绳的张紧装置.pdf

上传人:r7 文档编号:420980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PDF 页数:38 大小:1.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4104038.0

申请日:

1994.04.18

公开号:

CN1102815A

公开日:

1995.05.24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F16G 11/04申请日:19940418授权公告日:19990811终止日期:20110418|||授权|||公开|||

IPC分类号:

B65B13/22

主分类号:

B65B13/22

申请人:

吉田工业株式会社;

发明人:

井田一夫

地址:

日本东京

优先权:

1993.04.16 JP 90028/1993; 1993.09.10 JP 226138/1993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代理人:

张民华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绳张紧装置包括具有一壳体和一滑动件,壳体具有一对前后板,与其互连的相对横向壁和限定其一端的小开口和其另一端的大开口的向前收敛的内表面;滑动件滑设在壳体内和具有一绳压紧部分。绳张紧装置设有一个滑动槽和一个用于插进滑动槽的滑动突起配合件。滑动槽有一个用于阻止滑动突起滑脱滑动槽的调节部分并形成有用于引导将滑动突起插进滑动槽的一个倾斜部分。采用上述结构的绳张紧装置可绝对可靠地长期保持夹紧绳的能力。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绳张紧装置,包括有: (a)一具有一对前后板和一对互连该前后板的相对横向壁的壳体,所述前后板的内表面用作滑动的表面,而所述的相对横向壁具有限定在壳体一端上的小宽度开口和在其另一端上的大宽度开口的向前收敛的内表面;以及 (b)一个滑动件,它可滑动地设在所述壳体内部和具有在其相对横向表面上形成的压紧部分以及用作滑动表面的上、下表面,所述压紧部分适合于将绳压抵在所述壳体的相对横向壁上; 所述的绳张紧装置在作为一组的所述壳体和所述滑动件的任一个的至少一个滑动表面上设有一滑动槽,以及在该组的保持件的至少一滑动表面上设有一个用于插进所述滑动槽的滑动突起配合件,滑动槽具有调节部分以防所述的滑动突起从滑动槽中脱出所述滑动突起和面对另一件的所述调节部分中任一个的一个横向表面是倾斜的以形成一个用于引导所述滑动突起插进所述滑动槽的倾斜部分。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绳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所述滑动件的相对的横向表面上所述的压紧部分赋有弹性。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绳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动件带有一主体和一对臂部,所述臂部是从所述主体的一端向着其另一端的方向沿主体相对横向表面弓形地突出。
4: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任一项所述的绳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至少有一个从在其滑动表面的大宽度开口端向着小宽度开口延伸的滑动槽,所述的滑动槽包括一个堰状调节部分,它的侧面对着大宽度开口是倾斜的,所述的滑动件包括一个至少带有一用于插进所述滑动槽的滑动突起配合件的主体。
5: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任一项所述的绳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动件包括具有至少一个在其引导端和尾端之间延伸的滑动槽的一个基本上为菱形的主体,所述的滑动槽含有一个堰状调节部分,它的侧面对着引导端的倾斜的,所述壳体在其滑动表面上有至少一个用于插进所述滑动槽的滑动突起配合件。
6: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之任一项所述的绳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动件包括一具有至少一滑动突起的盘,一个围绕所述盘设置和有波浪形横向表面的菱形框状滑动件,以及一个所述盘的桥接部分和所述滑动部分至少在一端互连。
7: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之任一项所述的绳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动件包括一个主体,该主体至少有一个滑动突起和沿所述主体形成的环状滑动部分以及具有一个波浪形周向表面。
8: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之任一项所述的绳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动件包括一主体,该主体在形状上呈水滴形并至少有一个滑动突起和沿主体形成的一个滑动部分,所述滑动部分的一个圆形部分具有一波浪形圆周表面。
9: 一种绳张紧装置,包括有: (a)一设有一对前后板和一对横向壁的空心壳体,所述前后板的内表面用作滑动表面,所述的一对横向壁彼此相对地设在前后板的相对横向部分上以形成在其一端上的一个大宽度开口和一个在其另一端上的小宽度开口并适合互连所述的前后板,以及 (b)一滑动件,它可滑动地设置在壳体内和设有一主体和一对设在所述主体的相对横向部分上的弓形滑动杆,弓形滑动件有上、下滑动表面并适合于将绳压抵在壳体横向壁的内表面上,所述主体和弓形的滑动部分在它们之间封闭成一个空间,以便所述弓形滑动部分赋有弹性; 所述绳张紧装置在作为一组的壳体和滑动件两者任一的至少一 个滑动表面上设有一个从其引导端向其尾端延伸的滑动槽,所述的滑动槽含有一堰状调节部分,该堰状调节部分是设在沿其整长的中间和与所述带一滑动突起的滑动槽相对的该组另一件的至少一个滑动表面上,与所述滑动突起相对的调节部分的一个横向表面是倾斜的以形成一个倾斜部分。
10: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任一项所述的绳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动件具有操作部分,这些操作部分是在滑动件的引导端和尾端上以使所述操作部分通过壳体相对开口露出的这样方式整体地形成。
11: 根据权利要求1至3和6至10之任一项所述的绳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多个啮合突起和一个啮合脊,所述的多个啮合突起以一纵列布置在作为一组的壳体和滑动件两者任一的滑动表面上,所述啮合脊设有另一件的滑动表面的横向上以使所述啮合脊可以与所述的啮合突起可分开地啮合。
12: 根据权利要求1至3和6至10之任一项所述的绳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有在其至少一个滑动表面上形成的至少一个滑动槽,所述的滑动件有至少一个用于插进所述滑动槽的滑动突起,所述壳体还具有多个啮合突起,其分别以一纵列方式沿所述滑动槽的相对侧排列在所述体的滑动表面上,所述滑动件还带有啮合脊,面对壳体的滑动表面设置在滑动件的滑动表面的横向上以使所述的啮合脊可以与啮合突起分别地啮合。
13: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任一项所述的绳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横向壁具有折皱内表面,滑动件的压紧部分有波浪形的外表面。
14: 根据权利要求9至13的任一项所述的绳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有至少一个在其滑动表面上从大宽度开口向小宽度开口延伸的滑动槽,所述滑动槽包括一个其面对大宽度开口的横向 表面是倾斜的堰状调节部分,所述的滑动件包括:一个带有至少一个滑动突起的圆盘,一个围绕所述圆盘设置和有波浪形横向表面的菱形框状滑动部分,以及一个与所述圆盘和滑动部分的至少一端互连的脊部。
15: 一种绳张紧装置包括有: (a)设有一前板,一后板以及一对横向壁的一个空心壳体,所述横向壁设置在彼此相对的前板和后板的相对横向部分上以便形成在其一端上的一大宽度开口和其另端上的小宽度开口以及适合互连所述前板和后板,作为一组的前板和后板两者的至少一内表面有一个从所述大宽度开口端向所述小宽度开口端延伸的滑动槽,所述的滑动槽包括一个非常接近于其大宽度开口侧的一端部的堰状调节部分,以及 (b)一滑动件,它沿着所述在壳体内的滑动槽可滑动地设置和设有一主体和一对弓形臂,弓形臂设在所述主体的相对横向部分上,由其一端部固定在接近主体引导端部处和适合将绳压抵在壳体横向壁的内表面上,所述的主体在其上、下表面至少任一之上设有一个适合插进所述滑动槽的滑动突起。
16: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绳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横向壁具有折皱表面,所述滑动件的臂部具有波浪形外表面。
17: 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的绳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动件带有在其引导端上的一个实际呈梯形的操作部分以及在其尾端上的一个实际呈箭头状的操作部分。
18: 根据权利要求15至17之任一项所述的绳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有多个啮合突起,它们沿滑动槽的至少一侧以一纵列布置在前后板任一个的内表面上,所述的滑动件有至少一个啮合脊,它设置在面对壳体滑动槽的臂部的上、下表面的至少任一之横向上以便啮合脊与所述啮合突起可分开地啮合。
19: 根据权利要求15至18的任一项所述的绳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面对大宽度开口的壳体的调节部分的横向表面是倾斜的以形成一个倾斜部分。
20: 根据权利要求15至19之任一项的绳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面对着壳体的滑动件的滑动突起的一个横向表面是倾斜的以形成一个倾斜部分。
21: 根据权利要求15至20之任一项所述的绳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体在其相对横向表面上具有带向后弯折的引导端的钩状突件,所述臂件具有在主体横向表面方向上弯曲的自由端以形成钩形件,所述钩形件的引导端设置在钩状突件和主体横向表面之间。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合成树脂制成的、用于张紧配装在防水衣、背包、救生衣、购物袋等上的绳,从而达到张紧它们目的绳的张紧装置。

