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纱用麻纤维的制造方法以及纺纱用麻纤维.pdf

上传人:zhu****69 文档编号:4144940 上传时间:2018-09-01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765.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80041962.4

申请日:

2015.07.31

公开号:

CN106661825A

公开日:

2017.05.10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D06M 16/00申请日:20150731|||公开

IPC分类号:

D06M16/00; D01C1/02; D06M11/00; D06M101/06

主分类号:

D06M16/00

申请人:

爱贝克思集团控股公司; 吉田真一郎

发明人:

吉田真一郎; 菱川恵介

地址:

日本东京

优先权:

2014.07.31 JP 2014-156920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代理人:

吕琳;朴秀玉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纺纱用麻纤维的制造方法,包括:浸渍处理工序,在含有选自由蛋白质分解酶及淀粉水解酶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酶和水的处理液中,将原料麻纤维在60℃~100℃的温度条件下浸渍30分钟~60分钟;水洗工序,对经浸渍处理的麻纤维进行水洗;干燥工序,对经水洗的麻纤维进行干燥。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纺纱用麻纤维的制造方法,包括:
浸渍处理工序,在含有选自由蛋白质分解酶及淀粉水解酶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酶和
水的处理液中,将原料麻纤维在60℃~100℃的温度条件下浸渍30分钟~60分钟;
水洗工序,对经浸渍处理的麻纤维进行水洗;
干燥工序,对经水洗的麻纤维进行干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纱用麻纤维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处理液含有碱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纺纱用麻纤维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处理液的pH为9以上且13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纺纱用麻纤维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水洗工序之后具有后处理工序,该后处理工序是在含有选自由硝基苯磺酸钠及
氰尿酸钠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化合物和水的后处理液中浸渍经水洗的麻纤维,在60℃~
100℃的温度条件下保持20分钟~50分钟。
5.一种纺纱用麻纤维,其通过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麻纤维的制造方法而得
到,所述纺纱用麻纤维与原料麻纤维相比纤维径细,有扭曲,纤维表面具有微细的起毛。

说明书

纺纱用麻纤维的制造方法以及纺纱用麻纤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纺纱用麻纤维的制造方法以及纺纱用麻纤维。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地球环境上的温暖化现象成为问题,对于人们穿着的衣服也要求凉爽感
优异的材料,在纤维市场中,作为天然材料具有干爽触感的麻材料越来越受欢迎,麻纤维布
的需求正在扩大。

作为与麻相同的天然纤维素纤维的棉纤维来源于被称为“棉”的植物的种子,纤维
本身很柔软,纺纱性、加工性优异。另一方面,对于麻而言,用于制作布的原料部位是植物的
叶、茎。叶、茎由纤维素形成,纤维间存在木质素等成分,因此虽然作为纤维材料的强度高,
但硬、纤维表面平滑,有时难以加工,或者加工而得的布的触感粗糙导致触感变差。

作为改良麻纤维等纤维素纤维的触感的技术,例如,提出了如下方法:利用纤维素
分解酶对纤维素系纤维织物的表面进行处理,然后,利用强碱水溶液进行处理(例如,参照
日本特开平5-247852号公报)。

该方法是以改良由麻等纤维素纤维形成的织物表面的触感为课题的技术,没有考
虑到纺纱用线等纤维原料的加工用途。

麻纤维虽然强度高但刚直。因此,在想要利用对麻纤维进行纺纱所得的麻线来纺
织或编织加工成织物、编织物的情况下,由于麻纤维的表面平滑,因此存在如下问题:难以
挂在用于制造通常使用的捻线的纺纱装置上,纺纱时的纤维的成品率低,容易发生纤维的
脱落、断线,生产性低。此外,由于麻纤维刚直,因此难以得到细径的捻线、线的粗细恒定的
捻线等,在使用了这些麻线的织物、编织物的制造中也成为生产性降低的主要原因。

