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版印刷装置的印版滚筒.pdf

上传人:1****2 文档编号:422910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PDF 页数:23 大小:805.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5115381.1

申请日:

1995.08.08

公开号:

CN1139623A

公开日:

1997.01.08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B41L 13/06申请日:19950808授权公告日:20020220终止日期:20100808|||授权||||||公开|||

IPC分类号:

B41L29/12; B41L35/02

主分类号:

B41L29/12; B41L35/02

申请人:

理想科学工业株式会社;

发明人:

高桥靖宏; 本江胜郎; 根岸秀生

地址:

日本东京都

优先权:

1995.06.30 JP 165897/95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代理人:

肖春京;杨松龄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孔版印刷装置的印版滚筒,包括:具有沿共同中心轴线以一定间隔配置的两个环状部及连结它们的横担部的基体;在基体的外圆周上卷装成圆筒状并在其外圆周面上卷绕孔版原纸的挠性多孔板;原纸固定装置;为了供墨而设在挠性多孔板内部并当绕中心轴线转动时通过把挠性多孔板的内圆周面向外推压而使沿径向向外胀出的内加压装置;使基体与挠性多孔板之间的圆周方向摩擦阻力减小的降低摩擦阻力装置。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孔版印刷装置的印版滚筒,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具有沿其共同中心轴线并以一定间隔配置的两个环状部及 连结此二环状部的横担部的基体; 在上述基体的外圆周面上卷装成圆筒状并在其外周面上卷 绕着孔版原纸的挠性多孔板; 设置在上述基体的横担部上并有选择地对上述孔版原纸的 一端部进行固定的原纸固定装置; 内加压装置,为了从上述挠性多孔板的内部向外供给油墨而 设置在挠性多孔板内部,当上述基体与挠性多孔板绕上述中心轴 线转动时,通过把挠性多孔板的内圆周面向外推压而使该挠性多 孔板径向地向外胀出; 减小在上述基体与挠性多孔板之间所产生的圆周方向摩擦 阻力的降低摩擦阻力装置。
2: 一种孔版印刷装置的印版滚筒,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具有沿共同的中心轴线以一定间隔配置的两个环状部及连 结此二环状部的横担部的基体; 具有一边部及另一边部和一对侧边部并且展开后为长方形 的挠性多孔板,上述一边部固定在上述横担部或该横担部附近的 上述环状部上,上述的一对侧边部相对于上述环状部可滑动地卷 在该环状部上,上述另一边部在环状体的圆周方向可移动地安装 在横担部或横担部附近的上述环状部上而整体成为圆筒状,其外 圆周面上卷绕着孔版原纸; 设在上述基体的横担部上并有选择地对上述孔版原纸的一 端部进行固定的原纸固定装置; 内加压装置,为了从上述挠性多孔板的内部向外供给油墨而 设在挠性多孔板的内部,当上述基体与上述挠性多孔板绕上述中 心轴线转动时,通过把挠性多孔板的内圆周面向外推压而使该挠 性多孔板沿径向向外胀出; 使上述基体与挠性多孔板之间所产生的圆周方向摩擦阻力 减小的降低摩擦阻力装置。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孔版印刷装置的印版滚筒,其特征在 于:在上述挠性多孔板的另一边部与上述横担部或横担部附近的 上述环状部之间设置了把挠性多孔板弹性安装在上述基体上的 弹性部件。
4: 如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孔版印刷装置的印版滚筒,其 特征在于:上述降低摩擦阻力装置是设在相互接触的上述基体和 挠性多孔板中的至少一方上的多个突出部。
5: 如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孔版印刷装置的印版滚筒,其 特征在于:上述降低摩擦阻力装置是贴在互相接触的上述基体和 挠性多孔板中的至少一方上的具有光滑性的部件。
6: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孔版印刷装置的印版滚筒,其特 征在于:上述降低摩擦阻力装置是对相互接触的上述基体和挠性 多孔板中的至少一方进行光滑处理的表面。
7: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孔版印刷装置的印版滚筒,其特征在 于:在上述环状部的外圆周面及与该外圆周面接触的上述挠性多 孔板的内表面中的至少一方上设置上述突出部。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孔版印刷装置的印版滚筒,其特征在 于:进而还在上述横担部的内表面及与该横担部的内表面接触的 上述挠性多孔板的外表面中的至少一方上设置上述突出部。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孔版印刷装置的印版滚筒,其特征在 于:在相互接触的上述基体与挠性多孔板中的至少一方上设置防 止在该基体与该挠性多孔板的接触部中的油墨从上述印版滚筒 内部向外泄漏的阻挡部,并使该阻挡部与上述突出部有相同的高 度。
10: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孔版印刷装置的印版滚筒,其特征 在于:上述突出部能防止在上述基体与挠性多孔板的接触部的油 墨从上述印版滚筒内部向外泄漏。

