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显示装置、 立体显示装置以及等离子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 特别是涉及一种平板显示装置、 立体显示装置以及等 离子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前框、 面板以及背光模组, 其中背光模组包括背框、 反射片、 导光板以及灯组等。
目前, 市场上有多种显示面板尺寸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 例如在电视领域中, 液 晶面板的尺寸包括 31.5、 42、 46、 48 或 55 寸, 需要根据不同尺寸的液晶面板进行设置不同的 背框模具。
请参见图 1, 图 1 是现有技术中液晶显示装置的背框结构示意图。如图 1 所示, 现 有技术中背框 10 均采用整体式的背框, 通常通过金属冲压或者塑料注射方式生产整体式 的背框 10, 整体式的背框 10 需要消耗过多的材料, 材料成本高。 此外大尺寸的背框 10 需要 使用较大的冲压设备, 背框 10 对应的模具尺寸很大, 结构复杂, 背框模具的成本高。因此现 有技术的背框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平板显示装置、 立体显示装置以及等离子 显示装置, 能够降低材料成本和模具成本, 并且能够保证背框的强度达到要求, 也解决了电 路板不易固定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 : 提供一种平板显示装置, 其 包括背光系统以及显示面板 ; 背光系统包括光源、 匀光机构以及背框 ; 背框承载光源和匀 光机构, 所述匀光机构将来自光源的光线导入显示面板 ; 背框包括主拼接件、 辅拼接件以及 用于固定电路板的支架, 主拼接件的数量为至少两个, 至少其中一个主拼接件的一端设有 拼接部, 辅拼接件与主拼接件拼接 ; 至少两个主拼接件通过相应拼接部进行拼接, 至少其中 一个主拼接件的拼接部设有加强结构 ; 支架包括支架主体、 第一悬垂部、 第一衬托部以及第 一弹性翻折部, 支架主体固定于主拼接件或辅拼接件上, 或同时固定于主拼接件和辅拼接 件上, 第一悬垂部从支架主体向支架主体的侧向延伸, 第一衬托部与支架主体间隔且从第 一悬垂部向第一悬垂部的侧向延伸, 第一弹性翻折部位于第一衬托部与支架主体之间且从 第一悬垂部向第一悬垂部的侧向翻折, 第一衬托部与第一弹性翻折部弹性夹持电路板的第 一侧边缘。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 每个主拼接件在拼接部的横截面为折线形状, 以形成 加强结构, 折线形状包括至少两条相连线段, 并且两个主拼接件的加强结构为凹凸叠置。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 加强结构的折线形状是矩形、 梯形、 燕尾形、 T 形、 倒T 形、 锥形、 十字形、 叉形或网格形。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 每个主拼接件在拼接部的横截面为弧形, 形成加强结构, 并且两个主拼接件的加强结构呈凹凸叠置。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 加强结构的弧形是一个或以上的单曲率、 双曲率或多 曲率弧形。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 支架进一步包括第二悬垂部、 第二衬托部以及第二弹 性翻折部, 第二悬垂部与第一悬垂部间隔设置, 且从支架主体向支架主体的侧向延伸, 第二 衬托部与支架主体间隔且从第二悬垂部向第二悬垂部的侧向延伸, 第二弹性翻折部位于第 二衬托部与支架主体之间且从第二悬垂部向第二悬垂部的侧向翻折, 第二衬托部与第二弹 性翻折部弹性夹持电路板的与第一侧边缘相对的第二侧边缘。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 背框包括两个支架, 两个支架间隔设置, 以夹持电路板 的第一侧边缘和第二侧边缘的不同位置。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 支架主体呈阶梯形且桥接于两个拼接件之间。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 至少两个主拼接件包括第一主拼接件和第二主拼接 件, 第一主拼接件的一端表面设有沿第一主拼接件的长度方向上间隔排列的至少两个拼接 部, 每个拼接部的结构与相应的第二主拼接件的一端适配, 第一主拼接件通过其一拼接部 与相应的第二主拼接件的一端拼接。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 拼接部是第一主拼接件表面上设置的形状与第二主拼 接件的一端适配的凹部, 以收容第二主拼接件的一端。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 拼接部是第一主拼接件表面上设置的凹部, 第二主拼 接件的表面相应位置设有凸起, 凸起嵌入凹部, 以拼接第一主拼接件和第二主拼接件。