一步用于 :
对于每个源小区对应的多个干扰因子, 统计其中大于第五阈值的干扰因子的个 数, 得到所述过覆盖因子。
上述的装置, 其中, 所述大于第五阈值的干扰因子对应的第二数目大于第六阈值。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
本发明所述检测无线网络过覆盖的方法及装置, 充分考虑了小区间信号互干扰因 素, 并通过栅格化划分来过滤测试数据中过覆盖的偶然因素, 解决因测试数据不均衡而导 致的分析偏差问题, 使过覆盖问题定位更加准确。 附图说明
图 1 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检测无线网络过覆盖的方法流程图 ;
图 2 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检测无线网络过覆盖的装置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 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 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参照图 1, 本发明实施例的检测无线网络过覆盖的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
步骤 101 : 获取每个栅格内的每个小区的信号强度, 所述栅格是按照地理位置对 所述无线网络的覆盖区域进行划分得到 ;
具体如下 :
按照地理位置对所述无线网络的覆盖区域进行栅格化划分, 得到多个栅格, 例如, 栅格大小可设定为 50m*50m ;
获取 ( 导入 ) 对所述无线网络的覆盖区域进行扫频测试和 / 或路测测试得到的测 试数据, 所述测试数据包括小区的信号强度 (Rxlev) 信息和对应的地理位置信息 ;
根据测试数据中的所述地理位置信息, 将所述小区的信号强度信息汇聚到对应的 栅格中 ;
在每个栅格内, 分别对每个小区的所有信号强度值进行平均, 得到每个小区在该 栅格内的信号强度。
另外, 对于每个栅格, 还可以对该栅格内的小区按照信号强度从大到小的顺序进 行排序。步骤 102 : 根据所述信号强度, 计算源小区对目标小区的干扰因子 ;
一般而言, 在同一位置, 允许有多个 ( 例如, 3 个 ) 服务小区存在, 服务小区之间的 干扰为合理干扰。 因此, 本发明在计算用于过覆盖判决的干扰因子时, 只考虑非服务小区对 服务小区的干扰。 为此, 需要区分出栅格内的服务小区和非服务小区, 即如下所述的目标小 区和源小区。
首先, 确定源小区的范围 : 在每个栅格内, 选取信号强度在前 M 强之外、 且信号强 度大于第二阈值的小区, 得到该栅格的源小区列表, 其中, M 为大于或等于 1 的整数, 例如, 源小区为栅格中 Rxlev 在 3 强以后的小区, 且 Rxlev 需大于 -94dBm ;
其次, 确定目标小区的范围 : 在每个栅格内, 选取信号强度在前 M 强之内、 且信号 强度大于第三阈值的小区, 得到该栅格的目标小区列表, 其中, M 为大于或等于 1 的整数, 例 如, 目标小区为栅格中 Rxlev 在前 3 强以内的小区集合, 且 Rxlev 需大于 -85dBm。
在 进 行 源 小 区 和 目 标 小 区 的 划 分 后, 按照如下公式计算小区间互干扰因子 Ic(a-b)( 表示 a 小区对 b 小区的干扰因子, 用于表征 b 小区与 a 小区的紧密程度, 其中, a 为源小区, b 为目标小区 ) :
Ic(a-b) = Sa-b/Sb 式中 : Sa-b 为满足 a 小区与 b 小区之间的信号强度之差大于第四阈值的栅格个 数, 例如, 满足 Rxlev(a)-Rxlev(b) > -9dB 条件的栅格的个数 ;
Sb 为将小区 b 作为目标小区的所有栅格的个数。
经过步骤 102, 得到了所有源小区的干扰因子, 且每个源小区对应一组干扰因子 ( 因为其会对多个目标小区造成干扰 )。
步骤 103 : 根据所述干扰因子, 计算源小区的过覆盖因子 ;
具体包括 : 对于每个源小区对应的多个干扰因子, 统计其中大于第五阈值的干扰 因子的个数, 得到所述过覆盖因子。
例如, 对于源小区 a, 统计满足 Ic(a-x) > 0.05 的干扰因子的个数, x 为目标小区, 得到 a 小区的过覆盖因子 Co(a)。
优选地, 所述大于第五阈值的干扰因子对应的第二数目大于第六阈值。该第六阈 值表示统计学中, 为具有统计意义, 统计对象的个数需要达到的合适数值。