说明书


孔版印刷装置的印版滚筒

    本发明涉及孔版印刷装置的印版滚筒。

    已知的一种孔版印刷装置,设有可绕中心轴线转动地用轴支承的多孔圆筒状印版滚筒,把已制版的孔版原纸卷装在此印版滚筒上,从印版滚筒内向外供给油墨并把印刷纸密贴在印版滚筒外周面的孔版原纸上而进行印刷。

    在这种基本结构的孔版印刷装置中,有如下的更具体的机构。即,用横担部把在共同轴线上以一定间隔配置的两个环状部连结起来而构成基体,把挠性多孔板成圆筒状地卷装在上述基体的几乎全部外圆周面上而构成圆筒状印版滚筒。挠性多孔板的始端部分固定在横担部一侧边缘上,绕基体卷成圆筒状后,把其后端部分用弹性部件等弹性固定在横担部另一侧地边缘上。于是,挠性多孔板就沿印版滚筒的转动方向能相对于环状部表面滑动地卷装着而成为可在环状部上自由就位的状态。

    印版滚筒内设有内压辊与向其表面供墨的供墨装置,印版滚筒转动进行印刷时,内压辊沿挠性多孔板的内周面转动而使挠性多孔板沿其半径方向向外胀出,并通过挠性多孔板和孔版原纸而供墨,在印版滚筒外面,紧靠着印版滚筒有间隔地设置背压辊,在印版滚筒和背压辊之间夹持着印刷用纸,用油墨转印而进行印刷。上述结构的印版滚筒已经公开在例如特愿平1-47029等之中了。

    使用上述孔版印刷装置,是使内压辊沿挠性多孔板的内周面不断转动而使印版滚筒的一部分径向向外胀出,在其胀出部分与背压辊之间夹持着印刷用纸并把油墨转印在印刷用纸上而进行印刷的。被内压辊加压并向外胀出的挠性多孔板的后端部分被弹簧部件沿环状部的外周面拉向印版滚筒转动方向的后方一侧。

    然而,即使挠性多孔板在环状部的外周面上是自由就位的,在两者之间因接触而会产生相当大的环状部圆周方向的摩擦阻力,在开始印刷时这种摩擦阻力会妨碍内压辊把挠性多孔板顺利地压出。

    此外,由于挠性多孔板与环状部之间的环状部周向的摩擦力妨碍了内压辊向外胀出,就会在位于印刷用纸前部的印版滚筒的开始印刷部位上产生对纸施压不足的现象,使印刷不鲜明。而且,这还是使内压辊与其驱动装置负载增加的原因。此外,还是油墨进入挠性多孔版与环状部之间,使从横担部所见的两端摩擦阻力不均匀一致,产生内压辊与挠性多孔板的内周面之间的接触压力不均衡,向印刷用纸转印的油墨量不均匀一致而使图像斑驳的原因。另外,在对应于环状部圆周方向的原纸的两端部位,由于对纸施压不同还会产生皱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把挠性多孔板卷装在基体上并用内压辊将其从内向外压出而进行印刷的孔版印刷装置的印版滚筒上,在压出上述挠性多孔板时,减轻作用在内压辊上的载荷,以得到均匀一致的印刷图象。

    本发明所述的孔版印刷装置的印版滚筒,它设有:具有沿共同中心轴线以一定间隔配置的两个环状部及连结此二环状部的横担部的基体;在上述基体的外圆周上卷装成圆筒状并在其外周面上卷绕着孔版原纸的挠性多孔板;设在上述基体的横担部上并有选择地对上述孔版原纸的一端部进行固定的原纸固定装置;为了从上述挠性多孔板的内部向外供给油墨而设在挠性多孔板的内部并当上述基体与挠性多孔板绕上述中心轴线转动时通过把挠性多孔板的内圆周面向外推压而使该挠性多孔板径向向外胀出的内加压装置;以及减小在上述基体与挠性多孔板之间所产生的圆周方向摩擦阻力的降低摩擦阻力装置。