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 第一主拼接件的凹部底部设有第一贯穿孔, 第二主拼 接件的相应位置设有第二贯穿孔, 背框包括固定件, 固定件穿过第一贯穿孔和第二贯穿孔 以将第一主拼接件和第二主拼接件拼接。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 背框包括第三主拼接件以及第四主拼接件 ; 第一主拼 接件、 第二主拼接件、 第三主拼接件以及第四主拼接件皆为直条形, 并且首尾拼接, 以围绕 形成背框的矩形主框架。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 辅拼接件包括第一辅拼接件和第二辅拼接件, 第一辅 拼接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主拼接件、 第二主拼接件、 第三主拼接件以及第四主拼接件中的 至少两个拼接件拼接, 第二辅拼接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主拼接件、 第二主拼接件、 第三主拼 接件以及第四主拼接件中的至少两个主拼接件拼接。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 第一辅拼接件的两端分别与相邻设置的第一主拼接 件、 第二主拼接件拼接, 第二辅拼接件的两端与相邻设置的第三主拼接件、 第四主拼接件拼 接; 或第一辅拼接件的两端分别与相对设置的第一主拼接件、 第三主拼接件拼接, 第二辅 拼接件的两端与相对设置的第一主拼接件、 第三主拼接件拼接, 第二主拼接件、 第四主拼接 件、 第一辅拼接件以及第二辅拼接件之间平行设置。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 平板显示装置包括一触摸屏, 触摸屏设置在显示面板 的出光面上。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 : 提供一种立体显示装置, 其 包括液晶透镜光栅、 背光系统以及显示面板, 所述液晶透镜光栅设置于显示面板的出光面 上; 背光系统包括光源、 匀光机构以及背框 ; 背框承载光源和匀光机构, 匀光机构将来自光
源的光线导入显示面板的入光面 ; 背框包括主拼接件和用于固定电路板的支架, 主拼接件 的数量为至少两个, 至少其中一个主拼接件的一端设有拼接部 ; 至少两个主拼接件通过相 应拼接部进行拼接, 至少其中一个主拼接件的拼接部设有加强结构 ; 支架包括支架主体、 第 一悬垂部、 第一衬托部以及第一弹性翻折部, 支架主体固定于主拼接件或辅拼接件上, 或同 时固定于主拼接件和辅拼接件上, 第一悬垂部从支架主体向支架主体的侧向延伸, 第一衬 托部与支架主体间隔且从第一悬垂部向第一悬垂部的侧向延伸, 第一弹性翻折部位于第一 衬托部与支架主体之间且从第一悬垂部向第一悬垂部的侧向翻折, 第一衬托部与第一弹性 翻折部弹性夹持电路板的第一侧边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 : 提供一种等离子显示装置, 其包括等离子显示面板以及背框, 背框设置在等离子显示面板的背面 ; 背框包括主拼接件 和用于固定电路板的支架, 主拼接件的数量为至少两个, 至少其中一个主拼接件的一端设 有拼接部 ; 至少两个主拼接件通过相应拼接部进行拼接, 至少其中一个主拼接件的拼接部 设有加强结构 ; 支架包括支架主体、 第一悬垂部、 第一衬托部以及第一弹性翻折部, 支架主 体固定于主拼接件或辅拼接件上, 或同时固定于主拼接件和辅拼接件上, 第一悬垂部从支 架主体向支架主体的侧向延伸, 第一衬托部与支架主体间隔且从第一悬垂部向第一悬垂部 的侧向延伸, 第一弹性翻折部位于第一衬托部与支架主体之间且从第一悬垂部向第一悬垂 部的侧向翻折, 第一衬托部与第一弹性翻折部弹性夹持电路板的第一侧边缘。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 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 本发明的平板显示装置、 立体显示 装置以及等离子显示装置的背框通过设置至少两个主拼接件, 其中第一主拼接件上设有至 少两个拼接部, 第一主拼接件通过其一拼接部与相应的第二主拼接件的一端拼接, 以使背 框的模具结构简单, 降低背框模具的成本, 并且节省背框的材料, 以降低平板显示装置的生 产成本。进一步地, 通过在主拼接件的拼接部设置加强结构, 能够提高背框拼接处的强度, 进而使背框整体的强度达到要求。 此外, 在背框设置用于固定电路板的支架, 解决了电路板 不易固定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 1 是现有技术中液晶显示装置的背框结构示意图 ;
图 2 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平板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
