碟盘装置和使用该装置的碟盘定位设置/判别方法.pdf

上传人:奻奴 文档编号:414512 上传时间:2018-02-14 格式:PDF 页数:39 大小:1.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8100477.6

申请日:

1998.03.03

公开号:

CN1193163A

公开日:

1998.09.16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G11B 17/04申请日:19980303授权公告日:20030903终止日期:20110303|||授权|||公开|||

IPC分类号:

G11B17/00

主分类号:

G11B17/00

申请人:

阿尔派株式会社;

发明人:

加藤一成

地址:

日本国东京都

优先权:

1997.03.03 JP 048242/97; 1997.03.07 JP 052940/97

专利代理机构: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文琦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在碟盘装置内设置碟盘驱动部、传送机构、检测部件、弹性部件、位置传感器和控制部。在碟盘移动时检测部件将随之移动,位置传感器的检测输出将随着该检测部件的移动而连续变化,所以当其输出值与峰值一致时,由控制部停止传送机构对碟盘的传送,便可将碟盘定位设置在回转台盘上的预定位置处。控制部根据检测部件的移动量,可以判别出所插入的碟盘的直径。这样便可以用较少数目的部件可靠地定位设置碟盘,并可判别出碟盘的直径。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由具有回转台盘的碟盘驱动部和将碟盘沿前述碟盘 驱动部方向传送的传送机构构成的碟盘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 有: 与所传送的碟盘边缘部分相接触的、一边沿着该碟盘的外侧 圆周移动,一边向与碟盘传送方向相交叉的方向移动的检测部 件; 将该检测部件向与碟盘的边缘部分相压接的方向施加弹性力 的、使所传送的碟盘中心与通过前述回转台盘中心的传送中心线 相对准的弹性部件; 检测前述检测部件的移动位置用的位置传感器; 在由前述位置传感器给出的、与前述检测部件的位置相对应 的输出检测到已经将碟盘一直移动到前述回转台盘上的预定位置 处时,停止前述传送机构对碟盘的传送用的控制部。
2: 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碟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检 测部件为在夹持着前述传送中心线的对称位置处成对设置的检测 部件,并且设置有使这一对检测部件以相对于前述传送中心线为 等距离移动的方式连接着这两个检测部件的连接部件。
3: 一种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碟盘装置,其特征在于,还设置 有在与所传送的碟盘边缘部分相接触的位置处闩锁住前述一对检 测部件,并且在碟盘的边缘部分同时与前述一对检测部件相接触 时解除对这一对检测部件的闩锁的闩锁机构。
4: 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碟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检 测部件沿与通过前述回转台盘中心的前述传送中心线相正交的直 线移动,当检测部件移动到最远离前述传送中心线的位置处时, 碟盘定位设置在回转台盘上的预定位置处。
5: 一种使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碟盘装置的碟盘定位设置 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碟盘定位设置在回转台盘上的预定位置处 时的前述位置传感器输出的输出值预先存储在前述控制部中,该 控制部在碟盘的传送过程中当前述位置传感器输出的检测输出与 前述输出值相一致时,停止前述传送机构对碟盘的传送。
6: 一种使用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碟盘装置的碟盘定位设置 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用前述位置传感器检测到前述检测部件已 经移动到距前述传送中心线为最远的位置处时,前述控制部根据 这一位置传感器的检测输出停止前述传送机构对碟盘的传送。
7: 一种使用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碟盘装置的碟盘判别方法, 其特征在于,前述传送机构可以传送直径不同的若干种类的碟 盘,前述控制部根据由前述位置传感器检测出的前述检测部件的 移动量,判别出由前述传送机构传送着的碟盘的直径。
8: 一种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碟盘判别方法,其特征在于,由 碟盘的边缘部分与前述检测部件相接触的状态进一步传送碟盘用 的时间为t时,前述控制部根据由前述位置传感器检测出的前述 检测部件在前述时间t内的移动量L判别出碟盘的直径。
9: 一种使用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碟盘装置的碟盘判别方法, 其特征在于,前述传送机构可以传送直径不同的若干种类的碟 盘,前述控制部监测用前述传送部件传送碟盘时的位置传感器的 检测输出,通过根据前述位置传感器的检测输出,识别出前述检 测部件在该检测部件位于距前述传送中心线为最远的位置处时的 位置之间的差异的方式,判别出由前述传送机构传送着的碟盘的 直径。
10: 一种由具有可驱动直径彼此不同的若干种类的碟盘的回 转台盘的碟盘驱动部,和可将前述若干种类的碟盘沿前述碟盘驱 动部的方向传送的传送机构构成的碟盘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 有: 设置在位于夹持着通过前述回转台盘中心的碟盘传送中心线 的对称位置处的、与所传送的碟盘边缘部分相接触的、一边沿着 该碟盘的外侧圆周移动,一边向与碟盘传送方向相交叉的方向移 动的一对检测部件; 使这一对检测部件以相对于前述传送中心线为等距离移动的 方式连接着这两个检测部件的连接部件; 将前述各检测部件向与碟盘的边缘部分相压接的方向施加弹 性力的弹性部件; 检测前述检测部件的移动位置用的位置传感器; 在由前述位置传感器给出的、与前述检测部件的位置相对应 的输出中检测到已经将碟盘一直移动到前述回转台盘上的预定位 置处时,停止前述传送机构对碟盘的传送用的控制部。
11: 一种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碟盘装置,其特征在于,还设 置有在与所传送的碟盘边缘部分相接触的位置处闩锁住前述一对 检测部件,并且在碟盘的边缘部分同时与前述一对检测部件相接 触时,解除对这一对检测部件的闩锁的闩锁机构。
12: 一种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碟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 检测部件沿与通过前述回转台盘中心的前述传送中心线相正交的 直线移动,当检测部件移动至最远离前述传送中心线的位置处 时,碟盘定位设置在回转台盘上的预定位置处。
13: 一种使用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碟盘装置的碟盘定位设 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碟盘定位设置在回转台盘上的预定位置 处时的前述位置传感器输出的输出值预先存储在前述控制部中, 该控制部在碟盘的传送过程中,当前述位置传感器输出的检测输 出与前述输出值相一致时,停止前述传送机构对碟盘的传送。
14: 一种使用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碟盘装置的碟盘定位设 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用前述位置传感器检测到前述检测部件 已经移动到距前述传送中心线为最远的位置处时,前述控制部根 据这一位置传感器的检测输出停止前述传送机构对碟盘的传送。
15: 一种使用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碟盘装置的碟盘判别方 法,其特征在于,前述控制部根据由前述位置传感器检测出的前 述检测部件的移动量,判别出由前述传送机构传送着的碟盘的直 径。
16: 一种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碟盘判别方法,其特征在于,由 碟盘的边缘部分与前述检测部件相接触的状态进一步传送碟盘用 的时间为t时,前述控制部根据由前述位置传感器检测出的前述 检测部件在前述时间t内的移动量L判别出碟盘的直径。
17: 一种使用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碟盘装置的碟盘判别方 法,其特征在于,前述控制部监测用前述传送部件传送碟盘时的 位置传感器的检测输出,并通过根据前述位置传感器的检测输 出,识别出前述检测部件在该检测部件位于距前述传送中心线为 最远的位置处时的位置之间的差异的方式,判别出由前述传送机 构传送着的碟盘的直径。
18: 一种由具有回转台盘的碟盘驱动部和将放置有碟盘的托 盘沿前述碟盘驱动部方向传送的传送机构构成的碟盘装置,其特 征在于还具有: 与由前述传送机构所传送的前述托盘或前述托盘上的碟盘边 缘部分相接触的、一边沿着前述托盘形状或位于前述托盘上的碟 盘的外侧圆周移动,一边向与前述托盘的传送方向相交叉的方向 移动的检测部件; 将该检测部件向与前述托盘的边缘部分或放置在前述托盘上 的碟盘的边缘部分相压接的方向施加弹性力的弹性部件; 检测前述检测部件的移动位置用的位置传感器; 在由前述位置传感器给出的、与前述检测部件的位置相对应 的输出中检测到已经将放置在前述托盘上的碟盘一直移动到前述 回转台盘上的预定位置处时,停止前述传送机构对碟盘的传送用 的控制部。
19: 一种使用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碟盘装置的碟盘定位设 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前述托盘上的碟盘定位设置在回转台盘 上的预定位置处时的前述位置传感器输出的输出值预先存储在前 述控制部中,该控制部在碟盘的传送过程中,当前述位置传感器 输出的检测输出与前述输出值相一致时,停止前述传送机构对托 盘的传送。