    本发明所述的孔版印刷装置的印版滚筒,它设有:具有沿共同的中心轴线以一定间隔配置的两个环状部及连结此二环状部的横担部的基体;有一边部及另一边部和一对侧边部并且展开后为长方形的挠性多孔板,上述一边部固定在上述横担部或该横担部附近的上述环状部上,上述的一对侧边部相对于上述环状部可滑动地卷在该环状部上,上述另一边部在环状体的圆周方向可移动地安装在横担部或横担部附近的上述环状部上,整体成为圆筒状,其外圆周面上卷绕着孔版原纸;设在上述基体的横担部上并有选择地对上述孔版原纸的一端部进行固定的原纸固定装置;为了从上述挠性多孔板的内部向外供给油墨而设在挠性多孔板的内部并且当上述基体与上述挠性多孔板绕上述中心轴线转动时通过把挠性多孔板的内圆周面向外推压而使该挠性多孔板径向向外胀出的内加压装置;以及减小在上述基体与挠性多孔板之间所产生的圆周方向摩擦阻力的降低摩擦阻力装置。

    本发明所述的孔版印刷装置的印版滚筒,在如上所述的孔版印刷装置的印版滚筒中,在上述挠性多孔板的另一边部与上述横担部或横担部附近的上述环状部之间设置了把挠性多孔板弹性地安装在上述基体上的弹性部件。

    本发明所述的孔版印刷装置的印版滚筒,在如上所述的孔版印刷装置的印版滚筒中,其特点在于,上述降低摩擦阻力装置是设在相互接触的上述基体和挠性多孔板中的至少一方上的多个突出部。

    本发明所述的孔版印刷装置的印版滚筒,在上述的孔版印刷装置的印版滚筒中,特点是,上述降低摩擦阻力装置是贴在相互接触的上述基体和挠性多孔板中的至少一方上的具有光滑性的部件。

    本发明所述的孔版印刷装置的印板滚筒,在上述的孔版印刷装置的印版滚筒中,特点是上述降低摩擦阻力装置是对相互接触的上述基体和挠性多孔板中的至少一方进行了光滑处理的表面。

    本发明所述的孔版印刷装置的印版滚筒,在上述的孔版印刷装置的印版滚筒中,特点在于:在上述环状部的外圆周面及与该外圆周面接触的上述挠性多孔板的内表面中的至少一方上设置上述突出部。

    本发明孔版印刷装置的印版滚筒,在上述的孔版印刷装置的印版滚筒中,其特点在于,进而还在上述横担部的内表面及与该横担部的内表面接触的上述挠性多孔板的外表面中的至少一方上,设置上述突出部。

    本发明孔版印刷装置的印版滚筒,在上述的孔版印刷装置的印版滚筒中,其特点在于,在互相接触的上述基体与挠性多孔板中的至少一方上设置防止该基体与该挠性多孔板的接触部的油墨从上述印版滚筒的内部向外泄漏的阻挡部,并使该阻挡部与上述突出部有相同的高度。

    本发明的孔版印刷装置的印版滚筒,在上述的孔版印刷装置的印版滚筒中,其特点在于,上述突出部能防止上述基体与挠性多孔版的接触部的油墨自上述印版滚筒内部向外泄漏。

    内加压装置与挠性多孔板的内圆周面接触,使挠性多孔板径向向外胀出。当印版滚筒转动时,挠性多孔板的一部分随着这种转动而依次胀出。当内加压装置离开挠性多孔板的内圆周面时,挠性多孔板恢复到原来位置。由于在互相接触的挠性多孔板与基体中的至少一方上设置了使挠性多孔板与基体之间所产生的环状部圆周方向上的摩擦力减小的降低摩擦阻力装置,就能在挠性多孔板胀出时减轻施加在内加压装置上的负载。