图 3 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平板显示装置的背框的结构示意图 ;
图 4 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平板显示装置的背框的结构示意图 ;
图 5 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平板显示装置的背框的结构示意图 ;
图 6 是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平板显示装置中的两个主拼接件拼接处的截面 示意图 ;
图 7 是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平板显示装置中的第一辅拼接件对角设置在主 框架上的示意图 ;
图 8 是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平板显示装置中的第一辅拼接件以及第二辅拼 接件在主框架上的示意图 ;
图 9 是根据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一种平板显示装置的背框中拼接部的结构示意 图;图 10 是图 9 中拼接部的第一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 ;
图 11 是根据本发明第九实施例的一种平板显示装置的背框中拼接部的拼接方式 的示意图 ;
图 12 是根据本发明第十实施例的一种平板显示装置的背框中拼接部的拼接方式 的示意图 ;
图 13 是根据本发明第十一实施例的一种平板显示装置的背框中拼接部的拼接方 式的示意图 ;
图 14 是根据本发明第十二实施例的一种平板显示装置的背框中拼接部的结构示 意图 ;
图 15 是根据本发明第十三实施例的一种平板显示装置的背框中利用不同拼接部 进行拼接的结构示意图 ;
图 16 是根据本发明第十四实施例的平板显示装置的背框的结构示意图 ;
图 17 是图 16 所示主拼接件的拼接部第一实施例沿 A-A’ 方向的横截面的放大示 意图 ;
图 18 是图 16 所示主拼接件的拼接部第二实施例沿 A-A’ 方向的横截面的放大示 意图 ;
图 19 是图 16 所示主拼接件的拼接部第三实施例沿 A-A’ 方向的横截面的放大示 图 20 是图 16 所示主拼接件的拼接部第四实施例沿 A-A’ 方向的横截面的放大示 图 21 是图 16 所示主拼接件的拼接部第五实施例沿 A-A’ 方向的横截面的放大示 图 22 是图 16 所示主拼接件的拼接部第六实施例沿 A-A’ 方向的横截面的放大示 图 23 是图 16 所示主拼接件的拼接部第七实施例沿 A-A’ 方向的横截面的放大示 图 24 是图 16 所示主拼接件的拼接部第八实施例沿 A-A’ 方向的横截面的放大示 图 25 是图 16 所示主拼接件的拼接部第九实施例沿 A-A’ 方向的横截面的放大示 图 26 是图 16 所示主拼接件的拼接部第十实施例沿 A-A’ 方向的横截面的放大示 图 27 是图 16 所示背框的加强结构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 图 28 是根据本发明第十五实施例的平板显示装置的背框的局部示意图 ; 图 29 是图 28 所示的背框中的支架和电路板的截面示意图 ; 图 30 是根据本发明第十六实施例的平板显示装置的背框的结构示意图 ; 图 31 是根据本发明第十七实施例的一种制造平板显示装置的背框的方法的流程 图 32 是根据本发明第十八实施例的一种具有触摸屏的平板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8意图 ;
意图 ;
意图 ;
意图 ;
意图 ;
意图 ;
意图 ;
意图 ;
图;
102402048 A CN 102402051说明书5/11 页图;
图 33 是根据本发明第十九实施例的立体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 图 34 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十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见图 2-3, 图 2 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平板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 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平板显示装置的背框的结构示意图。如图 2 所示, 本实施例的 平板显示装置 20 包括 : 背光系统 21 以及显示面板 22, 背光系统 21 设置于显示面板 22 的 背面, 并且为显示面板 22 提供光源。