切割麻等植物的叶及茎来制成纤维原料的方法在历史上从古代开始就进行了。作
为其方法,自古以来就进行了如下方法:为了较细地撕开麻纤维、去除纤维素的纤维细胞间
的木质素等物质而使其变得柔软,应用在砧板上敲打纤维、或者抄造纤维的物理方法。

近年来,还采用纺织麻纤维之前在辊间压缩麻纤维等方法,但现状是还没有达到
足够的纺纱时的成品率。此外,还已知当利用强碱、强酸处理纤维素纤维时会赋予柔软性,
但由于会使纤维的强度显著降低,因此并不现实。

因此,大多数当前流通的麻纤维产品的特征在于,由麻纤维形成的线的不均匀度
所引起的独特的触感,希望提供一种像棉那样柔软且通用性高的麻的捻线、麻布。

作为对麻纤维进行改性的方法,提出了通过利用含有纤维素分解酶的处理液对麻
纤维进行处理来去除存在于麻纤维的纤维素间的果胶、木质素等的方法,公开了通过该处
理能得到皮肤刺激性少、纺织性优异的麻纤维(例如,参照日本特开平1-13987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日本特开平5-247852号公报中所记载的加工技术是涉及纺织或编织纤维而
得的布帛的表面加工的技术,没有考虑到适于纺纱的纤维的处理。

另一方面,在日本特开平1-139874号公报中,记载有利用纤维素分解酶来去除棉、
麻等植物纤维中的木质素等以使其保持柔软性,并且,还记载有通过溶解麻纤维的尖端,具
有使尖端变圆以去除尖角、抑制麻纤维的皮肤刺激的效果。然而,根据本发明人等的研究,
虽然承认纤维素分解酶的使用对棉纤维具有一定程度的效果,但已确认还未达到将麻纤维
的表面加工至适于使用一般的纺纱装置的纺纱的状态。

如此,在以往的麻纤维的处理技术中,虽然布帛表面的触感等得到改良,但并非能
将构成布帛的纤维的物性调整到适于使用纺纱装置的纺纱的状态,现状是仍未得到能以工
业上的高生产性进行纺纱的麻纤维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通过简单的处理就能以柔软、高生
产性进行纺纱的纺纱用麻纤维的制造方法。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
纺纱性优异的麻纤维。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上述课题的解决方案包括以下实施方式。

<1>一种纺纱用麻纤维的制造方法,包括:浸渍处理工序,在含有选自由蛋白质
分解酶及淀粉水解酶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酶和水的处理液中,将原料麻纤维在60℃~100
℃的温度条件下浸渍30分钟~60分钟;水洗工序,对经浸渍处理的麻纤维进行水洗;干燥工
序,对经水洗的麻纤维进行干燥。

<2>根据<1>所述的纺纱用麻纤维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处理液含有碱剂。

<3>根据<1>或<2>所述的纺纱用麻纤维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处理液的pH
为9以上且13以下。

<4>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纺纱用麻纤维,其中,在所述水洗工序之
后具有后处理工序,该后处理工序在含有选自由硝基苯磺酸钠及氰尿酸钠构成的组中的至
少1种化合物和水的后处理液中浸渍经水洗的麻纤维,在60℃~100℃的温度条件下保持20
分钟~50分钟。

<5>一种纺纱用麻纤维,其通过<1>~<4>中任一项所述的纺纱用麻纤维的
制造方法而得到,所述纺纱用麻纤维与原料麻纤维相比纤维径细,有扭曲,纤维表面具有微
细的起毛。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能提供一种通过简单的处理就能以柔软、高生产性
进行纺纱的纺纱用麻纤维的制造方法。根据其他实施方式,能提供一种纺纱性优异的麻纤
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纺纱用麻纤维的制造方法]