    图1是一实施例印版滚筒的立体图,

    图2是一实施例印版滚筒的剖视图,

    图3是一实施例孔版印刷装置的印刷动作图,

    图4是一实施例印版滚筒主要部分的一种形状的放大立体图,

    图5是一实施例印版滚筒主要部分另一形状例的放大立体图,

    图6是一实施例印版滚筒主要部分另一形状例的剖视图,

    图7是一实施例印版滚筒主要部分另一形状例的剖视图,

    图8是一实施例印版滚筒主要部分另一形状例的剖视图。

    下面,参照附图来对一实施例的印刷滚筒进行说明。如图1中所示,把回转轴与中心轴线同轴线的两个环状部1a、1b以一定间隔相互平行地设置,用横担部2连结环状部1a、1b。环状部1a、1b是用塑料或金属等刚性体制成的。横担部虽然也同样可以用刚性体制成,但也可以是环状部1a、1b与横担部2一体成形的结构。沿印版滚筒4的一条母线方向设置横担部2,它的表面上设置着固定原纸前端的原纸固定装置5。环状部1a、1b与横担部2构成作为圆筒形印版滚筒4的基本框架即基体。

    把展开形状为长方形的挠性多孔板3沿环状部1a、1b卷绕在基体上。挠性多孔板3是将线材进行编织、不编织或结网而成的网状部件,例如把不锈钢丝纵横地编织而成的网状部件,此外,也可以使用由聚酯、四酮等合成树脂纤维制成的网状部件,还可以使用有许多微孔的多孔板。挠性多孔板3在印刷时受到压力时,向印版滚筒4的半径方向向外胀出,解除压力时复原,只要是能耐受来自印版滚筒内外的一定压力的材料就可以。对于只用合成树脂的网材,为了提高其耐久性,还可以在树脂外面蒸镀不锈钢等材料。

    还可以把多个挠性多孔板叠置使用,在图2中未画出环状部1a、1b,内侧的挠性多孔板3a用比较硬的不锈钢丝网或有许多微孔的金属多孔板,外侧的挠性多孔板3b使用蒸镀不锈钢的软质的聚酯网。此时为了扩散从印版滚筒4的内部供来的油墨,最好使挠性多孔板的开孔比率为越靠近原纸外侧,多孔板的网目数越高(网孔细)。图2是剖视图,表明内压辊7a在接触到挠性多孔板3的内周面后,伴随印版滚筒转动并使挠性多孔板在其半径方向上顺次向外胀出而转动到恰好与横担部位置相对。

    横担部2在印版滚筒4的转动方向上具有一定的宽度,在该转动方向的后方一侧用固定件15将挠性多孔板3的始端固定。挠性多孔板3的始端虽然可以直接固定在横担部2上,但也可以间接地例如用铰链等来固定。此外,在图2中,挠性多孔板3的始端虽然位于横担部2的下侧,但该始端也可以固定在横担部2的表面上或与边部连续地成为一体。而且还可以固定在环状部1的圆周面上横担部2的附近。挠性多孔板3沿基体的环状部1a、1b的圆周面卷绕,其终端弹性地固定在横担部2转动方向的前进侧。如图2所示,挠性多孔板3由多层构成时,挠性多孔的后端部分只把与原纸接触的最外层挠性多孔板3b的后端部分通过弹簧部件6弹性地固定在横担部2的爪2a上。

    在图2中,为了防止油墨从挠性多孔板3a、3b的终端泄漏,使外侧与内侧的挠性多孔板3a、3b的长度不同,并使外侧的挠性多孔板3b的终端进入横担部2之下,而设置一个使挠性多孔板3b的一部分与横担部2的一部分相重叠的重叠区C。

    图3中,设有在印版滚筒4内的供给油墨的供墨装置。作为从里面施压装置的内压辊7a随印版滚筒4的转动借助于图中未示出的驱动装置的驱动而在印版滚筒4的内圆周面(即挠性多孔网3的内周面)上转动,并且在含有横担部2的非图象部分上离开印版滚筒4的内圆周面,以躲开该部分,紧靠内压辊7a设有刮刀辊7b,它对内压辊7a表面的油墨层厚度进行控制,并与内压辊7a一体移动。

