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清洗和吹干离散零件的装置.pdf

上传人:n****g 文档编号:420637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PDF 页数:41 大小:1.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4106148.5

申请日:

1994.06.21

公开号:

CN1103014A

公开日:

1995.05.31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B08B 3/04申请日:19940621授权公告日:20001101终止日期:20130621|||授权||||||公开

IPC分类号:

B08B3/04; F26B15/00

主分类号:

B08B3/04; F26B15/00

申请人: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发明人:

高木正已; 建部幸久; 柘植久司; 三宅康夫

地址:

日本大阪

优先权:

1993.06.21 JP P05-149448; 1993.08.27 JP P05-213147; 1993.08.27 JP P05-213148; 1994.04.25 JP P06-086812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代理人:

张民华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清洗和吹干装置包括一底端封闭顶端敞口的筒状容器,其侧壁上有一出口,从底绕垂向轴线沿容器内表面到出口设置一螺旋形轨道,一管路向容器内供应清洗液,一控制装置将筒内液面控制在离出口以下相当远,于是轨道长度分成在液面以下的清洗段和在液面以上的吹干段,吹干段做成管道形状,一吹风机向其吹过热空气流,离散零件从敞口进入到筒底,随后在一振动器施加于筒的垂直向和周向振动下从筒底沿轨道向出口行进,其在通过清洗段时受到清洗,而随后通过吹干段时被吹干。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用于清洗和吹干离散零件的装置,它包括: 一容器,它有一垂向轴线、一封闭的底和一圈从底的圆周向上 延伸的侧壁,所述容器有一使离散零件能到达所述容器的底上的进 口、一使所述零件能从所述容器出去的出口,所述出口设在所述侧 壁的上端; 一螺旋形轨道,它设置在所述侧壁的内表面上,并且从所述底 以螺旋形式绕所述垂向轴线,沿所述侧壁内表面,上升到所述出 口; 一管路,它用于向所述容器供应清洗液; 一液位控制装置,它用于保持供入所述容器内的所述清洗液的 液面适当地低于所述出口,这样就把所述螺旋形轨道的长度分成为 浸没在所述清洗液内的清洗段和位于所述液面以上的吹干段; 一振动器,它可操作地连接于所述容器以对所述容器施加垂向 和周向振动,这种振动可以产生一个使所述离散零件沿着所述螺旋 形轨道向上行进,经过所述清洗段继而经过所述吹干段而到达所述 出口的驱动力,所述离散零件在所述清洗段行进时受到所述清洗液 的清洗;以及 一吹风装置,它沿着所述吹干段吹强劲的热空气流以除去所述 零件上的清洗液。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形轨道的 所述吹干段包括一个用于使所述热空气流沿其吹过所述离散零件的 管道。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形轨道还 包括一供所述零件滴掉清洗液的滴液段,所述滴液段位于所述容器 内的所述清洗液的液面以上并且通向所述吹干段;所述滴液段的所 述螺旋形轨道的道床板有许多通孔,所述零件在这样的道床板上面 上向吹干段行进。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供应管路 包括一个设置在所述容器内的喷嘴以向从所述清洗段朝所述滴液段 行进的所述零件喷淋所述清洗液。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位控制装置 包括一连通于所述容器以溢流出所述清洗液的溢流管。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供应管路 包括一个设置在所述容器内在所述溢流管连通于所述容器之连接处 上方的喷嘴,以便向从所述清洗段走出来的所述零件喷淋所述清洗 液;所述溢流管通过一净化器连通于所述液体供应管路,所述净化 器能除去溢流出来的清洗液中的沾染物,以使所述清洗液可以重复 使用。
7: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滴液段内的所 述螺旋形轨道包括一个带有许多竖板的道床板,这些竖板把所述道 床板的长度分成许多台阶部分,各台阶部分有沿零件的行进方向向 上倾斜的底,所述滴液段还包括一设在其长度方向的上端的喷头, 用于向所述道床板上的零件喷淋清洗液,所述清洗液被允许沿着所 述道床板往下流。
8: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它包括: 一喷头,它设置在所述滴液段之长度方向的上端以向所述滴液 段和沿着滴液段行进的零件喷淋清洗液,在所述滴液段内的所述螺 旋形轨道包括一带有许多竖板的多通孔道床板,这些竖板把所述道 床板的长度分成许多台阶部分,各台阶部分有沿零件的行进方向向 上倾斜的底,所述竖板上有一供所述清洗液流过的口; 一流槽,它并列于所述道床板之下而设置,并可通过所述道床 板的通孔以及通过所述竖板上的所述口连通于所述各台阶部分,用 于从所述各台阶部分收集所述清洗液,又将所述清洗液送给所述各 台阶部分,并且使所述清洗液沿所述流槽向零件行进的相反方向流 动,台阶部分的所述倾斜的底沿着零件的行进方向向上延伸至一个 高于处在所述台阶部分的下游的竖板上的所述口的高度;所谓下游 是相对于所述清洗液的流动方向而言,因而所述台阶部分被分成能 存留所述清洗液的存液区和位于所述存液区内的所述清洗液液面以 上的滴液区,存液区使所述零件浸蘸在其内,滴液区供所述零件滴 掉清洗液。
