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器盖.pdf

上传人:1****2 文档编号:416005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756.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6111155.0

申请日:

1996.08.20

公开号:

CN1148023A

公开日:

1997.04.23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申请的视为撤回公告日:1997.4.23|||公开|||

IPC分类号:

B65D41/02

主分类号:

B65D41/02

申请人:

吴羽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发明人:

日高知之; 落合博; 上田直毅; 石附英志

地址:

日本东京都

优先权:

1995.08.30 JP 221786/95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代理人:

马江立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为提供具有急变性,耐久性与操作性良好的折叶机构的折叶式盖,本发明容器盖上的折叶机构乃是有着将上盖对盖裙体可转动地支承着的折叶本体、配置于本体两侧的一对弹性片的3点式折叶。弹性片的各端部沿相应的盖裙体和上盖外周面成弧形或直线相接合。在180°开盖状态,弹性片与盖裙体和上盖间略成圆弧状。弹性片的厚度靠近端部侧逐渐变大。在该机构上,由于弹性片厚度于容易产生应力集中端部一侧变大,故可使应力分布均匀。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容器盖,它具有:直接安装于容器口颈部、有着略成圆筒状 的外周面的盖裙体;覆盖着盖裙体的顶板部分、用以闭锁设置于顶板部 分上的容器内容部的注出口的上盖;将上盖对盖裙体于闭盖状态和开盖 状态间可转动地支承着的折叶机构;且由合成树脂一体成形构成,其特 征在于: 上述折叶机构包括有:将盖裙体与上盖相互可转动地支承着的折叶 本体;配置于折叶本体两侧、两端部分别与盖裙体和上盖相接合的一对 弹性片; 弹性片的各端部沿相对应的盖裙体和上盖的外周面成弧状相接合; 在从闭盖状态将上盖转动180°成180°开盖状态,弹性片于盖裙体与 上盖间略成圆弧状; 弹性片的厚度靠近端部侧逐渐变大。
2: 一种容器盖,它具有:直接安装于容器口颈部、有着略成圆筒状 的外周面的盖裙体;覆盖着盖裙体的顶板部分、用以锁闭设置于顶板部 分上的容器内容部注出口的上盖;将上盖对盖裙体于闭盖与开盖状态间 可转动地支承着的折叶机构;且由合成树脂一体成形构成,其特征在于: 上述折叶机构包括有:将盖裙体与上盖可转动地支承着的折叶本 体;配置于折叶本体的两侧、两端部分别与盖裙体和上盖相接合的一对 弹性片; 弹性片的各端部沿相对应的盖裙体和上盖的外周面成直线相接合; 在从闭盖状态将上盖转动180°成180°的开盖状态,弹性片于盖裙体 和上盖间略成圆弧状; 弹性片的厚度靠近端部侧逐渐变大。
3: 按权利要求1或2所记述的容器盖,其特征在于:弹性片端部厚 度(W)与弹性片中央部分厚度(d)所确定的因子(w/d)的值为 1.2-5.0。
4: 按权利要求1-3中任1项所记述的容器盖,其特征在于:由确 定弹性片圆弧状部分的圆弧的中心点(R1、R2)与前述折叶本体的转 动轴(B)的延长线之间的距离(PI、PH)以及折叶本体的中间点 (M)与弹性片侧面间的距离(L1、LH)所确定的因子(PI/LI, PH/LH)的值为0.3-0.9。 5.按权利要求1-4中任1项所记述的容器盖,其特征在于:弹性 片的各端部与相应的盖裙体和上盖的接合面,向折叶本体方向倾斜。 6.按权利要求1-4中任1项所记述的容器盖,其特征在于:在180° 开盖状态,在折叶本体上面沿前述转动轴形成凹部。
5: 0。 4.按权利要求1-3中任1项所记述的容器盖,其特征在于:由确 定弹性片圆弧状部分的圆弧的中心点(R1、R2)与前述折叶本体的转 动轴(B)的延长线之间的距离(PI、PH)以及折叶本体的中间点 (M)与弹性片侧面间的距离(L1、LH)所确定的因子(PI/LI, PH/LH)的值为0.3-0.9。 5.按权利要求1-4中任1项所记述的容器盖,其特征在于:弹性 片的各端部与相应的盖裙体和上盖的接合面,向折叶本体方向倾斜。
6: 按权利要求1-4中任1项所记述的容器盖,其特征在于:在180° 开盖状态,在折叶本体上面沿前述转动轴形成凹部。