    作为这样一种绳张紧装置,它包括一个棱柱形空心体和一个设在空心体内的可移动臂装置,所述的空心体是由相互平行地分开的一个顶壁和一个底壁以及相对的横侧壁构成,而所述的移动臂装置设有四个富有弹性的夹紧件,它们设置成与空心体的横侧壁相对,以便允许在夹紧件和横侧壁间插进成回形弯曲的一根绳并把它压抵体的横侧壁上,由此将绳张紧,并且这种绳张紧装置还包括一镶装的释放装置,它能够被手工操作以释放夹紧件对绳施加的工作压紧力。(参见公开号SHO57-42,552的日本专利)。

    作为所讨论的这类绳张紧装置的另一种型式,在公开号HEI2-46,731的日本实用新型和于1988年8月23日公布的相应的美国专利4,765,034(Kasai的)中揭示了一种绳张紧装置,它包括一个平面视图通常呈梯形地空心体和一个滑块,该空心体在其相对的两端部上设有一个小宽度开口和一个大宽度开口,并在其前板上设有一个滑动孔,而滑块带有一个张紧件和一个操作件,用以将一段绳索压靠在体的横侧壁上,而操作件与张紧件做成整体并从该空心体表面突出并通过开设在前板上的滑动孔。在这种绳张紧装置中,滑块设置一个大于该操作部分外周的孔,该操作部分弹性地悬支于张紧部分,而通常压在所述孔之上。该前板设在体的大宽度开口侧的后表面上并带有导向槽,用以引导滑块的操作部分沿空心体上的滑孔方向滑动。

