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红外线吸收剂以及近红外线吸收性组合物.pdf

上传人:a**** 文档编号:4208843 上传时间:2018-09-06 格式:PDF 页数:32 大小:5.9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80034502.X

申请日:

2013.06.04

公开号:

CN104428384A

公开日:

2015.03.18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09K3/00申请日:20130604|||公开

IPC分类号:

C09K3/00; C07D487/22; C08K5/3467; C08L101/00

主分类号:

C09K3/00

申请人:

株式会社ADEKA

发明人:

上田直人; 野村和清

地址:

日本东京都

优先权:

2012-145193 2012.06.28 JP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77

代理人:

刘新宇; 李茂家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近红外线吸收能力优异的近红外线吸收剂、近红外线吸收性组合物、以及树脂原本的特性不会受损的近红外线吸收性树脂组合物。一种近红外线吸收剂,其包含下述通式(1)所示的酞菁化合物。(通式(1)中,M表示两个氢原子等,R1~R8彼此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表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1~20的烷基等,Aa、Ab、Ac和Ad各自独立地表示通式(2)、通式(3)或通式(4)所示的环状结构。其中,在Aa、Ab、Ac和Ad之中,至少一个为通式(4)的环状结构,且不会全部均为通式(4)的环状结构)。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近红外线吸收剂,其包含下述通式(1)所示的酞菁化合物,

通式(1)中,M表示两个氢原子、2价的金属原子、3价的取代金属原子、4价的取代金属原子或氧化金属原子,R1~R8彼此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表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1~20的烷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6~20的芳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7~20的芳烷基、或者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5~12的环烷基,Aa、Ab、Ac和Ad各自独立地表示下述通式(2)、通式(3)或通式(4)所示的环状结构,其中,在Aa、Ab、Ac和Ad之中,至少一个为通式(4)的环状结构,且不会全部均为通式(4)的环状结构,

通式(2)中,R9~R12彼此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表示氢原子、卤素原子、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1~20的烷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6~20的芳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1~20的烷氧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6~20的芳氧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7~20的芳烷基、或者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5~12的环烷基,以*位置键合于所述通式(1),

通式(3)中,R13~R15彼此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表示氢原子、卤素原子、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1~20的烷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6~20的芳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1~20的烷氧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6~20的芳氧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7~20的芳烷基、或者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5~12的环烷基,以*位置键合于所述通式(1),

通式(4)中,R16~R21彼此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表示氢原子、卤素原子、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1~20的烷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6~20的芳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1~20的烷氧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6~20的芳氧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7~20的芳烷基、或者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5~12的环烷基,以*位置键合于所示通式(1)。

2.  一种近红外线吸收性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含有1种以上的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红外线吸收剂。

3.  一种近红外线吸收材料,其特征在于,其含有1种以上的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红外线吸收剂。

4.  一种近红外线吸收性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含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红外线吸收剂和合成树脂。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近红外线吸收性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通式(1)所示的酞菁化合物的总含量相对于所述合成树脂100质量份为0.0005~20质量份。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近红外线吸收性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合成树脂为热塑性树脂。

7.  一种近红外线吸收体,其是将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近红外线吸收性树脂组合物成形而成的。

说明书

说明书近红外线吸收剂以及近红外线吸收性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近红外线吸收剂、含有其的近红外线吸收性组合物、以及近红外线吸收性树脂组合物。详细而言,涉及在近红外区域中具有吸收且在利用了激光的信息记录材料、要求近红外线吸收能力(或热线吸收能力)的各种用途中有用的近红外线吸收剂、近红外线吸收性组合物、近红外线吸收性树脂组合物。
背景技术
近年,提出了吸收近红外线的近红外线吸收体(热线遮蔽体)的各种用途,强烈要求性能更好的吸收体。
例如,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聚碳酸酯树脂等材料被用于建筑物或汽车等交通工具的窗户、天窗、门或者天花板穹顶等的所谓玻璃窗(grading)用途,期望能够充分地引入可见光并抑制室内温度的上升。
另外,在植物的栽培中,广泛使用温室、塑料大棚来改善农作物的收割内容或改变收割时期等,期望的是,有效地遮蔽热线而实质上不会阻止植物生长所需的可见光线的透射的薄膜。
另外,使用近红外线来驱动或终止用于进行磁带等信息记录介质的记录/再生的电气制品的情况较多,在这样的电气制品中,需要遮蔽源自外部的近红外线。
另外,由等离子显示器发射出的近红外线光会作用于无绳电话、使用近红外线遥控器的录像机等位于其周边的电子仪器从而产生引发误操作的问题。因此,期望会起到近红外线吸收效果的等离子显示器用过滤器。
进而,最近为了防止误动作或安全性或者为了使条形码等印刷物不显 眼,而借助近红外光来读取条形码等信息信号的情况增加,它们可以使用近红外线吸收墨等。
这些用途中使用的近红外线吸收体一直以来可以使用用于吸收近红外线的近红外线吸收色素,例如可以使用花青系色素、酞菁系色素、聚甲炔系色素、方酸鎓(squarylium)系色素、卟啉系色素、金属二硫醇络合物系色素、二亚胺鎓(diimonium)系色素、无机氧化物颗粒等(专利文献1)。
然而,将这些近红外线吸收色素用作近红外线吸收体时,大多与热塑性树脂等合成树脂组合使用,此时,其与树脂的相容性存在问题、或者在可见光线的区域具有吸收波长而损害树脂的透明性、或者损害树脂物性的情况较多。另外,吸收光谱宽度狭窄而近红外光的遮断效果不充分,其近红外线吸收能力也不能满足。尤其是,期望有效吸收近红外光区域的材料。
另一方面,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化合物中,烷氧基在构成酞菁的环中不是必须的,其用途也是图像形成用调色剂,因此无法获得本发明的见解。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9730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31625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近红外线吸收能力优异的近红外线吸收剂、近红外线吸收性组合物、以及树脂原本的特性不会受损的近红外线吸收性树脂组合物,另外,提供近红外线吸收能力优异的近红外线吸收材料。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人等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着眼于包含特定 酞菁化合物的组合物,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的近红外线吸收剂的特征在于,其包含下述通式(1)所示的酞菁化合物。

(通式(1)中,M表示两个氢原子、2价的金属原子、3价的取代金属原子、4价的取代金属原子或氧化金属原子,R1~R8彼此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表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1~20的烷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6~20的芳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7~20的芳烷基、或者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5~12的环烷基,Aa、Ab、Ac和Ad各自独立地表示下述通式(2)、通式(3)或通式(4)所示的环状结构。其中,在Aa、Ab、Ac和Ad之中,至少一个为通式(4)的环状结构,且不会全部均为通式(4)的环状结构。)

(通式(2)中,R9~R12彼此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表示氢原子、卤素原子、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1~20的烷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 6~20的芳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1~20的烷氧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6~20的芳氧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7~20的芳烷基、或者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5~12的环烷基,以*位置键合于前述通式(1)。)

(通式(3)中,R13~R15彼此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表示氢原子、卤素原子、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1~20的烷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6~20的芳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1~20的烷氧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6~20的芳氧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7~20的芳烷基、或者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5~12的环烷基,以*位置键合于前述通式(1)。)

(通式(4)中,R16~R21彼此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表示氢原子、卤素原子、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1~20的烷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6~20的芳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1~20的烷氧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6~20的芳氧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7~20的芳烷基、或者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5~12的环烷基,以*位置键合于前述通式(1)。)
本发明的近红外线吸收性组合物的特征在于,其含有1种以上的上述近红外线吸收剂。
本发明的近红外线吸收材料的特征在于,其含有1种以上的上述近红外线吸收剂。
本发明的近红外线吸收性树脂组合物的特征在于,其含有上述近红外线 吸收剂和合成树脂。
本发明的近红外线吸收性树脂组合物中,上述通式(1)所示的酞菁化合物的总含量相对于上述合成树脂100质量份优选为0.0005~20质量份。本发明的近红外线吸收性树脂组合物中,上述合成树脂优选为热塑性树脂。
本发明的近红外线吸收体的特征在于,其是将上述近红外线吸收性树脂组合物成形而成的。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近红外线吸收能力优异的近红外线吸收剂和近红外线吸收性组合物。另外,能够提供树脂原本的特性不会受损的近红外线吸收性树脂组合物。另外,能够提供将该近红外线吸收性树脂组合物成形而得到的、近红外线吸收能力优异、树脂本来的物性优异的近红外线吸收体。
附图说明
图1是合成例1中得到的组合物的NMR谱图。
图2是合成例2中得到的组合物的NMR谱图。
图3是合成例3中得到的组合物的NMR谱图。
图4是合成例1~3和比较合成例1中得到的组合物的吸收光谱图。
图5是合成例4和5中得到的组合物的吸收光谱图。
图6是实施例1的试验片的吸收光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针对本发明进行详述。
首先,针对本发明的近红外线吸收剂和近红外线吸收性组合物进行说明。本发明的近红外线吸收剂的特征在于,其包含下述通式(1)所示的酞菁化合物。本发明的近红外线吸收性组合物含有1种以上的下述通式(1)所 示的酞菁化合物。

(通式(1)中,M表示两个氢原子、2价的金属原子、3价的取代金属原子、4价的取代金属原子或氧化金属原子,R1~R8彼此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表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1~20的烷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6~20的芳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7~20的芳烷基、或者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5~12的环烷基,Aa、Ab、Ac和Ad各自独立地表示下述通式(2)、通式(3)或通式(4)所示的环状结构。其中,在Aa、Ab、Ac和Ad之中,至少一个为通式(4)的环状结构,且不会全部均为通式(4)的环状结构。)

(通式(2)中,R9~R12彼此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表示氢原子、卤素原子、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1~20的烷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6~20的芳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1~20的烷氧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6~20的芳氧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7~20的芳烷基、或者任 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5~12的环烷基,以*位置键合于前述通式(1)。)

(通式(3)中,R13~R15彼此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表示氢原子、卤素原子、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1~20的烷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6~20的芳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1~20的烷氧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6~20的芳氧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7~20的芳烷基、或者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5~12的环烷基,以*位置键合于前述通式(1)。)

