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高分子金属卟啉类化合物的方法.pdf

上传人:GAME****980 文档编号:4059125 上传时间:2018-08-13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785.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385403.9

申请日:

2011.11.28

公开号:

CN102653574A

公开日:

2012.09.05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C08F 212/08申请公布日:20120905|||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08F 212/08申请日:20111128|||公开

IPC分类号:

C08F212/08; C08F8/06; C07C43/12; C07C41/09

主分类号:

C08F212/08

申请人:

陆晓伟

发明人:

陆晓伟

地址:

201105 上海市闵行区虹光村陆宅堰51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金属卟啉类化合物的产生方法。发明目的是把卟啉化合物作为催化剂使氧分子能在常温常压条件下或较低温度和压强条件下,氧化烃类物质,即用在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为实现目的,一种合成高分子金属卟啉类化合物的方法:(1)自制氯甲基化试剂——1.4-二氯甲氧基丁烷,采用1.4-丁二醇合成氯甲基化试剂1,4-二氯甲氧基丁烷,(2)交联聚苯乙烯的氯甲基化使用Lewis酸SnCl4做催化剂,用自制的氯甲基化试剂1,4-二氯甲氧基丁烷,在室温下对聚苯乙烯交联微球进行氯甲基化反应,制得氯甲基化交联聚苯乙烯微球通过红外光谱法与佛尔哈德分析法表征产物的化学结构与组成(3)交联聚苯乙烯微球的醛基化改性。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合成高分子金属卟啉类化合物的方法, 其特征包括以下步骤 : (1) 自制氯甲基 化试剂—— 1.4- 二氯甲氧基丁烷 (BCMB) 采用 1.4- 丁二醇合成氯甲基化试剂 1, 4- 二氯甲氧基丁烷, 反应式如下 : PCI3+3H2O → H3PO3+3HCI HOCH2CH2CH2CH2OH+2HCHO+2HCI → CICH2OCH2CH2CH2CH2OCH2CI+H2O (2) 交联聚苯乙烯的氯甲基化 使用 Lewis 酸 SnCl4 做催化剂, 用自制的氯甲基化试剂 1, 4- 二氯甲氧基丁烷 (BCMB), 在 室温下对聚苯乙烯交联微球进行氯甲基化反应, 制得氯甲基化交联聚苯乙烯微球 ( 简称 : 氯球 CMCPS) 通过红外光谱法与佛尔哈德分析法表征产物的化学结构与组成, 反应式如下 : (3) 交联聚苯乙烯微球的醛基化改性 本实验采用 DMSO 氧化法, 将聚苯乙烯交联微球上得氯甲基氧化成醛基制得功能化的 醛基化交联微球 (AL-CPS), 制备过程如 。