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纺纱用麻纤维的制造方法包括:在含有选自由蛋白质
分解酶及淀粉水解酶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酶和水的处理液(以下,有时称为酶处理液)中
浸渍原料麻纤维,在60℃~100℃的温度条件下加热30分钟~60分钟的浸渍处理工序(以
下,有时称为酶处理工序);对经浸渍处理的麻纤维进行水洗的水洗工序(以下,有时称为水
洗工序);以及对经水洗的麻纤维进行干燥的干燥工序(以下,有时称为干燥工序)。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原料麻纤维”是指,实施纺纱用麻纤维的制造方法中
的各处理之前的、作为纺纱用麻纤维的原料的麻纤维。

虽然本实施方式的作用尚不明确,但进行了如下考虑。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对含有能分解蛋白质、淀粉等的特定的酶的酶处理
液进行加热,在加热后的酶处理液中对麻纤维进行浸渍处理,由此,麻纤维发生溶胀,变得
容易渗透水分。随着酶处理液使纤维溶胀,酶与水分一起渗入并停留在纤维间,由此,存在
于纤维素间的木质素等也发生溶胀,变成容易去除的状态,纤维变得柔软。对酶处理后的纤
维进行水洗、干燥,由此,去除存在于纤维素间的木质素等,纤维素间的空隙被固定化。因
此,在麻纤维的表面,在纤维素间的木质素等被去除的部位生成微细的起毛,此外,在麻纤
维的中心部形成有微细的中空部分,会进行原纤化,随着向酶处理液浸渍处理后的水洗、干
燥,纤维产生扭曲。因此,可以推测能制造表面有起毛,柔软且有扭曲的、容易挂在纺纱装置
上的麻纤维。

本实施方式所使用的酶本身是不溶解纤维素的酶,因此,无需担心纤维强度因酶
的使用而降低。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不受上述推测机构的任何限制。

以下,按照工序顺序对本实施方式的纺纱用麻纤维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浸渍处理工序>

在本实施方式的纺纱用麻纤维的制造方法中,首先,在含有选自由蛋白质分解酶
及淀粉水解酶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酶和水的处理液中对原料麻纤维进行浸渍处理。

(麻纤维)

通常,麻纤维是指苎麻和亚麻,但本说明书中的麻纤维并不限定于这些狭义的麻
纤维。

作为能应用本实施方式的纺纱用麻纤维的制造方法的原料麻纤维,可以是任一种
麻纤维。本说明书中的麻纤维以包含来源于例如以下所示的植物麻的麻纤维的任一种的意
思来使用。

具体而言,例如可以举出桑科大麻属大麻(cannabis sativa、也被称为大麻);亚
麻科亚麻属亚麻(Linum usitatissimum);荨麻科苎麻(ちょま、Boehmeria nivea
var.nipononivea、也被称为苎麻、贴毛苎麻);锦葵科木槿属洋麻(Hibiscus cannabinus、
也被称为洋麻(ヨウマ));椴树科黄麻属黄麻(Corchorus capsularis);椴树科黄麻属长蒴
黄麻(Corchorus olitorius);芭蕉科芭蕉属蕉麻(Musa textilis);锦葵科红麻(Ambari
hemp)、秋葵麻(Gumbo hemp)、孟买麻(Bombay hemp);龙舌兰科龙舌兰属剑麻(Agave
sisalana)、印度大麻(cannabis)、新西兰亚麻;龙舌兰科新西兰麻(Phormium tenax)、中国
草(China grass);椴树科黄麻属台湾黄麻(也被称为甜麻、Corohorus Olitorius)等。

此外,由黄麻(コウマ)或者甜麻得到的麻纤维的黄麻(Jute)也包含于本说明书中
的麻纤维。

即使在前文所述的麻纤维中,从工业规模的生产性、原料的到手容易度的观点考
虑,也优选将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应用于大麻、苎麻、亚麻等。

本实施方式的纺纱用麻纤维的制造方法还对由作为刚直的纤维素纤维的七岛蔺、
芭蕉风、香蕉叶、月桃的叶、茎、纸莎草、木棉、构树、结香、雁皮、柳、竹、莲的树皮、茎、叶等得
到的纤维等有效,但特别是通过用于麻纤维,生产性的提高效果显著。