说明书


碟盘装置和使用该装置的碟盘定位设置/判别方法

    本发明涉及可以对诸如CD(compact disc)和DVD(digitalversatial disc)等的碟盘实施信号再生和/或记录用的碟盘装置,特别涉及具有将碟盘定位设置在回转台盘上用的定位设置组件的碟盘装置和使用该碟盘装置的碟盘定位设置/判别方法。

    图11为表示原有的碟盘装置的示意性说明图。

    正如图11所示,在碟盘装置A的前面(如图所示的Y轴(-)侧)设置有碟盘插入口1,在这一碟盘插入口1的背面设置有诸如传送辊轮2等等的碟盘传送机构。

    在碟盘插入口1和传送辊轮2之间设置有光学检测组件4,后者如图11所示,由并排设置的若干个光学传感器4a构成。每一个光学传感器4a均由设置在盖覆着碟盘装置A的盖体侧上的光发射元件和设置在底板侧处的光接收元件这一对光学部件构成。这种光学传感器4a沿相对于碟盘D的插入方向(Y轴方向)为正交的方向(X轴方向)上并排设置。因此当碟盘D由碟盘插入口1插入至碟盘装置A内时,将阻断光发射元件和光接收元件之间地光束而使光接收元件的输出反转。这时由于诸如直径为8厘米的SD(single disc)或直径为12厘米的CD(compact disc)的直径不同,而使其输出反转的光接收元件的数目也不同。因此通过检测输出反转了的光接收元件的数目的方式,便可以判别出所插入的碟盘D的直径,即它是SD还是CD。然后将这一判别数据传递至控制部。

    在设置有回转台盘Ta的碟盘驱动部3的后方处还设置有一对止动销5a、5b。这两个止动销5a、5b固定在一个图中未示出的板形部件上,并可以只沿碟盘传送方向(Y轴方向)移动,在碟盘装置A内未设置有碟盘D时,它们并排设置在靠近碟盘驱动部3的位置(a)处。这样,由碟盘插入口1插入的碟盘D在由传送辊轮2沿Y轴(+)方向传送时,将与止动销5a、5b相接触。在碟盘D与止动销5a、5b相接触之后,碟盘D将继续受到由传送辊轮2施加的、沿Y轴(+)方向传送的传送力的作用。因此止动销5a、5b将挤压住碟盘D,并与碟盘D一起沿Y轴(+)方向移动。

    然而如上所述,这必须对碟盘D的直径进行判别,以便由控制部能根据这一判别数据发出指令,控制与SD和CD相对应时的止动销5a、5b的移动距离。这也就是说,在止动销5a、5b到达预定位置时,需要利用电气或机械组件停止其移动。这时碟盘D上的中心孔D0将位于碟盘驱动部3的回转台盘Ta上。如举例来说就是,对于插入的碟盘D为SD的场合,止动销5a、5b由位置(a)移动至位置(b)并停止;而对于插入的碟盘D为CD的场合,在由位置(a)移动至位置(c)时才停止止动销5a、5b的移动。

    传送到回转台盘Ta上的碟盘D由传送辊轮2从夹持状态打开并放置在回转台盘Ta上。然后利用图中未示出的夹卡机构等等夹卡在回转台盘Ta上,并由设置在碟盘驱动部3处的电动机M施加转动力。利用图中未示出的、以可沿碟盘D的半径方向自由移动方式设置在回转台盘Ta上的磁头部件,便可以对记录在碟盘D上的信息实施再生和/或对碟盘D实施信息的记录。

    如上所述的原有的碟盘装置A存在有下述的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与碟盘插入时对碟盘D的判别有关。换句话说就是,为了进行碟盘D直径的判别,必须要在碟盘插入口1的后方配置由光发射元件和光接收元件构成的若干个光学传感器4a,这将使部件的数目增多,进而使成本上升。而且碟盘插入口1附近是尘埃等等灰尘最容易侵入的地方,长期使用后会在光学传感器4a的光发射元件的光发射面和光接收元件的光接收面产生污染,进而出现检测能力下降等等故障。

    而且采用若干个光学传感器4a来判别碟盘D的直径时,光学传感器4a的数目较少而使解析能力较低,如举例来说就是,即使将碟盘之外的东西由碟盘插入口1插入,也会错误地进入碟盘插入检测状态,进而由传送辊轮2驱动并将异物传送至碟盘装置A内部。

    第二个问题与将碟盘D定位设置在回转台盘Ta上时的可信度有关。

    这一对止动销5a、5b之间的间隔d要设定的比诸如SD等等的直径最小的碟盘D的直径(8厘米)更小,以便使由碟盘插入口1插入的碟盘D通常必然要与两个止动销5a、5b相接触。

    然而对于碟盘D相对于碟盘插入口1向左右一侧偏置着插入的场合,传送辊轮2将原封不动地传送处于这种状态的碟盘D。从而可能处于仅有止动销5a、5b中的一个与碟盘D的边缘部分相接触的偏置性接触的状态。对于这种场合,在止动销5a、5b停止运行时,碟盘D将不处于正常的位置处,所以不能正确地放置在回转台盘Ta上,进而不能使碟盘D被驱动。

    本发明就是要解决上述原有的问题,其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可以用数目比较少的部件可靠地将碟盘定位设置在回转台盘上的碟盘装置,以及使用该碟盘装置的碟盘定位设置/判别方法。

    为了能够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由具有回转台盘的碟盘驱动部和将碟盘沿前述碟盘驱动部的方向传送的传送机构构成的碟盘装置,这种碟盘装置还设置有与所传送的碟盘边缘部分相接触的、一边沿着该碟盘的外侧圆周移动一边向与碟盘传送方向相交叉的方向移动的检测部件;将该检测部件向与碟盘的边缘部分相压接的方向施加弹性力的、以使所传送的碟盘中心与通过前述回转台盘中心的传送中心线相对准的弹性部件;检测前述检测部件的移动位置用的位置传感器;在由前述位置传感器给出的、与前述检测部件的位置相对应的输出中检测到已经将碟盘一直移动到前述回转台盘上的预定位置处时,停止前述传送机构对碟盘的传送用的控制部。