(通式(4)中,R16~R21彼此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表示氢原子、卤素原子、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1~20的烷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6~20的芳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1~20的烷氧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6~20的芳氧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7~20的芳烷基、或者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5~12的环烷基,以*位置键合于前述通式(1)。)
通式(1)中,M表示两个氢原子、2价的金属原子、3价的取代金属原子、4价的取代金属原子或者氧化金属原子。
作为2价的金属原子,例如可列举出Cu、Zn、Fe、Co、Ni、Ru、Rh、Pd、Pt、Mn、Mg、Ti、Be、Ca、Ba、Cd、Hg、Pb、Sn等。
作为3价的取代金属原子,例如可列举出AlCl、AlBr、AlF、AlI、GaCl、GaF、GaI、GaBr、InCl、InBr、InI、InF、TlCl、TlBr、TlI、TlF、FeCl、RuCl、 Al-C6H5、Al-C6H4(CH3)、In-C6H5、In-C6H4(CH3)、In-C6H5、Al(OH)、Mn(OH)、Mn(OC6H5)、Mn〔OSi(CH3)3〕等单取代的3价金属原子。
作为4价的取代原子,例如可列举出CrCl2、SiCl2、SiBr2、SiF2、SiI2、ZrCl2、GeCl2、GeBr2、GeI2、GeF2、SnCl2、SnBr2、SnF2、TiCl2、TiBr2、TiF2、Si(OH)2、Ge(OH)2、Zr(OH)2、Mn(OH)2、Sn(OH)2、TiR2、CrR2、SiR2、SnR2、GeR2(其中,R表示烷基、苯基、萘基、及其衍生物。)、Si(OR’)2、Sn(OR’)2、Ge(OR’)2、Ti(OR’)2、Cr(OR’)2(其中,R’表示烷基、苯基、萘基、三烷基甲硅烷基、二烷基烷氧基甲硅烷基或它们的衍生物。)、Sn(SR”)2、Ge(SR”)2(其中,R”表示烷基、苯基、萘基或它们的衍生物。)等二取代的4价原子。
作为氧化金属,例如可列举出VO、MnO、TiO等。
这些之中,从红外线吸收能力、稳定性的观点出发,M优选为两个氢原子、2价的Cu、Ni、VO。
通式(1)中,若列举出R1~R8所示的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1~20的烷基的例子,则作为非取代的碳原子数1~20的烷基,可列举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叔丁基、正戊基、异戊基、新戊基、叔戊基、1,2-二甲基丙基、正己基、环己基、1,3-二甲基丁基、1-异丙基丙基、1,2-二甲基丁基、正庚基、2-庚基、1,4-二甲基戊基、叔庚基、2-甲基-1-异丙基丙基、1-乙基-3-甲基丁基、正辛基、叔辛基、2-乙基己基、2-甲基己基、2-丙基己基、正壬基、异壬基、正癸基、异癸基、正十一烷基、异十一烷基、正十二烷基、异十二烷基、正十三烷基、异十三烷基、正十四烷基、异十四烷基、正十五烷基、异十五烷基、正十六烷基、异十六烷基、正十七烷基、异十七烷基、正十八烷基、异十八烷基、正十九烷基、异十九烷基、正二十烷基、异二十烷基等。
另外,通式(1)中,作为R1~R8所示的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6~20 的芳基的例子,可列举出苯基、萘基、蒽-1-基、菲-1-基等。
另外,通式(1)中,作为R1~R8所示的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7~20的芳烷基的例子,可列举出苄基、苯乙基、2-苯基丙烷-2-基、苯乙烯基、肉桂基、二苯甲基、三苯甲基等。
另外,通式(1)中,作为R1~R8所示的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5~12的环烷基的例子,可列举出环戊基、环己基、环辛基、环十二烷基、4-甲基环己基等。
作为R1~R8所示的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1~20的烷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6~20的芳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7~20的芳烷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5~12的环烷基的、该取代基,可列举出以下基团。例如可列举出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环丙基、丁基、仲丁基、叔丁基、异丁基、戊基、异戊基、叔戊基、环戊基、己基、2-己基、3-己基、环己基、双环己基、1-甲基环己基、庚基、2-庚基、3-庚基、异庚基、叔庚基、正辛基、异辛基、叔辛基、2-乙基己基、壬基、异壬基、癸基等烷基;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异丙氧基、丁氧基、仲丁氧基、叔丁氧基、异丁氧基、戊氧基、异戊氧基、叔戊氧基、己氧基、环己氧基、庚氧基、异庚氧基、叔庚氧基、正辛氧基、异辛氧基、叔辛氧基、2-乙基己氧基、壬氧基、癸氧基等烷氧基;甲硫基、乙硫基、丙硫基、异丙硫基、丁硫基、仲丁硫基、叔丁硫基、异丁硫基、戊硫基、异戊硫基、叔戊硫基、己硫基、环己硫基、庚硫基、异庚硫基、叔庚硫基、正辛硫基、异辛硫基、叔辛硫基、2-乙基己硫基等烷硫基;乙烯基、1-甲基乙烯基、2-甲基乙烯基、2-丙烯基、1-甲基-3-丙烯基、3-丁烯基、1-甲基-3-丁烯基、异丁烯基、3-戊烯基、4-己烯基、环己烯基、双环己烯基、庚烯基、辛烯基、癸烯基、十五烯基、二十烯基、二十三烯基等链烯基;苄基、苯乙基、二苯甲基、三苯甲基、苯乙烯基、肉桂基等芳烷基;苯基、萘基等芳基;苯氧基、萘氧基等芳氧基;苯硫基、萘硫基等芳硫 基;吡啶基、嘧啶基、哒嗪基、哌啶基、吡喃基、吡唑基、三嗪基、吡咯基、喹啉基、异喹啉基、咪唑基、苯并咪唑基、三唑基、呋喃基(furyl)、呋喃基(furanyl)、苯并呋喃基、噻吩基、苯硫基、苯并苯硫基、噻二唑基、噻唑基、苯并噻唑基、噁唑基、苯并噁唑基、异噻唑基、异噁唑基、吲哚基、2-吡咯烷酮-1-基、2-哌啶酮-1-基、2,4-二氧咪唑-3-基、2,4-二氧唑烷-3-基等杂环基;氟、氯、溴、碘等卤素原子;乙酰基、2-氯乙酰基、丙酰基、辛酰基、丙烯酰基、甲基丙烯酰基、苯基羰基(苯甲酰基)、邻苯二甲酰基、4-三氟甲基苯甲酰基、特戊酰基、水杨酰基、草酰基、硬脂酰基、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叔丁氧基羰基、正十八烷氧基羰基、氨甲酰基等酰基;乙酰氧基、苯甲酰氧基等酰氧基;氨基、乙氨基、二甲氨基、二乙氨基、丁氨基、环戊氨基、2-乙基己氨基、十二烷氨基、苯胺基、氯苯基氨基、甲苯氨基、甲氧苯胺基、N-甲基-苯胺基、二苯氨基、萘氨基、2-吡啶基氨基、甲氧基羰基氨基、苯氧基羰基氨基、乙酰基氨基、苯甲酰基氨基、甲酰基氨基、特戊酰基氨基、月桂酰基氨基、氨甲酰基氨基、N,N-二甲氨基羰基氨基、N,N-二乙氨基羰基氨基、吗啉基羰基氨基、甲氧基羰基氨基、乙氧基羰基氨基、叔丁氧基羰基氨基、正十八烷氧基羰基氨基、N-甲基甲氧基羰基氨基、苯氧基羰基氨基、氨磺酰基氨基、N,N-二甲氨基磺酰基氨基、甲基磺酰基氨基、丁基磺酰基氨基、苯基磺酰基氨基等取代氨基;磺酰胺基、磺酰基、羧基、氰基、磺酸基、羟基、硝基、巯基、酰亚胺基、氨甲酰基等,这些基团可以进一步被取代。另外,羧基和磺酸基也可以形成盐。另外,碳原子数1~20的烷基、碳原子数6~20的芳基、碳原子数7~20的芳烷基、碳原子数5~12的环烷基具有含碳原子的取代基时,包括该取代基中包含的碳原子在内的碳原子数分别在规定的范围内。
R1~R8从近红外线吸收能力、稳定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1~20的烷基、更优选为非取代的碳原子数1~8的烷基。
通式(2)中,作为R9~R12所示的卤素原子的例子,可列举出氟、氯、溴、碘等。
通式(2)中,作为R9~R12所示的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1~20的烷基的例子,可列举出与上述例示出的烷基相同的烷基。
通式(2)中,作为R9~R12所示的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6~20的芳基的例子,可列举出与上述例示出的芳基相同的芳基。
通式(2)中,作为R9~R12所示的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1~20的烷氧基,可列举出对应于与上述例示出的烷基相同的烷基的烷氧基,具体而言,可列举出甲氧基、乙氧基、正丙氧基、异丙氧基、正丁氧基、异丁氧基、仲丁氧基、叔丁氧基、正戊氧基、异戊氧基、新戊氧基、1,2-二甲基-丙氧基、正己氧基、环己氧基、1,3-二甲基丁氧基、1-异丙基丙氧基等。此时的取代基可列举出前述取代基。
通式(2)中,作为R9~R12所示的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6~20的芳氧基的例子,可列举出对应于与上述例示出的芳基相同的芳基的芳氧基,具体而言,可列举出苯氧基、萘氧基等。此时的取代基可列举出前述的取代基。
通式(2)中,作为R9~R12所示的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7~20的芳烷基的例子,可列举出与上述例示出的芳烷基相同的芳烷基。
通式(2)中,作为R9~R12所示的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5~12的环烷基的例子,可列举出与上述例示出的环烷基相同的环烷基。
R9~R12从红外线吸收能力、稳定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氢原子、卤素原子或非取代的碳原子数1~8的烷基。
通式(3)中,作为R13~R15所示的卤素原子的例子,可列举出氟、氯、溴、碘等。
通式(3)中,作为R13~R15所示的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1~20的烷基的例子,可列举出与上述例示出的烷基相同的烷基。
通式(3)中,作为R13~R15所示的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6~20的芳基的例子,可列举出与上述例示出的芳基相同的芳基。
通式(3)中,作为R13~R15所示的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1~20的烷氧基,可列举出与上述例示出的烷氧基相同的烷氧基。
通式(3)中,作为R13~R15所示的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6~20的芳氧基的例子,可列举出与上述例示出的芳氧基相同的芳氧基。
通式(3)中,作为R13~R15所示的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7~20的芳烷基的例子,可列举出与上述例示出的芳烷基相同的芳烷基。
通式(3)中,作为R13~R15所示的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5~12的环烷基的例子,可列举出与上述例示出的环烷基相同的环烷基。
R13~R15从红外线吸收能力、稳定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氢原子、卤素原子或非取代的碳原子数1~8的烷基。
通式(4)中,作为R16~R21所示的卤素原子的例子,可列举出氟、氯、溴、碘等。
通式(4)中,作为R16~R21所示的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1~20的烷基的例子,可列举出与上述例示出的烷基相同的烷基。
通式(4)中,作为R16~R21所示的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6~20的芳基的例子,可列举出与上述例示出的芳基相同的芳基。
通式(4)中,作为R16~R21所示的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1~20的烷氧基,可列举出与上述例示出的烷氧基相同的烷氧基。
通式(4)中,作为R16~R21所示的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6~20的芳氧基的例子,可列举出与上述例示出的芳氧基相同的芳氧基。
通式(4)中,作为R16~R21所示的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7~20的芳烷基的例子,可列举出与上述例示出的芳烷基相同的芳烷基。
通式(4)中,作为R16~R21所示的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5~12的环 烷基的例子,可列举出与上述例示出的环烷基相同的环烷基。
R16~R21从红外线吸收能力、稳定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氢原子、卤素原子或非取代的碳原子数1~8的烷基。
作为本发明的近红外线吸收性组合物中包含的上述通式(1)所示的酞菁化合物的具体例,可列举出下述的化合物No.1~No.46,但不限定于这些化合物。需要说明的是,Bu为丁基、Me为甲基。








上述通式(1)所示的酞菁化合物可以利用现有公知的反应来制造。例如,将下述通式(5)或通式(6)所示的一种以上的二氰基萘化合物与下述通式(7)所示的一种以上的二氰基蒽化合物作为原料,通过常规方法来合成酞菁化合物即可。
另外,通过改变作为原料的通式(5)、通式(6)所示的二氰基萘化合物与通式(7)的二氰基蒽化合物的比率,也能够同时合成一种以上的通式(1)所示的化合物,还优选将其混合物用作本发明的近红外线吸收性组合物。