说明书


合成高分子金属卟啉类化合物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专利涉及一种化合物的生成方法, 特别涉及到金属卟啉类化合物的产生方法。背景技术 通过文献检索后知道, 国内外科技工作者对小分子卟啉化合物已进行了较深入研 究。小分子卟啉化合物合成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
     1. 合成小分子卟啉化合物的 Alder 法
     将等物质的量的吡咯和 ( 取代 ) 苯甲醛在丙酸溶液中回流, 在 141℃下反应 30min 制得 ( 取代 ) 四苯基卟啉, 其收率为 10%~ 30%, 然后在适当的有机溶剂中与要引入的金 属盐类进行回流, 得到相应的金属卟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
     2. 合成小分子卟啉化合物的 Lindsey 法
     Lindsey 等发现在 CH2Cl2 溶剂中, 用 BF3- 乙醚作催化剂, 在平衡条件下, 可以用苯 甲醛加吡咯合成 TPPH2, 其卟啉产率可达 30%~
     40%。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
     3. 合成小分子卟啉化合物的国内改进法
     郭灿城等用 DMF 作溶剂, 采用无水 AICl3 作催化剂, 反应不需要氮气进行保护, 苯 甲醛和吡咯直接缩合成, 产率达 30%, 且产物较易提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
     ( 二 ) 小分子金属卟啉类化合物的应用
     近年来, 许多学者对人工合成的多种结构小分子金属卟啉化合物, 以氧分子为氧 源, 积极探索研究烃类物质的催化氧化, 取得了重大进展。
     1979 年, Groves 等提出了亚碘酰苯 - 金属卟啉 - 环乙烷模拟体系, 首次实现了模
     拟细胞色素 P-450 单充氧酶对有机物的催化氧化, 反应式如下 :
     郭灿城教授领导的湖南大学课题组与中石化合作研究开发的仿生催化氧化环己 烷制取环己醇和环己酮的技术, 成功地实现了产业化, 在中石化巴陵分公司建成了世界上 第一条 7 万 t/a 的仿生催化空气氧化环己烷制取环己醇和环己酮的生产线, 使环己酮生产 成本每吨降低了约 1200 元, 为提高我国己内酰胺生产的国际竞争能力提供了技术保证。
     除此之外, 用小分子金属卟啉化合物作为模拟酶催化剂, 在温和的条件下以氧气 ( 空气 ) 作为氧源, 均相催化氧化环己烷制取己二酸。以金属卟啉作为模拟酶催化剂, 在温 和的条件下催化氧气均相选择氧化邻、 对硝基甲苯, 分别制取邻、 对硝基苯甲酸。以金属卟 啉作为模拟酶催化剂, 在温和条件下催化氧气均相选择氧化邻、 对硝基甲苯分别制取邻、 对 硝基苯甲醛等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综合文献报道, 人工合成的小分子金属卟啉作为均相催化剂具有反应条件温和与 转化率高的优点, 可以绿色高效地实现以空气中氧分子为氧源的烃类物质的催化氧化。但 是, 也存在明显缺点, 在反应过程中容易因氧化或聚合而失去催化活性, 且难于分离、 回收 与重复使用, 导致催化氧化过程中效率较低与成本较高。
     通过研究后发现, 在我们周围大量存在的氧气 (O2) 其实就是一种既廉价又洁净的 绿色氧化剂, 但通过查阅资料后知道氧分子是三重基态的电子构型, 键能较大, 因此, 在常 温常压下, 氧气化学性质较稳定, 一般不易发生化学反应, 即一般条件下, 氧气的氧化作用 表现一定的化学惰性。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和动物及人类的呼吸作用却都能在常温常压下进 行。在研究中发现, 呼吸作用的核心是 : 葡萄糖 + 氧气→二氧化碳 + 水。那么, 氧气为什么 在光合作用中就能在常温常压下就能发生反应呢?
     通过查阅资料等研究后发现, 在植物发生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叶绿体中存在卟 啉类化合物。
     1. 卟啉类化合物
     卟啉化合物是一类具有特殊性能的大环共轭芳香体系, 由卟吩外环氢原子部分或 全部被其他原子或基团取代后得到的一类化合物, 卟啉中心的四个氮原子可与金属离子结 合生成金属卟啉。
     2. 卟啉类化合物作用
     在动物和人类发生响呼吸作用的血液中也发现有卟啉类化合物存在, 如血红素 中的铁卟啉 ( 它至少起到 4 种与氧产生能量有关的重要作用 ; ①把氧运送到组织中 ; ② 催化有机物的氧化 ; ③分解过氧化物 ; ④传递电子 )、 叶绿素 ( 叶绿素中的主要成分为 Mg(II)- 卟啉配合物, 在植物的光合作用中起着极重要的作用 )、 维生素 B12, 其化学名称为 钴胺素, 当人体缺乏 VB12 时易患恶性贫血等贫血症 )、 细胞色素 P-450、 过氧化氢酶等。 进一 步研究后发现卟啉类化合物在呼吸作用中起着降低氧分子活化能的催化剂作用, 如血红素 中存在的铁卟啉是血红蛋白、 肌红蛋白及细胞色素 P-450 酶的辅基, 对氧气的传递、 储存、 活化氧分子、 催化氧化有机物起着十分重要作用。尤其是细胞色素 P-450, 具有能在温和条