    在印版滚筒4的外侧设置背压辊8。背压辊8有大体与印版滚筒4相同的外径,并以与印版滚筒4的回转轴平行的轴8a为中心,在图中未示出的驱动装置作用下转动或与印版滚筒4同步转动。在与印版滚筒4的横担部2对应的背压辊8的部位上设置凹部8b。这样,它就在相反方向上与印版滚筒4同步转动,与内压辊7a一起夹持着由供纸辊对9送到它与印版滚筒4之间的微小间隙S中的印刷用纸P,把通过原纸的油墨转印在印刷用纸上并从图3(a)的左侧向右侧送进而进行印刷。

    此时,内压辊7a与印版滚筒4的转动同步,在印刷开始时使印版滚筒4转动方向的前方部分的挠性多孔板3胀出,于是在图3(b)所示的微小间隙S中,由内压辊7a把印刷用纸P夹在印版滚筒4与背压辊8之间,把油墨转印到用纸P上而进行印刷。

    印刷时,虽然可以用设在背压辊8表面上的爪来夹持住用纸P的前端而进行强制送进的机构,但使用如图3所示的把用纸P只是夹在印版滚筒4与背压辊8之间进行印刷的机构时,背压辊为与印版滚筒4不同大的较小的半径也可以。

    图4表示去掉挠性多孔板3的状态,在作与挠性多孔板3的接触面的环状部1a、1b的圆周面上设置突起11,以此作为降低摩擦阻力装置。各突起11为半球形,在整个与挠性多孔板3接触的环状部1的圆周面上规则地排列许多突起,只要其高度一致,对所接触的挠性多孔板3的摩擦阻力小,不会伤及挠性多孔板3,突起的形状是任何形状都可以,但最好有球形或辊子形曲面的形状,在环状部1的圆周方向可转动的结构也可以,其大小与密度可按照需要进行选择。

    图5也和图4一样是去掉挠性多孔板3之后的状态图,在与挠性多孔板3接触的环状部1的圆周面上沿圆周方向设置一条或多条肋12作为降低摩擦阻力的装置。肋12还能起到防止印版滚筒4内的油墨从挠性多孔板3与环状部1的界面泄漏的效果。肋12的宽度与间隔可适当选择,而且有多条肋12时,其高度最好一致,设置多条沟槽来代替肋12也能降低摩擦阻力。此外,还可以在环状部1的圆周面上粘贴聚四氟乙烯带等光滑材料作为滑动表面。进而,还可以对环状部1的圆周面本身进行聚四氟乙烯加工等光滑处理,也可进行镜面处理。

    把这些降低摩擦阻力装置设在与环状部1的圆周面接触的挠性多孔板3的边缘内表面上也是可以的。

    现在,研究图2中的挠性多孔板3b与横担部2相重叠的区域C。在区域C中,挠性多孔板3b与横担部2之间因弹簧部件6的伸缩而产生摩擦。为了减少这种摩擦,可以在横担部2与挠性多孔板3b的接触面上设置上述突起11等降低摩擦阻力装置。在这种情况下,在挠性多孔板3b或横担部2中的至少一方设置降低摩擦阻力装置。

    印刷时,把制版后的孔版原纸卷装在印版滚筒4的外周面上,当印版滚筒4转动时,内压辊7a随着印版滚筒4的转动,在图中未示出的驱动装置的驱动下沿挠性多孔板3的内圆周面转动,或者沿印版滚筒4的内圆周表面与滚筒4作牵连转动。印版滚筒4的挠性多孔板3随着印版滚筒4的转动从印版滚筒4转动方向前侧部分被内压辊7a推压而依次向外胀出。

    背压辊8与印版滚筒4同步反向转动,它与内压辊7a一起夹持着由供纸辊对9送到它与印版滚筒4之间的微小间隙S中的印刷用纸P,把通过原纸的油墨连续转印到印刷用纸上,并从图3(a)中的左侧向右侧送进而进行印刷。

    在此,由于在基体(环状部1与横担部2)与挠性多孔板3的接触面上设置了能减小两者间摩擦阻力的降低摩擦阻力装置,就能顺利地实现印刷开始时用内压辊7a把挠性多孔板3压出。