说明书


容器盖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不从容器上取下来而可以将容器内的物品注出的容器盖,特别是涉及到在这种盖上用的折叶机构。

    作为容器盖,它是由直接配合或螺纹配合于容器口颈部的盖裙体、覆盖于盖裙体的顶板部分的上盖、将上盖可对盖裙体转动地支承着的折叶机构用合成树脂一体形成的东西,这现已尽人皆知。这样的折叶式盖,当将容器内盛放的物品注出时,只需将上盖以折叶机构的转动轴为中心使其转动就可以了,而不必将盖整个从容器上取下来,因此,近年来作为液体调味品等的容器盖已被广泛使用。

    另外,折叶式盖的折叶机构,比如,像在特公平3-53182号公报、特公昭63-17707号公报、实开昭63-7657号公报、实开平3-11655号公报、实开平6-21885号公报或实开平5-86850号公报上所记述的那样,在从业者当中一般使用了称作3点式折叶机构。这里所谓3点式折叶,是由将盖裙体与上盖相互可转动地连接起来的折叶本体、以及配置于本体两侧将上盖拉于闭盖状态或开盖状态的1对弹性片所构成。

    在这样的3点式折叶中,比如当将上盖从开盖状态转向闭盖状态时,上盖一达到规定位置(即下边所提变异点位置),弹性片慢慢伸长。从而,在此过程中,在使上盖转动中感到抗力。而当上盖超过了变异点,弹性片依其自身的弹性恢复力收缩,把上盖拉向闭盖状态。上盖超过变异点时的抗力感觉(咔哒感)及从变异点移向闭盖状态时或从变异点移向开盖状态时的动作特性(急变性)由弹性片的尺寸与弹性系数以及伸长量来确定,在变异点的拉力越大、急变性与咔哒感越好。

    可是为得到折叶机构良好的急变性乃至咔哒感而由弹性片产生的拉力过大时,在弹性片上产生地应力也变大。另外,由于弹性片在靠近折叶本体侧与其相对一侧间伸长量的不同而有着应力分布不均匀的倾向。再就是由于连接状态与位置的关系,也会发生弹性片扭曲与局部应力集中。而弹性片的扭曲、大的应力与应力集中则是早期疲劳破坏的原因。

    为此,在现有使用中,为抑制扭曲,将折叶机构全体置于比上盖与盖裙体的侧面还要向外突出的位置,或者为即使产生大的应力也能维持其耐久性,而加大了弹性片的面积。

    可是,如果使折叶机构向外突出,将弹性片加大,却有指尖须接触折叶机构而有损于盖的操作性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包括有急变性、耐久性与操作性良好的折叶机构的盖。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容器盖即是在具有直接安装于容器口颈部、有着略成圆筒状的外周面的盖裙体;覆盖盖裙体顶板部分以闭锁设置于顶板部分上面的容器内容部注出口的上盖;将上盖对盖裙体可于闭盖状态与开盖状态间转动地支承着的折叶机构而由合成树脂一体成形构成的盖上,把折叶机构做成包括有把盖裙体与上盖相互可转动支承着的折叶本体;配置于折叶本体两侧、两端部分别与盖裙体和上盖相接合的一对弹性片的3点式折叶,而且将弹性片的各端部沿着相对应的盖裙体与上盖的外周面成弧形相接合。另外,在使上盖转动180°到180°的开盖状态,使弹性片于盖裙体与上盖间略成圆弧状,并且,使弹性片厚度做成为端部一侧那样逐渐变大、再者,180°开盖状态为将盖从注射模塑成型金属模中取出后的状态,为求弹性片无应力或应力较小,本说明书规定180°的开盖状态为基准状态。

    在这种机构上,由于弹性片的厚度于容易产生应力集中的端部侧加大了,也使得应力分布变均匀。

    另外,当把弹性片端部厚度(W)与弹性片中央部分厚度(d)确定的因子(W/d)的值限定于1.2-5.0时,可以防止弹性片端部不均匀的伸长变形,并可避免闭盖时产生过大的抗力。