     件下可高效、 专一地活化氧分子, 选择性催化氧化有机物的作用。 发明内容 由于卟啉化合物具有使氧分子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发生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如果 能把卟啉化合物作为催化剂使氧分子能在常温常压条件下或较低温度和压强条件下, 氧 化烃类物质, 即用在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 如能取得成功, 一方面, 可以提高氧化产物产量 ( 常温或 较低温度下烃类物质不易分解或裂解 ), 另一方面, 氧气的还原产物是水, 不会污 染环境, 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 是当今化学工业发展的方向。
     为完成上述发明目的,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合成高分子金属卟啉类化合物 的方法, 其特征包括以下步骤 : (1) 自制氯甲基化试剂—— 1.4- 二氯甲氧基丁烷 (BCMB)
     采用 1.4- 丁二醇合成氯甲基化试剂 1, 4- 二氯甲氧基丁烷, 反应式如下 :
     PCI3+3H2O → H3PO3+3HCI
     HOCH2CH2CH2CH2OH+2HCHO+2HCI →
     CICH2OCH2CH2CH2CH2OCH2CI+H2O
     (2) 交联聚苯乙烯的氯甲基化
     使用 Lewis 酸 SnCl4 做催化剂, 用自制的氯甲基化试剂 1, 4- 二氯甲氧基丁烷 (BCMB), 在室温下对聚苯乙烯交联微球进行氯甲基化反应, 制得氯甲基化交联聚苯乙烯微 球 ( 简称 : 氯球 CMCPS) 通过红外光谱法与佛尔哈德分析法表征产物的化学结构与组成, 反 应式如下 :
     (3) 交联聚苯乙烯微球的醛基化改性
     本实验采用 DMSO 氧化法, 将聚苯乙烯交联微球上得氯甲基氧 化成醛基制得功能 化的醛基化交联微球 (AL-CPS), 制备过程如
     上述实验要用到以下设备 : 实验所用的主要试剂和仪器 1. 实验所用试剂
     2. 实验所用的主要仪器
     附图说明 图 1 为高分子固载化的金属卟啉化合物的电导与氢氧化钠体积的曲线图。 图 2 为高分子固载化的金属卟啉化合物的轴向分析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合成高分子金属卟啉类化合物的方法, 其特征包括以下步骤 : (1) 自制氯甲 基化试剂—— 1.4- 二氯甲氧基丁烷 (BCMB)
     采用 1.4- 丁二醇合成氯甲基化试剂 1, 4- 二氯甲氧基丁烷, 反应式如下 :
     PCI3+3H2O → H3PO3+3HCI
     HOCH2CH2CH2CH2OH+2HCHO+2HCI →
     CICH2OCH2CH2CH2CH2OCH2CI+H2O
     (2) 交联聚苯乙烯的氯甲基化
     使用 Lewis 酸 SnCl4 做催化剂, 用自制的氯甲基化试剂 1, 4- 二氯甲氧基丁烷 (BCMB), 在室温下对聚苯乙烯交联微球进行氯甲基化反应, 制得氯甲基化交联聚苯乙烯微 球 ( 简称 : 氯球 CMCPS) 通过红外光谱法与佛尔哈德分析法表征产物的化学结构与组成, 反
     应式如 下 :(3) 交联聚苯乙烯微球的醛基化改性
     本实验采用 DMSO 氧化法, 将聚苯乙烯交联微球上得氯甲基氧化成醛基制得功能 化的醛基化交联微球 (AL-CPS), 制备过程如
     1. 高分子固载化的金属卟啉化合物的电迁移性质测定
     (1) 准确称取 2.8mg 高分子固载化的金属卟啉化合物, 倒入 10ml 的容量瓶中, 用无 -2 水乙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 准确配制约 10 mol/l 的氢氧化钠乙醇溶液。
     (2) 调节电导率仪的恒温水槽至 25℃, 取 3.0ml 高分子固载化的金属卟啉化合物 溶液于一支干净的试管中, 测量其电导率, 并记录。再逐次加入 5μL 的氢氧化钠溶液, 测量 其电导率至 30 次, 并分别记录每一次的电导率值。最后, 用 3ml 的无水乙醇溶液作空白实 验, 依次测量加入 5μL 的氢氧化钠溶液的电导。绘制电导 - 氢氧化钠的体积曲线。
     2. 高分子固载化的金属卟啉化合物与咪唑配位动力学测定
     (1) 准确称取 0.1756g 咪唑溶于适量无水乙醇中, 待溶解后转入一个 25ml 的容量 瓶中, 并用乙醇稀释到刻度。配成浓度为约 0.100mol/L 的咪唑乙醇溶液, 标记为 1 号。再