由植物得到麻纤维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可以应用公知的方法。通常,将作为原料
的植物(麻)浸渍在含有水及酸等药品的水溶液中,取出纤维筋,进行水洗、干燥,得到麻纤
维。

(麻纤维的预处理)

在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中,首先,为了便于加工将原料麻纤维切割成长度2cm~
20cm左右。长度根据用作原料的麻纤维的特性适当决定即可,优选切割成2cm~15cm左右。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即使采用长纤维的原料麻纤维也能提高柔软性、加
工性,因此,以往3.5cm~5.5cm的切割长度够多了,但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也能适当地使用
切割成7cm~13cm的原料麻纤维。一般而言,纤维长度越长,由麻纤维引起的皮肤刺激越得
到有效地抑制,对纺纱装置的适用性越高。

对于原料麻纤维的长度而言,例如,如果是大麻,则更优选8cm~12cm左右,如果是
苎麻,则更优选3cm~6cm左右,如果是亚麻,则更优选2cm~5cm左右,但并不限制于此。

优选将切割后的原料麻纤维浸渍于水中,然后,浸渍于含有酶的酶处理液中。

原料麻纤维可以在浸渍于含有酶的处理液之前预先清洗,为了去除原料麻纤维的
污垢,也可以浸渍于含有氢氧化钠水溶液等碱剂的水溶液(以下,有时称为含有碱剂的水溶
液)中,然后进行水洗处理。由于原料麻纤维的预处理中使用的含有碱剂的水溶液的目的在
于去除附着在纤维上的污垢,因此碱剂的浓度优选为3质量%~10质量%。以清洗为目的
的、原料麻纤维向含有碱剂的水溶液的浸渍可以不对含有碱剂的水溶液进行加热,而是在
用于制备水溶液的水的温度,即10℃~25℃前后的温度下进行,也可以将含有碱剂的水溶
液加热到80℃左右的温度后进行。在不加热水溶液的情况下,浸渍时间优选为40分钟~120
分钟左右,在加热的情况下,优选为20分钟~40分钟左右。

以下,对浸渍处理工序中使用的酶处理液所含的成分进行说明。

(选自由蛋白质分解酶及淀粉水解酶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酶)

作为用于制备浸渍处理工序中使用的酶处理液的酶,优选以下所列举的蛋白质分
解酶及淀粉水解酶。

[A]蛋白质分解酶

作为蛋白质分解酶,只要是归类为半胱氨酸蛋白酶的蛋白质分解酶,均可以在本
发明中使用。

作为蛋白质分解酶,具体而言,例如可以举出菠萝等中所含有的菠萝蛋白酶(有时
称为菠萝酶)、猕猴桃中所含的猕猴桃蛋白酶、无花果中所含的无花果蛋白酶、木瓜中所含
的木瓜蛋白酶等。其中,从效果的观点考虑优选菠萝蛋白酶、木瓜蛋白酶。

蛋白质分解酶可以作为试剂、或者用于化妆品、食品等的木瓜酶粉末等得到。此
外,可以使含有酶的果实等发酵,或者从果实的原汁中提取来得到蛋白质分解酶。

作为市售品,例如可以举出BROMELAIN 1000GPU(商品名、Jarrow Formulas公司)、
BROMELAIN粉末(商品名、Life Extension quality Supplements and Vitamins.Ink公司)
等。这些市售品的酶采取片剂、粉末的形状,可以溶解于水等溶剂,在酶处理液中使用。

[B]淀粉水解酶

作为淀粉水解酶,可以举出淀粉酶、淀粉糖化酶等。

淀粉水解酶可以作为试剂得到。

(溶剂)

作为酶处理液的溶剂优选使用水。作为溶剂,可以仅使用水。以纤维的柔软化为目
的,还可以使作为溶剂的水中进一步含有相对于全部溶剂为2质量%~10质量%的柠檬酸
等。

(添加剂)