通式(5)中,Ra对应于前述通式(1)的R1、R2、R3、R4、R5、R6、R7、R8中的任一者,Rb对应于前述通式(1)的R1、R2、R3、R4、R5、R6、R7、R8中的任一者,R9、R10、R11、R12对应于前述通式(2)。

通式(6)中,Ra对应于前述通式(1)的R1、R2、R3、R4、R5、R6、R7、R8中的任一者,Rb对应于前述通式(1)的R1、R2、R3、R4、R5、R6、R7、R8中的任一者,R13、R14、R15对应于前述通式(3)。

通式(7)中,RC对应于前述通式(1)的R1、R2、R3、R4、R5、R6、R7、R8中的任一者,Rd对应于前述通式(1)的R1、R2、R3、R4、R5、R6、R7、 R8中的任一者,R16、R17、R18、R19、R20、R21对应于前述通式(4)。
本发明的近红外线吸收剂和近红外线吸收性组合物可以直接作为近红外线吸收材料而用于各种用途,另外,也可以通过与粘结剂树脂、添加剂一起涂布或混炼或涂覆至纸、塑料片、塑料、薄膜、玻璃、树脂等,使其与单体的混合物发生聚合,从而作为近红外线吸收材料而用于各种用途。
尤其是,将本发明的近红外线吸收剂或近红外线吸收性组合物在树脂中混合或分散等而成的产物优选用于近红外线吸收性树脂组合物。近红外线吸收性树脂组合物可用作树脂玻璃、汽车内外装饰材料、玻璃窗用途、近红外线吸收过滤器、等离子显示器用过滤器、农业用薄膜、热线遮蔽薄膜、防伪用印刷墨、光接收元件等近红外线吸收体。
使用本发明的近红外线吸收剂或近红外线吸收性组合物来制作近红外线吸收材料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利用以下的3个方法。
(1)将本发明的近红外线吸收剂或近红外线吸收性组合物配混、混炼至树脂中来制成近红外线吸收性树脂组合物,进行加热成形而制作树脂板等成形品或薄膜的方法。
(2)制作含有本发明的近红外线吸收剂或近红外线吸收性组合物的涂料或涂覆液,将其涂覆在(透明)树脂板、(透明)薄膜、或者(透明)玻璃板上的方法。
(3)使本发明的近红外线吸收剂或近红外线吸收性组合物含于粘接剂,制作层合树脂板、层合树脂薄膜、层合玻璃等的方法。
首先,在树脂中配混本发明的近红外线吸收剂或近红外线吸收性组合物并进行混炼、加热成形的方法(1)中,作为树脂材料,在制成树脂板或树脂薄膜时优选透明性尽可能高。作为具体例,可列举出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乙烯与降冰片烯等环烯烃的共聚物、聚丙烯酸、聚丙烯酸酯、聚醋酸乙烯酯、聚丙烯腈、聚氯乙烯、聚氟乙烯等乙烯基化合物和乙烯基化合 物的加成聚合物;聚甲基丙烯酸、聚甲基丙烯酸酯、聚偏二氯乙烯、聚偏二氟乙烯、聚偏二氰、偏二氟乙烯/三氟乙烯共聚物、偏二氟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偏二氰/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等乙烯基化合物或氟系化合物的共聚物;聚三氟乙烯、聚四氟乙烯、聚六氟丙烯等含氟化合物;尼龙6、尼龙66等聚酰胺;聚酰亚胺、聚氨酯、聚肽、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聚碳酸酯、聚甲醛、聚环氧乙烷、聚环氧丙烷等聚醚;环氧树脂、聚乙烯醇、聚乙烯基丁缩醛等,但不限定于这些树脂。
作为制作方法,加工温度、薄膜化条件等因要使用的基质树脂而略微不同,通常通过将近红外线吸收剂或近红外线吸收性组合物添加至基质树脂的粉体或粒料中,加热至150~350℃使其溶解后,进行成形而制作树脂板等,或者利用挤出机进行薄膜化或者利用挤出机制作原料膜,在30~120℃下向1轴或2轴拉伸至2~5倍,制成10~200μm厚的薄膜的方法来获得。需要说明的是,混炼时,除了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化剂、光稳定剂、阻燃剂、增塑剂等通常用于树脂成型的添加剂之外,还可以添加用于控制色调的染料、颜料或者其它近红外线吸收化合物。近红外线吸收化合物的添加量因要制作的树脂的厚度、目标吸收强度、目标近红外线透射率、目标日射透射率、目标可见光透射率等而异,通常为1ppm~10%。
在制成涂料后进行涂覆的方法(2)中,存在如下方法:使本发明的近红外线吸收剂或近红外线吸收性组合物溶解于粘结剂树脂和有机系溶剂从而制成涂料的方法、以及使近红外线吸收剂或近红外线吸收性组合物溶解或分散于粘结剂树脂和水系溶剂从而制成水系涂料的方法。
前者的方法通常将脂肪族酯系树脂、丙烯酸系树脂、密胺树脂、聚氨酯树脂、芳香族酯系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脂肪族聚烯烃树脂、芳香族聚烯烃树脂、聚乙烯基系树脂、聚乙烯醇树脂、聚乙烯基系改性树脂(PVB、EVA等)或者它们的共聚树脂用作粘结剂。作为溶剂,使用卤素系、醇系、酮系、 酯系、脂肪族烃系、芳香族烃系、醚系溶剂或者它们的混合物系等。近红外线吸收性组合物的浓度因涂覆的厚度、目标吸收强度、目标近红外线透射率、目标日射透射率、目标可见光透射率等而异,相对于粘结剂树脂的重量通常为0.1~100质量%。另外,粘结剂树脂浓度相对于涂料整体通常为1~50质量%。
在后者的情况下,存在如下方法:使近红外线吸收剂或近红外线吸收性组合物溶解或分散在水系粘结剂树脂中的方法;将近红外线吸收性组合物微粒化至数μm以下,在水系溶剂中根据需要使用乳化剂而制成乳液(emulsion)从而使其分散的方法等。
作为水系粘结剂树脂,可列举出聚乙烯基醇或其改性物、聚丙烯酸或其共聚物、纤维素或其改性物等。作为水系溶剂,可列举出水或者向水中添加甲醇等醇、丙酮等酮、四氢呋喃等醚而成的溶剂等。
另外,作为乳液的例子,可列举出在丙烯酸类乳液中分散了的丙烯酸类乳液系水系涂料等、将近红外线吸收性组合物微粉砕(50~500nm)后分散在未着色的丙烯酸类乳液涂料中而成的物质。
涂料中除了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化剂、光稳定剂等通常用于涂料的添加物之外,还可以添加用于控制色调的染料、颜料、或者其它近红外线吸收化合物。将利用上述方法制作的涂料利用棒涂机、凹版涂布机、逗点涂布机、唇口涂布机、帘涂机、辊涂机、刮刀涂布机、旋涂机、反向涂布机、模具涂布机、或者喷雾等涂布在透明树脂薄膜、透明树脂、透明玻璃等上,从而制作近红外线吸收材料。为了保护涂覆面,也可以设置保护层或将透明树脂板、透明树脂薄膜等贴合于涂覆面。另外,流延薄膜也包含在本方法中。
在使近红外线吸收剂或近红外线吸收性组合物含于粘接剂来制作层合树脂板、层合树脂薄膜、层合玻璃等的方法(3)中,作为粘接剂,可以使用通常的硅系、聚氨酯系、丙烯酸系等树脂用的公知透明粘接剂或者层合玻璃用的聚乙烯基丁缩醛粘接剂(PVB)、乙烯-醋酸乙烯酯系粘接剂(EVA) 等层合玻璃用的公知透明粘接剂。使用添加了0.1~50质量%的近红外线吸收剂或近红外线吸收性组合物的粘接剂,将树脂板彼此、树脂板与树脂薄膜、树脂板与玻璃、树脂薄膜彼此、树脂薄膜与玻璃、玻璃彼此进行粘接,从而制作近红外线吸收材料。另外,还存在热压接的方法。
本发明的近红外线吸收剂或近红外线吸收性组合物特别优选用作近红外线吸收性树脂组合物。接着,针对本发明的近红外线吸收性树脂组合物中使用的合成树脂进行说明。
作为本发明中可使用的合成树脂,可列举出热塑性树脂、热固化性树脂、氟系树脂、有机硅树脂等。
作为热塑性树脂的例子,可列举出聚丙烯、高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直链低密度聚乙烯、交联聚乙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聚丁烯-1、聚-3-甲基戊烯、聚-4-甲基戊烯等α-烯烃聚合物或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乙烯-丙烯共聚物、聚乙烯与降冰片烯等环烯烃的共聚物等聚烯烃系树脂以及它们的共聚物;聚氯乙烯、聚偏二氯乙烯、氯化聚乙烯、氯化聚丙烯、聚偏二氟乙烯、氯化橡胶、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氯乙烯-乙烯共聚物、氯乙烯-偏二氯乙烯共聚物、氯乙烯-偏二氯乙烯-醋酸乙烯酯三元共聚物、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氯乙烯-马来酸酯共聚物、氯乙烯-环己基马来酰亚胺共聚物等含卤素树脂;石油树脂、香豆酮树脂、聚苯乙烯、聚醋酸乙烯酯、丙烯酸类树脂、苯乙烯和/或α-甲基苯乙烯与其它单体(例如,马来酸酐、苯基马来酰亚胺、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丙烯腈等)的共聚物(例如,AS树脂、ABS树脂、ACS树脂、SBS树脂、MBS树脂、耐热ABS树脂等);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乙烯醇、聚乙烯基甲缩醛、聚乙烯基丁缩醛;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环己二甲酯等聚对苯二甲酸亚烷基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丁二醇酯等聚萘二甲酸亚烷基酯等芳香族聚酯和聚对苯二甲酸1,4-丁二醇酯 等直链聚酯;聚丁酸羟酯、聚己内酯、聚琥珀酸丁二醇酯、聚琥珀酸乙二醇酯、聚乳酸、聚苹果酸、聚乙醇酸、聚二氧六环、聚(2-氧杂环丁酮)等分解性脂肪族聚酯;聚苯醚、聚己内酰胺和聚己二酰己二胺等聚酰胺;聚碳酸酯、聚碳酸酯/ABS树脂、支链聚碳酸酯、聚缩醛、聚苯硫醚、聚氨酯、纤维素系树脂、聚酰亚胺树脂等热塑性树脂以及它们的共混物。
进而,热塑性树脂可以为异戊橡胶、顺丁橡胶、丙烯腈-丁二烯共聚橡胶、苯乙烯-丁二烯共聚橡胶、氟橡胶、硅橡胶、烯烃系弹性体、苯乙烯系弹性体、聚酯系弹性体、腈系弹性体、尼龙系弹性体、氯乙烯系弹性体、聚酰胺系弹性体、聚氨酯系弹性体等弹性体。
作为热固化性树脂的例子,可列举出苯酚树脂、尿素树脂、密胺树脂、环氧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等。
进一步列举合成树脂的例子时,可列举出硅橡胶聚醚砜、聚砜、聚苯醚、聚醚酮、聚醚醚酮、液晶聚合物等。
本发明中,这些合成树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使用两种以上。另外,合成树脂可以进行了合金化。
这些合成树脂可以不限定分子量、聚合度、密度、软化点、不溶成分在溶剂中的比例、立构规整性的程度、有无催化剂残渣、成为原料的单体的种类或配混比率、聚合催化剂的种类(例如,齐格勒催化剂、茂金属催化剂等)等地使用。
在合成树脂之中,从上述通式(1)所示的酞菁化合物的相容性与加工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热塑性树脂,在热塑性树脂之中,从透明性和近红外线吸收性出发,特别优选为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本发明的近红外线吸收性树脂组合物中,上述通式(1)的酞菁化合物的总含量相对于上述合成树脂100质量份优选为0.001~20质量份、更优选为0.01~10质量份、最优选为0.1~5质量份。
通式(1)的酞菁化合物的总含量不足0.001质量份时,有可能无法实现充分的近红外线吸收能力,相反地,超过20质量份时,无法获得与用量相符的效果,是不经济的,且可见区域的透明性有可能受损。
本发明的近红外线吸收剂或近红外线吸收性组合物在合成树脂中的配混方法基于常规方法即可,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使用热塑性树脂作为合成树脂时,可以使用通常在热塑性树脂中配混各种添加剂时使用的任意方法,例如利用辊混炼、班伯里混炼、挤出机、捏合机等进行混合、混炼来配混即可。
另外,可以在各种溶剂中溶解或分散近红外线吸收剂或近红外线吸收性组合物和上述合成树脂,配混近红外线吸收性树脂组合物溶液来使用。
本发明的近红外线吸收性树脂组合物中根据需要可以配混酚系抗氧化剂、磷系抗氧化剂、硫醚系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受阻胺系光稳定剂等用于合成树脂的添加剂,进行稳定化。
作为上述酚系抗氧化剂,例如可列举出2,6-二叔丁基对甲酚、2,6-二苯基-4-十八烷氧基苯酚、二硬脂基(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膦酸、1,6-六亚甲基双〔(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酰胺〕、4,4’-硫代双(6-叔丁基间甲酚)、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2,2’-亚甲基双(4-乙基-6-叔丁基苯酚)、4,4’-亚丁基双(6-叔丁基间甲酚)、2,2’-亚乙基双(4,6-二叔丁基苯酚)、2,2’-亚乙基双(4-仲丁基-6-叔丁基苯酚)、1,1,3-三(2-甲基-4-羟基-5-叔丁基苯基)丁烷、1,3,5-三(2,6-二甲基-3-羟基-4-叔丁基苄基)异氰脲酸酯、1,3,5-三(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异氰脲酸酯、1,3,5-三(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2,4,6-三甲基苯、2-叔丁基-4-甲基-6-(2-丙烯酰氧基-3-叔丁基-5-甲基苄基)苯酚、硬脂基(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四〔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甲基〕甲烷、硫代二乙二醇双〔(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1,6-六亚甲基双〔(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 双〔3,3-双(4-羟基-3-叔丁基苯基)丁酸〕乙二醇酯、双〔2-叔丁基-4-甲基-6-(2-羟基-3-叔丁基-5-甲基苄基)苯基〕对苯二甲酸酯、1,3,5-三〔(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酰氧基乙基〕异氰脲酸酯、3,9-双〔1,1-二甲基-2-{(3-叔丁基-4-羟基-5-甲基苯基)丙酰氧基}乙基〕-2,4,8,10-四氧杂螺〔5,5〕十一烷、三乙二醇双〔(3-叔丁基-4-羟基-5-甲基苯基)丙酸酯〕等,相对于合成树脂100质量份,优选使用0.001~10质量份、更优选使用0.05~5质量份。
作为上述磷系抗氧化剂,例如可列举出三壬基苯基亚磷酸酯、三〔2-叔丁基-4-(3-叔丁基-4-羟基-5-甲基苯基硫代)-5-甲基苯基〕亚磷酸酯、十三烷基亚磷酸酯、辛基二苯基亚磷酸酯、二(癸基)单苯基亚磷酸酯、二(十三烷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二(壬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双(2,4-二叔丁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双(2,6-二叔丁基-4-甲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双(2,4,6-三叔丁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双(2,4-二枯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四(十三烷基)异亚丙基二苯酚二亚磷酸酯、四(十三烷基)-4,4’-正亚丁基双(2-叔丁基-5-甲基苯酚)二亚磷酸酯、六(十三烷基)-1,1,3-三(2-甲基-4-羟基-5-叔丁基苯基)丁烷三亚磷酸酯、四(2,4-二叔丁基苯基)联苯基二膦酸酯、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2,2’-亚甲基双(4,6-叔丁基苯基)-2-乙基己基亚磷酸酯、2,2’-亚甲基双(4,6-叔丁基苯基)-十八烷基亚磷酸酯、2,2’-亚乙基双(4,6-二叔丁基苯基)氟代亚磷酸酯、三(2-〔(2,4,8,10-四叔丁基二苯并〔d,f〕〔1,3,2〕二氧杂磷杂环庚三烯(phosphepine)-6-基)氧基〕乙基)胺、2-乙基-2-丁基丙二醇与2,4,6-三叔丁基苯酚的亚磷酸酯等,相对于合成树脂100质量份,优选使用0.001~10质量份、更优选使用0.05~5质量份。
