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抱闸控制电路及电磁抱闸控制器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电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电磁抱闸控制电路及电磁抱闸控制器。
背景技术
电磁抱闸装置广泛应用于各种需要掉电保持位置的传动装置,电磁抱闸主要由励
磁线圈、弹簧、衔铁构成,当励磁线圈通电,产生磁场,衔铁被吸合使衔铁与制动盘松开;当
励磁线圈断电,磁场消失,衔铁被弹簧作用推向制动盘,产生摩擦转矩而制动。目前电磁抱
闸的控制方式采用电压控制模式,电磁抱闸的绕组通常由铜制作,随着温度升高,电阻增
加,为维持相同的导通电流,需要增加绕组两端的电压。在常温状态,多余的电压被施加到
绕组,多余的能量将导致绕组温度迅速升高,进而导致电阻加大,从而降低绕组电流,导致
大量的电能被浪费,严重的发热导致抱闸器寿命减小、甚至失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磁抱闸控制电路,旨在提供一种减少抱闸器发热
量,延长抱闸器使用寿命的电磁抱闸控制电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电磁抱闸控制电路,包括励磁线圈、控制电路、开
关电路;其中,
所述控制电路,输出抱闸开启信号或抱闸保持信号;
所述开关电路,接收所述抱闸开启信号或所述抱闸保持信号,开启或关断,控制流
经所述励磁线圈的电流大小;
所述励磁线圈,当所述控制电路输出抱闸开启信号时,控制抱闸的衔铁松开制动
盘;当所述控制电路输出抱闸保持信号时,控制所述衔铁保持与所述制动盘的分离状态。
优选地,所述控制电路,输出抱闸开启信号,经预设时间后,降低输出信号的PWM占
空比,输出抱闸保持信号。
优选地,所述控制电路的控制端与所述开关电路的受控端连接,所述励磁线圈的
第一端与所述开关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励磁线圈的第二端与电源连接,所述开关电路
的输出端接地。
优选地,所述电磁抱闸控制电路还包括拨码开关,所述拨码开关的输出端与所述
控制电路的设置端连接;所述拨码开关,接收用户输入,设置所述抱闸开启信号及所述抱闸
保持信号的PWM占空比,以设置流经所述励磁线圈的电流大小。
优选地,所述开关电路包括开关管及电阻;所述开关管的受控端与所述控制电路
的控制端连接,所述开关管的输入端与所述励磁线圈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开关管的输出端
与所述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阻的第二端接地。
优选地,所述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控制电路的反馈端连接;所述控制电路通过其
反馈端检测所述励磁线圈电流,调节输出信号的占空比,调节流经所述励磁线圈的电流至
预设值。
优选地,还包括电源电路,所述电源电路包括变压芯片、第一二极管及电容;所述
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电源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
容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还与所述励磁线圈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
管的阴极还与所述变压芯片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变压芯片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电路的电源
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电磁抱闸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与所
述励磁线圈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励磁线圈的第二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控制电路采用比例积分算法来对所述励磁线圈的电流进行调节。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电磁抱闸控制器,包括励磁线圈、控制电路、开关电路;其中,所
述控制电路,输出抱闸开启信号或抱闸保持信号;所述开关电路,接收所述抱闸开启信号或
所述抱闸保持信号,开启或关断,控制流经所述励磁线圈的电流大小;所述励磁线圈,当所
述控制电路输出抱闸开启信号时,控制抱闸的衔铁松开制动盘;当所述控制电路输出抱闸
保持信号时,控制所述衔铁保持与所述制动盘的分离状态。
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励磁线圈、控制电路及开关电路,形成了一种电磁抱闸
控制电路,在用户需要松开抱闸时,由控制电路发送一抱闸开启信号至开关电路,通过开关
电路控制励磁线圈电流,进而控制抱闸松开;抱闸松开后,保持励磁线圈两端的电压不变,
控制电路通过开关电路控制减小励磁线圈的电流,维持抱闸松开状态。本发明通过保持励
磁线圈的电压不变,控制励磁线圈的电流变化,实现了抱闸控制的同时还减少了电磁抱闸
的发热量,延长了抱闸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
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
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
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电磁抱闸控制电路一实施例的功能模块图;
图2为本发明电磁抱闸控制电路的励磁线圈的电压及电流变化图;
图3为本发明电磁抱闸控制电路一实施例的电路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励磁线圈
U
变压芯片
200
控制电路
C
电容
300
开关电路
D1
第一二极管
400
拨码开关
D2
第二二极管
500
电源电路
R
电阻
600
光电耦合器
Q
开关管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
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
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
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
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
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发明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