在酶处理液中,除了含有所述酶和水的溶剂之外,在不损害本实施方式的效果的
范围内,根据目的还可以含有各种添加剂。

作为添加剂,可以举出碱剂等。从促进酶向麻纤维的渗透的观点考虑,优选使酶处
理液中含有碱剂。

作为碱剂,可以举出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硫酸钠、石灰等。碱剂可以以水溶液的形
态添加到酶处理液中。

使酶处理液中含有碱剂,将pH设为9以上且13以下,更优选设为11以上且13以下,
由此,酶向原料麻纤维的渗透性得以提高,进而,因碱剂而使木质素等的溶解性进一步提
高,因此所得的麻纤维的柔软性进一步提高,促进表面起毛的产生。

此外,通过并用碱剂,还具有如下优点:即使向酶处理液的浸渍时间短,也能得到
合适的纺纱用麻纤维。

(酶处理液的制备)

向容器中加入相对于原料麻纤维而言质量比为5倍~20倍的溶剂,将液温设为60
℃~100℃,添加选自蛋白质分解酶及淀粉水解酶中的酶,进行充分搅拌,由此制备酶处理
液。使酶处理液中含有根据所需使用的添加剂的时机是任意的,可以在酶添加前,也可以在
酶添加后,还可以与酶同时添加。

可以使酶处理液中含有1种或2种以上前文所述的酶。

酶处理液中的酶的总含量优选相对于原料麻纤维100质量份为3质量份~10质量
份,更优选相对于纤维100质量份为3质量份~5质量份。

(浸渍处理)

将根据所需进行了清洗等预处理的原料麻纤维浸渍于制备好的酶处理液中。

使酶处理液的液温维持在60℃~100℃的温度条件下,将切割好的原料麻纤维浸
渍30分钟~60分钟。

从效果的观点考虑,浸渍时的酶处理液的液温更优选为70℃~90℃。浸渍时间更
优选为35分钟~60分钟。

为了在浸渍时使麻纤维与酶充分接触、促进酶处理液向纤维间渗透,优选一边搅
拌酶处理液一边浸渍麻纤维。

从这种观点考虑,麻纤维的酶浸渍处理优选使用带有搅拌装置的容器或装置进
行。从可以一边维持浸渍时的温度条件一边进行搅拌的观点考虑,使用作为浸渍处理中公
知的染色机的洗涤式染色机、桨叶式染色机、奥伯迈尔(Obermaier)染色机等也是优选的方
式。

此外,也可以通过对酶处理液供给气体进行鼓泡来促进处理液向麻纤维渗透。

浸渍处理使用带有温度调节功能的容器或装置进行也是优选的方式,但并不特别
限定于此。酶处理液的温度调节可以通过来自容器外部的加热、利用浸入式加热器等进行
加热等公知的方法进行。

<水洗工序>

从加入了酶处理液的容器中取出进行过向酶处理液浸渍的麻纤维,进行水洗工
序。

水洗工序中使用的水洗液可以是仅含有水的水洗液,也可以是根据所需除了水之
外还含有公知的添加剂的水洗液。

水洗工序中的水可以使用自来水。

在水洗工序中,对麻纤维进行充分水洗,去除残存于纤维表面、纤维中的空隙的处
理液、碱剂等。

水洗工序中使用的水洗液可以含有表面活性剂。通过水洗液含有表面活性剂,去
除残存于纤维间的成分的清洗效果进一步提高。优选的是,利用含有表面活性剂的水洗液
进行清洗后,进一步使用不含有表面活性剂的水洗液进行水洗,从纤维中去除表面活性剂。

水洗可以通过流水进行,也可以在加入了水的容器中搅拌进行。在容器中进行水
洗的情况下,优选至少进行1次~2次的换水。

<后处理工序>

在水洗工序之后,对去除了酶处理液的麻纤维进行后述的干燥工序。

优选在进行干燥之前进行后处理工序,通过进行后处理工序,利用酶发生溶胀所
形成的麻纤维的空隙、起毛状态被固定化,能得到具有适于纺纱的物性的麻纤维。

后处理以如下方式进行:在含有选自由硝基苯磺酸钠及氰尿酸钠组成的组中的至
少1种化合物(以下,有时称为后处理剂)和水的后处理液中浸渍水洗后的麻纤维,将液温维
持在60℃~100℃,同时保持20分钟~50分钟。