     从 1 号瓶中吸取 12.5ml 的溶液于另一个干净的 25ml 的容量瓶中, 并稀释到刻度, 标记为 2 号。从 1 号瓶中吸取 2.5ml 的溶液于另一 25ml 的容量瓶中, 稀释到刻度, 标记为 3 号。从 3 号瓶中吸取 2.5ml 溶液于另一个干净的 25ml 的容量瓶中, 用乙醇稀释到刻度, 标记为 4 号。
     (2) 称取 2.1mg 高分子固载化的金属卟啉化合物, 转入一个 25ml 的容量瓶中, 加入 无水乙醇溶解并稀释到刻度。
     (3) 在定性模式中安装 ABS 为 0-2 ; λ 为 480-380nm ; 显示模式为叠加式的测量参 数。用双池无水乙醇作空白参比, 校正波长和 ABS 零基线。
     (4) 装入 3.6ml 定性扫描寻找纯高分子固载化的金属卟啉化合物溶液的最大吸收 波长值。打印纯高分子固载化的金属卟啉化合物的定性扫描图谱和吸光度 - 波长值数据 表。
     (5) 在定性扫描模式中以 1 ∶ 1 的比例 (1.8ml 卟啉和 1.8ml 咪唑 ) 于石英比色皿 中, 测混合物在 413nm 和 436nm 时的配位反应过程的 ABS 值。每一分钟切换一次 413nm 和 436nm 波长值并记录相应的 ABS 值。 每 5 分钟扫描一次所测溶液的叠加式定性扫描谱图, 15 分钟打印一次。 (6) 按 (5) 的方法测量其他几个浓度 ( 由低到高 ) 的咪唑配位溶液在两个不同波 长值下的 ABS 值并记录。
     3. 作高分子固载化的金属卟啉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图。
     【数据处理与结果讨论】
     (1) 迁移实验数据分析
     实验数据见下表 :
     序号
     8 NaOH 体积 卟啉电导 (μ 空白电导 (μ 净电导 (μCN 102653574 A (μL)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65 70 75 80 85 90 95 100 105 110 115说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明s/cm) 2.79 3.69 4.58 5.43 6.29 7.14 8.03 9.01 9.69 10.47 11.14 11.96 12.73 13.7 14.42 15.39 16.19 16.85 17.54 18.5 19.05 19.77 20.5 21.3书s/cm) 0.438 1.356 2.37 3.38 4.36 5.37 6.28 7.39 8.23 9.28 10.17 11.01 11.81 12.77 13.57 14.6 15.51 16.39 17.12 18.1 18.86 19.64 20.4 21.3 s/cm) 2.352 2.334 2.21 2.05 1.93 1.77 1.75 1.62 1.46 1.19 0.97 0.95 0.92 0.93 0.85 0.79 0.68 0.46 0.42 0.4 0.19 0.13 0.1 07/10 页
     根据上述实验数据作高分子固载化的金属卟啉化合物的电导与氢氧化钠体积的 曲线图。所得高分子固载化的金属卟啉化合物的电导与氢氧化钠体积的曲线图如图 7 所 示。
     从电导 - 氢氧化钠溶液体积曲线上可发现有四个拐点, 而所制得的卟啉钴上刚好 有四个酚羟基, 说明所合成的四取代苯基卟啉可在碱溶液中呈离子态。
     4. 高分子固载化的金属卟啉化合物与有机碱轴向配位动力学分析
     实验数据见下表 :
     不同浓度咪唑配位后的 A( 波长= 413nm)
     log((Ai-2.9850)/(0.8279-Ai)) = logKb+m logC ; logKb = 2.84611, m = 0.66975 ; Kb = 701.633反应中, 随着咪唑浓度的增加, 高分子固载化的金属卟啉化合物的轴向逐渐被满 配位, 紫外 415.8 处的吸收强度逐渐减弱, 而 438.8 处的吸收强度逐渐增强。每两分子咪唑 与一分子高分子固载化的金属卟啉化合物配位。
     4. 红外光谱分析
     红外光谱图上可以看到 : 在 3361.0cm-1 出现强, 宽吸收带, 分析为多聚态酚羟基伸 -1 缩振动, 有于内氢键存在, 使 γOH 向低波数移动。 在 1600-1450cm 处有若干峰, 说明含有苯 环或杂芳环的骨架伸缩振动。符合高分子固载化的金属卟啉化合物的结构。( 五 ) 高分子固载化金属卟啉化合物在有机合成上的初步应用
     笔者对在实验室中合成的高分子固载化金属卟啉化合物在有机合成上进行了初 步实验。 实验结果发现该样品具有以下优点 : ①金属卟啉键合在高分子链上后, 能有效地防 止卟啉化合物的氧化与聚合, 从而避免了失去催化活性 ; ②更重要的是在金属卟啉周围, 高 分子链构成了类似生物体内多肽链的特殊微环境, 可使金属卟啉充分发挥催化氧 化活性 ; ③金属卟啉的高分子化还有利于催化剂的分离与重复使用, 提高了催化氧化效率 ; ④最大 的优点是由于金属卟啉的高分子化后可重复使用, 而解决了小分子金属卟啉被还原为重金 属离子污染环境问题。