9: 一种用于清洗和吹干离散零件的装置,它包括: 一清洗容器,它有一垂向轴线、一封闭的底和一圈从所述底的 周边向上延伸的侧壁,所述清洗容器有一个使离散零件能到达所述 底上的进口、一个使所述零件能从所述容器出去的转移口,所述转 移口设在所述侧壁的上端; 一螺旋形清洗轨道,它设置在所述清洗容器的所述侧壁的内周 上,并从所述底以螺旋形式绕所述垂向轴线,沿所述侧壁的内周, 向上延伸到所述转移口; 一液体供应管路,它用于向所述清洗容器内供应清洗液; 一第一振动装置,它可操作地连接以施加垂向和周向振动,这 种振动产生一个使所述离散零件沿所述螺旋形清洗轨道向上行进到 所述转移口的驱动力,所述零件在行进过程中受到所述清洗液的清 洗; 一吹干容器,它有一垂向轴线、一封闭的底和一圈从所述底的 周边向上延伸的侧壁,所述吹干容器有一供所述零件进入所述吹干 容器的接纳口和一用于将所述零件从所述吹干容器排出的放出口, 所述放出口设在所述侧壁的上端; 一螺旋形吹干轨道,它设置在所述吹干容器的所述侧壁的内周 上,并以螺旋形式绕所述垂向轴线,沿所述侧壁的内周,从所述底 向上延伸到所述放出口; 一溜槽,它从所述转移口延伸到所述接纳口以将来自所述清洗 容器内的所述零件送到所述吹干容器的底上; 一可操作连接的第二振动装置,它施加垂向和周向振动,这种 振动产生一个使所述离散零件沿所述螺旋形吹干轨道向上行进到所 述放出口的驱动力;以及 一吹风机,它沿所述螺旋形吹干轨道吹强劲的热空气流以除去 沿所述吹干轨道行进的所述离散零件上的清洗液。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吹干容器设 置在所述清洗容器的下方并与其垂向对准,所述第一和第二振动装 置的功能由一单个振动器来执行,所述吹干容器和所述清洗容器是 如此机械地相互连接起来,以致它们可由所述单个振动器同时施加 振动。
11: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吹干容器是 一个有一内腔和一与所述内腔同心的外腔的双层壁结构,所述内腔 设有一接纳口,从所述清洗容器来的所述零件通过此口达到所述内 腔的底上,所述内腔的内表面上设置有一螺旋形滴液轨道,此轨道 以螺旋形式绕所述垂向轴线,从所述内腔的底向上延伸至一过渡 口,该过渡口设在所述内腔的上端,并通向所述外腔以使所述零件 能从所述内腔过渡到所述外腔的底上;所述螺旋形滴液轨道的道床 板有许多通孔,以使所述零件在施加于所述吹干容器的振动下,在 沿所述滴液轨道向所述过渡口行进过程中,滴掉并漏出残存在其表 面上的所述清洗液,所述外腔的所述内表面上设置有所述螺旋形吹 干轨道,供所述零件沿其向上行进至所述放出口。
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的外表 面上设有一从所述过渡口向下延伸至所述外腔的底的螺旋形的零件 行进轨道,所述螺旋形的零件行进轨道绕一垂向轴线沿这样一个方 向延伸,即当所述吹干容器受到施加的振动而使所述零件沿所述螺 旋形滴液轨道和所述螺旋形吹干轨道向上行进时,它使所述零件沿 其向下行进。
13: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吹干轨道制 成为引导所述热空气流沿其吹到行进着的所述零件上的管道的形 式。
14: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的底有 许多便于沿所述吹干轨道行进的零件滴掉清洗液的通孔。
15: 一种用于清洗和吹干离散零件的装置,它包括: 一容器,它有一垂向轴线、一封闭的底和一圈从所述底的周边 向上延伸的侧壁,所述容器被一隔板分离成一个内腔和一个外腔, 且两腔以所述垂向轴线为公共轴线,所述内腔有一个使离散零件能 达到所述内腔的底上的进口和一个使所述零件能从所述内腔转移到 所述外腔的转移口,所述外腔有一个供所述零件走出所述容器的出 口; 一液体供应管路,它被连接成向所述外腔供应清洗液,所述清 洗液还通过所述转移口进入所述内腔,因而所述内腔和所述外腔都 充有清洗液,且清洗液的液面处于所述转移口以上; 一溢流管路,它在一高于所述转移口的部位连接于所述内腔, 用以溢流出内腔中过多的清洗液而保持清洗液的液面在所述转移口 以上; 一第一螺旋形轨道,它设置在所述隔板的内表面上,并以螺旋 形式绕所述垂向轴线,沿所述隔板内表面,从所述内腔的底向上延 伸到所述转移口; 一第二螺旋形轨道,它设置在所述隔板的外表面上,并以螺旋 形式绕所述垂向轴线,沿所述隔板外表面,向下延伸到所述外腔的 底; 一第三螺旋形轨道,它设置在所述侧壁的内表面上,并以螺旋 形式绕所述垂向轴线,沿所述侧壁内表面,从这外腔的底向上延伸 到设在所述外腔内的清洗液液面以上的所述出口;以及 一振动器,它可操作地连接于容器以对其施加垂向和周向振 动,这种振动产生一个使所述离散零件沿所述第一螺旋形轨道向上 行进、沿所述第二螺旋形轨道向下行进、以及沿所述第三螺旋形轨道 向上行进的驱动力,沿所述第一和第二螺旋形轨道行进的零件分别 在存于所述内腔和外腔内的所述清洗液中的行进时而受到清洗; 所述第三螺旋形轨道延伸至所述外腔内的清洗液液面以上,因 而沿其长度形成分别位于清洗液液面以下和以上的清洗段和吹干 段,这样,沿所述清洗段行进的零件就受到所述外腔内的清洗液的 清洗,而沿所述吹干段行进的零件被除去残留在其上的清洗液。
16: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控设有一 蒸汽喷嘴和一空气喷嘴,所述蒸汽喷嘴设置在所述溢流管路连接于 所述内腔的连接处以上,用于向行进在所述吹干段的低处的零件喷 射蒸汽;所述空气喷嘴位于所述蒸汽喷嘴以上,用于向沿所述吹干 段的上方部分朝所述出口行进的零件吹强劲的空气流。
17: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水槽,它设置在所述容器的下方且与之以所述垂向轴线为公 共轴线,所述水槽有一封闭的底和一从所述底的圆周向上延伸的圆 形壁,所述水槽设有一用于将所述零件接纳到其底上的接纳口和一 供所述零件走出所述水槽的放出口; 一溜槽,它从所述容器的所述出口向下延伸至所述水槽的接纳 口以使所述零件靠重力落入所述水槽内; 一供水管路,它被连接成向水槽内供水; 一水溢流管路,它在所述放出口以下的一个部位连接于所述水 槽,用以溢流出水槽内的过多的水而使水槽内的水面保持在一低于 所述放出口以下的恒定水位; 一第四螺旋形轨道,它设置在所述水槽的所述圆形壁的内表面 上,并以螺旋形式绕所述垂向轴线,沿所述圆形壁的内表面,从所 述水槽的底向上延伸到所述放出口; 一立柱,它将所述水槽和所述容器共同连接于所述振动器,以 便施加一个使所述离散零件从所述水槽的底沿所述第四螺旋形轨道 向所述放出口行进的振动驱动力;以及 一空气喷嘴,它设置在所述水溢流管连接于所述水槽的连接处 以上并靠近所述第四轨道的一个部位,用于向行进在所述第四螺旋 形轨道上的零件吹强劲的空气流; 所述第四螺旋形轨道延伸至超过所述水槽内的水面,使得沿其 长度形成分别位于水面以下和以上的水洗段和吹干段,这样,沿所 述水洗段行进的零件就受到所述水槽中的水的清洗,沿所述吹干段 行进的零件因暴露于由所述空气喷嘴喷出的所述强劲空气流而被除 去残留在其上的水。
18: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液是一 种物质的水溶液,这种物质能够把油脂从零件表面分离下来而又基 本上不会使分离下来的油脂乳化。
19: 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物质是 N-甲基-2-吡咯烷酮(N-methyl-2-pryrrolidone)。