硝基苯磺酸钠及氰尿酸钠是公知的染料稳定剂,也可以作为市售品得到。

在后处理液中,可以仅含有1种后处理剂,也可以含有2种。

后处理液中的后处理剂的总含量优选为2质量%~10质量%,更优选为2质量%~
4质量%。

虽然后处理工序的作用尚不明确,但进行了如下推测。

可以认为:对经过浸渍处理工序进行了酶处理的麻纤维应用选自硝基苯磺酸钠及
氰尿酸钠中的至少1种化合物,由此硝基苯磺酸钠、氰尿酸钠所具有的酸性基团与麻纤维所
含的水分形成氢键合性的相互作用,在通过溶胀形成的麻纤维内的空隙、麻纤维表面的起
毛处键合,有效地保持其形态。

经过后处理工序的麻纤维通过水洗去除后处理液,进行干燥工序。

<干燥工序>

对经过向酶处理液的浸渍处理工序、水洗工序以及根据所需进行的后处理工序的
麻纤维进行干燥,得到纺纱用麻纤维。

纤维的干燥可以通过常规方法来进行。作为用于干燥的装置,例如可以采用公知
的使用了网、皮带的带式干燥机、纤维用滚筒干燥机、使用了红外线的非接触型半球式干燥
机、微波炉等利用电磁波的干燥机等。

作为气氛温度,干燥温度优选90℃~180℃左右。在利用电磁波的直接加热干燥的
情况下,麻纤维的温度被加热至约100℃。

麻纤维无需在干燥工序中干燥到绝对干燥状态,只要达到保存、或者应用于纺纱
装置没有障碍的程度的干燥状态即可。

通过本实施方式的纺纱用麻纤维的制造方法得到的麻纤维因存在于纤维间的微
细的空隙而产生扭曲,柔软并且表面具有许多微细的起毛。

因此,在应用于通用的纺纱装置的情况下,纤维的脱落得以抑制,能生产性良好地
得到麻纤维的捻线。

所得的纺纱用麻纤维按照常规方法进行梳理、制成梳条之后,供给至纺纱装置。

<纺纱用麻纤维>

对于通过上述的本实施方式的纺纱用麻纤维的制造方法得到的纺纱用麻纤维而
言,与原料麻纤维相比纤维径变细,有扭曲,纤维表面具有微细的起毛。

即,本实施方式的纺纱用麻纤维通过去除原料麻纤维所含的木质素等而形成原本
合在一起的细纤维分离的形状,观察到与原料麻纤维相比纤维径细的纤维。此外,因存在于
纤维间的微细的空隙而产生扭曲,被赋予伸缩性,柔软且表面具有许多微细的起毛,因此在
应用于通用的纺纱装置的情况下,纤维的脱落得以抑制,生产性良好地形成粗细均匀的捻
线。

纺纱用麻纤维的形状、外观以及剖面可以通过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作为通过光
学显微镜进行观察时的倍率,优选300倍~1500倍,但该倍率没有特别限制。

例如,在观察纺纱用麻纤维整体的情况下,适合在300倍~400倍左右的倍率下进
行观察,在观察表面的起毛状态、剖面等部分的情况下,适合在1000倍~1500倍左右的倍率
下进行观察。

本实施方式的纺纱用麻纤维的观察所使用的光学显微镜照片是委托地方独立行
政法人东京都产业技术研究中心墨田分所生活技术开发部门拍摄的照片。

由于本实施方式的纺纱用麻纤维具有以往的麻纤维所看不到的柔软性,因此与以
往的麻纤维相比能容易地得到细纱支均匀的捻线。

因此,能够应用到以往难以由麻纤维形成的轻薄且柔软的衣服、内衣、围巾等各种
最终产品。

实施例

以下,举出实施例对本实施方式进行更加具体的说明,但本实施方式并不受这些
实施例的任何限制。

[实施例1]

