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个按照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的针迹形成机。 在DE-OS2334134中公开了一个针迹形成机,具有一个含多个针迹形成工具的头部,同时,每个头部设有一个穿孔刺绣装置,它与一个结构为压力介质工作缸的驱动装置(图18)相连接。该压力介质工作缸通过一个在调节轴上固定的杠杆而保持在一个位置上,其中,该工作缸是由一个在其有孔侧的端部靠置的弹簧挤压定位的。为了穿孔刺绣行程、压力介质工作缸的活塞杆要驶出,而在活塞杆上固定了穿孔绣针。
通过转动调节轴和依此通过转动确定工作缸位置的杠杆,则压力介质工作缸相对工料的间距就变化。依此则导致,不仅在活塞杆收回时穿孔绣针所处的上边回返位置,而且在活塞杆伸出时穿孔绣针下边的回返位置都发生移位。当应用一个锥形尖部的穿孔绣针,而针眼直径应该扩大时,这是通过使工作缸下降以实现一个增大的穿孔绣针挤入深度来达到针眼直径扩大的,因此,上边的穿孔绣针回返位置也下降,所以存在的危险是,在一个确定厚度地工料情况下,这个穿孔绣针可能不再离开工料的上表面了。进而,穿孔刺绣装置也就不能完成其功能了。
此外,穿孔刺绣装置由于需要两个相互独立的驱动装置而导致结构昂贵。
一个明显简单的穿孔刺绣装置是由德国GM一文本7927132公开的,其中,穿孔绣针挤入工料中的深度是可予选定的。在这个装置中,穿孔绣针通过一个角杠杆与一个在驱动装置上安装的离合器相连接,其在角杠杆上的安装位置,为了改变挤入深度是可以如此移动的,即离合器的一个轴颈被从角杠杆中容置它的孔中拉出和安装到另一个容置孔中。借助容置孔的数目,确定穿孔绣针不同挤入深度的数量。
这个穿孔绣针装置的离合器设有两个滑板,其中,作为驱动侧离合器构件起作用的滑板具有一个突部用以卡住一个钩件,该钩件可回转地安装在构成从动侧离合器构件的滑板上,并通过一个转换装置而可以相对第一滑板的突部运动。通过这种离合器,穿孔绣针与驱动装置的分离就成为可能。
该穿孔绣针装置,虽然在简单的结构设置情况下可允许穿孔绣针的挤入深度进行一个分级式调节,但是,改变挤入深度时,将轴颈换插到另外的容置孔中却是麻烦和费时的。此外,在选择挤入深度和依此,在应用锥形的穿孔绣针而选择针眼直径时,这上边的穿孔绣针回返位置也被确定了,所以,在这种穿孔绣针装置情况下,也存在的危险是在加工一个较厚的工料时,穿孔绣针在其上边的回返位置时也不升起到工料上侧面的上方了。
本发明任务在于,如此设置一个针迹形成机的穿孔绣针装置,其中,在尽可能小的驱动能消耗情况下,穿孔绣针刺入工料中的深度,不要求耗时的调节过程就可实现调节,而且该穿孔绣针可与这种调节无关地总保持在其穿孔刺绣行程的上边回返位置和在工料上表面的上方。
这一任务,本发明是通过权利要求1特征部分的结构方案解决的。
只要对穿孔绣针装置不存在应用要求,则穿孔绣针被升高到一个予选的静止位置上,此时,穿孔绣针不再妨碍操作人员接近刺绣位置。一旦,要进行一个形成针迹过程时,则穿孔绣针就下降到一个在静止位置下方的准备位置上,该准备位置与穿孔刺绣行程的上边回返位置相一致。为使穿孔绣针下降到其准备位置时驱动装置进行的第一运动的数量是取决于在静止位置和准备位置的额定位置之间的距离的,同时,这个额定位置既与刺入深度的调节结果有关,又要保留在相对于静止位置的规定位置上。在第一个所述的实施(运动)方式中,准备位置的定位可以尽可能地靠近由刺入深度确定的下边回返位置上,为此,穿孔刺绣行程变得最小。这第二实施(运动)方式,特别在加工一个工料期间刺入深度经常变化情况下,是有优点的,因为,驱动装置不必被输入关于准备位置的位置数据,为此这个准备位置可用作那些与相应的下边回返位置而对应设置的数据之参考点。在两个实施(运动)方式中,准备位置最好在相对工料上侧面的定位协调中确定,这样,在此位置的穿孔绣针,不考虑刺入深度的调节情况,就总位于工料的上方。