    此外,在公开号HEI-4-44,575的日本实用新型中揭示了一种环带扣环,它包括一个空心的体和一个滑动块,该空心体一般在平面视图上呈梯形,在体的相对两端设有一个开口,其形状可使环带穿过,该滑动块设置在该空心体内以便与空心体的横侧壁配合咬夹住环带的相应两半,该空心体还具有一个与体外周形状相似的在体的前板内形成的导向孔以及一个止动件,该止动件适合阻止带的环部进入空心体并设在体的前后板间的体的一个端上的大宽度开口中心上,而所述的滑块带有一个从其中突伸出的操纵部分和适合插进该导向孔中以便从前表面伸出穿过导向孔以实现从空心体的前表面操作滑块。

    在已知的上面所引用的绳张紧装置的第一个实例中,由于空心体或壳体的相对的两横侧壁是平行地或对称地成弓形,用于咬夹绳的可移动臂的夹紧部分与该壳体配合在其两个点上咬住同一根绳,而由在该壳体内的夹紧部分产生的夹紧作用力被施加在互相相对的方向上。为释放夹紧部分咬住绳的工作,释放装置是设在每一个侧面的两个点上,以便在总共四个点上实现其功能。可移动臂装置和释放装置分开地形成或取代以形成两个可移动的装置以及一个弹簧设在它们之间。这样,它们就大大地增加了整个绳张紧装置的结构复杂性。此外,由于夹紧部分的作用是由产生相反动作的弹簧引起的,用于释放绳的操作并不总是顺畅地进行以绝对可靠地实现绳的释放。

    然而,在第三和第三例的情况中,由于设有用于控制滑块动作以便与空心体配合咬合绳或环带的操作部分,以使它能从该空心体的前表面伸出,该操作部分就能接触某些别的物体,因而容易使绳松弛和使该绳张紧装置丧失其张紧的作用。还有,从空心体的前表面伸出的该操作部分的突出,从设计观点来看,它构成一个有害因

    图18为第一实施例的第三种变型例中,金属轴与树脂回转体的剖视分解侧视图;

    图19为图18中的金属轴与树脂回转体组合并用冲头铆接的主要部分剖视侧视图;

    图20为树脂回转体固定在图18中金属轴上的主要部分的剖视侧视图。

    以下,以图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图1至图3是第一实施例,它图示了作为树脂回转体的树脂齿轮。图1为金属轴与树脂齿轮的剖视分解侧视图;图2为金属轴与树脂齿轮组合并用冲头铆接的主要部分的剖视侧视图;图3为树脂齿轮固定在金属轴上的主要部分的剖视侧视图。

    带金属轴的树脂齿轮,在由金属轴1下侧的小直径部形成的压入部1′的外周面上,加工有滚花部1a。在滚花部1a的下侧形成轴承支部1b,在滚花部1a的上侧形成大直径部1c。大直径部1c的下侧加工成肩部1d。

    树脂回转体2的中央加工有压入孔2a,并在压入孔2a下端的边缘处,加工有由倾斜面2b形成的倒角部2′。在压入孔2a的上侧形成大直径部2c。在大直径部2c中加工有一比压入孔2a的孔径大的凹状孔2d。在压入孔2a和2d之间形成阶梯部2e。

    在固定金属轴1和树脂回转体2时,将金属轴1的压入部1′的滚花部1a从上侧压入树脂回转体2的压入孔2a,靠滚花部1a相互结合,以使金属轴1的肩部1d抵住树脂回转体2的阶梯部2e。

    然后,将冲头3抵于压入部1′的下端部,进行铆接加工。铆接加工也可以不在压入部1′的下端部的整个圆周上进行。

    通过上述铆接加工,将压入部1′的下端部的塑性变形部1e向外侧挤压出来,与由倾斜面2b构成的倒角部2′相嵌合。

    当带金属轴的树脂齿轮如上述那样构成时,由于将金属轴1的压入部1′压入树脂回转体2的压入孔2a并靠滚花部1a相结合,压入部1′的下端部的塑性变形部1e嵌合在由倾斜面2b形成的倒角部2′上,压入孔2a的孔径没有因塑性变形部1e而扩大,因此,可以对金属轴1的压入部1′的下端部进行铆接。

    此外,由于压入孔2a的孔径没有因塑性变形部1e而扩大,因此,树脂回转体2不会开裂。

    还有,由于是用金属轴1的肩部1d和塑性变形部1e夹住树脂回转体2上,因此金属轴1不会从树脂回转体2中脱落。

    因此,由于不使压入强度下降地进行金属轴1的铆接,即使在高温环境下,也能使用这种带金属轴的树脂回转体。

    此外,树脂回转体2可做得薄型化。

    图4、图5是第二实施例,图4是金属轴和作为树脂回转体的树脂齿轮的剖视分解侧视图,图5是金属轴和树脂回转体组合并用冲头铆接后的主要部分的剖视侧视图。

    第二实施例的带金属轴的树脂齿轮在金属轴1的下侧设有凸缘部1f,在由凸缘部1f的上侧的小直径部形成的压入部1′上加工有滚花部1a。在凸缘部1f的下侧形成轴支承部1b。在压入部1′的上侧形成小直径部1g。

    在树脂回转体2的中央形成压入孔2a,并在压入孔2a的上端的边缘处加工成由倾斜面2b形成的倒角部2′。在压入孔2a的上侧形成一比压入孔2a的孔径大的凹状孔2d。在压入孔2a的下侧形成阶梯部2f。