    还有,确定弹性片圆弧状部分的圆弧之中心点(R1、R2)与折叶本体的转动轴(B)之延长线间的最短距离(PI、PH)以及折叶本体的中间点(M)与弹性片的侧面间的距离(LI、LH)所确定的因子(PI/LI、PH/LH)的值限定于0.3-0.9时,可以防止弹性片的侧面与外侧面间的不均匀伸长变形;而且还可以得到大的急变力。

    当把弹性片的各端面与对应的盖裙体和上盖的接合面向折叶本体方向倾斜时,也可以防止弹性片的内侧面与外侧面间的不均匀伸长变形。

    另还有,在180°开盖状态,在折叶本体的上面沿着转动轴形成凹部也可以。在这种场合,对闭盖时的折叶本体的折入、对上盖之系止抗力变小。这种抗力称作闭盖抗感,说这种闭盖抗感好,是表示关闭上盖时抗力小;而说闭盖抗感不好,不仅表示闭盖时的抗力大,而且也表示一旦盖盖时产生错开盖不上的情况。

    另外,上述构成中,弹性片接合部分形状成弧形,而成直线形也可以。

    图面简单说明

    图1-本发明容器盖180°开盖状态平面图,

    图2-图1的II-II剖视图,

    图3-图1的盖闭盖状态部分断面侧面图,

    图4-详细表示图1盖折叶机构放大平面图,

    图5-表示折叶机构的折叶本体,图4之V-V剖视图,

    图6-表示折叶机构弹性片,图4之沿VI-VI线端面图,

    图7-表示折叶机构弹性片,图4之沿VII-VII线端面图,

    图8-图4之VIII-VIII剖视图,

    图9-表示弹性片端部各种形态概略说明图,

    图10-表示弹性片端部其他各种形态概略说明图。

    实施例

    下边,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

    在图1-3上,符号10表示了依照本发明制作的折叶式盖。这个盖10是由盖裙体12、上盖14以及折叶机构16构成由合成树脂一体制作成形。

    盖裙体12是以嵌合或螺纹配合的形式安装于容器18的口颈部20上的杯状构件,它由围着口颈部20略成圆筒状部分22与接触口颈部20的顶端的顶板部分24构成。在顶板部分24的中央部分形成了开口26,该开口形成了容器内盛存物品的注出口26。另外,在顶板部分24上围着注出口26突设着带有舌片略成圆筒状构件28,这个是为了容易将盛存物品从容器中注出。再就是,在顶板24的内表面(口颈部20一侧的面)上,为了防止容器内的盛放物品从口颈部20的外周面与盖裙体12的内周面间泄漏出去,而突设着与口颈部20的顶端内周面紧密贴合着的内环30。再者,适应需要,可在顶板部分24的内表面配置可以相隔氧气的单层或多层片或薄膜(图中未示出),这点从防止容器内盛放物品腐烂的观点看也是好的。

    上盖14是用以盖着盖裙体12的顶板部分24并闭塞注出口26的东西,通过折叶机构16对盖裙体12可转动地安装着。上盖14的内表面(图3之闭盖状态盖裙体12一侧的面)上,设置着圆筒状构件32,在闭盖时它与盖裙体12的注出口26相配合,并用以防止容器内盛放的物品从注出口26漏出。另外,为维持上盖14于闭盖状态,设置了挂止部分。作为这种挂止部分可以考虑有多种形式,在图示的实施例中,使盖裙体12的顶板部分24之外周部设置的挂止环34与上盖14的内周面间成过盈配合关系,即为一挂止手段。

    折叶机构16是所谓三点式折叶,它由折叶本体36与配置该折叶本体36两侧的弹性片38构成。折叶本体36如图4与图5所表明的那样,它包括了沿着裙体12的略成圆筒状部分22的上缘部分向外方突设的部分36a与沿上盖14的上缘部分(闭盖时与盖裙体12接触侧的缘部)向外突设的部分36b,36a、36b这些部分在面A的位置一体结合起来。而上盖14以此结合面A上的水平轴线为转动轴B可以转动。这一实施例,如图5所示,折叶本体36的各部分36a、36b略成三角柱形,而连结部分为最薄。另外,在连结部分上面沿转动轴B的方向形成了凹部36c,而由此凹部36c,当闭盖时对折叶本体36的折入与上盖14的挂止之阻力变小了。