作为上述硫醚系抗氧化剂,例如可列举出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硫代二丙酸二肉豆蔻酯、硫代二丙酸二硬脂酯等二烷基硫代二丙酸酯类以及季戊四醇四(β-烷基巯基)丙酸酯类,相对于合成树脂100质量份,优选使用0.001~10 质量份、更优选使用0.05~5质量份。
作为上述紫外线吸收剂,例如可列举出2,4-二羟基二苯甲酮、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2-羟基-4-辛氧基二苯甲酮、5,5’-亚甲基双(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等2-羟基二苯甲酮类;2-(2’-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3’,5’-二叔丁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2-(2’-羟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5-氯代苯并三唑、2-(2’-羟基-5’-叔辛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3’,5’-二枯基苯基)苯并三唑、2,2’-亚甲基双(4-叔辛基-6-(苯并三唑基)苯酚)、2-(2’-羟基-3’-叔丁基-5’-羧基苯基)苯并三唑等2-(2’-羟基苯基)苯并三唑类;苯基水杨酸酯、间苯二酚单苯甲酸酯、2,4-二叔丁基苯基-3,5-二叔丁基-4-羟基苯甲酸酯、2,4-二叔戊基苯基-3,5-二叔丁基-4-羟基苯甲酸酯、十六烷基-3,5-二叔丁基-4-羟基苯甲酸酯等苯甲酸酯类;2-乙基-2’-乙氧基草酰替苯胺、2-乙氧基-4’-十二烷基草酰替苯胺等取代草酰替苯胺类;乙基-α-氰基-β,β-二苯基丙烯酸酯、甲基-2-氰基-3-甲基-3-(对甲氧基苯基)丙烯酸酯等氰基丙烯酸酯类;2-(2-羟基-4-辛氧基苯基)-4,6-双(2,4-二叔丁基苯基)均三嗪、2-(2-羟基-4-甲氧基苯基)-4,6-二苯基-均三嗪、2-(2-羟基-4-丙氧基-5-甲基苯基)-4,6-双(2,4-二叔丁基苯基)-均三嗪等三芳基三嗪类,相对于合成树脂100质量份,优选使用0.001~30质量份、更优选使用0.05~10质量份。
作为上述受阻胺系光稳定剂,例如可列举出2,2,6,6-四甲基-4-哌啶基硬脂酸酯、1,2,2,6,6-五甲基-4-哌啶基硬脂酸酯、2,2,6,6-四甲基-4-哌啶基苯甲酸酯、双(2,2,6,6-四甲基-4-哌啶基)癸二酸酯、双(1,2,2,6,6-四甲基-4-哌啶基)癸二酸酯、双(1-辛氧基-2,2,6,6-四甲基-4-哌啶基)癸二酸酯、四(2,2,6,6-四甲基-4-哌啶基)-1,2,3,4-丁烷四羧酸酯、四(1,2,2,6,6-五甲基-4-哌啶基)-1,2,3,4-丁烷四羧酸酯、双(2,2,6,6-四甲基-4-哌啶基)·二(十三烷基)-1,2,3,4-丁烷四羧酸酯、双(1,2,2,6,6-五甲基-4-哌啶基)·二(十三烷基)-1,2,3,4-丁 烷四羧酸酯、双(1,2,2,4,4-五甲基-4-哌啶基)-2-丁基-2-(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丙二酸酯、1-(2-羟基乙基)-2,2,6,6-四甲基-4-哌啶基/琥珀酸二乙酯缩聚物、1,6-双(2,2,6,6-四甲基-4-哌啶基氨基)己烷/2,4-二氯-6-吗啉代-均三嗪缩聚物、1,6-双(2,2,6,6-四甲基-4-哌啶基氨基)己烷/2,4-二氯-6-叔辛基氨基-均三嗪缩聚物、1,5,8,12-四〔2,4-双(N-丁基-N-(2,2,6,6-四甲基-4-哌啶基)氨基)-均三嗪-6-基〕-1,5,8,12-四氮杂癸烷、1,5,8,12-四〔2,4-双(N-丁基-N-(1,2,2,6,6-五甲基-4-哌啶基)氨基)-均三嗪-6-基〕-1,5,8-12-四氮杂十二烷、1,6,11-三〔2,4-双(N-丁基-N-(2,2,6,6-四甲基-4-哌啶基)氨基)-均三嗪-6-基〕氨基十一烷、1,6,11-三〔2,4-双(N-丁基-N-(1,2,2,6,6-五甲基-4-哌啶基)氨基)-均三嗪-6-基〕氨基十一烷等受阻胺化合物,相对于合成树脂100质量份,优选使用0.001~30质量份、更优选使用0.05~10质量份。
进而,本发明的近红外线吸收性树脂组合物中根据需要还可以添加对叔丁基苯甲酸铝、芳香族磷酸酯金属盐、二苯亚甲基山梨糖醇类等成核剂、抗静电剂、金属皂、水滑石、含三嗪环的化合物、金属氢氧化物、磷酸酯系阻燃剂、缩合磷酸酯系阻燃剂、磷酸酯系阻燃剂、无机磷系阻燃剂、(聚)磷酸盐系阻燃剂、卤素系阻燃剂、硅系阻燃剂、三氧化锑等氧化锑、其它无机系阻燃助剂、其它有机系阻燃助剂、填充剂、颜料、润滑剂、发泡剂等通常配混于合成树脂的添加剂。
作为上述含三嗪环的化合物,例如可列举出三聚氰胺、三聚氰酸二酰胺、苯并胍胺、乙酰胍胺、酞菁二胍胺、三聚氰胺氰脲酸酯、焦磷酸三聚氰胺、丁烯二胍胺、降冰片烯二胍胺、亚甲基二胍胺、乙烯双三聚氰胺、三亚甲基双三聚氰胺、四亚甲基双三聚氰胺、六亚甲基双三聚氰胺、1,3-己烯双三聚氰胺等。
作为上述金属氢氧化物,可列举出氢氧化镁、氢氧化铝、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氢氧化锌、KISUMA 5A(氢氧化镁,协和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 等。
作为上述磷酸酯系阻燃剂的例子,例如可列举出磷酸三甲酯、磷酸三乙酯、磷酸三丁酯、磷酸三丁氧基乙酯、磷酸三氯乙酯、磷酸三(二氯丙基)酯、磷酸三苯酯、磷酸三甲酚酯、磷酸甲酚基二苯酯、磷酸三(二甲苯基)酯、磷酸辛基二苯酯、磷酸二甲苯基二苯酯、磷酸三异丙基苯酯、磷酸2-乙基己基二苯酯、磷酸叔丁基苯基二苯酯、磷酸双(叔丁基苯基)苯酯、磷酸三(叔丁基苯基)酯、磷酸异丙基苯基二苯酯、磷酸双(异丙基苯基)二苯酯、磷酸三(异丙基苯基)酯等。
作为上述缩合磷酸酯系阻燃剂的例子,可列举出1,3-亚苯基双(二苯基磷酸酯)、1,3-亚苯基双(双二甲苯基磷酸酯)、双酚A双(二苯基磷酸酯)等。
作为上述(聚)磷酸盐系阻燃剂的例子,可列举出聚磷酸铵、聚磷酸三聚氰胺、聚磷酸哌嗪、焦磷酸三聚氰胺、焦磷酸哌嗪等(聚)磷酸的铵盐或胺盐。
作为上述其它无机系阻燃助剂,例如可列举出氧化钛、氧化铝、氧化镁、水滑石、滑石、蒙脱石等无机化合物、及其表面处理品,例如可以使用TIPAQUE R-680(氧化钛:石原产业株式会社制)、KYOWA MAGA 150(氧化镁:协和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DHT-4A(水滑石:协和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ALCAMIZER 4(锌改性水滑石:协和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等各种市售品。
作为上述其它有机系阻燃助剂,例如可列举出季戊四醇。
另外,本发明的近红外线吸收性树脂组合物中根据需要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配混通常用于合成树脂的添加剂、例如交联剂、防雾剂、抗渗出剂、表面处理剂、增塑剂、润滑剂、荧光剂、防霉剂、杀菌剂、发泡剂、金属惰性剂、脱模剂、颜料、加工助剂等。
本发明的近红外线吸收性树脂组合物中配混除了本发明的近红外线吸收性组合物和上述合成树脂之外的任意添加剂时,其配混量可以根据添加剂的种类等来适当选择,从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观点出发,优选的是,相对于合成树脂100质量份,以合计计为20质量份以下。
本发明的近红外线吸收性树脂组合物通过成形而能够制成作为近红外线吸收体的成形体。成形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列举出挤出加工、压延加工、注射成形、辊、压缩成形、吹塑成形等,可以制造树脂板、片、薄膜、纤维、异形品等各种形状的成形品。
另外,通过将本发明的近红外线吸收性树脂组合物溶解于各种溶剂来制作流延薄膜,也可以制作作为近红外线吸收体的近红外线吸收薄膜。
通过本发明的近红外线吸收性树脂组合物得到的近红外线吸收体的近红外线吸收能力优异。
本发明的近红外线吸收性树脂组合物和近红外线吸收体可以用于光卡(optical card)、有机光导体、激光热转印记录材料、激光热敏记录材料、激光直接制版用材料等光信息记录材料;等离子显示器用过滤器、薄型显示器用光学过滤器、光半导体元件用光学过滤器等以吸收近红外线为目的的各种光学过滤器;热线遮蔽体、热线遮蔽薄膜、热线遮蔽树脂玻璃;保温蓄热纤维;护镜、农业用薄膜、汽车内外装饰材料、片、其它各种树脂成形体;隐显墨水(secret ink)、涂覆材料、太阳能电池用部件等需要近红外线吸收能力(热线吸收能力)的各种用途。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等进一步具体说明本发明。另外,在以下的实施例等中,%和ppm没有特别记载时为质量基准。
〔合成例1〕
<通式(2)的环状结构:通式(4)的环状结构=1:1的酞菁化合物的合成>
在10ml茄型烧瓶中添加1,4-二丁氧基-2,3-二氰基蒽0.5g、1,4-二丁氧基-2,3-二氰基萘0.44g、甲醇钠0.15g、正丁醇1.8ml,在氮气气氛下以135℃反应6小时。冷却后,添加甲醇并过滤析出物,用氯仿进行精制,得到酞菁化合物的组合物0.45g(收率为50%)。
对所得组合物的NMR进行测定时,确认了通式(2)的环状结构与通式(4)的环状结构以1:1包含。(将NMR谱图示于图1)
另外,测定所得组合物的氯仿溶液的吸收光谱。测定利用日本分光株式会社制造的V-670来进行。将吸收光谱示于图4。最大吸收波长λmax=912nm、摩尔吸光系数ε=1.8×105cm-1mol-1。
〔合成例2〕
<通式(2)的环状结构:通式(4)的环状结构=1:3的化合物的合成>
在10ml茄型烧瓶中添加1,4-二丁氧基-2,3-二氰基蒽0.5g、1,4-二丁氧基-2,3-二氰基萘0.145g、甲醇钠0.1g、正丁醇1.4ml,在氮气气氛下以135℃反应6小时。冷却后,添加甲醇并过滤析出物,用氯仿进行精制,得到酞菁化合物的组合物0.33g(收率为51%)。
对所得组合物的NMR进行测定时,确认了通式(2)的环状结构与通式(4)的环状结构以1:3包含。(将NMR谱图示于图2)
另外,测定所得组合物的氯仿溶液的吸收光谱。测定利用日本分光株式会社制造的V-670来进行。将吸收光谱示于图4。最大吸收波长λmax=943nm、摩尔吸光系数ε=1.8×105cm-1mol-1。
〔合成例3〕
<通式(2)的环状结构:通式(4)的环状结构=1:6的化合物的合成>
在10ml茄型烧瓶中添加1,4-二丁氧基-2,3-二氰基蒽0.7g、1,4-二丁氧基-2,3-二氰基萘0.1g、甲醇钠0.12g、正丁醇1.4ml,在氮气气氛下以135℃反应6小时。冷却后,添加甲醇并过滤析出物,用氯仿进行精制,得到酞菁化合物 的组合物0.24g(收率为31%)。
对所得组合物的NMR进行测定时,确认了通式(2)的环状结构与通式(4)的环状结构以1:6包含。(将NMR谱图示于图3)
另外,测定所得组合物的氯仿溶液的吸收光谱。测定利用日本分光株式会社制造的V-670来进行。将吸收光谱示于图4。最大吸收波长λmax=950nm、摩尔吸光系数ε=2.0×105cm-1mol-1。
〔合成例4〕
<向通式(2)的环状结构:通式(4)的环状结构=1:6的化合物中导入铜>
向10ml茄型烧瓶中添加合成例3所得到的酞菁化合物的混合物0.3g、二乙酰丙酮铜0.07g、氯苯3ml,在氮气气氛下以150℃搅拌4小时。冷却后,添加甲醇并过滤,得到铜酞菁化合物的组合物0.3g(收率为96%)。
测定所得组合物的氯仿溶液的吸收光谱。测定利用日本分光株式会社制造的V-670来进行。将吸收光谱示于图5。最大吸收波长λmax=893nm、摩尔吸光系数ε=1.8×105cm-1mol-1。
〔合成例5〕
<向通式(2)的环状结构:通式(4)的环状结构=1:6的化合物萘:蒽=1:6的化合物中导入镍>
向10ml茄型烧瓶中添加合成例3所得到的酞菁化合物的混合物0.3g、乙酰丙酮镍0.07g、氯苯3ml,在氮气气氛下以150℃搅拌4小时。冷却后,添加甲醇并过滤,得到镍酞菁化合物的组合物0.3g(收率为96%)。
测定所得组合物的氯仿溶液的吸收光谱。测定利用日本分光株式会社制造的V-670来进行。将吸收光谱示于图5。最大吸收波长λmax=899nm、摩尔吸光系数ε=1.8×105cm-1mol-1。
〔合成例6〕
<通式(3)的环状结构:通式(4)的环状结构=1:1的酞菁化合物的合成>
向10ml茄型烧瓶中添加1,4-二丁氧基-2,3-二氰基蒽0.3g、1,4-二丁氧基-2,3-二氰基-5-喹啉0.26g、甲醇钠0.09g、正丁醇1.4ml,在氮气气氛下以135℃反应6小时。冷却后,添加甲醇并过滤析出物,得到酞菁化合物的组合物0.25g(收率为41%)。
测定所得组合物的NMR时,确认了通式(3)的环状结构与通式(4)的环状结构以1:1包含。
[比较合成例1]
<八丁氧基萘酞菁H2的合成>
向10ml茄型烧瓶中添加1,4-二丁氧基-2,3-二氰基萘1g、甲醇钠0.17g、正丁醇1.5ml,在氮气气氛下以135℃反应6小时。冷却后,添加甲醇并过滤析出物,用氯仿进行精制,得到目标化合物0.3g(收率为30%)。另外,测定所得化合物的氯仿溶液的吸收光谱。测定利用日本分光株式会社制造的V-670来进行。将吸收光谱示于图4。最大吸收波长λmax=869nm。
[比较合成例2]
<八丁氧基蒽氮杂卟啉H2的合成>
向10ml茄型烧瓶中添加1,4-二丁氧基-2,3-二氰基蒽1g、甲醇钠0.15g、正丁醇1.5ml,在氮气气氛下以135℃反应6小时。冷却后,添加甲醇并过滤析出物,用氯仿进行精制而得到了黄色粉末,但该粉末不吸收近红外线,确认无法合成八丁氧基蒽氮杂卟啉H2。
〔实施例1〕
<近红外线吸收性树脂组合物和近红外线吸收体的制造>
相对于环烯烃共聚物TOPAS(注册商标)(降冰片烯与乙烯的共聚物、POLYPLASTIC Group制)100质量份,配混前述得到的合成例3的酞菁化合物的混合物0.004质量份,得到近红外线吸收性树脂组合物。将该组合物在230℃下进行熔融混炼,进行注射成形而得到10×10×2mm的近红外线吸收 体。
测定所得近红外线吸收体的吸收光谱。测定利用日本分光株式会社制造的V-670通过空气对照来进行。将吸收光谱示于图6。极大吸收波长为955nm,其透射率为16%。
另外,可见光(380nm~750)的透射率按照JISR3106来算出,测定雾度值。结果均示于表1。
〔比较例1〕
除了不配混酞菁化合物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来测定。
[表1]