    在固定金属轴1和作为树脂回转体的树脂齿轮2时,将金属轴1的压入部1′的上端部从下侧压入树脂回转体2的压入孔2a,并靠滚花部1a相结合,使金属轴1的凸缘部1f与树脂回转体2的阶梯部2f相抵接。

    然后,将冲头3抵住压入部1′的上端部进行铆接加工。

    部分剖示平面图;

    图4是图1的绳张紧装置在其各部件装配之前的一个纵剖侧视图;

    图5是图1的绳张紧装置在其各部件装配后的一个纵剖侧视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绳张紧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一个部分剖示的透视图;

    图7是示出图6的绳张紧装置以张紧状态夹持住一根绳时的部分剖示平面图;

    图8是图6的绳张紧装置在其各部件装配后的纵剖面侧视图;

    图9是用在本发明的绳张紧装置的第三实施例中的滑动件的透视图;

    图10是示出采用图9所示滑动件并以张紧状态夹持绳时的该绳张紧装置的一个横向剖切的平面视图;

    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绳张紧装置的第四实施例的部分剖示的透视图;

    图12是示出图11的绳张紧装置(使绳保持张紧状态时的)部分剖示平面图;

    图13是图11的绳张紧装置在其各部件装配后的纵剖侧视图;

    图14是示出本发明的绳张紧装置的第五实施例使绳保持张紧状态时的部分剖示平面图;

    图15是示出图14的绳张紧装置(使绳保持在另一种张紧状态时的)部分剖示平面图;

    图16是用在本发明的绳张紧装置上的第六实施例中的一个壳体的部分剖示)透视图;

    图17是是用在图16的绳张紧装置的壳体中持反相状态的一滑动件的透视图;

    图18示出一个用图16的壳体和图17的滑动件和使绳保持在张紧状态时的绳张紧装置的部分剖示平面视图;

    图19是用于本发明的绳张紧装置中的滑动件另一例子的透视图;

    图20是一个滑动件的又一例子的透视图。

    图21是滑动件的再一个例子的透视图;

    图22是本发明的绳张紧装置的第七实施例(使绳保持张紧状态时的部分剖示的)透视图;

    图23是图22的绳张紧装置使绳保持在张紧状态时部分剖示的平面视图;

    图24是示出图22的绳张紧装置的壳体和滑动件的组合件的纵剖面侧视图。

    现参看附图,图1至5示出了本发明的绳张紧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用合成树脂制的一个绳张紧装置1是由作为分开部分的一个壳体或空心体10和一滑动件50组成。该壳体10是由具有通常的蛇头或梯形形状的相同顶视图的一前板11和一后板12以及在前板11和后板12间整体形成的相对横侧壁13、14组成以便互连其相对的横向部分。该相对横向壁13、14的内表面以一个向前收敛的方式相互对置。这样就使壳体10成为一个整体的盒形。一个大宽度开口15和一个小宽度开口16在壳体10的相对两端上形成,而波浪形或折皱形的表面17、18是在相对的侧壁13、14的内表面上形成。这两个表面17、18可以具有粗糙表面的形式。在内表面或滑动表面S1的纵向的中心线上,在从引导端至尾端的方向上分别形成有前板11和后板12,滑动槽19、21以及20、22,以使滑动件50可以在壳体10的开口15至开口16的纵向方向上滑动。像一个堰的调节部分23、24在接近后端的大宽度开口15处,于前板11的滑动槽19和21之间以及后板12的滑动槽20和22之间隆起以便分开前板11的滑动槽19和21以及后板12的滑动槽20和22。调节部分23、24的外侧表面形成斜面以提供可方便滑动件50的滑动突块52、53的插进工作的导向倾斜部分25、26。该调节部分23、24的内侧表面与滑动槽19、20垂直地从其顶部朝下形成。因此,在滑动件50插进壳体10时,当该滑动件50的滑动突块52、53跨在调节部分23、24的倾斜部分25、26之上并进入滑动槽19、20时,该调节部分23、24就可阻止滑动件50的滑动突块52、53滑脱。

    滑动件50设有一个通常呈菱形平面形的平板状主体51。一个通常具有菱形的滑动件54沿着该主体51的周边形成,它具有这样的尺寸,就是在该滑动件50被插进壳体10时,可保持在壳体10的相对的横侧壁13、14之间有一定的间隙以夹紧绳。在主体51的中央部分,滑动突块52、53是从该主体51的相对表面高起,突块52、53具有这样的大小,即它所要可以在壳体10的滑动槽19、20、21和22内自由滑动,和具有这样的高度,即它们要可以从滑动件54的上下表面即滑动表面S2稍微突出些并可进入壳体10的滑动槽19、20。在滑动件50的相对端上的锐角部分是用作为操作部分55、56,用于滑动件50的手工操作,而滑动件50的相对的横向部分即钝角部分是用作压紧部分57、58,用于与壳体10的相对横向侧壁13、14的折皱表面17、18配合夹紧绳100。压紧部分57、58由一个波浪形表面或粗糙表面形成和分别对着在壳体10的相对横侧壁13、14内侧面上的折皱表面17、18。滑动件50的相对的压紧部分57、58之间的干涉宽度大于在壳体10的引导端上的小宽度开口16的宽度。该滑动件的长度要这样确定,即在该滑动件50被安置在壳体10内时,在滑动件50的相对两端上的操作部分55、56可以分别从壳体10的小宽度开口16和大宽度开口15伸出。壳体10的前板11的内表面和后板12的内表面之间的距离约等于或稍大于沿着该滑动件50的周边的滑动部分54的高度。上面已经说明的在壳体的内部尺寸和滑动件的外部尺寸间的关系以及在壳体的滑动槽和滑动件的滑动突块间的关系对下面引证的各实施例来说都能保持良好的状态。