说明书


用于清洗和吹干离散零件的装置

    本发明涉及用于清洗和吹干离散零件的装置,更具体地说,是涉及用于清洗掉离散零件表面上的污物、油脂或其他沾染物的装置。

    众所周知,现有技术的清洗和次干装置是将许多要清洗的单个零件装在一个蓝子里,把蓝子放入一个盛有大量清洗液的清洗槽内,将零件浸没于清洗液中,对零件施加振动来洗掉零件上的沾染物。然后把蓝子从清洗槽中取出,用离心吹干机或其他的烘干设备把零件烘干。可见,已有技术的清洗装置是一批一批地清洗零件的,这种清洗方式要中断向装配工位传送零件的连续生产线的运行。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已经做到能提供一种优越的零件清洗和次干系统,它可以取代分批清洗的方法,能对连续传送来的零件进行清洗和次干并将它们连续地送上向装配工位传送零件的生产线。本发明的清洗和次干装置包括一个有一封闭的底和一圈从底的周边向上延伸的侧壁的容器。这一容器有一进口和一设置在侧壁地上端部分的出口,进口用于让零件进入容器并到达容器的底上,出口用于将零件取出容器。侧壁的内表面上设置一螺施形的轨道,它是从容器的底以螺旋形式绕着容器的中心线上升至出口。容器连接有一向容器内供给清洗液的液体管路。设有一个液位控制器,它使容器内清洗液的液位保持在出口以下一定高度处,这样就把螺旋形轨道的整个长度分成为一个浸在清洗液中的清洗段和一个处于液面以上的吹干段。另外,连接有一个振动器以施加垂直和圆周方向的振动,这种振动能产生一个使离散的零件沿着螺旋形轨道向上走的驱动力,零件在向上走的过程中通过清洗段时受到清洗液的清洗并继而通过吹干段直至到达出口。设有一次干机,其强劲的热空气流沿着吹干段吹过,除去清洗过的零件表面上的清洗液。以这种方式,零件被从底部沿着螺旋形轨道连续地送到出口,在这一过程中零件被一个接着一个地清洗和吹干。尤其是,由于是用振动来驱使各零件沿轨道向上走,各零件沿轨道行进时几乎不会出现互相接触的现象。这样,在吹干段上的各零件就能以其整个表面暴露于连续吹来的强劲的热空气流,使表面不留下任何液滴污点。而如果零件表面有互相搭接,就可能留下这种污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清洗和吹干离散零件的装置,它能够执行一个清洗和吹干离散零件的连续过程。因此,它适合于装在从零件供给工位到零件装配工位的生产线上,并能保证零件的有效清洗和吹干。液位控制器包括一连接于容器的溢流管,其用于溢流出容器内过多的清洗液以及从零件上清洗下来的沾染的漂浮物。

    螺旋形轨道还包括一段用于使清洗液从零件上滴落下来的滴液段。滴液段设置在容器内清洗液液面以上并通向吹干段。滴液段的螺旋形轨道有一个有许多通孔的道床,在其上零件被送向吹干段。这样,残留在零件表面上的清洗液就可以在零件被送到吹干段之前滴落下去,这有利于以较小的能耗加快吹干过程。这是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

    最好是,清洗液供应管路有一个设置在容器内向从清洗段走向滴液段的零件喷洒清洗液的喷嘴,以便冲洗掉沾在零件上的任何沾染物而达到有效的零件清洗。这也是本发明的一个目的。

    最好是,清洗液供应管路通过一净化器连接于溢流管,由净化器除去溢流流出来的清洗液中的沾染物,以便清洗液可以重复使用。

    在几个较佳实施例中,滴液段的螺旋形轨道做成的其道床板上有多个竖板,它们把道床板的长度分成为几个台阶状的部分,每一部分的底都是沿着零件的行进方向向上倾斜的。滴液段长度方向的上端设有一喷淋头,用以向在道床板上行进的零件喷淋清洗液。随后清洗液沿着与零件的行进方向相反的方向沿道床向下流,这就增加了零件与清洗液接触的机会,因而能强化对零件的清洗。清洗液在沿道床板向下的过程中会短暂地停留在每一台阶部分的低处,随后又溢过坚板而流到邻接的较低台阶部分。台阶部分的其余的高处,即下面相邻的那一竖板的上端以上的道床板,起到引导清洗液从上面邻接的台阶部分向低处流的作用,其上基本上留不住清洗液。由于这一结果,零件在被一路连续地送过各台阶部分的过程中多次重复地落入留存在低处的清洗液中并且又在高处滴掉清洗液,从而能进一步改善清洗效率。