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
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
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
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
围之内。
本发明提出一种电磁抱闸控制电路。
参照图1,该电磁抱闸控制电路包括励磁线圈100、控制电路200、开关电路300;其
中,所述控制电路200,输出抱闸开启信号或抱闸保持信号;所述开关电路300,接收所述抱
闸开启信号或所述抱闸保持信号,开启或关断,控制流经所述励磁线圈100的电流大小;所
述励磁线圈100,当所述控制电路200输出抱闸开启信号时,控制抱闸的衔铁松开制动盘;当
所述控制电路200输出抱闸保持信号时,控制所述衔铁保持与所述制动盘的分离状态。
参考图2,需要说明的是,要使一个电磁抱闸松开,需要较大的能量,使衔铁动作的
瞬时电流需要较大。但是一旦衔铁动作完成,保持衔铁吸合状态所需的保持电流明显减小。
故在控制电路200发送抱闸开启信号时,通过所述励磁线圈100的电流较大,当控制电路200
发送抱闸保持信号时,所述励磁线圈100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而流经所述励磁线圈100的
电流减小。由于电流减小,故在控制电路200输出抱闸保持信号时,电磁抱闸的发热量减少。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电路200的输出的信号为PWM信号,通过控制PWM信号的占空
比,可控制所述开关电路300的导通时间,进而控制励磁线圈100的电流大小。当控制电路
300输出的信号由抱闸开启信号切换为抱闸保持信号时,信号的PWM占空比减小,励磁线圈
100的电流减小。
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励磁线圈100、控制电路200及开关电路300,形成了一种
电磁抱闸控制电路,在用户需要松开抱闸时,由控制电路200发送一抱闸开启信号至开关电
路300,通过开关电路300控制励磁线圈100电流,进而控制抱闸松开;抱闸松开后,保持励磁
线圈100两端的电压不变,控制电路200通过开关电路300控制减小励磁线圈100的电流,维
持抱闸松开状态。本发明通过保持励磁线圈100的电压不变,控制励磁线圈100的电流变化,
实现了抱闸控制的同时还减少了电磁抱闸的发热量,延长了抱闸器的使用寿命。
具体地,所述控制电路200,输出抱闸开启信号,经预设时间后,降低输出信号的
PWM占空比,输出抱闸保持信号。
具体地,所述控制电路200的控制端与所述开关电路300的受控端连接,所述励磁
线圈100的第一端与所述开关电路300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励磁线圈100的第二端与电源连
接,所述开关电路300的输出端接地。
具体地,还包括拨码开关400,所述拨码开关400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电路200的设
置端连接;所述拨码开关400,接收用户输入,设置所述抱闸开启信号及所述抱闸保持信号
的PWM占空比,以设置流经所述励磁线圈100的电流大小。
参照图3,具体地,所述开关电路300包括开关管Q及电阻R;所述开关管Q的受控端
与所述控制电路200的控制端连接,所述开关管Q的输入端与所述励磁线圈100的第一端连
接,所述开关管Q的输出端与所述电阻R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的第二端接地。
具体地,所述电阻R的第一端与所述控制电路200的反馈端连接;所述控制电路200
通过其反馈端检测所述励磁线圈100电流,调节输出信号的占空比,调节流经所述励磁线圈
100的电流至预设值。
需要说明的是,当励磁线圈100的电流过大时,通过控制电路200的采集端电流,通
过控制电路200减小输出信号的的占空比,使得励磁线圈100电流减小;当励磁线圈100电流
过小时,通过控制电路200增大输出信号的占空比,进而减小励磁线圈100的电流。
具体地,所述电磁抱闸控制电路还包括电源电路500,所述电源电路500包括变压
芯片U、第一二极管D1及电容C;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与电源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
阴极与所述电容C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还与
所述励磁线圈100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还与所述变压芯片U的输入端连
接,所述变压芯片U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电路200的电源端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二极管D1起整流作用,所述电容C起滤波作用。
具体地,所述电磁抱闸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二二极管D2,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
与所述励磁线圈100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与所述励磁线圈100的第二端
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电磁抱闸控制电路还包括光电耦合器600,所述光电耦合器600的
输出端与所述控制电路200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600,接收外部输入的信号,输出
所述开启信号至所述控制电路200。
具体地,所述控制电路200采用比例积分算法来对所述励磁线圈100的电流进行调
节。
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励磁线圈100、控制电路200及开关电路300,形成了一种电磁
抱闸控制电路。通过控制电路200控制开关电路300的开启时间,进而控制励磁线圈100的电
流大小,来控制抱闸的开启与保持。本发明通过电流控制的方式控制电磁抱闸,减小了电池
抱闸的发热量,延长了抱闸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电磁抱闸控制器,该电磁抱闸控制器包括如上所述的电磁抱闸
控制电路,该电磁抱闸控制电路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电磁抱闸控制器采用了
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
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
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
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