在本实施例中, 背光系统 21 包括光源 25、 匀光机构 24 以及背框 23。其中, 背框 23 承载光源 25 和匀光机构 24。在背光系统 21 为侧光式时, 匀光机构 24 是导光板 ; 在背光系 统 21 为直下式时, 匀光机构 24 是扩散板。 背框 23 包括至少第一主拼接件和第二主拼接件, 至少第一、 第二两个主拼接件形成背框 23 的主框架 27。
一起参阅图 3, 背框 23 的第一实施例包括第一主拼接件 261 以及第二主拼接件 262。第一主拼接件 261 的一端与第二主拼接件 262 的一端拼接, 第一主拼接件 261 的另一 端与第二主拼接件 262 的另一端拼接, 以形成背框 23 的主框架 27。第一主拼接件 261 和第 二主拼接件 262 均为铝件或镀锌钢件。在本实施例中, 第一主拼接件 261 和第二主拼接件 262 为 L 形。
一起参阅图 4, 背框 23 的第三实施例包括第一主拼接件 281、 第二主拼接件 282 以 及第三主拼接件 283。三个主拼接件 281、 282 以及 283 拼接形成背框 23 的主框架 27。三 个主拼接件 281、 282 以及 283 均为铝件或镀锌钢件。第一主拼接件 281 的一端与第二主拼 接件 282 的一端拼接, 第二主拼接件 282 的另一端与第三主拼接件 283 的一端拼接, 第三主 拼接件 283 的另一端与第一主拼接件 281 的另一端拼接。
在本实施例中, 第一主拼接件 281 为 L 形, 第二、 三主拼接件 282、 283 均为直条形。
此外, 背框 23 还可以包括设置于主框架 27 内并与之拼接的辅拼接件。
以下以四个主拼接件和两个辅拼接件详细说明本发明平板显示装置 20 的背框 23。
请参见图 5, 图 5 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平板显示装置的背框的结构示意图。 如 图 5 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背框 23 包括 : 第一主拼接件 231、 第二主拼接件 232、 第三主拼接件 233、 第四主拼接件 234、 第一辅拼接件 235、 第二辅拼接件 236 以及支架 2371、 2372、 2373、 2374、 2375、 2376 及 2377。第一主拼接件 231、 第二主拼接件 232、 第三主拼接件 233 以及第 四主拼接件 234 通过首尾拼接形成背框 23 的主框架 27。第一辅拼接件 235 和第二辅拼接 件 236 作为辅拼接件, 设置于主框架 27 内, 并且与主框架 27 拼接。
具体而言, 第一主拼接件 231 的一端与第二主拼接件 232 的一端拼接, 第二主拼接 件 232 的另一端与第三主拼接件 233 的一端拼接, 第三主拼接件 233 的另一端与第四主拼 接件 234 的一端拼接, 第四主拼接件 234 的另一端与第一主拼接件 231 的另一端拼接, 以形 成长方形的主框架 27。 其中, 第一主拼接件 231、 第二主拼接件 232、 第三主拼接件 233 以及 第四主拼接件 234 均为铝件或镀锌钢件。在本实施例中, 第一主拼接件 231、 第二主拼接件 232、 第三主拼接件 233 以及第四主拼接件 234 均为直条形, 在其他实施例中, 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将第一主拼接件 231、 第二主拼接件 232、 第三主拼接件 233 以及第四主拼接件 234 全部设置为 L 形, 或部分设置为直条形, 剩余的设置为 L 形。例如, 在图 3 中, 第一主拼 接件 261 和第二主拼接件 262 全部设置为 L 形 ; 在图 4 中, 第一主拼接件 281 设置为 L 形, 第二、 三主拼接件 282 以及 283 设置为直条形。
请参见图 6, 图 6 是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平板显示装置中的两个主拼接件拼 接处的截面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 平板显示装置 20 的背框 23 均采用拼接连接方式进行 拼接固定。如图 6 所示, 以第一主拼接件 231 的一端与第二主拼接件 232 的一端拼接连接 方式为例, 将第二主拼接件 232 的一端拼接在第一主拼接件 231 的一端上, 比如, 采用螺接、 扣接或焊接等方式将第二主拼接件 232 的一端拼接在第一主拼接件 231 的一端上。
请参见图 7, 图 7 是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平板显示装置中的第一辅拼接件对 角设置在主框架上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 第一辅拼接件 235 和第二辅拼接件 236 设置 于背框 23 的主框架 27 内。第一辅拼接件 235 的一端与第一主拼接件 231 拼接, 第一辅拼 接件 235 的另一端与第三主拼接件 233 拼接, 第二辅拼接件 236 的一端与第一主拼接件 231 拼接, 第二辅拼接件 236 的另一端与第三主拼接件 233 拼接, 并且第二主拼接件 232、 第四 主拼接件 234、 第一辅拼接件 235 以及第二辅拼接件 236 之间平行设置。在其它实施例中,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主框架 27 内设置至少一个辅拼接件, 例如在主框架 27 内仅仅设置第一 辅拼接件 235。此外, 第一辅拼接件 235 的两端可以分别与第一主拼接件 231、 第二主拼接 件 232、 第三主拼接件 233 以及第四主拼接件 234 中的至少两个主拼接件拼接, 例如第一辅 拼接件 235 对角设置在主框架 27 内, 如图 7 所示。同理可知, 第二辅拼接件 236 的两端亦 可以分别与第一主拼接件 231、 第二主拼接件 232、 第三主拼接件 233 以及第四主拼接件 234 中的至少两个主拼接件拼接。
