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在建、构筑物基础下面的降水井封井方法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坑降水井,具体涉及一种设置在建、构筑物基础下
面的降水井封井方法。
背景技术
布置在基坑内以及建筑物基础范围内的降水井在建筑物修建的
过程中需持续工作,以保证建筑物的施工安全,待达到设计的停降水
条件时这类降水井才停止工作并需作回填处理。
现有技术一种是在建筑物基础施工的过程中接长井管穿过基础
厚度,这样会给基础防水施工及防水施工质量带来一定的风险,也不
利于基础的整体性;另一种是在建筑物基础施工时将这类降水井埋到
基础以下,用不易变形的管路将井水引到排水系统。这种做法保证了
建筑物基础的整体性,也利于防水工程施工。但是这种方式给降水井
后期的回填造成很大的不便,处理不当即可造成地基的局部软弱区,
留下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提高施工质量,提高效
率,操作简单的设置在建、构筑物基础下面的降水井封井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设置在
建、构筑物基础下面的降水井封井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基础浇筑前
预埋注浆管和观测管,所述注浆管沿井壁圆周布置两根,所述第一注
浆管延伸至井底,所述第二注浆管延伸至井深的二分之一处;所述观
测管布置在井口。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预埋注浆管:在基础浇筑前预埋注浆管和观测管,所述注浆
管沿井壁圆周布置两根,所述第一注浆管延伸至井底,所述第二注浆
管延伸至井深的二分之一处;
b.预埋观测管:在降水井井口布置观测管;
c.注浆:待基础施工完成且强度达到要求时,在满足停降水条
件下通过预埋的第一注浆管注入水泥浆,在水泥浆初凝之后终凝之前
通过第二注浆管进行二次注浆;
d.观测、封口:通过观测管观测注浆效果,当观测管有与注入水
泥浆浓度相同的水泥浆液渗出时,即可停止注浆,待其凝固封口。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注浆管端头设置具有逆止功能的注
浆阀。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在于,步骤c具体步骤为:待基础施工完成
且强度达到要求时,在满足停降水条件下通过预埋的第一注浆管注入
水泥浆,所述第一注浆管注浆至观测管中有与注入水泥浆浓度相同的
的水泥浆溢出时停止注浆、待凝;当第一次注入的水泥浆初凝之后终
凝之前,通过第二注浆管进行二次注浆;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既可通过设置
的第二注浆管进行二次注浆能保证注浆体的密实性;又可以通过设置
观测管及时的掌握注浆情况停浆条件明确;降水与基础施工同时进
行,互不干扰,有利于基础的施工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其中:1、第一次注浆管;2、水管;3、观测管;4、第二次注浆
管;5、井管;6、孔壁;7、潜水泵;8、滤料;9、基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
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
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
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
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
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
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本发明包括如下步骤:
a.预埋注浆管:在基础9浇筑前预埋注浆管和观测管3,所述
注浆管沿井壁圆周布置两根,所述第一注浆管1延伸至井底,所述第
二注浆管4延伸至井深的二分之一处;
b.预埋观测管:在降水井井口布置观测管3;
c.注浆:待基础9施工完成且强度达到要求时,在满足停降水
条件下通过预埋的第一注浆管1注入水泥浆,在水泥浆初凝之后终凝
之前通过第二注浆管4进行二次注浆;
d.观测、封口:通过观测管观测注浆效果,当观测管有与注入水
泥浆浓度相同的水泥浆液渗出时,即可停止注浆,待其凝固封口。
对于上述步骤优选的,所述注浆管端头设置具有逆止功能的注浆
阀。
对于上述步骤优选的,步骤c具体步骤为:待基础施工完成且强
度达到要求时,在满足停降水条件下通过预埋的第一注浆管注入水泥
浆,所述第一注浆管注浆至观测管中有与注入水泥浆浓度相同的的水
泥浆溢出时停止注浆、待凝;当第一次注入的水泥浆初凝之后终凝之
前,通过第二注浆管进行二次注浆;本发明既可通过设置的第二注浆
管进行二次注浆能保证注浆体的密实性;又可以通过设置观测管及时
的掌握注浆情况停浆条件明确;降水与基础施工同时进行,互不干扰,
有利于基础的施工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