    现将在下面说明图1至图5所示的绳张紧装置的各部分的装配和操作的情况。

    绳100被夹紧在壳体10和滑动件50之间。然后,如图2和4所示那样,滑动件50的一个操作部分55相对在壳体10的大宽度开口侧上的滑动槽21、22摆正位置,通过该大宽度开口15插进滑动件50的滑动突块52、53与壳体10的滑动槽21、22啮合并推压另一操作部分56。于是,滑动突块52、53跨于导向倾斜部分25、26之上并进入滑动槽19、20,滑动槽19、20是在壳体的前板11和后板12的内表面上切割出(如图3和图5所示)。

    已经被插进壳体10内的滑动件50现可沿着在壳体10的前板11和后板12的内表面(滑动表面S1)上形成的滑动槽19、20自由地滑动。

    当滑动件50推向位于壳体10的引导端上的小宽度开口16方向上滑动时,壳体10的相对横向侧壁13、14以及在滑动件50的相对横向部分上的压紧部分57、58就配合将嵌设在它们之间的绳100夹牢并张紧。滑动件50的相对的压紧部分57、58的宽度大于在壳体10的引导端上的小宽度开口16的宽度以使它们可以通过开口16而不滑脱(如上所述)。同时,在大宽度开口15侧上,调节部分23、24处于滑动槽19、20上,因此,滑动件50的滑动突块52、53就可碰抵调节部分23、24。一旦该滑动件被安置在壳体10内,该滑动件50就不会滑脱壳体10。

    在滑动件50的相对端上整体形成的操作部分55、56从壳体10的相对开口15、16伸出。这样,滑动件50的滑动操作可以既简单又绝对可靠地完成。

    由张紧装置1对张紧着的绳100可以通过推压操作部分55和使滑动件50向在尾端上的大宽度开口15移动进行松开。

    图6至8示出本发明的绳张紧装置的第二实施例。在绳张紧装置1a中,壳体10a和滑动件50a的形状通常分别呈梯形和菱形的平面视图。在壳体10a相对横向壁13a、14a的内表面上形成有波浪形或折皱(或粗糙)的表面17a、18a。在滑动件50a的相对横向表面上分别形成有波浪形的压紧部分57a、58a。操作部分55a、56a在滑动件50a的引导端和尾端的锐角部分上形成。至此所说明的这些部件的布置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类似。

    在壳体10a的前板11a和后板12a的内表面的纵向的中心线上,滑动突块在大宽度开口15a附近处分别高起。在滑动件50a的主体51a的上下表面上,在引导端的操作部分55a至在尾端上的操作部分56a之间切割有能容纳壳体10a的滑动突块27、28的滑动槽59、61以及60、62。在滑动槽59和61间以及在滑动槽60和62间接近壳体10a的引导端处形成有用于阻止滑动突块滑脱的具有堰形的调节部分63、64。调节部分63、64的内侧表面呈一垂直壁形状而其外侧表面是倾斜的以形成外倾斜部分65、66,用于引导滑动突块27、28。在壳体10a上的滑动突块27、28的大宽度开口15a的横向侧表面也要求是倾斜的。

    壳体10a和滑动件50a的装配是由以下步骤实现的,如图6中所示那样,将在其上设有调节部分63、64的滑动件50a侧上的操作部分55a对准壳体10a的大宽度开口15a,然后使在滑动件50a引导端上的滑动槽61、62与壳体10a的滑动突块27、28相啮合;推压另一操作部分56a直到滑动突块27、28跨于倾斜部分65、66之上并如图7和图8所示那样进入内侧上的滑动槽59、60中;以及接着使在引导端上的操作部分55a能够穿过在壳体10a的引导端上的小宽度开口16a而露出。其结果是,该绳张紧装置1a便被装配好,以使滑动件50a在壳体10a内,在其纵向方向上可以自由地滑动。

    在图9和图10中所示的绳张紧装置的第三实施例中,其壳体10b在形状方面大致相似于第一实施例的壳体10。在相对横向侧壁13b、14b的内表面上分别形成有波浪形或折皱的表面17b、18b。在后板12b的滑动槽20b、22b之间设有一个倾斜部分和调节部分(未图示)(对于前板11b,图示中省略了其倾斜部分、调节部分及滑动槽19b、21b)。

    滑动件50b具有一个菱形的平面视图形状方面相似于第一实施例的滑动件50,而在具有一个菱形的框状滑动部分54b和桥接部分68、69方面是与之不同的,该菱形框状滑动部分是围绕一个盘67设置,该盘67带有从其上、下表面高出的滑动突块52b、53b,桥接部分68、69在滑动部分54b和盘67的相对端上互连操作部分55b、56b。从盘67的上下表面高出的滑动突块52b、53b要有这样的高度,即要类似于第一实施例的滑动突块52、53那样略微突出框状滑动部分54b的上下表面。该滑动部分54b的相对的横向表面的钝角部分用作为相对于壳体10b的折皱表面17b、18b的压紧部分57b、58b,并且这两个压紧部分57b、58b具有波浪形的表面。以上述的方式用以支撑滑动突块52b、53b的桥接部分68、69还可另外以一个从操作部分55b和56b两者伸出的支撑杆的形状形成。