    折叶机构16的各弹性片38的两端部分别与盖裙体12与上盖14相接合。更详细些,在180°开盖状态,如图4、图6与图7所示,弹性片38的两端部分别接合于在盖裙体12与上盖14的外周面形成的凹部40、42的端面41、43。各接合端部38a、38b,由图4可知,对盖裙体12与上盖14,沿其外周面成弧状。该弧的中心成了盖裙体12与上盖14的中心线上的点。再者,如图8所示,弹性片38的中央部分的断面形状成矩形。且在盖裙体12与上盖14上的凹部40、42,由图8可知,顺上下方向(与盖裙体12和上盖14的中心轴线平行的方向)延伸,其端面41、43成了在向着折叶本体36的方向,向上方倾斜的倾斜面。

    另外,各弹性片38的内侧(折叶本体36一侧)的侧面(以下称“内侧面”)38c及其相对一侧的侧面(以下称“外侧面”)38d,分别置于和以折叶本体36的中间点M与盖裙体12或上盖14的中心线形成的垂直基准面P相平行的面(图4的面C与面D)上。

    再就是,在180°开盖状态,从折叶本体36的转动轴B的方向看时,弹性片38的形状略成圆弧形。更详细点说,如沿着图4的VI-VI线作为端面图的图6与沿着图4的VII-VII线作为端面图的图7所示,弹性片38的下面,从一边接合端部38a直到另一边接合端部38b成圆弧形;同时,在弹性片38的上面也是在和盖裙体12的外周面的延长面的相交叉部分X1与和上盖14的外周面的延长面的相交叉部分X2间成圆弧形。再者,弹性片38的上面,从交叉部分X1到接合端部38a间为直线状延伸。该直线状部分的方向实质上是与在圆弧的交叉点X1的切线方向相一致。同样,从交叉部分X2到接合端部38b间也成直线状,因此,弹性片38的厚度即成了接合端38a、38b那么大。

    这样的弹性片38,当其上盖14以180°开盖状态转动到闭盖状态时,接合端部38a、38b间的直线距离慢慢变长,直至变异点。由于弹性片38是由弹性材料做成,180°开盖时为其应力最小状态,所以,接合端部38a、38b间的距离越伸长,其弹性恢复力越大。从而,从180°开盖状态到变异点,在上盖14上是使其恢复到开盖状态的张力在起作用。

    当盖14在变异点位置时,弹性片38的接合端部38a、38b间的距离为最大。这时,弹性片38大致成直线状态。进而,如再转动上盖14,则由张力作用于上盖14使其变向闭盖状态。因此,这时即使将手从上盖14上挪开,上盖14也会自动转向闭盖状态。由于折叶本体36的抗力不会成为完全闭盖状态,然而最终,由于将上盖14强制配合于挂止环34,而成为图3所示的闭盖状态。这时,弹性片38成向外方突出状态。

    在将上盖14从闭盖状态转动到180°开盖状态时,也是在到达变异点之前转动上盖的抗力逐渐加大,可一超过变异点,上盖14即自动转动到开盖状态(不一定是180°开盖状态)且稳定于该状态。

    这样转动上盖14的场合,由于在本发明之折叶机构16中,弹性片38的内侧面38c与外侧面38d,特别是内侧面38c与外侧面38d的端部在与通过折叶本体36的中间点M的基准面P平行的面C、D上移动,弹性片38几乎不产生扭曲。因此,由扭转引起的张力耗损没有了,且可以得到良好的急变性或咔哒感觉。同时,还有不会因扭曲产生应力之效果。