请参见图 8, 图 8 是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平板显示装置中的第一辅拼接件以 及第二辅拼接件在主框架上的示意图。例如, 第一辅拼接件 235 的两端分别与相邻设置的 第一主拼接件 231、 第二主拼接件 232 拼接, 第二辅拼接件 236 的两端分别与相邻设置的第 三主拼接件 233、 第四主拼接件 234 拼接。
在本实施例中, 背框 23 包括七个支架 2371、 2372、 2373、 2374、 2375、 2376 及 2377。 其中, 支架 2371 固定于第四主拼接件 234 上, 支架 2372、 2373 分别固定于第一辅拼接件 235 上, 支架 2374 固定在第二辅拼接件 236 上, 支架 2375 固定在第二主拼接件 232 上, 支 架 2376、 2377 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一辅拼接件 235 和第二辅拼接件 236 上。实际上, 支架 可以固定于第一主拼接件 231、 第二主拼接件 232、 第三主拼接件 233、 第四主拼接件 234、 第 一辅拼接件 235 以及第二辅拼接件 236 之一或以上。在其他实施例中, 本领域技术人员完 全可以在背框 23 上设置其他数量的支架, 比如一个支架或以上。此外, 支架可以拆卸固定 于第一主拼接件 231、 第二主拼接件 232、 第三主拼接件 233、 第四主拼接件 234、 第一辅拼接 件 235 以及第二辅拼接件 236 之一或以上。
在支架 2371、 2372、 2373、 2374、 2375、 2376 及 2377 上均设有凸包 ( 未标示 ), 背框 23 可以通过该凸包固定电路板等器件。
以下进一步说明上述背框 23 相应的模具。在本实施例中, 第一主拼接件 231 和第 三主拼接件 233 的尺寸相同, 形状相同, 使用相同的模具冲压制得。 第二主拼接件 232、 第四 主拼接件 234、 第一辅拼接件 235 以及第二辅拼接件 236 的尺寸相同, 形状相同, 使用相同的模具冲压制得, 实现模具共用。因此, 本发明的背框 23 可以通过使用两种小尺寸模具冲压 制得, 相比于现有技术中背框 10 需要大尺寸模具, 本发明的背框 23 的模具结构简单且小, 进而降低背框 23 模具的成本。此外, 本发明的背框 23 相对于现有技术中背框 10 的整体背 框, 能够大幅节省材料, 以降低平板显示装置 20 的生产成本。
请参见图 9, 图 9 是根据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一种平板显示装置的背框中拼接部 的结构示意图。如图 9 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 第一主拼接件的一端设有两个拼接部, 拼接部 的结构与相应的第二主拼接部的一端适配, 以使第一主拼接件与相应的第二主拼接件的一 端拼接。
具体而言, 第一主拼接件 231 的一端表面至少设有拼接部 2311、 2312, 拼接部 2311、 2312 沿第一主拼接件 231 的长度方向上间隔排列, 拼接部 2311、 2312 是在第一主拼接 件 231 设置的形状与第二主拼接件 232 的一端适配的凹部, 以收容第二主拼接件 232 的一 端。
参见图 10, 图 10 是图 9 中拼接部的第一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如图 10 所示, 拼接 部 2311、 2312 为未贯穿第一主拼接件 231 的一端相对两侧面的凹部, 凹部的形状为矩形, 第 二主拼接件 232 为一直条形。 在拼装较大尺寸背框 23 时, 首先选择较邻近第一主拼接件 231 的端部的拼接部 2311, 并选择相应宽度的第二主拼接件 232。 随后将第二主拼接件 232 的一端设置在拼接部 2311 的凹部上。随后通过螺接、 扣接或焊接等方式将第二主拼接件 232 的一端拼接固定在 拼接部 2311 上。在拼装较小尺寸背框 23 时, 首先选择较远离第一主拼接件 231 的端部的 拼接部 2312, 并选择相应宽度的第二主拼接件 232。随后将第二主拼接件 232 的一端设置 在拼接部 2312 的凹部上。随后通过螺接、 扣接或焊接等方式将第二主拼接件 232 的一端拼 接固定在拼接部 2312 上。