例如, 在对小区 a 的多个干扰因子进行上述统计时, 参加统计的干扰因子还需要 满足 : 在干扰因子 Ic(a-b) 的计算公式中, Sb > 50, 即小区 b 的总栅格数大于 50。
经过步骤 102, 得到了每个源小区的过覆盖因子。
步骤 104 : 将所述过覆盖因子大于第一阈值的源小区判定为过覆盖小区, 例如, 将 过覆盖因子大于 4 的源小区判定为过覆盖小区。
根据上述计算和统计可知, 所述过覆盖因子可以表征源小区会对多少个目标小区 造成干扰, 过覆盖因子越大, 表示该源小区过覆盖越严重。因此, 本发明通过将所述过覆盖 因子与第一阈值进行比较来确定该源小区是否为过覆盖小区。
另外, 在步骤 104 之后还可包括, 输出如下检测结果中的至少一个 :
过覆盖小区集 (a, b, c, ......) ;
过覆盖程度排序及过覆盖程度因子 (Co(a), Co(b), ......), Co 值越大, 过覆盖越 严重 ;
针对单个过覆盖小区输出小区干扰因子 (Ic(a-b)、 Ic(a-c)、 ...), Ic 值越大, 说 明源小区过覆盖给目标小区造成的干扰越大。
以下描述实现上述方法的装置。
参照图 2, 本发明实施例的检测无线网络过覆盖的装置, 包括 :
信号强度获取模块 10, 用于获取每个栅格内的每个小区的信号强度, 所述栅格是 按照地理位置对所述无线网络的覆盖区域进行划分得到 ;
干扰因子计算模块 20, 用于根据所述信号强度, 计算源小区对目标小区的干扰因 子;
过覆盖因子计算模块 30, 用于根据所述干扰因子, 计算源小区的过覆盖因子 ;
过覆盖判定模块 40, 用于将所述过覆盖因子大于第一阈值的源小区判定为过覆盖 小区。
其中, 所述获信号强度获取模块 10 进一步用于 :
获取对所述无线网络的覆盖区域进行扫频测试和 / 或路测测试得到的测试数据, 所述测试数据包括小区的信号强度信息和对应的地理位置信息 ;
根据所述地理位置信息, 将所述小区的信号强度信息汇聚到对应的栅格中 ; 在每个栅格内, 分别对每个小区的所有信号强度值进行平均, 得到每个小区在该 栅格内的信号强度。
所述干扰因子计算模块 20 进一步用于 :
在每个栅格内, 选取信号强度在前 M 强之外、 且信号强度大于第二阈值的小区, 得 到该栅格的源小区列表, 选取信号强度在前 M 强之内、 且信号强度大于第三阈值的小区, 得 到该栅格的目标小区列表, 其中, M 为大于或等于 1 的整数 ;
对于第一源小区和第一目标小区, 统计二者的信号强度之差大于第四阈值的栅格 个数, 得到第一数目, 统计将所述第一目标小区作为目标小区的栅格个数, 得到第二数目 ;
计算所述第一数目与第二数目之商, 得到所述第一源小区对所述第一目标小区的 干扰因子。
所述过覆盖因子计算模块 30 进一步用于 :
对于每个源小区对应的多个干扰因子, 统计其中大于第五阈值的干扰因子的个 数, 得到所述过覆盖因子。 优选地, 所述大于第五阈值的干扰因子对应的第二数目大于第六 阈值。
优选地, 本发明实施例的检测无线网络过覆盖的装置还可包括检测结果输出模块 ( 图未示 ), 用于输出如下检测结果中的至少一个 :
过覆盖小区集 (a, b, c, ......) ;
过覆盖程度排序及过覆盖程度因子 (Co(a), Co(b), ......), Co 值越大, 过覆盖越 严重 ;
针对单个过覆盖小区输出小区干扰因子 (Ic(a-b)、 Ic(a-c)、 ...), Ic 值越大, 说 明源小区过覆盖给目标小区造成的干扰越大。
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所述方法及装置, 同时适用于 GSM、 CDMA、 CDMA2000、 WCDMA 或 TD-SCDMA 网络。 该方法及装置, 通过对测试数据进行栅格化处理, 然后将测试数据按照栅格 进行汇聚平均, 这样充分考虑到了测试行为的不均衡度, 通过栅格化处理后最大限度的减
小了不均衡度的影响, 使得过覆盖识别结果更科学, 更实用。 在计算小区间互干扰因子算法 中, 针对源小区和目标小区的过滤算法, 充分考虑到了小区作为主服小区的可能性, 使得过 覆盖判断更为精准。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 本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 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 而不脱离本 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范围, 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