    再就是,如前所述,本发明中,弹性片38的厚度大致加大到接合端部38a、38b那样大。在转动上盖14时,由于弹性片38上产生与在接合端部38a、38b处产生的那样大的应力,因而通过使接合端部38a、38b的厚度加大,而使应力分布变得均匀。现在,在指定内侧面38c处接合端部38a、38b的厚度为WI,由于外侧面38d处接合端面38a、38b的厚度为WH,接合端面38a、38b的平均厚度为W,弹性片38中央部分的厚度为d的情况下(参照图6与图7),以这些厚度确定的因子(W/d=(W1+WH)/2d)小时,具体说小于1.2时,当转动上盖14时,即于弹性片38的接合端部38a、38b产生应力集中,恐怕要产生接合端部38a、38b的不均匀伸长变形或切断;而另一方面,若因子(W/d)较大,具体说大于5.0时,闭盖时的抗力过大,恐怕操作性能要变坏。因而,于因子(W/d)在1.2-5.0间来确定弹性片38的形状,则在抑制闭盖时的抗力的同时,还可防止接合端部38a、38b之应力集中,正为合适。

    另外,弹性片38的两端部38a、38b分别与盖裙体12和上盖14上设的凹部40、42的倾斜端面41、43相接合,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为外侧下插凹部40、42的端面41、43做成倾斜,弹性片38的内侧面38c与外侧面38d的全长差预先加大,由此抑制由于弹性片38内侧面38c处接合端部38a、38b间的最大伸长量与外侧面38d处接合端部38a、38b的最大伸长量不同而产生的应力集中。

    再者,本发明中,设定从折叶本体36的中间点M至弹性片38的内侧面38c与外侧面38d的转动方向距离分别为LI、LH(参照图4);设定从折叶本体36的转动轴B的延长线至确定弹性片38之内侧面38c与外侧面38d的圆弧的中心点RI、R2的最短距离分别为PI、PH(参照图6、图7),以这些距离确定的因子(PI/LI)和(PH/LH)是在0.3-0.9的范围内。这些因子(PI/LH)与(PH/LH)的范围是实验求得的,在其比0.3小时,急变力变小,不仅上盖超过变异点时的抵抗感即咔哒感变小,而且在开盖状态的上盖14的位置也不定,变得不稳定;而当因子(PI/LI)和(PH/LH)超过0.9,弹性片38在伸长方向呈现出不均匀延伸的形状,弹性片38产生张力损耗,急变性变坏。因此,这些因子(PI/LI)与(PH/LH)应在0.3-0.9范围内,最好是0.4-0.7,这时,咔哒感明显;而且反复转动时不易产生不均匀伸长形状,所以更为合适。

    上边对本发明最佳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当然本发明也不局限于上述之实施例。比如,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弹性片38的接合端部38a、38b其两侧面都成为以盖10的中心轴为中心的圆弧(相当于图9(a)),可是如图9(b)与(c)大概表示的那样,仅单侧面成圆弧也可以;还有,像图9(d)-(f)那样,将两端部配置于凹部40、42的深侧也可以。图9中所示的实施例,本说明书中叫做“沿外周成弧”。

    另外,弹性片38的接合端部38a、38b的形状也不一定做成圆弧形状,做成沿盖裙体12与上盖14的外周面成直线的形状也可以。这种所谓“沿外周面成直线”者,如图10的(a)-  (f)  所示,至少弹性片38的一面之水平断面形状成以盖10的中心轴为中心的弦那样;  或至少弹性片38一面的水平断面形状成直线那样。不用说,也可以采用一面成弧形,另一面成直线的构成。

    还有,在上述实施例中,在使弹性片38伸长的场合,其略成矩形形状;但从得到均匀的应力分布的观点出发,做成其宽度中间部最窄,两端部宽度变大的形状也可以。

    下边,在表中表示出依上述实施例做成的盖进行开闭试验的结果。在该表中,实施例1-4使用了具有图1-8所示形态试验样品。而在实施例5与6中,弹性片38的接合端部38a、38b的形状做成图10(a)所示的直线形状。再者,比较例1-3示出了使用因子(W/d)(PI/LH)与(PH/LH)超出前述范围的试验样品之结果。另外,在比较例4、5中,代替折叶机构16的弹性片38,用了从闭盖到开盖的过程中,弹性片的突出方向不反转的弹性片。特别是,比较例4示出了使用该弹性片的背部收进盖外周的内方构成的试验样品之结果,是与实开平3-11655号公报相对应的试验样品;比较例5,示出了使用比较例4的弹性片的背部向盖外周面的外边突出构成的试验样品之结果,它是对应于实开昭63-7657号公报的试验样品。