    上述检测部件最好为在夹持着碟盘传送方向上的传送中心线的对称位置处成对设置的检测部件,并且最好还设置有使这一对检测部件以相对于上述传送中心线为等距离移动的方式连接着这两个检测部件的连接部件。

    对于这种场合,最好还设置有用于在与所传送的碟盘边缘部分相接触的位置处闩锁住这一对检测部件,并且在碟盘的边缘部分同时与这一对检测部件相接触时解除对这一对检测部件的闩锁的闩锁机构。

    而且,检测部件最好可以沿与通过回转台盘中心的碟盘传送中心线相正交的直线移动,以便当检测部件移动到最远离上述传送中心线的位置处时,可以使碟盘定位设置在回转台盘上的预定位置处。

    而且,上述的位置传感器可以为能够连续地或间断地检测出检测部件的移动位置的传感器,也可以为可通过电气电阻值的变化和磁性检测值的变化检测出检测部件的位置的线位移传感器,而且还可以由按精细节距并列设置的、可检测出检测部件位置的检测点(光学检测点、磁性检测点或是机械检测点)构成。

    如果采用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碟盘装置,可以沿与碟盘插入方向(Y轴方向)成正交的方向(X轴方向)移动的检测部件,将对应所进入的碟盘的配合量,沿着碟盘的边缘部分向X轴方向移动。可以利用位置传感器检测这种检测部件沿X轴方向的移动,并用控制部监测这种位置传感器的检测输出。如举例来说,控制部可以由位置传感器的输出识别出检测部件移动距离的峰值(碟盘的最大直径),从而可以检测出碟盘已经移动到回转台盘上的预定位置处。这时通过采用由控制部发出停止传送机构传送碟盘的信号的方式,便可以使碟盘定位设置在预定位置处。

    使用上述本发明的碟盘装置的一种碟盘定位设置方法,是将碟盘定位设置在回转台盘上的预定位置处时的位置传感器输出的输出值预先存储在控制部中,该控制部在碟盘的传送过程中当位置传感器给出的检测输出与所存储的输出值相一致时,发出信号以停止传送机构对碟盘的传送。

    而且,如果当用位置传感器检测到检测部件已经移动到距传送中心线为最远的位置处时,由该控制部根据这一位置传感器的检测输出向传送机构发出停止对碟盘的传送的信号,则最好是将碟盘定位设置在回转台盘上的预定位置处时的位置传感器输出的输出值预先存储在前述控制部中。

    而且,使用上述本发明的碟盘装置的一种碟盘判别方法,是一种使控制部可以根据由位置传感器检测出的检测部件的移动量,而判别出由传送机构传送着的碟盘的直径的方法。对于这种场合,控制部可以连续地监测位置传感器输出值的变化,进而识别出检测部件的移动量。

    如果由碟盘的边缘部分与检测部件相接触的状态进一步传送碟盘所用的时间为t,则控制部还可以根据由位置传感器检测出的、检测部件在时间t内的移动量L判别出碟盘的直径。对于这种场合,控制部可以根据检测部件的移动量L的不同,通过与预先存储在控制部中的阈值(基准值)之间进行比较的方式,判别出所传送的碟盘的直径。而且还可以求出移动量L/时间t的值,进而由检测部件移动速度之间的差异判别出碟盘的直径。

    除此之外,控制部还可以通过监测传送机构传送碟盘时的位置传感器的检测输出,并根据位置传感器的检测输出,识别出这些检测部件在位于距碟盘传送中心线为最远的位置处时的检测部件位置之间的差异的方式,判别出由传送机构传送着的碟盘的直径。对于这种场合,可以利用设置在控制部处的峰值保持组件识别出检测部件移动量中的峰值。

    图1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形式构造的碟盘装置的平面图。

    图2为表示碟盘位置(检测部件的位置)与位置传感器的检测输出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3(a)、(b)为表示本发明的碟盘判别方法中的一个实例的示意性说明图。

    图4为表示传送碟盘用的托盘的平面图。

    图5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形式构造的碟盘装置的平面图。

    图6为表示闩锁检测部件用的闩锁机构的放大了的平面图。

    图7示出了设置有如图6所示的闩锁机构的转动部件,其中图(a)为平面图,图(b)侧面图。

    图8(a)、(b)为表示碟盘一边与一个检测部件偏置性接触一边传送时的定心动作的示意性说明图。

    图9为表示小直径的碟盘在回转台盘上时的定位设置状态的平面图。

    图10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形式构造的碟盘装置的变形实施例的平面图。

    图11为表示原有的碟盘装置的示意性说明图。

    下面参考附图说明本发明。

    图1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形式构造的碟盘定位设置装置的平面图。

    这种碟盘装置B可以用于诸如直径为8厘米的小直径碟盘和直径为12厘米的大直径碟盘的信号再生和/或记录。

    这种碟盘装置B在如图所示的Y轴(-)侧设置有碟盘插入口11。在碟盘插入口11的背面侧(Y轴(+)侧)还设置有由在内部传送碟盘用的传送辊轮12等等构成的碟盘传送机构。传送辊轮12可以为设置在碟盘插入口11的高度方向处的一对辊轮,在碟盘插入之前,上方辊轮和下方辊轮之间的间隙打开的比较大,故可以将碟盘插入至它们之间。当利用图中未示出的检测组件检测到碟盘已经插入时,可根据控制部Co发出的指令,使上下两个辊轮相互接近,从而将碟盘夹持在这两个辊轮之间。在夹持住碟盘之后,由驱动电动机Md向传送辊轮12施加转动力,以沿着碟盘驱动部13(Y轴(+))的方向传送碟盘。具有回转台盘Ta和转动驱动该回转台盘Ta用的主轴电动机M的碟盘驱动部13,配置在传送辊轮12的后方(Y轴(+)侧)处。

    在碟盘驱动部13的后方(Y轴(+)侧)处还分别设置有略呈L形的检测部件14、15,而检测部件14、15分别具有滑动部14a、15a和检测部14b、15b。滑动部14a上贯穿设置有长形孔14a1、14a2。在长形孔14a1、14a2中分别插入有形成在例如盖覆碟盘装置B的盖体内面上的凸起销17a、17b,并且通过设置在凸起销17a、17b前端处的垫圈等等,由检测部件14支撑着。因此检测部件14可以沿X轴方向自由滑动。同样,在另一个检测部件15侧通过在形成于滑动部15a处长形孔15a1、15a2中贯穿插入着凸起销17c、17d的方式,使其也可以沿X轴方向滑动。

    在滑动部14a的Y轴(+)侧和滑动部15a的Y轴(-)侧处还形成有齿条14a3和齿条15a3。正如图1所示,齿条14a3和齿条15a3形成在彼此相对的位置处,而且在两者之间还以可以自由转动方式设置有小齿轮19。在这一实施形式中,小齿轮19具有以同时移动一对检测部件14、15的方式连接着两者的连接部件的功能。

    在检测部件15上的滑动部15a处安装有由螺旋弹簧等等构成的弹性部件16,它可以将检测部件15整个地向X轴(-)方向压位。因此通过小齿轮19,可以将两个检测部件14、15通常向相互接近的方向压住。

