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纸及其制造方法、造纸设备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纸,尤其涉及一种所述复合纸的制造方法及造
纸设备。
背景技术
纤维素纤维结构在卫生纸、餐巾纸等生活用品的应用非常广泛。通
常纸产品是通常是将至少一层的基层纸面对面叠加以形成层压材料的
纤维素纤维结构。为了满足消费者们对美观的需求,制造商采用对包含
多层基层纸的纸巾进行压花工艺,进行压花工艺不仅使得纸巾美观,且
增大层的表面积,提高松厚性、持水能力及柔软性。
现有技术中,通常对多层纸进行压花处理,然而多层纸的厚度增加
有限,甚至对厚度增加没有提升,为此研究者们对多层纸进行压花处理
后进行压合的技术,从而使得多层纸结合在一起以提高纸张的厚度等,
然而使用层合轮对压花处理后的纸张进行压合,通常会破坏纸面整体的
压花效果,同时其结合强度低,在吸水的情况下分层现象突出;而采用
粘合剂对纸层进行粘合的方式,在使用粘合剂进行层间粘合之后,由于
粘合剂干燥之后,造成纸面硬挺,和使得纸张的吸水能力下降,而这与
我们所需要的对纸面压花之后提高纸面柔软性、提高纸张的吸水能力的
目标相悖。
由此可见,如何提高多层压花复合纸纸张间的结合强度,并使得纸
面保持良好的柔软性、具有良好的吸水性能以及降低压花损失已经成为
困扰本领域多时的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良好的纸间结合强度,
并具有良好的柔软性、吸水性能较低的压花复合纸。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种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
复合纸,所述复合纸包括至少二基层纸,每一所述基层纸上均形成有压
花图案,所述压花图案包括至少两个压花单元,每一所述基层纸具有二
相背设置的基本表面,每一所述基层纸上的至少部分所述压花单元自该
基层纸的一个基本表面凹进,另一基本表面保持为平面或对应凹进部分
的区域凸起,所述至少二基层纸通过至少部分所述压花单元的底壁粘合
为一体,所述二基层纸的压花单元的底壁的厚度与所述二基本表面之间
的距离之比为1:3-1:2。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另一种技术方案是,提供一
种复合纸的造纸设备,所述造纸设备包括:
二压花装置,分别用于对二基层纸进行压花,每一所述压花装置具
有平行且相对设置的压花辊及压花滚筒,所述二压花装置的二压花辊平
行且间隔设置,所述压花辊上凸设至少二凸起部;
所述压花辊及压花滚筒配合使经过二者之间的所述基层纸产生压
花图案,所述压花图案包括至少两个压花单元,所述基层纸具有二相背
设置的基本表面,所述压花单元自该基层纸的一个基本表面凹进,另一
基本表面保持为平面或对应凹进部分的区域凸起,所述二基层纸的压花
单元的底壁的厚度与所述二基本表面之间的距离之比为1:3-1:2;
所述二压花装置的二压花辊配合使经过二者之间的所述二基层纸
压合,使得所述二基层纸通过至少部分所述凸起的所述压花单元的底壁
粘合为一体。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又一种技术方案是,提供一
种复合纸的制造方法,所述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二基层纸,每一所述基层纸包括相背设置的二基本表面;
将所述二基层纸分别进行压花处理,以使每一所述基层纸上形成压
花图案,所述压花图案包括至少两个压花单元,每一所述基层纸上的至
少部分所述压花单元自该基层纸的一个基本表面凹进,另一基本表面保
持为平面或对应凹进部分的区域凸起,所述二基层纸的压花单元的底壁
的厚度与所述二基本表面之间的距离之比为1:3-1:2;
对经过压花处理后的二基层纸进行压合处理,以使所述二基层通过
至少部分所述压花单元的底壁粘合为一体。
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发明提供的复合纸的至少二基层纸形成
有压花单元,所述压花单元的凸起部分一一对应且相对设置,且将所述
二基层纸的压花单元的底壁的厚度与所述二基本表面之间的距离之比
设置在1:3-1:2范围内,使得所述复合纸具有良好的柔软性,进而使得所
述复合纸的触感良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复合纸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复合纸一实施方式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复合纸另一实施方式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的复合纸的压花单元的底壁过于松散情况下的放大
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的复合纸的压花单元的底壁过于密实情况下的放大