    这个绳张紧装置1b的装配是由以下步骤实现,即将滑动件50b的一个操作部分55b通过壳体10b的大宽度开口15b插进,使滑动突块52b、53b与壳体10b的滑动槽(21b)22b相啮合,然后如图10中所示那样,推压另一操作部分56b直到滑动突块52b、53b跨于导向的倾斜部分之上并进入在壳体10b的前板11b(未图示)和后板12b的内表面上形成的滑动槽(19b)20b中。这样,滑动件50b便可在壳体10b内自由滑动。在此实施例的滑动件50b中,由于框状滑动部分54b的相对横向部分和桥接部分68、69是相互分开的,该压紧部分57b、58b就赋有弹性以便弹性地接触壳体10b的折皱表面17b、18b。

    在图11至13中所示的绳张紧装置的第四种实施例由一壳体10c和一滑动件50c组成。该壳体10c在形状方向基本相似于第一实施例的壳体10。在相对横侧壁13c、14c的内表面上分别形成有波浪形或折皱形表面17c、18c。滑动槽19c、21c和20c、22c在前板11c和后板12c的内表面上形成。在前板11c的滑动槽19c和21c之间以及在后板12c的滑动槽20c和22c之间在近大宽度开口15C处分别突出地形成用于阻止该滑动件滑脱的调节部分23c、24c。调节部分23c、24c的外侧表面是倾斜的以形成用于引导滑动件50c的滑动突块52c、53c的倾斜部分25c、26c。

    滑动件50c具有一个圆形平面视图的形状,它由一个平板状件51c和沿该平板状件51c的周边形成的一个圆周滑动部分54c组成。滑动部分54c的外周边像一个齿轮那样形成波浪形以构成类似齿的压紧部分57c。在平板状件51c的中央,滑动突块52c、53c高出板状件51c的上下表面,其高度要略突出滑动部分54c的上下表面。这些滑动的突块52c、53c这样就适合于与壳体10c的滑动槽19c、21c以及20c、22c相啮合。

    这种绳张紧装置1c是由以下步骤完成装配的,如图11所示那样将环状滑动件50c对着壳体10c的大宽度开口15c安置,然后如图13所示借助推杆110将滑动件50c推进壳体10c内,由此使滑动件50c的滑动突块52c、53c通过壳体10c的滑动槽21c、22c、如图12和图13所示那样跨在用于引导滑动突块的调节部分23c、24c的倾斜部分25c、26c上、和分别进入在前板11c和后板12c的内表面上形成的滑动槽19c、20c中,以及使滑动件50c能够在壳体10c内自由地滑动。这样地设置在壳体10c内的该滑动件50c能够在滑动槽19c、20c内自由滑动并同时地可以本身自由地转动。这样,绳100便可以滑动件50c整个圆周上形成的压紧部分57c的任何一点上被夹紧。只要使滑动件50c确定地在壳体10c的大宽度开口15c的方向上移动,绳100便能释放其张紧的状态。具体地说,该绳100是通过把推杆110从小宽度开口16c侧用力插入壳体10c内以使滑动件50c向大宽度开口15c移动来释放其张紧状态。

    在图14和图15中所示的绳张紧装置的第五种实施例也是由一壳体10d和一滑动件50d组成的。该壳体10d在形状上基本类似于第一实施例的壳体10。波浪形或折皱的表面17d、18d在壳体10d的相对横向侧壁13d、14d的内表面上形成。在前板11d(未图示)和后板12d自其引导端至尾端(前板11d的滑动槽19d、21d未图示)的内表面上形成的滑动槽19d和21d之间以及滑动槽20d和22d之间设有用于阻止滑动件滑脱的调节部分23d、24d(前板的调节部分23d未图示)。调节部分24d(23d)的外侧表面是倾斜的以形成用于引导滑动件的滑动突块的倾斜部分26d(25d)。

    该滑动件50d具有基本是水滴状平面视图的形状。在形状方面大致相似于一水滴的沿着板状件51d周边形成的一个滑动部分54d是由一圆形头部70和一具有三角形平面视图形状的部分71形成。一个相似于波浪形齿轮的压紧部分57d在该圆形头部70的外圆周表面上形成。三角形部分71的端部可用作为一个操作部分56d。滑动突块52d、53d(突块53d未图示)是从在头部70中央的板状件51d的上下表面高出。具有略微突出滑动件54d的上下表面的这样高度的滑动突块52d、53d适合于与壳体10d的滑动槽相啮合。

    在图14中所示的绳张紧装置1d中,该滑动件50d和壳体10d的装配是由以下步骤完成,即将带有引导用的头部70的滑动件50d插进壳体10d的大宽度开口15d内以及随后推压操作部分56d从而使滑动突块52d(53d)跨于调节部分24d(23d)的倾斜部分26d(25d)上并进入滑动槽20d(19d)中。这种绳张紧装置1d要这样形成,以使滑动件50d的操作部分56d可在箭头方向上多少有点横向摇动。绳的张紧程度可通过摇动操作部分56d来略微地调节。