近红外线吸收剂以及近红外线吸收性组合物.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近红外线吸收剂以及近红外线吸收性组合物.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近红外线吸收剂以及近红外线吸收性组合物.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近红外线吸收剂以及近红外线吸收性组合物.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红外线吸收剂以及近红外线吸收性组合物.pdf(3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380034502.X (22)申请日 2013.06.04 2012-145193 2012.06.28 JP C09K 3/00(2006.01) C07D 487/22(2006.01) C08K 5/3467(2006.01) C08L 101/00(2006.01) (71)申请人株式会社ADEKA 地址日本东京都 (72)发明人上田直人 野村和清 (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 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代理人刘新宇 李茂家 (54) 发明名称 近红外线吸收剂以及近红外线吸收性组合物 (57) 摘要 本。

2、发明提供一种近红外线吸收能力优异的近 红外线吸收剂、近红外线吸收性组合物、以及树 脂原本的特性不会受损的近红外线吸收性树脂 组合物。一种近红外线吸收剂,其包含下述通式 (1)所示的酞菁化合物。(通式(1)中,M表示两 个氢原子等,R 1 R 8 彼此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表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120的烷基 等,Aa、Ab、Ac和Ad各自独立地表示通式(2)、 通式(3)或通式(4)所示的环状结构。其中,在 Aa、Ab、Ac和Ad之中,至少一个为通式(4)的环 状结构,且不会全部均为通式(4)的环状结构)。 (30)优先权数据 (85)PCT国际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 2014.12.26 (。