    从表中可以看出,依照本发明构成的实施例1-6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效果。

    况且,在使用了因子(w/d)、(PI/LI)、(PH/LH)超出上述范围的比较例1-3中,咔哒感或闭盖抗力感觉变得不好,在1000次上盖开闭中弹性片有破损。另外,从比较例4中可知,闭盖抗力感觉大被判断为不良,或由于注出口26的形状或大小受限制,而出现非所望的结果。再者,关于比较例4的试样,了解1000次开闭盖弹性片有无破损中无破损,从变异点到闭盖的咔哒感比1000次开闭盖前变小,总的判断在可容许程度内。另外,在比较例5中得出了折叶机构的平稳性不好的结果。

    这里所谓“折叶机构的平稳性”乃是表示该折叶机构突出于盖外周面外部的比例之概念。故,说“平稳性好”则表示突出出去的比较小,当将盖直接配合或螺纹配合于容器上时,对盖进行一定方向的预先对准是必要的;说平稳性差,指盖的相互对准不可能或产生对准线的机械干涉,致使盖不能沿此对准线平滑前进。

    像上述这样,由于依照本发明,防止了折叶机构弹性片的扭曲,因此,将弹性片产生的弹性恢复力作为拉开上盖的急变力可以很有效地利用。从而,可以得到良好的急变性与咔哒感。

    另外,由于弹性片的弹性恢复力可以很有效地利用,弹性片的小型化成为可能,对于盖来说可以把折叶机构做小;这样,安装乃至操作性能都可以提高,在外观或平稳性上取得良好(即折叶机构突出于盖外周面外的比例较小)的效果。

    再者,如依本发明,由于弹性片上产生的应力分布均匀,反复使用中也可以十分耐用。单  位盖外径 (mm)弹性片端部接合形状弹性片宽(mm)  LH (mm)  LI(mm)  PH (mm)   PI  (mm)     PH/LH    PI/L1     w    (mm)     d    (mm)     w/d    咔哒感 ○良好  ○尚可    ×不良  闭盖抗感○良好○尚可    ×不良    1000次开闭    弹性片损耗○无○尚可 ×有  折叶机构的    平稳性  ○良好×不良实施例1    38    弧    2.5  8.1  5.7  4.3    2.8     0.5     0.49     0.5     0.3     1.7○○○○实施例2    38    弧    2.5  8.1  5.7  4.0    2.7     0.49     0.47     0.7     0.3     2.3○○○○实施例3    38    弧    2.5  8.1  5.7  5.7    4.1     0.70     0.72     0.7     0.3     2.3○○○○实施例 4    62    弧    5.6 14.6  9.2  5.3    3.0     0.36     0.33     2.4     0.5     4.8○○○○实施例5    38  直线    2.5  8.1  5.7  4.3    2.8     0.53     0.49     0.5     0.3     1.7○○○○实施例6    62  直线    5.6 14.7  9.2  5.3    3.0     0.36     0.33     2.4     0.5     4.8○○○○比较例1    38    弧    2.5  8.5  5.7  2.3    1.4     0.25     0.27     0.7     0.3     1.7×○○○比较例2    38    弧    2.5  8.5  5.7  2.3    1.4     0.25     0.27     0.3     0.3     1.0×○×○比较例3    38    弧    2.5  8.5  5.7  9.2    7.7     1.08     1.35     0.7     0.3     2.3○××○比较例4    38使用了突出方向不反转的弹性片,其背部收进外周内的试验样品○×○○比较例5    38使用了突出方向不反转的弹性片,其背部突出于外周外方的试验样品○○○×

容器盖.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容器盖.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容器盖.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容器盖.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容器盖.pdf(2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为提供具有急变性,耐久性与操作性良好的折叶机构的折叶式盖,本发明容器盖上的折叶机构乃是有着将上盖对盖裙体可转动地支承着的折叶本体、配置于本体两侧的一对弹性片的3点式折叶。弹性片的各端部沿相应的盖裙体和上盖外周面成弧形或直线相接合。在180开盖状态,弹性片与盖裙体和上盖间略成圆弧状。弹性片的厚度靠近端部侧逐渐变大。在该机构上,由于弹性片厚度于容易产生应力集中端部一侧变大,故可使应力分布均匀。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输送;包装;贮存;搬运薄的或细丝状材料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