    在检测部件14b、15b的Y轴(-)侧的端部处还分别突起设置有相对于碟盘的传送中心线O-O对称设置的检测销14b1、15b1,这一传送中心线O-O与通过回转台盘Ta中心的Y轴相平行。这些检测销14b1、15b1具有在传送过程中压接住碟盘外用处,并使这一碟盘的中心与传送中心线O-O相对准的功能。检测销14b1、15b1在碟盘传送方向(Y轴方向)上的位置,位于通过回转台盘Ta中心的、与传送中心线O-O相正交的线上。两个检测销14b1和15b1相对于回转台盘Ta为等距离地设置。因此当上述两个检测销14b1、15b1彼此接近或分开时,两个检测销14b1、15b1通常仍位于相对于传送中心线O-O和回转台盘Ta为等距离的位置处。

    在图1所示的实例中,在检测部件15的滑动部15a和检测部15b的角部处形成有向Y轴(+)方向突出的凸起部15c。在这一凸起部15c的下面侧设置有包括着凸起部15c沿X轴方向的滑动区域的全部范围在内的位置传感器18(线性位置传感器),由位置传感器18上伸沿出的测定销18a连接在凸起部15c上。位置传感器18为检测测定销18a当前位置用的传感器。如举例来说就是,对于位置传感器18以图中的左端侧为基准点的场合,在基准点与测定销18a之间的电阻值将随着测定销18a的位置变化而连续地变化,这一变化量可由在这期间内的电压下降量而测定出。由这一位置传感器18获得的测定值传递至设置在碟盘装置B之内的控制部Co处。

    控制部Co由CPU和存储器等等构成,用于接收由位置传感器18给出的检测输出,并对驱动回转台盘Ta用的主轴电动机M和驱动传送辊轮12用的驱动电动机Md进行总的管理和控制。

    下面对用于作为第一实施形式的碟盘装置的碟盘定位设置方法和碟盘判别方法进行说明。

    在图1中,碟盘的移动位置依次由参考标号D1至参考标号D3所示,检测销14b1、15b1的移动位置依次由参考标号a、b、c所示,测定销18a的移动位置依次由参考标号a1、b1、c1所示。

    碟盘插入之前,检测部件14、15承受弹性部件16的弹性力而处于彼此接近的位置处,检测销14b1、15b1位于如图1中的参考标号a、a所示的位置处。因此插入至碟盘装置B内的碟盘将在位置D1处,与位于位置a、a的检测销14b1、15b1相接触。这时的位置传感器18上的测定销18a的位置位于如图中的参考标号a1所示的位置处。

    碟盘由传送辊轮12沿Y轴(+)方向传送时,检测销14b1、15b1将沿碟盘的边缘部分滑动,并以沿着碟盘的外侧圆周形状向X轴上的彼此相反的方向移动的方式而被压开。随后碟盘被检测销14b1、15b1由两侧夹持住,并在弹性部件16的弹性力的作用下,以其中心与传送中心线O-O相对准的方式,一边定心一边沿Y轴(+)方向传送。

    当碟盘移动至位置D2时,检测销14b1、15b1将位于如图中的b、b所示的位置处。这时的测定销18a也沿X轴(+)方向移动至如图中的b1所示的位置处。随后当碟盘被引导至如图中的D3所示的位置(直径为12厘米的碟盘的最大宽度位置)处时,检测销14b1、15b1位于距传送中心线O-O为最远的、如图中的c、c所示的位置处。此时的测定销18a位于由参考标号c1所示的位置处。

    控制部Co可以根据位置传感器18给出的、相应于测定销18a的位置的检测输出,判别出所传送的碟盘的直径。

    由于回转台盘Ta的中心位于连接检测销14b1和15b1的直线上,所以当检测销14b1、15b1位于如图中的c、c所示的位置处时,回转台盘Ta的驱动中心将位于碟盘中心孔D0的正下方。控制部Co如果检测出测定销18a已经到达如图中的c1所示的位置处,则认为碟盘中心已经定位设置在回转台盘Ta上,与此同时控制部Co将向驱动电动机Md发出停止传送碟盘的命令(信号)。然后由传送辊轮12解除对碟盘的夹持状态,将碟盘设置在回转台盘Ta上,并用图中未示出的夹卡部件将碟盘夹卡在回转台盘Ta上。

    下面对本实施形式中的碟盘定位设置方法和碟盘的判别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图2示出了位置传感器18中的测定销18a的移动位置与随该移动位置而变化的电阻值之间关系的曲线图。

    位置传感器18内的测定销18a可对应检测部件15的移动而沿X轴方向移动。当检测销15b1位于如图中的参考标号a所示的位置处时,测定销18a位于作为最靠近X轴(-)侧位置的位置a1处,如图2所示,该位置a1被视作为基准点0。当检测销15b1依次沿如图中的参考标号a、b、c所示的位置移动时,测定销18a也随之沿X轴(+)方向,由图中的参考标号a1、b1、c1所示的位置依次移动。图2中的参考标号a2表示当测定销18a位于如图中的参考标号a1所示的位置处时,由位置传感器18给出的电阻值,并且将此时的电阻值视作为基准值(比如说为0(Ω))。当测定销18a沿X轴(+)方向移动的越远,位置传感器18的电阻值也越大。

    如举例来说就是,对于插入至碟盘插入口11的碟盘为CD和DVD等等的、即直径为12厘米的碟盘的场合,当测定销18a一直移动到如图中的参考标号c1所示的位置(检测销15b1处于如图中的参考标号c所示的位置)处时,图2中的电阻值为最大值(峰值,即c2(Ω))。对于插入的碟盘为SD等等的直径为8厘米的碟盘的场合,当测定销18a一直移动到如参考标号b1所示的位置(检测销15b1处于如图中的参考标号b所示的位置)处时,将具有最大的电阻值(峰值:即b2(Ω))。这样,由于位置传感器18给出的相应于碟盘直径的电阻值峰值彼此不同,所以通过用控制部Co识别这一峰值的方式,便可以判别出碟盘的直径,随后控制部Co可以迅速而方便地进行碟盘转动驱动用的转动速度等等的设定切换,而且不再需要另外设置碟盘判别装置,从而可以降低成本。

    由于检测销14b1、15b1通常压在碟盘的边缘端部处,所以当碟盘的最大宽度部分由检测销14b1、15b1之间通过,并使碟盘进一步沿Y轴(+)方向移动时,检测销14b1、15b1将相互接近,而位置传感器18的检测输出也将由前述的峰值处下降(参见图2)。

    控制部Co可以监测作为输出电压的位置传感器18的检测输出,将输出电压的峰值(与b2或c2相应的电压值)作为峰点值保持,并在输出电压由这一峰值开始下降的时刻,输出停止传送辊轮12运行的命令。对于传送辊轮12的转动所产生的惯性力比较大的场合,即使停止了传送辊轮12的驱动电动机Md的运行,传送辊轮12还将继续有一点转动,从而使碟盘停止在比驱动电动机Md的停止时刻进一步沿Y轴(+)方向移动了的位置处。这时位置传感器18的电阻值将低于峰值(b2或c2),所以对于这种场合,可以通过采用由控制部Co向传送辊轮12发出逆转动的命令,使碟盘沿Y轴(-)方向返回,并且当位置传感器18的检测输出为与控制部Co中的峰点值相一致的峰值的时刻,停止驱动电动机Md转动的方式,将碟盘的中心孔D0的位置定位设置在回转台盘Ta的正上方。