    而且,与印版滚筒4的转动同步地使内压辊7a离开印版滚筒4的内圆周面,以躲开含有横担部2的非图象部分。内压辊7a一旦离开印版滚筒4的内圆周面,挠性多孔板3就从内压辊7a与背压辊8的夹持中解脱出来。借助于固定在挠性多孔板3后端部分的弹簧部件6的弹力而把胀出的挠性多孔板3拉回来。现在就上述动作中的基体(环状件1a、1b与横担部2)与挠性多孔板3之间所产生的摩擦阻力作更详细的说明。首先,内压辊7a接触在印版滚筒4的内圆周面上并将其向外压时,弹簧部件6伸长,于是就在基体与挠性多孔板3之间产生摩擦阻力。

    其后,在印版滚筒4转动期间弹簧部件6的伸长量保持不变,挠性多孔板3仍然胀出而没有向圆周方向移动,故在基体与挠性多孔板3之间不产生圆周方向的摩擦。

    内压辊7a从印版滚筒4内圆周面脱开的瞬间,只是消除了因内压辊7a面使挠性多孔板3的向外胀出,在环状部1a、1b与挠性多孔板3之间不产生摩擦阻力。这就是在本实施例中,使内压辊7a在挠性多孔板3a的终端附近离开印版滚筒4的内圆周面的理由。

    然而,在例如内压辊7a位于图2所示的位置上时,在印刷机发生故障或在原纸图像区终了等场合,若控制本装置使该内压辊7a离开印版滚筒4的内圆周面,则在印版滚筒4转动方向的后侧(在图2中内压辊7a的左侧)处,挠性多孔板在弹簧部件6的拉力作用下返回,就会在挠性多孔板与环状件的圆周面之间产生摩擦阻力。

    由于在重叠区C,横担部2的内表面侧与挠性多孔板3接触,不管内压辊7a在什么位置上离开印版滚筒4的内圆周面,在其脱离的瞬间在该接触部分上会产生摩擦阻力。

    如以上所说明的,本装置在内压辊7a与印版滚筒4的内圆周面相接触或脱离时,都会在内压辊7a位置的朝印版滚筒转动方向后方一侧的挠性多孔板3与基体之间的接触部分产生摩擦阻力。

    为了减小挠性多孔板3与环状部1或横担部2之间的摩擦阻力而设置减少两者间的接触面积用的上述突起11等并在两者间形成间隙,由于有这种间隙,油墨就容易进入。可以如图6中所示,连续地设置与突起11或肋12同高的阻挡部13,以使油墨不致漏到印版滚筒4的外面。在设置在环状部1上的情况下,则在印版滚筒4的回转轴相关的中心附近边部上,沿其圆周方向连续设置。

    在挠性多孔板3b与横担部2在区域C重叠的图2所示结构的印版滚筒中,为防止从印版滚筒4内部泄漏出油墨,而如图7所示,在与横担部2重叠的挠性多孔板3的后端部的上面连续地设置平行于转轴并与横担部2的端缘部分2a内侧相接的阻挡部13。

    此外,如图8(a)、(b)中所示,为了减小摩擦阻力,可使设在环状部1圆周面上的突起14成为能防止油墨从印版滚筒4内向外泄漏的形状。在这种情况下,最好是与印版滚筒4的回转轴相关而能防止油墨从中心侧向外移动的阻挡坝的形状。

    以上详细地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本发明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对本领域人员来说,显然可以实现各种应用与变型。

    本发明在把挠性多孔板弹性地卷装在基体上,用内加压装置从内推压该多孔板而进行印刷的孔版印刷装置的印版滚筒中,在基体与挠性多孔板的接触面间设置了降低摩擦阻力的装置,因此外压时可以减轻压辊上的负荷。

孔版印刷装置的印版滚筒.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孔版印刷装置的印版滚筒.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孔版印刷装置的印版滚筒.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孔版印刷装置的印版滚筒.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孔版印刷装置的印版滚筒.pdf(2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孔版印刷装置的印版滚筒,包括:具有沿共同中心轴线以一定间隔配置的两个环状部及连结它们的横担部的基体;在基体的外圆周上卷装成圆筒状并在其外圆周面上卷绕孔版原纸的挠性多孔板;原纸固定装置;为了供墨而设在挠性多孔板内部并当绕中心轴线转动时通过把挠性多孔板的内圆周面向外推压而使沿径向向外胀出的内加压装置;使基体与挠性多孔板之间的圆周方向摩擦阻力减小的降低摩擦阻力装置。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印刷;排版机;打字机;模印机〔4〕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