合成高分子金属卟啉类化合物的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合成高分子金属卟啉类化合物的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合成高分子金属卟啉类化合物的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合成高分子金属卟啉类化合物的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成高分子金属卟啉类化合物的方法.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653574 A(43)申请公布日 2012.09.05CN102653574A*CN102653574A*(21)申请号 201110385403.9(22)申请日 2011.11.28C08F 212/08(2006.01)C08F 8/06(2006.01)C07C 43/12(2006.01)C07C 41/09(2006.01)(71)申请人陆晓伟地址 201105 上海市闵行区虹光村陆宅堰51号(72)发明人陆晓伟(54) 发明名称合成高分子金属卟啉类化合物的方法(57) 摘要本发明涉及金属卟啉类化合物的产生方法。发明目的是把卟啉化合物作为催化剂使氧。

2、分子能在常温常压条件下或较低温度和压强条件下,氧化烃类物质,即用在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为实现目的,一种合成高分子金属卟啉类化合物的方法:(1)自制氯甲基化试剂1.4-二氯甲氧基丁烷,采用1.4-丁二醇合成氯甲基化试剂1,4-二氯甲氧基丁烷,(2)交联聚苯乙烯的氯甲基化使用Lewis酸SnCl4做催化剂,用自制的氯甲基化试剂1,4-二氯甲氧基丁烷,在室温下对聚苯乙烯交联微球进行氯甲基化反应,制得氯甲基化交联聚苯乙烯微球通过红外光谱法与佛尔哈德分析法表征产物的化学结构与组成(3)交联聚苯乙烯微球的醛基化改性。(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10页 附图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

3、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10 页 附图 1 页1/1页21.一种合成高分子金属卟啉类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包括以下步骤:(1)自制氯甲基化试剂 1.4-二氯甲氧基丁烷(BCMB)采用1.4-丁二醇合成氯甲基化试剂1,4-二氯甲氧基丁烷,反应式如下:PCI3+3H2OH3PO3+3HCIHOCH2CH2CH2CH2OH+2HCHO+2HCICICH2OCH2CH2CH2CH2OCH2CI+H2O(2)交联聚苯乙烯的氯甲基化使用Lewis酸SnCl4做催化剂,用自制的氯甲基化试剂1,4-二氯甲氧基丁烷(BCMB),在室温下对聚苯乙烯交联微球进行氯甲基化反应,制得氯甲基化。

4、交联聚苯乙烯微球(简称:氯球CMCPS)通过红外光谱法与佛尔哈德分析法表征产物的化学结构与组成,反应式如下:(3)交联聚苯乙烯微球的醛基化改性本实验采用DMSO氧化法,将聚苯乙烯交联微球上得氯甲基氧化成醛基制得功能化的醛基化交联微球(AL-CPS),制备过程如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653574 A1/10页3合成高分子金属卟啉类化合物的方法 技术领域0001 本专利涉及一种化合物的生成方法,特别涉及到金属卟啉类化合物的产生方法。 背景技术0002 通过文献检索后知道,国内外科技工作者对小分子卟啉化合物已进行了较深入研究。小分子卟啉化合物合成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0003 1.合成小。