3、86)PCT国际申请的申请数据 PCT/JP2013/065507 2013.06.04 (87)PCT国际申请的公布数据 WO2014/002705 JA 2014.01.03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26页 附图3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4428384 A (43)申请公布日 2015.03.18 CN 104428384 A 1/2页 2 1.一种近红外线吸收剂,其包含下述通式(1)所示的酞菁化合物, 通式(1)中,M表示两个氢原子、2价的金属原子、3价的取代金属原子、4价的取代金 属原子或氧化金。

4、属原子,R 1 R 8 彼此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表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 数120的烷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620的芳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 720的芳烷基、或者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512的环烷基,Aa、Ab、Ac和Ad各自 独立地表示下述通式(2)、通式(3)或通式(4)所示的环状结构,其中,在Aa、Ab、Ac和Ad 之中,至少一个为通式(4)的环状结构,且不会全部均为通式(4)的环状结构, 通式(2)中,R 9 R 12 彼此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表示氢原子、卤素原子、任选具有取代 基的碳原子数120的烷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620的芳基、任选具有取代基 的碳原子数1。

5、20的烷氧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620的芳氧基、任选具有取代 基的碳原子数720的芳烷基、或者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512的环烷基,以位 置键合于所述通式(1), 通式(3)中,R 13 R 15 彼此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表示氢原子、卤素原子、任选具有取代 基的碳原子数120的烷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620的芳基、任选具有取代基 的碳原子数120的烷氧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620的芳氧基、任选具有取代 基的碳原子数720的芳烷基、或者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512的环烷基,以位 置键合于所述通式(1),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4428384 A 2/2页 3 通式(4。

6、)中,R 16 R 21 彼此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表示氢原子、卤素原子、任选具有取代 基的碳原子数120的烷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620的芳基、任选具有取代基 的碳原子数120的烷氧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620的芳氧基、任选具有取代 基的碳原子数720的芳烷基、或者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512的环烷基,以位 置键合于所示通式(1)。 2.一种近红外线吸收性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含有1种以上的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红 外线吸收剂。 3.一种近红外线吸收材料,其特征在于,其含有1种以上的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红外线 吸收剂。 4.一种近红外线吸收性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含有权利要求1所述。

7、的近红外线 吸收剂和合成树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近红外线吸收性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通式(1)所示的酞菁 化合物的总含量相对于所述合成树脂100质量份为0.000520质量份。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近红外线吸收性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合成树脂为热塑性 树脂。 7.一种近红外线吸收体,其是将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近红外线吸收性树脂 组合物成形而成的。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4428384 A 1/26页 4 近红外线吸收剂以及近红外线吸收性组合物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近红外线吸收剂、含有其的近红外线吸收性组合物、以及近红外线吸 收性树脂组合物。详细而言,涉及在近红。

8、外区域中具有吸收且在利用了激光的信息记录材 料、要求近红外线吸收能力(或热线吸收能力)的各种用途中有用的近红外线吸收剂、近红 外线吸收性组合物、近红外线吸收性树脂组合物。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提出了吸收近红外线的近红外线吸收体(热线遮蔽体)的各种用途,强烈要 求性能更好的吸收体。 0003 例如,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聚碳酸酯树脂等材料被用于建筑物或汽车等交通工具 的窗户、天窗、门或者天花板穹顶等的所谓玻璃窗(grading)用途,期望能够充分地引入可 见光并抑制室内温度的上升。 0004 另外,在植物的栽培中,广泛使用温室、塑料大棚来改善农作物的收割内容或改变 收割时期等,期望的是,有效地。

9、遮蔽热线而实质上不会阻止植物生长所需的可见光线的透 射的薄膜。 0005 另外,使用近红外线来驱动或终止用于进行磁带等信息记录介质的记录/再生的 电气制品的情况较多,在这样的电气制品中,需要遮蔽源自外部的近红外线。 0006 另外,由等离子显示器发射出的近红外线光会作用于无绳电话、使用近红外线遥 控器的录像机等位于其周边的电子仪器从而产生引发误操作的问题。因此,期望会起到近 红外线吸收效果的等离子显示器用过滤器。 0007 进而,最近为了防止误动作或安全性或者为了使条形码等印刷物不显眼,而借助 近红外光来读取条形码等信息信号的情况增加,它们可以使用近红外线吸收墨等。 0008 这些用途中使用的。

10、近红外线吸收体一直以来可以使用用于吸收近红外线的 近红外线吸收色素,例如可以使用花青系色素、酞菁系色素、聚甲炔系色素、方酸鎓 (squarylium)系色素、卟啉系色素、金属二硫醇络合物系色素、二亚胺鎓(diimonium)系色 素、无机氧化物颗粒等(专利文献1)。 0009 然而,将这些近红外线吸收色素用作近红外线吸收体时,大多与热塑性树脂等合 成树脂组合使用,此时,其与树脂的相容性存在问题、或者在可见光线的区域具有吸收波长 而损害树脂的透明性、或者损害树脂物性的情况较多。另外,吸收光谱宽度狭窄而近红外光 的遮断效果不充分,其近红外线吸收能力也不能满足。尤其是,期望有效吸收近红外光区域 的材。

11、料。 0010 另一方面,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化合物中,烷氧基在构成酞菁的环中不是必须的, 其用途也是图像形成用调色剂,因此无法获得本发明的见解。 0011 现有技术文献 0012 专利文献 0013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97305号公报 说 明 书CN 104428384 A 2/26页 5 0014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316255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5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0016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近红外线吸收能力优异的近红外线吸收剂、近红外 线吸收性组合物、以及树脂原本的特性不会受损的近红外线吸收性树脂组合物,另外,提供 近红外线吸收能力优异的近红外线。

12、吸收材料。 0017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8 本发明人等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着眼于包含特定酞菁化合 物的组合物,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0019 即,本发明的近红外线吸收剂的特征在于,其包含下述通式(1)所示的酞菁化合 物。 0020 0021 (通式(1)中,M表示两个氢原子、2价的金属原子、3价的取代金属原子、4价的取 代金属原子或氧化金属原子,R 1 R 8 彼此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表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 原子数120的烷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620的芳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 子数720的芳烷基、或者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512的环烷基,Aa、Ab、Ac和A。

13、d 各自独立地表示下述通式(2)、通式(3)或通式(4)所示的环状结构。其中,在Aa、Ab、Ac 和Ad之中,至少一个为通式(4)的环状结构,且不会全部均为通式(4)的环状结构。) 0022 0023 (通式(2)中,R 9 R 12 彼此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表示氢原子、卤素原子、任选具 说 明 书CN 104428384 A 3/26页 6 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120的烷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620的芳基、任选具有 取代基的碳原子数120的烷氧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620的芳氧基、任选具 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720的芳烷基、或者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512的环烷基, 以位置键合于前。

14、述通式(1)。) 0024 0025 (通式(3)中,R 13 R 15 彼此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表示氢原子、卤素原子、任选具 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120的烷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620的芳基、任选具有 取代基的碳原子数120的烷氧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620的芳氧基、任选具 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720的芳烷基、或者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512的环烷基, 以位置键合于前述通式(1)。) 0026 0027 (通式(4)中,R 16 R 21 彼此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表示氢原子、卤素原子、任选具 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120的烷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620的芳基、任选具有 取代基的碳。

15、原子数120的烷氧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620的芳氧基、任选具 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720的芳烷基、或者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512的环烷基, 以位置键合于前述通式(1)。) 0028 本发明的近红外线吸收性组合物的特征在于,其含有1种以上的上述近红外线吸 收剂。 0029 本发明的近红外线吸收材料的特征在于,其含有1种以上的上述近红外线吸收 剂。 0030 本发明的近红外线吸收性树脂组合物的特征在于,其含有上述近红外线吸收剂和 合成树脂。 0031 本发明的近红外线吸收性树脂组合物中,上述通式(1)所示的酞菁化合物的总含 量相对于上述合成树脂100质量份优选为0.000520质量份。本。

16、发明的近红外线吸收性 树脂组合物中,上述合成树脂优选为热塑性树脂。 0032 本发明的近红外线吸收体的特征在于,其是将上述近红外线吸收性树脂组合物成 形而成的。 0033 发明的效果 0034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近红外线吸收能力优异的近红外线吸收剂和近红外线吸收 性组合物。另外,能够提供树脂原本的特性不会受损的近红外线吸收性树脂组合物。另外, 说 明 书CN 104428384 A 4/26页 7 能够提供将该近红外线吸收性树脂组合物成形而得到的、近红外线吸收能力优异、树脂本 来的物性优异的近红外线吸收体。 附图说明 0035 图1是合成例1中得到的组合物的NMR谱图。 0036 图2是合成。

17、例2中得到的组合物的NMR谱图。 0037 图3是合成例3中得到的组合物的NMR谱图。 0038 图4是合成例13和比较合成例1中得到的组合物的吸收光谱图。 0039 图5是合成例4和5中得到的组合物的吸收光谱图。 0040 图6是实施例1的试验片的吸收光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1 以下,针对本发明进行详述。 0042 首先,针对本发明的近红外线吸收剂和近红外线吸收性组合物进行说明。本发明 的近红外线吸收剂的特征在于,其包含下述通式(1)所示的酞菁化合物。本发明的近红外 线吸收性组合物含有1种以上的下述通式(1)所示的酞菁化合物。 0043 0044 (通式(1)中,M表示两个氢原子、2价。

18、的金属原子、3价的取代金属原子、4价的取 代金属原子或氧化金属原子,R 1 R 8 彼此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表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 原子数120的烷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620的芳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 子数720的芳烷基、或者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512的环烷基,Aa、Ab、Ac和Ad 各自独立地表示下述通式(2)、通式(3)或通式(4)所示的环状结构。其中,在Aa、Ab、Ac 和Ad之中,至少一个为通式(4)的环状结构,且不会全部均为通式(4)的环状结构。) 0045 说 明 书CN 104428384 A 5/26页 8 0046 (通式(2)中,R 9 R 12 彼此可以相同。

19、也可以不同,表示氢原子、卤素原子、任选具 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120的烷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620的芳基、任选具有 取代基的碳原子数120的烷氧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620的芳氧基、任选具 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720的芳烷基、或者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512的环烷基, 以位置键合于前述通式(1)。) 0047 0048 (通式(3)中,R 13 R 15 彼此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表示氢原子、卤素原子、任选具 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120的烷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620的芳基、任选具有 取代基的碳原子数120的烷氧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620的芳氧基、任选具 有取代基的碳原子。

20、数720的芳烷基、或者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512的环烷基, 以位置键合于前述通式(1)。) 0049 0050 (通式(4)中,R 16 R 21 彼此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表示氢原子、卤素原子、任选具 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120的烷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620的芳基、任选具有 取代基的碳原子数120的烷氧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620的芳氧基、任选具 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720的芳烷基、或者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512的环烷基, 以位置键合于前述通式(1)。) 0051 通式(1)中,M表示两个氢原子、2价的金属原子、3价的取代金属原子、4价的取代 金属原子或者氧化金属原子。 00。