    图15描述了采用在图14中所示的绳张紧装置的另种方式。不同于在图14中所示的方式,壳体10d和滑动件50d的装配是由下列步骤实现,这些步骤为:使该操作部分56d反向地对着壳体10d的大宽度开口15d,从操作部分56d侧将滑动件50d插进壳体10d中,以及借助推杆110推压滑动件50d的头部70以使滑动突块52d(53d)跨于调节部分(23d)24d倾斜部分(25d)26d之上和进入壳体10d的滑动槽(19d)20d内。还是在这种使用方式中,滑动件50d的操作部分56d可以相对壳体10d多少有些横向摇动。

    图16至18示出本发明的绳张紧装置的第六种实施例。绳张紧装置1e的壳体10e,如在图16中所示包括都呈圆形的一个前板11e和一个后板12e以及设置在彼此相对的前板11e和后板12e的相对横向部分间的相对横向壁13e、14e。开口15e、16e在横向壁13e、14e的相对端之间形成。在壳体10e的相对横向壁13e、14e之间的距离在壳体10e的引导端侧的方向上是渐渐减小的以便获得向着小宽度开口16e的升高斜度。在横向壁13e、14e的内表面上分别形成有折皱表面17e、18e。在后板12e的滑动表面S1上从小宽度开口16e至大宽度开口15e形成有滑动槽20e、22e。在这两个滑动槽20e和22e之间的接近大宽度开口15e处形成一个调节部分24e。此外,在沿着滑动槽20e、22e一侧的滑动表面S1上,多个小啮合突块30成一纵列布置。在前板11e上,既不形成滑动槽,也不形成啮合突块。

    如图17所示,该滑动件50e由主体51e和一对臂76、77组成,该主体51e具有带基本呈梯形的平面视图形状的操作部分55e的引导端以及呈箭头状平面视图形状操作部分56e的尾端,所述的一对臂76、77是沿着主体51e的相对横向表面从在引导端的操作部分55e的相对两侧朝在尾端的操作部分56e的方向上弓形地突出。

    在主体51e的一表面(在图17的置放位置时的上表面)的中央上突起一个滑动突块72,它将插进并滑入壳体10e的后板12e上形成的滑动槽20e、22e中。该滑动突块72的前侧表面是倾斜的以形成一个倾斜部分73。在主体51e的基本中央的部分在相对横侧表面上分别高出其具有向后弯折的引导端的两个钩状突出件74、75。从操作部分55e的相对侧突出的两个相对的臂部76、77的自由端是可摇动的。在臂部76、77的外侧表面上分别形成有波浪形压紧部分57e、58e,当滑动件50e插进壳体10e时所述臂部的外侧表面是用于对着壳体10e的相对横向壁13e、14e的折皱表面17e、18e的。此外,臂部76、77的自由端在主体51e的横向表面方向上是弯曲的以形成具有基本为L字母形状的钩部78、79。钩件78、79的引导端采取处于从主体51e相对横向表面隆起的钩状突件74、75和主体51e的横向表面之间的位置以便把弓形臂件76、77的摆动限制在主体51e和突出件74、75之间的固定范围内。这样就防止臂件76、77在它们意外地被展开时遭到断裂。一个啮合脊81是设置在臂件77自由端上的钩件79滑动表面S2横向方向上,(示于图17上的构状件79的上表面)它是用于当滑动件50e被固定在壳体10e内时与设在壳体10e的后板12e的滑动表面S1上的啮合突起30相对。或另外,多个这样的啮合脊81可沿臂件77设置。

    如图18所示把滑动件50e结合于壳体10e可由下列步骤实现,这些步骤是:使其上设有啮合脊81的滑动件50e的表面对着设在壳体10e的后板12e的滑动表面S1上的啮合突起30,将滑动件50e的操作部分55e插进壳体10e的大宽度开口15e中,以及推压操作部分56e从而使滑动突起72跨于调节部分24e之上并进入滑动槽20e中。由于当滑动件50e在壳体10e内滑动时允许啮合脊81可分开地与后板12e的啮合突起30啮合,因此在该啮合脊81和啮合突起30之间的啮合位置可依照绳的直径作调节。

    在上述的第三和第六实施例中,设在滑动件的相对的横向表面上的压紧部分赋有弹性,尤其是设有臂部,因此可允许与壳体的横向壁轻轻地和渐渐地接触。这样,这些实施例就带来不会对绳有任何损伤并使绳能提供长的使用寿命的效果。

    图19和20示出前面实施例的滑动件的一些修改。在图19中所示的滑动件50f由一主体51f和一对臂件76f、77f组成,该主体51f具有带基本是梯形的操作部分55f的引导端和带箭头形操作部分50f的尾端。从操作部分55f的相对侧向着操作部分56f方向弓形地突出的臂部76f、77f可自由地摇动。啮合脊81f设在臂部76f的一个自由端的上下表面的横向方向上。这样,该滑动件50f就能使用于设有啮合突起的场合,每一个啮合突起是在前、后板的滑动表面S1上。两滑动突起72f设置在主体51f的中央部分的上、下表面上以便主体51f可以插进在前板和后板两内表面上形成的滑动槽的这类的一个壳体中。下滑动突起72f的前侧表面(虽未图示)是倾斜的以形成类似上表面上的倾斜部分73f的一个倾斜部分。在带有分别在臂部76f、77f的外侧表面上分别形成的波浪形压紧部分57f、58f这一点上,本实施例与前例是相似的。