5、分子卟啉化合物的Alder法 0004 将等物质的量的吡咯和(取代)苯甲醛在丙酸溶液中回流,在141下反应30min制得(取代)四苯基卟啉,其收率为1030,然后在适当的有机溶剂中与要引入的金属盐类进行回流,得到相应的金属卟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0005 0006 0007 2.合成小分子卟啉化合物的Lindsey法 0008 Lindsey等发现在CH2Cl2溶剂中,用BF3-乙醚作催化剂,在平衡条件下,可以用苯甲醛加吡咯合成TPPH2,其卟啉产率可达30 0009 0010 40。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0011 3.合成小分子卟啉化合物的国内改进法 0012 郭灿城等用DMF作溶剂。

6、,采用无水AICl3作催化剂,反应不需要氮气进行保护,苯甲醛和吡咯直接缩合成,产率达30,且产物较易提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0013 0014 (二)小分子金属卟啉类化合物的应用 0015 近年来,许多学者对人工合成的多种结构小分子金属卟啉化合物,以氧分子为氧源,积极探索研究烃类物质的催化氧化,取得了重大进展。 0016 1979年,Groves等提出了亚碘酰苯-金属卟啉-环乙烷模拟体系,首次实现了模说 明 书CN 102653574 A2/10页4拟细胞色素P-450单充氧酶对有机物的催化氧化,反应式如下: 0017 0018 郭灿城教授领导的湖南大学课题组与中石化合作研究开发的仿生催。

7、化氧化环己烷制取环己醇和环己酮的技术,成功地实现了产业化,在中石化巴陵分公司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7万t/a的仿生催化空气氧化环己烷制取环己醇和环己酮的生产线,使环己酮生产成本每吨降低了约1200元,为提高我国己内酰胺生产的国际竞争能力提供了技术保证。 0019 除此之外,用小分子金属卟啉化合物作为模拟酶催化剂,在温和的条件下以氧气(空气)作为氧源,均相催化氧化环己烷制取己二酸。以金属卟啉作为模拟酶催化剂,在温和的条件下催化氧气均相选择氧化邻、对硝基甲苯,分别制取邻、对硝基苯甲酸。以金属卟啉作为模拟酶催化剂,在温和条件下催化氧气均相选择氧化邻、对硝基甲苯分别制取邻、对硝基苯甲醛等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

8、较好的成效。 0020 综合文献报道,人工合成的小分子金属卟啉作为均相催化剂具有反应条件温和与转化率高的优点,可以绿色高效地实现以空气中氧分子为氧源的烃类物质的催化氧化。但是,也存在明显缺点,在反应过程中容易因氧化或聚合而失去催化活性,且难于分离、回收与重复使用,导致催化氧化过程中效率较低与成本较高。 0021 通过研究后发现,在我们周围大量存在的氧气(O2)其实就是一种既廉价又洁净的绿色氧化剂,但通过查阅资料后知道氧分子是三重基态的电子构型,键能较大,因此,在常温常压下,氧气化学性质较稳定,一般不易发生化学反应,即一般条件下,氧气的氧化作用表现一定的化学惰性。 0022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9、呼吸作用和动物及人类的呼吸作用却都能在常温常压下进行。在研究中发现,呼吸作用的核心是:葡萄糖+氧气二氧化碳+水。那么,氧气为什么在光合作用中就能在常温常压下就能发生反应呢? 0023 通过查阅资料等研究后发现,在植物发生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叶绿体中存在卟啉类化合物。 0024 1.卟啉类化合物 0025 卟啉化合物是一类具有特殊性能的大环共轭芳香体系,由卟吩外环氢原子部分或全部被其他原子或基团取代后得到的一类化合物,卟啉中心的四个氮原子可与金属离子结合生成金属卟啉。 0026 2.卟啉类化合物作用 0027 在动物和人类发生响呼吸作用的血液中也发现有卟啉类化合物存在,如血红素中的铁卟啉(它至少。