将作为原料麻纤维的大麻切割成长度11cm。准备切割好的麻纤维100g。

向不锈钢制容器中加入水2kg(2升),加入菠萝酶(将Jarrow Formulas公司、
BROMELAIN 1000GPU(商品名)的片剂粉碎得到的粉末)5g,充分搅拌,制备出酶处理液A。

将酶处理液A升温至80℃,将准备好的麻纤维100g浸渍于酶处理液A中,将液温维
持在80℃并保持30分钟。

然后,将麻纤维从酶处理液中取出,利用流水进行水洗,轻轻挤压后,放入20d的尼
龙网袋中,利用滚筒干燥机干燥45分钟,得到实施例1的纺纱用麻纤维。

用肉眼观察并对触感进行感官评价的结果是,确认了:与加工前的大麻纤维相比,
所得的实施例1的纺纱用麻纤维柔软且具有蓬松性,触感得以提高。

用光学显微镜(倍率:400倍)对所得的实施例1的纺纱用麻纤维进行观察的结果
是,确认了:在纤维的侧面观察到由碎线、裂线引起的表面的起毛,产生了线稍微扭曲的弯
曲。此外,在线的剖面的观察中,还确认了:纤维形成有中空部,与加工前相比周边隆起。

[实施例2]

将作为麻纤维的大麻切割成长度11cm。准备切割好的麻纤维100g。

向不锈钢制容器中加入水2kg(2升),加入与实施例1中使用的酶相同的菠萝酶5g、
氢氧化钠25质量%水溶液4g,充分搅拌,制备出酶处理液B。

除了使用加入了氢氧化钠的上述酶处理液B之外,与实施例1相同地得到实施例2
的纺纱用麻纤维。

用肉眼观察并对触感进行感官评价的结果是,确认了:与加工前的大麻纤维相比,
所得的实施例2的纺纱用麻纤维柔软且具有蓬松性,触感得以提高。

用光学显微镜(倍率:400倍)对所得的麻纤维进行观察的结果是,确认了:在纤维
的侧面观察到由碎线、裂线引起的表面的起毛,产生了线稍微扭曲的弯曲。此外,在线的剖
面的观察中,还确认了:纤维形成有中空部,与加工前相比周边隆起,并未发现与实施例1的
纺纱用麻纤维有较大差别。

[实施例3]

将作为麻纤维的大麻切割成长度11cm。准备切割好的麻纤维100g。

向不锈钢制容器中加入水2kg(2升),加入与实施例1中使用的酶相同的菠萝酶5g、
以及柠檬酸3g,充分搅拌,制备出酶处理液C。

将准备好的大麻100g浸渍于酶处理液C中,一边用直径2cm的不锈钢棒搅拌酶处理
液C,一边用10分钟升温至80℃。将液温维持在80℃,继续搅拌并保持30分钟。自开始搅拌经
过20分钟后,酶处理液C中的大麻细小地分散成棉状,卷绕在不锈钢的搅拌棒上。

浸渍及搅拌30分钟后,将麻纤维从酶处理液C中取出,利用流水进行水洗,轻轻挤
压后,放入20d的尼龙网袋中,利用滚筒干燥机干燥45分钟,得到实施例3的纺纱用麻纤维。

用光学显微镜(倍率:400倍)对所得的麻纤维进行观察的结果是,在纤维的侧面观
察到由碎线、裂线引起的表面的起毛。此外,通过搅拌,分割成剖面比实施例2中得到的纺纱
用麻纤维更细的纤维状,与实施例2中得到的纺纱用麻纤维相比,观察到更多的表面的起
毛。

[实施例4]

准备将大麻梳条原线切割成长度10.5cm的纤维15g。

向不锈钢制容器中加入水500g,加入木瓜酶(Life Extension quality
Supplements and Vitamins.Ink公司、木瓜酶:商品名)2g,充分混合,制备出酶处理液D。