    当控制部Co识别出碟盘已经定位设置在回转台盘Ta上的预定位置处时,由该控制部Co发出碟盘夹卡命令。通过根据这一命令,使夹持着碟盘的传送辊轮12中的下方辊轮向离开上方辊轮的方向移动的方式,可以解除对碟盘的夹持状态,并将碟盘载置在回转台盘Ta上,随后再利用图中未示出的碟盘夹卡机构夹卡住位于回转台盘Ta上的碟盘。在此之后,通过利用设置在碟盘驱动部13处的主轴电动机M转动碟盘,便可以利用图中未示出的磁头部件进行碟盘信息的再生或记录操作。

    对于连接着检测销14b1、15b1的连线位于比回转台盘Ta的驱动中心更靠近Y轴(-)侧的场合或位于更靠近Y轴(+)侧的场合,由位置传感器18给出的检测输出为峰值(b2或c2)的时间,与碟盘中心与回转台盘Ta的驱动中心相对准的时间,在时间上并不一致。这时,可以预先将碟盘定位设置在回转台盘Ta的驱动中心上时的位置传感器18的检测输出,存储在控制部Co内的存储器中,进而当位置传感器18的检测输出与前述的存储值相一致时,停止对碟盘的传送,这样便可以使碟盘的中心定位设置在回转台盘Ta的驱动中心处。

    如果将具有不同直径的碟盘定位设置在回转台盘Ta上时的位置传感器18的相应的检测输出,分别存储在控制部Co内的存储器内,便可以在使碟盘定位设置的同时,判别出该碟盘的直径。

    而且对于连接检测销14b1、15b1的连线位于比回转台盘Ta的驱动中心更靠近Y轴(-)侧的场合,由于在碟盘的传送过程中,位置传感器18的检测输出会暂时地通过峰值(b2或c2),所以在碟盘定位设置结束之前的某一时刻,即可以判别出在传送过程中的碟盘的直径。而且可以用控制部Co继续监测位置传感器18随后的检测输出,在与碟盘直径相对应的位置定位设置时的输出值(存储在控制部Co的存储器中的存储值),与位置传感器18的检测输出值相一致的时刻,停止对碟盘的传送,从而可以将不同直径的碟盘定位设置在回转台盘Ta上的预定位置处。

    图3为使用前述碟盘装置的另一种碟盘判别方法的示意性说明图,其中图3(a)表示的是被传送的碟盘为直径为8厘米的小直径碟盘的场合,图3(b)表示的是被传送的碟盘为直径为12厘米的大直径碟盘的场合。

    正如图3(a)、(b)所示,无论是对于碟盘直径为8厘米的场合,还是为12厘米的场合,检测销15b1均在由双点划线所示的、由参考标号Q给出的位置处与插入的碟盘开始接触。参考标号Qs和Qc分别表示当碟盘与检测销15b1相接触后的一定时间t内,沿Y轴(+)方向继续传送时的检测销15b1的移动位置。对于小直径碟盘的场合,检测销15b1的移动位置为Qs,对于大直径碟盘的场合,检测销15b1的移动位置为Qc。由于不论是哪种直径的碟盘,均可以使传送机构传送碟盘的速度保持一定,所以在前述的一定时间t内,碟盘沿Y轴方向移动的距离相等。

    正如图3(a)所示,对于为小直径的SD碟盘的场合,在一定时间t内检测销15b1所移动的一定距离为由参考标号Q所示的位置至由参考标号Qs所示的位置之间的距离Ls。而且正如图3(b)所示,对于为大直径的CD碟盘的场合,在一定时间t内检测销15b1所移动的一定距离为由参考标号Q所示的位置至由参考标号Qc所示的位置之间的距离Lc。

    检测销15b1是沿碟盘的边缘部分移动的,所以由于直径为8厘米的SD碟盘和直径为12厘米的CD碟盘的直径不同,距离Lc要比距离Ls长(Ls<Lc)。控制部Co通过以阈值为基准,判断以前述的时间t为基准的前述距离是Ls还是Lc的方式,便可以判别出所插入的碟盘的直径。作为阈值的值L0可以取为(Ls+Lc)/2,并且可以将这个值L0预先存储在控制部Co中。控制部Co对于由上述的位置传感器18等等实际测定出的检测销15b1的移动距离Lx小于阈值L0的场合,判断所插入的碟盘为小直径的碟盘,而对于移动距离Lx大于阈值L0的场合,判断所插入的碟盘为大直径的碟盘。也可以用计数器对前述的时间t实施计数,或是通过测定传送辊轮12的转数或转动角度的方式而将其求出。如果采用步进电动机作为驱动传送辊轮12用的驱动电动机Md,则可以方便地进行传送辊轮12的转动角度的测定。

    而且可以由检测销15b1相对于前述时间t的移动距离的比获得其速度。对于小直径碟盘的场合,检测销15b1的速度为Vs(Ls/t),对于大直径碟盘的场合的速度为Vc(Lc/t),并且有Vs<Vc。

    这里是将与直径为小直径碟盘和大直径碟盘的中间值(比如说外径为10厘米)的碟盘相对应的速度V0设定为“阈值”(如举例来说,可以有V0=(Vs+Vc)/2),并将这一阈值(速度V0)存储在控制部Co的存储器中,进而可以将按照上述的判别方法所获得速度与阈值(速度V0)进行比较。通过进行这一比较便可以判别出所传送的碟盘的直径。

    如上所述,采用如图3所示的碟盘判别方法,可以在插入的碟盘沿Y轴方向略微移动了一定距离的时刻,实施碟盘直径的判别。因此在如图1所示的碟盘装置B中,可以在碟盘的传送过程中,在检测销14b1、15b1刚开始移动时就判别出碟盘的直径,随后便可以方便地对碟盘相对于回转台盘Ta的位置定位进行控制。如举例来说就是,如果在碟盘刚开始传送时即能够判别出直径为8厘米的碟盘,则可以在由位置传感器18给出的检测输出的峰值刚刚要到达b2的时刻就停止驱动电动机Md的转动,从而可以将碟盘的中心与回转台盘Ta驱动中心相对准。类似地,当判别直径为12厘米的碟盘时,可以在由位置传感器18给出的检测输出的峰值刚刚要到达c2的时刻立即停止驱动电动机Md的转动,从而可以使碟盘的中心与回转台盘Ta驱动中心相对准。

    对于如图1所示的实施形式,其碟盘传送机构采用的是传送辊轮12,但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还可以采用下面所述的承载托盘的构成方式。

    图4示出了使用在本发明的碟盘装置中的传送碟盘用的托盘的一个实例的平面图。

    可以将直径为12厘米的碟盘或直径为8厘米的碟盘放置在这一托盘T上,并且用图中未示出的传送机构将其与托盘T一起传递至碟盘驱动部13上。可以设置一个托盘T,将一个碟盘设置在托盘T上,并且传送这一托盘T,也可以在碟盘箱中设置若干个托盘T,并且将由这些个托盘T中选择出的一个引导到碟盘驱动部13处。