10、起到4种与氧产生能量有关的重要作用;把氧运送到组织中;催化有机物的氧化;分解过氧化物;传递电子)、叶绿素(叶绿素中的主要成分为Mg(II)-卟啉配合物,在植物的光合作用中起着极重要的作用)、维生素B12,其化学名称为钴胺素,当人体缺乏VB12时易患恶性贫血等贫血症)、细胞色素P-450、过氧化氢酶等。进一步研究后发现卟啉类化合物在呼吸作用中起着降低氧分子活化能的催化剂作用,如血红素中存在的铁卟啉是血红蛋白、肌红蛋白及细胞色素P-450酶的辅基,对氧气的传递、储存、活化氧分子、催化氧化有机物起着十分重要作用。尤其是细胞色素P-450,具有能在温和条说 明 书CN 102653574 A3/10页。

11、5件下可高效、专一地活化氧分子,选择性催化氧化有机物的作用。 发明内容0028 由于卟啉化合物具有使氧分子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发生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如果能把卟啉化合物作为催化剂使氧分子能在常温常压条件下或较低温度和压强条件下,氧化烃类物质,即用在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如能取得成功,一方面,可以提高氧化产物产量(常温或 较低温度下烃类物质不易分解或裂解),另一方面,氧气的还原产物是水,不会污染环境,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是当今化学工业发展的方向。 0029 为完成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合成高分子金属卟啉类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包括以下步骤:(1)自制氯甲基化试剂 1.4-二氯甲氧基丁烷(。

12、BCMB) 0030 采用1.4-丁二醇合成氯甲基化试剂1,4-二氯甲氧基丁烷,反应式如下: 0031 PCI3+3H2OH3PO3+3HCI 0032 HOCH2CH2CH2CH2OH+2HCHO+2HCI 0033 CICH2OCH2CH2CH2CH2OCH2CI+H2O 0034 (2)交联聚苯乙烯的氯甲基化 0035 使用Lewis酸SnCl4做催化剂,用自制的氯甲基化试剂1,4-二氯甲氧基丁烷(BCMB),在室温下对聚苯乙烯交联微球进行氯甲基化反应,制得氯甲基化交联聚苯乙烯微球(简称:氯球CMCPS)通过红外光谱法与佛尔哈德分析法表征产物的化学结构与组成,反应式如下: 0036 00。

13、37 (3)交联聚苯乙烯微球的醛基化改性 0038 本实验采用DMSO氧化法,将聚苯乙烯交联微球上得氯甲基氧 化成醛基制得功能化的醛基化交联微球(AL-CPS),制备过程如 0039 0040 上述实验要用到以下设备: 0041 实验所用的主要试剂和仪器 0042 1.实验所用试剂 0043 说 明 书CN 102653574 A4/10页60044 2.实验所用的主要仪器 0045 0046 说 明 书CN 102653574 A5/10页7附图说明0047 图1为高分子固载化的金属卟啉化合物的电导与氢氧化钠体积的曲线图。 图2为高分子固载化的金属卟啉化合物的轴向分析图。 具体实施方式004。

14、8 一种合成高分子金属卟啉类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包括以下步骤:(1)自制氯甲基化试剂 1.4-二氯甲氧基丁烷(BCMB) 0049 采用1.4-丁二醇合成氯甲基化试剂1,4-二氯甲氧基丁烷,反应式如下: 0050 PCI3+3H2OH3PO3+3HCI 0051 HOCH2CH2CH2CH2OH+2HCHO+2HCI 0052 CICH2OCH2CH2CH2CH2OCH2CI+H2O 0053 (2)交联聚苯乙烯的氯甲基化 0054 使用Lewis酸SnCl4做催化剂,用自制的氯甲基化试剂1,4-二氯甲氧基丁烷(BCMB),在室温下对聚苯乙烯交联微球进行氯甲基化反应,制得氯甲基化交联聚苯乙烯微。

15、球(简称:氯球CMCPS)通过红外光谱法与佛尔哈德分析法表征产物的化学结构与组成,反应式如 下: 0055 (3)交联聚苯乙烯微球的醛基化改性 0056 本实验采用DMSO氧化法,将聚苯乙烯交联微球上得氯甲基氧化成醛基制得功能化的醛基化交联微球(AL-CPS),制备过程如 说 明 书CN 102653574 A6/10页80057 0058 1.高分子固载化的金属卟啉化合物的电迁移性质测定 0059 (1)准确称取2.8mg高分子固载化的金属卟啉化合物,倒入10ml的容量瓶中,用无水乙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准确配制约10-2mol/l的氢氧化钠乙醇溶液。 0060 (2)调节电导率仪的恒温水槽至。