将准备好的大麻梳条原线15g浸渍于酶处理液D中,将酶处理液D加热至80℃,将液
温维持在80℃并保持30分钟。

浸渍后,将麻纤维从酶处理液D中取出,利用流水进行水洗,轻轻挤压后,放入20d
的尼龙网袋中,利用滚筒干燥机干燥45分钟,得到实施例4的纺纱用麻纤维。

用光学显微镜(倍率:400倍)对所得的麻纤维进行观察的结果是,在纤维的侧面观
察到由碎线、裂线引起的表面的起毛。此外,在线的剖面的观察中,确认了:纤维形成有中空
部,形成由比加工前的原料麻纤维细径的纤维组成的集合体的状态,与原料麻纤维的纤维
径相比,纤维集合体的周边隆起。

[实施例5]

准备将大麻梳条原线切割成长度10.5cm的大麻梳条原线15g。

向不锈钢制容器中加入水500g,加入实施例4中使用的木瓜酶2g,充分混合,制备
出与实施例4中的酶处理液相同的酶处理液D。

将准备好的大麻梳条原线15g浸渍于酶处理液D中,将酶处理液D加热至80℃,将液
温维持在80℃并保持30分钟。

浸渍后,将大麻梳条原线从不锈钢制容器中捞出,去掉不锈钢制容器中的酶处理
液,对容器进行水洗后,向不锈钢制容器中加入新的水500g和硝基苯磺酸钠2g,充分搅拌,
制备出后处理液。

向后处理液中加入从酶处理液D中捞出的大麻梳条原线10g,将液温加热至60℃并
维持在60℃,浸渍20分钟,进行后处理。

在后处理工序后,利用流水对麻纤维进行水洗,轻轻挤压后,放入20d的尼龙网袋
中,利用滚筒干燥机干燥45分钟,得到实施例5的纺纱用麻纤维。

用光学显微镜(倍率:400倍)对所得的麻纤维进行观察的结果是,在纤维的侧面观
察到由碎线、裂线引起的表面的起毛。此外,在线的剖面的观察中,确认了:纤维形成有中空
部,形成由与加工前的原料纤维相比细径的纤维组成的集合体的状态,与原料麻纤维的纤
维径相比,纤维集合体的周边隆起。

此外,将实施例4所得的麻纤维与实施例5所得的麻纤维进行对比的结果是,实施
例5的麻纤维的线的剖面径大,可以认为:通过进行后处理工序,纤维内的空隙被进一步扩
大。

从该结果可知,通过进行后处理工序,利用由酶处理液进行的浸渍处理工序溶胀
后的纤维的形状维持更好的状态。可以认为:这是因为,通过后处理液在纤维素纤维膨胀的
部分形成氢键合性的相互作用,由此在进行脱水、干燥后,也形成保持纤维的空隙、起毛的
形状的状态。

2014年7月31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4-156920号公开的整体通过参照而被引
入本说明书中。

对于本说明书中记载的所有文献、专利申请以及技术规格而言,各个文献、专利申
请以及技术规格通过参照而被引入,具体而言是通过参照而与各自记载的情况相同程度地
引入本说明书中。

纺纱用麻纤维的制造方法以及纺纱用麻纤维.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纺纱用麻纤维的制造方法以及纺纱用麻纤维.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纺纱用麻纤维的制造方法以及纺纱用麻纤维.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纺纱用麻纤维的制造方法以及纺纱用麻纤维.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纺纱用麻纤维的制造方法以及纺纱用麻纤维.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纺纱用麻纤维的制造方法,包括:浸渍处理工序,在含有选自由蛋白质分解酶及淀粉水解酶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酶和水的处理液中,将原料麻纤维在60100的温度条件下浸渍30分钟60分钟;水洗工序,对经浸渍处理的麻纤维进行水洗;干燥工序,对经水洗的麻纤维进行干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纺织;造纸 > 织物等的处理;洗涤;其他类不包括的柔性材料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