请参见图 11, 图 11 是根据本发明第九实施例的一种平板显示装置的背框中拼接 部的拼接方式的示意图。如图 11 所示, 为方便另一方向上背框 23 尺寸的可选, 例如在第二 主拼接件 232 的表面相应位置设有凸起, 其中第二主拼接件 232 的凸起嵌入第一主拼接件 231 相对应位置的凹部, 以拼接第一主拼接件 231 和第二主拼接件 232, 如图 11 所示。 此外, 所述第二主拼接件 232 的一端表面可以设有至少两个沿第二主拼接件 232 长度方向上间隔 排列的凸起, 比如两个、 三个或四个等。
更进一步, 如图 12 所示, 图 12 是根据本发明第十实施例的一种平板显示装置的背 框中拼接部的拼接方式的示意。第一主拼接件 231 的凹部为多阶梯结构的凹部, 第二主拼 接件 232 相对应位置设有与凹部适配的多阶梯结构的凸部。
此外, 如图 13 所示, 图 13 是根据本发明第十一实施例的一种平板显示装置的背框 中拼接部的拼接方式的示意图。以拼接部 2311 为例, 第一主拼接件 231 的凹部底部设有第 一贯穿孔 2313, 第二主拼接件 232 相应于拼接部 2311 的位置上设有第二贯穿孔 2321, 背框 23 进一步包括固定件 240, 固定件 240 穿过第一贯穿孔 2313 和第二贯穿孔 2321, 以将第一 主拼接件 231 和第二主拼接件 232 拼接。
如图 14, 图 14 是根据本发明第十二实施例的一种平板显示装置的背框中拼接部 的结构示意图。第一主拼接件 231 的拼接部 2311、 2312 的凹部形状为圆形。但是, 在其他 实施例中, 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将凹部的形状设置成三角形等其他多边形形状。
如图 15, 图 15 是根据本发明第十三实施例的一种平板显示装置的背框中利用不 同拼接部进行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 拼接部 2311、 2312 为贯穿第一主拼接件 231 的 相对两侧的凹部, 以使第二主拼接件 232 的一端在拼接部 2311、 2312 上移动。比如在第二 主拼接件 232 的一端穿出拼接部 2312 并拼接固定后, 可裁切掉穿出部分, 进而调节第二主 拼接件 232 在作为背框主拼接件时的长度, 从而得到不同尺寸的背框。
在实际应用中, 第一主拼接件 231 的另一端以及第三主拼接件 233 的两端均设有 两个拼接部, 其结构与拼接部 2311、 2312 的结构相同 ; 而在第二主拼接件 232 的两端和第四 主拼接件 234 的两端, 对应于不同的情况, 也相应进行设计或不设计, 比如 :
1) 第一种情况, 如图 10 所示, 第二主拼接件 232 的两端和第四主拼接件 234 的两 端可以不进行任何设计, 即端部与其他部位的结构相同, 这时候在选择第一主拼接件 231 一端的不同拼接部 2311(2312) 进行拼接时 ( 另一端同样处理 ), 若想背框 23 的宽度相应变 化, 则相应的第二主拼接件 232 和第四主拼接件 234 的长度也作相应的选择。即, 若选邻近 第一主拼接件 231 一端的拼接部 2311 进行拼接, 则不对第二主拼接件 232 和第四主拼接件 234 进行裁剪, 或裁剪掉的部分较短 ; 若选择较远离第一主拼接件 231 一端的拼接部 2312 进行拼接时, 则对第二主拼接件 232 和第四主拼接件 234 均进行裁剪, 按照拼接部距离第一 主拼接件 231 一端的远近, 裁剪掉的部分也较长或较短 ; 2) 第二种情况, 类似前述第一种情况, 如图 11 所示, 只不过第二主拼接件 232 和第 四主拼接件 234 以不同的凸起来分别与第一主拼接件 231 和第三主拼接件 233 配合, 实现 背框 23 的宽度变化 ; 同样, 若选择除离第一主拼接件 231 一端最近的第一拼接部 2311 之外 的其他拼接部 2312 进行拼接时, 在拼接后或拼接前, 将多出的第二主拼接件 232 和第四主 拼接件 234 部分进行裁剪。
以上情况也适用于仅用两个 L 形主拼接件进行拼接而得到背框 23 的主框架 27。
综上所述, 本发明的背框 23 的第一主拼接件上设有至少两个拼接部, 根据用户需 求进行设置拼接部的数量, 在本实施例中选取两个拼接部 2311、 2312 进行描述。因此, 在 设置背框 23 的模具时, 仅需设置两组模具, 即第一主拼接件的模具以及第二主拼接件的模 具, 在第一主拼接件上设置多个拼接部以拼接得到各种尺寸的背框 23。在拼装背框 23 时, 可以根据背框 23 的尺寸, 选择相应的拼接部, 通过拼接部将第二主拼接件拼接在第一主拼 接件的拼接部上, 并将第一主拼接件中位于第二主拼接件的拼接位置外侧的其他拼接部裁 切掉, 以获取所需尺寸的背框 23。 相对于现有技术中根据不同尺寸的背框 10 设置不同背框 模具, 本发明的平板显示装置的背框 23 仅需设置第一主拼接件的模具和第二主拼接件 28 的模具, 实现满足各种尺寸产品要求的模具共用, 并且模具结构简单, 能够降低背框模具的 成本。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制造平板显示装置的背框的模具, 该背框的模具设有用于形成 背框的主拼接件的主图案, 主图案设有上设有用于在主拼接件的一端形成至少两个拼接部 的子图案。其中, 主拼接件为上述第一主拼接件和第二主拼接件, 对应上述的主图案 ; 拼接 部为上述第一主拼接件的拼接部, 对应上述的子图案, 在此不再赘述。