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复合纸的造纸设备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及图2,本发明提供的较佳实施方式的复合纸10,所述
复合纸10可为但不限于为生活用纸,所述复合纸10包括至少二基层纸
11及粘结层13,每一基层纸11为单层纸或多层纸。
每一所述基层纸11均形成有压花图案,所述压花图案包括至少两
个压花单元113。所述基层纸11可为无纺纸或纤维纸。所述纤维纸为木
浆纤维、竹浆纤维、草浆纤维、芦苇浆纤维中的至少一种形成。本实施
方式中,所述复合纸10包括二基层纸11,每一基层纸11包括二相背设
置的基本表面115,每一所述基层纸11上的至少部分所述压花单元113
自该基层纸11的一个基本表面115凹进,另一基本表面115保持为平面
或对应凹进部分的区域凸起。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每一所述基层纸11上的至少部分所述压花单
元113自该基层纸11的一个基本表面115凹进并自相背的另一基本表面
115凸起。
请参图3,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每一所述基层纸11上的至少部分所
述压花单元113自该基层纸11的一个基本表面115凹进,另一基本表面
115保持为平面。
每一压花单元113包括底壁1131及与底壁1131相邻的侧壁1133。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二基层纸11的压花单元113一一对应,且对应的二
压花单元113的底壁1131相互靠近。
所述压花单元113表现为点状或线状,具体的,所述压花单元113
中的长度与宽度之间的比例小于或等于5,则为点状;所述压花单元113
中的长度与宽度之间的比例大于5,则为线状。
所述二基层纸11通过至少部分所述所述压花单元113的底壁粘合为
一体,即所述至少二基层纸11中的其中一所述基层纸11的所述压花单
元113的凹进部分所对应的另一基本表面15的区域与另一所述基层纸
11的所述压花单元113凹进部分所对应的另一基本表面15的区域粘合,
而其他部分不粘合。
所述粘结层13形成于所述二基层纸11之间,进一步的,所述粘结
层13形成于所述二基层纸11对应的压花单元113的底壁1131之间,以
将所述二基层纸11粘合为一体。所述粘结层13为粘合剂固化形成,所
述粘合剂的材料为聚乙烯醇类粘合剂或热固性阳离子树脂类粘合剂,所
述热固性阳离子树脂类粘合剂为聚酰胺树脂。所述粘合剂为聚乙烯类粘
合剂时,包括2-6%的聚乙烯醇类固体,85%-95%水溶液,其中水溶液
优选为92%-95%;所述粘合剂为热固性阳离子树脂类粘合剂时,包括大
于1%的热固性阳离子树脂类固体,85%-95%水溶液,其中水溶液优选
为92%-95%。
所述二基层纸11的压花单元113的底壁1131的厚度与所述二基本
表面115之间的距离之比为1:3-1:2。进一步的,所述二基层纸11的压
花单元113的底壁1131的厚度与所述二基本表面115之间的距离之比为
1:2.75-1:2.3。
请参阅图4,当所述二基层纸11的压花单元113的底壁1131的厚
度与所述二基本表面115之间的距离之比大于1:2时,所述底壁1131区
域过于松散,所述二基层纸11进行压合时,粘合剂由于受到力的挤压,
则会过多地浸入至所述底壁1131中,并透过所述底壁1131浸入到压花
单元113内,粘合剂干燥后使得二基层纸11的底壁1131固结成团或形
成粘合剂颗粒,进而导致复合纸10在使用过程中不适。
请参阅图5,当所述二基层纸11的压花单元113的底壁1131的厚
度与所述二基本表面115之间的距离之比小于1:3时,所述底壁1131区
域过于密实,所述二基层纸11进行压合时,粘合剂由于受到力的挤压,
而不能顺利浸入至所述底1131中,则流入至所述侧壁1135,导致粘合
剂干燥后所形成的粘结层13覆盖面积过大,所述压花单元113的侧壁
1135较硬,进而导致所述复合纸10的柔软性较低。
当每一所述基层纸11上的至少部分所述压花单元113自该基层纸
11的一个基本表面115凹进,另一基本表面115对应凹进部分的区域凸
起时,所述复合纸10的厚度等于所述二基层纸11的整体厚度之和,其
中基层纸11的整体厚度为基层纸11的二基本表面115之间的距离加上
基层纸11上形成的压花单元113自基层纸11一基本表面115向外凸起
的高度;当每一所述基层纸11上的至少部分所述压花单元113自该基层
纸11的一个基本表面115凹进,另一基本表面115保持为平面时,所述
复合纸10的厚度等于所述二基层纸11的二基本表面115之间的距离和。
可以理解,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复合纸10包括三基层纸11,
其中二基层纸11形成压花图案,另一基层纸11未形成压花图案,将所
述未形成压花图案的基层纸11夹设于所述形成有压花图案的二基层纸
11之间。