为了穿孔刺绣行程,穿孔绣针则由准备位置下降到它的下边回返位置上,此时,穿孔绣针既要依据予定的刺入深度刺入工料中或者刺透它。要精确地到达相应的刺入深度是如此实现的。即,驱动装置使处在准备位置的穿孔绣针进行一个第二运动,该运动的数量是可以根据希望的下边回返位置与准备位置之间的间距确定的。通过使驱动装置产生的第二运动方向发生转向,则穿孔绣针接着又向其准备位置升起。
这种形式的作用功能,使用单个的驱动装置已经足够,一方面产生穿孔刺绣行(升)程,另一方面提供穿孔绣针最大的下降行程,依此,并确定刺入工料中的刺入深度。在这样一个驱动装置情况下,即,对于刺绣过程所需运动量的确定,在每个刺绣过程中都要重新进行时则例如通过相应的驱动控制装置来实现的,因此,不仅准备位置而且下边的回返位置都可以在穿孔刺绣装置的运行期间适应于当时的要求。这样,该穿孔刺绣装置是高度柔性的和在应用一个带锥形结构尖部的穿孔绣针时通过确定相应的刺入深度而实现针眼的确定,由此,随着穿孔绣针刺入深度的增大针眼直径也增大。
在权利要求2中给出一个优选实施结构,借助它就能够,在一个具有多个形成针迹机头的机器上,例如在一个多头刺绣机上,将予先确定的针迹机头的穿孔刺绣装置切断,并依此,扩大相应两个穿孔刺绣装置间的花纹循环。这种转换过程可以通过穿孔刺绣装置的结构设置和各置一个能使驱动装置与穿孔绣针起分离作用的离合器来实现。通过这种用滚轮和其间卡有突件的离合器结构就可以不仅实现穿孔绣针与驱动装置的连接而且可以实现它们间无摩擦地分离。也就是说,通过这种突件/滚轮连接装置在穿孔刺绣过程中,就能够在离合器的驱动侧构件和从动侧构件之间实现一个不发生摩擦损失的相对运动,这样,由驱动装置提供的运动和依此相应的力就可以无限制地为针刺过程提供。
下面借助附图中描述的实施例阐述本发明。
图1是一个多头刺绣机,
图2是一个位于刺绣机头并带有静态的穿孔绣针的穿孔刺绣装置,
图3是如图2的穿孔刺绣装置,但穿孔绣针的准备位置用实线表示,而其下边的回返位置用点划线表示,
图4是如图2的穿孔刺绣装置,但在断开状态。
图1中描述一个带多个壳体件1的多头刺绣机。在每个壳体件1上设置一个刺绣机头2,其上设置有挑线杆3,各带针5的针杆4,一个压料装置6以及一个穿孔刺绣装置7,但这些都是公知的。
该刺绣机具有一个带支板9的机架8,其(9)在相应的穿孔刺绣装置7的穿孔绣针10范围内置有一个空槽11和安装一个可在两个相互垂直方向驱动的绣框托架12,这个托架12用于安装一个未描绘的包边框或刺绣框,其中,各有一个工料可被夹紧。
在每个刺绣机头2上,设有一个支座元件13用于安置一根轴14,它与一个起到所有穿孔刺绣装置7之驱动装置15作用的并以振动方式驱动轴14的步进电机16相连接。这个步进电机16,通过其步进驱动的作用方向确定轴14的转动方向和通过在这个作用方向上步进的数量来确定轴14的转角。该步进电机16步进的作用方向和数量是以公知的方式通过未表示的刺绣机控制装置确定的。
如图2所示,在轴14上固定一个杠杆17,它通过一个未描述的并位于点划线所示刺绣机头2上朝杠杆17之侧边上的开口而伸入机头2内,并在杠杆17的自由端部安置两个相互间距的滚轮18,一个钩件20的指状突件19是可运动到滚轮18之间的(图2示),然后靠置在两个滚轮18上,而钩件20铰接在一个可绕固定轴回转的角杠杆23的一个臂件22上。驱动侧的构件24是由杠杆17构成的,而连接装置27从动侧的构件25是由钩件20构成的。
此外,在钩件20上设置一个指件28,它围住一个在摇杆29上设置的轴颈30,该摇杆29是固定在调节轴32上的,其与一个未示的调节驱动装置相连。
在与指件28相反对置的一侧上该钩件20制有一个突起部33,它对着一个限位件34。
在还未提的角杠杆23之臂件35上连接一个操纵杆37,其另一端与一个固定在针杆38上的夹板39相连接。该针杆38是可上、下运动地安置在刺绣机头2的轴承40中的,并在其朝着工料的端部置有穿孔绣针10,其尖部42是锥形结构。