    或者,滴液段的螺旋形轨道也可以做成为有一个有许多通孔的道床板,道床板上仍设置多个竖板,这些竖板把道床板的长度分成为多个同样的台阶部分,每一台阶部分有一个沿着零件的行进方向向上倾斜的底。竖板做成为有一个供清洗液流过的口。一个流槽并行地设置在道床板之下,并且通过道床板上的那许多通孔以及通过竖板上的口连通于各台阶部分,以便收集从高的台阶部分流下来的清洗液,并且又将其送到低的台阶部分,这样使清洗液沿着与零件的行进方向相反的方向向下流。台阶部分的倾斜的底沿着零件的行进方向延伸至一个高度,该高度高于直接位于这一台阶部分的下游的竖板上口。所谓下游是相对于清洗液的流动方向而言。这样,每一台阶部分都被分成为一个存液区和一个滴液区,存液区存留可供零件浸入的清洗液,而滴液区位于存液区内液面以上,可供零件在其上滴掉清洗液。多孔的道床板能保证行进到滴液区上的零件有效地摘掉清洗液,同时清洗液可以通过竖板上的口,以及通过道床板上的许多通孔,平顺地引导进下游的台阶部分,以便流入下面的存液区而连续地浸没零件。

    本发明的另一个较佳实施例用一个清洗容器和一个独立的吹干容器。清洗容器有一个封闭的底和一圈从底的周边向上延伸的侧壁,并且设有一个使零件能到达底部的进口和一个用于从容器取出零件的传送出口。传送出口设在侧壁的上端部分。清洗容器的侧壁内部设置有一螺旋形清洗轨道,该轨道从容器底部以螺旋形式绕容器的垂直轴线向上延伸至传送出口。连接有一向清洗容器内供应清洗液的液体供应管路。另连接有一个施加垂直和圆周方向振动的第一振动器,这种形式的振动产生一个将离散零件沿着螺旋形清洗轨道向上送到传送出口的驱动力,零件在被向上送的过程中受到清洗液的清洗。吹干容器也有一封闭的底和一圈从底的周边向上延伸的侧壁,还设有一个供零件进入吹干容器的接纳进口和一个用于将零件送出吹干容器的放出口。吹干容器的内侧表面上设有一螺旋形的吹干轨道,它以螺旋形式绕容器垂直轴线从底部向上延伸至放出口。清洗容器的传送出口和吹干容器的接纳进口之间设有桥状流槽,以使零件能从清洗容器送到吹干容器底部。还连接有一个施加垂直和周向振动的第二振动器,这种振动产生一个将零件沿着吹干轨道向上送到出口的驱动力。吹干容器设有一吹风机,它沿着螺旋形吹干轨道吹出强轻的热空气流,以除去沿吹干轨道行进的离散零件上的清洗液。在这一实施例中,零件也是被连续地送过螺旋形清洗轨道、桥状流槽以及送过螺旋形吹干轨道而实现连续的清洗吹干过程,而且还能加长清洗和吹干两轨道的长度,以增强清洗和吹干零件的效果。

    最好是,用一单个振动器同时对清洗容器和吹干容器施加振动。为了做到这一点,将吹干容器设置在清洗容器的正下方,并且两者机械地连接起来,共同地耦合于那一单个振动器。

    吹干容器可以是一双层壁结构,即有一个内腔和一个与之同轴的外腔。内腔设置接纳进口,从清洗容器来的零件可以通过这一进口到达内腔的底部。内腔在其内表面上有一螺旋形的滴液轨道,它是以螺旋形式绕容器的垂直轴线从底部向上延伸到一过渡出口,这一出口设在内腔的上端部分并且通向外腔,以使零件能到达外腔的底部。螺旋形滴液轨道上有许多通孔,以使漏出沿滴液轨道向过渡出口行进的零件上的残留清洗液。然后,零件被沿着沿内表面设置的螺旋形吹干轨道从底部送到放出口。由于有这种双层壁结构,吹干容器内可以有除螺旋形吹干轨道之外的附加滴液轨道,从而改善吹干效率。

    另外,可以在内腔的外表面上设置附加的螺旋形轨道,用于利用施加于吹干容器的振动把零件从过渡出口向下送到外腔的底部,这样就加长了零件的行进距离,因而提高吹干能力。吹干轨道可以采用管道的形式,以便能集中强劲的空气流吹到沿吹干轨道行进的零件上,吹干轨道的道床板可以有许多通孔,以便漏出通过它的残余液体。

    清洗容器同样可以设计成双层壁的结构,即有由一隔板分开的一个内腔和一个外腔。内外腔隔板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上分别设置第一和第二螺旋轨道,两轨道都用于传送零件并使与清洗液接触,以增加保持零件与清洗液相接触时的行进路程。内外腔都充以清洗液,清洗液是先供入外腔,随后其一部分通过为把零件从内腔转移到外腔而设置的转移口供入内腔。在转移口以上的一个部位,内腔连接有一个溢液管路,使过多的清洗液从内腔溢流出去,而使内外两腔内的清洗液的液面保持在转移口之上一定高度处。一个第三螺旋轨道设置在清洗容器外层壁的内表面上,与第二螺旋轨道相对,而且从外腔的底部向上延伸到容器上端的一个出口。这个第三螺旋轨道延伸到外腔内的清洗液液面以上,因此沿其整个长度就形成了分别位于液面以下和以上的清洗段和吹干段,这样,沿清洗段行进的零件受到外腔内的清洗液的清洗,沿吹干段行进的零件上的清洗液被吹除。由于有这样的双壁结构,清洗容器可以有加长的供零件行进的路程,因此能改善清洗效果。