参阅图 16, 图 16 是根据本发明第十四实施例的平板显示装置的背框的结构示意 图。在本实施例中, 第一主拼接件 261 包括拼接部 2611, 第二主拼接件 262 包括拼接部 2621, 第一主拼接件 261 与第二主拼接件 262 中的至少一个在其拼接部设有加强结构 ( 图
未示 ), 即至少在拼接部 2611 或拼接部 2621 设有加强结构。
下面以拼接部 2611 与拼接部 2621 均设有加强结构为例进行说明。
拼接部 2611 和拼接部 2621 沿 A-A’ 方向的横截面为折线形状, 以形成加强结构, 折线形状包括至少两条相连线段, 比如加强结构的折线形状是矩形 ( 如图 17 所示, 其中虚 线圈内为两加强结构的凹凸叠置结构 )、 梯形 ( 如图 18 所示 )、 燕尾形 ( 如图 19 所示 )、 倒 T 形 ( 如图 20 所示 )、 锥形 ( 如图 21 所示 )、 波纹形 ( 如图 22 所示 ) 或网格形 ( 如图 23 所 示 ), 还可以是 T 形、 十字形或叉形等。第一主拼接件 261 的拼接部 2611 的加强结构和第二 主拼接件 262 的拼接部 2621 的加强结构之间凹凸叠置。
或者, 拼接部 2611 和拼接部 2621 沿 A-A’ 方向的横截面为弧形, 以形成加强结构。 横截面为弧形时, 弧形是一个或以上的单曲率 ( 如图 24 所示 )、 双曲率 ( 如图 25 所示 ) 或 多曲率弧形 ( 如图 26 所示 )。第一主拼接件 261 的拼接部 2611 的加强结构和第二主拼接 件 262 的拼接部 2621 的加强结构之间凹凸叠置。
当然形成加强结构的横截面的形状不仅限于此, 只要能加强拼接部的强度即可。 并且, 值得注意的是, 图 17- 图 27 所示主拼接件的拼接部所有实施例中, 除图 17 示出拼接 部 2611 的加强结构和拼接部 2621 的加强结构的形状以及两加强结构的凹凸叠置结构之 外, 其余均只示出拼接部 2611 或拼接部 2611 其中之一的加强结构的形状而并未示出其凹 凸叠置的结构。
参阅图 27, 其是在拼接部 2621 设有加强结构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该加强结构是板 层 2623, 该板层 2623 是对拼接部 2621 的加厚, 并且拼接部 2611 和拼接部 2621 叠置。
以上可以了解, 本发明实施例, 通过拼接方式形成背框, 使背框的结构简单, 并且 节省背框的材料, 可降低背光显示装置的生产成本 ; 同时, 通过在主拼接件的拼接位置设置 加强结构, 能提高背框拼接处的强度, 进而使背框整体的强度达到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 前述加强结构的各个实施例也适用于下述各背框、 背光系统或平 板显示装置的实施例。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适用于上述各实施例的支架, 其固定于拼接件上, 可用于固 定电路板。 请参见图 28-29, 拼接件 71、 72 和 73 为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拼接件, 包括用于拼接 形成背光主框架的主拼接件或者设置于主框架内且与主框架拼接的辅拼接件。支架 60 包 括支架主体 61、 第一悬垂部 62、 第一衬托部 63 以及第一弹性翻折部 64。支架主体 61 固定 于拼接件 71 和 72 上。在本实施例中, 支架主体 61 呈阶梯形且桥接于两个拼接件 71、 72 之 间。然而, 在本发明的备选实施例中, 支架主体 61 可为直条形或其他形状, 且支架主体 61 可仅一端固定于拼接件上, 另一端悬空设置, 以简化安装过程。
第一悬垂部 62 从支架主体 61 向支架主体 61 的侧向延伸, 第一衬托部 63 与支架 主体 61 间隔且从第一悬垂部 62 向第一悬垂部 62 的侧向延伸, 第一弹性翻折部 64 位于第 一衬托部 63 与支架主体 61 之间且从第一悬垂部 62 向第一悬垂部 62 的侧向翻折, 第一衬 托部 63 与第一弹性翻折部 64 弹性夹持电路板 80 的第一侧边缘。
请继续参见图 29, 支架 60 进一步包括第二悬垂部 62’ 、 第二衬托部 63’ 以及第二 弹性翻折部 64’ 。第二悬垂部 62’ 与第一悬垂部 62 间隔设置, 且从支架主体 61 向支架主体 61 的侧向延伸, 第二衬托部 63’ 与支架主体 61 间隔且从第二悬垂部 62’ 向第二悬垂部 62’ 的侧向延伸, 第二弹性翻折部 64’ 位于第二衬托部 63’ 与支架主体 61 之间且从第二悬垂部62’ 向第二悬垂部 62’ 的侧向翻折, 第二衬托部 63’ 与第二弹性翻折部 64’ 弹性夹持电路板 80 的与第一侧边缘相对的第二侧边缘。在优选实施例中, 第一悬垂部 62、 第一衬托部 63 及 第一弹性翻折部 64 与第二悬垂部 62’ 、 第二衬托部 63’ 及第二弹性翻折部 64’ 相对于支架 主体 61 的中心线成对称设置。在本发明的备选实施例中, 支架 60 的支架主体 61 上可以仅 设置第一悬垂部 62、 第一衬托部 63 及第一弹性翻折部 64, 进而仅弹性夹持电路板 80 的第 一侧边缘, 并通过设置与支架 60 相同的另一支架来弹性夹持电路板 80 的第二侧边缘。