    在图20中所示的一个滑动件50h在调节从在主体51h引导端上的操作部分55h的相对横向表面弓形地突出的两臂部76h、77h的摆动方面,与在图19中所示的滑动件50f是不相同的。具体说,该突起件82h、83h是沿着主体51h分别从臂件76h、77h的自由端78h、79h突起。另一方面,突起件84h、85h是从箭头形操作部分56h的终端突出以便对着突起件82h、83h的外侧。其结果是,臂部76h、77h的摆动被限制在位于操作部分56h的突起件84h、85h与主体51h之间的间隔内。这样,臂件76h、77h就可在它们意外地分开时防止裂开。在一臂部77h的自由端79h的滑动表面S2上形成的啮合脊81h、在两臂部76h、77h的外侧表面上形成的波浪形压紧部分57h、58h以及在主体51h的一表面上形成的一滑动突起72h和倾斜部73h方面,本实施例中的滑动件50h是与在图17中所示的滑动件相似的。

    图21中所示的一个滑动件50i,是由一个整体成形的主体51i和沿着该主体51i的周边形成的一个基本为椭圆形的滑动部分54i。一般呈梯形的操作部分55i、56i是设置在该滑动部分54i的相对端上。一个啮合脊81i从一个滑动表面S2高出。一主体51i的基本上中央部分上形成有一个滑动突起72i和一个倾斜部分73i以便从滑动部分54i的滑动表面S2突出。

    然而,在图22至24所示的一个第七实施例中,在指向开口15j、16j的壳体10j的前板11j和后板12j两者内表面上都形成有滑动槽19j、21j以及20j、22j。调节部分23j、24j设置在滑动槽19j和21j之间以及在滑动槽20j和22j之间。倾斜部分25j、26j分别在调节部分23j、24j的外侧表面上形成。多个啮合突起29j、30j沿着前板11j和后板12j各滑动槽19j、21j以及20j、22j的相对侧面,成纵列地布置在滑动表面S1上。此外,在壳体10j的相对横向壁13j、14j的各内表面上形成有波浪形表面17j、18j。

    滑动件50j在其一端上设有一箭头形操作部分56j,在其另一端上设有一梯形操作部分55j。弓形臂部76j、77j每个都从操作部分55j的相对侧面突起。在臂部76j、77j的外表面上分别形成有波浪形压紧部分57j、58j。臂部76j、77j的自由端向主体51j弯曲以形成具有基本呈字母L形的钩形部78j、79j。钩状突起件74j、75j每个都设置在主体51j的基本为中央部分的相对横向表面上。这些钩状突起件74j、75j的引导端形成得使它们的位置是处在臂部的各相应钩部78j、79j和臂部76j、77j之间。臂部76j、77j的摆动被限制在处于主体51j的横向表面和突起件74j、75j之间的间隔内。

    在滑动件50j主体51j的上下滑动表面S2的基本是中央的部分上突起有滑动起72j。滑动突起72j的前侧表面是倾斜的以形成倾斜的部分73j。因此,在滑动件50j被插进壳体10j及滑动件50j的滑动突起72j与壳体10j的相对滑动槽19j、20j啮合后(如图23和24所示),不然的话,滑动件50j的可能的滑脱就由滑动突起72j抵触在调节部分24j上而被抑制住。一个啮合脊81j设在臂部76j、77j自由端的上、下表面的每一个的横向方向上以便与壳体10j的相对啮合突起29j、30j可分开地啮合。

    在上述的第六和第七实施例中,多个从壳体的滑动表面S1高出的啮合突起30、29j、30j以及设在滑动件的相对的滑动表面S2上的啮合脊81、81j要形成得使它们可以彼此分开地啮合并因而使在壳体和滑动件之间的啮合部不会意外地断裂。这样,就可以获得长期保持绝对可靠地夹紧绳的能力的效果。这个夹紧动作的有效性尤其是当啮合是在滑动槽的相对侧面上产生时更能提高。

    虽然在此已揭示了一定的具体实施例,但在不违背本发明基本精神或特点的情况下,本发明还可以用其它的具体形式来体现。因此无论从哪方面看,这些被说明的实施例只能被认为是为了举例阐述而已并非是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是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而并不是由前面的说明来表明并且在权利要求等价的含意和范围之内的所有变化都应被包括在其中。

绳的张紧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绳的张紧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绳的张紧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绳的张紧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绳的张紧装置.pdf(3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绳张紧装置包括具有一壳体和一滑动件,壳体具有一对前后板,与其互连的相对横向壁和限定其一端的小开口和其另一端的大开口的向前收敛的内表面;滑动件滑设在壳体内和具有一绳压紧部分。绳张紧装置设有一个滑动槽和一个用于插进滑动槽的滑动突起配合件。滑动槽有一个用于阻止滑动突起滑脱滑动槽的调节部分并形成有用于引导将滑动突起插进滑动槽的一个倾斜部分。采用上述结构的绳张紧装置可绝对可靠地长期保持夹紧绳的能力。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输送;包装;贮存;搬运薄的或细丝状材料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