    清洗容器有一个设置在第三螺旋轨道的上端部分的空气喷嘴,其喷出的强轻空气流通过吹干段。这一容器还可以在内腔的溢流管路连接处以上附加地设置一个蒸汽喷嘴,用于向沿吹干段的较低部分行进的零件吹蒸汽,以便吹洗掉刚刚从清洗液中出来的零件上的残留清洗液。

    清洗容器还可以配用一个设置在其下方的水槽,用于以水对零件进行补充清洗。水槽有一个供零件到达其底部的接纳进口和一个供零件从其中出去的放出口。从清洗容器的出口到水槽的接纳进口有一个从上向下把两者连通起来的流槽,使零件得以借重力落入水槽内。水槽由一供水管路供水并在低于放出口的一个部位接有一个水溢流管路,用于溢流出过多的水而保持槽内水面在放出口以下。水槽的内表面上设置一个从槽底向放出口上升的第四螺旋形轨道。清洗容器和水槽由一根杆件互相连接起来并一起耦合于一振动器。振动器产生一个使离散零件沿第四螺旋轨道向上行进的驱动力。第四螺旋轨道延伸至水槽中的水面以上,因而其整个长度形成了分别位于水面以下和以上的水洗段和吹干段。这样,在水洗段行进的零件就受到水槽中的水的清洗,在吹干段行进的零件上的水就因暴露于从设置在吹干段上端部分的空气喷嘴吹出的强劲空气流而被吹除。由于附加了这一水槽,可以在延长了的螺旋路径上用水清洗在其上行进的零件,而这些零件已由一种适当的清洗介质清洗过一次。而且共用同一个振动器,以输送在水槽中的零件。清洗介质最好是一种物质,例如,N-甲基-2-吡喀烷酮(N-methyl-2-pryrrolidone)的水溶液,它能将零件表面的油脂分离下来,而又基本上不会使分离下来的油脂乳化。

    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目的和优点将在下面结合附图叙述几个实施例中变得更加明显。

    图1是本发明的清洗和吹干离散零件的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垂直部分剖视前视图;

    图2是这一装置的俯视图;

    图3和图4分别是这一装置中用的振动器的俯视图和正视图;

    图5是本发明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部分垂直剖视正视图;

    图6是图5之装置的俯视图;

    图7是在图5的装置中设置的一螺旋形轨道的一具体部分的示意图;

    图8是第二实施例的一种改型的正视图;

    图9是图8的装置的俯视图;

    图10是图8的装置的一部分的放大立体图;

    图11是在图8的装置中设置的一螺旋形轨道的一具体部分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3是可以用在图12的装置中的一吹干容器的垂直剖视图;

    图14是图13的吹干容器的俯视图;

    图15是表示第三实施例的一种改型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装置的第四实施例的垂直剖视图;

    图17是图16之装置的俯视图;

    图18是本发明装置的第五实施例的垂直剖视图;

    图19是图18的装置的俯视图;

    图20是图18的装置的一部分的放大垂直剖视图;

    图21是沿图20中X-X线取的一剖面图;以及

    图22是本发明装置的第六实施例的垂直剖视图。

    下面对本发明的各实施例做详细叙述。

    第一实施例(见图1-4)

    参见图1,它示出了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零件清洗和吹干装置。可以用这一装置清洗的零件包括压制成形的、轧制成形的、锻造的或模制成各种形状的不锈钢、防锈镀覆的铸铁或其它金属和塑料零件。这一装置用清洗液除去粘在零件上的污物、油脂和其它沾染物。在处理粘有油脂的零件时,清洗液最好是一种物质,例如N-甲基-2吡咯烷酮的水溶液,它能把油脂从零件表面上分离下来,而又基本上不会使分离下来的油脂乳化。这种清洗液日本的Mitsubishi Kasei公司、Otsuka Kagaku Kabushiki Kaisha公司和Okuno Seiyaku公司都有供应,各公司的产品名称分别是“Kasei清洗剂”、“ShadanC&S-1000”和“Ace清洗剂”。清洗液不限于上述那几种,而是可以从各种清洗介质中选择,这取决于要洗除什么样的沾染物。

    本装置包括一个有一个底和一圈侧壁、顶端敞口的圆筒形容器20。容器20以其敞口构成供零件进入其内的一进口23。零件10由设置在容器20上方的输送机连续地供应,并通过进口23靠重力落到容器20的底21上。出口24设在侧壁22的上端部分,其借助从其向外延伸的溜槽25将零件10排出容器20。容器20包括一个设置在容器的中间高度上用于向容器20内供应清洗液的喷嘴26。一溢流口设在侧壁22上于喷嘴26以下处,用于溢流流出过多的清洗液而保持容器20内的液位恒定。一螺旋形轨道30设置在侧壁的内部,从底24以螺旋形式绕容器20的垂直轴线向上延伸至出口24,用于依靠施加于容器20的特定的振动作用使零件沿轨道向上行进。这种振动由振动器40产生并传递给安装在振动器40上的容器20。

    如图3和4所示,振动器40包括一个有吸振脚42的固定的下座和一个其上装着容器20的可运动的上座43。上座43呈一具四个臂44的十字形,各臂分别以板簧45联接于下座41。板簧45相对于垂直方向是倾斜的,这样通过使弹簧45弹性变形,就可以使上座43相对于下座41产生范围有限的周向运动,并伴随有垂向运动。下座41带有一对沿对角线方向布置的电磁铁46,电磁铁46设置得靠近吊装于上座43的对应臂的衔铁板47。电磁铁46一通电就吸引衔铁板47,从而使上座43绕垂直轴线相对于下座41作逆时针方向的转动(图3中)。这一转动将板簧45向竖直位置扳动,因而将上座相对于下座举高。电磁铁46一断电,弹簧45就迫使上座43立刻回到各图中所示的初始中位。这样,以适当的频率使电磁铁间断地通电,振动器40就产生周向和垂向振动。施加于容器20的振动产生一个驱动力,这个力使容器20底上的零件10沿侧壁22的内圆周向螺旋形轨道30的低端运动,并使零件10克服垂直力沿螺旋形轨道30向上向出口24行进。也就是说,在施加于容器20的振动的向前行程零件被向上抛离螺旋形轨道30,没等零件落回到螺旋形轨道30上,振动立即开始返回行程。这样被从轨道上的一点抛起的零件回落到于轨道上比抛起点高的一点上,于是零件10就被沿着螺旋形轨道30一步一步地向上送。螺旋形轨道包括道床板31和从道床板31的内周边向上竖起的围板32。容器20的底上设有圆锥形构件29,其用于将底上的零件10导向螺旋形轨道的下端。