    在托盘T的上面处形成有圆形的凹部T1和/或凹部T2。对于在一个托盘T上形成有两个凹部T1、T2的场合,可以将凹部T1设置在比凹部T2高一些的位置处,以在凹部T1、T2中间形成台阶。SD等等的直径为8厘米的碟盘可以被放置在凹部T1上,而CD等等的直径为12厘米的碟盘可以被放置在凹部T2上。

    托盘T的左右边缘部分的形状可以呈如图右侧所示的形状,即边缘部分T3由与凹部T1、T2和碟盘D为同心的圆形圆弧曲线构成,也可以呈如图中的左端侧所示的形状,即倾斜部分T4由托盘T的前端(Y轴(+))侧起向侧向(X轴(-))方向略微突出,并且在碟盘的最大宽度部分处向托盘T的中心方向(X轴(+)方向)返回而形成为呈V形的突起部。但不论怎样,在所设置的碟盘的最大宽度(最大直径)位置处均为托盘T沿X轴方向的最大宽度位置。托盘T的边缘部分T3在穿过托盘T中心T0的、与Y轴相正交的线上,呈向侧向的突出为最大的、如图中的P1部分所示的峰值点。而在另一方面,倾斜部分T4在穿过托盘T中心T0的、与Y轴相正交的线上,亦形成有由向侧向突出为最大的、如图中的P2所示的部分构成的峰值点。

    通过与如图1所示的检测销14b1、15b1或如图7所示的、将在下面说明的检测销35b、38b相接触的方式,这个边缘部分T3或倾斜部分T4将响应托盘T和碟盘D的移动,从而可以由位置传感器18给出变化着的检测输出。根据检测输出,可以通过与如图1所示的实施形式相类似的控制方式,使托盘T上的碟盘D的中心与回转台盘Ta上的驱动中心相对准。

    而且,其构成方式也可以是使在托盘T上的碟盘D的周边部分由托盘T的两侧突出出来,从而使如图1所示的检测销14b1、15b1或如图7所示的、将在下面说明的检测销35b、38b可以直接沿着托盘T上的碟盘D的周边部分滑动。对于这种场合,随着托盘T的移动,检测销14b1、15b1或检测销35b、38b也将响应位于其上的碟盘D的外侧圆周形状而沿X轴方向移动,从而可以利用位置传感器18检测到移动位置,并对托盘T上的碟盘实施定位设置。

    图5为表示本发明的碟盘装置的第二实施形式的平面图。由第二实施形式示出的碟盘装置也可以将碟盘定位设置在回转台盘上,并且可以判别出所插入的碟盘的直径。

    正如图5所示,在盖覆着碟盘装置C的框形盖体C1(如图5中的点划线所示)的里面(内部侧),设置有一对检测臂(检测部件)24、25。在检测臂24和25之间还设置有碟盘驱动部23,后者由回转台盘Ta和驱动该回转台盘Ta用的主轴电动机M等等部件构成。而且在碟盘驱动部23处还设置有图中未示出的再生和/或记录碟盘信息用的光头。

    检测臂24、25以支撑轴30、31为支点,以可以自由转动的方式安装着,而支撑轴30、31形成在盖体C1上的Y轴(-)侧处。而且在盖体C1的Y轴(-)侧还设置有形成为台阶形的连接杠杆(连接部件)29,在这一连接杠杆29上形成有长形孔29a、29a。形成在盖体C1上的突起部27a、27a分别贯穿插入在长形孔29a、29a内,从而通过突起部27a、27a的作用,连接杠杆29以沿图中X轴方向自由滑动的方式支撑着。

    连接杠2929的X轴(-)侧的端部以不妨碍连接杠杆29沿X轴方向的移动的方式连接在支撑轴24a上,而支撑轴24a设置在比检测臂24的支撑轴30更靠近Y轴(-)侧的位置处。而且连接杠杆29的X轴(+)侧的端部以不妨碍连接杠杆29沿X轴方向的移动的方式连接在支撑轴25a上,而支撑轴25a设置在比检测臂25的支撑轴31更靠近Y轴(+)侧的位置处。这样,当连接杠杆29向X轴(-)侧移动时,检测臂24将以支撑轴30为中心沿如图所示的顺时针方向转动,检测臂25将以支撑轴31为中心,同时沿如图所示的逆时针方向转动。

    对于第二实施形式,检测臂24和25具有定位设置碟盘的检测部件的功能,前述的连接杠杆29构成为使两个检测臂24和25同时移动用的连接部件。

    连接杠杆29通常由螺旋弹簧等等的弹性部件26压向如图所示的X轴(-)方向侧。因此检测臂24被沿顺时针转动的方向压住,检测臂25被沿逆时针转动的方向压位。

    在检测臂24的中腹部还贯穿设置有长形孔24d。在检测臂24的长形孔24d与盖体C1之间设置有沿X轴方向伸沿的位置传感器28。而且与第一实施形式相类似,设置在位置传感器28处的、可以沿X轴方向滑动的测定销28a插入连接在长形孔24d内。当检测臂24沿如图所示的逆时针方向转动时,测定销28a将与此相应的沿X轴(-)方向移动,从而可以测定出检测臂24沿X轴方向的移动量。

    在检测臂24和检测臂25的Y轴(+)侧的前端部还分别设置有闩锁机构32、33。图6示出了一个闩锁机构32的放大了的平面图。图7示出了构成闩锁机构用的转动部件,其中(a)为平面图,(b)为侧面图。

    闩锁机构32主要由呈圆弧状贯穿设置在盖体C1上的凸轮孔34(在各图中由虚线示出)、通过支撑轴35c以自由转动的方式设置在检测臂24的前端折曲部分处的转动部件35构成。

    在凸轮孔34处按预定间隔,分别沿Y轴(-)方向形成有呈U形切口形状的第一凹部34a、第二凹部34b和第三凹部34c。而且在凸轮孔34沿X轴(-)方向的延长部分处还形成有第四凹部34d。

    在另一方面,正如图7(b)所示,在转动部件35处还同轴设置有向Z轴(+)方向突出的导向销35a和向Z轴(-)方向突出的检测销35b。导向销35a贯穿插入在凸轮孔34内,并位于如图6所示的第一凹部34a内。检测销35b沿由盖体C1的内部方向突出的方向伸沿,从而可以与利用传送机构传送的碟盘的边缘部分相接触。

    在转动部件35和检测臂24之间设置有弹簧36,该弹簧36可以将转动部件35以支撑轴35c为中心压向α2方向。因此导向销35a通常相对于凸轮孔34被向Y轴(-)方向弹性地压住。正如图5和图6所示,可以利用弹性力将导向销35a嵌入至凸轮孔34的第一凹部34a内。因此,即使相对于呈如图5所示状态的连接杠杆29施加有沿如图所示的X轴(+)方向的力,即相对于检测臂24施加有沿逆时针方向的转动力时,检测臂24也不会转动。

    当转动部件35沿α1方向转动时,将使导向销35a由第一凹部34a向外脱出而解除闩锁。这时,随着导向销35a在凸轮孔34内的移动,检测臂24可以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在检测臂24的最前端处还设置有由纸面外侧(Z轴(+))向内侧(Z轴(-))方向突起而形成的折曲部24b,所以可以限制转动部件35沿α1方向超过预定角度的转动。这样便可以防止由导向销35a向凸轮孔34施加超过需要的力,从而使检测臂24自身能够平滑地转动。