21、52 作为2价的金属原子,例如可列举出Cu、Zn、Fe、Co、Ni、Ru、Rh、Pd、Pt、Mn、Mg、Ti、 Be、Ca、Ba、Cd、Hg、Pb、Sn等。 0053 作为3价的取代金属原子,例如可列举出AlCl、AlBr、AlF、AlI、GaCl、GaF、GaI、 GaBr、InCl、InBr、InI、InF、TlCl、TlBr、TlI、TlF、FeCl、RuCl、Al-C 6 H 5 、Al-C 6 H 4 (CH 3 )、In-C 6 H 5 、 In-C 6 H 4 (CH 3 )、In-C 6 H 5 、Al(OH)、Mn(OH)、Mn(OC 6 H 5 )、MnOSi(CH 3 )。

22、 3 等单取代的3价金属原 子。 说 明 书CN 104428384 A 6/26页 9 0054 作为4价的取代原子,例如可列举出CrCl 2 、SiCl 2 、SiBr 2 、SiF 2 、SiI 2 、ZrCl 2 、 GeCl 2 、GeBr 2 、GeI 2 、GeF 2 、SnCl 2 、SnBr 2 、SnF 2 、TiCl 2 、TiBr 2 、TiF 2 、Si(OH) 2 、Ge(OH) 2 、Zr(OH) 2 、 Mn(OH) 2 、Sn(OH) 2 、TiR 2 、CrR 2 、SiR 2 、SnR 2 、GeR 2 (其中,R表示烷基、苯基、萘基、及其衍生物。)、 S。

23、i(OR) 2 、Sn(OR) 2 、Ge(OR) 2 、Ti(OR) 2 、Cr(OR) 2 (其中,R表示烷基、苯基、萘基、三烷 基甲硅烷基、二烷基烷氧基甲硅烷基或它们的衍生物。)、Sn(SR”) 2 、Ge(SR”) 2 (其中,R”表 示烷基、苯基、萘基或它们的衍生物。)等二取代的4价原子。 0055 作为氧化金属,例如可列举出VO、MnO、TiO等。 0056 这些之中,从红外线吸收能力、稳定性的观点出发,M优选为两个氢原子、2价的 Cu、Ni、VO。 0057 通式(1)中,若列举出R 1 R 8 所示的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120的烷基 的例子,则作为非取代的碳原子数120的烷。

24、基,可列举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 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叔丁基、正戊基、异戊基、新戊基、叔戊基、1,2-二甲基丙基、正己基、 环己基、1,3-二甲基丁基、1-异丙基丙基、1,2-二甲基丁基、正庚基、2-庚基、1,4-二甲基 戊基、叔庚基、2-甲基-1-异丙基丙基、1-乙基-3-甲基丁基、正辛基、叔辛基、2-乙基己 基、2-甲基己基、2-丙基己基、正壬基、异壬基、正癸基、异癸基、正十一烷基、异十一烷基、 正十二烷基、异十二烷基、正十三烷基、异十三烷基、正十四烷基、异十四烷基、正十五烷基、 异十五烷基、正十六烷基、异十六烷基、正十七烷基、异十七烷基、正十八烷基、异十八烷基、 正十九烷基、。

25、异十九烷基、正二十烷基、异二十烷基等。 0058 另外,通式(1)中,作为R 1 R 8 所示的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620的芳基 的例子,可列举出苯基、萘基、蒽-1-基、菲-1-基等。 0059 另外,通式(1)中,作为R 1 R 8 所示的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720的芳烷 基的例子,可列举出苄基、苯乙基、2-苯基丙烷-2-基、苯乙烯基、肉桂基、二苯甲基、三苯甲 基等。 0060 另外,通式(1)中,作为R 1 R 8 所示的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512的环烷 基的例子,可列举出环戊基、环己基、环辛基、环十二烷基、4-甲基环己基等。 0061 作为R 1 R 8 所示的任选具有取代基。

26、的碳原子数120的烷基、任选具有取代基 的碳原子数620的芳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720的芳烷基、任选具有取代基 的碳原子数512的环烷基的、该取代基,可列举出以下基团。例如可列举出甲基、乙基、 丙基、异丙基、环丙基、丁基、仲丁基、叔丁基、异丁基、戊基、异戊基、叔戊基、环戊基、己基、 2-己基、3-己基、环己基、双环己基、1-甲基环己基、庚基、2-庚基、3-庚基、异庚基、叔庚基、 正辛基、异辛基、叔辛基、2-乙基己基、壬基、异壬基、癸基等烷基;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 异丙氧基、丁氧基、仲丁氧基、叔丁氧基、异丁氧基、戊氧基、异戊氧基、叔戊氧基、己氧基、环 己氧基、庚氧基、异庚氧基、叔庚氧。

27、基、正辛氧基、异辛氧基、叔辛氧基、2-乙基己氧基、壬氧 基、癸氧基等烷氧基;甲硫基、乙硫基、丙硫基、异丙硫基、丁硫基、仲丁硫基、叔丁硫基、异丁 硫基、戊硫基、异戊硫基、叔戊硫基、己硫基、环己硫基、庚硫基、异庚硫基、叔庚硫基、正辛硫 基、异辛硫基、叔辛硫基、2-乙基己硫基等烷硫基;乙烯基、1-甲基乙烯基、2-甲基乙烯基、 2-丙烯基、1-甲基-3-丙烯基、3-丁烯基、1-甲基-3-丁烯基、异丁烯基、3-戊烯基、4-己 烯基、环己烯基、双环己烯基、庚烯基、辛烯基、癸烯基、十五烯基、二十烯基、二十三烯基等 链烯基;苄基、苯乙基、二苯甲基、三苯甲基、苯乙烯基、肉桂基等芳烷基;苯基、萘基等芳 说 明 书。

28、CN 104428384 A 7/26页 10 基;苯氧基、萘氧基等芳氧基;苯硫基、萘硫基等芳硫基;吡啶基、嘧啶基、哒嗪基、哌啶基、 吡喃基、吡唑基、三嗪基、吡咯基、喹啉基、异喹啉基、咪唑基、苯并咪唑基、三唑基、呋喃基 (furyl)、呋喃基(furanyl)、苯并呋喃基、噻吩基、苯硫基、苯并苯硫基、噻二唑基、噻唑基、 苯并噻唑基、噁唑基、苯并噁唑基、异噻唑基、异噁唑基、吲哚基、2-吡咯烷酮-1-基、2-哌啶 酮-1-基、2,4-二氧咪唑-3-基、2,4-二氧唑烷-3-基等杂环基;氟、氯、溴、碘等卤素原子; 乙酰基、2-氯乙酰基、丙酰基、辛酰基、丙烯酰基、甲基丙烯酰基、苯基羰基(苯甲酰基)、邻。

29、 苯二甲酰基、4-三氟甲基苯甲酰基、特戊酰基、水杨酰基、草酰基、硬脂酰基、甲氧基羰基、乙 氧基羰基、叔丁氧基羰基、正十八烷氧基羰基、氨甲酰基等酰基;乙酰氧基、苯甲酰氧基等酰 氧基;氨基、乙氨基、二甲氨基、二乙氨基、丁氨基、环戊氨基、2-乙基己氨基、十二烷氨基、 苯胺基、氯苯基氨基、甲苯氨基、甲氧苯胺基、N-甲基-苯胺基、二苯氨基、萘氨基、2-吡啶基 氨基、甲氧基羰基氨基、苯氧基羰基氨基、乙酰基氨基、苯甲酰基氨基、甲酰基氨基、特戊酰 基氨基、月桂酰基氨基、氨甲酰基氨基、N,N-二甲氨基羰基氨基、N,N-二乙氨基羰基氨基、 吗啉基羰基氨基、甲氧基羰基氨基、乙氧基羰基氨基、叔丁氧基羰基氨基、正十八烷。

30、氧基羰 基氨基、N-甲基甲氧基羰基氨基、苯氧基羰基氨基、氨磺酰基氨基、N,N-二甲氨基磺酰基氨 基、甲基磺酰基氨基、丁基磺酰基氨基、苯基磺酰基氨基等取代氨基;磺酰胺基、磺酰基、羧 基、氰基、磺酸基、羟基、硝基、巯基、酰亚胺基、氨甲酰基等,这些基团可以进一步被取代。另 外,羧基和磺酸基也可以形成盐。另外,碳原子数120的烷基、碳原子数620的芳基、 碳原子数720的芳烷基、碳原子数512的环烷基具有含碳原子的取代基时,包括该取 代基中包含的碳原子在内的碳原子数分别在规定的范围内。 0062 R 1 R 8 从近红外线吸收能力、稳定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 子数120的烷基、更优选。

31、为非取代的碳原子数18的烷基。 0063 通式(2)中,作为R 9 R 12 所示的卤素原子的例子,可列举出氟、氯、溴、碘等。 0064 通式(2)中,作为R 9 R 12 所示的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120的烷基的例 子,可列举出与上述例示出的烷基相同的烷基。 0065 通式(2)中,作为R 9 R 12 所示的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620的芳基的例 子,可列举出与上述例示出的芳基相同的芳基。 0066 通式(2)中,作为R 9 R 12 所示的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120的烷氧基, 可列举出对应于与上述例示出的烷基相同的烷基的烷氧基,具体而言,可列举出甲氧基、乙 氧基、正丙氧基、异丙。

32、氧基、正丁氧基、异丁氧基、仲丁氧基、叔丁氧基、正戊氧基、异戊氧基、 新戊氧基、1,2-二甲基-丙氧基、正己氧基、环己氧基、1,3-二甲基丁氧基、1-异丙基丙氧基 等。此时的取代基可列举出前述取代基。 0067 通式(2)中,作为R 9 R 12 所示的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620的芳氧基的 例子,可列举出对应于与上述例示出的芳基相同的芳基的芳氧基,具体而言,可列举出苯氧 基、萘氧基等。此时的取代基可列举出前述的取代基。 0068 通式(2)中,作为R 9 R 12 所示的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720的芳烷基的 例子,可列举出与上述例示出的芳烷基相同的芳烷基。 0069 通式(2)中,作为R。

33、 9 R 12 所示的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512的环烷基的 例子,可列举出与上述例示出的环烷基相同的环烷基。 0070 R 9 R 12 从红外线吸收能力、稳定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氢原子、卤素原子或非取 说 明 书CN 104428384 A 10 8/26页 11 代的碳原子数18的烷基。 0071 通式(3)中,作为R 13 R 15 所示的卤素原子的例子,可列举出氟、氯、溴、碘等。 0072 通式(3)中,作为R 13 R 15 所示的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120的烷基的例 子,可列举出与上述例示出的烷基相同的烷基。 0073 通式(3)中,作为R 13 R 15 所示的任选具有取。

34、代基的碳原子数620的芳基的例 子,可列举出与上述例示出的芳基相同的芳基。 0074 通式(3)中,作为R 13 R 15 所示的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120的烷氧基, 可列举出与上述例示出的烷氧基相同的烷氧基。 0075 通式(3)中,作为R 13 R 15 所示的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620的芳氧基的 例子,可列举出与上述例示出的芳氧基相同的芳氧基。 0076 通式(3)中,作为R 13 R 15 所示的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720的芳烷基的 例子,可列举出与上述例示出的芳烷基相同的芳烷基。 0077 通式(3)中,作为R 13 R 15 所示的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512的环烷基。