    从图1可见,螺旋形轨道向上延伸超过液面,从而形成一个清洗段Z1、一个就在液面之上的滴液段Z2和一个在滴液段Z2之上的吹干段Z3。零件在清洗段Z1内时一边向上行进一边受到清洗液的清洗。从清洗液出来的零件通过滴液段Z2,在其上滴掉残留在表面上的清洗液,随后进入吹干段Z3,在其中暴露于强劲的空气流而被吹干。螺旋形轨道30的道床板31最好有许多通孔,在滴液段Z2和吹干段Z3更应如此。喷嘴26设置得邻近滴液段Z2的低端,其向刚刚从清洗液中出来的零件喷淋清洗液,以洗掉粘在零件上的沾染物。吹干段Z3包括一个沿螺旋形轨道设置的导管,用于引导由吹干机或鼓风机50产生的强劲空气流。导管包括一顶盖38和一安装在螺旋形轨道30上在其下面的下盖39。吹干机50连接在螺旋形导管的上端,邻近出口24,通过管路51向螺旋形轨道30和下盖39之间限定的空间吹强劲的热空气流。在吹干段Z3内的螺旋形轨道30的道床板31有许多通孔,所以热空气能进入螺旋形轨道30和顶盖38之间的空间,产生一种缓冲作用,以使零件10不会严重地暴露于沿着与零件的行进方向相反的方向流动的强烈热空气流中。从导管的低端延伸出一排气管53,其用于将热空气通过设置在容器外面的热交换器51向外排出。通往喷嘴26的清洗液供应管路也穿过热交换器51,以便热交换器51把来自导管的热量传递给就在喷嘴26上游的清洗液,这样,吹干段Z3的余热就能很好地用于加热清洗液,从而提高清洗效率。

    清洗液供应管路是一个闭式的循环回路,它包括容器20并且是从容器20,经溢流口27、稳液室55、滤器56、净化柜57、离子交换柜58、泵59直到喷嘴26,又回到容器20,管路上有一调节阀28。稳液室55接纳从溢流口溢流出来的清洗液连同从零件10的表面分离下来的沾染的漂浮物。这些液体和漂浮物随后进入滤器,在其中沾染物的不溶解成分被滤出。过滤后的液体流经有反渗透膜的净化柜57和有适当离子交换剂的离子交换器58,以便去除溶解在液体中的成分。这样清洗了的液体由泵59加压送至热交换器58,经加热再喷入容器20。如果需要,可以增设一个补充新鲜清洗液的管路。

    第二实施例(图5-11)

    图5显示了本发明的零件清洗和吹干装置的第二实施例,其与第一实施例基本相同,只是滴液段的具体结构有所不同。其中同样的部件以相同的数字标准,但后叠上字母A以示区别。滴液段Z2有一加长的螺旋形轨道30A,它被从道床板31A的多个部位向上延伸的各对应的竖板34沿其长度分成为多个台阶部分,这从图7可以看得很清楚。滴液段Z2内的螺旋形轨道30A的道床31A做成为有台形状的底,各段台阶底形成于各相邻的竖板34之间并且是向上向吹干段Z3倾斜。喷嘴26A设置在滴液区Z2的上端,用于向在螺旋形轨道30A的上部那个台阶部分上的零件喷淋清洗液,因而,这些液体将沿与零件在螺旋形轨道30A上的行进方向相反的方向向下流过各台阶部分。这样就增加了零件暴露于清洗液的机会,可以提高清洗效率。从图7容易理解,清洗液在从一个台阶部分越过竖板34流向另一台阶部分的过程中在每一台阶部分的低处形成暂时的存液区P,以及在每一台阶部分的高处形成滴液区D,零件在滴液区滴掉其在存液区浸蘸的液体。这样,零件在沿螺旋形轨道30A向上行进的一路上多次地浸入存液区又多次地滴掉液体,这就进一步强化了清洗效果。

    图8-11显示了第二实施例的一种改型,它基本上等同于第二实施例,只是增设了一个流槽36,以及滴液段Z2的道床板31B上增设了许多通孔。流槽36沿着滴液段Z2的螺旋形轨道30B设置并且以并行的方式连接于其下,这样螺旋形轨道30B和流槽36之间就构成液体连通。其中同样的零部件以相同的数字标注,并后缀了字母B以示区别。在这一改型结构中,由喷嘴26B集合于流槽36并由其引导流动,同时在滴液段Z2内的螺旋形轨道30B的各台阶部分上形成暂时的存液区P。这从图11可以看得很清楚。各竖板34B上开有一个口35,清洗液从高的台阶部分通过口35流向低的台阶部分,使得在道床板31的每一台阶的底的高处成为一滴液区。沿螺旋形轨道30B向上行进的零件10将以相同于第二实施例中的方式多次地走过存液区P和滴液区D,这样可改善清洗液对零件的清洗效果,而且又是以更连续的方式,不产生液体从一个台阶部分越过竖板向下一个台阶部分的溢液。这就克服了那种溢流可能冲阻零件沿螺旋形轨道30B向上行进的缺点。

    第三实施例图(图12-15)