    在检测臂25的前端处设置有与上述的闩锁机构32相类似的闩锁机构33,后者由凸轮孔37和转动部件38构成。在凸轮孔37内按预定间隔亦分别形成有第一凹部37a、第二凹部37b、第三凹部37c和第四凹部37d,在转动部件38上亦同轴设置有导向销38a和检测销38b。因此闩锁机构32和闩锁机构33可以以碟盘的传送中心线O-O为中心,同时做轴对称的动作。

    下面对使用在第二实施形式的碟盘装置中的碟盘定位设置/判别方法进行说明。

    当碟盘未插入至碟盘装置C的内部时,连接杠杆29将向如图所示的X轴(-)方向移动,使检测臂24、25保持在如图5所示的状态下,从而使转动部件35和转动部件38位于彼此最接近的位置处。导向销35a和38a均嵌入在第一凹部34a和37a内,从而使检测臂24、25均处于闩锁状态。

    在处于这一闩锁状态的过程中,如果碟盘由如图1所示的那种传送辊轮12,沿Y轴(+)方向向碟盘装置C的内部传送,则其周边部分将与设置在转动部件35和38处的检测销35b和38b相接触。而且当碟盘进一步向碟盘装置C的内部方向传送时,这一碟盘将沿Y轴(+)方向挤压检测销35b和38b。因此在闩锁机构32侧,转动部件35将沿α1方向转动,从而使导向销35a由第一凹部34a向外侧脱出而解除其闩锁状态。类似地,在闩锁机构33侧,转动部件38将沿β1方向转动,从而使导向销38a由第一凹部37a向外侧脱出而解除其闩锁状态。这样,由于检测臂24可以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检测臂25可以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所以可以将碟盘向碟盘装置C的内部方向传送。

    当如上所述的那样,被传送的碟盘呈只与一个检测销偏置性接触的状态时,将进行下述的动作。

    图8示出了碟盘呈只与一个检测销偏置性接触的状态,其中图(a)表示的是闩锁解除前的状态,图(b)表示的是闩锁解除后的状态。

    图8(a)示出了碟盘(SD或CD)向如图所示的左侧(X轴(-)侧)偏置着传送的场合。

    当碟盘向左侧偏置着传送时,位于左侧的转动部件35上的检测销35b将与碟盘的边缘端部相接触。当碟盘进一步以这种状态向Y轴(+)方向传送时,如图8(b)所示的转动部件35上的导向销35a将由凸轮孔34的第一凹部34a向外侧脱出,解除对检测臂24的闩锁。但是由于碟盘并不与位于右侧的转动部件38上的检测销38b相接触,所以并不解除其闩锁。因此,由连接杠杆29连接着的检测臂24和25彼此并不能相互离开,而是保持为如图8(b)所示的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如果继续向碟盘施加沿Y轴(+)方向的传送力,则碟盘将以一个检测销35b为支点,受到沿如图所示的逆时针方向的转动力的作用,从而使碟盘以中心进一步向靠近传送中心线O-O的方向移动。对于传送机构为如图1所示的传送辊轮12的场合,传送辊轮12可以形成为中央部最细,并向两端处扩大的锥形,故采用通常使碟盘的两个边缘部分被传送辊轮12夹持住的方式,还可以减小碟盘与传送辊轮12之间的摩擦力,并使碟盘以前述的检测销35b为支点方便地转动。

    这样,碟盘便可以自动定心,进而使其周边部分也与位于右侧的转动部件38上的检测销38b相接触,从而将检测销38b向如图所示的β1方向压住。这时导向销38a也将由第一凹部34a向外脱出,解除对检测臂25的闩锁。这样便解除了两个闩锁机构32和33的闩锁,从而允许碟盘进一步向碟盘装置C的内部传送。对于当碟盘向如图所示的右侧偏置而插入、传送的场合,也可以与上述相类似,使碟盘自动地定心。

    这也就是说,对于本实施形式的碟盘装置,即使对于碟盘向如图所示的左右一侧偏置而插入的场合,也可以修正碟盘的偏置插入,并且可以按使碟盘中心与传送中心线O-O相对准的方式,在碟盘移动到适当的位置处时解除对两个检测臂24和25的闩锁。

    在设置在左右处的凸轮孔34和37中问,还分别设置有第二凹部34b、37b。因此在压持着传送中的碟盘的检测臂24和检测臂25的转动过程中,还可以将导向销35a和38a嵌入至第二凹部34b、37b处。

    如举例来说就是,在导向销35a和38a由第一凹部34a、37a向外脱出后,如果碟盘在其进一步的传送过程中,碟盘的边缘部分又与检测销35b和38b中的一个偏置性接触,则又形成为仅有一个检测销挤压着碟盘的状态。对于这种场合,在导向销35a和38a到达第二凹部34b、37b的时刻,未与碟盘相接触的导向销35a或38a将嵌入至第二凹部34b或37b中,从而暂时地将检测臂24和25闩锁住。这时可以将呈上述状态的碟盘调整至与两个检测销35b和38b相接触的状态,随后解除对检测臂24和25的闩锁。因此当导向销35a和38a穿过第二凹部34b和37b后,碟盘将一边与两个检测销35b和38b相接触,一边由两个检测销35b和38b按常规方式使碟盘定心地传送。

    在此之后,如果碟盘又与一个检测销偏置性接触,则由于在导向销35a和38a到达第三凹部34c和37c时,会再次闩锁住检测臂24和25,从而使在导向销35a和38a穿过第三凹部34c和37c的时刻,碟盘必然要与两个检测销35b和38b同时接触。

    在位置传感器28即将要输出检测销35b和38b与直径为8厘米的小直径的SD碟盘的最大宽度部分相接触时的峰值b2(参见图2)时,而且在小直径的SD碟盘即将要定位设置在回转台盘Ta上的预定位置时,第二凹部34b和37b将位于与导向销35a和38a相嵌和的位置处。而且在位置传感器28即将要输出检测销35b和38b与直径为12厘米的大直径的CD碟盘的最大宽度部分相接触时的峰值c2(参见图2)时,而且在大直径的CD碟盘即将要定位设置在回转台盘Ta上的预定位置时,第三凹部34c和37c将位于与导向销35a和38a相嵌和的位置处。

    正如图9所示,小直径SD碟盘的中心已经定位在与回转台盘Ta的传送中心线O-O相对准的状态,为导向销35a和导向销38a处于刚刚由第二凹部34b和37b处向外脱出的状态。由于就在前一刻导向销35a和38a刚刚穿过了第二凹部34b和37b,所以对于如上所述的碟盘偏置的场合,已经对其实施了校正。这也就是说,在小直径SD碟盘刚刚与回转台盘Ta的传送中心线O-O相对准时,且为检测销35b和38b刚刚检测出小直径SD碟盘的最大宽度时,其中心必将位于传送中心线O-O上,故可以可靠地使碟盘定心。

    类似地,当对诸如CD和DVD等等的直径为12厘米的大直径CD碟盘实施定位设置时,由于在其位置定位之前导向销35a和38a刚刚穿过了第三凹部34c、37c,所以即使碟盘相对于检测销35b、38b为偏置性接触,也可以实施可靠地校正。而且当大直径CD碟盘的中心与回转台盘Ta的驱动中心相对准时,导向销35a和38a才可以同时从第三凹部34c、37c中脱出,并到达第四凹部34d、37d。因此检测销35b和38b可以可靠地将大直径的碟盘定心设置在回转台盘Ta上。