请参阅图6,本发明较佳实施方式还提供用于制造所述复合纸10的
造纸设备30,包括二压花装置31及涂覆装置33。
所述二压花装置31分别用于对二基层纸11进行压花。每一所述
压花装置31包括压花辊311及压花滚筒313,所述压花辊311与所述压
花滚筒313之间平行且相对设置,所述压花辊311上凸设至少二凸起部
315,以与压花滚筒313配合作用使经过二者之间的所述基层纸11产生
压花图案,所述压花图案包括至少两个压花单元113,每一基层纸11包
括二相背设置的基本表面115,每一所述基层纸11上的至少部分所述压
花单元113自该基层纸11的一个基本表面115凹进,另一基本表面115
保持为平面或对应的凹进部分的区域凸起。
可以理解,所述二压花辊311上的凸起部315所形成压花图案可
相同,也可不同。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二压花辊311上的凸起部315所
形成的压花图案相同。
所述二压花装置31的二压花辊311之间平行且间隔设置,以配合
使得经过二者之间的所述二基层纸11压合,进而使得所述至少二基层
纸11通过至少部分所述凸起的所述压花单元113粘合为一体。
可以理解,当形成的每一所述基层纸11上的至少部分所述压花单
元113自该基层纸11的一个基本表面115凹进,另一基本表面115对应
的所述凹进部分的区域凸起时,所述压花滚筒313与压花辊311相对的
表面形成与至少二凸起部315相对应的凹槽(未图示);当形成的每一
所述基层纸11上的至少部分所述压花单元113自该基层纸11的一个基
本表面115凹进,另一基本表面115保持为平面时,所述压花滚筒313
的表面为光面。
所述二压花装置31的压花辊311结构相同,均具有与所述凸起的
所述压花单元113形状适配的凸起部315,一所述压花装置31的压花辊
311的凸起部315与另一所述压花装置31的压花辊311的凸起部315相
对而一起压迫所述二基层纸11。
所述涂覆装置33用于对形成有压花图案的二基层纸11中的一个形
成有压花单元113的表面施胶,于所述压花单元11的底壁1131涂覆粘
合剂,以使二基层纸11更好地粘合为一体。所述涂覆装置33与其中一
个压花装置31的压花辊311相对设置,且所述涂覆装置33设置于该压
花辊311旋转方向上与所述压花滚筒313接触之后的一侧。
所述涂覆装置33包括容置槽331、转移辊333以及涂胶辊335。所
述容置槽331用于容置粘结剂,所述转移辊333用于将所述容置槽331
中的粘结剂转移至所述涂胶辊335上,所述涂胶辊335用于向经过压花
后的其中一基层纸11中的压花单元113的一侧表面施胶,所述涂胶辊
335与压花辊311压花辊311压花辊311相对设置,如此,所述容置槽
331中的粘结剂在转移辊333的作用下转移至所述涂胶辊335的表面,
进而对所述压花单元113的底壁1131的一侧表面涂覆粘合剂。
可以理解,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转移辊333可省略。
本发明提供的复合纸10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二基层纸11,每一所述基层纸11包括相背设置的二基本表面
115。
将所述二基层纸11分别进行压花处理,以使每一所述基层纸11上
形成压花图案,所述压花图案包括至少两个压花单元113。每一所述基
层纸11上的至少部分所述压花单元113自该基层纸11的一个基本表面
115凹进,另一基本表面115保持平面或对应凹进部分的区域凸起。
对形成有压花图案的二基层纸11中的一个形成压花单元113的表面
施胶,以使所述压花单元113的底壁1131的一侧表面涂覆粘合剂。
对经过施胶处理后的二基层纸11进行压合处理,以使所述二基层
纸11通过至少部分所述压花单元113的底壁1131粘合为一体,且所述
二基层纸11的压花单元113的底壁1131的厚度与所述二基本表面115
之间的距离之比为1:3-1:2。
所述压合处理中二基层纸11的结合力为2-7bar,或为3-6bar,或为
4-5bar。
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发明提供的复合纸10的至少二基层纸
11形成有压花单元113,所述压花单元113的凸起部315分一一对应且
相对设置,使得所述复合纸10具有更大的厚度以及良好的柔软性,从
而使得所述复合纸10的触感良好。将所述二基层纸11的压花单元113
的底壁1131的厚度与所述二基本表面115之间的距离之比设置在1:3-1:2
范围内,使得所述粘结层13不会过多的浸入至所述压花单元113的底
壁1131及侧壁1133,使得复合纸10能够保持吸水性、柔软性及纸张强
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
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
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
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