    参照图12,其显示了本发明的零件清洗和吹干装置的第三实施。该装置包括一独立但与清洗容器20C配用的吹干容器60。清洗容器可以采用上述任一实施例及其变型的结构。吹干容器放置在清洗容器20C的侧下方,以接纳从清洗容器20C的上端经下降溜槽25C下来的已在清洗容器中处理过的零件10。吹干容器60是一个敞口的圆筒形结构,它有一个底61和一圈侧壁62,其敞口接纳从溜槽25C连续下来的零件并使其到达吹干容器60的底上。设置在侧壁22的上端的放出口64用于通过从其向外延伸的排出溜槽65放出零件10。从吹干容器60的底绕其垂直轴线沿其侧壁的内表面向放出口64设置有一螺旋形轨道70,供零件在施加于吹干容器60的振动下沿其向上行进。施加振动的方法如第一实施例中所述。为此,吹干容器60安装在另一振动器80上,安装方式与清洗容器20C安装在振动器40C上的方式相同。这样,从清洗容器20C来的零件就将从吹干容器60的底沿着螺旋形轨道70经历一个加长了的路径到达放出口64,在这一路径上被更好地吹干。

    图13显示了一个可以用在图12的系统中的改型的吹干容器60D,它是一个双层壁结构,一个隔板66将其内部分隔成一个内腔67和一个与之具有同一垂直轴线且与之同心的外腔68。零件10通过顶端的敞口供应到内腔67之底上的一个锥形构件69上,并在施加于容器60D的振动下沿着锥面滑到底的周边处。隔板66的上端设有一转移出口74,这一出口将内腔67和外腔68连通。吹干容器60D的上端设有一用于排出零件的放出口64D。吹干容器60D中的隔板66的内外表面上分别设有第一和第二螺旋形轨道71和72,两者都是以螺旋形式绕同一垂直轴线延伸,但分别处于内外腔67和68内。第一螺旋形轨道71从内腔的底上升至转移口74,供零件在施加于容器64D的振动下沿其向上行进并走出转移口74。第二螺旋形轨道72以与第一螺旋形轨道相反的螺旋形式,从转移口74下降至外腔68的底,以便零件沿其向下行进至外腔68的底。另外,容器60D的侧壁的内表面上设置一第三螺旋形轨道73,它在外腔68内以螺旋形式从底绕垂直轴线上升至放出口64D,以使零件沿其行进到放出口64D。第一、第二和第三螺旋形轨道的大部分道床板都设有通孔,以使从零件10滴下的任何残留清洗液都能方便地流下去。第三螺旋形轨道73的上段设有一上盖78和一下盖79,从而在道床板的上和下面形成了两个管道,两者分别通过管路81和82连通于吹风机或鼓风机80,以使强劲的热空气流吹入管道去吹干沿轨道73行进的零件。管子81和82是在沿轨道73的长度周向间隔的部位上连接于管道,如图14所示,而且是使热空气流逆着零件的行进方向流进。轨道73的道床板有许多通孔,以使热空气在两管道之间串通。最后,热空气通过出气口83从吹干容器60排出。

    图15示出了第三实施例的另一变型,它基本上等同于第三实施例,不同之处是:吹干容器60E同轴地设置在清洗容器20E的正下方,以及这两个容器同时由一单个振动器施加振动。图中同样的零部件以相同的数字标准,并后缀了字母E。吹干容器60E直接安装在振动器40E上,并且用一穿过容器60E的中央的立柱85机械地连接于容器20E,这样,两个容器就能同时被施加振动。一传送溜槽86从清洗容器20E的排出溜槽25E的下方延伸至吹干容器60E的底部,用于向吹干容器传送零件。

    第四实施例(图16和17)

    图16以一个颇为示意性的图显示了本发明之零件清洗和吹干装置的第四实施例,其基本上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不同之处是:还设有一个返回轨道76,该轨道从吹干段Z3的、邻接出口24F的上端的螺旋形轨道30F,向下延伸到吹干段Z3的下端的螺旋形轨道30F。返回轨道的上端设有一个门77,其开放和关闭可以控制,以便能有选择地让零件走向排出溜槽25F或返回轨道76。门77一关闭,已经沿吹干段的螺旋形轨道行进到出口24F的零件就被送回到吹干段Z3的下端,以便再经历一次吹干过程。以这种方式,通过控制门77,可以使零件走过加长的吹干路径,即经历几次吹干过程,直至完全吹干,然而又不需要额外加长吹干段Z3的螺旋形轨道30F的实际长度。图中同样的零部件以相同的数字标注,并后缀以字母F。应该注意到,这一方案可以同样地应用于前面已经讨论的和后面将要讨论的其他实施例及其变型。

    第五实施例(图18-21)

    图18显示了本发明的零件清洗和吹干装置的第五实施例。这一装置包括一个顶端敞口的有一个底121和一个侧壁122的圆筒状容器120。容器120是双层壁结构的,其隔板110将其内部分隔成具有同一垂向轴线的内腔111和外腔112。内腔111以其顶上的敞口构成进口123,由传送带101连续供来的离散零件10通过进口123落到内腔111的底上。内腔111通过设在隔板110之中间高度上的转移口113与外腔112连通。外腔112的上端设有一用于排出零件10的出口124。连接的清洗液供应管路154通过喷嘴126向外腔112内供应清洗液,该喷嘴设置在外腔112内在转移口113以上、出口124以下一个高度处。清洗液被允许流过转移口而充入内腔111。内腔111接有一溢流管115,它水平地穿过外腔112而端头伸入在容器120外壁上的稳定室115内,这样,内腔111和外腔112内的液位都保持恒定。