    由于设置在位置传感器28处的测定销28a将随着检测臂24向逆时针方向的转动而向X轴(-)方向移动,所以其电阻值的变化与如图2所示的曲线相类似,也具有峰值。本实施形式中的碟盘装置C在将小直径SD碟盘或大直径CD碟盘定位设置在回转台盘Ta上时,位置传感器28的检测输出也将具有峰值(如图2所示的b2或c2)。

    如上所述,在碟盘(SD或CD)刚刚与回转台盘Ta的传送中心线O-O相对准时,而且在刚刚用检测销35b和38b检测出碟盘的最大宽度时,其中心必将位于传送中心线O-O上,故可以可靠地使碟盘定心设置,所以碟盘将与检测销35b和38b均匀接触,所获得的与碟盘的最大宽度相关的检测值(峰值b2或c2)将不会存在有误差。

    如本实施形式所示的闩锁机构32、33也适用于如图3(a)、(b)所示的碟盘装置,由于可以防止碟盘相对于检测销14b1和15b1的偏置性接触,所以可以高精度地检测出检测销14b1、15b1在预定时间t内移动的距离。

    采用在位置传感器28检测到上述的峰值的时刻,由控制部Co(参见图1)发出停止传送碟盘的命令(信号),并根据这一信号使传送机构结束对碟盘的传送动作的方式,可以将碟盘定位设置在回转台盘Ta上的预定位置处。随后可以将碟盘放置在回转台盘Ta上,并用图中未示出的夹卡机构实施夹卡。

    而且对于连接检测销35b和38b的连线较回转台盘Ta中心向Y轴方向偏置的场合,可以与如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形式相类似,预先将碟盘位于回转台盘Ta的驱动中心上时的位置传感器28的检测输出,存储在控制部Co内的存储器中,从而当位置传感器28的检测输出与前述的存储值相一致时,停止对碟盘的传送,便可以使碟盘的中心定位设置在回转台盘Ta的驱动中心处。

    对于如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形式和如图5所示的第二实施形式,最好是在将碟盘设置在回转台盘Ta上之后,再向彼此离开的方向移动开检测部件14和15或检测臂24和25,以便使其不对转动着的碟盘施加滑动摩擦。

    对于如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形式,当再生操作或记录操作结束后,需要将碟盘向Y轴(-)方向排出时,检测销14b1和15b1可以利用弹性部件16施加的力向中心方向返回。换句话说就是,正如图1所示,在碟盘的驱动转动过程中,可以由图中未示出的闩锁机构将检测部件14和15保持在彼此离开的位置处,并且通过在排出碟盘时解除这一闩锁的方式,可以在检测销14b1和15b1的复原力作用下将碟盘向Y轴(-)方向压出。

    对于如图5所示的第二实施形式,由于弹性部件26对检测臂24和25在彼此靠近的方向施加着弹性力,所以利用这一弹性力便可以将碟盘向Y轴(-)方向排出。然而在这儿,转动部件35和38会由于分别受到向α2方向和β2方向的弹性力而转动,所以当检测臂24和25向彼此接近的方向复原时,导向销35a和38a在穿过第三凹部34c、37c和第二凹部34b、37b时会分别闩锁在其凹部处。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在检测臂24和25向彼此接近的方向移动时,最好还通过图中未示出的闩锁解除部件分别沿α1方向和β1方向向转动部件35和38施加弹性力。

    对于如图5所示的第二实施形式也适用于如图4所示的托盘式构成方式。

    而且在上述的第一和第二实施形式中,是使一对检测部件或检测臂同时沿X轴方向移动,并使碟盘与一对检测销相接触,但本发明并不仅限于这种形式,如举例来说,也可以一边使碟盘的左右一侧的边缘部分与沿Y轴方向伸沿的固定导向体相接触,一边向碟盘装置的内部传送,还可以在前述的固定导向体一侧或其相反侧设置一个检测销,并使这一个检测销随着碟盘的传送而沿X轴方向移动。对于这种场合,通过采用检测一个检测销在X轴方向上的位置的方式,也可以将碟盘定位设置在碟盘驱动部上。

    对于如图1或图5所示的各个实施形式,检测销14b1、15b1或检测销35b、38b均是在碟盘向Y轴(+)方向移动时沿X轴方向彼此离开的,并且在碟盘的最外侧直径部分(X轴方向宽度最大部分)位于检测销14b1、15b1或检测销35b、38b之间的位置时,完成碟盘的位置定位,但是也可以在完成了这一位置定位的状态下,使碟盘进一步向Y轴(+)方向传送。

    而且如图10所示,还可以在比碟盘装置内的碟盘驱动部23更靠内侧(Y轴(+)侧)的位置处,配置有存储碟盘用的碟盘箱Mg。正如图10所示,在由碟盘插入口21沿Y轴(+)方向插入的碟盘在回转台盘Ta上定位设置并被驱动之后,可以将其由碟盘插入口21排出,也可以原封不动地传送至碟盘箱Mg处。当然也可以先将由碟盘插入口21插入的碟盘原封不动地放置在碟盘箱Mg处,再根据需要将碟盘由碟盘箱Mg内取出,并在回转台盘Ta上定位设置和驱动。对于这种场合,可以如图1所示,采用具有可沿X轴方向平行移动的检测销14b1、15b1的检测部件14、15,连接两个检测部件用的连接部件(小齿轮19),以及检测一个检测部件的移动量用的位置传感器18,便可以将由碟盘插入口21向碟盘驱动部23传送的碟盘,和由碟盘箱Mg处取出并向碟盘驱动部23处传送的碟盘,定位设置在回转台盘Ta上的预定位置处。

    碟盘箱Mg内的构成可以使其能够存储由若干个碟盘,作为所谓的碟盘更换装置使用。这种碟盘箱Mg可以呈相对于碟盘装置为可拆装的装置,也可以呈固定设置在碟盘装置内的装置。

    如前述的各个实施形式所示的位置传感器是通过电压下降而测定电阻值的变化的,但本发明并不仅限于这种方式,也可以采用检测磁性变化的传感器,或是检测光学变化的传感器等等。

    因此,如上面所详细说明过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以用少量的部件可靠地将碟盘定位设置在回转台盘上,并且可以判别出所插入的碟盘的直径的碟盘装置。

碟盘装置和使用该装置的碟盘定位设置/判别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碟盘装置和使用该装置的碟盘定位设置/判别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碟盘装置和使用该装置的碟盘定位设置/判别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碟盘装置和使用该装置的碟盘定位设置/判别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碟盘装置和使用该装置的碟盘定位设置/判别方法.pdf(3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在碟盘装置内设置碟盘驱动部、传送机构、检测部件、弹性部件、位置传感器和控制部。在碟盘移动时检测部件将随之移动,位置传感器的检测输出将随着该检测部件的移动而连续变化,所以当其输出值与峰值一致时,由控制部停止传送机构对碟盘的传送,便可将碟盘定位设置在回转台盘上的预定位置处。控制部根据检测部件的移动量,可以判别出所插入的碟盘的直径。这样便可以用较少数目的部件可靠地定位设置碟盘,并可判别出碟盘的直径。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信息存储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