16、25,取3.0ml高分子固载化的金属卟啉化合物溶液于一支干净的试管中,测量其电导率,并记录。再逐次加入5L的氢氧化钠溶液,测量其电导率至30次,并分别记录每一次的电导率值。最后,用3ml的无水乙醇溶液作空白实验,依次测量加入5L的氢氧化钠溶液的电导。绘制电导-氢氧化钠的体积曲线。 0061 2.高分子固载化的金属卟啉化合物与咪唑配位动力学测定 0062 (1)准确称取0.1756g咪唑溶于适量无水乙醇中,待溶解后转入一个25ml的容量瓶中,并用乙醇稀释到刻度。配成浓度为约 0.100mol/L的咪唑乙醇溶液,标记为1号。再从1号瓶中吸取12.5ml的溶液于另一个干净的25ml的容量瓶中,并稀释。

17、到刻度,标记为2号。从1号瓶中吸取2.5ml的溶液于另一25ml的容量瓶中,稀释到刻度,标记为3号。从3号瓶中吸取2.5ml溶液于另一个干净的25ml的容量瓶中,用乙醇稀释到刻度,标记为4号。 0063 (2)称取2.1mg高分子固载化的金属卟啉化合物,转入一个25ml的容量瓶中,加入无水乙醇溶解并稀释到刻度。 0064 (3)在定性模式中安装ABS为0-2;为480-380nm;显示模式为叠加式的测量参数。用双池无水乙醇作空白参比,校正波长和ABS零基线。 0065 (4)装入3.6ml定性扫描寻找纯高分子固载化的金属卟啉化合物溶液的最大吸收波长值。打印纯高分子固载化的金属卟啉化合物的定性扫。

18、描图谱和吸光度-波长值数据表。 0066 (5)在定性扫描模式中以11的比例(1.8ml卟啉和1.8ml咪唑)于石英比色皿中,测混合物在413nm和436nm时的配位反应过程的ABS值。每一分钟切换一次413nm和436nm波长值并记录相应的ABS值。每5分钟扫描一次所测溶液的叠加式定性扫描谱图,15分钟打印一次。 0067 (6)按(5)的方法测量其他几个浓度(由低到高)的咪唑配位溶液在两个不同波长值下的ABS值并记录。 0068 3.作高分子固载化的金属卟啉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图。 0069 【数据处理与结果讨论】 0070 (1)迁移实验数据分析 0071 实验数据见下表: 0072 序号 。

19、NaOH体积 卟啉电导( 空白电导( 净电导(0073 说 明 书CN 102653574 A7/10页9(L) s/cm) s/cm) s/cm)1 0 2.79 0.438 2.3522 5 3.69 1.356 2.3343 10 4.58 2.37 2.214 15 5.43 3.38 2.055 20 6.29 4.36 1.936 25 7.14 5.37 1.777 30 8.03 6.28 1.758 35 9.01 7.39 1.629 40 9.69 8.23 1.4610 45 10.47 9.28 1.1911 50 11.14 10.17 0.9712 55 11.9。

20、6 11.01 0.9513 60 12.73 11.81 0.9214 65 13.7 12.77 0.9315 70 14.42 13.57 0.8516 75 15.39 14.6 0.7917 80 16.19 15.51 0.6818 85 16.85 16.39 0.4619 90 17.54 17.12 0.4220 95 18.5 18.1 0.421 100 19.05 18.86 0.1922 105 19.77 19.64 0.1323 110 20.5 20.4 0.124 115 21.3 21.3 00074 0075 根据上述实验数据作高分子固载化的金属卟啉化合物的电导与氢氧化钠体积的曲线图。所得高分子固载化的金属卟啉化合物的电导与氢氧化钠体积的曲线图如图7所示。 0076 从电导-氢氧化钠溶液体积曲线上可发现有四个拐点,而所制得的卟啉钴上刚好有四个酚羟基,说明所合成的四取代苯基卟啉可在碱溶液中呈离子态。 0077 4.高分子固载化的金属卟啉化合物与有机碱轴向配位动力学分析 0078 实验数据见下表: 0079 说 明 书CN 102653574 A8/10页100080 说 明 书CN 102653574 A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其制备或化学加工;以其为基料的组合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