    内腔111内设有第一螺旋形轨道131,它从底部以螺旋形式绕容器120的垂向轴线沿隔板110的内表面周向地延伸至转移口113,以便零件在由振动器140施加于容器120的振动下沿轨道131向上行进。振动器140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中的相同,容器120也以同样的方式安装在其上。这样,零件沿着第一螺旋形轨道行进时就受到清洗液的清洗,并且从零件表面分离下来的沾染的漂浮物留在内腔111内的清洗液表面上。接着,零件10沿设在隔板110的外表面上的第二螺旋形轨道132行进到外腔112的底上。第二螺旋形轨道132是以螺旋形式绕垂向轴线沿与第一螺旋形轨道131相反的方向从转移口113下降到外腔112的底部,供零件在对容器120施加同样的振动下沿其下降到外腔112的底上。外腔112内还设有第三螺施形轨道133,它以螺旋形式绕垂向轴线沿容器120之侧壁的内表面从底上升至出口124,供零件10在施加于容器120的振动下沿其向上行进并从容器120中排出。如图18所示,第三螺旋形轨道向上延伸超过液面,因而沿其长度分别形成处于液面以下和以上的清洗段Z1、滴液段Z2以及吹干段Z3。滴液段Z2和吹干段Z3分别位于液面以上的第三螺旋形轨道的低段和高段。一个蒸汽喷头设置在外腔112内滴液段Z2的低端以上,也就是第三螺旋形轨道的恰在液面以上的那一部位以上,以对刚刚从清洗液中出来的零件10喷射蒸汽,从而冲掉残存在零件10上的清洗液。然后,零件在沿滴液段Z2的螺旋形轨道133向吹干段Z3行进时滴掉水。一吹风机150设置在邻近出口124的吹干段Z3的上端。在滴液段Z2和吹干段Z3的第三螺旋形轨道有许多通孔,以增加零件的滴液和吹干。

    从内腔111溢流出来的液体先进入稳定室155内,随后流经分别设有挡板163和164的主和辅分离柜161和162,以便从液体中分离出沾染物,同时分离出来的废物进入配用的废物箱165和166。接着,液体由泵167送入控制柜170,在其中由加热器171加热至一能进行有效清洗的适当温度,再由泵1 68泵送,通过喷嘴126供入外腔112内。控制柜170有一液位传感器172,它控制着阀门173的开启,以便从补给柜174供应一定量的新鲜清洗液,保持控制柜170内的液位恒定。以这种方式,清洗液通过包括容器120和各液柜的液体供应管路154而被循环使用。从喷嘴126喷出的清洗液的量用一节流阀128来控制,以保持外腔112内的液位略高于内腔111内的液位。这里应注意到,由于转移口113是设在溢流管115以下,也就是容器120内的液位以下,清洗液不可能沿反方向流过转移口113而从内腔流到外腔。因此,可以保持外腔内的清洗液比内腔内的清洁,以保证零件受到清洗液的依次连续清洗。内腔111的底上设有一锥形构件,其用于使零件容易滑到第一螺旋形轨道131的低端。

    如图19和20所示,溢流管115的内端接装一收集斗116,用于有效地收集漂移的沾染物。又如图21所示,该溢流管有一个扁宽的截面,其使漂浮物容易流入稳定室155。稳定室155有一放气管156,其有利于把带有漂浮物的清洗液吸入到稳定室155内。

    第六实施例(图22)

    图22显示了本发明的零件清洗和吹干装置的第六实施例,它除包括容器120之外,还包括一水槽180。容器120与图18的第五实施例中用的容器相同,但是去掉了吹风机150。水槽180是一个有底181和侧壁182的敞顶圆筒形结构,它与容器120同轴地布置在其下面。水槽180直接安装在振动器140上,并且用一立柱190机械地连接于容器120,因此,容器120和水槽180可以由共用的振动器140同时施加振动。一传送溜槽191从容器120的排出溜槽125的下方延伸入水槽180内,以便将零件10供应到水槽180的底上。水槽180的底上设有一圆锥形的构件189,以利于零件下滑到底181的周边处。水槽180内也设有一螺旋形轨道200,它以螺旋形式绕垂向轴线沿水槽侧壁的内表面从底181向上延伸至设在水槽180的上端的出口184,以便零件10从底沿其向上行进并排出水槽180。一供水管路210连接至水槽180,以便通过设置在水槽的中间高度上的喷头211给水槽充水,同时使沿螺旋形轨道200行进的零件暴露于喷淋的水。一个溢液口185设在侧壁182上水喷头211以下,用以从水槽溢流出过多的水量而保持水槽内水位恒定。螺旋轨道向上延伸超过水面,因此形成了位于水面以下和以上的水洗段Z4和吹干段Z5。这样,零件在水洗段Z4内沿轨道200行进时就被水洗。而随后沿余下的吹干段Z5内的螺旋形轨道200行进时先滴掉水接着被吹干。残留在零件上的沾染物被水洗分离掉并聚集成漂浮物,这些漂浮物随水一起通过溢流口185进入水柜外表面上的稳定室212内,随后又进入有挡板215的分离柜内。沾污物最终被挡板215分离出去而进入废物箱216内。被去除了沾染物的液体进入控制柜217,在其中根据需要补充一些新鲜的水,然后由泵218泵送经喷头211进入水槽180。吹风机220设置在吹干段Z5内喷头211的上方,它将强劲的热空气流吹到沿螺旋形轨道200向出口184行进的零件10上,以将零件吹干。螺旋形轨道200的道床板最好有许多通孔,以加速零件的滴液和吹干。

    应该注意到,第五和第六实施例的吹干段可以做成为第一实施例中所揭示的那种结构。同样,第五和第六实施例的滴液段也可以按第二实施例及其变型来构造。而且,上述各实施例揭示的所有结构都可以适当地组合起来,用于被连续输送的零件的清洗和吹干。

用于清洗和吹干离散零件的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用于清洗和吹干离散零件的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用于清洗和吹干离散零件的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用于清洗和吹干离散零件的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于清洗和吹干离散零件的装置.pdf(4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清洗和吹干装置包括一底端封闭顶端敞口的筒状容器,其侧壁上有一出口,从底绕垂向轴线沿容器内表面到出口设置一螺旋形轨道,一管路向容器内供应清洗液,一控制装置将筒内液面控制在离出口以下相当远,于是轨道长度分成在液面以下的清洗段和在液面以上的吹干段,吹干段做成管道形状,一吹风机向其吹过热空气流,离散零件从敞口进入到筒底,随后在一振动器施加于筒的垂直向和周向振动下从筒底沿轨道向出口行进,其在通过清洗段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清洁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