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制作盘景中的假山岩的方法及其用该方法所形成的制品。 山水盘景的主体是假山岩,其传统的制作方法是选用具有观赏价值的天然石料经雕琢加工后用混凝土堆砌造型而成,因此,这种制作方法只能在天然石料固有形态的基础上进行,使制作者的艺术构思和创作意图受到了很大的局限,此外,用天然石料制作的盘景重量重,运输大型作品困难,作为室内装饰,又会加重建筑物的负荷,难以采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盘景中假山岩的新的制作方法及用该方法所形成的新的假山岩制品,这种新方法应使制作者的艺术构思和创作意图得到充分发挥,这种新制品地重量要轻。
新方法的步骤是:
一、采用溶剂溶解和局部加热的方法将发泡的聚苯乙烯材料或聚丙烯材料或类似的材料加工成具有岩石形态的坯模。
二、依次将水玻璃溶液或类似材料,高强度树脂溶液涂盖在坯模表面,形成隔离层和复盖层,然后用溶剂溶解方法使坯模消失,留下壳体。
三、将玻璃钢溶液涂盖在壳体的内表面,形成还具有支撑层和腔体的岩石坯体。
四、在坯体上着色美化。
由此可见,用上述方法制得的假山岩制品由坯体和腔体组成,其中坯体由表及里具有高强度树脂形成的复盖层、水玻璃或类似材料形成的隔离层和玻璃钢材料形成的支撑层。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来进一步阐明本发明所述的制作假山岩新方法的详细内容及该方法制得的假山岩制品的具体结构。
附图是用本发明所述之方法制得的假山岩制品的结构图。
本发明所述的假山岩制作方法分四个步骤,第一个步骤是制作坯模。坯模的材料是发泡的聚苯乙烯或聚丙烯或类似的材料,这种材料的特点是易溶于特定的有机溶剂且遇热收缩,并具有一定的强度且质轻;首先根据艺术构思并用粘结剂将上述材料堆砌成假山岩的坯型,然后采用溶剂溶解和局部加热的方法在坯型上加工出洞穴和凹凸不平,最后形成具有岩石形态的坯模。局部加热的工具可选用电烙铁,溶剂可选用汽油,并可采用刷子蘸上汽油在坯型上进行大笔涂抹的方式来实施艺术创作。坯模可制作成整体型,也可制作成剖分型。
第二个步骤是制作壳体。壳体是用三种不同的材料依次涂盖在坯模上形成的,涂的方法以喷涂为佳,第一次用不溶于有机溶剂的水玻璃溶液或类似材料,形成隔离层,其作用是防止后续工序中的有机溶剂对壳体外层的浸蚀;第二次用树脂(如白乳胶)同填料(通常选用水泥)的混和液,形成加强层,其作用是使壳体具有一定的强度,并减少第三层的厚度;第三次是高强度树脂溶液(如不饱和聚脂树脂溶液),形成复盖层,其作用是进一步增加壳体的强度并形成光洁的表面层;壳体的厚度以不超过1毫米为宜。形成壳体后须取出坯模,其方法是用有机溶剂(如二甲苯)使坯模溶解流失,并留下壳体。对于整个造型的大型坯模,需要首先剖开坯模,然后用溶剂使坯模消失。此外,制作者如果要涂盖较多的高强度树脂来形成较厚的复盖层,那么也可以省略加强层而在隔离层上直接形成复盖层。
第三个步骤是制作坯体。在壳体的内表面涂盖上(通常用喷涂)含有树脂,短玻璃纤维和石英粉的玻璃钢溶液,形成支撑层,厚度以2毫米左右为宜,其作用是使壳体成为具有腔体结构和足够的强度和刚度的支撑物,即岩石坯体。对于剖分式的壳体仍须用粘结剂将剖分的壳体粘合在一起,形成整体结构的岩石坯体。
第四个步骤是坯体着色。根据设计要求着色美化,使坯体成为具有质感的假山岩。
用本发明所述的假山岩制作方法所形成的假山岩制品由坯体和腔体(1)组成,其中坯体由表及里具有高强度树脂形成的复盖层(2)、水玻璃或类似材料形成的隔离层(3)和玻璃钢材料形成的支撑层(4)。为了减少高强度树脂的消耗量,也可以在隔离层(3)同复盖层(2)之间涂盖由树脂同填料的混和物形成的加强层(5)。
如上所述的假山岩制作方法基于运用溶剂溶解和局部加热的方法在发泡聚苯乙烯等材料上快捷地形成具有岩石形态的坯模,这种方式可使制作者的艺术构思和创作意图得到充分发挥,塑出千姿百态的奇峰异石。此外,用本方法制得的假山岩制品具有大的腔体和用玻璃钢等坚固轻质材料形成的薄壁坯体,因此,这种假山岩制品强度高,重量轻,特别适宜于制作大型的山水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