该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
当应该在一个工料中设置针眼(即刺绣)时,则刺绣托架12通过相应的和未描述的驱动该托架的电机之控制装置而运动到一个位置,此时,相应的穿孔刺绣装置7的穿孔绣针10正好处于工料上方为形成针眼(刺绣)确定的位置上。一旦绣框托架12达到这个位置,则步进电机16,就被驱动一个可由未示出的刺绣机控制装置预定的步进数量用于一个第一运动。由此,轴14就从图2所示的其静止位置,沿顺时针方向驱动,而杠杆17在改变其位置的同时相对钩件20运动到一个新位置。因为钩件20在这种杠杆17的位置变化情况下,通过它的突件19是与杠杆17的滚轮18嵌接的,所以,在杠杆17和钩件20之间的相对运动是通过滚轮18被接纳的,其结果是该运动不产生摩擦力。通过已述的轴14的运动,该钩件20则按照图2往右运动,依此,角杠杆23以逆时针方向被驱动;针杆38以及针头10作朝向工料的方向运动。同时,针头10,从一个高位的静止位置开始到达一个下边所处的准备位置,这就是图3所示的细实线位置,并且,在为了形成针眼(刺绣)所必需的针行程情况下,这个准备位置作为穿孔绣针10的上边回返位置。通过在刺绣机的控制装置上确定工料上表面的位置就可以确保,由步进电机16为使穿孔绣针10下降从静止位置到准备位置所产生的步进量如此限定,即,穿孔绣针10的尖部42正处于工料的上方。为了到达其在图3中点划线表示的下边回返位置,此时穿孔绣针10挤入工料中或穿透它,则步进电机16就以此后的作用方向被驱动并对应于一个第二运动。该下边回返位置的定位是通过该步进电机16在离开准备位置后所产生的步进数量确定的。这个步进量是与轴14相对于其(与穿孔绣针10准备位置相对应的)转角位置的转动量对应设置的,此后简称为轴14的“针头行程-起始位置”。依此,通过对轴14作相对于其“穿孔刺绣行程-起始位置”的转动就可以确定穿孔绣针10刺入工料中的深度。
由于穿孔绣针10的尖端为锥形的结构,所以针眼的直径随着穿孔绣针10刺入工件中的深度增加而增长的。依此,针眼的尺寸确定是与轴14相对其针头行程起始位置的转动量相关的。
当穿孔绣针10到达其下边的回返位置时,则步进电机16的作用方向和因此轴14的运动方向就换向,进而,钩件20就按照图3向左运动,并且每杠杆23以顺时针转动。该步进电机16,在轴14一旦到达其针头行程起始位置亦即穿孔绣针10到达其准备位置时,就使轴14停止。
当应该设置另一个针眼(刺绣)时,该绣框托架12就被驱动,直至工料上对于这个针眼(刺绣)所确定的位置处于穿孔绣针10的下方为止。然后进行下一个针眼(刺绣)过程。
一旦,这最后的针眼(刺绣)形成了,则步进电机16就以图3中逆时针方向驱动轴14使其离开绣针行程一起始位置和使其运动到静止位置(图2),此时,穿孔绣针10也处于其静止位置。在这一位置,穿孔绣针10就很少妨碍人们接近针迹图(位置)了。
对于这种情况,亦即,相应的穿孔刺绣装置7只应该在一部分刺绣机头2中(不是所有机头都运行)起作用时,则在静止位置的穿孔绣针10情况下,摇杆29通过调节轴12沿图2逆时针方向的驱动就回转到其在图4中表示的位置中。作这种运动时,轴颈30就被压到钩件20与之对应的侧边上并导致,后者(钩件20)同样以逆时针方向围绕其在角杠杆23之臂件22上的铰接点回转,因此突件19被从两个滚轮18之间的区域中拉出。摇杆29继续其运动以驱动钩件20,直至钩件以其突部33靠到限位针34上为止。在钩件20的这个位置上,该穿孔绣针10与杠杆17和依此与驱动用步进电机16脱开。
为了再与穿孔绣针10相连接,摇杆29则通过顺时针驱动调节轴32而进行回转。摇杆29的这个运动则通过轴颈30而传递到钩件20的指件28上,因此,该钩件20就围绕其在角杠杆23臂件22上的铰接点并(按图4中朝杠杆17的滚轮18方向回转,直至又到达其在图2中的位置为止,并且突件19又处于和滚轮18接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