请继续参见图 29, 在电路板 80 装配完毕后, 进一步在支架主体 61 设置上一个电磁 屏蔽件 100, 电磁屏蔽件 100 与电路板 80 间隔设置, 以对电路板 80 产生的电磁信号进行屏 蔽。电磁屏蔽件 100 可以是法拉第网或金属片。
请继续参见图 28, 在本实施例中, 进一步设置与支架 60 结构相同的支架 90, 支架 90 与支架 60 间隔设置, 以夹持电路板 80 的第一侧边缘和第二侧边缘的不同位置。
通过上述方式, 本发明的背框以及背光系统通过拼接方式形成背框, 使背框的结 构简单, 并且节省背框的材料, 可降低背光显示装置的生产成本。进一步利用包括支架主 体、 第一悬垂部、 第一衬托部以及第一弹性翻折部的支架来固定电路板, 能够节省模具成 本, 解决电路板不易固定的问题。
如图 30, 本发明实施例的综合了背框拼接、 拼接部加强结构以及方便固定电路板 的所有特征的示意图, 支架 60 包括支架主体 61、 第一悬垂部 62、 第一衬托部 63 以及第一弹 性翻折部 64。其中, 主拼接件 261 和 262 的拼接部设有加强结构 2611 和 2621。所述背框 拼接、 固定电路板的支架以及加强结构 2611 和 2621 可参见上述任一实施例。
如图 31 所示,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制造平板显示装置的背框的方法, 该方法包括以 下步骤 :
步骤 501 : 制作至少第一、 第二两个主拼接件, 其中第一主拼接件的一端设有至少 两个拼接部, 每个拼接部的结构与相应的第二主拼接件一端适配 ;
步骤 502 : 根据背框的尺寸选择至少两个拼接部的一拼接部与相应的第二主拼接 件的一端拼接。
在本实施例中, 当第二主拼接件的拼接位置与第一主拼接件的相邻端部之间存在 其他拼接部时, 在根据背框的尺寸选择至少两个拼接部的一拼接部与相应的第二主拼接件 的一端拼接的步骤之前或之后, 将第一主拼接件中位于第二主拼接件的拼接位置外侧的其 他拼接部裁切掉。其中第一主拼接件为上述第一主拼接件, 第二主拼接件为上述第二主拼 接件, 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 32 所示, 本发明的平板显示装置 20 进一步包括一触摸屏 29, 触摸屏 29 设置 在平板显示装置 20 的显示面板 22 的出光面上。其中, 平板显示装置 20 包括 : 背光系统 21 以及上述的显示面板 22, 背光系统 21 设置于显示面板 22 的背面, 并且为显示面板 22 提供 光源。
背光系统 21 包括光源 25、 匀光机构 24 以及背框 23。其中, 背框 23 承载光源 25 和匀光机构 24。在背光系统 21 为侧光式时, 匀光机构 24 是导光板 ; 在背光系统 21 为直下 式时, 匀光机构 24 是扩散板。背框 23 包括至少第一主拼接件和第二主拼接件, 至少第一、 第二两个主拼接件形成背框 23 的主框架 27。
当然, 背光系统 21 还可以是前述任一背光系统实施例中的结构。值得注意的是, 本发明的平板显示装置 20 可以为液晶显示装置或液晶电视机。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立体显示装置 30, 如图 33 所示, 立体显示装置 30 包括液晶透镜 光栅 31、 背光系统 32 以及显示面板 33。其中, 液晶透镜光栅 31 设置于显示面板 33 的出光 面上。背光系统 32 为上述各实施例的背光系统, 比如背光系统 32 包括光源 ( 未标示 )、 匀 光机构 ( 未标示 ) 以及背框 23。背框 23 承载光源和匀光机构, 匀光机构将来自光源的光线 导入显示面板 33 的入光面。其中, 背框 23 包括至少第一主拼接件和第二主拼接件, 至少第 一、 第二两个主拼接件形成背框的主框架。背光系统 32 还可以是前述任一背光系统实施例 中的结构, 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等离子显示装置 40, 如图 34 所示, 等离子显示装置 40 包括等离 子显示面板 41 以及背框 42, 背框 42 设置在等离子显示面板 41 的背面。其中, 背框 42 可以 为前述任一实施例的背框, 在此也不再赘述。
通过上述方式, 本发明平板显示装置、 立体显示装置以及等离子显示装置的背框 模具结构简单, 降低背框模具的成本, 并且节省背框的材料, 以降低平板显示装置的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 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 凡是利用本发 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 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 术领域, 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