35、的 例子,可列举出与上述例示出的环烷基相同的环烷基。 0078 R 13 R 15 从红外线吸收能力、稳定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氢原子、卤素原子或非取 代的碳原子数18的烷基。 0079 通式(4)中,作为R 16 R 21 所示的卤素原子的例子,可列举出氟、氯、溴、碘等。 0080 通式(4)中,作为R 16 R 21 所示的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120的烷基的例 子,可列举出与上述例示出的烷基相同的烷基。 0081 通式(4)中,作为R 16 R 21 所示的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620的芳基的例 子,可列举出与上述例示出的芳基相同的芳基。 0082 通式(4)中,作为R 16 R 21。

36、 所示的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120的烷氧基, 可列举出与上述例示出的烷氧基相同的烷氧基。 0083 通式(4)中,作为R 16 R 21 所示的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620的芳氧基的 例子,可列举出与上述例示出的芳氧基相同的芳氧基。 0084 通式(4)中,作为R 16 R 21 所示的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720的芳烷基的 例子,可列举出与上述例示出的芳烷基相同的芳烷基。 0085 通式(4)中,作为R 16 R 21 所示的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512的环烷基的 例子,可列举出与上述例示出的环烷基相同的环烷基。 0086 R 16 R 21 从红外线吸收能力、稳定性的观点出发,优。

37、选为氢原子、卤素原子或非取 代的碳原子数18的烷基。 0087 作为本发明的近红外线吸收性组合物中包含的上述通式(1)所示的酞菁化合物 的具体例,可列举出下述的化合物No.1No.46,但不限定于这些化合物。需要说明的是, Bu为丁基、Me为甲基。 0088 说 明 书CN 104428384 A 11 9/26页 12 0089 说 明 书CN 104428384 A 12 10/26页 13 0090 说 明 书CN 104428384 A 13 11/26页 14 0091 说 明 书CN 104428384 A 14 12/26页 15 0092 说 明 书CN 104428384 A。

38、 15 13/26页 16 0093 说 明 书CN 104428384 A 16 14/26页 17 0094 说 明 书CN 104428384 A 17 15/26页 18 0095 说 明 书CN 104428384 A 18 16/26页 19 0096 上述通式(1)所示的酞菁化合物可以利用现有公知的反应来制造。例如,将下述 通式(5)或通式(6)所示的一种以上的二氰基萘化合物与下述通式(7)所示的一种以上的 二氰基蒽化合物作为原料,通过常规方法来合成酞菁化合物即可。 0097 另外,通过改变作为原料的通式(5)、通式(6)所示的二氰基萘化合物与通式(7) 的二氰基蒽化合物的比率,。

39、也能够同时合成一种以上的通式(1)所示的化合物,还优选将 其混合物用作本发明的近红外线吸收性组合物。 0098 0099 通式(5)中,R a 对应于前述通式(1)的R 1 、R 2 、R 3 、R 4 、R 5 、R 6 、R 7 、R 8 中的任一者,R b 对应于前述通式(1)的R 1 、R 2 、R 3 、R 4 、R 5 、R 6 、R 7 、R 8 中的任一者,R 9 、R 10 、R 11 、R 12 对应于前述通 说 明 书CN 104428384 A 19 17/26页 20 式(2)。 0100 0101 通式(6)中,R a 对应于前述通式(1)的R 1 、R 2 、R 。

40、3 、R 4 、R 5 、R 6 、R 7 、R 8 中的任一者,R b 对应于前述通式(1)的R 1 、R 2 、R 3 、R 4 、R 5 、R 6 、R 7 、R 8 中的任一者,R 13 、R 14 、R 15 对应于前述通式 (3)。 0102 0103 通式(7)中,R C 对应于前述通式(1)的R 1 、R 2 、R 3 、R 4 、R 5 、R 6 、R 7 、R 8 中的任一者,R d 对应于前述通式(1)的R 1 、R 2 、R 3 、R 4 、R 5 、R 6 、R 7 、R 8 中的任一者,R 16 、R 17 、R 18 、R 19 、R 20 、R 21 对应 于前。

41、述通式(4)。 0104 本发明的近红外线吸收剂和近红外线吸收性组合物可以直接作为近红外线吸收 材料而用于各种用途,另外,也可以通过与粘结剂树脂、添加剂一起涂布或混炼或涂覆至 纸、塑料片、塑料、薄膜、玻璃、树脂等,使其与单体的混合物发生聚合,从而作为近红外线吸 收材料而用于各种用途。 0105 尤其是,将本发明的近红外线吸收剂或近红外线吸收性组合物在树脂中混合或分 散等而成的产物优选用于近红外线吸收性树脂组合物。近红外线吸收性树脂组合物可用作 树脂玻璃、汽车内外装饰材料、玻璃窗用途、近红外线吸收过滤器、等离子显示器用过滤器、 农业用薄膜、热线遮蔽薄膜、防伪用印刷墨、光接收元件等近红外线吸收体。。

42、 0106 使用本发明的近红外线吸收剂或近红外线吸收性组合物来制作近红外线吸收材 料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利用以下的3个方法。 0107 (1)将本发明的近红外线吸收剂或近红外线吸收性组合物配混、混炼至树脂中来 制成近红外线吸收性树脂组合物,进行加热成形而制作树脂板等成形品或薄膜的方法。 0108 (2)制作含有本发明的近红外线吸收剂或近红外线吸收性组合物的涂料或涂覆 液,将其涂覆在(透明)树脂板、(透明)薄膜、或者(透明)玻璃板上的方法。 0109 (3)使本发明的近红外线吸收剂或近红外线吸收性组合物含于粘接剂,制作层合 树脂板、层合树脂薄膜、层合玻璃等的方法。 说 明 书CN 104。

43、428384 A 20 18/26页 21 0110 首先,在树脂中配混本发明的近红外线吸收剂或近红外线吸收性组合物并进行混 炼、加热成形的方法(1)中,作为树脂材料,在制成树脂板或树脂薄膜时优选透明性尽可能 高。作为具体例,可列举出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乙烯与降冰片烯等环烯烃的共聚 物、聚丙烯酸、聚丙烯酸酯、聚醋酸乙烯酯、聚丙烯腈、聚氯乙烯、聚氟乙烯等乙烯基化合物 和乙烯基化合物的加成聚合物;聚甲基丙烯酸、聚甲基丙烯酸酯、聚偏二氯乙烯、聚偏二氟 乙烯、聚偏二氰、偏二氟乙烯/三氟乙烯共聚物、偏二氟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偏二氰/醋 酸乙烯酯共聚物等乙烯基化合物或氟系化合物的共聚物;聚三氟乙。

44、烯、聚四氟乙烯、聚六氟 丙烯等含氟化合物;尼龙6、尼龙66等聚酰胺;聚酰亚胺、聚氨酯、聚肽、聚对苯二甲酸乙二 醇酯等聚酯;聚碳酸酯、聚甲醛、聚环氧乙烷、聚环氧丙烷等聚醚;环氧树脂、聚乙烯醇、聚 乙烯基丁缩醛等,但不限定于这些树脂。 0111 作为制作方法,加工温度、薄膜化条件等因要使用的基质树脂而略微不同,通常通 过将近红外线吸收剂或近红外线吸收性组合物添加至基质树脂的粉体或粒料中,加热至 150350使其溶解后,进行成形而制作树脂板等,或者利用挤出机进行薄膜化或者利用 挤出机制作原料膜,在30120下向1轴或2轴拉伸至25倍,制成10200m厚的 薄膜的方法来获得。需要说明的是,混炼时,除了。

45、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化剂、光稳定剂、阻燃 剂、增塑剂等通常用于树脂成型的添加剂之外,还可以添加用于控制色调的染料、颜料或者 其它近红外线吸收化合物。近红外线吸收化合物的添加量因要制作的树脂的厚度、目标吸 收强度、目标近红外线透射率、目标日射透射率、目标可见光透射率等而异,通常为1ppm 10。 0112 在制成涂料后进行涂覆的方法(2)中,存在如下方法:使本发明的近红外线吸收 剂或近红外线吸收性组合物溶解于粘结剂树脂和有机系溶剂从而制成涂料的方法、以及使 近红外线吸收剂或近红外线吸收性组合物溶解或分散于粘结剂树脂和水系溶剂从而制成 水系涂料的方法。 0113 前者的方法通常将脂肪族酯系树脂、丙烯。

46、酸系树脂、密胺树脂、聚氨酯树脂、芳香 族酯系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脂肪族聚烯烃树脂、芳香族聚烯烃树脂、聚乙烯基系树脂、聚乙 烯醇树脂、聚乙烯基系改性树脂(PVB、EVA等)或者它们的共聚树脂用作粘结剂。作为溶剂, 使用卤素系、醇系、酮系、酯系、脂肪族烃系、芳香族烃系、醚系溶剂或者它们的混合物系等。 近红外线吸收性组合物的浓度因涂覆的厚度、目标吸收强度、目标近红外线透射率、目标日 射透射率、目标可见光透射率等而异,相对于粘结剂树脂的重量通常为0.1100质量。 另外,粘结剂树脂浓度相对于涂料整体通常为150质量。 0114 在后者的情况下,存在如下方法:使近红外线吸收剂或近红外线吸收性组合物溶 解。

47、或分散在水系粘结剂树脂中的方法;将近红外线吸收性组合物微粒化至数m以下,在 水系溶剂中根据需要使用乳化剂而制成乳液(emulsion)从而使其分散的方法等。 0115 作为水系粘结剂树脂,可列举出聚乙烯基醇或其改性物、聚丙烯酸或其共聚物、纤 维素或其改性物等。作为水系溶剂,可列举出水或者向水中添加甲醇等醇、丙酮等酮、四氢 呋喃等醚而成的溶剂等。 0116 另外,作为乳液的例子,可列举出在丙烯酸类乳液中分散了的丙烯酸类乳液系水 系涂料等、将近红外线吸收性组合物微粉砕(50500nm)后分散在未着色的丙烯酸类乳液 涂料中而成的物质。 说 明 书CN 104428384 A 21 19/26页 22。

48、 0117 涂料中除了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化剂、光稳定剂等通常用于涂料的添加物之外,还 可以添加用于控制色调的染料、颜料、或者其它近红外线吸收化合物。将利用上述方法制 作的涂料利用棒涂机、凹版涂布机、逗点涂布机、唇口涂布机、帘涂机、辊涂机、刮刀涂布机、 旋涂机、反向涂布机、模具涂布机、或者喷雾等涂布在透明树脂薄膜、透明树脂、透明玻璃等 上,从而制作近红外线吸收材料。为了保护涂覆面,也可以设置保护层或将透明树脂板、透 明树脂薄膜等贴合于涂覆面。另外,流延薄膜也包含在本方法中。 0118 在使近红外线吸收剂或近红外线吸收性组合物含于粘接剂来制作层合树脂板、 层合树脂薄膜、层合玻璃等的方法(3)中,作为粘接剂,可以使用通常的硅系、聚氨酯系、 丙烯酸系等树脂用的公知透明粘接剂或者层合玻璃用的聚乙烯基丁缩醛粘接剂(PVB)、乙 烯-醋酸乙烯酯系粘接剂(EVA)等层合玻璃用的公知透明粘接剂。使用添加了0.150 质量的近红外线吸收剂或近红外线吸收性组合物的粘接剂,将树脂板彼此、树脂板与树 脂薄膜、树脂板与玻璃、树脂薄膜彼此、树脂薄膜与玻璃、玻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染料;涂料;抛光剂;天然树脂;黏合剂;其他类目不包含的组合物;其他类目不包含的材料的应用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